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对_80后_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加强对_80后_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北京支部生活 2010年 第7期

23

文 姚桓

加强对“80后”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现代生活节奏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使人们的代际变化也明显加快,似乎仅仅隔十年左右就产生新的一代,就是说,相差十年,就有了新的代际特征。所谓“80后”党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他们大抵是1980年到1990年十年间出生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其成长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改革开放前出生的“60后”、“70后”党员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80后”党员是一个承载重大历史使命、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

“80后”党员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有突出的亮点和优势

“你们赶上了国家最好的时期,连你们遇到的困难都使我羡慕。”一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对“80后”党员如是说。确实,如同吸收营养能力最强的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样,在改革开放脚步声中呱呱落地的“80后”党员,从改革开放中接受的影响、吸收的营养和能量远远超过上一代,这反映在思想道德、价值追求、生活情趣等各方面。

热爱祖国与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政治上基本合格。“80后”党员的爱国思想具有新特征。当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一位77级学生用这样一首诗表达爱国情怀:“尽管母亲贫穷困苦,儿女对她的爱毫不含糊;我高喊一声祖国万岁,更深的爱藏在感情深处。”如今,亲身感受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富裕和强大起来的“80后”党员,已经没有“子不嫌母丑”的沉重感,而是代之以“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的民族自豪感。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好的教科书。“80后”党员在事实启迪下,把爱国主义与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身上最可贵的政治素质。

思想解放、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强,立志在改革开放中建功立业。如同文艺复兴时代是需要巨人并产生巨人的时代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需要人

才并一定能产生人才的时代。“80后”党员清楚地懂得改革开放给他们提供的机会。他们接受新事物快,观念新,勇于迎接挑战。在民族振兴中有所作为,是他们思想的兴奋点和聚焦处。

不再盲目崇拜西方,理性地分析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和差别,从向往美国梦到追求中国梦。中国与西方差距日益缩小的事实,让“80后”党员逐步能够比较科学地看待西方,对比中国与西方时多了一份理性与自信。“80后”党员的中国梦中,既有对国家发展强大的期盼,又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

崇尚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自主意识强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以及社会环境的宽松,使“80后”党员的民主、平等意识突出,他们不迷信权威,敢于设计自我,希望社会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要求全面发展和生活个性化,在个人生活上既重视物质享受又强调精神需求,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随着我国社会向全面小康的迈进,“80后”党员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摆脱单纯物质标准,在生活上追求时尚,求新求美。“要面包也要玫瑰”,是对这一代人的概括。

优点是与缺点相联系的,“80后”党员身上也有着明显的弱点

“80后”党员成长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在开放的世界里和市场经济影响下,他们身上也有些让人担心的地方和弱点。

部分人的入党动机、政治追求和理论学习具有功利色彩。任何时候一些人开始的入党动机都不能说完全端正,而面对激烈求职竞争的“80后”,在这个问题上更突出。一些人把入党与求职和职业竞争直接联系在一起,个别人甚至把入党称为拿“党票”,将之与“证书”、“驾照”等同看待,作为自己找工作的资本。一位大学政治理论教师很遗憾地说,青年应该是思想活跃的,但如今“80后”学

24

北京支部生活 2010年 第7期

生和当年77级学生不同,他们已经很少在政治理论课上提问题了,“不就为考试吗,你把答案告诉我就是了”。一些人囫囵吞枣式的、快餐式的学习理论,难以形成坚定的信念。

过于注重自我。一般讲,正当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对成才是有利的,但在市场激烈竞争和社会上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80后”党员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较差,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单打独斗地拼搏,去实现个人价值。

承受挫折能力差,思想情绪容易出现反复。顺利的成长环境、缺乏艰苦生活锻炼等,使一些“80后”党员比较娇嫩,发展顺利时情绪高涨,不顺利时则迅速跌落,缺少韧性和意志力。

打破历史周期律,“80后”党员是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代

随着党员队伍新老交替和人数增多,“80后”党员在党的队伍中的比例也会进一步加大,甚至逐步成为党员队伍的主体。从主客观方面看,今后一个时期,“80后”党员都是各级党组织需要高度关注的群体。

从历史使命看,我们党处于新的历史机遇期,从现在起经过10多年奋斗实现全面小康,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需要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而现在20岁到30岁的党员处在最好的年华,国家发展的机遇期也正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期、创造力最强的勃发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历史把接力棒交给了“80后”青年,特别是其中的佼佼者——“80后”党员。当然,不能回避的是,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矛盾突显期。机遇需要把握、矛盾需要克服、困难需要应对。

从苏联共产党的教训看,一个党执政几十年后容易出现大的问题,今后几十年我们党处于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关节点上。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个严峻的课题。从“80后”党员的工作环境看,既充满机遇、也有诸多陷阱,干事业的机会多、犯错误的机会也多,更需要他们有高度的觉悟、清醒的头脑,在诱惑和考验面前保持定力。从他们自身的特点看,“80后”党员的优势、优点突出,弱点也很明显。显然,要对历史、对人民负责,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崇高使命,各级党组织必须格外关注“80后”党员,把“80后”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抓紧抓好。

注重实效,加强和改进对“80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对加强和改进“80后”党员教育很有启发。应当考虑的是对“80后”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问题——时代在发展,工作对象在变化,仍然沿用老一套的模式、思路、方法去管理教育新的一代,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

最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对“80后”党员的理解,这是教育管理的前提。年龄和成长环境的差距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一些党务工作者往往用自己当年的思想和接受组织教育的情况要求“80后”党员,不理解他们的特殊困难和思想心理,简单指责“80后”党员太“自私”,缺少政治热情。实际上,“80后”的一些弱点有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些则与环境影响有关。一位“80后”党员直言:过去党员可以“把一切献给党”,这很神圣,问题在于,当时组织也可以把党员个人的一切包下来,今天行吗?这个说法有片面性,但表明这一代人面对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有些个人想法是很自然的。如果不理解他们而一味指责,就会造成隔阂。

引导他们把个人发展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大业紧密结合,这是“80后”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重点和落脚点。应当使“80后”党员深深懂得,个人发展和成才离不开社会的环境,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有正确的方向和无穷的力量。

平等讨论、双向交流比单方面的灌输更为有效。面对改革中的复杂问题,我们老一辈的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重新认识,不要以为自己是掌握真理的大师、“80后”党员是需要自己点拨的芸芸受众,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平等地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的关系,这是思想教育最好的疏导管。如果产生逆反心理,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用网络手段沟通是思想教育的科学有效方法,而在网络信息素质方面,恰恰存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信息素质的不对称,而弱者显然在老一辈的教育者一方。不改变这种情况,不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光凭地位、身份就去教育、管理“80后”党员,效果是不会好的。■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王晓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