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法治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法治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法治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法治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法治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渔业》作者:杨国祥近几年来,海洋经济建设已列入国家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宁波港、舟山港、洋山深水港、嵊泗马迹山港等一批深水良港的建成运行。加之(芦潮港至洋山深水港)芦洋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至舟山的跨海大桥等建成使用,以及一批临海临港工业企业的配套组建,使浙江海洋经济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生机。但是,海洋经济建设也给海洋生态、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不良改变。其中,对海洋渔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对靠海洋谋生的职业渔民造成了诸多的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本文围绕海洋经济建设中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的法治保障问题,提出笔者粗浅的窥见,以供商榷。

一、海洋经济建设中涉及的矛盾与问题

近年来,海洋经济建设中由于海洋资源统筹规划与管理机制和法治化平衡调节机制,以及对相关主体的权益救济保障机制缺失。因此,海洋经济建没中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归纳起来,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海洋经济建设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海洋经济必然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又会给海洋生态和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有关资料反映:至2008年,我省在海洋经济建设中已利用海域面积120万余亩;近海海涂围垦面积为300余万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面积为253万余亩等。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也给海洋生态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查阅《都市快报》2010年4月29日第19版报导:经对浙江近海海域体检检测报告显示:2009年浙江近岸海域中,有6420平方公里的海域已处于轻度污染;有5800平方公里的海域处于中度污染;有11970平方公里的海域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其中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海域面积之和已占全省近岸海域总面积的57%,比2008年又扩增了10个百分点。由此,说明海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形势不容乐观。如若海洋生态和环境状况再每况愈下,无疑会对海洋经济建设的整体推进是个制约性的问题。

(二)海洋经济建设对海洋渔业的制约和影响矛盾比较突出。海洋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与海洋渔业发生了冲突性的碰撞,使海洋渔业遭受了重创和制约,构成了直接影响和循环影响等问题。

就直接影响说:其一:原来是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的大批海域(渔场)及渔船停泊的港湾等,在海洋港航经济等建设中被变更为港航用海和航道等,海洋渔业的捕、养空间因此而大幅缩小。其二: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中,为了保障海洋港航经济等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海洋渔业作了相应的控制性调整,或者说以适当牺牲海洋渔业的利益来保障海洋港航经济等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两方面对整个海洋渔业已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就循环影响说:随着海洋经济各项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沿海地区普遍进行近海海涂围垦和连岛工程建设等,对海洋生态和海洋环境状况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不良改变。加之开发建设中不太注重和兼顾对海洋生态和海洋环境的严格保护,导致了近年来海洋生态和海洋环境的不良改变及海洋污染问题的不断升级。而海洋生态和海洋环境的不良改变及海洋污染问题的加重,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生存和繁殖构成了较大的危害,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萎缩状况加剧和有些经济鱼类已趋于灭绝状态等。这些既导致了对海洋渔业的循环影响问题,又对海洋渔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三)海洋经济建设中导致职业渔民诸多权益侵害的矛盾问题突出。本文所说的:“职业渔民”是指以海洋捕捞或养殖为终生职业的渔民。据调查,在海洋经济建设中,随着大批海洋渔业捕养海域(渔场)因使用性质变更而失去,以及海洋生态和环境的不良改变与海洋污染等问题所导致的对渔业资源的严重影响。这些除对整个海洋渔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和制约以外,尤其对靠海洋谋生的职业渔民是个致命的打击。海洋对渔民来说是生养的“土地”和经济来源及生存的依托。渔民失去了捕养的海域问题要胜于农民失去土地问题。渔民在“失海”中不仅使他们的海域使用权受到了侵害,并且,由此而引生出渔民的正常生产劳动权、正常的经济受益权、正常的生活权和生存权等均受到系列性的侵害或影响。各级政府为了对海洋经济建设发展的保障,对渔业和渔民采取了“双控”(即:控制渔船数、控制渔船马力)和“双转”(即:对渔民实行部分转产转业)的措施。在实施中,对“双控”尚可做到,而对于“双转”由于受条件制约和缺乏财力保障等,几乎成了美丽的口号,其中没有得到“双转”保障的渔民就意味着失业问题。对于渔民在海洋经济建设中遭遇“失海”及导致有关权利和利益受损问题,尽管已有法学工作者陆续提出应从法治保障的要求对渔民实施权利救济与利益补偿等,可是至今仍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此,笔者认为:失地农民和“失海”渔民同样是权益受侵害者,对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后的救济保障问题已得到中央和各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对渔民权益受侵害后的救济保障问题却仍处于不确定状态,这对渔民是不公平的,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二、海洋经济建设中发生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我们在分析海洋经济建设中发生的相关矛盾和问题原因时,笔者认为:应根据矛盾问题的对立统一的原理进行剖析。并坚持从产生矛盾问题的必然性,和矛盾问题的可避免性,以及矛盾问题可得到协调和解决的可能性等三方面进行。

首先:从产生相关矛盾问题的必然性说:这里所说的“必然性”主要是二种。一是指海洋经济开发建设进程中与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以及与职业渔民等发生碰撞和矛盾问题的必然性。二是指海洋经济建设中由于缺失法治原则所要求的负面因素和问题等分析评估机制,缺

失对相关矛盾问题的平衡调节机制,缺失对权利和利益受损害的相关主体权益救济保障机制等,进而导致产生相关矛盾问题的必然性。第一种必然性是不奇怪的,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只要通过有效的应对与保障举措,是可以使矛盾和问题得到改变的。第二种必然性是机制的不完善问题。因此,更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按照法治原则,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从而,使海洋经济建设避免或减少矛盾和问题的发生。反之,如果对上面讲到的负面因素和问题分析评估机制和平衡调节机制,以及对相关主体权益救济保障机制不完善问题仍不重视,漠然置之,对海洋经济建设发展必然会产生制约性的问题。

其次,从相关矛盾问题的可避免性说。这里所说的“可避免性”是指海洋经济建设进程中发生的一些必然性矛盾和问题,经过人为的努力和采取相应的举措,力求达到向良性的改变,并使某些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的避免。从这一矛盾和问题的可避免性中使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即:海洋经济建设中与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以及与职业渔民之间发生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不加重视,熟视无睹。更不针对这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认真的、科学理性的分析研究和付之以有效的对策和举措,进而导致有些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甚至成为既制约海洋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又演变为棘手的社会问题。

再次,从矛盾问题的协调性和解决的可能性说:这里所说的“可能性”是指针对海洋经济建设中与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职业渔民等方面发生碰撞和权益损害等相关矛盾和问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按照法治理性的要求和途径,有的放矢地逐个进行协调和平衡调节等,使相关的矛盾问题得到缓解和解决。

从上述矛盾问题的“必然性”、“可避免性”、“解决的可能性”三方面哲理中充分说明,海洋经济建设中各类矛盾问题与之发生和可避免及解决的可能等是相对的,是矛盾的存在和解决的对立统一。

笔者认为:从本文列举的以往海洋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三大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思想上重视不够,法治化机制缺失和相关的工作举措没有很好的到位外,没有认真坚持和把握及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解决原理是其根本的原因。

三、完善海洋经济建设中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法治保障思考

发展海洋经济是国家和省政府既定的经济战略目标,为了确保这一目标实现,针对海洋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围绕海洋经济建设与海洋渔业和渔民权益法治保障等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一)完善海洋经济法治化“逆向思维负面风险问题分析评估机制”建设。何谓“逆向思维负面风险问题分析评估机制”?本文所说的是指:按照法治原则和科学理性的要求,对海洋经济建设中的每个项目,除进行常规性的分析评估外,坚持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开展对同一开发项目

的负面风险问题及需要解决的举措进行决策前分析评估等相关工作。

笔者提出这一逆向思维的负面风险问题分析评估机制的设想,既是根据法治和科学理性的原则要求,又是结合以往海洋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提出的。这是因为,以往海洋经济建设项目的分析评估普遍都采用以顺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常规性的分析评估。即:仅对开发项目的个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无风险问题的视角进行分析评估的。而没有以逆向思维方式,对同一项目从有风险的视角和负面问题及相关需要解决的举措等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这也许是海洋经济等开发建设中一个比较普遍的薄弱环节。

笔者认为:完善海洋经济建设的逆向思维负面风险和问题的分析评估机制,可以改正和避免以往顺向思维的常规性分析评估四个不足。一是可以改正和避免常规性分析评估中唯领导意志化倾向的影响;二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由于对建设项目个性经济价值夸大化,及缺乏负面风险问题分析评估下的急于求成状况的发生;三是可以避免和减少非理性的进行项目开发,而导致既成事实下的顾此失彼和诸多“后遗症”等问题的发生;四是有利于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中减少对海洋渔业和职业渔民等不必要的权利和利益的侵害及影响等问题的发生,为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准确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这里,笔者对如何完善海洋经济建设的逆向思维负面问题和风险分析评估机制提出二点建议。

第一,建议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加强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专门分析评估机构建设。使海洋经济建设中每个项目都能按照法治、科学、理性的要求进行系统、规范、正常有序的“双向”(即“顺向”和“逆向”)分析评估等。

第二,建议切实强化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相关的科学、理性、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工作力度。如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中涉及的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职业渔民以及开发区群众等相关方面究竟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和问题?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危害、后果及风险?会导致哪些方面的权利或利益的侵害和影响?并需要从哪些方面实施相关的调节和权利救济与利益补偿举措等等。从而,使法治化的服务与保障工作机制真正融入于海洋经济建设的实际。

(二)完善海洋经济建设中法治化平衡调节机制建设。完善法治化平衡调节机制,对于海洋经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由于海洋经济建设的法治化平衡调节机制的不完善,而使开发建设中所涉及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显得十分突出。现对海洋经济建设中需要法治化平衡调节的矛盾和问题略作如下概括。

如(1)涉及与海洋生态的矛盾问题需要法治化平衡调节;(2)涉及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需要法治化平衡调节;(3)涉及与捕养渔场变更为港航用海的矛盾问题需要法治化平衡调节;(4)涉及与海洋渔业诸多方面影响的矛盾问题需要法治化平衡调节;(5)涉及与职业渔民

诸多权利和利益的侵害及影响的矛盾需要法治化平衡调节;(6)涉及与开发区(渔村)群众生活环境现状改变及消耗结构变化而使消费指数增大的矛盾需要法治化平衡调节问题等。

笔者认为: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中与上述诸方面发生碰撞的矛盾是必然的,关键是要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研究与搞好法治化等平衡调节,使海洋经济建设能和谐协调发展。反之,如得不到平衡调节,海洋经济建设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会更加突出而导致恶性循环和相互制约等。

笔者对完善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的法治化平衡调节机制建设提出三点粗浅的构想。

第一、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法治化平衡调节的可行性方案。即:针对开发建设中需要平衡调节的各类矛盾和问题,通过据实分析考量和逐个进行周密研究,制定具体的调节方案。并确保法治理性、科学合理、客观实在,能切实平衡调节。

第二、切实加强法治化平衡调节的有效保障。何谓“有效保障”即:指法治化平衡调节从制度层面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和保障。一是须要确立和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建议省以上立法机关建立和完善与海洋经济开发建设平衡调节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平衡调节有法可依;二是加强平衡调节机构建设。建议沿海地区县以上政府根据海洋经济开发建设实际,建立专门调节工作机构,确保法治化平衡调节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

第三、建议法治化平衡调节实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实施海洋经济开发建设法治化平衡调节,既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人、财、物等成本的保障。故此,在实施中应坚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以及与“谁开发、谁负责”,“谁得益,谁负责”的原则相结合进行。

即:如若开发建设项目属于国家级(包括中央各部委)批准的,相关的平衡调节及人财物保障等建议由国家负责。

如若开发建设项目属于省级批准的重点项目,建议由省(市)地方政府负责相关的平衡调节及人财物的保障。通过加强法治化平衡调节机制与功能,确保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与海洋渔业等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完善海洋经济建设中对权利和利益受侵害及影响的渔业和渔民等权益救济保障机制建设。根据权益救济和保障的法治原则,对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中权利和利益受侵害及影响的相关主体应实施权益救济。这样做,也是避免因救济不力而引发群体性社会矛盾的有效举措。为此,鉴于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中对海洋渔业和职业渔民权利和利益受侵害及影响比较突出的状况,笔者提出如下法治化权益救济的思考。

第一,建议建立海洋渔业调整中实施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性救济机制。国家和省级政府

为了确保海洋经济的开发建设,对海洋渔业除进行控制性调整外,并针对海洋渔业的现状提出“双控”“双转”及科技兴渔等举措,以图走出海洋渔业低谷的困境。笔者认为:实施“双转”与科技兴渔等举措,须要有财力和物力作保障。据了解,国家和省级政府在为海洋渔业提供“双转”等保障方面,财政倾斜性支撑力度欠强,致使“双转”推进显得相当维难。

这里,对海洋渔业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以为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建设,对海洋渔业既然作了一定的控制性调整及适当的利益牺牲,就可以轻视对海洋渔业具体问题的解决。因为海洋渔业对浙江来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行业,是整个海洋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经济总量不是很大,但浙江(舟山)渔业是闻名中外的传统性经济亮点。因此,对海洋渔业的“双控”“双转”及科技兴渔等举措实施中所必需的财力和物力应给予相应的保障。这既是对海洋渔业必要的利益救济,也是消除和减少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中矛盾和阻力的有效对策。为此,建议国家和省以上政府应针对海洋渔业调整和发展的实际,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性救济政策,将此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使之切实得到保障。

第二,建议建立海洋经济建设中职业渔民权利和利益救济与补偿机制。在海洋经济开发建设中,对海域使用权、生产劳动权、正常经济收益权,正常生活和生存权等诸多方面受到侵害的职业渔民,尤其需要权利救济和利益补偿。但为了避免对渔民海域使用权确认的争议。笔者提出二点认识探讨:一是应从渔民使用海域的国家认可性和法律许可性对渔民海域使用权予以确认;二是从渔民使用海域主体的事实具有法律属性中确认渔民的海域使用权(注:不作展开)。这二点认识对照我国《物权法》有关解释是不矛盾的。现围绕职业渔民的权利和利益如何救济与补偿问题提出三点思考:

思考一:从法律制度上完善对职业渔民权益救济与保障机制建设。就渔民的“海域使用权”而言,是他们除人身权利以外的重要权利。渔民的海域使用权与他们的生产劳动权、经济收益权、正常生活权、正常生存权等密切相关。如海域使用权因故受到侵害,其他诸权也会受到连带性的侵害和影响,可谓是一权受损而权权受损。

职业渔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约有80万—100万(包括退休)渔民,加之靠渔民吃饭的家属合在一起约有300万—400万人口。渔民的权利和利益因故受损后,如不及时给予救济,势必会对他们家庭的经济利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如若这一影响一旦持久或升级,会导致群体性社会矛盾的发生。对海洋经济建设中权益受侵害的职业渔民权益救济问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国家及省以上立法机关,能认真制定和完善职业渔民海域使用权等相关的权益救济与保障的法律制度。

思考二:完善对利益受损的职业渔民利益救济补偿机制建设。渔民的海域使用权既是权利,又关系着利益。如这一权利受到侵害,他们的利益也同时受到了损害。因此,对于在海洋经济建设中导致权益受损的渔民,对他们的权利救济和利益补偿都应予重视和保障。为此,建议国家和

省以上政府应为权益受损害的职业渔民(包括部分转产、转业、失业、退休渔民)建立经济补偿制度或相关政策。渔区的各级政府在利益配置中尽可能向渔民适当倾斜,使渔民的利益不受到大的影响。

思考三:完善对利益受损的职业渔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渔民在海洋港航经济开发建设中导致“失海”等权利和利益受损后,他们的择业、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等得不到保障的风险更加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力举措。基于此,应结合渔民权益救济工作实际,参照兄弟县(市)在解决“失地农民”有关社保问题中,用“土地转换社会保障的模式实施”。为“失海”等职业渔民(包括部分转产、转业、失业、退休渔民)建立财政倾斜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建议以省财政和地方财政补贴为主及渔民部分自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这样既为权益受损渔民实施了相关的权益救济与利益补偿,又解决了渔民的后顾之忧。

农民权益保护

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从社会公正视域 摘要: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的产生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迈进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中, 挂会公正基本规则要求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新的诠释。针对失地农民构建确保扛会公正的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机制、 劳动就业利益分享法律机制、劳动利益保护法律机制、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土地的市场化补偿机制,是当下失地农 民问题的初步解央之道。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公正;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法;社会法 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迈进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只要考察一下当今世界较发达国家走过的社会发展轨迹,我们就可以毫无疑义地得出上述结论。所以,社会各界大可不必为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而?莫名惊诧?,在研究此问题时,需要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大历史观?。其实,细致考察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轨迹,就可以发现该问题也是符合上述规律的。因为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真正产生是在20世纪80一90年代,而其最初发源地也是在江苏、浙江以及广东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只是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失地农民问题几乎成为全国都在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公正的视域来对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闯题进行相关的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社会公正基本规则与失地农民问题 现代社会中社会公正基本规则的完整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平等、自由、社会合作的理念依据和现代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的现实依据。【1p6其中,平等理念要求政府应将失地农民问题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看待。应该充分重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重视失地农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特殊贡献和牺牲,并通过诸如失地农民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歧视的消除、面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社区管理的转变等印姻诸多方面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自由理念要求尊重失地农民对于国家所做的贡献和牺牲,并要求国家在土地征用和征收过程中应在法律及政策制定上,体现出对失地农民的特殊照顾。详言之,就是要改革目前征地补偿费分配机制混乱、补偿机制单一、差别待遇明显、产值计算不准确以及实现角色转换的各种机制缺失等弊端,日】充分尊重和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社会合作理念要求失地农民在主张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必须靠相互的合作和沟通始能完成。?个体人只有在社会中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竹【啦!失地农民亦应适当理解和包容政府,并积极支持政府合法合理的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公正的基本规则包括基本权利的保证规则、机会平等的规则、按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以及社会调剂的规则。【lp2瑾基本权利的保障规则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现代社会所讲的基本人权亦即生存权的规则。 显然,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就像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求五层次论喇中所讲的第一层次亦即?生理需求?~样不可或缺。机会,?实际上是指社会成员发展的可能性空问和余地?。{113,对于失地农民而言,保障其失去土地之后的基本发展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保障才有可能使其拥有基本发展的权利,不至于因为国家的?土地征收?或者?土地征用?的公权行为而阻隔或者?断裂?。按贡献进行分配的规则和社会调剂的规则,显然要求由国家对失地农民因做出了特殊贡献和牺牲而进行符合其比例的分配。这种分配不仅体现在初次分配中,还包括在第二次分配中,甚至也包括在最后的?结果公平?条件下不遗余力的照顾失地农民的权益。从某种程度而言,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从社会公正的视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研报告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研报告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使消费者权益能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保护,由垄断问题引起的对消费权益的保护也应提上日程。下面是毕业毕业生网的小编为你整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 引言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反垄断法的立法目标之一,但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体现在反垄断法视野中较少,反垄断法较多关注的是保护市场竞争性。市场经济从它的本质和客观要求来说,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消费者主权时代,各种垄断行为不但具有明显排斥市场竞争的特性,而且造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因而为反垄断法所禁止。为使消费者权益能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保护,本文希图通过检视我国现有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反垄断法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经验,对消弭我国反垄断法在消费者权益权利救济方面的缺失、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陈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一、拷问:缘何在反垄断视阈下探究消费者权益之保护 法是由事物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高度关注,多数国家制定

了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无论从立法目的上还是从执法结果上看,均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其考虑因素,均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但是,综观国内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并未统一在一部法律中,而是分而立之。说明两者既有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又有显着的区别。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在现实市场交易中,在一个具体市场交易行为的框架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以直接的保护。这种保护是特定的,带有事后救济的性质。而《反垄断法》侧重对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的规制,以保障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同时,企业或企业间为排挤竞争对手而实施的一系列限制竞争行为、垄断行为,表面上看直接受害者是其他经营者,但实质上或最终结果上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可见,反垄断法是以一种迂回的方式给予消费者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是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部法律来完成的,而是由包括反垄断法在内的多种法律制度的组合形成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保护制度体系来完成的,反垄断法通过维护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各种市场竞争行为等起到保护消费者的作用。因而需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外、反垄断法视阈中探究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二、检视:反垄断视阈下消费者权利救济之困境 (一)消费者权利救济遇垄断规制制度"不给力"之尴尬

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津歧公路东风大桥工程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津歧公路东风大桥工程 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是指在劳动权基础上享有的各种权益,具体包括农民工的工资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权益。农民工往往具有文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社会保障低等特征,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他们这种既非农民又非城市工人的特殊身份使他们既有别于中国传统城镇劳动者,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的身份阻碍着他们真正融人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并被面向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所排斥,同时,长期在城市“打工”又形成了他们与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群体日益加深的隔阂,以至于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一种边缘地位。弱势性和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各项权益(包括劳动保障权益)常常受到侵犯或者得不到有效维护;另一方面,农民工群体的弱势性的核心就是其劳动权利实现的艰难,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格权利的不平等。因此,制定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制度对于本工程建设具有非常人性化的意义。现制定保护制度如下: 1、农民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2、农民工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管理员或者项目部投诉。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对农民工的投诉,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推诿。

3、施工队伍招用的农民工,不得向其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及其他不合理费用和物品,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暂住证、驾驶证、资格证等证件。 4、施工队伍应当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职业技能培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5、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未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确立;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应当视为双方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用人单位解除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7、对未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用人单位不得以农民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8、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农民工,离岗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9、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有关农民工的劳动用工、工资发放、考核奖惩等内容的规章制度。 10、农民工与本单位其他职工实行同工同酬。农民工工资的确定和增长与本单位其他职工同等对待。 11、农民工提供正常劳动后,当月收入除延长工作时间工资,在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试题

015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C)正式施行。 A.20RR年3月15日 B.20RR年1月1日 C.20RR年3月15日 2?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是(B) A.12348 B.12315 C.11315 3.商品“三包”规定的内容是(A)。 A.包修、包退、包换 B.包修、包赔、包换 C.包赔、包退、包换 4?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商品召回的说法,正确的是(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 A.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B.消费者应当承担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C.经营者在商品召回期间,可以继续销售该商品 5?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 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B)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 三条)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6?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C)日内退货。(《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A.五 B.六 C.七 7?消费者在甲商场购买乙公司生产的商品,发现商品质量有瑕疵,要求甲商场退货并赔偿损失。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第四十条) A.甲商场必须退货并赔偿消费者损失 B.甲商场可以向乙公司追偿 C.甲商场无过错 8?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按规定无理由退货的,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C)内返还消费者支付 的商品价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R五条)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9?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下列关于网络购物的说法,错误的是(C)。(《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R五条) A.除特定商品外,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 B.无理由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 C.无理由退回商品的运费由经营者承担 10.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格式条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0。(《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A.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的方式做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B.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C.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但无需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11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下列店堂告示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C)。(《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本知识.doc

第六章中国商事及经济法律制度 第四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本知识 (一)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结构 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指 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名称的法律,即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广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包括所有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范。 所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结构是就广义而言的,它包括: 1.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起着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 2.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功能性法律规范 除上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外,还有一些法律。它们不是仅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的,但这些 法律或它们中的部分法律规范却有着明显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功能,因而称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 功能性法律规范。主要是: (1)防止危害消费者生命、身体和财产的法律《食品卫生法》。 (2)防止因计量问题使消费者受到不利的法律。这主要是指《计量法》。 (3)规制标准化工作,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规范。这主要是指《标准化法》。该法的规定,在 使商品具有满足消费者有关规格、质量、安全、卫生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确保自由、公平竞争,保证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规范。消费者权益的充分实现有赖于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因此,建立和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法律规范,实质上也是保护 消费者权益,特别是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法律规范。这里主要是指《反不正当竞争法》 (5)防止因价格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1997年12月29日颁布的《价格法》是这类规范的核心部分。该法同时将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之一,并且明确规 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 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 政府定价,应当昕取消费者的意见;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制定后,由制定价格的部门向消费者 公布;消费者可以对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提出调整意见。这些规定,都有利于防止不当价格对

关于推进法治建设的思考

我国在法治建设的推进中虽然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法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加快建设、努力推进。 一、存在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我国立法速度较快,但部分法律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一些法律、法规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本身的逻辑不够严密,条文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此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及时进行立、改、废。同时,在法律体系内部,由于对立法活动协调和监督不够,对某些过时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清理,造成一些法律、法规的内容相互抵触,影响法律的整体和谐。如“按照简易程序罚款”,1996年《行政处罚法》规定数额为50元,而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却规定为200元。这种在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基本法和单行法之间、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之间、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还没有完全配套,导致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出现了“断层”和“缺项”。 (二)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不够彻底。根据宪法规定,行政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并接受其监督。但在实际中,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干预太大,导致一部分法律带有明显的行政部门利益色彩,使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可行性受到影响。司法机关相对独立性程度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无法从制度上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维护司法机关的公正形象。此外,由于个别行政机关未能严格依法行政,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不严格、不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有的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缺乏应有的交流沟通,互相戒备排斥,甚至对立、对抗;有的执法者方式简单粗暴;有的甚至吃、拿、卡、要,收受贿赂。 (三)法律的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树立。人治与法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树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解决社会纠纷的最权威力量。法律无信用,法治必然难以展开,人民的权利将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法治也就很难成为民主的要求。当前,个别领导干部未能正确认识法治的重要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当事人遇到纠纷不愿求助于法律而是寻求其他解决途径,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法律信用的缺乏。例如,一些干部存在“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错误的认为法治建设搞好了,群众法律意识增强了,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工作会越来越难做,造成习惯以“人治”来管理社会事务,而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此外,少数人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思想。从一些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看,有的是司法终结的案件,而当事人仍上访或信访,可以或多或少使有些人有利可图,这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也对法治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四)农村基层群众法律素质有待更进一步地提高。经过这些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农村群众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法制意识欠缺,与学法、懂法、知法、用法的差距较大,农民民主意识不浓,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农民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要么浑然不知、以“法盲”形态出现,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导致违法犯罪。有的农民法律知识缺乏,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权大于法”,喜欢采取越级上访、聚众闹事、围堵政府机关等非法行为来解决问题。 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 (一)加强立法工作,保证法律的全面、公正和完整。通过法律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是法治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要更好的调控社会和体现国家意志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使依法治国方针得到更好、更全面地落实。而一个法律文件制定得成功与否以至于最终能否被有效地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法是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以及它所要调整的那部分社会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立法必须提高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使法律充分体现民意,与社会生活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要防止立法中渗入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而影响法律的全

关于报送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的调研报告 菏泽办事处: 为全面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共建和谐发展的金融消费环境,根据《菏泽银监分局关于开展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调研的通知》的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调研提纲的内容逐项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保障和机制建设 年初,为全面提高XXXX总行应对特殊消费群体金融服务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根据菏泽市银监分局、办事处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XXXX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特殊消费群体金融服务应急处理预案》。 未设立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该项工作由综合部兼职管理,平均年龄31周岁,大专以上文凭。 二、行为规范 XXXX在为保护消费者权益,采取通过LED电子屏滚动显示、悬挂条幅、设置宣传公告栏等方式在各营业网点进行宣传,并将省联社统一规定的收费项目明细、存贷款利率、活动宣传材料、投诉举报电话等一并张贴公示。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使客户明确了解服务内容、方式、功能、效果,确保客户充分了解收费标准,自主选择。 XXXX在改进服务水平、树立服务理念方面:一是按照提高

标准、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着力打造“形象好、设施新、功能强、辐射广”的精品网点;二是按照高标准、高起点、人性化的原则,采用行业标准化设置,配备排队叫号机、客户评价系统、LED电子屏,配备雨伞、老花镜、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实行低柜台服务,设置客户等待区、VIP客户服务区和24小时自助银行。为客户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快捷的良好环境。 三、投诉处置 XXXX为完善服务投诉制度,开通客户两部服务电话xxxx 和监察保卫部xxxx等投诉电话,针对服务投诉,本着“有诉必理,有诉必果”的原则,各部门协调配合,相关机构和人员迅速处理和反馈,给客户以满意的答复,同时严格追究相关员工的责任。同时,XXXX制订了各项应急处置预案,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维护秩序。有效化解、应对缠访闹访、重复投诉、舆情危机等情况。 四、宣传教育 XXXX为建立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利用每周三、周四集中学习日组织员工学习,通过学习文明服务公约、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开展警示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员工的金融知识,促使金融知识教育长期渗透到每一个营业单位、每个业务环节,每一位员工。 五、本单位工作亮点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与法制完善[1]

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产业劳动,由于城乡的而元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及制度方面的原因,农民工的劳动权遭到了极大的侵害,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民工失权的原因,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力求从某种程度上解决或者缓解农民工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现状权益保障现状成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材料一、据《华商报》报道,数日前有30多名农民工来到西安市的一家邮政局,将一张张的贺卡投进了邮筒。这些贺卡并不是寄给他们的亲人,而是寄给拖欠他们30余万元工资的建筑工程公司。有人认为可能会指责农民工不懂法,不知道如何利用权利维权。而显而易见的是,农民工是被逼无奈才会想这种讨薪方法。相信只要有一点的法律上的可能的方法,农民工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尝试。因此一味指责农民工或者讨论农民工以何种方式讨薪,都是悖论。如何防止欠薪行为的频频发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材料二、农民工最急需什么。建设部日前表示,将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并逐渐扩大到包括城市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2007年实现全国住房公积金实际缴存人数比上年增长5%以上的目标。“住房公积金覆盖农民工”,看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福利。可是,众所皆知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是有前提条件的。目前多数城市规定,只有购买住房才能提取住房公积金。可是多农民工来说在城市购买一套住房又谈何容易企业能不欠薪,老板能按时将工资发放倒手,这就是对农民最好的生活保障,而从目前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来看,农民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障都没有落实,这才是他们急需的…… 材料三、2007年2月新学期伊始,上海某学校的一项收费规定让农民工子女的家长们心里变的有些不是滋味。学校规定,只有具备“五证”的学生才能免交借读费,否则学生就要需

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我国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B 〕 A、8项 B、9项 C、10项 D、7项 2、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 D )起施行? A、 1993年10月31日 B、1993年12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2014年3月15日 3、下面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 A、消费者依法享有权利,但不能滥用 B、消费者有权选择商品或服务、并确定价格 C、消费者有权利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D、消费者有权要求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品的生产技术秘密 4、消费者协会有权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A) A调查、调解 B、调查、仲裁 C、调查、判决 5、201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C) A、消费与责任 B、消费与服务 C、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 D、让消费 者更有力量6、消费者的消费客体是什么?(B) A、商品和价格 B、商品和服务 C、服务和价格 7、在保修期内( B )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 者退货。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8、手机移动电话机、车载移动电话机、固定电话机的有效“三包”期 限为(A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9、消费者王女士在某商场促销活动中购买了一台三开门冰箱,可使用 两个月后,冰箱内壁便出现了裂痕。在与商场协商不下的情况下,向县消费 者协会投诉。关于冰箱有无出现质量问题的举证该由哪方承担(B) A、消费者协会 B、商场 C、王女士 10、“三·八”购物节时,陈小姐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看到一双高跟鞋,款式新颖,价格也很便宜,陈小姐毫不犹豫点击了购买,并支付了货款。收 到货后,陈小姐觉得这双高跟鞋虽然新颖,但颜色跟网页上的图片出入很大,于是便联系上网店店主,要求退货,并愿意承担来往的运费,但遭到店主的 拒绝。该店主违反了新《消法》的那条规定(A) A、七天无理由退货制 B、三包制度 C、没有违法 11. 经营者违反消法规定,应当承担〔D 〕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 A、刑事 B、赔偿 C、民事 D、民事赔偿 12、下列哪种商品不符合新《消法》“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要求?(C) A、羽绒服 B、手机 C、报纸 D、床品四件套 13、李大妈在某超市购物时,看到一款促销的东北大米,原价10.5元/ 公斤,促销价6.2元/公斤。李大妈觉得挺便宜,便买了1公斤。后李大妈 又买了1公斤苹果,苹果原价15 .5元/公斤,促销价10.1元/公斤。结账 回家后,李大妈发现超市在结账时,均是按大米和苹果的原价进行结算的, 于是她找到超市要求赔偿。根据新《消法》第55条规定,李大妈可以得到 多少赔偿(D) A、26元 B、52元 C、 104元 D、500元 14、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 B )的企业要求赔偿。 A、原来的 B、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 C、分立、合并后

论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问题

论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问题 摘要当今中国,城市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护。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利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拟从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原因、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实意义以及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之思路等方面对其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民工问题 引言他们,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其人数已占整个产业工人的30%左右,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被无情地拒之于权益保障的大门之外。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城市农民工。 正文 一、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 对于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生存意识方面看,农民工依然处在“草根”底层。当致富成为人们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标的时候,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两眼墨黑最封闭的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强加给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赋予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概念、名词。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是房地建筑工、绿化清洁工、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的工种。而出现这些限制和歧视的主要原因就是意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 从社会保障方面看,虽然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失业保障方面,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他们在失业期间多是花费积蓄,或向他人借钱维持生计,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重回农村老家。医疗方面,很多农民工生病以后仗着年轻、身体好、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不得不看的病,绝大部分也只能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垫付很小一部分费用。住房方面,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购买商品房的。他们一般都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建筑工人往往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农民工居住点大都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通常是城市的卫生死角。另外,像养老保险、工伤保

2021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Word稿]

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Research Report Objective Basis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因此,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准确分析调研结果,明确给出调研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以下调研报告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引言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反垄断法的立法目标之一,但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体现在反垄断法视野中较少,反垄断法较多关注的是保护市场竞争性。市场经济从它的本质和客观要求来说,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消费者主权时代,各种垄断行为不但具有明显排斥市场竞争的特性,而且造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因而为反垄断法所禁止。为使消费者权益能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保护,本文希图通过检视我国现有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反垄断法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经验,对消弭我国反垄断法在消费者权益权利救济方面的缺失、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陈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一、拷问:缘何在反垄断视阈下探究消费者权益之保护 |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1 -

法是由事物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高度关注,多数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无论从立法目的上还是从执法结果上看,均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其考虑因素,均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但是,综观国内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并未统一在一部法律中,而是分而立之。说明两者既有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在现实市场交易中,在一个具体市场交易行为的框架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以直接的保护。这种保护是特定的,带有事后救济的性质。而《反垄断法》侧重对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的规制,以保障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同时,企业或企业间为排挤竞争对手而实施的一系列限制竞争行为、垄断行为,表面上看直接受害者是其他经营者,但实质上或最终结果上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可见,反垄断法是以一种迂回的方式给予消费者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是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部法律来完成的,而是由包括反垄断法在内的多种法律制度的组合形成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保护制度体系来完成的,反垄断法通过维护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各种市场竞争行为等起到保护消费者的作用。因而需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外、反垄断法视阈中探究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二、检视:反垄断视阈下消费者权利救济之困境 |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2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是下列哪项? A.消费者为生产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B.各商家为经营需要而发生的购销关系 C.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D.消费者为营利而进行的购销活动 答案:C 解析: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多少天内向上一级机关作出复议? A.10日内 B.15日内 C.30日内 D.3个月内 答案:B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1条。该条规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多少倍?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答案:A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该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乾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4.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下列答案中最正确的是哪项? A.丙只能向乙索赔 B.丙只能向甲索赔 C.丙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其确定向谁索赔 D.丙可向甲、乙中的一个索赔 答案:D 解析: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2款。该条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5.消费者王某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瑕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王某只能向该商品生产者主张赔偿 B.王某可以向该商品的销售者主张赔偿 C.王某既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利益集团视野下的农民权益保护

利益集团视野下的农民权益保护 【原文出处】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镇江 【原刊期号】20054 【原刊页号】38~42 【分类号】D4 【分类名】中国政治 【复印期号】200604 【作者】魏福明/刘红雨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6 【内容提要】我国农民在现阶段的利益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基本权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利益集团发展的不平衡。农民在个人意愿层次、组织建制层次和社会宏观层次上都缺乏建立自主的利益集团的条件。要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就必须允许和支持农民建立自己的维权组织,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结成分利联盟并主导改革路径,政府要充当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各利益集团的仲裁者,为多元利益集团的均衡博弈提供制度平台。 【摘要题】民主与法治建设 【关键词】利益集团/农民/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1]卢周来. 制度功能·利益集团·腐败[A]. 中国农民权益保护[C].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强. 当代中国的四大利益集团[J]. 南方农村,2004(3):50. [3]李成贵,赵宪军. 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结构[J]. 国际经济评论,2003(4):57. [4]张静. 法团主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谭融. 美国的利益集团理论综述[J]. 天津大学学报,2001(1):58. [6]徐大同.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4-0038-05 中国社会正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和组合,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渐形成,并分化组合成特定的“利益集团”,并不同程度地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有了这样的基础,加上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维权意识的加强,特别是“集团意识”的形成以及政治民主化、法治化和现代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益集团的产生成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但由于中国现阶段利益集团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使得利益集团并没有行使集中和表达多元利益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利益均衡调节的作用以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反而强化了本已存在的各利益集团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不平等,使得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三农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利益集团发展的不平衡。 寻求维护广大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对于我们党能否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眼于从利益集团视野来分析农民权益维护的现状和成因,并探索一条维护农民权益的可靠途径。 一、中国现阶段利益格局中的农民权益状况 农民在中国现阶段利益格局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者保护调查问卷精编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者保护调查问卷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者保护调查问卷 1.您的职业是 A. 学生 B. 公务员 C. 企事业单位人员 D. 农民 E. 个体工商户 F. 离退休人员 G. 失业人员 H. 其他 2.您的年龄是 岁以下岁岁 岁岁以上 5.00% 59.86% 20.75% 10.34% 4.05% 0% 10% 20% 30% 40% 50% 60% 18岁以下18-30岁30-50岁50-70岁70岁以上 18岁以下 18-30岁 30-50岁 50-70岁 70岁以上

3. 目前,您对银行服务业的整体满意度为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4. 您一般经常使用下列那种业务(可以多选) A. 存贷款业务 B. 电话银行 C. 网上银行 D. 手机银行 E. 结算信托业务 F.投资业务 G.其他

网上银行51% 电话银行29% 手机银行16% 投资业务 1% 其他3% 结算信托业务 0%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结算信托业务投资业务其他 5. 您不选择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或者自助设备办理业务的原因是(可以多选) A.不了解这些服务 B.不放心使用这些服务 C.不会使用这些服务 D.其他原因 6.以下事项您是否重视过(可以多选)

A.查看自助设备插卡口、出钞口及其他部位是否加装或粘贴异物; B.访问银行网站要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网址,不通过链接登录网上银行,以免被假网站或钓鱼网站欺骗C.不在公用电话、他人电话或手机上使用电话银行,通过本人手机或电话使用后应注意 清除拨打记录,使用时不要使用电话的免提方式,避免被他人掌握您的银行账户信息及密码 D.不使用他人手机登录手机银行 E.商场刷卡后收银员交回签购单及卡片后,应认真核对签购单上的卡号,交易日期以及交易金额等信息是否正确,卡片是否为本人的卡片,不要在非本人交易的签购单上签名 F.不听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以银行名义发布的各类通知和信息,防止受骗 7.下列哪些情况您有遇到过(可以多选)

农民工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摘要农民工群体是我国职工群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本该为其在城市生活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降低其在城市生存的成本,使其城市生活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遭受来自用人单位的不法侵害,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法律及政治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法律手段合法权益 自1985年开始,我国各地就掀起了“民工潮”,一个介于普通农民及城市公民之间的群体,具有农民身份的产业工人---农民工。一个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群体,长期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其固有的经济社会制度,迫使我国农民工与主流社会脱离,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样一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便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必须得到解决的一个难题。在我国掀起农民工热潮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首先,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农民工的权益却不断受到不法侵害,越来越多的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件为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城乡发展态势、区域发展态势客观上的极度不平衡,我国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关键问题。农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所于,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工规模巨大的国度里,农民工是否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不仅体现了现代法治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而且这也是切实防范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 一、现状分析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为农民熊德明讨工资这一事件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迅速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农民工的利益首次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各级政府态度的转变,农民工合法权益被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商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不断引起政府的重视。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为例,2003-2004年间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发布和转发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及《关于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通知》。与此同时,我国各地方政府针对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也纷纷成立一些指导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确实加强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和歧视农民工的政策继续存在,再加上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的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欠缺等的存在,农民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就业被歧视的现象处处可见,工资问题和法定节假日问题等法定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保障,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这不仅影响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稳定,并且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背道而驰。 二、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农民工权益方面的问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第一方面,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状况极为不好,严重威胁着农民工健康及生命安全。我国颁布的《劳动法》第52条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基本都是没有健全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很多用人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雇主们更没有对农民工们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工受到来自工作场所的很多伤害,各种各样事故的不断发生,职业病便广泛存在于农民工这一群体之中。据统计,2006 年度我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试题三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试题三篇 篇一: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50题): 1.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C)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A.2个月内 B.3个月内 C.6个月内 D.12个月内 2.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B)内退货。 A.5日 B.7日 C.10日 D.15日 3.经营者采用网络方式销售商品的,消费者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无理由退货且经营者和消费者无约定的,退回商品的运费由(B)。 A.经营者承担

B.消费者承担 C.消费者和经营者共同承担 D.网络交易平台承担 4.以下关于格式条款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的方式做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B.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C.格式条款含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规定的,其内容无效 D.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外,无需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5.下列关于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应当听取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意见 B.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 C.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 D.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等措施 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