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2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大树小草

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3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4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5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第二单元动物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四、饲养蜗牛

第三课蜗牛(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二、观察蜗牛吃食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四、继续观察蜗牛

第四课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第五课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三、交流发现

第六课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第七课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第2课谁更硬一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过程】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二、认识金属

三、饮料罐的故事

第3课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三、认识塑料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第4课它们吸水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植物的根茎叶》教案

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苹果树长大了》 授课教师:崔云巧 活动名称:科学领域《植物的根、茎、叶》 活动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活动内容: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了解其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的作用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事物,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认识实物,让幼儿能掌握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 3.提高幼儿的科学兴趣及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PPT课件、植物的实物、一组植物的卡片,一组手工操作贴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事物属于“植物”?幼儿回答,教师 给予肯定。那我们“人”属于植物吗?桌子属于植物吗?幼儿回答 2.图片导入:请小朋友们欣赏植物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 3.引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请小朋友们说说,植物有哪些部分组成? 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二)活动部分: 一、通过结构图,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二、分别细化讲解(1)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两类(出示实 物观察)。植物的根具有吸收贮藏养分 和水分的 作用,以及固着植株的作用。 (2)植物的茎:形态一般呈管状(观察图片)。茎能 把根吸收的水分养分运送到植物的叶、花、果实 和种子里。 (3)植物的叶子:形态各不相同(观察图片)。植物 的叶子在阳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 料。 三、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平时吃的蔬菜是植物吗?你们知道这些都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呢? 四、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图片,观察并思考平时吃的是植 物的哪个部分?思考并讨论。教师总结。 (土豆属于块状茎,莲藕属于根状茎) (萝卜属于根,人参属于根) 2: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又是植物的哪个部分?教师总结。 (芹菜吃的是茎和叶,白菜吃的是茎和叶,葱吃的是茎和 叶) 五、实验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组植物粘贴卡片,进行动手操作,将植 物的各个部分粘贴到正确的位置,并且说一说,植物各个 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小朋友回答,教师总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单元植物 教学内容:教材第1—2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2.过程与方法: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培养对植物生存需要的敏感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教学时间:8课时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师教学所需器材:课件 学生学习所需器材: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4 茎和叶 教案

5.茎和叶 【教材简析】 植物的茎和叶是植物的两个重要营养器官。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观察亲手种植的凤仙花,看到凤仙花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对于茎和叶的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推测茎和叶有什么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小组制定实验计划,通过观察凤仙花的茎在红色水里浸泡之后,其纵切面和横切面的染色情况,了解茎的运输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凤仙花的叶被黑纸遮光和被塑料袋套住之后的现象,了解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本课最后部分要求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的茎和叶,进一步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和种植体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变化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初步了解了种植植物的方式,也知道植物的种子发芽会先长出了根,后长出茎和叶,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对生长中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那么植物的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又该如何验证推测?除凤仙花外,其他形态茎和叶的植物是怎么适应环境的,同样这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通过探究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的规律;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3课《植物的茎》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第3课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 了解茎的形态。 2. 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 探究茎的作用。 4、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重点: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 难点:探究茎的作用 设计:提出问题——观察——探究——分析小结 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爬山虎图片。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发言:爬山虎的茎爬满整面墙 关于植物的茎大家还有那些了解吗? 引入课题 新课探究 活动一:观察茎的特征 1、茎的组成

图片:不同植物的茎 提问:认真观察图片,茎由那些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图片 交流分析:茎由节、叶、芽、花、果实组成 茎的形态 图片展示 直立茎攀缘茎 缠绕茎匍匐茎 活动二、茎的作用 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 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 媒体播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视频。 归纳茎能运输水分。 探究茎的其他作用 导入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二三四的图片。 讨论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观察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

归纳茎还有支持作用。 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 阅读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讨论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 归纳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布置作业观察植物的茎 板书设计 茎 节、叶、芽、花、果实 直立茎攀缘茎 缠绕茎匍匐茎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包括《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五个单元。 2.本册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研究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本学期改进措施: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2.强化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热胀冷缩》引领学生对物体遇冷与受热后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探究,认识到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通过对比实验与大量的事实来证实。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知道植物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对植物的茎进行科学的观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不同的途径,观察不同植物的茎,发现植物的茎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的,并认识到植物的茎具有帮助植物体支撑的作用。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茎上长着什么”,了解茎的位置,通过对茎的观察,发现茎的特点:茎上有节,连接根,还长叶、花和果实;第二个活动有意识地观察和对比几种典型植物的茎,发现茎的几种形态,了解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对植物的观察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植物的各种各样的枝条。然而,学生对茎的观察并不多,对茎的知识储备并不丰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枝条进行观察和对比之后,学生对植物的茎就会有更多系统的、多角度的认识。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作用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茎的生长方式和不同的形态,知道植物的茎对植物体的支持作用。 2.能根据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保持对植物进行持续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连接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了解茎的不同形态,认识茎对植物的支持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益母草的图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四个小朋友围在十分有趣的益母草旁进行观察。益母草的形态十分特别,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它的茎也像竹子一节节的。其他植物的茎也是这样吗? 交流: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它的茎上,并交流观察的发现。 任务:观察益母草,找出茎的位置、特点和形态。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茎上长着什么 出示:桔子的图片。 问题:桔子植株的茎在哪里? 交流:学生利用图片指出桔子的茎在哪里。 问题:茎上都长有哪些器官?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活动:分小组观察桔子和李子的植株,发现植物的茎上长着什么? 汇报: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引导和记录。 质疑:植物的叶、花和果实都长在植物的茎上,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出示:植物在土壤部分的图片。 交流:把注意力从地面引导到地下,最终发现茎另一端连接着植物的根部。 小结:植物的茎把植物的根、叶、花和果实支撑起来,对植物起了支持的作用。 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发现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2.活动2:观察茎的形态 引导: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观察更多植物的茎,了解茎有哪些常见的生长形态。 出示:草莓、茑萝、竹、荷兰、豆爬山虎、甘薯的茎的图片。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看茎认植物》青岛版

11.《看茎认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看茎认植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和植物握个手》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植物的茎的颜色和形态,引导学生植物的名称。在对不同植物的茎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区分后,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从而认识更多植物的名称。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观察周围常见植物的茎,把探究提前到课前。让学生观察周围植物茎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看一看,植物的枝干,认一认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枝干,认识植物的茎,知道不同植物的茎是不同的”不同植物的茎的形态是不相同的。活动二:“不同植物的茎有哪些不同?”通过“观察、比较青桐、猴面包树、竹子、白桦等植物的茎的形态”来认识植物。活动三:“描述植物的茎。”在对牡丹和芍药的比较过程中,看花和看叶不容易区分的情况下,利用茎来区分植物;并试着用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植物。 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到公园里,拓印树皮,看茎认识更多的植物。到大自然中,利用看茎认植物的方法,观察、认识更多的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多样性,从而珍惜生命。 【学生分析】 本单元已经学习了通过看花和叶来认识植物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区别观察植物的花、叶的颜色、形状、排列等了解植物的特点,来区分植物,认识植物的名称。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初步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并能辨别身边的不同物体。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植物茎的特点,了解更多认识植物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植物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植物茎的特点。 2.能够根据茎的颜色和形态等认识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植物的特征。 2.能对周围植物的茎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2021年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1.4《茎和叶》教案

《茎和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茎和叶》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4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茎和叶的作用。教科书从观察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入手,聚焦到茎和叶的作用上。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解剖,对茎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现象,推想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过程,通过课前给叶片上套塑料袋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片这两个实验,引发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与推测,得出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研究要尊重证据。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观察经验,已经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存在对植物观察、描述不够具体的现象。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要让学生聚焦观察植物的茎、叶的变化,利用“把植物的茎泡在红墨水里、用黑色卡纸遮住叶面、用干燥的塑料袋罩住大的叶子”等课前准备活动,引发学生对茎、叶是否会变化的思考及持续观察的动机,激发学生对植物茎、叶的研究兴趣。通过学生对植物的茎和叶的对比观察、解剖,知道茎和叶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增强学生热爱植物、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 ●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规律。 ●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

●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的作用。 难点:1.引导学生用横切和纵切的实验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2.通过观察探究,引发学生科学思维,推测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 1.选取一段浸泡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一把小刀。 2.课前一周,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用黑卡纸遮住。 3.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其中一片叶子上套上干燥的塑料袋。 4.课前导学:学生观察凤仙花形态特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种植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越来越多,你们想过茎为什么会长高,叶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吗?它们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植物的茎和叶。 1.学生汇报课前所观察到的凤仙花的形态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茎和叶的作用。 二、学习新知 (一)探究茎的运输作用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把植物的茎浸泡在红墨水中。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茎有什么变化? 2.学生回答:茎的内部变红了。 3.提问:茎为什么会变红?这个红色是从哪里来的? 4.学生猜想。 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茎的内部呢?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我;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工程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 1、小小科学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具、学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

家个性备课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小结阶段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 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样的人。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

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 三、课前准备 学生;1、观察你身边的植物的茎,采集标本并记录好该植物的名称 2、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茎的分类和茎的结构,并做好相关笔记。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师:欢迎各位小植物学家们回到课堂,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自主学习茎的知识,你们自学了吗?学的好不好呢?非常好。 【二】、新课展开 师:老师昨天也从网上下载了几幅植物图片,而且还按照茎的生长方式分了类。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根据什么特点来分的吗?你们收集的资料又是属于茎的哪种类别呢?老师准备了一份学案考考大家,看看到底自学的怎么样。 [分发学案] 组内交流,完成学案【1】、写写我们的新发现! ★小组合作,组内互助,完成学案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组的交流成果 ★全班交流,组外互助。实物投影 师:为什么植物的茎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呢? ★教师指导,深化学习 生: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师:同学们,康乃馨,非常娇艳。属于茎的哪种类别?看一段梧桐枝,属于茎的哪种类别?想一想为什么梧桐的茎能逐年增粗而康乃馨不能?只看茎的表面能不能揭开谜底呀?(不能)老师从梧桐茎上截取了一段,来观察观察。 [实物投影]看到它,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你们想不想亲自探究来解决心里的疑惑呀? ★小组合作,组内互助,完成学案【2】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茎的结构 ★全班交流,组外互助。 师:同学们,茎的结构是不是就象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植物的叶有什么功能?(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合成的淀粉是不是只留在叶子里?(不是)那淀粉流到别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4、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使用放大镜。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2、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以已有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现象进行记录。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3、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主要材料清单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荽、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1课时,机动、整理1课时,合计8课时。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学。科学不是只和可学家有关系。 2.看教科书上第三页的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当我遇到这些经历时我,我也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3.我们都是科学家 教科书第四页讲述《琴纳和牛痘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不得天花”,“琴纳到奶牛厂去实地考察,发现牛会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就是牛痘,女工和牛都患过牛痘。”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能不能给人接种牛痘的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给男孩接种牛痘,又接种天花,男孩安然无恙实验成功了。 小结: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4.展示搜集到的科学家资料,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开展研究的,《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袁农平与杂交水稻》、《贝尔与电话》、《莱特兄弟与飞机》、《罗杰特与电影》。在研究活动中有共同的地方: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5.理解科学是什么。 一起动手做一做,教科书第六页活动。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在1824年,英国罗杰特也学生回答 小组指派学生一幅图 一幅图地讲自己看到 的。 学生小组内讲述,完成 后全班展示。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 的资料。 学生动手。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激励孩子去探究许 多事物。 用科学家的故事说 明科学的产生。 拓展知识,了解更多 的科学家的科学故 事。 通过活动知道其中 的科学道理。

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1-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 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 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13用根、茎、叶繁殖教案教学设计(1)

第四单元繁殖 13用根、茎、叶繁殖 教学目标 1.能提取文字或图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 2.能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花的叶来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 3.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植物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教学难点 分析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能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红薯、菊花、宝石花、花盆、浅碟、瓷罐、土壤、小土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了解到植物依靠种子繁殖后代,植物除了依靠种子繁殖后代之外,还可以依靠什么来繁殖后代呢。 2.出示句子: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3用根茎叶繁殖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交流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之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那么,植物的营养器官有哪些呢? 植物的营养器官主要包括根、茎、叶。 哪些植物可以分别利用自己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呢? 2.出示课本39页上面的6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6幅图片,了解这六幅图片上的植物分别是什么?再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这6种植物分别利用什么来繁殖后代的?图片1: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 图片2:蓟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图片3: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 图片4: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水仙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图片5: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 图片6: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3.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些植物分别利用的是什么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的? 预设: 第1行的红薯和蓟是用根繁殖后代,第二行的生姜和水仙是用茎繁殖后代,第3行的植物幼芽、长寿花是用叶繁殖后代。 4.交流讨论:除了书上列举的这6种植物之外,还有哪些植物也可以利用根、茎、叶繁殖? 预设: 用根繁殖的植物:蔷薇、茶花、杜鹃、胡萝卜、郁金香…… 用茎繁殖的植物:紫藤、桂花、夜来香、杜鹃、山茶花、吊兰、草莓、荸荠、山药……

青岛版科学植物的茎教案设计

12 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 3.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来到咱们春晖小学看到整洁漂亮的校园,精神饱满的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相信同学们的表现会更让我刮目相看。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植物的茎》。 【开门见山,直接导课】 二、提出问题 首先请大家欣赏美丽的风景图,出示植物图片,刚才给大家看的都是植物图片,前面已经学习了关于植物的很多知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学生边回答,边课件出示: 植物的身体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根可以吸收水分。 绿叶可以进行蒸腾作用,蒸发掉体内的水分。 绿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对于植物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略作思考后提出来。 学生提问,教师适时评价,选取要研究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绿叶的? 【通过复习前几课所学内容,重新回顾一下植物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回顾根、绿叶的作用从而很容易想到,茎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出探究问题。】 三、猜想与假设 猜测是科学家发现的前奏,对这个问题请做出大胆并且合理的猜想吧! 学生猜想发言。 同学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茎在根和叶之间像一座桥梁把根吸收的水分

传递到绿叶,并且把绿叶制造的养料输送到根,那么茎中是否像大家猜测的那样确实有一根管子输送水分呢? 【科学合理的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合理的猜想往往是真正的科学探究的开始,所有的发明与发现都源于猜想,所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是科学课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将来科学后继有人科学教师责无旁贷。】 四、设计实验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肯定回答:做实验。 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些材料摆在了大家的实验桌上,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器材亲自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学生肯定回答:能小组讨论 哪个小组可以把思路说一下? 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要把芹菜茎放入红墨水中,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肯定回答:芹菜茎会变红。 教师紧接着问:“如果芹菜茎变红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个小组要补充? 学生回答。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方案,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也越接近真正的科学探究,真正的探究总是自行设计方案,自行选择材料,然后展开反复的实验,所以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尤为重要,同时对探究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测,并想出如果出现一种现象说明什么,出现另一种现象又说明什么,从更加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五、验证试验 1.研究茎。 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三根芹菜,一根是一号茎是没有浸过的,一根是二号茎是我在课前按照同样的方法浸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具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 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 ----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 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 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 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 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 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 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 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

植物的茎 教案

植物的茎 侯镇中心小学刘英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 —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 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并了解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解剖并观察植物的茎,知道里面有一根“导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桃树枝条,小刀,红墨水,放大镜,广口瓶 2、教师准备:在红墨水中浸过的枝条 3、学生实验:把一段桃树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 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当叶脉微红时,从瓶里 取出,用清水冲洗,留作课堂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价。 二、开展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到达植物的叶和花的? 你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猜想,并进行汇报) (2)大家的猜想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大家认为应该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学生汇报,全班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法:先横切,再纵切。提醒学生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观察时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剖面) (3)下面请大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讨论: 1、横切枝条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让学生回答) 横切后,能够发现横切面上有红色水点。 这是因为将运输水分的管子割断后造成的。 2、纵切后,先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植物体内的这种管子叫做“导管”。 茎内的这种“导管”与根部、叶部的“导管”是相通的。 小结: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它起着运输水分的作用。(4)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

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我们的生长发育 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 2地球 3地球仪 4地图 5建立“地球档案” 自由研究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 6昼夜交替 7谁先看到日出 8昼夜温度的变化 9一天中的动植物 自由研究 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 10卵石的形成 11溶洞 12升高的河床 13沙尘暴 14唐山地震 15庞贝城的毁灭 16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自由研究 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 17四季星空 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19水结冰了 20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自由研究 1我们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通过对比理解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水平。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S学生以及父

母的照片。 2.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相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实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儿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 二、新授 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 (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准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圉,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S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 (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准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2.探究三年级到六年级身高、体重等变化 (1)教师:请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制成的“身体生长记录卡”集中起来,并把每年的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上。 (2)提问: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实行怎样的处理?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我们能够计算出身高.体重等数据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变化、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也就是用后一年测量的数据减去前一年的数据。 (3)学生计算变化数据。 (4)提问: (1)从身髙、体重等变化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2)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乂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归纳: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3.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 (1)提问:我们已经有了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我们要计算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我们该怎样做?

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 我们的生长发育 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 2地球 3地球仪 4地图 5建立“地球档案” 自由研究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 6昼夜交替 7谁先看到日出 8昼夜温度的变化 9一天中的动植物 自由研究 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 10 卵石的形成 11 溶洞 12 升高的河床 13 沙尘暴 14 唐山地震 15 庞贝城的毁灭 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自由研究 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 17 四季星空 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19 水结冰了 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自由研究 1我们的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理解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水平。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相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实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 二、新授 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 (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准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 (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准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2.探究三年级到六年级身高、体重等变化 (1)教师:请将三年级到六年级制成的“身体生长记录卡”集中起来,并把每年的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中的“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上。 (2)提问:如果要探究每一年里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应对数据实行怎样的处理?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我们能够计算出身高、体重等数据在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变化、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也就是用后一年测量的数据减去前一年的数据。 (3)学生计算变化数据。 (4)提问: (1)从身高、体重等变化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2)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反馈以后教师归纳: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定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3.比较男女同学在三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 (1)提问:我们已经有了每年的身高、体重数据,我们要计算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我们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选学生作为样本:出生年月相同相近、男女同学选择的一样多、身体健康。 (2)教师选择做样本的学生:我们选出生年月在10月、11月、12月的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