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 期末复习-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 期末复习-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 期末复习-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 期末复习-简答题

MBA《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凯恩斯非常重视需求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1933年当英国经济处于萧条时,凯恩斯曾在英国BBC电台号召家庭主妇多购物,称她们此举是在“拯救英国”,声称“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是爱国”。在《通论》中他甚至还开玩笑地建议,如果实在没有支出的方法,可以把钱埋入废弃的矿井中,然后让人去挖出来。请你对凯恩斯这一经济思想作简要评价。

答: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加强宏观需求管理,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主要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量决定:①“消费倾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决定消费支出;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后者与利率一起决定投资支出,增加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可以引起几倍于投资量的国民收入的增加;③“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后者和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一起决定利率。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这些心理因素互相作用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而危机的爆发则主要由于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凯恩斯以这个理论为依据,提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资本家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得这一经济思想局限了。

2、因为近几年来中国房价增长过快,中央政府对房价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从限贷、限购到现在的限价……,可一些地方的房价还是稳中有升。请说明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答: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1)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由于这些因素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特别是需求,从而影响价格。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收入增长快,市场需求量大,带动房地产价格总水平也就高;反之则相反。

(2)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家庭、城市化状况和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等。其中人口是重要因素,因为人口的数量、密度、结构决定了对住房和其它房地产的需求,从而影响房价。

(3)行政与政治因素。主要是国家或地区政府制定的相关经济制度、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对房价的影响。特别是宏观调控政策、土地政策、住房制度、城市发展规划等,会对房地产供给和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房价。

(4)房地产内在因素和周边环境因素。房地产生产成本、质量、品位、房型、结构、朝向等内在因素,体现房地产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房地产周边环境和区位,如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等,会使房地产效用发生变化,因此产生价格差异。此外,交通等基础设施状况也会影响房价。

解决办法:一规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硬任务,要作为政绩考核标准,重者要追究法律责任,二是税收的杠杆作用发挥。市场可能存在高价房需求,那么就通过市场满足这种需求,并通过税收手段将高价房的溢价以税收手段回馈到社会中;市场也可能存在炒房者,那么在允许这种行为存在的同时,以加大交易税率的方式让炒房者知难而退,炒房产必须先交营业税,利润交企业所得税,然后再交个人所得税。三严格要求干部和党员,严禁炒房,退出多占房子,不跟民争利,违者必究。四鼓励单位企业自己解决职工住房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自建房,解决低工资家庭的住房问题,特别是鼓励个体企业自己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五、政府放弃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必须放弃土地财政,土地费按批租年份70年以物业税的形式逐年收取,新房产证与原来70年一次性收取批租费的房产证区分开,新房产证增加每年缴纳土地费(物业税)纪录页面。交房前的土地费由开发商缴纳。如果开发商囤积土地就要增加承担囤积期的土地费,以减少开放商囤积土地现象。减少地方政府寅吃卯粮,不会造成当届政府把子孙的土地都卖光的现象。让以后的历届政府都有平稳的土地财政收入。

3、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亿美元飞速增长到1987年的409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198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

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

问题:

1、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

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2、解释什么是政府购买乘数,并写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1、政府购买乘数,是指由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如果政府购买的变动量为△y,国民收入变动量为△g,政府购买乘数为kg=△y/△g。

3、说明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经济中将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所购买商品增加相同的数额。这种商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相同数额,收入的增加又导致家庭增加消费,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政府购买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4、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四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见下表)。

调整幅度

时间调整前调整后

(单位:百分点)

(大型金融机构)19.00% 20.50% 0.5

2011年4月21日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7.00% 0.5

(大型金融机构)19.00% 20% 0.5

2011年3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50% 0.5

(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

2011年2月24日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2011年1月20日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 请分析人民银行连续四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答: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抑制流动性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一般货币供应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由于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一直在增加,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世界第一。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一方面增加了货币供给的压力,另一方面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而且最近升值的幅度越来越大。由于人民币的升

值,国际上的热钱大量流入,更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压力,使得流动性增加。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采用了被认为是“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般认为,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一方面可以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具有乘数效应,产生多倍收缩货币的作用。据统计,每提高0.5%的法定准备金率,大约可以冻结流动性1600亿元左右。同时,法定准备金没有“到期”期限,就不存在回笼货币重新投放回市场的问题。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法定准备金利率一般维持在1.89%,比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约低0.91%,如果仅仅考虑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成本收益,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的成本比采用其他货币工具更低。二、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提高,通货膨胀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基本上以零售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的物价水平,我国逐步进入一个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最近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信息表明,通货膨胀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针对目前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中央采取了多项紧缩型货币政策,而提高法定准备率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一项。一方面,CPI的上升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如前所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使得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数,因此,央行不得不轮番采取加息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来实现从紧货币政策的目标,这也体现了央行应对通货膨胀的决心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期待。三、防止投资过热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虽然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投资依然存在过热的问题,为了防止投资过热带来的负面影响,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进一步紧缩银根,紧缩信贷来抑制投资的不合理增长,同时也防止经济发展由偏快转为过热。有学者估计,根据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判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可能最终会提高到18%。综上所述,近期央行屡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和原因,

影响:

1.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收回流动性,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控制通货膨胀。随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次数增长,收回流动性的累计效应也将逐渐显现。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充分显示了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同时也向商业银行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即国家希望商业银行在信贷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注意控制信贷规模,并且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信贷结构的调整与国家的产业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

2.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方面,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贷空间缩小,使业绩增长将变得困难。另一方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优化资产结构,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3.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借贷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得商业银行信贷能力下降,从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使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危险。增长企业贷款成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即使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银行信贷也很少惠及中小企业,在目前信贷收紧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往往是最先被考虑收紧的对象。同时,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也会导致部分贷款利率上调,增长企业已有贷款的成本。

4.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密集的楼市调控政策接连出台背景下,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无疑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一是加大了楼市调控执行力度。二是会继续抑制银行针对房地产的贷款。三是增加了开发商资金利用成本。四是增加了购房贷款难度和还贷压力。

5.对个人理财的影响。CPI居高不下,存款持续负利率,为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居民有进行理财的需求和意愿。其对个人理财的影响主要体现,一是对股市的影响。上调准备金率会对市场造成短期冲击,增加了上攻的难度,给股票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减少热钱的大量流入,一定程度上影响股市的上涨。二是对理财产品的影响。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上升至20.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至17%,导致当前很多银行资金面非常紧张,流动性管理遇到极大的挑战。在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个人存款减少的情况下,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创新理财产品来吸引投资者购买,以减少资金面紧张的情况。

5、石油危机的影响自从1970 年以来,美国经济中一些最大的经济波动源于中东的产油地区。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与劳务的关键投入,而且世界大部分石油来自几个中东国家。当某个事件(通常是源于政治)减少了来自这个地区的原油供给时,世界石油价格上升。美国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他产品的企业会有成本增加。结果是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又引起滞胀。第一起这种事件发生在70 年代中期。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作为欧佩克成员走到了一起。欧佩克是一个卡特尔:一个企图阻止竞争并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的卖者集团。而且石油价格的确大幅度上升了。在几年后几乎完全相同的事又发生了。在70 年代末期,欧佩克国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从1978 年到1981 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多,结果又是滞胀。第一次欧佩克事件之后通货膨胀已有一点平息,但现在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10%以上。但是,由于美联储不愿意抵消这种通货膨胀的大幅度上升,很快又是衰退。失业从1978 年和1979 年的6%左右在几年后上升到10%左右。世界石油市场也可以是总供给有利移动的来源。1986 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了争执,成员国违背限制石油生产的协议。在世界原油市场上,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石油价格的这种下降减少了美国企业的成本,这又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结果,美国经济经历了滞胀的反面:产量迅速增长,失业减少,而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问题:

1、什么是总供给?

答: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具体本案例是指欧佩克国家一年生产的石油及相关产品的总量。

2、本案例中,石油价格的变化导致总供给曲线如何移动?

答:世界石油价格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石油价格下降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3、请结合图形,分析美国“滞涨”的形成原因。

答: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厂商无法立即反应其成本,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难以生存,失业率因此上升,引发滞涨。(图形不会)

4、目前中东形势紧张,石油价格面临着上涨的压力,你认为对中国经济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答: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一)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石油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带来不利影响,因而也就必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至于影响的程度如何,要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及持续的时间。(二)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石油消费的很大比例依赖进口,致使原油、成品油进口数量持续上升。原油进口价格上升,直接造成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上涨。受原油、成品油价格上涨影响,以石油为能源、原材料的相关行业成本上升,成为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也因此增加了经营成本,导致服务业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三)缩小贸易顺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后,我国为进口石油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外汇。有专家估计,我国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按照目前每吨原油价格上涨44美元计算,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我国全年进口原油多支付52.8亿美元。全年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使贸易顺差缩小314亿美元。(四)企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已经引起相关行业成本增加,与石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企业成本增加,给交通运输、冶金、石化、轻工、渔业、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目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同步上涨,也就不可能将上升的成本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更不可能向国外转嫁,这就必然使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并因此而停工、减产。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下降,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

6、温家宝指出,中方将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弹性。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722,为汇改以来新高。

问题:

1)什么因素会影响到一国的汇率?

2)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你对些怎么看?

3)你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各人哪些利弊?

答:

1)影响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1)经济实力,(2)国际收支,(3)通货膨胀;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一>货币政策,(1)利率政策,(2)货币供应政策。<二>财政政策<三>政府的短期干预<四>心理预期<五>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2)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应由我国的国情来决定,目前来说,人民币大幅升值弊多利少,前有日本之鉴,我们应该顶住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只有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之后,才能控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为我们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3)人民币升值之利:(一)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物价每个月上涨近20000%。中国1948—1949年间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货币贬值达到无法统计的地步,许多商品的物价1天之内能够翻一番。……1993年南联盟出现了世界是上第二位的超级型通货膨胀,货币面值不断飙升,10万、20万、100万、200万,甚至到5000亿,而5000亿第纳尔最后只能买几份报纸。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

3)通货膨胀如何治理?

答:1)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u8 F' Z4 u5 d; C" t Y1 k O+ Q- l E; x( j7 a' I. ^$ V! l4 O

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或者是“因为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的价格可得到的供给,所以一般物价水平便上涨。”总之,就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4 O9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i3 p4 N! T) m$ n4

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一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8、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称,中国2006年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2006年9月末持平,但低于2005年末的4.2%。2006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2%。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中国唯一的官方就业指标。2006年末的失业率也低于年初设定的4.6%以内的目标。

可以说,在整个“十一五”及以后的若干年,中国将进入严酷的高失业和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这是一个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的严峻挑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像中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值得严重关注和谨慎对待。

问题:

1.失业与就业的含义。

2.失业率衡量标准。

3.我国目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

1、就业是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2、失业率是指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百分比。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中国官方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概念,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但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不仅限定于要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同时还特指非农业户口。

(1)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2)劳务政策不当,妨碍了劳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无法吸收到更高素质的劳动力;

(3)在就业人口中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难以适应高要求,自然就更难以实现就业;

(4)国民素质偏低,大多数劳动者可以说是纯粹卖力气的,无一技之长;

(5)宏观调节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

9、世界各国在生活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别。在美国、日本或德国这样的富国,平均每人的收入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这样的穷国平均每人收入的十几倍。这种巨大的收入差异反应在生活质量的巨大差异上。富国有更多的汽车,更多的电话、电视机,更好的营养,更安全的住房,更好的医疗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请说明:

1)什么东西决定一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2)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有哪些因素?

答:

1)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单位时间人民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当然还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制度和权利。越民主的国家,人民权利越多,生活相对过得更好。

2)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有:

1、自然因素(土地,资源等);

2、人口数量;

3、科学技术;

4、文化教育;

5、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6、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7、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请分析:

1)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加的因素

2)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1). 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加的因素

A制度变革。制度变革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B生产要素的充足供给。

C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导的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2)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第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第二,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第三,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第四,通胀和通缩交替出现。

第五,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第六,就业问题突出。

当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贪污腐败严重,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保险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保险学》练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风险管理 2.可保风险 3.保险 4.商业保险 5.保险合同 6.被保险人 7.受益人&可保利益9.保险单1()?代位追 偿权 11.近因12.委付13.重复保险14.社会保险15.法定保险16.超额保险17.财产保险1&人身保险19 .责任保险20.信用保险 21.公众责任保险 22?雇主责任保险23?人寿保 险 24.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5.健康保险 26.再保险(分保) 27 ?承保28.保险经纪人29.保险基金30 .保险市场 简答题 1.风险具有哪些特征? 2.简述风险管理的棊木程序。 3.处理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4.简述町保风险的要件。 5.简述保险的职能。 6.保险在微观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7.保险在宏观经济中冇什么作用? &商业保险包含哪些构成要素? 9.比较商业保险与储蒂的不同之处。 10.比较商业保险与赌博的不同之处。 11.投保人应具备何种条件? 12.保险合同的形式冇哪儿种? 13.在保险合同的履行中,投保人应遵守哪些义务? 14.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哪些? 15.应如何解决保险合同的争议? 16.区分保险标的和可保利益对保险合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7.什么是可保利益原则?为什么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具有可保利益存在? 1&构成可保利益的条件是什么? 19.简述彼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 20.简述代位追偿权产牛的条件。 21.简述委付成立须具备的条件。 22.简述重复保险分摊原则及英分摊方式。 23.法定保险有何特征? 24.财产损失保险的运行包括哪些程序? 25.财产损失保险的理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6.责任保险有什么特征? 27.简述人身保险的特点。 2&简述人寿保险的主要分类。 29.简述意外伤害保险的含义 30.简述健康保险的特征。 31.简述健康保险屮为避免逆选择而进行的各种规定。 32.简述再保险与原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33.简述保险理赔的原则。 34.人寿保险的主要条款有哪些?P232

统计学简答题期末复习题

1. 什么是统计学?为什么统计学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达到对事物性质的认识?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统计设计、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学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达到对事务性质的认识是有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和统计方法的特性共同决定的。(1)从客观事物方面来说,根据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同样,任何一个数据也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二者作用的对立统一。(2)从统计方法来看,统计学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专门用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显示数据的特征,进而分析和探索(或推断)出事物总体的数量规律性。 2.解释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含义。 (1)总体: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所有基本单位(通常是人、物体、交易或者事件)的总和,是在至少一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独立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整体。(2)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单位,是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被实际调查的子集合体。(3)参数:是对总体特征的数量描述,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参数通常是一个未知的常数。(4)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是对样本数据特征值的数量描述。 3.解释总体分布、样本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含义。 (1)总体分布:整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通常称为总体分布。(2)样本分布:从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得到n个样本观测值的概率分布,则为样本分布。(3)抽样分布:就是由样本n个观察值计算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4.简述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概念及其联系。 (1)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2)两者间联系:一方面反映了统计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统计方法研究和探索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的先后两个过程。 5.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 中心极限定理就是对于一个抽自任意总体(均值为μ,方差为σ2),样本容量为n的随机样本。当n 充分大时(通常要求n≥30),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将近似于一个具有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6.解释置信水平、置信区间、显著性水平的含义,它们有什么联系。 (1)置信水平: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率,也称置信系数。(2)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3)显著性水平:是指当原假设实际上正确时,检验统计量落在拒绝域的概率。联系:置信区间越宽,置信水平越高,显著性水平越低。 7. 几何平均数的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总指标等于各个变量连乘积的值,一般用来计算社会经济问题的平均发展速度。 8. 抽样推断时为什么必须遵循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只有遵循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才能排除主观因素等非随机因素对抽样调查的影响,从而使样本单位的分布接近总体单位的分布,样本对总体才具有较大的代表性。这样,根据样本的调查资料来估计和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才能较为科学和准确。 9. 简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陈述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2)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抽了不起一个随机样本;(3)确定一个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利用样本数据算出来具体数值;(4)确定一个适当的显著性水平a,并计算出其临界值,指定拒绝域;(5)将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并做出决策:若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域内,拒绝原假设H0,否则不拒绝原假设H0。也可以直接利用P值作出决策,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的拒绝H0,否则不拒绝H0。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宏观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精华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同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的关系是:GDP=GNP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3)NDP(Net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 (4)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 (5)NI(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它与GDP的关系为: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 (6)P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表示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DPI=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 六、论述题 1.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几种,请详细回答。 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1)支出法。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C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

保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

简答题 第一章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 1、风险的特征有哪些? 答:①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②风险发生后果具有损害性; ③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空间上、时间上、损失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④损失的可测定性; ⑤风险的发展性。 2、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有哪些? 答:(1)基本程序:①认识和鉴别所有的风险; ②评估和测定各类风险的大小; ③风险评价; ④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⑤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2)基本方法:①风险规避; ②自留; ③预防和控制; ④集中和组合; ⑤转移。 3、什么是风险因素?包括哪些?试举例说明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之间的关系。 答:(1)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2)风险因素包括:①实质风险因素; ②道德风险因素; ③心理风险因素。 (3)三者关系: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导致损失。 4、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是否有险必保?成为可保风险应具备哪些条

件? 答:保险公司不是有险必保。 可保风险即可保危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被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可保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即危险但也不是任何危险均可向保险公司转嫁,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危险是有条件的。 必备条件:①风险不是投机的(投机性); ②风险必须是偶然的(偶然性); ③风险必须是意外的; ④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⑤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⑥承保的风险必须有利于维护公德。 5、保险的特点有哪些?试比较保险与储蓄及救济、赌博的异同点。 答:(1)特点:①合同行为; ②带有互助性; ③经济补偿; ④保险费率的厘定具有科学性。 (2)异同点: A.保险与储蓄:共同点:都是以现在的剩余对付将来的不足; 都体现了有备无患的思想。 区别:①储蓄是一种自助行为,保险是一种自助与他助相 结合的行为; ②储蓄的本利给付是确定的,保险的保险金给付是 不确定的。 B.保险与救济:共同点:都是补偿灾害事故损失的经济制度。 区别:①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救济不是合同行为; ②保险是以投保人缴费为前提,是对价交易;救济 是单方行为,没有对价作基础。 C.保险与赌博:共同点: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区别:①在赌博场合,风险是由交易本身创造出来的;而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资料讲解

1、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学科。 特点:客观性~~相关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2、何谓标志,按能否用数量表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用文字描述。Ex:性别,名族,工种,籍贯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称标志值。 Ex: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 3、什么是离散型变量,连续性变量?举例说明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的数值只能以计数的方法取得,(变量值只能取整数);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的取值连续不断,(变量值能取小数)。 4、简述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区别:数量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属性特征。 5、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注意: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例如:某地区2009年完成利税总额(指标名称)为1500(指标数值)亿元。 数量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其数值大小随总体的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的劳动效果或工作质量等事物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研究范围大小无直接联系。 6、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有和联系与区别? 区别:1、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指标反映总体特征。 2、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只有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 3、标志是一个理论概念,实际应用中只有指标。 联系:1、标志与指标可以相互转化,随研究目的的转化而改变; 2、指标值一般是标志值汇总来的; 3、标志的名称常常就是指标名称。 7、制定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带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或问卷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和调查方式方法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8、举例说明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部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进行的调查。 特点:调查单位少、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重点调查的调查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有点在于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总体的基本情况资料。 9、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P31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测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保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保险学》期末考试 结合案例,说明保险利益原则在人身和财产保险的运用差别,字数在1000字左右。 保险利益原则的基本内涵是指在签订保险合同时要求投保人必须对投保的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事故,被保险人不得因投保而获得不属于保险利益限度内的额外利益。 保险利益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中有着不同的实用性,具体表现在: (一)保险利益的来源不同。 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来源于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拥有的各种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财产经营权、使用权;财产承运权、保管权;财产抵押权、留置权。一游客到北京旅游,在游览了故宫博物院后,出于爱护国家财产的动机,自愿交付保险费为故宫投保。分析:游客对故宫博物院没有保险利益。因为保险利益是投保方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当保险标的安全存在时投保方可以由此而获得经济利益。若保险标的受损,则会蒙受经济损失。外地游客来上海旅游,在游览完东方明珠电视塔后,出于爱护国家财产的动机,自愿交付保险费为电视塔投保,问保险公司是否予以承保? 而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来源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所具有的各种利害关系。包括:自我人身关系;亲属关系;雇佣关系;债权债务关系。案例:小张(男)和小王(女)大学时就是一对恋人,毕业后虽然在不同城市工作,但仍不改初衷,鸿雁传情。小王生日快到了,约好到小张那里相聚。小张想给她个惊喜,就悄悄买了份保单,准备生日那天送给小王。谁知在小王赶往小张所在城市的路上,遭遇车祸身亡。小张悲痛之余想起了手里的保单,不料保险公司核查后却拒绝支付保险金。这是为什么呢?保险四原则中第二个原则就是:保险利益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您不能给与您“毫不相干”的财产或者他人买保险。“毫不相干”在这里当然不是说丝毫没有关系,而是说没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关系。这里的保险利益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为法律认可,受法律保护;其次,保险利益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确定的利益,不能是预期的利益;第三,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利益原则要求保险人或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王某陪其姐到医院检查身体,得知其姐已怀孕。王某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想自己花钱为其姐购买一份“母婴安康保险”以示庆祝。保险公司不予承保。保险法明确规定必须要有保险利益。只有父母、子女、配偶才可以。兄弟姐妹是不可以的。(二)对保险利益的时效要求不同。 财产保险不仅要求投保人在投保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而且要求保险利益在保险有效期内始终存在,特别是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比较特殊,投保人在投保时可以不具有保险利益,但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必须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A购买了一份房屋保险,一年以后,他将这所房屋的所有权转让给了另外一个人,这时如果A投保人的保单仍在有效期内,他也不可能从被保险人那里获得赔偿,因为此时A投保人已不对房屋具有保险利益。 某车辆的车主甲在投保机动车辆保险后,将该车出售给乙,如果没有办理批单转让批改手续,则发生保险事故时,因合同无效保险人不能履行赔付责任。因为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已不存在保险利益。 而人身保险则着重强调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对被保险人必须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生效后,就不再追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问题。如:已解散企业的职工可持有企业为其办理的保险单向保险人索赔;同理,离异后的夫妻也不因可保利益的不存在而丧失索赔权。某投保人为其雇员投保人身保险,即使在保险期内该雇员离开这家公司,保险合同依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复习课程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 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 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和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使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

第一章 ●1.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二定时间为条件的,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生产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N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NP二名义GNP/GNP折算亨作为GN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GDP不包括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2.GDP不能反映人们福利的变动情况 3.进行国际比较的困难 4.人均水平掩盖了收入差距 5.环境保护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4.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如果其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一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 收入法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统计误差。 ◆5.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5个。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折旧=NDP;NNP -间接税=NI;NI=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储蓄;yd= c + s ◆6.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第二章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消费增量知识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但是总消费可以大于总收入,所以说平均消费可以大于1. ◆2.为什么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手中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 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

保险学第三版总复习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危险管理与保险 1. 风险: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的过程中,预期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 风险的分类:1)收益风险:收益(教育) 2)纯粹风险:损失(地震,洪水) 3)投机风险:收益,损失(股票). 风险管理指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2.危险:危险是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危险的特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可测性,可变性。 3.危险管理概念:经济单位当事人通过对危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危险加以处理,以尽量小的成本去争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的行为。 4.危险管理成本:由于危险的存在和危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是危险的代价。实际成本+危险损失的无形成本+处理危险费用 5.危险管理的过程:1.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2.危险识别3.危险衡量4.危险处理5.危险管理评估。 6.危险与保险的关系:1.危险对保险的影响2.保险对危险管理的影响3.互制与互促关系。 7.可保危险特征:1.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计量2. 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3.危险的出现必须是意外的 4.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5.危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章。保险概述 1.保险的定义:以经常性地缴纳一定费用为代价来换取在遭受损失时获得补偿。 ★2.保险与赌博区别:1.赌博的危险是赌博行为本身引起的,保险的未显示客观存在的。2.赌博有可能获利,而保险无此可能。3.它们与随机事件的关系不同。 3.保险与储蓄:1)个人与互助的经济行为2)遵循原则3)支付与反支付的对等关系4)特殊的计算方法。 4.保险与担保:保险:双方相互的行为和义务。担保:担保人单方面义务。 5.保险与救济:保险:合同行为;双方,单方行为;赔偿金额。 6.按保险性质分类: 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行为。 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政策保险:政府为了一定政策的目的,运用普通保险的技术而开办的保险。农业增产政策的农业保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保险。促进国际贸易政策的输出保险。巨灾保险。 7.按保险标的分类: 社会保险:单一人身/政策保险:广义财产/商业保险:1)财产保险:标的是财产及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精编版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国民收入的基本总量有哪些?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五个总量: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到的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五个总量的关系:GNP-折旧=NNP NN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2.什么事周期性失业?可能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失业存在的原因? 周期性失业:短期中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短期失业 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凯恩斯用缺口紧缩性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失业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分析图) 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即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3.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的种类有哪些? 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分为: (1)摩擦性失业: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事业 (2)求职性失业:工人不满足现有的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性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4)技术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5)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6)古典失业:用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保险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 ?告知是约束保险人的。() ?保险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 ?保险是风险管理方法的一种。() ?基于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不同的理论依据,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补偿原则,也不存在重复保险及其分摊、代位追偿等问题。() ?定值保险合同是针对人身保险合同而言的。() ?在保险合同中,虽然投保人缴纳了保险费,但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才履行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的义务,故保险合同属于单务合同。() ?保险保障功能是保险最根本的功能,也是保险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根本的特征。() ?就风险的性质而言,人的生老病死残等风险属于纯粹风险。() ?从法律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民事法律主体之间的合同行为。() ?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可以要求保险合同的内容加以修改,批注,以及增加自己想要的内容。() ?再保险合同的保障对象是原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财产保险一般是长期性保险合同。() ?指定受益人情况下,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应视为被保险人的遗产。() 名词解释: 风险要素 不足额保险 保险经纪人 自杀条款 纯粹风险 保险深度 保险利益 宽限期条款 人身保险 计算简答题 ?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险,一台属于保险标的的机床在火灾中被烧毁,火灾属于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该台机床投保时按其市场价格确定的保险金额为5万元,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的市场价为3万元。问:企业应当获得多少的赔偿? ? ?A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并指定其弟弟为受益人。不久A不幸煤气中毒死亡,他的弟弟也在其中毒死亡前半月病故。现A的妻子与其妹妹的儿子都向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请问:保险公司应如何处理? ?

?某企业将其价值100万元的财产分别在A、B、C三家保险公司投保,保险金额分别为80万元、70万元、50万元。保险标的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损失金额为90万元。按照比例责任方式,三家保险公司各应分摊的赔款是多少? ? ?某企业将其固定资产按照账面原值400万元向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财产保险,在保险期内发生保险事故。经查勘,受损财产按照市价计算的恢复原状的修复费用为8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受损当时的保险价值为500万元。 问:保险公司应如何赔付? ? ?未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死亡,保险金应当如何处理? ?健康保险的保障范围是什么? 选择: 按照我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投保人履行告知义务时采取的告知形式是()。A.询问告知 B.限制条件告知 C.无限告知 D.主观告知 定期寿险保单的被保险人王某虽有儿有女,但平时对老人都不尽赡养义务,而与王某非亲非故的张某却一直照顾着他,故王某在投保时指定张某为其受益人,但王某死后其子女却要以继承人的身份领取保险金,同时,王某的债权人也向保险人请求这笔保险金。对此,保险人正确的处理方案应该是()。 A.将保险金全额给付张某 B.将保险金给付张某及王某子女各一半 C.将保险金全额给付王某子女 D.将保险金给付张某、王某子女及王某的债权人各三分之一 柳林为其妻李丽通过某寿险公司代理人张枫购买了10万元人寿保险,指定受益人 为他们的儿子柳一,若柳林想变更受益人,需要征得同意意见的人是()。A.柳一 B.某寿险公司 C.张枫 D.李丽 保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从经济角度看,保险属于() A 合同行为B财务安排C 精巧的稳定器D风险管理的方法 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 A前提B环境C可能D证明 可保风险必须是只有损失机会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这说明保险人承保的风险是() A 投资风险 B 投机风险 C 纯粹风险 D 自然风险 在保险活动中,人们以不诚实或故意欺诈行为促使保险事故发生,以便从保险活动中获取额外利益的风险因素属于() A逆选择B道德风险C心理风险D法律风险 ()使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A风险因素B 风险事故C风险增加D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