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科学社会主义)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科学社会主义)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科学社会主义)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科学社会主义)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科学社会主义)

2016考研初试在即,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特别针对最后40天的复习,出品了“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材料”系列文章,把众多考点按照模块与专题的形式高度浓缩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掌握这些必备考点。

由于马原部分考点较多,所以按照模块编写。本文的主题为科学社会主义。

专题一社会主义论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1.社会主义的产生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②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③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社会主义的发展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①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③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④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另外,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的过渡。

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地对待它。

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二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专题二共产主义论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国家也将消亡。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三)“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四)共产主义发展阶段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分别把这两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答题模板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答题模板 12月份的考研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的答题模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搞透哲学原理: 注:哲学关于辩证关系原理的万能公式: 哲学的辩证关系特别多(共计48 对),但无非两类,一是并列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1)A 和B 并列关系(40 对): ①总论: 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 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 A 和B 相互依存: A 离不开B: B 离不开A(有两种解释,一是一句话变三句话(任何A 离不开B,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离开B 的A ,离开了B,A 也不存在了); 二是正说说,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A 和B相互渗透:A 渗透着B: B渗透着A A 和 B 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 能转化成B: B 也能转化成A (2)A 和B 从属关系(6 对:物质与意识; 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形式与内容)

①总论: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A 决定B(A 决定B 的产生、发展、灭亡、性质和内容); B 反作用于A(当B适应A促进A的发展,当B不适应A阻碍A 的发展)。(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即是并列关系也是从属关系。 2、搞活哲学原理: 注意: 第一、哲学的题型有三种 ①死记硬背的题目

②哲学家的命题或原话 ③情景型题目(例子题) 第二、哲学分析题的答题模板: ①先写... ...认为: 唯物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 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 认识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2019年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2019年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的复习非常重要,在复习的时候多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于他们不仅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发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孕育着新社会因素,并对未来社会作出预见。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上述科学方法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很多高频的考点,认真记忆,做题时需要融会贯通。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重要知识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基础。 (2)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到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包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①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1)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含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是人的知识、情感、意志即知情意的统一体。 (2)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二者发展也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反映与被反映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可以相互转化。 (3)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主观世界既包括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也包括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和提升人的意志品质,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3.自由与必然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自由是有条件的:①认识条件;②实践条件。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2019年考研政治马原预测题及答案之唯物论

2019年考研政治马原预测题及答案之唯物论 【唯物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有于人的意识之外,能够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 的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 间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两个同等水准范畴 2.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 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指导。实际上,因为地球自转轴存有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现阶段北极星是指 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 极星,而到了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成为北极星。以上材料 说明 A.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 B.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C.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物质的特性 D.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3.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这句话的哲理在于 A.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 C.“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 D.物质是运动的存有方式和根本属性 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准确的是 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有方式 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6.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这说明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 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好 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马大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不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

2019考研政治真题马原主观题解析

2019考研政治真题:马原主观题解析 来源:文都教育 在热热闹闹的考试中,2019考研政治终于落下了帷幕,同学们对于今年2019考研政治真题的难度和特征特别关注。文都考研的政治老师第一时间给同学们送上马原主观题的解析。 【真题再现】 (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标准。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所以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创新的发展过程。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没有止境在不断变化,理论创新也会随之变化。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具体实践水平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理论创新要随着实践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注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 (2)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人却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2.案例或记忆方法 美国某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看到一篇报道——墨西哥发生了畜类瘟疫。于是,他断定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必然会很快传到相邻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政府必然会下令禁止这两个州的肉类食品外运。这位老板立即从上述两州购买牛肉和生猪,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正如其所料,美国市场因肉类食品短缺而涨价,而这家肉类食品公司却因此获利9000万美元。所以,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案例中的这位老板就是自觉运用了价值规律中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之欧阳光明创编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 点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录(三) 11.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 ——《xx意识形态》 本段指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本段话既可以联系到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点,也可以联系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部分知识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指出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指出不同于建国之初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建设力量除了工农和知识分子,还包括个体工商业者、在民营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等,指出我国人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的明证,亦即它的实践能力的明证,就在于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单选 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 B.简单商品经济 C.发达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形成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马原是政治中知识点最多,考察面最广的一个科目。在主观题出题中都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些考察原理,希望大家复习时熟记: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 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反过来,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他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原因和结果: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可能性和现实性: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应当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内容和形式: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16考研政治如何理解马原中的适度原则

2016考研政治如何理解马原中的适度原则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是考试频繁的考点,但是要理解好这个规律,必须先把握一个考点即适度原则。今天,北京文都考研政治辅导老师就给2016考研的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适度原则如何理解,如何备考。要理解适度原则,需要先理解什么叫质、量、度。 1.质 事物的质是通过它的内在属性表现出来的。既然质是决定事物的东西,那么就决定了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统一的。有质,就有这个事物。没有这个质,这个事物就不存在了。人活着的时候,具备人的质,能直立行走,会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死了以后没了生命,就只是没有生命的物质而已,不再是人了。认识质的意义:认识任何事物,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质。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2.量 光认识质还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还必须认识事物的量,不区分不同的身高,怎么量体裁衣。量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的东西。同样一种东西为什么不同,它们的外在表现不同。作为外在表现的东西,量和事物是不直接同一的。事物的量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光认识质不足

以准确地把握事物,还要具体到量,只有达到质和量的统一,才能准确地界定这个事物。认识量的意义:一认识量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深入和精确化;二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因为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度 理解质和量都是为了理解我们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度。内在的质和外在的量是相统一的。质和量是怎么统一的呢?要维持一个事物质的存在,是不是要有一个量的范围呀。度就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不是一个点,是个范围。这个范围的极限,也就是这个范围的两极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成为了他事物,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必须在度的范围内活动,才能保证我们做的事情不变质。这就是适度原则。适度原则即是度的方法论意义。意义: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是不对的,都没有坚持适度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说要把握分寸,要掌握火候。质、量、度一直以来考研唯独考过度。举例:鲁迅说要表现刘备的忠厚,写得让人都不相信了。为了显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尽显些妖术。诸葛亮要搞定别人,三招必定致敌人于死地。这就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社会理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①目的: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②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提示:(1)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4)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知识点总结

2017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知识点总结 马原唯物史观是2017年考研政治命题的重点,当然,命制选择题的可能性大,还有可能命制分析题。这一部分内容考点多而杂,考研同学想突破所有的考点有难度。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中短期突破马原唯物史观的重要法宝。下面老师对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学习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帮助。 一、马原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人的本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二、马原唯物史观的学习技巧点拨 1.线索法学习 这里的线索法,指的是需要掌握唯物史观部分的标题结构,也就是框架结构。有的同学可能不断地发出疑问问,线索法真的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线索法学习的确很重要。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如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唯物史观的选择题或分析题,你对这一部分的考点没有框架感的话,你得高分的几率就比较低。原因很简单,因为阅卷是采点给分,你毫无目的的东写一句、西写一句,很显然没有层次感、条理感。 2.习题法学习 我们经常说,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具体运用到马原唯物史观的学习中,不仅指的是及时复习掌握学习的考点,更重要的是不断地通过练习习题巩固考点。我们反对漫无目的的做海量的习题,而忽视了对重要考点的掌握。其实,我们应改变由“多而滥”向“少而精”方式的转变,这才是通过练习习题有效巩固考点的正确做法。 以上是老师对马原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技巧作出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希望2017年考研同学予以参考。祝同学们复习顺利、学习进步!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一席之地,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第一,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比如,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理性认识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即观察结果里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影响。 第二,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23.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24.逻辑证明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25.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26.真理是一元的,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7.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所以说,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比如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表述) 28.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2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注: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马原的复习需要方法,讲知识点难点记忆清楚。以上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3)”相关文章,提醒大家冲刺复习注意方法,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马原信息请关注考研马原频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