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公平

浅论公平

浅论公平



混沌初开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阴阳罗列均清浊,中华儿女俱平安。
珠贝金属亦作钱,东西交易公平欢;城镇化握民之手,大数据上谱新篇!
中国梦开新纪元,和谐幸福共发展;华夏公平时时在,世界大同为哪般?
公平的基本释义为: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一般是指所有的参与者(人或者团体)的各项
属性(包括投入、获得等)平均——公的意思是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的意思
是平等、平均。
公平问题是重要的,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息息相关。人们通常从结果角
度理解公平,而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点公平成为新的认识,今天看来,过程公平则更为
重要。一般地,简述为:
1、结果公平有理解者赋予的特定含义:专注经济分配,强调所得均等;在中国社会发展实
践中,为此采取的政策措施和集中权力的制度安排,不仅付出了效率代价,忽略了贡献的差
异,而且引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2、起点公平超越了传统社会源于人的依赖关系的狭隘均有观念和羁绊,强调机会面前人的
平等性,是一个历史进步;但对在同一条线上起跑以后的事情,包括由此产生的结果方面的
差异,缺乏关照。
3、过程公平指面对相同的环境,遵守相同的规则,拥有相同的权利,得到相同的对待;它
包含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的合理性,是二者的合题。由此得到的结果虽然是有差异的,却是
人们能够认可和接受的,因为它是人们在同样的尺度下自主活动的结果。过程公平是不伤害
社会其他美德的公平,真正的公平以它为基础。
公平是重要的。
对于公平,人们一般有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人对公
平有不同的认识,另一种是对作为现实追求目标的公平本身有不同的认识。后者可以发生在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阶层的人群中,也可以发生在同一时代、同一文化和阶层的人群中。
这里我们主要阐述第二种含义上的公平。实际上,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都是在历
史的不同时期产生,共同存在于当代人类社会中的。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追求,引出不同
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浅论结果公平。
人们对公平的认识,最早注意的是结果。结果是需经努力方能得到的,因此,公平在开始时
是人的追求,是实践的目的。在追求尚未有结果、目的尚未达到时,公平是行为的原则,是
衡量现实社会状态的尺度,是追求者的信仰;在追求产生了结果以后,公平是一种社会状态

人们之所以追求公平,是因为存在社会不公平

。公平是一个关系范畴,它与不公平相互依存
,互为条件,当且仅当现实社会存在不公平时,人们才会想到它的对立面,想到公平,并把
它作为追求的对象。
从历史上看,人们最在意的不公平和财产相联系,是收入不公平,贫富悬殊,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因此最早关于公平的朴素的追求是“均贫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收入不公平贫富悬殊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并愈演愈烈时,它引起了农民的起义和战争,引起
了工人的消极和罢工。
财产的多寡和人的生存状况直接对应,既关涉人的生存,又关涉人的发展。因此当它使人为
了基本生存需要而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快乐、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时,人们当然有理由反抗
不公平。
共同的不富裕或者共同贫穷在原始社会表现得最为典型,除非我们认为这样的典型最好,否
则不能认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如果硬要认定原始共产主义是真正的社会公平,则历史
的发展表明,人类拒绝这种公平。而在现实中,平均主义的结果还付出了经济效率之外的两
个代价,使之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相距甚远:其一,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各行各业的劳动
者在他们的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忽略了其中的差异,它只
给予贡献突出者以精神上的鼓励,却没有真正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分配才是劳动者心
目中的公平)。其二,除了干多干少一个样、贡献不同的人收入相同这样的结果外,另一种
情形也不能忽视:计划经济所要求的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使高度集权成为必然

在经济领域中强调经济平等,对经济平等的认识指向结果,结果被狭义地理解为“所得大致
相同”,经济平等于是等同于收入均等。概言之,在这种认识中,公平即是在结果方面所有
人收入一致。这种认识即使不说错误,至少也是片面的:(1)公平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
而且表现在政治权利、思想文化等方面。(2)人的智力、才能、偏好、禀赋不同,通过各
自活动得到的结果在本来的意义上不可能相同,如果硬要他们得到相同的结果,必须抑制一
部分人,提升另一部分人,这会导致悖论,即以不公平的方式(如违背按劳分配原则)追求
收入分配的一致。(3)收入分配平等是公平的一个方面,公平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
二、浅论起点公平。
起点公平指面对一件事情大家有相同的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它起源于近代,是工业革
命、市民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的产物。大规模的贸
易,特别是国际贸易,尤

其是世界贸易,要求有自由的、在行动上不受限制的商品所有者,
他们作为商品所有者是有平等权利的,他们根据对他们所有人来说都平等的(至少在当地是
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换。
人们对待陌生人和对待自己熟悉的人是不同的。当一种活动超出“熟悉”的共同体而进入“
陌生”的共同体,它会遇到从法律到风俗、从利益到情感的许多障碍,包括偏爱熟人(熟人
好办事)的障碍,因而很容易(很自然)产生这样的结果:倾向偏袒一些人,为难阻碍另一
些人。这便是为什么大规模的贸易,尤其是世界贸易,要求有平等的权利的原因。
这个原因,正是起点公平产生的历史条件。
只要具备了这个条件,人们自然而然会提出起点公平的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
展提供了这样的条件,中国社会因此也出现了起点公平的呼声。只不过中国社会起点公平观
念的产生在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平均主义“大锅饭”已为人们所厌恶,“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得到肯定并在实践中落实
;然而,虽然人们对否定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持肯定态度,但对否
定之后的肯定心目中还存在诸如应当怎样理解公平一类的困惑,需要给予解释,起点公平借
此形式出现,成为一种新的认识。过去那些追求结果平等的做法不可取,它奖懒罚勤,对那
些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来说不公平;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有没有
相同的机会,是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管分配结果应当调节,应当公平,但调节须以起
点公平为前提,采用更为合理的办法,比如一次分配强调效率,二次分配强调公平。显然,
这种解释的理论渊源不在中国,而在西方,是早已存在的一种认识。一个在观念上(无论传
统的还是现代的)与西方社会有巨大差异的国家,产生出与西方社会相同的观念,只能是因
为这个国家出现了与西方社会相同的历史条件。
起点公平是一个进步,对于有着悠久的平均主义思想认同和心理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为
一种观念更新。
首先,起点公平超越了传统社会源于人的依赖关系的狭隘均有观念,把“环境的改变”和个
人的努力(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给你一个平等的条件平等的机会,至于结果怎样,全靠
自己的努力。其次,起点公平要求打破源自传统的某些羁绊:官商不分、封建特权、地方壁
垒以及各种各样的特殊规定乃至法律等等。再次,实现起点公平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正如
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

,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必须达到“报名标准”

以就业为例,设定它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距离该目标的起点肯
定不一样,学历不同的人彼此之间也有差异。因此,当我们说就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时,不
能不考虑教育的因素,不能不考虑制约人的发展的其他因素。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对起
点公平的追求能够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进步,对一个国家来说,起点公平意味着为国民创造
潜能得以发挥的条件:提供相同的教育,相同的医疗服务,相同的或无性别歧视的环境等等
,否则“起点公平说”可能只是对少数人而言的。
一般地,人一出生就面对着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定条件,这些条件把他置于特定的社会
空间内,使他与他人分处不同的起始位置,具有不同的发展机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这
样一种状态使我们看到,除了难以考证的原始公社,人们开始自己社会生活的起点从来都难
以一样,因此,起点公平是后天建构的,而建构本身是一个过程,它有路径依赖问题。考虑
到这类因素,起点公平的进步意义就更加明显了。
这里我们遇到了矛盾:结果平等,起点不公平——要使不同的人得到相同的结果,只有令他
们具有不同的起始条件;起点公平,结果不平等——不同的人由同一起点出发展开自己的活
动,得到的结果不同。倘若有人主张既让人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发,又使他们在同一时
间得到相同的结果,并采取措施在实践中加以实施,我们将面对更深刻的矛盾:在无法改变
人的禀赋不同这个前提条件下,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只能附加一些人为的措施,例如制定
和强制实行“短板规则”,让所有的人迁就那些个“跑”得最慢的人。由此得到的结果仿佛
实现了人们心目中一个美好的东西——平等,却也实实在在地失去了另外一些美好的东西,
当人们携手“撞线”时,它等于取消了“奥林匹克运动”,取消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独立性、
自主性,扼杀了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人们只能被迫遵循“短板规则”时,自由
也没有了。
诚然,倘若我们将公平归结为结果平等,将结果平等理解为众人所得相似并局限于经济方面
,我们就无法解决上述矛盾。解决矛盾需要转换焦距,将主要目光从起点和结果两端移开,
投入到过程中去。对立的两极在过程中相互依存,各自扬弃自己。重要的不是结果,不是起
点,而是过程。起点展开为过程,结果乃过程所致。问题表现在结果上,原因却在过程中。
“起点”之后怎样?才是公平问题的重中之重。
三、浅论过程公平。

我们对过程公平的基本含义理解如下:社会发展的众多参与者,在从事自己的活动时,面对
相同的环境,遵守相同的规则,拥有相同的权利,得到相同的对待。同时认为,过程公平是
结果公平和起点公平的合题,它保留了结果公平和起点公平合理的认识成分,舍弃了它们不
合理的主要是极端的认识成分。结果公平认识中的极端成分是不允许有任何差异,起点公平
认识中的极端成分是不允许有任何干预。
公平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产生。过程公平,在现象的意义上是各
种活动平等,不存在哪种活动高贵哪种活动低贱的问题,尽管在社会发展中不同的活动具有
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本质的意义上是不同活动主体之间的公平,尽管不同的人在禀赋、能
力、贡献上是不同的。人的活动在相互作用时产生多种关系,并非每一种关系都是公平的,
当人们认定其中一种关系为公平时,他便排除了其他关系,认定即否定。今天,人们对过程
公平至少在以下两点有着普遍的认同,要求在彼此的互动中作为关系固定下来,它们是平等
的权利和统一的尺度。
享有平等的权利是过程公平的基本含义。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权利,发展的权利,都有在社会规定的秩序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目的的权利
。过程公平首先表现为认同、维系这种权利,进而表现为尊重而不是随意忽略个人存在发展
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让他们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在这种权利面前
,无论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有钱人还是没有钱的人,人人
平等,不存在孰轻孰重价值高低的问题。奴隶社会所以不公平,因为它使一部分人可以任意
驱使另一部分人,主宰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存在,甚至他们的生命。封建社会所以不公平,
因为它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使一部分人天然地高于另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天然地拜伏、跪
倒在他们脚下,只能维护、忠于、服从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行为
。历史告诉我们,由一部分人的活动规定、支配、主宰另一部分人的活动,转变为在自主发
展的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是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一个并不一定把福祉挂在
口头的民主社会比一个把福祉视为自己(帝王将相)对百姓的恩泽的传统社会更合理,就在
于前者把平等的权利包含于自身。这,也正是民主的价值所在。
众人之事谓之公,一视同仁谓之平。
一视同仁需要有参照,尺度就是参照,在其涉及的范围内(人和事),它必须是统一的。虽
然每一个活动的当事人都

可以用该尺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它,执行它,甚至可以说公平
首先是当事人自己的事,但判断一个人是否遵守了行为的尺度显然不能以他们自己的意见为
转移,特别是在当事人彼此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裁判者,政府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
。当我们以尺度为参照衡量人在自己的活动中是否得到平等的权利的时候,政府是一个决定
性因素。作为超脱活动当事人的一方,它用以裁判争议,处理当事各方关系所依据的,便是
那个所谓的尺度,而它运用尺度的问题,就是活动的当事人能否得到公平对待的问题。
作为衡量是否公平的尺度的,可以是政策,可以是措施,但主要是制度,以宪法和法律为核
心的制度。
制度是人活动的规则,是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确定化形式。它是怎样安排的,决定了人
们的权利究竟怎样;它是如何实施的,决定了人们得到什么样的对待。一个将公平整天挂在
嘴上的社会,倘若不能将自己所说转换为一套制度安排,很可能实际上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
。当代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反对把公平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没有哪一个领导人反对把公
平作为执政的基本理念,但实际情况却是,国与国之间在公平程度上差别极大。何以基本价
值理念相同而结果不同?原因可以从比较各国政策、法规、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中发见。
因此,制度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制度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粗浅以为:并非每一种制度安排都是公平的,也不是本着公平的愿望就能做出公平的制度安
排,公平的制度以合理性为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理性和价值存在矛盾,它们有一致之处,也有不一致之处。这种矛盾,这种不一
致在“经济人”和市场经济中表现得最为典型。“经济人”的行为是理性的,“经济人”因
而也被假定为“理性人”,但恰恰“经济人”对利润的理性计算和为收益最大化采取的行动
,导致许多不公平现象发生。合理性的不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一定是合理性的。不以合理
性为基础,公平诉求可以衍生出不公平的后果;在合理性的基础上,不公平的现象可以逐渐
得到矫正。
过程公平并不保证活动者得到相同的结果,毋宁说当享有平等权利的人按照统一尺度从事他
们的活动时,得到的结果一定存在差异。
结果差异是否意味着不公平?回答是否定的。人们可能会有一些不满,却不是社会不公平意
义上的不满。诸多事实告诉我们,人们会在很大程度上认同这样结果,就像人们认同奥林匹
克运动会的金牌获得者,认同别人是领导自己是被领导,别人有自己的店铺自己没有店铺一
样。原因

在于,它们是公平“竞赛”的产物,是守法经营、童叟无欺、辛勤劳动、优质服务
、公开透明、有据可查的结果。人们认为不公平的,是“操纵比赛”,是利用不正当的关系
和手段得到这个结果,是政策措施制度安排偏向一部分人而损害另一部分人。所以,公平问
题的重要之处不在于结果有差异,而在于这个有差异的结果是怎样产生的。倘若不是如此,
只管结果不管过程,对在公平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的反对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然而,结果差异毕竟还是差异。它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一部分人的生存陷入困境;也有
可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生存问题虽然解决,生活状态却有天壤之别。人不是动物,社会不
是“丛林”,生存权利是人的首要权利,没有什么比它更优先,贫富过于悬殊也不是一个健
全社会应有的状态,尽管它可能是过程公平的自然趋向。因此,政府必须对其加以调节。政
府调节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即是增进人们福利的社会保障。这种调节不再把公平“竞赛”放
在首位,而是对它的结果再分配。由此采取的措施——从所得应当多的人那里“拿出”一部
分来救济另一部分所得应当少的人——表面看来不太公平,实际却是人类社会与丛林世界区
别之处,其所体现的正是德性,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浅论及公平,老子思想中很大部分是赞美社会公正,歌颂平等的,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努力
向善。他在《道德经》中通过“天道”与“人道”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
从自然界的平衡法则引申出社会的平等原则。自然的平衡法则,就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
然而,如何才能效法自然的平衡法则?这就需要公平意识的持续普及,需要公平制度的持续
完善,才能不断实现幸福和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