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经济新常态_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_余婧

_经济新常态_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_余婧

_经济新常态_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_余婧
_经济新常态_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_余婧

管理观察

Management Observer

总第573期第10期

2015年4月上旬出版

·

85

·作者简介:余婧(1985-),女,籍贯:陕西西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到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使市场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小,造成宏观就业压力增加。同时,近两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创新高,劳动需求的减少与毕业生激增造成就业供求矛盾,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题,创业无疑是提供就业的一支生力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会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业的创业者。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大学毕业生培养主阵地的高校,则需要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做好创业教育。在2012年8月1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高教厅〔2012〕4号)文件,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各个高校纷纷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我国经济新常态指的是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的阶段。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明显的放缓,由经济危机前的10%以上回落到8%以下,今年上半年更是低至7.4%。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奥肯定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是呈反向运

动的,即经济增长率提高,失业率下降,也就是就业人数增加;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也就是就业人数减少。虽然由于政府政策支持和促进以及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就业水平并没有恶化。但我国宏观就业形势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能乐观。由于我国连续扩招,近十年我国的毕业人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低于毕业生的数量,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2013年被媒体和毕业生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刚刚过去的2014年依然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毕业生人数激增。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而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因为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复苏劲头不足,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冲击,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降低,很多企业减少招聘人数,有的用人单位则提高对就业者的要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年份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全国毕

业生数(万人)

3384134905596116306506806997272. 经济新常态时期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改变过去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体来说,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余 婧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小,再加上大学毕业生规模激增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面对“就业难”,创业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方向,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就业难 创业教育

教育管理

·

86

·第一,创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业教育可以引导高校学生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使学生敢于创业,勤于创业,善于创业。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又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甚至创造出更多的产业和岗位。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目前经济新形态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二,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业教育并不是一场创业技能的培训,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办企业的活动当中去。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课程和实践过程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所需的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于目前的时代形势。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社会需要时下的大学生具有开拓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改变过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培养出适应目前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人才。

第三,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许多学生都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可以和自己的个人兴趣、知识技能以及专业特长结合起来。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创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学生们在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迫切学习创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传统的职前教育时需要加强创业教育以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展创业教育也是大学生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第四,加强创业教育对加速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建立创新型国家核心要素是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创业教育。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对于提升我国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3. 经济增长新常态时期高校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2015年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经济增速的回落必然会使就业需求降低,而与此同时2015年高校

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将达749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快速并高质量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未来的创业成功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尤为重要。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求各高校要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列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推进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适应于各个学科、专业的多形式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仅是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中讲一些创业的政策、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它应形成一个多形式的课程体系,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实践导向型课程、创业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此外,还可以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设计竞赛、企业家讲座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开创精神。

第二,不断扩充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优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会制约创业教育发展。因此,组建和培训一批专业的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首先可以在高校经济管理、就业指导教师中选择合适人员,还可以聘请一些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担任创业教育教师。其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之能够了解有关创业教育、教学知识;再次,定期举办一些创业教育研讨会,使老师们互相交流创业经验,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教学水平,以满足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建立创业教育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形成创业教育制度保障。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有效的制度形成保障,所以要想创业教育高质量的推进要建立创业教育教育教学制度。

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的各项制度,如完善学分制及其相关制度等。要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发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选择的广阔空间。努力实现各种教学形式的互通,在学分制的运行平台上,逐步实现各种学制的互通,为学生个性成长创造宽松和有利的外在条件,构建有利于个性教育的教学体制,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进第二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就业、创业渠道。

第四,合理利用各项政策资金,建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高校做好创业教育工作还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创业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理论纸上谈兵,它需要组织学生们进行大量实践活动。然而建立实验室、创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孵化器等都需要花费不少经费。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创业热情而举办的一些创业论坛、创业设计竞赛、企业家讲座等活动

教育管理

·

87

·也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创业实践教育搞得好不好与经费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资金如果光由学校来承担,学校可能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必然影响创业实践活动的质量。借鉴国外高校经验,创业活动资金一部分是政府资金,一部分是学校资金,有的学校还建立了创业活动投资机制来获得风险投资商投入。 所以,高校应该利用好各项政策资金,并且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还可以建立创业活动投资机制来获得资金。

第五,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增强创业能力的评价导向机制。目前,许多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都是流于形式,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构建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借鉴西方国家创业教育的经验,高校创业教

育评价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的课程、教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毕业生的成就、创业项目自身的创新、毕业生创建新企业情况、外部学术联系等。

参考文献:

[1]张启良.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就业问题探析—为何经济增

速放缓就业依然稳定增长[J].统计与咨询,2014(5):13-14.

[2]上海市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向更高质

量迈进[J].中国就业,2014(11):46-47. 

[3]赵志军,娄炎.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对吉林省

部分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情况的调研[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4):115-118.

[4]徐俊祥.大学生创业基本技能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

社,2014年6月第一版.

各类高校突发事件分门别类,还要在每一大类下还要划分不同的级别,针对不同级别制定不同的预案,高校应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以便在高校突发事件爆发时能依制而行、以章而行。

4.3 尽量多开展师生应急疏散演练

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方式具有不可预测性,但我们仍能够针对一些相对常见的突发事件而进行一些培训和演练,如火灾逃生演练、水灾和地震演练等,全面提高各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时自防自救的能力,切实提升学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4.4 加强高校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倡导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今天,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也应当向法制化的道路发展。在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使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设法制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那么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也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依法治校”是当前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急需加强高校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使得在突事件发生时,高校应急管理机构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5. 结束语

高校的稳定、平安、和谐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细致的研究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处置机制等对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敏感性、严重性等特点决定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可预可防可控,也说明了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研究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马叶.高校危机管理:灾难中生长的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

2007(10).

[2]杨政.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中北大学,

2013(6)

[3]王鹏.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12).[4]刘伟,张万红.加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分

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133-134.

[5]宋轶.从汶川大地震看高校危机管理[J].知识经济,2010:

22-43.

(上接第84页)

大学生创业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鲁克就认为经济增长与创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国已经由管理型社会转变为创业型社会,GEM(Global Entreprenc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1999年对10个国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活跃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较高,反之,则比较低。因此,越来越多国家都陆续把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当前的学术和职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145万猛增至212万入,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比2005年增长73万,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更是猛增不降,2010年应届毕业生约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人,而2012年则已经高达680万人次,就业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开始逐渐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同时,从1999年年开始,全国举办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2003年起,教育部、劳动与枉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这些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比尔·盖茨、张朝阳、马云等创业神话,在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中,产生了不容小觑的“明星效应”。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积极、活跃的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渴望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大学校园就已经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高校扩招使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出现困难之后,大学生创业逐渐得到高校、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此时,创业教育开始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的概念是1989年由埃利雅德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创业教育逐渐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有大量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探讨。学校怎样去实施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课题。其实,创业教育本身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同的创业意向,并拥有着不同的个性特质,有的人成就需要高,有的人安于现状;有的人倾向冒险,敢拼敢闯,有的人厌恶风险,向往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个性特质,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创业选择,甚至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个人特质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将是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过程。 谢一风(2007)指出当前许多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环境适应性较差,同时整体创业意识较低,缺少创业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创业所需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培养都可以从大学创业教育得到提高。通过大学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热情,培养成就需要、冒险意识、主动性等人格品质,储备创业知识、锻炼各方面创业技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创业意向,为大学生迎接新一轮创业高潮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大量学者开始了

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 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大学生创业问题 研究动态 对创业现象的分析开始与18世纪中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历了石油危机、经济衰退、技术进步、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动荡和巨变,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创业与中小企业热潮,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重视。时至今日,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创业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更成为社会的焦点。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各种优势,积极创业。 持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正在威胁原本就压力重重的中国就业形势。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来说,2009,2010 年是名副其实的“就业年”。一方面,2009 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 万,比去年增加了50 万人,此外,2007 年和2008 年还有100 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用人需求大幅下降,甚至连“财源滚滚”都因与“裁员滚滚”谐音而成了新春祝福忌语。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做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 依据和意义 何为创业?创业就是创业者发现和把握机会并由此传告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须通过付出努力、时间、精力和金钱,承担物质上、精神上的风险,当然也能够获得物质上的回报和个人的自我实现。 “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我创业非常普遍。比如,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 20-23%。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有人在北 京某著名高校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 1%。在大学生自我创业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重低的基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面临很多难题,主要有:知识限制、经验缺乏、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和资金问题等。此外,大学生创业还要面临社会大环境的考验。比如,我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项服务还不完善,律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主题,知识的生产、创新的根本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如何提高作为人才主力军一一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成了教育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避免陷入误区,真正找到确实可行的办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主题,其实质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国家人事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数,1500万左右则是以高校的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和军队转业人员。仅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749万,达到了1500万的半数之多。不难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显然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因其素

质高、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行为,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仅以2015年7月的数据就可以看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的有42.3万人,比2014年增加6.8%。目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势在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等学校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活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厘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有些高校,领导讲起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来,往往是头头是道。理论全搬照抄别校的,有的甚至把国外理论翻译过来,作为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殊不知,任何理论都需要丰富的实践来检验和支撑;没有生动的实践,再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背景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背景 当今中国社会,对白手起家,平步青云的企业家们的软文宣传太多了。让即将步入这个人力资源买方市场的大学生们,对创业充满了梦想。很多人觉得工作很难找,那么就创业吧;很多人觉得马云、李彦宏们离我们很近,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他们的概率很大;很多人甚至侃侃而谈,我大二时候作XX报纸的代理,大三时候与学校超市合作开网点向同学卖方便面,我有很丰富的大学创业经历。 不能批评他们的幼稚,对未来的憧憬太不现实──究其原因,这也许是当今中国社会,在扩招了近十年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等人才”后面临的阵痛。我说说自己切实了解的几个数字。 1、高考人数。如果没有记错,我们是扩招前的最后一节,从1999年高考开始,高校的录取率,就从98年不到40%的比例,迅速提高到99年的56%,到2002年的最高峰63%;高中录取人数,也从98年的108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630万人。这个数字,和世界瞩目的中国GDP比较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想而知,到2013年,这届学生毕业的时候,人力供需的矛盾,会达到比今天还要高的水平。国家培养了这些所谓“人才”,但是没有规划好,4年以后他们怎么办,于是,又开始了研究生的扩招。能解决多少问题,研究生毕业后,中国社会准备好了接收这些人才了么? 2、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按理说,CPI在上涨,房价在上涨,大家的生活成本上涨了,那么,大家的收入也应该相应增长。但是,从我身边看到的,确实相反的结果。02年我本科毕业,那个时候,同学们平均基本工资水平,在5k以上,即便是当时正在创业阶段,找不到更好工作大家才选择的“百度”,也在4k多的水平。而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即使基薪不到2k,也有很多人趋之若骛。我原来工作的上市企业,人员要求从本科提高到了研究生,而最基层销售类岗位的公司,却从6k降低到了2k。招聘的难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培养人才的成本却在增加。 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怪大学生们说,“找不到工作,我只好创业”…… 归罪于社会,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这样背景下产生的庞大学生创业团队,确实让人担忧,那么,大学生同学们,你们被逼无奈选择创业的时候,了解了到底什么是创业,创业会有什么困难呢?你们适合创业么?有时间的话,请好好考虑之后再做出要不要创业的决定。

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有专家指出,近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因此,今后在很长时期内,大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现实意义。 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为此,国家各级党政部门,纷纷把“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化解当前社会就业难的主要政策之一。 2、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缤纷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当前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虽然是从化解就业难的角度,但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其创业的主要原动力则在于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只有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整个社会才能形成创业的风气,才能建立“价值回报”的社会新秩序。 3、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国高校扩招以后,伴随着就业压力,大学生素质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一直为人所诟病。在提

高大学教育管理水平与大学生素质的各类探索实践中,大学生创业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通过创业与创业实践,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就业心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也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才能成功。对于一个能自我学习,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与财务,善于拓展人脉关系,并能够主动调适工作心态,积极适应社会的大学生,其就业将不存在任何问题。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大学生的创业比率一直在20%以上。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这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中国的未来在于大学生,中华民族的精神永恒则在于大学生旺盛的创造力与创新追求。 认知创业 1、什么是创业? 大学生创业思辨: 对于大学生创业,自国家提倡以来,社会上一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大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创业成功的几率高,国家应该鼓励、多方扶持,将其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另一种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大学生创业的背景和目的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国家已迎来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高峰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就业形势严峻。并且将来的若干年内,毕业生总量将会持续增加,这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同时,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待遇很低,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创业的产生和国家的提倡 自主创业在我国是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与壮大的产物,现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力量与源泉。自主创业不是某些人的特权,人人都可以创业,是平民创业、学生创业。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时代。时代呼唤创业者,一批又一批创业者的涌现推动了经济发展,才能紧跟世界经济潮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将来的主人,是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需要涌现出一批创业者。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队伍,也在各界的关心下成长,它将改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结构,尤其人员的教育程度。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明了当代大学生要成为岗位创造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些年来,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政策,营造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等。各个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创建科技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还有各大高校也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组织的建立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社会风险投资机构也进一步加强了对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概述

学生管 理工作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6月下 总第139期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普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供给大国而言,通过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社会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繁荣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然而,据笔者半年多检索和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情况,我国大多数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罕有专门、深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缺乏专章、专著对其做深入剖析。前人研究工作为后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亦为我们更深入、系统的研究留下必要的空间。因此,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回顾梳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状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有利于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作出更全面、系统、深入和科学的研究,以满足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现状 创业能力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目前,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利用Google搜索引擎,依次输入关键词“Enterprise education”、“Enterepreneurship”、“College Students”进行检索(依次在前一搜索结果内续查),可得到以下检索结果(见表1)。 表1 Google搜索引擎相关检索结果 关键词Google引擎搜索结果Enterprise education(创业教育)51400000 Enterepreneurship(创业能力)7820000 College Students(大学生)1430000 注: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09年7月1日13时26分。 另外,利用EBSCO全文据库、SpringerLink电子期刊等外文数据库,以“Enterepreneurship”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别搜索出结果106项和7107项。纵观上述资料可得,国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创业能力的概念,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及意义,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创业能力体系的构建与评估等方面。通过查看收录上述研究成果的刊物,发现国外创办有大量专载创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例如《美国新闻》、《世界报道》、《成功》和《创业者》等,为创业学研究者们提供了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舞台,同时也大大调动了美国各高校实施创业能力研究的积极性。 目前,国外所面临的创业能力研究挑战不再是如何拓展这个领域的范围,而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更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为此,国外高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一些新的创业课程,例如创建新企业、小企业管理、创建和运营新企业、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创业财务、非公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等,均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主。据统计,截至2005年,在美国2000多所高校中,大约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相关的创业课程,其中许多大学和学院还开设了相关的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和创业教育研究会等。[1]由此可见,目前国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已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非常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学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学者们纷纷从教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研究和论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依次输入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大学生”对1999年至2009年相关中文文献进行检索(依次在前一搜索结果内续查),检索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论文检索结果 关键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 创业教育4419篇109篇 创业能力1461篇40篇大学生+创业能力834篇29篇注:数据统计时间为2009年7月1日。 为了让大家对我国各阶段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状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笔者将历年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相关论文数据统计如下(见表3)。 通过表3可见,自2003年起,有关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期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概述 吴志锋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普遍,学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注度日益增强,然而国内大多数研究工作仍处于萌芽阶段,罕有专门、深入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搜索、查阅的资料文献,拟从宏观的角度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状况,以期抛砖引玉,使我们对其有更全面、系统、深入和科学的了解,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概况 作者简介:吴志锋(1981-)男,广东江门人,五邑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广东 江门 529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08CY039)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非同①班(调查创业社会实践小组) 调查小组成员: 薛栋胡尊丽李栋李璇 洪彬龙杨坤吴晓月李巧 前言 1.1背景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马云(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 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而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更像是个一触即发弹簧坐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得明显。可能当初的速度越快,落地的毁坏程度也将越大,所以正确理解大学生创业情况和社会各阶层对其的支持度非常重要。

1.2调查目的 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就业问题更是在炎热的六月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好让他们以六月之火炒热自身。对于身在社会最后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创业”的想法被大多数学生考虑过,创业已经深入学子心。而大学生对创业的是如何理解?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又是怎样? 下面通过对南京市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问题做出了解答,对一创业大学生进行调查采访收集信息,虽然有些牵强、以偏概全,但毕竟也反映了一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以此角度和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给大学生、家人、学校以及政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增加学生自身对创业方面的了解,并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探究创业前景,探讨创业未来的发展,进而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明白创业,敢于创业。1.3调查内容 1.调查目前大学生创业现状 2.大学生得到的政策优惠 3.大学生对于未来创业的意愿 4.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方向 5.社会各阶层人民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看法 6.根据各方面信息总结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1.4调查方法 1.在调查前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咨询学校老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的背景、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 2.作初步了解后,设计调查问卷及采访的内容,并提前预约相关采访人员。 3.提前印制500份调查问卷,分组在南京南站、先锋书店、南京图书馆、新街口对不同年龄层人群发放调查问卷。 4.对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进行采访,并记录相关内容。 5.整理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目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改善就业结构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蕴含着很高的床在热情和创业的潜能。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以下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毕业生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有专家指出,近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因此,今后在很长时期内,大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强化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在通过公共政策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作为一个促进就业的基本政策取向。 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致富梦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就了一批批富有者,其中有改革开放初期短缺经济条件下的“投机倒把”致富者,有经济调整期沿海的房地产“暴发户”,有90年代中期的股市“超级操盘手”,有迅速崛起的私营企业主。着眼于未来,中国的财富将更多地被拥有这样两个条件的人分享:一是必须拥有智慧,受过良好教育和规范训练,又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二是必须具备创造财富的激情、愿望和善于运用自己智慧的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一个鼓励创业、保护创业、崇拜创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原先由政府包揽的就业和创业活动逐渐被市场取代,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创业机会,以及政府出台“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促使大学生创业潜流涌动。然而,创业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的事业,不仅需要创业的精神、创业的素质和创业的经验,而且需要奉献、长期坚守和不断创新。问卷调查显示:71.8%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会先锻炼二三年,进行知识、能力储备,准备再创业;对于在创业历程中可能遭遇失败和挫折,70.4%的学生表示会积极面对,勇往直前。 3、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等量资金投资于小企业,它所创造的就业的机会是大企业的四倍。一个国家有99.5%的企业属于小企业,65%—80%的劳动者在其中就业。美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比较重视,称其为“美国经济的脊梁”,美国企业创新产品中82%来自中小企业。而我国小企业太少,据著名经济学家周天勇教授分析,截止2003年6月底我国城乡中小企业数量为1158万个,每千人企业不到9个,与发达国家每千人40—55个水平相差较大。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创业教育严重缺失。据国际教育界预测,21世纪全世界将有过半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因此,我国必须尽快转变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当前,我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培养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把就业压力转化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实施,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存在自我认知不足、创业思路不清晰,功利性较强、创业目标不明确,对国内外社会经济状况关注少、创业风险意识及评估不足,创业相关知识匮乏,创业水平偏低,创业经验不足,缺乏创造性思维等诸多问题。为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等提供依据,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高校的扩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思路,高校开始扩大招生。随着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在中国,创业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还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然而,据统计,全国高校中约有80%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坚持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比例并不高,再加上创业活动受到资金、场地、市场、人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创业成功率仅为 2.4%。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而创业成功率极低,其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自我认知不足,创业思路不清晰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创业前需要做好理性思考、专业分析、正确预测和精准定位等工作。大学生毕业投入创业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呼唤。然而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创业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晰,随意性强,他们创业只凭借创业的热情进行投入,不是经过理性思维和实践的积累所激发。尤其是部分大学生年轻气盛,急于求成,缺少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由于自我认知不足,缺乏对创业的理性思考,出现了很多跟随创业大军盲目创业的局面,致使创业失败不可避免。 2功利性较强,创业目标不明确 只有目标与兴趣、理想等相一致,才能最终达到目标,实现理想。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多数创业者以功利为目的,目标定位模糊、随意变换等现象,短期内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就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与动力,造成创业步伐减慢或停滞不前,有的甚至轻易放弃而转向另外一个行业的投入,缺乏创业稳定性。此方面也是造成很多创业者不能走向最终成功的主要原因。 3对国内外社会经济状况关注少,创业风险意识及评估不足 在当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使大学生对外界信息获取更方便、快捷,但是大学生对整个外部环境中经济状况的关注仍然较少,对国内外经济市场的变化和行情并不了解。任何创业都不可规避市场的复杂、企业管理的复杂、竞争者行为的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 (参照:开放战略篇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 深化改革篇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 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篇 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内容包括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内容包括 导语: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1、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本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 创业的机会概述 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团队概述 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2、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 竞争对手分析 市场需求 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3、市场调查和分析 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 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 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市场发展的走势 4、公司战略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 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 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5、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收入 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市场份额 产品开发介绍 主要合作伙伴 融资方案 6、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关键的风险分析(财务、技术、市场、管理、竞争、资金撤出、政策等风险) 说明将如何应付或规避风险和问题(应急计划) 7、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介绍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8、公司资金管理 股本结构与规模 资金运营计划 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9、财务预测 财务假设的立足点 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年度报表) 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比率分析等) 10、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 总体的资金需求 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 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还可以讨论可能的投资人退出策略。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有兴趣的人士应清晰易读。创业计划可能的读者包括:希望吸纳进入团队的对象,可能的投资人、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政策机构。所以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一定要通俗易懂

大学生创业背景、意义

大学生创业背景、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 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鲁克就认为经济增长与创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国已经由管理型社会转变为创业型社会,GEM(Global Entreprenc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1999年对10个国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活跃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较高,反之,则比较低。因此,越来越多国家都陆续把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当前的学术和职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145万猛增至212万入,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比2005年增长73万,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更是猛增不降,2010年应届毕业生约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人,而2012年则已经高达680万人次,就业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开始逐渐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同时,从1999年年开始,全国举办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2003年起,教育部、劳动与枉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

了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这些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比尔·盖茨、张朝阳、马云等创业神话,在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中,产生了不容小觑的“明星效应”。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积极、活跃的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渴望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大学校园就已经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高校扩招使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出现困难之后,大学生创业逐渐得到高校、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 此时,创业教育开始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任务。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1989年由埃利雅德在北京召开的 “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 创业教育逐渐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 有大量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探讨。学校怎样去实施创 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课 题。其实,创业教育本身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 每个大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同的创业意向,并拥有着 不同的个性特质,有的人成就需要高,有的人安于现 状;有的人倾向冒险,敢拼敢闯,有的人厌恶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