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2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教育信息化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fb17242848.html,/baogao/0Q6191W32016.html

?【智研咨询】https://www.doczj.com/doc/fb17242848.html,

报告目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智研咨询是国内权威的市场调查、行业分析专家,主要服务有市场调查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投资发展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行业调查报告,投资咨询报告,投资情报,免费报告,行业咨询,数据等,是中国知名的研究报告提供商。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教育信息化背景分析

1.1 教育信息化概述

1.1.1 教育信息化定义

1.1.2 教育信息化目的

1.1.3 教育信息化内容

1.2 教育信息化价值链分析

1.2.1 价值链分析

1.2.2 学生/用户

1.2.3 教学实施者

1.2.4 教学组织者

1.2.5 专业开发商

1.2.6 政府管理部门

1.3 教育信息化PEST分析

1.3.1 政策环境(P)

(1)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

(2)教育信息化行业政策

(3)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

1.3.2 经济环境(E)

(1)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教育投入与GDP增长

(3)人民生活水平

1.3.3 社会环境(S)

(1)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2)互联网络发展现状

1.3.4 技术环境(T)

(1)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

(2)行业专利情况分析

第2章: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经验总结

2.1.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1.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1.3 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展望

2.2 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2.2.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2.2 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2.2.3 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展望

2.3 法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2.

3.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3.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3.3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展望

2.4 德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2.4.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4.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4.3 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展望

2.5 加拿大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2.5.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5.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5.3 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展望

2.6 香港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2.6.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6.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6.3 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展望

2.7 韩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2.7.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7.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7.3 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展望2.8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

2.8.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8.3 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

2.9 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

2.9.1 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2.9.2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2.9.3 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

2.10 国外教育信息化经验总结

2.10.1 政府引导推动

2.10.2 集成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库

2.10.3 建设全民学习的开放平

2.10.4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第3章: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发展分析3.1 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结构

3.2 教育软件市场发展分析

3.2.1 教育软件市场发展历程

3.2.2 教育软件市场规模分析

3.2.3 高校管理软件市场分析

(1)高校管理软件定义与分类

(2)高校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3)高校管理软件市场规模

(4)高校管理软件细分市场

(5)高校管理软件市场格局

(6)高校管理软件市场前景

(7)高校管理软件市场趋势

3.2.4 中小学同步教育软件市场分析(1)中小学同步教育软件市场规模(2)中小学同步教育软件市场特征

(3)中小学同步教育软件市场格局(4)中小学同步教育软件前景预测3.2.5 其它教育软件市场分析

(1)益智游戏软件市场分析

(2)课外学习软件市场分析

(3)模拟探索学习知识软件市场分析3.3 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市场分析

3.3.1 教育信息化装备采购情况分析(1)教育信息化装备采购规模

(2)教育信息化装备采购结构

3.3.2 教育PC设备需求特征与潜力(1)教育行业PC保有情况

(2)教育行业PC采购分析

(3)教育行业PC采购特点

(4)教育行业PC采购类型

(5)教育行业PC需求趋势

3.3.3 教育电子产品需求潜力分析(1)电子书包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2)教育类平板电脑需求潜力分析(3)教育行业电子书阅读器需求分析(4)其它教育电子产品需求潜力分析3.3.4 教育行业网络设备需求潜力分析(1)教育行业网络设备需求特点(2)教育行业网络设备需求规模(3)教育行业网络设备市场格局(4)教育行业网络设备需求潜力

3.3.5 多媒体教学设备需求潜力分析(1)多媒体教学设备需求分析

(2)多媒体教学设备需求趋势

3.4 教育云计算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3.

4.1 云计算发展现状分析

(1)云计算及其特点分析

(2)云计算发展现状分析

3.4.2 教育云计算发展路线

(1)教育云计算基本概念

(2)教育云计算应用切入点

(3)教育云计算发展路线图

(4)教育云计算的生命周期

3.4.3 教育云运用场景与案例分析(1)云化数据中心

(2)云存储平台

(3)云科研平台

(4)桌面虚拟化平台

(5)远程教育云平台

(6)云应用平台

(7)教育管理服务云平台

3.4.4 国内教育云建设现状分析(1)教育云计算投资规模分析(2)教育云计算建设现状分析(3)教育云计算建设主要问题

3.4.5 教育云市场发展前景预测(1)教育云计算投资规模预测(2)教育云计算市场规模预测

3.4.6 教育云计算部署模式展望(1)校园私有云

(2)国家教育公共云

(3)区域教育云

第4章: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分析4.1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4.1.1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4.1.2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4.1.3 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分析

(1)大学校园网(大学城)建设

(2)“校校通”工程建设情况分析

(3)教育骨干网建设情况分析

(4)教育城域网建设情况分析

4.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情况

4.2.1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历程

4.2.2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

(1)精品课程建设

(2)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

(3)专业人员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4.2.3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1)不同建设主体平台特点

(2)不同分布形式平台特点

4.2.4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4.2.5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主要问题

4.3 网络化教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4.3.1 网络化教学的定义

4.3.2 网络化教学发展历程回顾

4.3.3 网络化教学的特点

4.3.4 网络化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1)教育机构网络化教学情况

(2)网络化教学行业市场规模

(3)网络化教学用户规模分析

(4)网络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4.3.5 网络化教学细分市场分析(1)同步式网络教育发展分析(2)课外活动类网上学校发展分析(3)学历类高等教育网校发展分析(4)职业技术培训类网校发展分析4.3.6 网络化教学发展趋势展望

4.3.7 网络化教学发展前景预测

4.4 多媒体教学开展现状与趋势分析4.4.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4.4.2 多媒体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4.4.3 多媒体教学主要问题分析

4.4.4 多媒体教学发展趋势展望

4.5 数字校园建设现状与趋势分析4.

5.1 数字校园概念

4.5.2 数字校园体系结构分析

4.5.3 数字校园建设需求分析

4.5.4 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分析

4.5.5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设计

4.5.6 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分析

(1)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分析

(2)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利弊评价4.5.7 数字校园部署模式分析

(1)数字校园部署模式分析

(2)数字校园部署模式利弊分析(3)数字校园部署模式利弊评价4.5.8 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与趋势(1)智慧校园的内涵

(2)智慧校园建设目标与意义(3)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4)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平台构建

(5)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6)智慧校园建设案例分析

(7)我国智慧校园发展展望

第5章:中国重点省市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5.1 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1.1 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1.2 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1.3 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1.4 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2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2.1 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2.2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2.3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2.4 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3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3.1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3.2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3.3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3.4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4 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4.1 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4.2 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4.3 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4.4 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5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5.1 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5.2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5.3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5.4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6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6.1 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6.2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6.3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6.4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7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7.1 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7.2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7.3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7.4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8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8.1 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8.2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8.3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8.4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9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5.9.1 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5.9.2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

5.9.3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5.9.4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投资规划

第6章:中国教育信息化相关企业经营情况分析6.1 硬件设备供应商经营情况分析

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2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1.3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4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6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重要项目及案例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8 苹果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9 诺亚舟教育控股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10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11 上海好记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商务合作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12 读书郎电子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1.13 中山市小霸王教育电子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产品特点与应用

(3)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 软件供应商经营情况分析

6.2.1 深圳市方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2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2.3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3)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2.4 北京清元优软科技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5 广东东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销售渠道与网络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6 北京洪恩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2.7 深圳市智乐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8 湖北长江盘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2.9 广东中原迈达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0 北京蒲公英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1 南方教育软件基地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2 上海复旦光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3 东北师大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2.14 北京华纳信龙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2.15 中国教育电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3 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营情况分析

6.3.1 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4)公司重要项目及案例

(5)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3.2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4)公司重要项目及案例

(5)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6)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8)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3.3 深圳市云学科技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4)公司重要项目及案例

(5)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6)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7)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6.3.4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4)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5)公司研发与生产能力

(6)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7)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6.3.5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发展简介

(2)公司主营产品与服务

(3)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公司经营优劣势分析

(5)公司投资与并购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分析报告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稳中透着坚定、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慧聪行业研究根据多年积累数据,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2006年是“ ^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对此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回顾2006年的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与教育信息化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养途径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培养创新人才与教育信息化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试论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摘要:洋务教育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通过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三种主要的形式推动中国传统教育逐步向近代教育转化,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洋务教育折射出我国近代早期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脉络,本文通过梳理洋务教育的兴起,揭示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影响,以期为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指导与启示。 关键词:洋务教育;中国教育;近代化;新学制 一、洋务教育的兴起 19世纪60年代,晚清社会面临外侮内辱的境况,一大批标榜“自强”、“求富”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洋务运动。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30余年间,晚清政府采取一些列措施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兴办实业,操练军队,并通过洋务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旨在挽救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其中,洋务派推行了一些教育措施,例如创办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中国第一批新型人才,派遣国内最早的官费留学生,较为系统地翻译西书、传播西学等,这就是洋务教育的由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标志着洋务教育的开始,由此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期间,洋务运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制等,推进中国教育向近代化演进。尽管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洋务教育并为戛然而止,它不仅打开了僵化的封建教育的缺口,而且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依然深远,如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就可以看成是洋务教育的产物。 二、洋务教育的主要内容 洋务教育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书、传播西学。 (1)创办新式学堂 以京师同文馆为代表的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大致分为三种。其中,一种是为学习外语以熟悉各国情况的外国语学堂,如同文馆和方言学堂;一种是诸如陆师学堂这类为发展军工而创办的军事学堂;还有一种是为学习西方技术来制造本国机制设备而兴办的技术、实业学堂,以船政和机械学堂为代表。截止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洋务派创办的各类新式学堂已达40所左右。 (2)派遣留学生 留学生的派遣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幼童留学美国,一类是福州船政学堂学生留学欧洲。派遣留学生,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培养外交人才的需求,尽管洋务教育也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是当时无论是师资水平,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管理等都还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局限性明显,并没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使得在真正接触外交事务时不能很好地交流,也不能学习到地道的西方知识和技术,甚至是漏洞百出,那么派遣留学生成了当时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是满足洋务企业生产的需要。派遣留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才可以为近代中国的实业发展、企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3)翻译西书,传播西学 在洋务学堂上,设置了大量的西学课程,但是大部分人需要依靠译著阅读。为此,洋务派开设了大量的翻译西方涵盖诸如算学、火药、行船、武备、采煤、赋税、律条等西政知识和军事加工业技术知识的书籍和著作的机构,从而为洋务运动的实业和军工等方面提供服务。如当时比较著名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洋务运动期间,西方书籍的翻译出版在传播西方理论知识,培养现代科技人才和外语人才,提高我国知识分子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1)推动了封建传统教育变革,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洋务教育是对封建传统教育的否定,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此外,与传统教育不同,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史初期,面对西方文化的侵入,最早的有识之士曾提出“睁眼看世界”、“师夷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意味着发展教育,提高国人的素质。由于那时人们的思想守旧,“师夷”的主张未能得到呼应,中国人以固有的思维和习惯度过了近代初期的20年。 19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动荡,清政府中的改革派开始兴办洋务,中国近代化正式起步。洋务运动是从发展军事工业开始的,但发展新教育也提上日程———这是个良好的开端。1862年,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诞生,它被视为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当时顽固势力对此表示不满和反对,但洋务派顶着压力把教育改革继续向前推进,先后创办了外语学堂、船政学堂、矿务学堂、机械学堂、电报学堂、武备学堂等新式学校,还向国外派遣了留学生,使近代教育第一次出现较大发展,培养了一些人才,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社会风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端。近代新教育的发展对此有促进作用。 近代教育第二次较大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表达了发展教育、民族自强、与列强抗争的强烈愿望。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封建官员有张之洞、盛宣怀、李端、陈宝箴、袁世凯,其他人士有张元济、汪康年等。由于维新派的共识,近代教育又出现较大发展:1895年,王文韶、盛宣怀在天津创办西学学堂,这是近代官办的第一所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大事件。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1898年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可惜戊戌变法在顽固派的反对下夭折了,几乎所有的新政都被废止。然而,京师大学堂却例外被保留。 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正视现实,加大各方面改革的力度,其中也包括教育改革。此后几年中,除京师大学堂重新正式开办外,许多省相继建立了大学堂,这是中国开办大学最多、最快的时期。此外还有几件很有影响的举措:1902年,清政府制定《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制定并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制定国家教育体系。1905年9月,在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联名奏请下,清政府终于下令废除科举制,产生了积极影响。1905年12月,清政府中央设立学部,作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同时各省设提学使司,各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以便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协调与管理。清政府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与其政治上“筹备立宪”的改革同时进行的,这也可以说是清王朝“最后的改革”。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寿终正寝。但客观地说,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然而以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却玩弄阴谋窃取了革命的成果,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专制的局面。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新文化运动作为广泛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一点,人们更加坚定了对教育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重要使命,张伯苓、陈嘉庚创办了多所名校,蔡元培将民主和科学精神植入北大,陶行知积极探索发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除此之外,政治集团的领导人也特别注重发展教育。1924年,国共合作,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为了培养革命人才,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从上述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到:教育的发展进步始终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相关联,并为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作用。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的素质,这就为中国走向近代化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迁。不仅如此,人的素质的提高也直接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过去列强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遭到了破坏,在文化的荒漠上是无法但建立强大的经济政治强国的,因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另避蹊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实困境、产业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包含着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 可是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 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人们的心灵世界也面临许多困惑,越来越无法平心静气的搞科研,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名逐利。效仿西方的设计风格,模仿西方生活方式,那种充斥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成了我们的典范,这使我们在短时期内走上了国际大道,但同时也失掉了自己,抛弃了几千年的资产。时至我们这一代更是追逐潮流,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看韩日偶像剧、美国好莱坞大片,却遗忘了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并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时代特点, 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重新梳理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战略思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理解和促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之路 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包括:第一,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积极倡导文化产业化的精品主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文化创建等活动。各部门团体要经常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体现传统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文艺精品,并把它们推向基层群众。在各种文化创建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充分地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第二,要积极努力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新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化的质量。在继承和光大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市场机会,而是要积极影响市场,并引导市场建立起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价值取向。要尽力提高传统文化本身的自然吸引力,即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维权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应该在整个文化产业化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坚持文化产业化的方向,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僵化滞后的管理体制,使经营性文化企业逐步与市场挂钩。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化企业进行大整顿大整合,努力消除管理体制中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解决文化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清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其次,要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革。我国文化资源比较分散,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低、市场运做能力差、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现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集团化公司的改造进程。集团公司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第四,要下大力气调整文化产业化结构,走集约型的经营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努力创造我们自己

中国近代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 1,教会学校:近代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1839年在澳门创办的马礼逊学堂 2,早期教会学校的特点:第一,在课程上传播圣经的同时也传授儒学,自然科学也是重要教育内容;第二,规模较小,文化教育起点低;第三,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第四,引入了较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3,洋务学堂的类型:方言学堂(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1862年在北京设立 4,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左宗棠建立)。学堂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训练造船技术; 后堂学习英文,又称“英国学堂”,训练驾驶技术。课程除外文及专业技术科外,还讲授儒经并兼习策论。福建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加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 5,洋务派派遣留学:幼童留美以及派遣留欧(容闳是发起者);洋务派派遣留学生是中国第一次官费留学,开中国近代留学之风,有一定贡献:一是培养了一批中体系统的洋务人才;而是留学生一经接触西方文明,学到了一些近代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介绍到了中国;三是传播了西方社会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变法时期 维新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于广州,变法派第一所学校,并撰有《长兴学记》为学规)、时务学堂(谭嗣同等创办于长沙,中西学并重,分经史子和西学几类,功课分作普通课和专门课两大类。学完普通课后,再根据每人的志愿和特长,分别学习各种专门性的课程,以充实专门知识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和维新运动家的教育思想(见下页)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颁布学制、废科举(1905年废除;废科举标志着封建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推动了新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各地纷纷开始兴学;标志着天下士子所以来入仕的途径不复存在,使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发生巨大变化;去掉了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紧箍咒,为新思潮传播奠定基础)和建立行政体制(1905年清政府效仿日本建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66年,在地方设劝学所,管辖当地学务;至此,从中央到基层的教育行政体制遂告建立)制定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留学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留日教育) 中国近代学制的比较(见下页)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1,制定教育方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基本体现了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观点。 2,颁布课程标准: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课程总的科目,还具体规定了各级学校各学年的科目及相应教学时数,颁行了各级学校的暂行课程表。 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1,教会教育的扩张:自20世纪初开始,教会教育不仅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产生了一批教士教育家;第二教会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都有增加;第三学校层次的提高。 收回教育权运动:特指20世纪20年代的反对欧美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教会教育的运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及其拓荒之作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及其拓荒之作 ——《教育·社会·未来:郝克明教育文集》读后 【摘要】大力开展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之需。郝克明先生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分析郝克明先生之《教育·社会·未来》文集可一见了然,能从整体上把握其教育战略研究对我国教育决策、相关学科建设以及实践推进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于细微处洞察其开辟与领航的教育战略研究所体现出的战略思维、多重跨越,实事求是、以实证为取向,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以及注重时效、服务决策等方面的鲜明特点与学理路径。 【关键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战略决策郝克明 The Initiator and PioneerofChina’s Edu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Review on “educatio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A Collection of Education Essays by Hao Keming” [Abstract]It is a great requestof the times to reinforce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Professor Hao Keming is the initiator and pioneerof china’s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Through deep analyzing of “educatio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A Collection of Education Essays by Hao Keming”,we can get a holistic sense about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for our country’s educationdecision-making , the related principle’s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practice advancing. We can also make out the basic features and academic routes of her research, such as strategic thinking, multiplecrossovers,seekingtruth from facts, empirical orient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time critical and decision supportingservices. [Keyword]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strategic decision in

教育产业化是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育产业化是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 必经之路 在我们国家,没有任何一项事业能够像教育事业这样庞大,涉及到人数这样多,它确确实实涉及到每个人,每一家,每一户,它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了。教育发展到今天之后,光靠我们学校,光靠教育部门是搞不好教育的。必须由整个社会,由家庭,由学校,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才能把教育搞好。搞教育主要是两条,一个是人,一个是物。那么这样就产,特别值得提倡的一种思想,就是教育产业化的思想。 对于国家来说,教育确实附加有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目的上的差异成为教育产业化反对者考虑的重要问题。其实,目的并不决定手段,目的的实现和效率的提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以前说,市场机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其实,也不存在姓产业或姓教育的问题。市场机制不是企业的专利,教育机构也要提高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市场化,就是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许多人对此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是因为,目前处于转轨的过程中,此间人们总是更多关注弊端,而没有注意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和向积极一面的转化。 主张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论者认为,产业化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以节约教育成本;还可以吸收社会上闲置资源投资于教育事业,以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另外,有利于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如质量管理、注重效率、公平竞争等观念,使教育事业更具活力。

既然将教育当成“产业”来经营,势必要讲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教育投资既然不再“费用化”,势必“资本化”;学校要市场化,势必将学校当企业来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耗最小化。 教育财政来源的多样化是当前教育经费筹措的发展趋势。尽管各国筹措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相似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筹措办法存在的条件是市场经济制度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以及高等院校享有的充分自主权。美国高校经费的筹措模式表明,除政府拨款、学费以外,社会损赠和高校社会服务在教育经费中也占较大比例。因此,我国也应采取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对教育进行捐赠,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先进的实验设备、灵通的信息资源等优势,与企业联合、为地方服务、为社会服务。 在我国国内,新东方的出色表现是教育产业化不得不提的成功例子之一。创办于1993年的新东方最初的商业模式极其简单,即留学考试培训、收学费。2000年,新东方走出北京,分别注册成立了上海新东方学校和广州新东方学校,2001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立,新东方步入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集团发展阶段,当时新东方的业务已经涵盖了留学考试培训、基础英语培训、英文培训书籍出版和出国咨询服务。经历10年发展到今天,新东方形成了目前以语言培训为核心,拥有短期语言培训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文化传播系统、科技产业系统、咨询服务系统、发展研究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旗下拥有30余所新东方学校,还在加拿大设有北美子公司。 当年因为课外教学赚取外快而被北大通报批评最终愤而辞职的俞敏洪,应该没料到自己有一天不仅成为上千万学生的人生偶像,更成为中国的商业偶像。但新东方每一步其实并没有比其他商业机构更容易,有时候因为管理一群知识分子,反倒显得更难。1993年11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报告(上) ?https://www.doczj.com/doc/fb17242848.html,/doc/50160/196180.html ?信息整理: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https://www.doczj.com/doc/fb17242848.html,/ ?信息来源:慧聪行业研究频道 ?发表时间:2007年11月 6日 ?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稳中透着坚定、务实,更加关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规范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让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慧聪行业研究根据多年积累数据,对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1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在建设新农村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培养创新人才、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2006年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对此担负着史无前例的重任。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回顾2006年的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与教育信息化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培养途径的种种争议,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培养创新人才与教育信息化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2003-2006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入状况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

人文学院 09届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 姓名邓永芳 学号 20091201119 所属系人文学院 专业年级 09级历史1班 指导教师李可 2011年 12 月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 【摘要】: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的基础上,伴随着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体,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关键词】:清末新政;近代化;教育制度 肇始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史上自上而下发起的最后一次旨在救亡图存的自强运动。它的出现是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危机意识与高涨的变革呼声双重作用的结果。尽管清末新政随清朝的灭亡而结束,但是它历时十年,各项改革措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杜会在总体上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政治、官制、司法、财政、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均见成效。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20世纪的头10年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清末改革中,最早施行且影响较大的当属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设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颁布教育法规、制定教育宗旨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无一不促进了中国旧式的封建教育向近现代教育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清末教育改革堪称中国教育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它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改革史上和教育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相当程度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虽然清末教育改革没有完全脱离“中体西用”的旧藩篱,但它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之近代化, 奠定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方向,实现了中国教育制度由无系统向系统化的转变,推动着中国教育现代的进程。 一、废除科举制度,传统教育制度解体 科举制度发端于隋朝,兴起于唐朝,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它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和察举制。唐朝以前,选拔官员主要依靠世卿世禄制或察举制,前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 (2010年06月1日蒋克中转载:文章是作者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上的演讲报告;原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报[2010]第2期总第34期) 一、近些年来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 (一)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培养具有高度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条件。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这些年来中国把基础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摆在教育发展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最重要的战略位置。2009年,中国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2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0%。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发展很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79.2%。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2%,在校学生达到2979 万人。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正在进入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的发展阶段。 (二)继续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学习理念,对个人和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以及各种能力和技能等,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势下,广大社会成员对于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越来越有着强烈的要求。继续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各种领域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而且包括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学习。中国有7.69 亿从业人员,有1.2 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和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此外还有1.44亿的老龄者。这些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已接近10亿人,是现有学校在校学生的3倍。同时,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也非常多样化。这就使得我国继续教育的任务尤为复杂和艰巨。 这些年来,由于注意发挥政府、学校、社区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所进行的学历继续教育使数千万成人提高了知识和学历水平;例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累计达到1877 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已超过2300 万人。在社会各行各业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数以亿计的从业人员提升了职业能力;仅农民中专和农民技校所进行的培训累计就超过11 亿人次。全国企业职工培训规模每年都达9000 万人次左右。截至2006 年,全国从业人员累计有6000 万人次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最近中国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继续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继续教育将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利用后发优势、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能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证。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初步建设了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学和教学服务平台。例如广播电视大学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700 万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类网络教育也发展很快,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注册在校生已达110 万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为广大农村和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各类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五)

中国近代教育(五) 一、单选题 1. 京师同文馆的意义在于( )。 A.洋务学堂的开端 B.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C.学习西方从观念到实践 D.以上选项都是 答案:D 2. 癸卯学制的缺点不包括( )。 A.过分注重伦理道德灌输 B.读经课过多 C.学制过长 D.女子受教育地位的确立 答案:D 3. 在中国近代史上颁布并得以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一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4. 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最为可贵的是( )。 A.教育与经济独立 B.教育与政治独立

C.教育与实务独立 D.教育与宗教独立 答案:D 5. 资产阶级制定( )教育宗旨反对清末的教育宗旨。 A.三育 B.四育 C.五育 D.六育 答案:C 6. 属于教会设立的在华高等学校的是( )。 A.金陵大学 B.同济大学 C.山东大学 D.清华大学 答案:A 7.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间接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加以否定,而倡导“体用一致”思想的教育家是( )。 A.梁启超 B.严复 C.王国维 D.蔡元培 答案:B 8. 《革命军》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篇战斗檄文,其作者是( )。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严复 答案:B 9. 废除八股文的法令颁布的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B 10. 废止奖励科举出身,从某级某类学校毕业者即称某级某类学校毕业生,是教育改革的叉一项重要内容。这次改革发生在( )。 A.1915年 B.1922年 C.1919年 D.1912年 答案:D 11. 1912年,( )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A.吴稚晖 B.章炳麟 C.梁启超 D.蔡元培 答案:D

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和不断实行,人们对其的讨论也日渐激烈,其中不乏极端的言辞。有人说教育产业化可以长远上推动经济的发展,是英明之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产业化是在是教育走向衰败,同时也无易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在不反对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好的这一前提下,我认为教育产业化这一措施确实带来了许多问题。 对于高等学府,教育产业化一经实行,扩招成了这一产业盈利的一大措施。各高校对于生源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这使得教育质量大幅下降。实验课的老师对我们说,十几年前的学生做实验时可以每人享有一个试验台,实验设备也都是正常大小的。而如今由于学生数量大幅上升,现在做实验时要3、4个人挤在一起,设备也由于占地面积过大被换成了实验型的小型仪器。曾经几十人在一起上课,而现在经常会有近200人挤在一起上课的情景。这无疑会降低教育的质量。 大学的扩招使得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愈发令人担忧。曾经一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每年有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这使得家长和学生开始怀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总之,教育产业化虽然带来了不少的金钱利益,但比起丢失掉的教育质量,岂不是得不偿失? 教育产业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的同时,对基础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今有些中、小教师为了开办家教而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学生有所保留,从而让学生加入他们的有偿‘培训’;一些课外辅导书、辅导班高昂的价格使出身名校的名师有了进财之道的同时,也令不少家长望而生畏,但是由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硬是顶住了压力。教育乱收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教育的产业化使知识分子沦为了利欲熏心的商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表不复存在。 我们知道,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的确,在短期内,教育的产业化可能会增加国民经济的收入。但是,如果这种经济增长是以教育水平的下降、教育工作者道德沦丧急功近利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育体制根本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长远发展。试想,在这样恶劣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没有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人才,国家的经济建设怎么可能取得飞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细数起来倒是有寥寥几位,但是其中又有几位来自建国后的大陆地区,又有几位是受过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的?再举一例,当今中国IT领军人物,如张朝阳、李彦宏,李开复、杨致远都是在国外接收的高等教育。如此可以看出,没有良好的教育体制,必然培养不出行业领域的高尖端人才,没有人才,发展只能是空谈! 教育的产业化,字面意思是用教育赚钱。但是反过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是否也应该增大呢?据网上的一个统计,说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而我们国家定在了4%。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这么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如许多欠发达国家。教育产业化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反过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却少得可怜,这让我们对国家制定的科教兴国这一战略产生了怀疑。随处可见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岂不成了空话? 我想每个人都不会反对教育的重要性。近代的中国饱受战争的摧残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但是那时还有张伯苓、严范孙等爱国人士为了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出资办学。而如今的大好形势正是发展教育的大好时机,可是那些开办私立学校的人又有几个是真正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而非一己之私呢?当然这种状况不能完全归咎于那些办学的人。教育的产业化使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从教育这个产业中看到了利润,于是一起涌来。没有相关的法规来加以管制,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加以管理,教育产业这块肥肉就变成了

教育信息化2.0讲课教案

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将会是什么模样?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的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图景,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办成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近日指出,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即将进入2.0时代。 前4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这个阶段称为教育信息化1.0时代。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绝非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 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必将出现以下四大趋势:一是,教育范式亟待从经验走向科学;二是,教育目标亟待从知识走向能力;三是,教育机制亟待从管理走向治理;四是,教育过程亟待从阶段走向终生。面对上述趋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很显然,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参与,针对上述趋势的改革将难以奏效。而这种“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体验”为依归。“体验”是“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为注重的是业务、行为和流程,注重的是物与

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归结于人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 第二,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数据”为基础。不同于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将以数据技术(DataTechnology)为基础,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将是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特征。 第三,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联接”为要义。教育信息化1.0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单位与教育体系内部的联接,但为了更好地因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从教育内部“小联接”走向教育与其他各领域的“大联接”,可以想见,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育边界将更为模糊。 第四,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开放”为策略。事实证明“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2.0将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共同获益。 第五,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智能”为目标。破解当前各项教育难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能不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地、有针对性地投向学习者。建设更加智能、更加自动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一大建设目标。 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既是目标,也是要求,更是挑战。 随着科技发展的提速以及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视和投入程度的提升,在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的升级中硬件和设备将不再是主要障碍,相反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力资源上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老师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心得体会

老师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心得体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教育任务部署,近日,党中央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作为教育战线的工作人员,我进行了深刻学习,对以下方面有了新的理解: 解释了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意。 ; 例如提出教育理念包括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这八大教育理念的先后顺序可能也同时彰显了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文件同时公布了203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若以上目标能实现,也将是一代人之幸。 ; 实施路径虽具化,但总体上仍是开放的心态。 ; 文件用词为“鼓励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预计未来的教育行业发展将有更多的政策与实践的创新,值得、需要持续跟踪,其中也将孕育较多长线投资机遇。 ; 公共预算只增不减,支持民办教育。 文件强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同时仍然强调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也为未来民办教育行业投资人吃下定心丸。 ; 素质教育优先发展。 在任务第二点中,首要要求包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我们理解,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意和首要之意,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将是未来一代教育的主线,相关领域在国内发展仍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未来长期发展机遇确定!; 新的教学质量标准值得期待。 任务中提到要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我们理解,教育质量标准在中国尤其关键,是教育过程中各方行动的指南针,在此前较为单一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未来将更加多元和科学。 ; 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 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包括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教材改革包括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 我们理解,这里核心之意在于在坚持教材编写大方向的同时,仍将鼓励一些优秀的教材编写机构进行自主的教材编写。 ; 公办幼儿园投资加大,民办园依然强调鼓励普惠。 文件中多次涉及幼教领域,我们理解,其核心要点包括:1、普及,尤其是农村;2、提质,将大力发展公办园;3、普惠,民办园鼓励普惠。 ; 民办教育投资延续了此前政策的态度。 在十大任务第四点中强调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第十点钟强调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改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世人瞩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一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xx年,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 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在这一年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更进了一步。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xx年,全党全国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 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中国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备受瞩目。 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和未来一个时期历史方位和外

部环境作出的科学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的“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 3. 中国“入世”10周年 xx年,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不仅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更重要的是,公平与规则、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知识产权观念等“世贸精神”正深入人心,这无疑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尽管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突破1万亿美元,但面对贸易摩擦频发等诸多问题,站在入世的第二个十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统筹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出新的重大举措,力争在重点领域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xx年,举步维艰的多哈回合或许也将迎来稍纵即逝的“机会之窗”。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明确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谈判,呼吁谈判各方在现有主席案文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4. 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