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

2016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

2016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
2016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

2016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说”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包裹。

若舍之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当做或把……作为;认为……是。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有二心;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贰”,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古义:如果没有,加入没有;今义:小,细小。“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边远的地方。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与郑人盟。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同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向西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夜缒而出。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傍晚。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臣之壮也。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像。

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之:

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许之。人称代词,指郑文公。

将焉取之。代词,代增加的土地。

子犯请击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前“之”,代词,代秦国。后“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邻之厚,君之薄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为什么。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兼词,“于之”,从哪里。

其: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来,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而: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

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于)子亦有不利焉。省略介词。

(郑伯)许之。省略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省略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宾语。

(郑国)共其乏困。省略主语。

若余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宾语。

(于)君亦无所害。省略介词。

(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此)君之所知也。省略主语。

(秦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省略主语。

(晋国)亦去之。省略主语。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此)君之所知也。省略主语的判断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无乃不可乎。无乃……乎:恐怕……吧。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惧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同“猝”,突然。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陈”通“阵”,列阵。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则虽欲长侍足下。“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微太子言。“微”,古义:假如没有;今义:小,细小。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古义:不过,只是;今义:看顾,照顾。

然则将军之仇报。“然则”,古义:既然这样,那么;今没有这个词。

仆所以留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既祖,取道。“祖”,古义:路神;今义:祖先,祖父,祖宗。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至陛下。“陛下”,古义:殿前台阶下,今义:今指帝王、国君。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原谅;今义:利用或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目的。

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医生。

皆陈殿下。“殿下”,古义:大殿下面;今义: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左右乃曰。“左右”,古义: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事所以不成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复为慷慨羽声。“慷慨”,古义:情绪激愤;今义:不吝啬,大方。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含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巧。“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方还柱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函封。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上朝的衣服。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张开两腿坐着。

左右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兵:

进兵北略地。军队。

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军队。

不及召下兵。士兵。

不得持尺兵。兵器、武器。

诸郎中执兵。兵器、武器。

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返回。

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环绕。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

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私下。

穷: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窘迫、走投无路。

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结。

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接近,趋向,走向。

轲自知事不就。完成,成功。

引:

自引而起,绝袖。挣扎。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见:

秦王必说见臣。谒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

图穷而匕首见。凸现,显露。

意:

而伤长者之意。情意、心意。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意料。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意思。

使:

使工以药淬之。让。

使毕使于前。让;使命。

使使以闻大王。命令,派遣;使者。

见燕使者咸阳宫。出使。

陈:

恐惧不敢自陈。陈述。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通“阵”、列阵。

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看。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

提: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携带。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投掷。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投掷。

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表递进,并且。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表承接,就,或不译。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表转折,却。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表承接,就,或不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表修饰,相当于“地”或不译。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被动句。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被动句。

则(丹)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省略主语。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 秦王。省略介词。

可以(之)解燕国之患。省略宾语。

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

取之(以) 百金。省略介词。

今(吾)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省略主语。

(樊於期)遂自刎。省略主语。

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省略宾语。

而为(之) 留待。省略宾语。

(荆轲)遂发。省略主语。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省略宾语。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宾语,状语后置句。

荆轲奉(盛)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盛)地图匣。省略谓语。

而卒惶急无以(之)击轲。省略宾语。

(太子丹)乃为装遣荆轲(使秦)。省略主语,省略谓语。

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前为(之) 谢曰。省略宾语。

(此)北蛮夷之鄙人。省略主语,判断句。

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秦王)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主语,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秦王)拔剑,剑长,(秦王)操其室(省略主语)

而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殿)。省略介词,省略宾语。

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省略主语。

秦王复击轲,(荆轲)被八创。省略主语。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即“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定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即“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省略介词,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为之奈何。即“奈何为之”,状语后置句。

取之百金。即“(以百金)取之” ,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状语后置句。

嘉为先言于秦王。。即“嘉为(之)先(于秦王)言”,省略宾语,状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即“常于骨髓痛”,状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即“燕王于庭拜送”,状语后置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所以,有用来……的。

而卒惶急无以(之)击轲。无以:没有用来……的。

然则将军之仇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荆轲有所待。有所:有……的。

以故荆轲逐秦王。以故:因此。

乃遂私见樊於期。乃遂:于是,就。

既已,无可奈何。既已:表已然,已经这样。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乃遂:于是,就。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进入。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奉”,通“捧”,捧着。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约为婚姻。古义:约定结为;儿女亲家。今义:大约为;结婚的事。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古义:抵挡;今义:应当,当然。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不如因善遇之。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遭遇。

至鸿门,谢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在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会其怒。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见面,开会,聚会。

相去四十里。古义:距离;今义:到……去。

不过二十里耳。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作名,小处。

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以……为王,名词的意动用法。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连夜。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作动,接触,沾染。

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连夜。

亡去不义。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作名, 交情。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多次。

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樊哙侧其盾以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斜侧着。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下,名词作动词,下来。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动词作状语,从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拔剑撞而破之。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谢:

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谢家来贵门。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衰亡。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

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介词,替;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去:

相去四十里。距离。

脱身独去。离去,离开。

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为之奈何。代词,这。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

珍宝尽有之。助词,衬字,无义。

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对。

长子臣。比,介词。

复得见将军于此。在,介词。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判断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判断句。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即“珍宝尽为之所有”,被动句。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宾语前置句。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状语后置句。

贪于财货。介词状语后置句。

良曰:“长于臣。”介词状语后置句。

孰与君少长。状语后置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介词宾语前置句。

亚父南向坐。介词宾语前置句。

沛公北向坐。介词宾语前置句。

张良西向侍。介词宾语前置句。

披帷西向立。介词宾语前置句。

因(之)击沛公于坐。省略宾语的介词状语后置句。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为之奈何?状语后置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主语后置句。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状语后置句。

沛公欲王于关中。介词状语后置句。

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宾语。

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宾语。

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

不可不语(之)。省略宾语。

奉厄酒为(之)寿。省略宾语。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范增数目(于)项王。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省略宾语。

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状语后置句。

加彘肩(于其)上。省略介宾的状语后置句。

劳苦而功高如此。状语后置句。

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定语后置句。

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定语后置句。

沛公军(于)霸上。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欲王(于)关中。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不如因(之)善遇之。省略宾语。

为(之)击破沛公军。省略宾语。

(于)财物无所取。省略介词。

具告(之)以事。省略宾语。

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宾语。

不可不语(之)。省略宾语。

固不如(之)也。省略宾语。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省略介词。

因言(之)曰。省略宾语。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省略宾语。

窃为大王不取(之)也。省略宾语。

项王未有以(之)应。省略宾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省略宾语。

卫士仆(于)地。省略介词。

欲与(于)亚父。省略介词。

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省略介词。

还军(于)霸上。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

七、解释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的意义。

孰与君少长。少长:偏义“长”,年纪大。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入”,进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什么。

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什么。

妇女无所幸。无所:没有什么。

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么。

且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跟......相......。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有所:有什么。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岂敢:哪里敢。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岂敢:哪里敢。

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

八、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比喻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形容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

不遑启居。启,古义:跪;今义: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相当于“而”。

以:

秋以为期。把,介词。

以望复关。而,连词。

作:

薇亦作止。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开始。

常作二铁板。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曰:

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意。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做,称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

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浪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没有。

天高地迥,号呼靡穷。引申为不。

左右皆靡。倒下,后退。

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

已行,弗不思也。思念,挂念。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心情,情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助词,无实义。

雨: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众多。

一别如雨。离散。

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水能自雨田。灌溉。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润泽。

《离骚》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形。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怨灵修之浩荡。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

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鞿羁:名作动,约束。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动,使……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使……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使动,使……加长。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长:

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

以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虽: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六、重点词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掩涕:掩面拭泪。

謇朝谇而夕替。谇:谏争。

謇朝谇而夕替。替:废弃,贬斥。

虽九死而未悔。虽:纵然,即使。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谣诼谓余以善淫。遥诼:造谣,诽谤。

偭规矩而改错。偭:背向,引申为违背。

竞周容以为度。度:法度,准则。

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忽然。

夫熟异道而相安。异道:不同道。

忍尤而攘诟。尤:罪过。

伏清白以死直兮。伏:守,保持。

悔相道之不察兮。相道:观察,选择道路。

及行迷之未远。及:趁着。

驰椒丘且焉止息。止息:停下来休息。

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

忽反顾以游目兮。游目:放眼观看。

佩缤纷其繁饰兮。缤纷:繁多。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未变:不会改变。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虽与府吏要。“要”通“邀”,邀约。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为仲卿母所遣。遣,古义: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今义:派遣,打发,消除,发泄。守节情不移。移,古义:改变;今义:移动,迁移。

便可白公姥。白,古义:告诉。今义:白天,白色。

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同情人家。

汝岂得自由。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槌床便大怒。床,古代坐具;今义:睡觉的工具。

本自无教训。教训,古义:教育,教养;今义:从失败或错误中取得的认识。

何乃太区区。区区,古义:愚拙,凡庸;今义:小,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举手常劳劳。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今义无此词。

逆以煎我怀。逆,古义,预料,想到将来;今义:相反,抵触,不顺从。

阿母大悲摧。摧,古义:伤心,断肠;今义:摧残,摧毁。

便言多令才。便言,古义:很会说话;今义:方便说话。

府吏见丁宁。见,古义:我;今义:看见,见到。

恐此事非奇。恐,古义:担心;今义:恐惧,惊恐。

寻遣丞请还。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感君区区怀。区区,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小,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涕落百余行。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君家妇难为。难为,古义:难做,难当;今义:使别人为难。

卿可去成婚。成婚,古义:订好婚;今义:结婚。

人事不可量。人事,古义:人世间的事情;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

自可断来信。信,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处分适兄意。处分,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生人作死别。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千万不复全。千万,古义:无论如何;今义:数词,务必。

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否泰如天地。否泰,古义:坏运和好运;今义:坏的卦和好的卦。

渠会永无缘。渠,古义:他;今义:人工开凿的水道。

便利此月内。便利,就合适;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或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多谢后世人。谢,古义:告诫;今义:感谢,道谢。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朝东南、向东南。

鸡鸣入机织。鸡鸣,名词作状语,在鸡鸣时。

昼夜勤作息。昼夜,名词作状语,从早到晚。

理实如兄言。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明日来迎汝。明日,名词作状语,第二天。

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晚,名词作状语,在晚上。五里一徘徊。五里,名词作动词,飞五里。

头上玳瑁光。光,名词作动词,发光。

仕宦于台阁。仕宦,名词做动词,任官职。

何敢助妇语。语,名词做动词,说话。

交广市鲑珍。市,名词做动词,采办。

槌床便大怒。槌,名词做动词,敲打。

自名秦罗敷。名,名词做动词,命名。

谢家事夫婿。事,名词做动词,侍奉。

留待作遗施。遗施,动词作名词,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

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及时相遣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

以此下心意。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

戒之慎勿忘。戒,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适:

始适还家门。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适得府君书。刚才、方才。

少无适俗韵。适合)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谢家来贵门。辞别。

上堂谢阿母。辞别。

谢家事夫婿。辞别。

女子先有誓。辞谢。

多谢后世人。劝告。

便言多令才。美好。

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莫令事不举。让,使。

举言谓新妇。开口。

举手长劳劳。举起,抬起。

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莫令事不举。成功。

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做。

十七为君妇。做。

遣丞为媒人。做。

时时为安慰。做。

自名为鸳鸯。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以为,认为,作为,成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以为,认为,作为,成为。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以为,认为,作为,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给,替,向。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给,替,向。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给,替,向。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存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存在。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前一个意思是“是,存在”;后一个意思是“做”。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是,存在。此可引申译为“残留的”。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表示被动,多与“所”连用,可译为“被”。自

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自名秦罗敷。其,代词。

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自己。

举动自专由。自己。

进止敢自专。自己。

哪得自任专。自己。

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区区

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

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

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何意致不厚。意料。

吾意久怀忿。心意。

处分适兄意。主意。

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结发同枕席。系,动词。

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

怅然遥相望。看,动词。

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

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

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

幸复得此妇。还,副词。

终老不复取。再,副词。

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

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非为织作迟。做,动词。

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

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

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

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

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

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

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

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今日被驱谴。被动句。

仍更被驱遣。被动句。

同是被逼迫。被动句。

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

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偏义复词的意义。

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偏指“姥”,婆婆。

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哥哥。

我有亲父母。“父母”偏指“母”,母亲。

逼迫兼弟兄。“弟兄”偏指“兄”,哥哥。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工作。

其日牛马嘶。“牛马”偏指“马”。

七、“相”“见”字的意义和用法。

相:

及时相遣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不得便相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太守的公子。

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焦仲卿。

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指府吏。

夫孰异道而相安。副词,互相。

相见常日稀。副词,互相。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副词,互相。

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

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

枝枝相覆盖。副词,互相。

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

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宰相。

伯乐相马。动词,审察,仔细看。

无物相之。动词,帮助。

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看见,看到。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看见,看到。

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

黄泉下相见。动词,见面。

渐见愁煎迫。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君既若见录。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八、互文见义。

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唔”,面对面。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群贤毕至。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

少长咸集。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少者长者,年少的和年老的。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形容词作名词,热闹的场面。

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 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

☆☆全国卷1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第一句加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2016年高考文言真题

2016年高考文言真题 (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19分)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 琦请建储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 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 ..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罢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张。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客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4.下列文字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又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金,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 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 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边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 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维缜密。曾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 子孙前程,不露痕迹的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 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 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 ...② ..①东道主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 (7)终已不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8)诸郎中 ..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10)将军战河北 ..② ..①,臣战河南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 (11)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016年高考文言文真题

查看更多>> [转载]2016年语文高考汇编——文言文阅读(下) 2016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 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 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 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 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2020年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范文

【一】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二】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复习知识点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复习知识点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大家推荐了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复习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与官职有关的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察:推荐、荐举 引、进:推荐;进用、任用 拜: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封:赐给官衔或爵位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起家:出来做官 拔:提拔、选拔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升:升官,官职得到提拔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陟:提升 (荐举引进拜授除,封起拔擢升迁陟)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调、移、徙:调动官职

改:改任官职 补:补充缺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 (转调移徙改补出) 第三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流放或降职 (左)迁:贬谪,放逐 夺:削职(权)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放、逐:放逐、流放 废、黜(绌):废黜、放逐 (贬谪迁夺罢,废黜免放逐) 第四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领、行、摄、署、权:兼任,暂任、代理官职 (兼领行摄署权) 第五类:其它。 1、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 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主管的意思。例如知:主持、掌管。如“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主:掌管。如“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当:掌管,“人君当神器之重”。 典:主管。如“专典机密”,“司马氏世典周史”。

牧:治理、统治。“牧民” 掌:掌管、执掌。 制:掌管。 (知主当典牧掌制) 2、和官员有关的词语 廪锡:俸禄 出仕:做官 解褐、释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致仕、休致:退休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初到任 冗官、冗员:泛指闲散的官吏或人员 丁忧、丁艰:官员遭父母之丧 沐、休沐、出沐、归沐、休暇:官吏例行休假检举:推荐、荐举 用事:执掌权力、主持政事 当国:当权 布政:施政 视事:治事、任职 听事:(1)处理政务 (2)厅堂,又叫“厅事” 处分:处理,处置 部勒:部署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 本文是关于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感谢您的阅读!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 21.度,读音一:d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读音二:do (1)动词 ①丈量,计算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 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22.非,fēi (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③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 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23.复,f (1)动词 ①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1文言知识 《诗经》两首 一、作者简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背景回放 被抛弃的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而热烈、率真而健康。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三、相关知识 (一)《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 2.比 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作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通“薆”,译为“隐藏,遮掩” 通“现”,译为“出现” (2)说.怿女.美通“悦”,译为“喜爱” 通“汝”,译为“你”。这里代指“彤管” (3)自牧归.荑通“馈”,译为“赠送” (4)氓之蚩蚩 ..通“媸媸”,译为“笑嘻嘻的样子” (5)抚子无.怨通“毋”,译为“不要” (6)于.嗟鸠兮通“吁”,译为“叹息声” (7)犹可说.也通“脱”,译为“解脱”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大全

一、 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 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 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 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_ 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 “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 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 .令人贵买衡 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 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 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之.楚买生鹿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016-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