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1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1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1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1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第一轮

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1)

一、目标解读: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3、能熟练书写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解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概念,并能熟练区分

二、典例分析:

例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例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这一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例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三、达标练习:

1、继“足球分子”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另一种“足球分子”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则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A 高分子化合物

B 非金属单质

C 金属单质

D 混合物

2、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3、为了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新气体,可燃物最好选用()

A 木炭

B 细铁丝

C 石蜡

D 红磷

4、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难溶于水,下列收集方法错误的是()

A 排水法

B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C 向下排空气法

D 向上排空气法

5、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A 得到的产物为绿色物质

B 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C 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D 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重新组合成无毒物质

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一种暗红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高:

7、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8、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

(1)这些物质分别是:

甲:乙:

丙:丁:

(2)丙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高20 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 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

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

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填

字母)。

A.红磷B.木炭C.铁粉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 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其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 2 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 2 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 2 、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 2、NO 2 、O 3 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 2、CH 4 等)

酸雨(NO 2、SO 2 等)白色污染 (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O 2 MnO22H 2 O + O 2 ↑ 2KMnO 4 △ K 2 MnO 4 + MnO 2 + O 2 ↑ 2KClO 3 MnO22KCl+ 3O 2 ↑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与作业

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 一、氧气的性质:(主要存在于空气中,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的气体。液氧、固态氧为淡蓝色. 2.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 (1)、氧气跟金属反应:与镁、铁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与磷、硫、碳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3)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二、用途: ? 1.支持燃烧(助燃) 2.供给呼吸 三、氧气的制法: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沸点不同,属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法: 1.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1).药品:、高锰酸钾 (2)原理: )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连接装置)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 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固定装置。 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 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⑤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原因:氧气难或不易溶于水;特点:纯净但不干燥。)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稍大;特点:干燥但不纯净。)。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⑦再停止加热 ⑧整理器材。 !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4.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5.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特征 无固定的性质,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有固定的性质 化学符号 无固定的化学符号 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举例 空气、海水、牛奶 N 2、O 2、H 2O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6.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属于混合物,又称为惰性气体。 7.空气污染物为有害气体和烟尘。 8.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在101KPa ,-183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218 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1.物质与氧发生的发生,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 混合 分离

性。 12.进行的很慢,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 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属于 物理变化。 15.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 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6.催化剂的特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和减慢) (2)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3)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7.几种反应。 (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3)硫+氧气 二氧化硫(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前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过氧化氢 水+氧气 (6)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7)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通榆县新发学校 教案学部:中学部

学科:化学 任课教师:马志强 授课班级:九年一班 授课年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通榆县新发学校教导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 一、编写原则 1.教案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具体规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合理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3)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2.教师应在学期提前备出一周课,平时提前备出两节课,并在每次授课时携带教案授课。 二、编写说明 1.“授课时间”、“章节名称”必须填写。 2. “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熟悉、了解的要点。 3.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它的突破是一节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4.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讲授法、现场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6.“课程资源准备”:包括教具准备、多媒体或电子教案准备、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 7.“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本次授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模式(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等设计内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复习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填空题专练 新人教版 精

空气 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物(填物质类别),爆米花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以防污染,因为被污染的空气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和两大类; (2)生活中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生活中可以用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另外我国是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所以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请你为你家庭的日常生活提出一种节水措施. 【分析】(1)可以根据物质的物质组成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根据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爆米花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 (2)生活中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加入肥皂水,搅拌,气泡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用淘米的水浇花等可以节约用水. 故填:(1)混合物;水蒸气;有害气体;烟尘;(2)煮沸;肥皂水;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2、下列现象中:①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冷饮,过一断时间后,冷饮瓶的外壁上就出现水珠; ②冬天,人说话时,可看到呼出的气体变成水雾;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⑤在空气中对着干冷的玻璃杯吹气时,玻璃杯的壁上出现水雾.其中,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有,能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的有. 分析】根据水的物态变化及人体呼吸原理,空气中各成分极其性质特点分析回答本题. 【解答】解:①夏天盛放冰镇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冷的瓶子表面遇冷凝结成小液滴的原因,从而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②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要高; ③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几天后,饼干就变得不脆了,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④夏天吹空调时,可看到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有“冷气雾”,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一、试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意义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家长的智力与能力、培 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培植和方法论、来判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 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 需要一个演化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 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基本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 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语汇也 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须要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消化和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智 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两项措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的原理改进 无机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 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 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 使之发展和深化。临床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立论、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 想情操都具有非常极其重要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 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 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高分子实验中的作用及提 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 的观察战斗部队,实施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须的具体方法。这 样不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效率,并使 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师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6、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 一、空气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 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 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保护空气 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练习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

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二、氧气 1、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 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和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2、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的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并放出热量。 3、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人燃烧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4、化合反应: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5、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练习 1、以下对氧气的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怎样上好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

老师的活动同学们的参与 (老师走上讲台)上课!起立,老师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回礼!同学们笑。 同学们,知道我在九年级将和大家学习什么学科吗?化学! 对!化学,其实化学对于我们大家一点都不陌生。知道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奖项是什么吗?诺贝尔奖! 对!非常正确。可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诺贝尔本身是一个化学家。同学们油然起敬。 有的同学心里在想,那化学的作用是什么?它研究那些东西呢?同学们作思考状。 稍作停顿,我们初中化学就像一幢9层楼的房子(9章)。同学们马上翻书。 孩子们,当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哭! 为什么哭呢?茫然。 原来呀,当我们一来到这个地球上,不小心吸了一大口物质,但我们又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我们就被吓哭了。笑。 我们吸的第一种物质是什么呢?空气! 空气的成分是什么?是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呢?茫然。 还有,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要喝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物质的组成是化学要研究的。 在医院里危重病人都要立即进行输氧,为什么医生没有给病人输煤气呢?笑。 原来呀,氧气才能供给呼吸,而煤气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化学要研究物质的性质。 现在我告诉你,等到我们学习到第六单元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你妈妈戴的钻戒和我们的铅笔芯的组成,是一模一样的,那孩子们,你愿意拿妈妈的钻戒来老师这里换大把的铅笔吗?笑摆头。 既然钻戒和铅笔芯的组成相同,它们的价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以后我们会知道:原来它们的结构不相同,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我们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家里用途最广的金属是铁,它是怎样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呢?生锈! 物质的变化是化学要研究的。 版书:化学研究物质的:,并提示“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观察一下学生的表情,从中找一个最兴奋的孩子,问:某某同学,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说出来大家分享。我的梦想就是做化学家! 那你知道化学家的摇篮在哪儿吗?迟疑。 同学们,化学家的摇篮在实验室,下面我先做一个实验请大家观察。 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提示观察实验的初步方法。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惊呼。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矫健的二十九个巨人脚步,看到了吗?看到了!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步入鸟巢的巨人脚步中一定含有什么反应?举手、“镁的燃烧”兴奋、成就感溢于言表。 请同学想一想,金属镁燃烧后,还是不是金属镁?变化以后生成新物质了没有?激烈讨论,学生达成共识:金属镁燃烧后不再是金属镁。变化以后生成了新物质。 请同学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里所学过的发明蒸气机的故事,瓦特观察到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但我们翻开水壶盖,又看到了什么?又看见了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 那水由液态—气态—冰的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没有?没有!

新乡医学院 有机化学 实验课教案首页.

新乡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 樟脑的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NaBH 4还原樟脑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了解薄层层析在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用NaBH 4还原樟脑得到冰片和异冰片2个非对映异构体。由于立体选择性较高,所得产物以异冰片为主。冰片和异冰片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两者极性不同。 NaBH 4H OH H OH +樟脑异冰片冰片(龙脑)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色谱速度不同,从而使各组份完全分开的分离方法。薄层层析是是色谱法中的一种。 三、试剂 2 g (0.01 3 mol )樟脑,1.2 g (0.032 mol )硼氢化钠,20 mL 甲醇,25 mL 乙醚 四、实验步骤 1. 樟脑的还原 在50 mL 圆底烧瓶中将2 g 樟脑溶于20 mL 甲醇,室温下小心分批加入1.2 g 硼氢化钠,边加边振摇。必要时可用冰水浴控制反应的温度。当所有硼氢化钠加完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至硼氢化钠消失。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40 g 冰水的烧杯中,充分冷却,抽滤收集白色固体,用冷水洗涤数次,晾干。将固体转移至100 mL 洁净的锥形瓶中,加入25 mL 乙醚溶解固体,然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将溶液转移至预先称好的50 mL 锥形瓶中。在通风橱中蒸发溶剂,得白色固体,产量约为1.2 g ,熔点212 ℃。 2. 产物的鉴别 取一片5×15 cm 的薄层板,分别用冰片、异冰片、樟脑和樟脑的还原产物的乙醚溶液点样,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层析板,待薄层上尚残留少许展开剂时,立即用另一块与薄层板同样大小并均匀地涂上浓硫酸的玻璃板覆盖在薄层板上,即可显色。将4个点的R f 值对比证明樟脑已被还原成冰片和异冰片。也可用溴化钾压片做产物的红外光谱。

初三化学第一节开头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鲁教版初中化学)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出发,提出了很多饶有兴趣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如下: 1.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尽管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但仅仅是作为名词出现,并不是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涵义,不要不恰当地把属于后面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到这个课题中完成,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可以采用多媒体和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可以放映相关的教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和幻灯片,展示实物、图片和数表等;可以请化学家来畅谈化学和展望化学的未来;也可以组织学生分头搜集资料,到课堂上展示和演讲,谈他们对化学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等等。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学习有关的展览和化工厂,鼓励学生对专家、工程师等进行访谈,并利用板报等交流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4.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课时具体安排]3课时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 【学习目标】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活动方案】 活动一、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经验,观察氧气,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活动二、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1.观察演示实验,完成表格。 2.讨论:分析细铁丝在空气里不能燃烧,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以及木炭和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活动三、认识几种反应类型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找一找上面三个化学反应的相同点。 2.完成下列填空: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思考: ①糖溶于水是化合反应吗? ②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吗? ③你知道有哪些氧化反应?现象都明显吗? 4.阅读课本P36,完成下列填空: 缓慢氧化:定义 举例: 【课堂反馈】 1.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分别写出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4.蜡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A.都发光 B.都剧烈地反应并产生热量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5.同学们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A.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后,由瓶口慢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应预先在瓶底放少量的水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瓶底也可以铺一层细沙 D.将铁丝在空气中烧得红热后,插入氧气中照样可以燃烧 6.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 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篇一:化学实验教学反思通过对我校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分析,探究了当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等进行了反思。 1.实验设计能力差。从实验设计分析来看,部分学生实验整体设计意识差。多数学生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对仪器、药品的合理使用,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修改完成。 2.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技能差。在实验考查具体动手操作时,九年级学生对于那些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实验操作,如液体的量取、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试纸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等都有不足之处。 3.缺乏探究性实验技巧。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和实验往往是最薄弱的。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生怕学生在实验中会有差错、闪失,不让学生亲自验证,通常只是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并对试剂的用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陈述得一清二楚,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开拓性思维的最佳场所和机会。 4.没有引导学生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当引导学生方泛地开展对平时家庭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如石墨导电、生成炭黑、清洗餐具等,可以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结合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有些教师却不能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机会。5、缺乏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技巧。长期以来,教师包办学生实验设计方案,觉得实验技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学生只要能动手操作就可以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所需要的观察、设计、数据处理等技能,这就势必会影响学生解决实验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二、改进今后实验教学的想法: 1、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知识与科学素养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创新、协作学习能力。每一堂实验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实验步骤和所需药品仪器;课堂上强调使用仪器的规范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错,对误差进行原因分析。 2、研究课标,充分理解化学实验在教学的作用。 3、研究科学探究的教学技巧和技术,使科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用品如食醋、酱油、水果、牙膏、肥皂、洗洁精等的酸碱性;关心环境,测量雨水的酸碱度提倡绿色化学。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4、优化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补充、优化,增加分级实验,让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总之,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篇二:化学实验教学反思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

初中化学第一节奇妙的化学附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我思我学】 议一议: 1、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化学在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贡献 想一想:为什么说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 查一查: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 例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事例加以说明。 2、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可以有什么化学符号表示?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 2.了解: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 3.学会:对镁带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4.学会: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5.学会:判断常见变化的属性。 二、方法指引 1.简述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造福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当今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3.如何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镰刀、斧头、铁锤、铁锅等是形状和用途各不相同的物体,但是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铁这种物质;冰、雪、露、水蒸气是不同的物体,但是它们都是水的不同形态。构成物体的铁、水等即为物质。同一种物质可以构成不同的物体,一个物体也可以由几种物质构成,可见“物质”与“物体”不是同一概念。物质是宏观概念,而物体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世界上所有的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以及人体都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 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1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学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2

【精品】初三上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

品味孙老师的第一节化学课 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朱吉杰 相关链接:孙向前老师,湖北省当阳市玉阳中学化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湖 北省名师。孙老师教学特点是利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小故事和巧妙的化学实验 创造愉悦的氛围,让同学们享受化学学习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持效的,孙老师很 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都选择与化学有关的专业甚至化学教育专业,并立志做象孙 老师一样的化学教师。下面这节课是笔者整理孙老师08年为同学们上的第一节 化学课——绪言课的内容。 课堂实录 老师的活动同学们的参与 (老师走上讲台)上课!起立,老师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回礼!同学们笑。 同学们,知道我在九年级将和大家学习什么学科吗?化学! 对!化学,其实化学对于我们大家一点都不陌生。知道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奖项是 什么吗?诺贝尔奖! 对!非常正确。可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诺贝尔本身是一个化学家。同学们 油然起敬。 有的同学心里在想,那化学的作用是什么?它研究那些东西呢?同学们作思考 状。 稍作停顿,我们初中化学就像一幢12层楼的房子(12单元)。同学们马上翻 书。 孩子们,当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是哭! 为什么哭呢?茫然。 原来呀,当我们一来到这个地球上,不小心吸了一大口物质,但我们又不知道那 是什么,于是我们就被吓哭了。笑。 我们吸的第一种物质是什么呢?空气! 空气的成分是什么?是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呢?茫然。 还有,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要喝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物质的组 N h=T O u(f鬳筄 成是化学要研究的。 在医院里危重病人都要立即进行输氧,为什么医生没有给病人输煤气呢?笑。 原来呀,氧气才能供给呼吸,而煤气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化学要研究物质的 性质。 现在我告诉你,等到我们学习到第六单元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你妈妈戴的钻戒 和我们的铅笔芯的组成,是一模一样的,那孩子们,你愿意拿妈妈的钻戒来老师 这里换大把的铅笔吗?笑摆头。 既然钻戒和铅笔芯的组成相同,它们的价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以后我们 会知道:原来它们的结构不相同,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我们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家里用途最广的金属是铁,它是怎样从铁矿石 中冶炼出来的呢?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呢?生锈!

九年级化学空气经典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九年级化学空气经典试题 【例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例3】桌子上有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例4】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把它补充完整。 【例5】 A D 【例6】 A 【例7】的 A 【例8】 A 【例9】 A 【例 A B C D 【例 A B C 【例 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___________;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 【例13】装在某容器中的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是10L,则该容器的容积为() A.10LB.15LC.12.5LD.18L 【例14】最早运用天平研究化学并得出“空气是由1/5体积氧气和4/5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道尔顿C.拉瓦锡D.门捷列夫 知识点:空气中各组分的用途 【例15】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例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例17】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氮气填充灯泡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用氦气填充气球D.用金属铜做电线 【例18】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例19】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A.H2、N2B.N2、O2C.CO2、CO D.N2、Ar 【例20】已知氦气是一种比氢气密度几乎大一倍的气体,在首都东亚远东会上作升空表演的“北京2000”遥控飞艇内,充的就是氦气而不是易燃易爆的氢气,这是因为使用氦气() A 【例 A C 【例 【例 A B C D 拉瓦锡 【例 A 【例 A B C 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例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例2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氧B.石灰水C.冰水混合物D.四氧化三铁 【例2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 【例2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液氧C.碘酒D.食醋 【例3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