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应急预案

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应急预案

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应急预案
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应急预案

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非洲多地流行,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为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防治工作,有效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广泛传播,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领导

1.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职责

为切实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治工作,医院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小组(见附表1),全权负责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和疫情突发后应急处理工作。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

2.领导小组职责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个工作组根据职能确定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增减。

①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日常工作,上报情况,落实上级精神。

②医疗组:负责全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的诊断、治疗、护理指导工作,参与和组织本镇区疫情处理、技术指导、会诊和排查。

③院前急救小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随时听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调遣。

④物品供应小组:负责埃博拉出血热防治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

⑤医护人员防护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和社会群众的防护工作,对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3.对领导小组和各科室的要求

①对领导小组全体人员的要求是头脑清晰,决策果断,指挥有力,措施得当,安排周密,行动迅速,紧张有序,确保工作高效率,令行禁

止。

②对办公室和各个小组的要求是必须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和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做好本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③遇有突发疫情,应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各组组长、副组长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④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掌握国内外埃博拉出血热防治信息和国家及省市卫生部门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各种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加强医院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

1.医院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广大医护人员掌握最新埃博拉出血热诊断知识和防护标准。

2.加强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固定专职宣传人员。

3.深入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预防知识宣传教育。

4.加强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管理。将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作为各科室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广大医护人员利用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向患者和社会群众宣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疾病的知识。医务股、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定期考核该项活动的落实。

5.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和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

三、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监测、报告

1.疫情监测的分工

由预防保健科组织人员具体负责疫情的检测与报告工作,实行“零报告”制度,由专人24小时值班,严格报告程序。

2.疫情的监测与报告

①各科室对接诊可疑患者,开展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最新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 案

夏甸镇新村卫生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方案 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做好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我镇,我院辖区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原则 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指导下,科学、统一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编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招远市夏甸镇新村卫生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 五、组织管理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 1、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秦秀香 副组长:杨合群 成员:于学祥臧雪青于行生 领导小组职责: 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负责对全院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 公卫办职责: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抢救、重症患者转诊、疫情报告等现场人员调动指挥和抢救物资调配。组织院内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诊疗方案、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 2、埃博拉出血热治疗、抢救小组 组长:董昕东 成员:于学祥石伟臧雪青于行生

职责: 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 (2)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控制小组 组长:杨合群 成员:于行生王慧敏 疫情控制小组职责: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网络报告。 (2)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病房消毒隔离。 (3)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完成疫点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分析。 (4)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4、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 组长:刘萍 成员:庞栋冷启奎 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应急物资储备 六、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警分级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二)响应阶段: 1、一般疫情(Ⅳ级响应):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山东省出现输入病例。 2、较大疫情(Ⅲ级响应):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3. 重大疫情(Ⅱ级响应):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4. 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响应):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七、疫情控制分级响应 (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1、成立防治专家组,制定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诊疗方案,指导各临床科室做好防控、诊疗准备。

2014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指南)

2014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例感染场所主要为医疗机构和家庭,在一般商务活动、旅行、社会交往和普通工作场所感染风险低。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就诊指引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就诊指引 (2014年第一版) 一、基本要求 1、严格门急诊的筛查和监测,把住医院大门。 2、针对发热病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规定报告和转运。 3、应建立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排查诊疗专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掌握相关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术,做好个人防护。 4、医务人员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进出隔离病房的人员遵循伙伴原则进行相互检查、相互监督。 5、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的要求,做好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 6、留观、疑似病例转走后的诊室或留观室严格终末消毒后才能接诊下一个病人。 7、发现符合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 (共26页)

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二、相关病例 (一)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2、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3、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二)病例分类 1、留观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1项,并且体温≥38.6℃者;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第2、3项中任何一项,并且体温>37.3℃者。 2、疑似病例。 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1)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2)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3)不明原因猝死。 3、确诊病例。 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 2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为指导各地及时、有效地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和救治工作,依据现有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制定本方案。随着临床经验积累以及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将进一步修订完善。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 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 (二)尿常规检查。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 (三)生化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 (四)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五)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二)鉴别诊断。 应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伤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 四、治疗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当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 不能进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补充热量,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注意对低钠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与诊疗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前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re 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 Ebola-Sudan 次之, Ebola-C?te d’Ivoire 对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Ebola-Reston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 而人感染后不发病。不同亚型病毒糖蛋白的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4%-43%),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遗传特性很少发生变化。 EBV 病毒在室温下稳定,60 ℃ 1小时大部分病毒被灭活,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均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人-人传播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其他一些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在目前阶段,以对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为主。为及时检测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的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 包括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例定义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标本采集 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附表1)。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发病3日后静脉血2管,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 (二)标本保存、运送 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标本应4℃保存,并尽快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或以下冰箱,1周内保存可置-20℃冰箱。 标本运输应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采取A类包装,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附件1)。 三、检测内容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主要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针对埃博拉病毒2个不同的基因进行检测,在病例筛查时,任一基因检测阳性均可判为埃博拉病毒阳性;在确诊病例出院时,需针对2个基因的检测同时阴性,方可判定为阴性(附件2)。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较少使用,但可以获得病毒基因序列。发病后3天内,患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

埃博拉出血热等 6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等 6种传染病 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 目录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8) 黄热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3) 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17) 拉沙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3) 拉沙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27) 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32) 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35) 西尼罗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40) 西尼罗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45) 马尔堡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50) 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 直径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 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 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 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 小时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 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埃博拉病毒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前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re 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 Ebola-Sudan 次之, Ebola-C?te d’Ivoire 对黑猩猩有致死性, 对人的毒力较弱。Ebola-Reston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 而人感染后不发病。不同亚型病毒糖蛋白的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4%-43%),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遗传特性很少发生变化。 EBV 病毒在室温下稳定,60 ℃ 1小时大部分病毒被灭活,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均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 清楚,首发病例的传染源也不清楚,但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埃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第一版)(试行) 时间:2014-08-19 根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二版)》工作要求,为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防护工作,防止工作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和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调查防护 流行学调查对象包括密切接触者、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根据调查对象不同,流调人员应根据病原体暴露风险不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1、密切接触者 1.1 调查人员应穿戴的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1.2 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步骤3: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4:医用外科口罩 步骤5:一次性乳胶手套

1.3 脱摘顺序: 步骤1: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2: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 步骤3:手卫生 步骤4:医用外科口罩 步骤5:一次性工作帽 步骤6:手卫生 2、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 2.1 调查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包括: 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一次性连体防护服、一次性鞋套、防护眼罩。根据风险评估,必要时,加穿防水围裙、或选用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靴套或防水靴、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参考后续步骤。 2.2 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 步骤3: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 步骤4:防护眼罩 步骤5:一次性连体防护服 步骤6:一次性鞋套 步骤7:一次性乳胶手套。 2.3 脱摘顺序:

急传科工作总结

年急传科工作总结

————————————————————————————————作者:————————————————————————————————日期:

二〇一四年度急传、信息科工作总结 工作回顾 2014年,急传信息科在中心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地开展了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疾病防控和监测,及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对全市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和呼吸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组织并参演了省卫计委主办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举办培训班 2014年急传科举办了突发急性传染病和传染病报告规范相关培训班2期,1月份参加人员为县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流行病学骨干人员,培训内容主要为调查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月份培训的人员有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医疗单位的流行病学和临床业务骨干余人次,培训内容为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管理。通过培训,使各位学员掌握了相关疾病防制技术及治疗知识,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我市传染病疫情控制及病人的救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一)疫情网络直报 1、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市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种, 2、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及其相关信息起,其中市级参与处置1起,均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置和报告,及时处置、报告率为100%。 (二)疫情值班 疫情值班室坚持24小时值班,无节假日,每天严格执行交接班记录及疫情电话记录制度,2014年共接到报告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余次,全部按规定立即向中心领导汇报,并按领导安排立即通知相关科室人员前往现场处理。 (三)疫情报告浏览审核 制定并认真执行疫情报告浏览审核制度,明确了疫情报告浏览审核责任分工。疫情浏览审核每天8:30~22:30每隔2个小时进行一次,白班和夜班人员审核分工明确,有详细的书面审核记录。 (四)疫情分析 按时对月、年疫情进行分析,做到了全面、准确、及时,并按时上报,2014年共发出疫

埃博拉应急预案

桥西中心 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护我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方案,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结合我中心实际,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措施,预防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和流行。 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发挥三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的作用,强化常规监测和依法报告疫情,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迅速采取措施救治病人、隔离密切接触者,切实做到“四早”。 2 、以专为主,专群结合。 坚持以专业防控为主,结合实际,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实行协调联动、出入双控机制,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蔓延。 积极防御,快速反应。 充分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通讯渠道畅通,加强专业队伍培训和技术演练,强化应急意识,做到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措施果断。 依靠科学,依法防治。 坚持科学决策、科学防控,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埃

博拉出血热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报告疫情,依法采取措施,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监测与预警 认真执行卫生部下发的卫生系统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方案,按期完成疫情监测报告和疫情直报网络建设,确保疫情报告及时、准确,网络畅通。 三级疫情监测网。巩固和完善各居委会疫情监测报告网。发现可疑患者情况,向中心防疫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2、疫情报告。中心设立发热门诊和预检诊室作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监测点。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 中心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对违反规定,漏报、缓报、瞒报疫情的任何科室和个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病例诊断中心医务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根据《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进行初步诊断,并配合专家组做好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排除。 三、组织指挥 日常领导管理机构中心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一)领导小组: 组长:马俊财

最新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 南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技术指南(第二版) 为加强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Virus Disease EV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风险,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 (一)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针对来自埃博拉疫区的发热、腹泻、疲乏、肌肉痛、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相应规定报告。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开展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内容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四)医疗机构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 (五)患者隔离区域(可疑病例临时留观场所、留观病区和定点收治病区)应当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探视者的个人防护。定点医院可设置视频探视装置。 (六)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医务人员防护、消毒等措施所需物资的储备,防护用品及相关物资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七)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要求,做好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 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一)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管理。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按照卫生局《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提高我院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防意识和应急水平,检验处置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我院决定组织开展一次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演练,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检验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防控预案,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达到依法、科学、规的诊治、转诊已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目的。 2、检验应急组织协调能力。 3、检验专业人员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 (一)组织指挥:医院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处理的组织指挥,组织协调演练的步骤与进度。 (二)医疗救治专家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按照医院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组织专家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进行会诊,并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三)传染病防控管理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开展院感染控制、消毒以及疫情网络上报工作。 (四)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应急演练药品、器械、设备、车辆、通讯和防护物资的分配。 (五)信息管理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救治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汇总,总结应急演练情况。 三、演练的时间及地点 2014年10月17日下午14:00,感染疾病科。 四、演练容 1、诊断救治能力。

2、个人防护能力。 五、演练脚本【总用时:120分钟(14:00~16:00)】 【背景设置】患者闻某,男,32岁,从事海外导游工作,10月15日,患者从几亚出国归来后出现发热、乏力、咽痛、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于10月17日14时,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体温筛查为39.8℃;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询问流行病学史,确认有疫区工作史后,为患者佩戴外科防护口罩,并引领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医生立即进行诊治,查体:T:39.70℃P:10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口唇红润,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两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上肢肩部散见麻疹样皮疹。血常规示:WBC:18.6×109/L,N:85%,L:51%,Hb 110 g/L,PLT:131×109/L。以“重症肺炎”收入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会诊,进一步检查血液生化,凝血五项:PT:19.5s 、APTT:44.9 s 、TT:22.7 s、FIB:4.2 g/L、INR:2.57。C 反应蛋白:183mg/L。对症给予头孢他定、阿奇霉素、鱼腥草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体温仍持续39℃以上。根据患者主诉和临床表现,感染疾病专家组分析高度怀疑病人可能感染“埃博拉出血热”。 演练步骤1【用时:20分钟(14:00~14:20)】: 1、在门诊大厅正门处,由院长下达演练正式开始指令。 2、门诊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体温筛查、询问病史,为患者佩戴外科防护口罩,然后将患者从医院外围引领至发热门诊。

最新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预案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预案 一、目的 埃博拉出血热(EHF)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今年3月以来,几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西非四国先后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目前仍在发展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确保在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xxx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案》等技术案,结合我县实际,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化的轨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运”,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科室配合;外堵输入、防扩散、科学应对;预防为主,有效控制。 三、适用围及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中心涉及埃博拉出血热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凡在本县围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根据县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领导小组的要求,立即启动本预案。 四、组织领导

成立由XXX主任为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专业骨干为成员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防控策略、合理调配有效资源、统一指挥应急处理和部署及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中心办兼任;同时成立防控专家组、疫情信息管理组、应急流调处理组、健康教育组四个技术小组以及后勤保障小组,具体职责如下: (一)办公室 落实领导小组的决定、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和协调,负责对全县疾控系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的培训,应对应急工作日常事务。 (二)防控专家组 成立由疾控科、公卫科、消杀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负责辖区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技术指导,具体承担疫情分析,监测结果的认定,病例流调、消毒指导和咨询,对基层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三)疫情信息管理组 由疫情室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收集、整理国外疫情动态,负责检索全国各地防控工作信息,提供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负责疫情动态、分析预测的编报;负责疫情管理工作,负责疫情的上报、下传;收集、报告管理的督导;负责疫情网络系统安全,确保信息畅通;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应急处理小组 由疾控科、公卫科、检验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密切接触者并指导医院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疫点处理的防控措施、消毒措施实施与指导。下设流调、消毒两个工作小组。 1、现场流调小组 负责对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

6种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指南和诊疗方案

6种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指南和诊疗方案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近日通知印发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西 尼罗热、马尔堡出血热等6种输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和临床诊疗方案,以有效防控这些输入性传染病,并为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一.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高,可达50%-90%。该病于20 世纪70 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二.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该 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在蚊和非人灵长类之间周期性地发生自然感染循环。 三.拉沙热是由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 尼日利亚、利比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西非国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寒战、咽炎、胸骨后疼痛和蛋白尿,可出现多系统病变。 四.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人感染裂谷热病 毒后多无症状,少数可有发热、头痛、视网膜炎、出血等表现。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亚洲中东地区也有报道。 五.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感染鸟类、人类和马、牛等哺乳动物。鸟类是该病毒的储存宿主,人主要通过带毒蚊虫叮咬而感染。人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多数没有症状,约20%可主要表现为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性脑炎。近年来,本病的流行区域逐渐扩大,在北美、欧洲和非洲等地引起流行。 六.马尔堡出血热是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伴有严重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 染性疾病,经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绿猴并主要在非洲流行。 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这6种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报告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与诊疗方案培训题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与诊疗方案培训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 1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和()为本病传染源。 2、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 3、埃博拉出血热的最长潜伏期是()天。 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5、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病毒,是一种感染( ) 动物的疾病。 二、是非题:(每小题5分)。 1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2、目前只发现4种埃博拉病毒。() 3、人群对埃博拉出血热普遍易感。() 4、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控意识,洗手很重要。() 5、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不需要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三?选择题,单选题(每题3分) 1关于埃博拉病原体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 B.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C.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 链DNA病毒D.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2、埃博拉病毒对人不致病的类型为:() A.扎伊尔型B苏丹型C.本迪布焦型 D.莱斯顿型 3、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A.接触传播B、性传播C、气溶胶传播D、消化道传播

A.数小时B、1-3天C、3-5天D、2-21天 5、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病理特点是:() A. 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 B. 多器官灶性坏死 C.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 D. 小包含体 6、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是:() A.注射疫苗 B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 C.药物预防D.杀灭非人灵长 类动物 7、埃博拉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A、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B、埃博拉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超级病毒 8、埃博拉病毒对热有()抵抗力。() A、微弱 B、低度 C、中度 D、高度 9、埃博拉病毒60 C需()小时灭活。() A、1 B、2 C、3 D、4 10、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丫射线、甲醛、()、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A、高锰酸钾 B、次氯酸 C、漂白粉 D、漂精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 、简述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标准?

xx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

xxx院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充分做好前期的防控工作和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切实做好应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增强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工作的责任意识,根据卫计委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2014年第1版)》、《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就诊等指引(2014年第一版)的通知》等通知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意见,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xxx院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和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措施 为保障我院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序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诊疗工作,制定《xxx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和《xxx 院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严格按预案和方案实施,明确各小组任务与职责,加强分工与合作,保障相关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二、认真开展重点传染病的培训工作

为保证全体医务人员培训到位,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埃博拉出血热有关的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重点培训埃博拉出血热的疑似病例的预检分诊、诊断和筛查、处置路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个人防护,同时进行院内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强化培训,全体医务人员参加,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进一步加强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发热门诊值班,保证预警机制的完善 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是筛查发现传染病人的第一道防线,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之一,我院历年坚持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工作,在此要进一步加强。门诊部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在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点,分诊点的医务人员,要熟悉埃博拉出血热及其它发热传染病的临床表现等,要做好防护工作,为前来就诊的发热病患者免费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发热门诊由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坐诊,负责对发热病人进行初步甄别和鉴别诊断。全体医师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医护人员接诊病人时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疑似患者时均应做好个人防护,应加着医用一次性防水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加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防水靴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前能够保证与疑

徐汇应急管理简讯

徐汇应急管理简讯 (第8期) 总第103期 徐汇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二0一四年八月十五日 【应急演练】 ▲市应急办8月5日下午召开应急值守工作视频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应急办陈建安主任讲话精神,通报了本市7月份以来发生灾难事故的情况。市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应急办主任熊新光对当前加强应急值守等工作提出要求。1、要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要配备足够的备班力量,确保电话、打印机、传真、800兆等设备的正常使用。重要节点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带班。2、值班人员必须尽心尽责及时准确地报告相关信息。遇有紧急情况或重大突发事件,值班员要立即请示报告,及时妥善处置。3、加大力量排查安全隐患。各相关单位要落实监管责任和防范措施,及时排查险情和隐患。4、要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动态。应急值守部门人员要养成电视看、基层报、网上搜的工作模式,主动监看本地区本部门的舆情热点,尤其是对中央媒体和本市主要媒体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主动进行核实并应对和回应。本市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应急值守部门

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应急办) ▲我区日前召开下半年公安执法工作部署推进会。副区长韩力鸣在会上指出:1、结合区域治安形势,认清开展刑侦专项打击行动的重要意义,通过专项行动实现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打掉一个、震慑一片,打掉一点、稳定一方”的效果。2、结合区域特点,重点打击入室盗窃、扒窃拎包等侵财类案件,通过落实情报线索分析研判、街面打防衔接等机制,确保专项打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3、严格遵照流程,认真贯彻执行“四个一律”,切实开展公安执法活动,消除各类威胁社会治安稳定的安全隐患。(公安分局)▲我区积极应对8月1日防汛防台“蓝色预警”。受今年第12号台风“娜基莉”影响,8月1日05时03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市、区防汛指挥部于05时10发布防汛防台蓝色预警信号,启动IV级应急响应。预警信号发布后,全区各相关部门防汛人员迅速到岗,通宵达旦坚守值班岗位,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并全面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区水务署第一时间通知汇胜水利、龙华排灌站等应急抢险专业队伍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处置各类突发情况。据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统计:8月1日凌晨至2日中午,区域普降中雨,累积雨量在18-31毫米之间。区域情况正常。2日10时,随着强热带风暴“娜基莉”逐渐北上远离,上海中心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防汛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