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摘要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指导教师黄有亮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王剑锋

摘要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尤其表现为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由于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管理模式,很多城市新区在开发建设中都遇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些存在的闯题上进行讨论和展开研究的。

本文首先对城市新区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城市新区的性质与特点,然后对国内和国外现有各类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国内外现有的管理模式具有某些相似性,又各具特点。在此基础上,设置了选择原则,并着重讨论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的五个选择依据。根据这五个选择依据作者提出了选择建议,即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在总体上适合采用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对于空间上有功能分区的城市新区,可采用功能区局部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并进一步对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最后还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

ABSTRACT

ResearchOnManagementModeOfDevelopmentAnd

ConstructionInUrbanNewZone

missertationforMasterDegree)

GraduateStudent:WANGJian-feng

Superviser:Prof.HUANGYou-liang

ABSTRACT

Withthefast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quickenofcitifyingstep,mostofthecitiesofourcountryarevigorouslycarryingthroughconstructionmovement,especiallythe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inurbannewzone.Forthe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inurbannewzoneofchinahasjustbegun,sothereisn’tonecoincidentandregularmanagementmodetobereferto.ManyurbannewzonesmeetwitllsomemanagementproblemsintheCOurseof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thearticleputsupsomediscussionandstudyinallusiontothesebeingproblem.Inthefirstplace,thearticledefinesthemeaningsofurbannewzoneandpointsoutcharacteristicofurbannewzone.Inthesecondplace,thearticlecomparesthedifferentmanagementmodesofdomesticandoverseas,andthosemanagementmodeshavesomecomparabilityesandspecialties.Basedontheaboveresearches,thearticlegivesemphasistodiscussingfiveessentialswhichinfluencethechoiceofmanagementmodeofdevelopmentand曲nstructioninurbannewzone.Inthethirdplace,theauthorcomesoutsomeadviceinbaseofthefiveessentialsandtheprinciple,namelytheauthorsuggeststhatthegovernmentleadingmanagementmodeiscollectivitypropitioustourbannewzoneandthecorporationleadingmanagementmodeispropitioustothesmallfunctionzone.Thenauthorimprovesonthedesignofmanagementmode.Intheend,thearticlegivesanexampleandputsforwardsomeadvise.

Keywords:urbannewzone;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mode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a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盈牝日期:型型生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EI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屈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书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研究生签名:圣啦导师签名:盟日期:』哇』丝

第,l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论文研究背景

根据城市学原理,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依据和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与更新的过程。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城市功能的必要完善与适度更新,会受到城市承载力的必然制约。于是,城市为寻求发展,就要扩展生存空间,进行新区开发,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因此,为加快城市建设,扩人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规模不等的城市新区建设“’。

但是,由于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和运作上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如下问题。

(1)领导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城市新区都设立了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对城市新区的领导和管理,协调管理委员会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之问的关系,并对城市新区重大闽题进行决策。但从运行情况来看,领导,』、组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不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中面临的体制、管理、资金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多头领导”,即城市新区的规划、土地、产业、建设等分别由多个市领导分管,造成管理委员会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的不便,也不利于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城市新区的领导,影响了城市新区的管理效率。所以,改变领导小组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避免“多头领导”、合理划分管理委员会和市委、市政府的权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管理机构设置臃肿?

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有根本性突破,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机构受宏观环境影响,在部门设置上往往追求与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一一对口、衔接,如有的管理委员会相继设立了妇联、团委、计生委等机构。虽然有的管理委员会一开始是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建立的,但是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豹影响下,管理机构不断膨胀,人员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齐全,使得整个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管理程序等复归到一般的政府管理,原先精简、高效的城市新区管理体制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要尽快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从而授予相应的职权,尽可能减少职权交叉。分工过细,同时要简政放权,合理划分上下左右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3)政企不分、政社不分

由于未能充分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在机构设置和实际运行中就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现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中介组织的职责不分。如有些新区实行管理委员会与开发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管理委员会不仅掌握城市新区的土地开发、规划管理、招商引资等大权。管理委员会类似于开发公司的董事会,开发公司基本上处于从属的地位。开发公司未能完全面向市场,而且常常被动承担城市新区的许多社会管理工作,这种政社不分的作法不仅使开发公司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开发建设任务,更由于其非专业的人员设置常常导致社会管理工作水平低下”1。

(4)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在现行的管理模式下,城市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多数享受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但是有的管理委员会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身份,某些授权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制度和体制上的磨擦。其二,国家和地方政府赋予城市新区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委员会的现行管理职权及运行机制还没有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不能适应城市新区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如何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高效快捷的管理机构,又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合适到位的政府职能,而非行政性特区的城市新区管理机构,就成了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不仅可以填补国内外对于此类研究的空白,也可以对目前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与运作有所启示。

l。1.2论文研究意义

(1)与国际城市管理经验相比较,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甚至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的探讨,试图对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有~些启示。

(2)我国的城市新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除段,没有现成的成熟模式可以套用。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类新区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城市政府在选择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提供依据和建议。

(3)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新区的管理模式明显存在着缺陷,而且由于各类开发区、新区种类较多,在这个时候探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明确城市新区的特征与性质,而且对于现有城市新区管理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管理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对城市新区

第l章绪论-

及其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类似的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其管理模式方面。美国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教授M.卡斯特尔(ManuelCastcells)和P.霍尔(PeterHall)指出在新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力量是不同的,并根据活动主体的不同将世界高新区管理模式分为四类。第一类由建立高技术公司的产业综合体组成,这些综合体把研究与开发和制造联系起来,典型例子是美国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第二种类型是科学城,它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与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研究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为产生卓越的科学成就而进行协同的研究活动。如前苏联西伯利亚科学城、韩国的大德和日本的筑波,这种科学城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第三种类型是技术园区,它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其目的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技术产业公司,使该地区在国际竞争和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的条件下增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并不断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有政府规划型、混合筹建型和大学倡议兴建三种类型,如台湾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和英国的剑桥。第四种类型是高技术城,这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模式,即在国家边远地区创建一系列全新的科技城,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继而带动落后地区的科技开发。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城市新区开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城市新区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也很少,理论界较多的注重一般开发区的发展机制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王慧教授在《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一文中,专门对开发区与城市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空间规模、形态、空间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人口与社会、城市化与郊区化进程等方面指出开发区向城市新区发展、重构城市空间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武汉理工大学杨新年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开发区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中,总结开发区十年建设经验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提出开发建设融经济、社会、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思路。贵卅【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张寒松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应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之路》一文中,着重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资金筹措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应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之路。中国地质大学李华在《我国新区管理模式创新探讨》中,把我国各类新区的管理模式归纳为三类: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合一型三种管理模式。

以上所有这些研究,虽然没有对管理模式作深入探讨,也没有对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但对本文关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和结构

1.3.1论文研究的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市、区域、城市新区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我国城市新区管理模式的选则与优化较多的采用理论研究,最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采用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1.3.2论文研究的内容

(1)首先,通过对城市、区域的分析,以及我国开发区、城市行政区进行比较,来明确城市新区的含义、特性。

(2)对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作一简要概述。

(3)对国内外的各种新区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新区管理模式作了一个总体的说明,并指出了各种新区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4)对影响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选择的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城市新区的性质、城市新区的运作机制和城市新区的发展阶段五个主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5)对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创新意见。

(6)对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7)运用本论文所研究的成果对南京河西新城区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

第1章绪论1.3.3论文研究的结构

l管理模式的选择建议

l组织机构的优化设计

l实证分析

图1:论文结构图

第2章我国城市薪区与开发建设

第2章我国城市新区与开发建设

当我们谈到城市新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出口加工区等等,各类新区具有不同的属性,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为了更好地研究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模式,本章首先从城市新区的产生原因入手,对城市新区的含义进行界定,并对城市新区与一般开发区、行政区的区别与联系作了分析,然后简述了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特征、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融资模式。

2.1我国城市新区的产生

2.1.1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新区产生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期。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1%,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24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幅提高1-9个百分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城市不断地产生出对发展地理空间的更大需求,因而目前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城市用地的结构优化和向外扩展,即旧城改造与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

我国很多老城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以及物质流、能量流的输入与输出失去平衡,需求矛盾加剧等问题,称之为“城市病”。为了使老城区恢复其城市发展中的固有活力,将不合理的城市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建立城市中心区与周围分区专业布局的土地利用格局,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我国目前很多城市都在进行相应的旧城改造建设。旧城改造的内容主要包括老城区人口疏散、经济结构调整、设施更新、环境改善、建筑形体空间的再创造以及人文感知空间塑造。

为了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上海浦东新区、苏州新区、无锡新区、镇江新区、南京河西新区等。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区,通过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的入住,不仅可以疏散老城区的众多人口、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能力。这种高标准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空间规模的简单增加,而且能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使城市发展获得质的飞跃。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2城市化进程是城市新区产生的巨大推动力

城市化是根源于城市发展而引起的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城市为模式的演进过程,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

不管是从城市化的空间表现来看,还是从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来看,我国都将面临大量的城市新区建设任务。城市化在空间上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按照城市关系空间格局的变化和人口与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不同来划分,可以把城市化概括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集中型城市化;(2)分散型城市化,又称离心型城市化;(3)就地型城市化。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空间扩展,几乎都是延用分散型城市化,这种方式使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向外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将原来的郊区变为城区;同时位于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在地域上逐渐与大城市连为一片,形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群。从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经济学研究表明,城市化进程呈现出“S”型发展规律,并根据城市化水平,可将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以一F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完全实现阶段。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处于30%~50%之间,属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化的快速增艮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域扩大、城市(包括小城镇)数量增加、城市人口上升,其中,城市地域扩大主要是指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

另外,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来综合分析。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估计了城市化发展的多国平均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自然对数呈线性相关关系。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城市化水平差异的70%可以用人均GDP的差异来解释。这也说明,人均GDP水平是城市化水平最主要的决定因素。2000年,我国GDP总量89404亿元,人均水平在7040元左右,按官方汇率计算达到850美元左右。根据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分析.2000"-2020年。中国GDP年均可增长7.2%左右。另据有关人口增长的预测分析,2000~2020年年,中国人口年均将增长8‰左右。据此估计,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2885美元。届时,城市化水平可达58.7%。以上分析可见,在未来20年内,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由2000年的36.22%提高到6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目标。这样,城市化率年均需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是新增城市人口一千多万人,等于新建一个上海市,因此,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规模的造城运动。

2.1.3一些大型开发区正在向城市新区演变

我国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始于八十年代,1984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十四个沿海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此,我国开发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先后有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

堡!至墨里塾立堑堕皇茎垄堡堡

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台商投资区等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开发区。到1999年为止,全国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开发区584个,平均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开发区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利用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成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基地,更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增跃点。但在快速飞跃式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开发区产业缺乏特色、结构雷同。(2)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职权划分等不太适应开发区的蓬勃发展。(3)由于全国范围的全面开放使各地区开放政策日益趋同,开发区以前采用的税收、人才、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性优势明显弱化。(4)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区面临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等wTO基本原则的严峻考验。

围绕着招商引资展开的竞争因素从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硬件环境水平向综台的城市环境方向演化,能否提供功能更强、更综合、更便利的服务以及更优美的环境成为开发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因素。因此,最近几年一些开发区开始新建住宅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商业设施、医院、学校等,并兴建银行、邮电、通讯、宾馆、饭店、海关等设施,这类开发区具备从单一的产业园区向综合性的城市新区发展的条件,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城市新区,如苏州新区,前身是苏州河西新区,苏州新区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苏帅l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古城新区,东城西市”的大布局而开发建设的,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经受高新技术产业区,仅过多年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和社会事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现己发展成为环境优美、产业先进、商贸繁荣、生活舒适的现代化与园林化的新区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又如位于武汉市西南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根裾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在功能定位上由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向建设现代文明新型城区转变,开发区已经不只是作为招商引资的纯粹工业园区和经济增长点,而正在成为一个全新意义的具有一定综合特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极,

我国的一些开发区从设立开始,通过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园区,再向科技、工业、商贸、金融、居住、娱乐等多功能复合发展方向转化,逐步成为人口密度、设施水平、功能种类等目益趋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地区,这些城市新区的形成,~般要经过成形期、发展期、转型期三个阶段”1。

(1)成形期阶段

成形期阶段从开发区的设立开始,到开发区发育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园区、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极局面的形成为止。这~过程一般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我国沿海最早的一批试点城市在九十年代初已基本完成这一发展过程,至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设立的开发区,绝大多数大约到1995年前后才完成。成形期阶段开发区的空间开发规模一般为几个平方公里,并且大多数开发区选择在特大城市、大城市的近边缘区布局,少数则处于中心市区内部位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或者离开中心市区较远而呈“飞地”形式。

这。阶段开发区以超常规速度增鹾,60H以上乃至100%眦卜的年增长率比比皆是。推动返种超高速增长的最直接动因是国家和地方赋予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扶持性政策,这些政策形成,开发区在投资与发展环境方面的比较优势.使得开发区在对资金、技术、人才及其它资源的争夺战中赢得优势地位,并且很快便发展成为所在地区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2)发展期阶段

发展期阶段从开发犀发育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园区开始,再由工业园区向科技、工业、商贸、金融、居住、娱乐多功能复合发展方向转化,并逐步进化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城区。这一过程一般需要融1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沿海最甲的一批开发区,这一阶段已基本完成.面其它大多数开发压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后期。经过发展期阶段的发展与扩张,绝大多数开发区的空间开发规模可选10—20平方公里,少数发展较快较好的开发区则可达到20--30平方公里。

由于开发区在这一阶段的比较优势依然显著,开发区仍将继续保持自身的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较前一阶段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全国范围的全面开放使各地区开放政策日益趋同以及WT0的基本规则使开发区的政策性优势明显弱化,开发区“孤岛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暴露了出来,开发区而临着需要重新定位、调整战略、寻找机遇、“二次创业”、自我强化和进化的挑战。

(3)转型期阶段

转型期阶段是开发区从单一产业周区到具有城市综合功能的城市新区的转型过程。开发区转型为城市新医的标志是其人口密度、设旃水平、功能种类等日益趋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地区。从各地情况来看,开发区从设立到转型为城市新区一般需要大约15~2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那些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开发区、以及巾西部地区个别几个发展条件较好的开发区己陆续进入到这一发展阶段。由丁在这一阶段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往往与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密切融合,因而开发区空间规模的规划一般都扩展到几卜平方公里以上,~些开发区的规划而积甚至超过了中心城市原有建成区的面积。

在这一阶段,开发区的发展已不再依赖于优惠性政策,而转向依靠自身的体制优势和创新源优势。随着开发区的结构与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开发区已经有能n承接、分担母城的许多功能,如在母城lH城改造、人口疏解、功能疏散、产业升级等方面予以配合。开发区完全融入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整体运行当中,开发区作为“特区”的属性将日益淡化,开发区与非开发【叉_之间有形和无形的“界线”将日盏模糊而消失,开发区升华成为充满括力的功能强大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第2章我国城市新区与开发建设

2.2我国城市新区的含义界定

2.2.1关于本论文中“城市”的概念界定

对城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周理解。对城市概念的狭义理解,只届限于市(city),不包括镇(town),即只有在现行行政区划中设“市”的才能称城市,未设“市”的镇不能称城市。例如通常所说的城市人口和城市个数,~般均不包括县辖建制镇。然而对城市的广义理解,却是既包括市(city)又包括镇(town),凡有“市”和“镇”建制的都是城市。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确认:“本法所指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即把建制镇也纳入城市范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则,中国建制城市分为直辖市、省辖市、自治州辖市等三个层次,省辖市内部的行政区划体制有两种类型:一是设区城市,二是不设区城市,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地级城市可以设区,县级市不设区。当谈及城市和区域时,人们往往将行政建制的市等同于城市,把市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市域)视为城市。

本论文所探讨的城市新区中的“城市”属狭义城市概念,可以是设区城市,也可以是不设区城市,但不包括建制镇,如图2。并且,对于城市与区域的理解,本论文会明确地以全市或市域代表广义城市概念的区域,以市辖区、城区或城市化地域代表狭义城市概念的城市。

图2:“城市”示意图

对城市地域范围的界定,通常可按建成区、功能区和行政区三种不同模式。由于城区与非城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都以城市行政区界定城市地域范围.这样不仅简便。而且易于获得各种有关的基本统计数据,故已被国内习惯采用。如上海,在行政地域上可分为城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层次,其中城区又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核心区包括黄浦、南市、卢湾和静安四区,边缘区包括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长宁、徐汇6个区;近郊区包括宝山、嘉定、闵行和浦东新区4个区:远郊区包括南汇、奉贤、青浦、崇明4县和金山、松江2个区。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2城市新区的含义

谈及城市新区,往往是区别于城市建成区或者老城区而言的。城市新区通常设立在老城区和近郊区的接合处,一方面可以分担老城区的一些功能。如疏散人口、缓解交通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城区的一些软硬件设施,较快接受老城区的辐射。随着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深入,城市新区的各种软件、硬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也日益增强,这时的城市新区已经不再是新城区,而是与原有老城区完全整合,成为老城区的一部分。

对于城市新区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统一、完整的论述。从字面上来理解,城市新区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新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具有城市的功能和特性;二是城市新区是城市的新建区,是以母城为依托实行成片开发建设的特定区域。因此,本论文将城市新区理解为;城市新区是以母城力依托实行成片通体开发建没、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特定区域,同时又是具备自身特定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的区域。

对于城市新区的理解,我们还要防止两个误区“3。

(1)城市新区是老城区的简单延伸。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入口膨胀。城市以老城区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地区延伸。由于城市新区一般建在老城区附近,需要依托母城发展,因而表现为老城区空间范围和功能上的延伸。但城市新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不仅仅是老城区的简单延伸,而是在产业发展、城市规划、社区建设等方面完全具有新城区特征的城区,构建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崭新体系。

(2)城市新区是一个工业区。如果将城市新区定位在工业区,城市新区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就是发展工业,成为城市新的现代工业基地,而不是从历史的、综合的、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城市新区的功能,可能会造成城市新区的畸形发展和功能上的单~性、片面性,忽视其他社会功能的配套与同步发展,结果可能就是一座“空城”。而且由于功能上的不完善,形成不了“人气”,也会逐渐失去吸引企业和人群入区的吸引力。

2,2.3城市新区的特征

城市新区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功能定位上。在功能上,城市新区既不是纯粹的居住区利纯粹的工业区,也不是纯粹的商贸服务区.而是三者的综合:一个功能相对完备的经济社会综合体,新城区的市民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应居住、工作、消费和休闲在新城内。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中心城功能的简单的空间扩散,而是参与到整个城市地区功能转型过程中,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城市功能体和相对“独立”的新城市。

例如,上海的浦东新区,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权国,面向世界”的战略口号,将功能定位成建设世界上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黑龙江松北新区的功能定位是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城市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现代建筑风格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多功麓、外向型、现代化的新城区。天津滨海新区的

第2章我国城市新区与开发建设

总体功能定位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使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一个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21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新城区。根据其它城市发展新区的经验,结台武汉市的实际,武汉新区的功能定位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战略,建设以工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管理现代化为支撑、以城市现代化为标志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武汉新区,力争成为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龙头”。

其次,在与老城区的位置关系上,城市新区通常设立在老城区和近郊区的接合处。由于城市新区一般规模较大,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一般不宜离老城区太进,同时,若与老城区距离过远,则因与老城区联系不便,接受老城区的辐射较难,新城区副中心难以形成。

昂后,在环境、质量和水平上,城市新区应该是具有较高品位的现代化新城区,包括道路、街道、通讯、医院、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各种社会性基础设施,都应该是高质量的。比如,南京的河西新城区,通过五至十年的开发建设,河西新城区将成为以文化、体育、商务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市中心,按功能分为五大板块:奥体中心板块;商务中心板块;以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居住区板块;学校、医院、老年公寓、社区邻里中心、邮政等公共配套板块;作为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地的滨江风貌区板块。

2.2.4城市新区与一般开发区的区别

城市新区与各类开发区既有相同的地方,更有不同之处,尤其是在性质、功能、规模、区位、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是性质上的区别。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城市的性质,是人们生产与生活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各类开发区则主要是作为经济发展的区域,属于经济性特区,在引进外资、发展产业等方面享有国家、地方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开放城市划定的一块较小的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通过吸收利用外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结构,成为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点区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其次是功能上的区别。城市新区不仅具有产业经济发展的功能,还具有商贸、居住、娱乐、金融等城市综合功能。开发区则是单一的产业园区,其主要功能是发展经济,或发展高技术产业、或发展出口贸易、或吸iJl#b资等。

再次,在规模方面,城市新区的规划面积一般较大,如上海浦东新区规划面积556k莳,

苏卅l新区规划总面积52km2,南京河西新城区规划面积56km2。一般开发区的面积在几平方公里到一二十平方公里,如广州市珠江开发区规划面积6.8km2,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先期规划总面积13.37km2,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6.5km2,南京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2.2km2。

另外,在区位方面,城市新区一般靠主城区较近,或者与主城区紧密相连,如南京的河西新城区,就与城市主城区完全联为一体,与一般行政区的区位差不多。由于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产业,很多老城区占地面积大的企业、有污染的产业都需要迁往城外,因此,开发区的选址有在城市近效建成区的,也有远离城市的偏僻地区,很少在靠近城市主城区的。

最后,在管理模式方面,城市新区由于建设规模大、建设任务多,所以开发管理模式的选择很少采用公司运作模式。开发区的管理模式根据开发区性质和规模的特点,有很多种选择.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以采用政府管理型、带有一定行政职能的企业管理型、公司管理型等。

2.2.5城市新区与城市行政区(市辖区)的区别

城市新区与城市行政区具有明显的区别。

(1)从区域性质来看。行政区作为一种区域概念.是指为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治理与建设,对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而形成的区域或地方。行政区是行政区划的结果,从最本质或主导的特征而言,它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是一种有意思的国家行为。在行政区划上,设区的城市往往分为若干个行政区,以便于城市规划、建设、综合管理。城市新区同样也是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但在最初设立时仅仅是~个特区,不一定属于行政区范畴,当城市建设比较成熟后,城市新区有可能成为城市的行政区域,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就是一个行政区域。

(2)从区域形成来看。行政区的形成因素很多,有历史的因素、有民族的因素、有自然地理的因素、有交通的因素、有经济的因素,也有政治管理因素等。由于在行政区域内,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在同一个政府的管辖之下活动,政府在行政区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新区的形成有开发区自身发展的机理原因,也有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对扩大空间规模的需要。

(3)城市新区与城市行政区边界往往不重合。城市新区可以设置在某个城市行政区之下,也可以跨区设置,如南京河西新城区就别隶属四个行政区:下关区、鼓楼区、建邺区、雨花台区。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个城市新区跨越几个城市行政区,以致在城市新区开发管理中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

(4)在区域管理方面,城市行政区具有完整而发达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式行政系统,对辖区实行比较严密的区域管理:而城市新区为了集中精力进行快速发展,目前主要采用新区领导小组、新区管理委员会、新区管理办公室等管理组织,这些组织往往作为政府的一级派

第2章我国城市新区与开发建设

山机构,行使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的行政权限,主要负责城市新区的综合规划、开发与建设等事务。

2.3我国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

2.3.1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特征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常是政府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城市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而采用的一项城市扩张举措。区别于单体建设工程的开发建设,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主要是指成片地段、多种工程、按照批准的地区规划和功能来进行的开发建设,包括城市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等等41。因此,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特征有:(1)成片土地开发,具有相当广阔的地域;(2)多种功能工程的建设,形成一定的综合功能:(3)按照批准的地区规划进行开发,可以分期分批实施,也可以一次建成;(4)任务的完成以最终整个城市新区建设好为准。

2.3.2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城市进行建设和管理的综合部署和基本前提。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要以规划先行为指导原则,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科学规划,正确处理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时间序列上来考虑,规划、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密切联系,如图3。在这三个环节中,规划是系统性、基础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它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和控制作用;建设是核心,既是对规划的实施,也是城市运行的基础:管理是保证实现城市规划目标和发挥城市建设效益的关键。

图3:规划、建设与管理关系图

查塑查兰堡主堂垡丝苎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日常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实施城市规划的日常管理是对某方面建设或某个建设项目的管理,而对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是全面的、综合的、区域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因此,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认真制定和审核城市新区的详细规划

城市新区要开发建设,首先必须遵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集中力量,认真编制详细规划,科学地确定新区的性质、功能和发展布局。这个规划不仅包括地上建筑,而且包括地下的市政公用设施管线;不仅安排主体工程,也布置完善的公共建筑;还要考虑环境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衔接,使详细规划制定得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和需要。详细规划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应使之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蓝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2)科学确定新区的开发计划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可以分期分批实施,也可以整体开发,一气呵成。究竟怎样开发建设,要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按照要求和资金投入的可能,研究确定具体开发计划,然后据此办理开发建设的计划立项手续,正式开展建设工作。

3)注意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同步跟上

由于新区开发建设是按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进行的,在布局合理性、基础设施的容量等方面应该能够解决,但是假设建设时序上不同步,或者由于投资关系任意删减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就容易造成新区建成后文化商业设施不足、水电供应不能保证、雨污水排放不畅等问题,那就会造成新区建设好后不能投入使用的情况“1。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它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

由于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则以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因而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应该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要求,加强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和土地审批管理,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地尽其用。另外,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不符合城市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批准用地。最后,应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协议出让,严格限制划拨用地范围。

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城市新区的产业布置不仅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还要有解决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有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

第2章我国城市新区与开发建设

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应注重全寿命期集成管理,从开发建设的过程来看,主要包括前期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建设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运营管理,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管理如果与其它两个阶段孤立开来,都会大火影响整个新区的开发建设。

(3)坚持系统工程的原则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很广,绝不是盖几栋楼房、修几条道路、增加~些商业网点等简单的建筑物相加,而是关系到城市新区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发展,保持合理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以及严密逻辑联系的整体系统结构。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和相关性的特点,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在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中,不论是住宅建设还是商业设施建设,不论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文化建设,都同城市新区的整体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各个要素之间除了具有质的联系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量的比例。比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就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分析、系统研究才能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保持各种建设项目的数量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3.3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

区别于一般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更加强调具备现代化新城区综合功能的要求。为了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商贸四大基础性问题,城市新区应该有配套的城市支持系统,具体来说,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人本主义建设城市社区,建成~批高标准的住宅小区,既要人均居住面积满足要求,还要完善小区综合配套,全面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经济总量要形成与未来所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新区战略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综合经济实力要占到全市经济的相当比例。

(3)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按照现代化标准要求,建设起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如供电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热力供应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等,区内城市交通体系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按照工业建设和生活居住的不同功能要求配套,对各个子系统局部进行认真规划,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符合成本最低、效益最优原则。

(4)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建设,在环境建设的几个主要方面,如绿化率、人均绿化面积、空气质量指数等都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处于所在城市的前茅。

(5)社会文化事业形成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配套完善的体系,包括科学教育体

至里查兰堡主堂焦堡兰I

系、卫生保健体系、文化娱乐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1。

2.3.4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资金筹措

(1)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必须拓宽筹资渠道

由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而这类项目具有服务全社会、建设周期长、耗资大、风险大的特点,属于非营利性公共物品领域。根据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决定了其由私人部门提供会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这类项目的提供必须依靠公共部门,而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下,城市的基本建设都是由政府包揽包办,单一投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城市的新城区建设对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所需的投资越来越太,城市政府日益面临着城市建设需求强烈但投资供给不足的困窘,因此,必须拓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资金筹措渠道。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不是说必须全部由政府来投资建设,政府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政府可以发挥战略规划、决策指导、制度制定、优惠政策等作用。

(2)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融资方式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融资方式,可以根据建设项目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按照项目区分理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两大类,依据项目的性质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

非经营性的项目,如城市道路等,其投资主体是城市政府,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其权益归政府所有。经营性的项目又可分为纯经营性的项目和准经营性的项目,其中纯经营性的项目包括收费公园、收费厕所等,其投资主体是全社会投资者;准经营性的项目包括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煤气厂、地铁、轻轨等,主要是吸纳社会各方投资,政府可以提供适当补贴。

对于经营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将其建设、经营与管理推向市场,以产权和股权出让、经营权和使用权转让等方式融通资金,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态势。

具体来说,为解决城市新区建设资金缺乏的困难,可以通过经营城市,把城市新区的各类建设项目推向市场,实行产业化经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各方面的投资参与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从而打破单一政府投资的模式,使城建投资由主要依靠政府转向主要依靠社会,由主要源于财政转向主要源于市场。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走经营城市之路主要有以下方式。

1)盘活城市新区十地,以土地融资建设城市新区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主要形式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主要形式 一、直线式项目组织 ?特点:项目经理直接进行直线垂直领导 ?优点:命令源唯一、责任明确、接受任务快 ?缺点:专业分工差、横向联系困难 ?适用范围:规模小、技术简单 二、直线职能式项目组织 ?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权 ?优点:(现场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统一的指挥,有利于集中 各方面专业管理力量,积累经验,强化管理。 高效率、标准化、专业化。 ?缺点: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差,信息传递缓慢,不容易进行适应环境变 化的调整。 ?适用范围:综合性的施工任务

三、(混合)工作队式项目组织 ?优点:人员为职能专家,在项目管理中配合,协同工作,取长补短,有 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各专业人才集中在现场办公,办事效率高,解决问题迅速; 项目经理权力集中,决策及时,指挥灵便; 减少了行政干预,易于协调关系; 不打乱企业的原建制。 ?缺点: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配合需一定磨合期;同一时期所担负的任 务可能有很大差别,忙闲不均,导致人员浪费,特别是稀缺人才难以在 企业内调剂;职能部门优势无法发挥,同一专业交流困难;长期离开原 单位,影响人员积极性。 ?适用范围:大型项目,工期紧迫,需多工种多部门密切配合的项目 四、部门控制式项目组织 ?特点:按职能原则建立项目机构,不打乱企业现行建制 ?优点:人才作用充分发挥,接受任务快;职能明确,关系简单,便于协调; 项目经理无需专门培训便能进入状态。 ?缺点:人员固定,不利于精简机构;局限性大不能适应大型项目管理需 要。 ?适用范围:小型、专业性强,不涉及众多部门的项目

五、矩阵式项目组织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解决传统模式中企业组织和项目组织相矛盾的状况,实现企业长 期例行性管理和项目一次性管理的一致;能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实现多个项目管理的高效率;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项目组织具有弹性和应变能力。 ?缺点:双重领导造成矛盾;若组织成员过于受控于职能部门,会使凝聚 在项目上的力量减弱;在项目施工高峰期,一些服务于多个项目的人员可能顾此失彼;组织内部复杂,容易造成信息量膨胀。 ?适用范围:同时承担需要多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大型、复杂的施工 项目 六、事业部式项目组织形式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有利于延伸企业的经营职能,扩大企业的经营业务,便于开拓企 业的业务领域。有利于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以加强项目管理 ?缺点:企业对项目部约束力减弱,有时会造成企业结构松散;事业部的 独立性强,企业的综合协调难度大 ?适用范围:大型经营性企业的工程承包,尤其是远离公司本部的工程承 包

常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简单介绍分析

常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简单介绍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以扩大内需,增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的背景下,铁路及工程建筑行业面临着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以下仅对目前几种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分析。 一、 国内外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 (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结合国际实例和国内工程实际,我认为目前实际工程上的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招标--建筑模式(DBB)。 2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即EPC 3建筑管理模式,即CM ,根据实际情况又可分为代理型CM 和风险型CM 。 4设计--管理模式,即DM 。 5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即PMC 。 6建造--运营--移交模式,即BOT 。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级特点介绍 1. 传统模式.即 (设计一招标一建筑模式DBB)(图1) 图1设计--招标--建筑模式DBB 又称设计--招标--建造(Design -Bid -Build)模式,这种模式中业主首先委托咨询、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等。在设计单位的协助下通过竞争招标把工程授予价低且最具备资质的承包商,施工阶段业主再委托监理机构对承包商的施工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业主要分别与设计机构、承包商和监理机构签订合同,监理机构与承包商并没有合同关系,而是受业主委托对承包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种 业主 承包商 分包商 咨 询 工 程 师 业 主代 表

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只有上一个阶段结束后下一个阶段才能开始。优点:管理方法较成熟,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和监理单位。可控制设计要求,通过招标来竞争价格对业主有利,可采用标准合同文本。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太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仟划分,较容易由图纸问题产生争端。 2. 设计一建造一交钥匙模式 既EPC (图2) 图2 设计--建造--交钥匙模式 设计--建造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的项目实施方式,这种方式在招标与订立合同时以总价合同为基础,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总成本负责,它可以自行设计或选择一家设计公司进行技术设计,然后,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商,当然它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设计和施下力量完成大部分设计和施工工作。业主委托一位拥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专家为代表(在我国主要是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建造总承包商充分沟通并监督起工作。 该模式特点: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降低全过程建设费用,容易把纠纷、矛盾降到最小,可保证工程质量,但是业主对工程控制能力降低。 3. 建筑管理模式,即CM (这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代理型管理方式(图3) 该模式中,CM 经理作为业主的咨询人员和现场代理,为业主提供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服务,CM 经理的工作是负责协调设计和施工者之间及不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业主 专业咨询工程师 设计-建造承包商 业主代表 供 应商 分包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管理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鲁布革引水工程的总分包管理模式是当时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所谓传统模式,但随着建设项目规模日益庞大,技术含量日益增高,因而近年来出现了若干新的管理模式。 一、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又称通用模式。世界银行和亚洲开放银行及国内外很多工程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由业主、工程师和(或)建筑师、承包商(总包商)三方组成。工程师和(或)建筑师相当于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主要承担工程的施工。有时承包商还与一个或多个分包商签订合同,业主、承包商和(或)分包商于供应商签订合同;业主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双方的合同关系如图 图1-2-1-1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采用传统模式时,业主一般先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全部设计或一部分设计后进行施工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往往使项目的建设周期拖得较长,对业主回收投资不利,而且由于设计与施工分开,设计变更较多,也会导致工期拖长,工程费用增加。 二、工程总承包模式 为了克服传统模式的上述缺点,业主可以把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物质采购等委托一个承包单位,这就是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又以下几种方式: 1. CM模式 CM模式,又称"建设项目经理或管理模式"(Construction Manager 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这种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如图 图1-2-1-2 CM快速跟进项目管理模式 CM模式的特点如下: (1) 业主选择对其项目又设计、施工、管理和财务经验的公司,与之签订CM服务合同,任命CM经理,由其承担工程的监督、协调和管理工作。 (2) 一般由业主、CM经理及A/F[建筑师和(或)工程师]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该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这样CM经理可以根据其经验对规划、设计、施工全盘考虑,并提出建议和协调,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 (3) 项目总体方案确定后,即将工程设计分为几个项目进行。每个分项目的设计完成

建设工程组织管理基本模式

建设工程组织管理基本模式 一、平行承发包模式 1、平行承发包模式特点 所谓平行承发包,是指业主将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采购的任务经过分解分别发包给若干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分别与各方签订合同。各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行的,各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行的。 采用这种模式首先应合理地进行工程建设任务的分解,然后进行分类综合,确定每个合同的发包内容,以便选择适当的承建单位。 进行任务分解与确定合同数量、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工程情况。建设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等是决定合同数量和内容的重要因素。建设工程实施时间的长短、计划的安排也对合同数量有影响。 (2)市场情况。首先,由于各类承建单位的专业性质、规模大小在不同市场的分布状况不同,建设工程的分解发包应力求使其与市场结构相适应;其次,合同任务和内容对市场具有吸引力,中小合同对中小型承建单位有吸引力,又不妨碍大型承建单位参与竞争;另外,还应按市场惯例做法、市场范围和有关规定来决定合同内容和大小。 (3)贷款协议要求。对两个以上贷款人的情况,可能贷款人对贷款使用范围、承包人资格等有不同要求,因此,需要在确定合同结构时予以考虑。 2、平行承发包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利于缩短工期。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有可能形成搭接关系,从而缩短整个建设工程工期。 (2)有利于质量控制。整个工程经过分解分别发包给各承建单位,合同约束与相互制约使每一部分能够较好地实现质量要求。 (3)有利于业主选择承建单位。大多数国家的建筑市场中,专业性强、规模小的承建单位一般占较大的比例。这种模式的合同内容比较单一、合同价值小、风险小,使它们有可能参与竞争。因此,无论大型承建单位还是中小型承建单位都有机会竞争。业主可在很大范围内选择承建单位,提高择优性。 2)缺点 (1)合同数量多,会造成合同管理困难。合同关系复杂,使建设工程系统内结合部位数量增加,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加强合同管理的力度,加强各承建单位之间的横向协调工作。 (2)投资控制难度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总合同价不易确定,影响投资控制实施;二是工程招标任务量大,需控制多项合同价格,增加了投资控制难度;三是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和修改较多,导致投资增加。 二、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 1、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特点 所谓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是指业主将全部设计或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设计单位或一个施工单位作为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可以将其部分任务再分包给其他承包单位,形成一个设计总包合同或一个施工总包合同以及若干各分包合同的结构模式。 2、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利于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工程合同数量比平行承发包模式要少很多,有利于业主的合同管理,也使业主协调工作量减少,可发挥监理工程师与总包单位多层次协调的积极性。 (2)有利于投资控制。总包合同价格可以较早确定,并且监理单位也易于控制。 (3)有利于质量控制。在质量方面,既有分包单位的自控,又有总包单位的监督,还有工程监理单位的检查认可,对质量控制有利。 (4)有利于工期控制。总包单位具有控制的积极性,分包单位之间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有利于总体进度的协调控制,也有利于监理工程师控制进度。 2.缺点 (1)建设周期较长。在设计和施工均采用总分包模式时,由于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施工总包的招标,不仅不能将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搭接,而且施工招标需要的时间也较长。 (2)总包报价可能较高。对于规模较大的建设工程来说,通常只有大型承建单位才具有总包的资格和能力,竞争相对不甚激烈;另一方面,对于分包出去的工程内容,总包单位都要在分包报价的基础上加收管理费向业主报价。 三、项目总承包模式 1、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所谓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采购等工作全部发包给一家承包公司,由其进行实质性设计、施工和采购工作,最后向业主交出一个已达到动用条件的工程。按这种模式发包的工程也称“交钥匙工程”。 2、项目总承包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榫行,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也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海势下,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要。选择合适的项自睿理夯式,便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进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代建制背景下企业投资项目...... 关键词: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榫行,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也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海势下,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要。选择合适的项自睿理夯式,便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进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代建制背景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1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问题和优势 1.1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项目管理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当代的项目管理不仅是企业的一个管理部门,同时也是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一门专业的学科和技术。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的领导,以及具有高素质、高执行力的管理人才队伍,特别是一些较大的集团企业涉及到的建设项目和单位较多,要想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组建一支具有专业化管理能力的队伍。但是目前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结构复杂,很多是在建设项目开

始前随机招录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中很多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管理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更谈不上专业化。 1.1.2项目管理比较分散 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比较分散,缺乏集约化管理思想。集约化是指就某个项目管理的职能与项目管理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集中在一个组织体系中,在整个企业结构上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集约化管理需要专业化的运作,同时对公司的过个项目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的效果在企业还没有壮大,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分散式管理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项目的增加,显然集约化管理更适合。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 1.1.3有经验的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当多个项目同时建设时会使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突显。特别是前期准备、合同谈判、施工计划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不到位,造成工期拖延、质量不合格、成本控制不到位等现象。 1.1.4业主主导的项目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业主主导的项目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所以不得不临时招聘管理人员来负责项目管理,这些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综合管理能力弱,所以必须采用“人海战术”来弥补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精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名称(英文): Project Management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非师范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 学时:72 学分: 4 教学层次:专科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教材:王芳.范建洲主编,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刘金昌,李忠富,杨晓林主编,《建筑施工组织与现代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张守健,许程洁主编,《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任宏等主编,《工程项目管理》,高教出版社,2005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两部分。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30%,考查作业或试题占70%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学时数:72学分数:4 执笔人:曹跃杰编写时间:2009.9.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以培养未来的项目管理工程师为目标,介绍了项目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和标准,并引入了一些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总学时6)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项目工程管理的内涵、类型、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Project Mangement)的基本理论,没有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

工程建设管理因素、模式及应用

第2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一、本章结构

二、考纲要求 1.建设项目程序和进度管理 1.1 熟悉建设项目全过程各种阶段划分方式,投资决策阶段的程序、主要工作、规定条件和许可管理要求,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特点、审批程序、条件和审批资料的要求,企业投资项目的类型、核准和备案的程序、条件及资料要求。 1.2 了解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程序。 1.3熟悉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和建设监理制度的运用。 1.4熟悉建设项目建造阶段的程序、主要工作、规定条件和许可管理要求。 1.5熟悉建筑业专业分类、工程设计、施工和咨询单位资质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依据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选择符合相应资格的企业和从业人员。 2.建设项目进度管理 2.1 熟悉建设项目各阶段进度计划的类型、特点及编制依据、方法。 2.2了解建设项目各阶段进度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3.建设项目质量、安全与环境管理 3.1了解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管理环节和方法。 3.2熟悉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审查和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内容、程序和方法。 3.3了解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条件及标准,建设项目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4.建设项目造价管理 4.1了解建设项目投资及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构成,计价依据和方法,以及在建设项目决策、实施和竣工阶段的表现形式。 4.2熟悉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环节、程序和方法。 5.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5.1了解建设项目风险的分类与特征,风险的分析应对,以及风险管理程序。 5.2熟悉建设项目风险转移方式和工程保险的种类、适用及承保范围,依据不同项目类型和条件选择工程保险。 6.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6.1熟悉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类型、适用范围,依据建设项目特点选择适用的合同类型及合同履行担保方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0745513210 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CM承包模式其全称是:Fast-Track-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是由业主委托一家C M单位承担项目管理工作,该C M单位以承包商身份进行施工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设计活动,使工程项目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CM单位有代理型和非代理型两种.代理型C M 单位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业主签合同,CM单位只负责工作管理,其收入只是简介的成本加酬金;而非代理型C M单位负责工程分包的发包,所有分包商直接与C M单位签合同,其收入是工程的总费用加酬金. CM承包模式简单的说可理解为项目管理总承包,不是施工总承包也不项目总承包.它不象施工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那样赚取总分包差价 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首次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小时锐减为7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使设计阶段的完工期缩短了两年,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 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缩写为PMC)、项目管理组(Project Management Team 缩写为PMT)和施工管理( Constriction Management缩写为CM)等形式。 (1)项目管理承包(PMC) 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缩写,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即:业主首先委托一家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承包;其次,把项目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叫做定义阶段,第二阶段叫做执行阶段。在项目定义阶段,PMC 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的前期阶段进行管理,即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承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在执行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此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在两个阶段中,PMC都及时向业主报告工作,业主则派出少量人员对PMC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 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②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③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PMC的合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PMC合同结构框图 鲁姆斯(ABB LUMMUS)认为,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如表1。 表1 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简介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 引言 早在2003年2月13日,建设部颁布了[2003]30号《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在该规章中,建设部明确将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主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予以政策推广。 该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我国化工、石化等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进行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实践的探索,成效显著。随着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5月住建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8月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文件出台,要求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园林行业也开始出现大量的EPC模式工程实践。 EPC模式下,承包商在项目初期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影响,避免了设计和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了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成本、缩短工期。实践证明,推进工程总承包、可将设计、采购、施工成为一个有机总体,避免三者间的相互脱节,有利于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方

案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保证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减低工程投资。昭通市庙坝花香酒建设项目工程和大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洱海月湿 地公园恢复工程项目就是我公司以EPC模式承建的成功案例。 一、定义与优缺点 ●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即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组合)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是我国目前推行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种。 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业务和责任的延伸,最终是 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EPC工程总承包优势 EPC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模式相比,能更好的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承包商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施工统筹安排,易于掌控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对业主来说合同关系比传统模式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较小,而且责任明确,业主承担风险较低等特点。对承包商而言,承担风险较大,同时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 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这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https://www.doczj.com/doc/f016967483.html,。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有利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和减少投资。缺点是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前期投入大;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举例: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实行的就是这种模式。 二、DBM模式 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

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在这种方式下,业主首先选择一家专业咨询机构代替业主研究、拟定拟建项目的基本要求,授权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作为业主代表,与设计─建造承包商联系。 三、CM模式 即建设-管理(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传统模式,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CM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进入80年代以来,在国外广泛流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的周期,节约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可以比较早地取得收益。 四、BOT模式 即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OT 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

关于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

关于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项目管理模式 的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加强施工项目的规范管理,限度地提高施工项目的综合效益,促进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所有施工企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许多建筑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尚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尽完善之处。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往往实行“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队”的四级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为五级管理),管理机构庞杂、管理层次重复、管理职能交叉,项目经理部作为一级核算组织,相对“固化”,责、权、利关系的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本该归属于项目部的各项职能,经过公司(或集团公司)、分公司的层层“过滤”,到项目经理时已所剩无几,至使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部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工程管理;项目成本核算的界定模糊和管理滞后,极易造成施工项目的“前盈后亏”或“明盈暗亏”,从而最终导致企业整体亏损;

绩效考核工作的缺位或不到位,造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项目部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工作能动性差,极易造成项目利润流失,甚至“项目腐败”。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所在单位自2002年始,试行“直属项目经理部管理模式”,有效地避免了项目管理权限的过度分散现象,保证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控,极大地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施工项目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依据,以创建优质高效工程为目标,集施工生产和经营核算于一体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直属项目经理部”的性质和管理模式 按照国标(GB/T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经理部定义为“由项目经理在企业的支持下组建并领导、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特别是集团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其项目经理都由各分公司自行选派,项目部人员的组成,也多由所在单位直接指定配备,项目部及项目经理对分公司负责。而直属项目经理部的项目经理则是由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招聘或选派,由总公司向其下达“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项目部在总公司授权范围内,对所承接项目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以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负全部的责任,并行使以下职权: 一是人事管理自主权。项目都有权自主决定其管理班子的配备,项目经理可以在公司内部人才市场自行选聘所需的各类经济技术人员,并与其签定聘用协议;项目经理有权对项目部成员的工作情况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doc 12)

常见项目管理模式(IPMT、PMT、PMC、EPC)简介 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意识地按照其建设的特殊性和规律,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活动。根据项目的客观规律,通常一个建设项目划分为四个阶段:①项目概念阶段,即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核准阶段。②项目定义阶段,即从项目实施策划、初步设计至签订承包合同的阶段。 ③项目执行阶段,即执行承包合同到项目建成交付使用的阶段。④收尾阶段,即项目的完善和终结阶段。各个项目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但对于投资方来说,建设项目是短期、暂时的,并非其核心业务。因此,出于工程项目建设的特殊性,投资方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始终有着如下需求:①建设全过程的投资及成本控制需求;②专业的建设合同及风险控制需求;③体系化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需求;④及时准确获取项目决策数据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投资方出于业务专业化的原则,需要采用合作、委托、招标等方式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它合理的项目寿命周期,有客观需要的项目阶段及项目专业。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是一个整体,这就产生了对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进行系统化、正规化和整体化管理的要求。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功能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性越来越强,技术要求越来越专,对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管理的要求愈加迫切。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实施方式即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同时投资方为全力保障其核心业务的运行及发展,追求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因此专营工程建设及项目管理、具有丰富经验、专业配置齐全、技术实力强,具有先进软件、程序及体系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己成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力量。 根据介入项目阶段的不同和各个项目业主自身能力的差异,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度和服务内容、身份也不相同。以下,本篇简单介绍IPMT,PMT,PMC和EPC四种常用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类 – 国内一般模式类型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类——国内一般模式类型 目前,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尚未成熟定型。实践中,参考国际工程建设项目典型模式,按照项目管理过程的时间跨度、管理承担的责任和专业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模式分为以下类型: A.按照项目管理服务过程的时间跨度可分为全过程、阶段性两类。其中全过程服务一般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的服务周期从项目可行性研究(甚至更早的策划、立项申请阶段)开始直至项目完成验收、投入使用为止;阶段性服务则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根据项目业主的委托仅在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中部分阶段参与项目工作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如从工程开工至竣工验收的项目施工阶段、从立项批复至工程开工的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或涵盖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的项目实施阶段。 B.按照项目管理服务的管理责任不同可分为咨询协调型、责任承包型。咨询协调型是指项目管理服务单位根据项目业主的委托授权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负责提供咨询意见和综合协调服务,而不对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等项目管理服务目标实现情况承担经济赔偿或法律责任,一般不直接与参建单位签约,也无权决定参建单位和拨付工程款项;而责任承包型的项目管理服务单位则根据成本控制等项目管理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按照预先确

定奖励办法和赔偿罚则承担直接责任,目前应用较多的项目代建就属于这种责任承包型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 C.按照项目管理服务的专业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服务型和专业服务型。全面服务型是指项目管理单位在其服务期内就技术、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商务等几乎所有专业性的项目管理事务向项目业主提供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的模式;专业服务型是指项目管理单位仅就一定时期内某个或几个专业领域为项目业主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模式,如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咨询服务、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审核服务、项目建设期的法律咨询服务等。 来源:招标师在线网(QQ学习群:244362119),欢迎分享本文!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如何更好的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创新管理体系,要努力的提高项目经理的执行力,向心力,更好的运用一些系统理论的观点去优化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严格控制好工程投资的成本,积极的去推进法人责任制,建立完善规范的体系。 1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理论的简述 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概述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着手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建设工程领域。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开始引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概念,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的金融机构要求贷款业主采取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组织、手段来更好的实施工程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开始慢慢的实行建设监理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了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在推展的过程中,有不少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像正常人一样很容易的接受,而是不理解,很迷茫,对项目工程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那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从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企业要严格按照业主的要求和任务,遵守合同书的签订的承诺和协议,代表业主在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的时候组织实行全系统的或者许多阶段的管理控制和服务,工程项目的管理企业可以按照合同的规定,代表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签订合同,并接受业主的监督实施完成整个项目。

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自从建设项目开始施工时到项目实施完成的整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项目工程的组织,以及项目策划和工程项目的各项控制,已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的各项费用达到最低,实施目标最快,施工过程安全,质量工程很高,并且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进度控制、财力控制和质量控制。项目的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因此只有按照项目基本学的原理,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不是项目管理的对象,在工程实践的意义上,如果一个建设项目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没有明确的进度目标以及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就没有必要进行管理,也就是无法控制定量的目标。一个建设工程的项目往往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各个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都不相同,所以就形成了代表不同的利益方的项目管理。由于业主方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的的集成,业主方也是建设项目的生产总组织者,所以说在一个项目建设管理当中,说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按照项目工程不同参与方的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划分,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包含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和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2我国当前的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 2.1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运作发展模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中就包括了总承包管理模式,总承包管理模式主要是实现了从勘察到施工采购的一条龙结合模

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企业工程项目 1,概念 企业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工程。 2,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点 企业工程项目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2)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3)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4)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5)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3,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二,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工程立项管理 1)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建设地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进度安排、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估计、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 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按照有关要求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企业应当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项目投资方案、投资规模、资金筹措、生产规模、投资效益、布局选址、技术、安全、设备、环境保护等方面,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和完整。 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专业机构不得再从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3)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项目决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