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识总结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识总结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识总结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识总结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识

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二)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

3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

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如分离I

2和SiO

2

加热使碘升华。

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接触。如用过滤法除粗盐中少量的泥沙。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l )H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 +、K +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 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 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 3+ 能与适量的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 溶液。

(5)Ag +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 沉淀,不溶于稀 HNO 。 (6)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 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气体。

(7)Fe 2+ 能与少量NaOH 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 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 2++Cl 2=2Fe 3++2Cl -

(8) Fe 3+ 能与 KSCN 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9)Cu 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 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 沉淀。含Cu 2+

溶液与Fe 、Zn 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I -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使淀粉溶液变蓝。

(4)SO 42- 能与含Ba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沉淀,不溶于硝酸。

(5)SO 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

(6)CO 32- 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 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气体。

(7)HCO 3- 取含HCO 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 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 3-

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 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 3生成,同时放出 CO 2气体。

(8)NO 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④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 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 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 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 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 2CO 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 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 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 Cu 2O 沉淀。

银杏叶提取黄酮及分离纯化

银杏叶提取黄酮及分离纯化 组员:李佳辉、黄埔、赵超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并对银杏中的黄酮进行提取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以及相关溶液的配置 3.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 ⑴关于黄酮:银杏中最具药用价值的成分,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且抗衰老、调节内分泌,还具有抗炎、抗真菌的作用; ⑵实验需设置空白参比液,由文献资料可知芦丁标准液的最大波长大概为510nm; ⑶本实验采用硝酸铝(氯化铝)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因 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与铝盐发生络合显色反应。 其主要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发生螯合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橙红色,在510nm(左右)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朗伯—比尔定律(即A=kbc)一般与芦丁标准溶液比较定量。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类化

合物,再加铝盐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尔酮而显色。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如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就不发生该显色反应)

目前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提取法(HSCCC)微波提取法、超色波提取法、酶提取法、分子烙印技术。因溶剂提取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廉价易得,故通常使用此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其工艺流程如下: 银杏叶—→粉碎—→NaOH-60%乙醇回流提取—→离心—→过滤—→滤液收集—→二次醇提—→合并两次滤液—→树脂吸附—→脱吸—→浓缩—→干燥—→提取物 由于银杏叶黄酮中的类黄酮主要为芦丁,故用芦丁为对照物绘制标准曲线,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 1.材料 酸银杏叶、芦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95%乙醇、磷酸氢二钠、磷二氢钠、D101大孔吸附树脂、盐酸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1.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碰;②沉淀要洗涤; 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 取剂的要求;③使 漏斗内外 通;④上层 上口倒出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2.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法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 3.NO 2 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 4 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 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 4 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 3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 3 ,但 溶于氨水,生成[Ag(NH 3) 2 ]+。 (7)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 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 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 2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 后变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 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 2 =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 3 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 生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 2 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 Cu(OH) 2 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生成[Ag(NH 3) 2 ]+。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 ,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 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 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 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 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SO 2 气体。

高一必修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第2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习题普通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习题 普通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习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蒸馏的方法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B. 用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铁的氢氧化铁胶体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钡中含有的少量硫酸钡 D. 用萃取的方法提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碘 2.下列物质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蒸馏 B.分离乙酸与乙酸乙酯——萃取 C.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过滤 D.分离汽油和水——分液3.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蒸馏操作中,烧瓶可直接加热 C.冷水从冷凝管的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冷凝水时,应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 4.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什么位置 A.液面下B.液面上C.支管口 D.任何位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 B.已知1mol NaHSO 4能电离出1mol H+,从而可知NaHSO 4 属于强酸

C .若:A 酸溶液中C(H +) > B 酸溶液中C(H +),则酸性:A 酸 > B 酸 D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6.要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 A.重结晶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7.下列属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 A .蒸馏 B .蒸发 C .重结晶 D .过虑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则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必须比水大 9.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蒸馏 B .吸附沉淀 C .过滤 D .静置沉淀 10.关于过滤操作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 ) A. 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 漏斗内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C. 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D. 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11.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自过滤”器,能在无人在场的情况下实现顺利过滤,其中装置的关键是导管a 的设计,下列设计能达到“自过滤”目的的是( )

花青素的提取_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2008年第34卷第8期(总第248期) 111  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3 孙建霞,张 燕,胡小松,吴继红,廖小军 (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摘 要 花青素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现已发现其具有多种功能。有关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报道很多,文中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花青素,提取,分离,纯化 花青素(ant hocyanins )又称花色素,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也称花色苷。最早而最丰富的花青素是从红葡萄渣中提取的葡萄皮红,它于1879年在意大利上市。花青素的结构母核是22苯基苯并吡喃阳离子,属于类黄酮化合物。自然界已知的花青素有22大类,食品中重要的有6类,即矢车菊色素(cyanindin ,Cy )、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 ,Pg )、飞燕草色素(delp hin 2 (peonidin ,Pn )、牵牛色素(pet u 2,Pt )和锦葵色素(malvidin ,Mv )[1],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们在植物可食部分的分布比例分别为50%、12%、12%、12%、7%和7%。花青素广泛存在 于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花、果实、茎、叶、根器官的 细胞液中,分布于27个科,72个属的植物中[2]。其中尤以葡萄皮、阿龙尼亚苦味果、黑醋栗、草莓、树莓、越橘等含量最为丰富 。 图1 食品中几种重要的花青素结构  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廖小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511),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BAD27B03),国家863计划(2007AA100405)资助 收稿日期:2008-04-24,改回日期:2008-06-13 自然条件下游离的花青素极少见,常与一个或多 个葡萄糖(gluco se )、鼠李糖(rhamnose )、半乳糖(ga 2lactose )、木糖(xylo se )、阿拉伯糖(arabinose )等通过 糖苷键连接形成花青素,花青素中的糖苷基和羟基还可以与一个或几个分子的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和脂肪酸通过酯键形成酰基化的花青素[1]。 目前国内外有关花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青 素资源分布的评价与资源库的建立、花青素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学研究、花青素的生理活性与功能研究、花青素的高效提取与绿色分离技术研究、花青素的结构稳定性与分子降解机制研究、花青素的应用与产品开发研究6个方面,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界中丰富的花青素资源。本文重点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花青素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 。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实用)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化学和物理处理,以达到处理和提纯的目的,其中化学处理往往是为物理处理作准备,最后均要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方法和操作简述如下: 1. 分液法��常用于两种均不溶于水或一种溶于水,而另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步骤如下: 分液前所加试剂必须与其中一种有机物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或溶解其中一种有机物,使其分层。如分离溴乙烷与乙醇(一种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 又如分离苯和苯酚: 2. 蒸馏法��适用于均溶于水或均不溶于水的几种液态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步骤为: 蒸馏前所加化学试剂必须与其中部分有机物反应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且本身也难挥发。如分离乙酸和乙醇(均溶于水):

3. 洗气法��适用于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步骤为: 例如: 此外,蛋白质的提纯和分离,用渗析法;肥皂与甘油的分离,用盐析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1,洗气 2,萃取分液溴苯(Br2),硝基苯(NO2),苯(苯酚),乙酸乙酯(乙酸) 3, a,制无水酒精:加新制生石灰蒸馏 b,酒精(羧酸)加新制生石灰(或NaOH固体)蒸馏c,乙醚中混有乙醇:加Na,蒸馏 d,液态烃:分馏 4,渗析 a,蛋白质中含有Na2SO4 b,淀粉中KI 5,升华奈(NaCl) 鉴别有机物的常用试剂 所谓鉴别,就是根据给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被检物质的性质,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有机物的鉴别主要是利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别.鉴别有机物常用的试剂及特征反应有以下几种: 1. 水 适用于不溶于水,且密度不同的有机物的鉴别.例如:苯与硝基苯. 2. 溴水 (1)与分子结构中含有C=C键或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例如: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等. (2)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例如:醛类,甲酸. (3)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 3. 酸性溶液 (1)与分子结构中含有C=C键或键的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例如: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等. (2)苯的同系物的侧链被氧化而褪色.例如:甲苯,二甲苯等. (3)与含有羟基,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褪色.例如:醇类,醛类,单糖等. 4. 银氨溶液(托伦试剂) 与含有醛基的物质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例如:醛类,甲酸,甲酸酯和葡萄糖等. 5. 新制悬浊液(费林试剂) (1)与较强酸性的有机酸反应,混合液澄清.例如:甲酸,乙酸等. (2)与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如丙三醇. (3)与含有醛基的物质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例如:醛类,甲酸,甲酸酯和葡萄糖等. 6. 金属钠 与含有羟基的物质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无色气体.例如:醇类,酸类等. 7. 溶液 与苯酚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8. 碘水 遇到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9. 溶液 与酸性较强的羧酸反应产生气体.如:乙酸和苯甲酸等.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

2012年中考化学真题精品解析分类汇编:考点3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选择题 1.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O 2 CO 2 通过灼热的铜 网 B Cu (NO 3)2溶液 AgN O 3 加过量铜粉,过滤 C KCl 溶液 BaC l 2 加适量Na 2S04溶液,过滤 D CO 2 HCl 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2、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 2 CO 点燃 B Cu 粉 Fe 粉 磁铁吸引 C CaO CaCO 3 高温 D CaCl 2 溶液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CaCO 3 ,过滤 3、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 Cu 滴加足量盐酸,然后过

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足量的水,然后过滤 D.家中天然气装置漏气时,应先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或加入试剂合理的是()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O2(H2O)—用生石灰 B. NaCl溶液(KNO3 )—降温结晶

C. CaCO3粉末(N a2CO3 )—加水过滤 D. KCI 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是( )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3 常见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3 常见物质的分离、除 杂、提纯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除杂的定义、方法、原则,会应用它除去杂质; 2、了解物质分离、提纯定义、方法,会应用分离、提纯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教学安排:2课时 【复习重点和难点】 1、了解除杂的定义、方法、原则,会应用它除去杂质; 2、了解物质分离、提纯定义、方法,会应用分离、提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 1、应注意几个“不” ⑴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⑵“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⑶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⑷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⑴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⑵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⑶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拓展延伸

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总结

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总结 导读:分离提纯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以此提高其纯度。分离提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方法,为大家分享了物质分离提纯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结晶和重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即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而重结晶是指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又称再结晶。 重结晶主要针对固态晶体物质的分离提纯,效果与溶剂选择大有关系。溶剂最好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1)、对主要化合物是可溶性的,对杂质是微溶或不溶的溶剂。滤去杂质后,将溶液浓缩、冷却结晶,即得较纯的物质。 (2)、物质的溶解度在该溶剂中受温度影响较为显著。 中学阶段最常见的实例是KNO3和NaCl的混合物。对于该混合物的分离,主要是利用它们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则可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液蒸发、浓缩,首先析出的是溶解度升高不大的NaCl晶体,除去NaCl以后的母液再浓缩和冷却后,可得较纯KNO3。另一个实际例子就是选修5第一章提到的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重结晶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才能获得较好的纯化效果。 二、蒸馏法 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

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但蒸馏主要针对组分沸点相差大于30℃以上时,才有理想的分离效果。对于组分沸点相差不大的混合体系则采用分馏。而分馏装置由于要使用分馏柱,高中并不常见,故高中实际教学中很少提及。一个变通的思路,是“固定组分蒸馏法”。比如,乙醇-水混合物,单纯用蒸馏分离效果很不理想,可以先加入生石灰与水反应,将水“固定”住,然后蒸馏,可以得到较纯的乙醇。 三、萃取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萃取分离物质时,必须用分液漏斗。萃取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萃取剂,被萃取的物质在两个溶剂中的溶解度差距越大,则萃取的效果就越好。萃取法在化工制药等领域属于常用手段,但高中阶段常见的是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物质,比如利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萃取完得到的CCl4-I2混合体系,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较纯的碘单质。 四、升华法 某些物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

跟踪检测(五十八)实验方法(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跟踪检测(五十八)实验方法(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2017·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解析:选B蒸馏指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干馏是指煤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的过程;由题中所述操作及现象可知,该操作方法为升华。 2.(2016·北京高考)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解析:选C冷水浸泡中草药,使草药软化,便于熬制,不是过滤;加热煎制,主要是使草药的成分析出,不是过滤;把药渣去除,保留液体,是过滤的操作;灌装保存,只是把草药转移到容器中保存,不是过滤。 3.如图所示的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对应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蒸馏、分液、蒸发、过滤B.蒸发、过滤、蒸馏、分液 C.蒸馏、过滤、蒸发、分液D.蒸发、分液、蒸馏、过滤 解析:选A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蒸发皿用于蒸发操作;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操作。 4.(2018·全国卷Ⅰ)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解析:选D A是生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是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D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B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FeCl3会和Fe反应生成FeCl2,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r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Br和NaBrO,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可以除去杂质Br2,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要提纯KNO3,将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固体溶于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即可得较纯净的KNO3,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溶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后会有NaCl生成,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6.实验室按照如图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 B.可以提纯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氧化铝 C.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 D.可以提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氯化钠 解析:选C试样的溶解性未知,操作Ⅰ可以是过滤,也可以是溶解,A项错误;提纯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作业苏教版选修6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 离子 1.如下图所示的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 A.纸层析法 B.萃取法 C.吸附法 D.渗析 2.下列有关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 B.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C.吸附在滤纸上亲脂性强的成分随固定相移动的速度快 D.吸附在滤纸上亲水性强的成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3.油墨是由多种色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某同学欲用纸层析的方法将其主要色素分 离开来,可用作展开剂的物质是( ) A.盐酸 B.酒精 C.NaOH溶液 D.丙酮和盐酸4.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 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5.常温下,在丙酮—盐酸混合溶液中,Fe3+比Cu2+的溶解度更大,当展开剂沿滤纸流经混合物点样时,Fe3+和Cu2+会以不同的速度在滤纸上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在滤纸上事先作点样位置标记,宜选用蓝色圆珠笔 B.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叫纸层析法 C.试样点不能接触展开剂 D.可喷KSCN溶液检验分离出来的Fe3+ 6.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的一种,纸层析法的原理是( ) A.萃取原理 B.毛细现象、相似相溶原理 C.蒸馏原理 D.分液原理 7.某实验小组利用纸上层析法分离甲基橙和酚酞,所选的实验用品如下:酚酞、乙醇、浓氨水、饱和Na2CO3溶液、培养皿、滴管、烧杯、量筒、毛细管、小喷壶。步骤: ①在一张圆形滤纸的中心扎一小孔,用少量滤纸捻成细芯,插入圆形滤纸中央。 ②在距圆形滤纸中心约1 cm的圆圈上选择三个点,分别用毛细管将甲基橙和酚酞的混合液在该三点处点样,每个点样的直径约0.5 cm。 ③把0.1 g甲基橙和0.1 g酚酞溶解在10 mL 60%的乙醇溶液里;取10 mL乙醇和4 mL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09年海淀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解析】制蒸馏水时,因水的沸点是100 ℃,即沸腾产生的气体为水蒸气,故不需温度计。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BD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解析】水和酒精互溶,不分层,故无法分液。 【答案】 B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①分层,②互溶,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③单质溴能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分离以上三种混合液应选A。 【答案】 A 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 【解析】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答案】 C 5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 水中溶解 性 甲- 98 ℃ ℃ g·cm-3可溶 乙- 84 ℃ 77 ℃ g·cm-3可溶 A.萃取法B.过滤法C.蒸馏法D.分液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习题普通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习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A.通过蒸馏的方法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铁的氢氧化铁胶体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钡中含有的少量硫酸钡 D.用萃取的方法提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碘 2.下列物质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蒸馏B.分离乙酸与乙酸乙酯——萃取 C.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过滤D.分离汽油和水——分液 3.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蒸馏操作中,烧瓶可直接加热 C.冷水从冷凝管的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冷凝水时,应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 4.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什么位置? A.液面下B.液面上C.支管口D.任何位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 B.已知1molNaHSO 4能电离出1molH+,从而可知NaHSO 4 属于强酸 C.若:A酸溶液中C(H+)>B酸溶液中C(H+),则酸性:A酸>B酸 D.蒸馏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6.要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的方法 A.重结晶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7.下列属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 A.蒸馏B.蒸发C.重结晶D.过虑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则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必须比水大 9.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B.吸附沉淀C.过滤D.静置沉淀 10.关于过滤操作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内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C.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D.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总结生物药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总结归纳本课程介绍的可用于物质分离纯化的方法,并说出每种方法的原理。 萃取分离法 溶剂萃取法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分配特性不同而进行的分离 设法使一种溶解于液相的物质传递到另一液相的操作 pH影响分配系数-表观分配系数 双水相萃取原理:利用生物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的过程 反胶束萃取原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非极性基团在外,极性基团则排列在内,形成一个极性核,此极性核具有溶解极性物质的能力。当含有此种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与蛋白质的水溶液接触后,蛋白质及其他亲水性物质能够溶于极性核内部的水中,由于周围的水层和极性基团的保护,蛋白质不与有机溶剂接触,从而不会造成失活。 超临界萃取原理:当气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时,不会凝缩为液体,只是密度增大,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的密度,粘度接近于气体;在临界点附近,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 固相析出分离法 盐析法原理: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破坏双电层:在高盐溶液中,带大量电荷的盐离子能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电排斥作用相互减弱而能相互聚集起来。 破坏水化层:中性盐的亲水性比蛋白质大,盐离子在水中发生水化而使蛋白质脱去了水化膜,暴露出疏水区域,由于疏水区域的相互作用,使其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法原理: 1、降低了介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聚集形成沉淀。 2、水溶性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压缩了亲水溶质分子表面原有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它的亲水性,导致脱水凝集。 等电点沉淀法原理: Pl时分子表面静电荷未零,双电层及水化膜的削弱或破坏,分子间引力增加,溶解度降低。常与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或其他沉淀剂一起配合使用。主要:去除杂蛋白,而不用于沉淀目的物。 成盐沉淀法原理: 1.金属离子沉淀 所用的金属离子,包括Mn2+、Fe2+、Co2+、Ni2+、Zn2+、Ca2+、Ba2+、Mg2+等。 蛋白质和酶分子中因为含有羟基、氨基、咪唑基和硫氢基等,均可以和上述金属离子作用形成盐复合物。 分离沉淀→复合物分解→除金属离子(离子交换或金属螯合剂EDTA) 2.有机酸类复合盐 含氮有机酸如苦味酸、苦桐酸和鞣酸等能够与有机分子的碱性功能团形成复合物而沉析出。工业上用此法制备蛋白质时,需采取较温和的条件,有时还加入一定的稳定剂,以防止蛋白质变性。 亲和沉淀法原理:

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09年海淀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解析】制蒸馏水时,因水的沸点是100 ℃,即沸腾产生的气体为水蒸气,故不需温度计。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BD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解析】水和酒精互溶,不分层,故无法分液。 【答案】 B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①分层,②互溶,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③单质溴能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分离以上三种混合液应选A。 【答案】 A 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 【解析】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答案】 C 5 A.萃取法B.过滤法 C.蒸馏法D.分液法 【解析】两种物质的熔点都很低,在常温下都是液体,二者都溶于水,说明甲和乙可以

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分离总结材料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分离总结 第一章总论 提取分离的基础,必须看PPT。 第二章糖和苷 特性: 红色字体为PPT上的标注。 蓝色字体为根据总论得出。 得到原生苷方法:采集原料时速加热干燥或冷冻保存然后热水提取或者醇提取(抑制酶解) 得到次生苷、苷元方法:水提取,让酶水解糖苷,而且降低极性,便于分离(皂苷、强心苷) PPT例子: 【一】溶剂抽提法(溶解度) 目的:1、去杂质(多为油脂类)2、分离苷元、单糖苷或少糖苷、“多糖”苷。 流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二】溶剂沉淀法(溶解度) 目的:分离多糖(分量子不同且溶解性不同的各类多糖)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三】水提醇沉法(乙醇分级沉淀)多糖中常有蛋白质杂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四】季铵氢氧化物沉淀法(碱试剂沉淀法)目的:分离酸性、中性多糖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五】离子交换法(解离度) 目的:1、去杂质(可解离杂质:酸碱盐)2、分离糖类 【六】凝胶层析法(分子量) 目的:1、去杂质,无机盐及小分子化合物(进入凝胶内部)2、分离糖、苷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第三章苯丙素类 【一】苯丙酸的提取: 根据苯丙酸类成分的极性和溶解性,采用有机溶剂或水提取 分离:苯丙酸类及其衍生物大多具有一定水溶性,常与其它一些酚酸、鞣质、黄酮苷等混在一起,采用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等分离 【二】香豆素类的提取 1、系统溶剂提取法: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一般可用甲醇或乙醇从植物中提取,回收溶剂的浸膏,然后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依次萃取,分成极性不同的部位。 例: 2、水蒸气法蒸馏法: 某些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具挥发性,可用蒸馏法与不挥发性成分分离,常用于纯化过程。 3、碱溶酸沉法: 原理: 1.具酚羟基的香豆素类溶于碱液加酸后可析出。 2.香豆素的内酯环性质,在碱液中皂化成盐而加酸后恢复成内酯析出。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化学分离法,另一类:物理法,下面就混合物化学分离及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概念区分 清洗: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 萃取: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离碘和沙; 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PHA提取纯化工艺总结

PHA提取纯化工艺总结 一、破壁之前的预处理 溶剂与方法: 化学试剂预处理 目的:降低细胞壁强度从而减少操作压力或通道数。 (Harrison等研究表明PH和温度是影响细胞破碎的主要因素,分子量的降解与温度和时间有关,与PH无关。短时间碱性PH休克可显著弱化细胞壁强度而不会损伤多聚物,提高预处理的碱性可增加高压均质前后蛋白质和DNA的释放。) 高压均质:高压均质机也称“高压流体纳米匀质机”,它可以使悬浮液状态的物料在超高压(最高可达60000psi)作用下,高速流过具有特殊内部结构的容腔(高压均质腔),使物料发生物理、化学、结构性质等一系列变化,最终达到均质的效果。 均质:均质也称匀浆,是使悬浮液(或乳化液)体系中的分散物微粒化、均匀化的处理过程,这种处理同时起降低分散物尺度和提高分散物分布均匀性的作用。 碱性PH休克: ⑴碱性PH10.5休克预处理革兰氏阴性菌然后高压均质,能使可溶蛋白释 放提高37.5%。 ⑵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1%SDS,70摄氏度,20分钟)后经高压电 均质只需要34.5MPa的压力,单通道即能释放出全部的DNA,显著降低了均质的操作压力和通道数。 ⑶单价阳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能增强细菌的热损伤,发酵液里加入 8kg/m3(0.137mol/L)的NaCL在60摄氏度保温60分钟可导致20%可溶蛋白释放,随后单通道64.8MPa高压均质可使94%的可溶蛋白和66%的DNA释放,对照组为67%和28%。 ⑷加入EDTA和溶菌酶。 优点:快速易控,均质破碎效果更理想。 二、破坏细胞壁 1.高压均质法 缺点:需要高能量和足够的冷却能力以防止产物过热和细胞颗粒微化 2.SDS(PH=10,菌体干重浓度为10g/L) (原理:表面活性剂分子能插入到细胞膜的双层脂质体中,表面活性 剂浓度越大,插入到细胞膜中的分子越多,膜体积也被撑得越来越大, 达到饱和后,再加入活性剂,就会导致细胞膜破裂,胞内物释放,活 性剂和磷脂形成微团,PHA颗粒被包裹在肽聚糖中;此外,SDS能使 蛋白质变性也有助于细胞破裂) 3.另一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