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足额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措施: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七、课件教具:电子白板

八、单元课时安排: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1课时

信息窗5 1课时

复习 1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或学

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2.导入新课。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主动探究

(一)三角形特征

1.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

2.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什么叫三角形的底和高?

(二)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

四、课堂练习

让学生完成32页及33页自主练习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2.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具或学

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小棒去摆三角形,并进

行记录。

二、探究新知

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

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

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

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

点?

1.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二次备课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3.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三、巩固练习:

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

范围是

3.完成课本36页第1、5题

4.完成课本37页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教具

或学具

小棒课件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二、新知探究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

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指出:三角形

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2.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研究锐角、直角、钝角三

角形的内角和。

3.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

么发现?

4.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

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二次备课

5.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6.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7.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36页第2题

2.完成课本36页第3题,第4题

3.完成课本37页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都有那些收获?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梯形。

2.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在实际操作、想象验证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

难点

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具

或学具

课件三角板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哪几种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新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

二、新课探究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那些特征?(提示学生可以从边和

角来研究)

3.学生完成课本39页表格,集体交流。

4.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指出它的高和底

(二)认识梯形

1.梯形是什么形状?生活中哪里有梯形?

2.课件出示梯形,并引导学生认识等腰梯形。

3.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三)练习画高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40页1、2、3题;

2.完成课本41页4、

5、6题。

四、课堂小结

课我学会了吗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知识。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解决数学问题

3.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

重点

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

难点

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具

或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完成课本42页我学会了吗第一题

1.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高。

2.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

高。

3.画一个梯形,在梯形中画出一条线段,把梯形分

割成两个图形,可以分成那些图形?

4.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2部分,再拼成一个

长方形,有几种拼剪法?

二、梳理知识

1.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哪几类?按角分,可

以分为哪几类?

二次备课

4.三角形任意三边有什么关系?

5.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什么?梯形呢?

6.三角形的高是什么?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

7.三角形有几条高?如何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的高如何画?

三、课堂小结

图形的密铺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密铺现象,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的特点。

3.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教学

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掌握图形密铺的特点

教学

难点

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设计

教具

或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情境创设,感受奇妙图形

1.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你可留心观察过这些地方?

2.课件出示:学校内用砖铺成的底面和墙面。

3.思考交流: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交流所看到的。引出密铺概念。

二、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1.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谈话:学校要在教室的地面铺地砖,现在有如下形状的地砖(出示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三角形、圆、正五边形等图形),如果让你选择,你想选择哪种?学生自由选择。

谈话:猜猜看,你选择的图形能密铺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呢?(用纸片代替地砖铺一铺)

谈话: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按这个方法来验证,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动手铺一铺。

(1)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2)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选择一些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小黑板上。

提问: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你是怎么铺的?

(4)小结:梯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能密铺;

圆、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为什么圆和正五边形不能密铺呢?(学生引导说明圆与圆之间有空隙,所以不能密铺。)

2.出示七巧板中的两种图形密铺的图案。

你能像这样用七巧板中的任意两种图形进行密铺吗?和小组同学一起尝试一下吧。

三、大胆创作,图案欣赏

1.大胆设计密铺图案。

同学们能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真了不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进行的密铺(课件出示)。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作品呢?我们一起来当“设计师”,先确定用什么图形密铺,再把你设计的图案画在方格纸上,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欣赏埃舍尔创造的密铺图案。

课件播放介绍埃舍尔主要成就的短片。

同学们,埃舍尔创造的这些密铺图案美吗?只要充分发挥想象,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更美丽的密铺图案。

[设计意图:精美的短片带领学生走进了奇妙的密铺世界,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用心感受着图形密铺的神奇和美妙,陶冶了情操。]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密铺,你有

什么收获?

复习课

一、填一填。

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个角。

2、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和直角三角形。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少有()个锐角。

4、一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最多可以画()条高。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第三边。

6、一个等式逻辑腰三角形,如果它的一个底角是50°,顶角是()°;如果它的顶角是 50°,它的一个底角是()°。

7、学生用的三角板中,最大的一个角是()角,另外两个角都是()。

8、自行车的三角架做成三角形,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性。

9、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10、有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24°和32°,另一个角是()°,它是()三角形。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一个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

4、8分米。()

4、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5、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大于90o。()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组线段中,不可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是()。(单位:cm)

A、2,7,9

B、6,7,8

C、3,4,5

2、3一个等腰三角形有()角是相等的。

A、3

B、2

C、不确定

3、每个三角形都有()条高。

A、2

B、1

C、3

4、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5、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0,另外两个角()。

A、都是70°

B、是40°和100°

C、可能是40°和100°,也可能都是70°

练习课

一、填空:

1、由( )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度,等边三角形又叫()三角形。

4.从三角形的( )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 ),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

5、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6、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7、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5°,67°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8、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75°,顶角是(),

9、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另一个锐角是()。

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是5厘米,另一条边长4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

需要()厘米长的绳子。

11、三种木棒,3厘米 6厘米 9厘米选一根6厘米的小棒和两根()厘米小棒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2.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个直角,最少要有( )个锐角。

1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9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 )三角形。

14、如右图,一块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这个角是()度,原来这块纸片的形状是()三角形,也是()三角形。

15、()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16、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的长是(厘米。

17、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的特性。

28、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条高,这些高的长度()。

29、()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0、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2、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有一个内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0度。()

5.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6、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9.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10、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11、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12、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平行四边形一定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16、梯形的底和高一定是垂直的。()

17、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只能画出一条高。()

18、用三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1、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等边

B 直角

C 钝角 D不存在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锐角三角形

4.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其中任何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都大于第三个角的度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5.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度。 A.180 B.360 C.90

6.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7.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钝角 C直角

8、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3厘米、7厘米时,第三条边的长度可以是()厘米。 A 3厘米 B 10厘米 C 5厘米

9、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足额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措施: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七、课件教具:电子白板 八、单元课时安排: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1课时

信息窗5 1课时 复习 1课时 课 题 三角形的认识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或学 具 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认识多边形》习题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习题1.画出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5厘米、12厘米和13厘米,一只蚂蚁沿三角形的边爬了一周,它爬了多少厘米? 3.下列哪条线段是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用蓝笔把它描出来。 4.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的打“×”) (1)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围成三角形。() (2)有三根小棒,长度分别为3厘米、2厘米、5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3)如果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那么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5.有4根小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8厘米、8厘米。你能用它们摆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对于不能摆出的要说明理由)。 6.一条36厘米长的木条,要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做成的三角形框架的最长边最大是多少厘米?(边长为整厘米数) 7.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1=42°,∠2=38°,求∠3的度数。 (2)∠1=37°,∠2=89°,求∠3的度数。 (3)∠1=44°,∠2=19°,求∠3的度数。 ⑷∠1=29°,∠2=62°求∠3的度数。 8.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后打“√”。 (1)90°50°40°() (2)50°50°50°() (3)120°30°30°() (4)100°32°19°() (5)60°60°60°() 9.在三角形中,∠1=28°,∠2=52°,则该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底

10.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1、∠2是两个锐角,已知∠l=38°,∠2是多少度?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1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51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1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2)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度数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等边B.直角C.钝角 14.以线段AB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以C点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作出高。 15.观察,正确计数。 在下图中,有()个三角形、()个平行四边形。 16.已知一个等腰梯形的一个角是60°另外三个角是多少度?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角》 高丽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二)教材简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三)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按老师要求画。 ②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③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独立操作,探究规律。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_青岛版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角 师:这是什么角?生:锐角 师: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样的角? (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2个锐角) 师: 有没有可能是两个直角或着两个钝角? 生:不可能 2、师:这一节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解“内角和”: 师画一个三角形,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是什么? 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

师演示三角形的内角:这三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就是这三个内角度数的和。 2、量一量,发现内角和 师:要知道三个内角“度数”的和,要用到什么工具? 生:量角器 (学生活动:量角,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展示 生1:我画的是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是90度,一个角是30度,另一个角是60度。 它的内角和是90+60+30=180度 师:这位同学画的是直角三角形,有没有其他的三角形? 生2:我画的是钝角三角形,角1是22度,角2是31,角3是123度。内角和是176度。 师:有的同学量的结果不是180°。 生3:这是个钝角三角形,这个角是140度、另一个角是20度,这个角是0度。它的内角和是20+20+140=180度。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呢? 生:180度。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量的是180度,有的不是? 生:量错了 师: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误差,有的同学的量角器中间的洞比较大,也会影响结果。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足额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措施: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七、课件教具:电子白板 八、单元课时安排: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1课时

信息窗5 1课时 复习 1课时 课 题 三角形的认识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或学 具 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0144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亿以内数的读法 惠阳经济开发区象岭小学严云娇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答:(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 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 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 认识多边形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利用三角形模型自己动手按照边和角两种形式给三角形分类,按照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来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三角形。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一 三角形的认识及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给定底上的高。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预习设计: 1、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用手拉一拉,看有什么发现? 2、用直尺量一量三角形的边,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形的角,有什么发现? 3、你还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怎样研究? 检查预习: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说一说是怎样研究的。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课件展示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图形?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测试卷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测试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分米和分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分米B.分米 C.1分米 D.分米或1分米 2 . 能拼成三角形的小棒是()。(单位:cm) ①②③④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3 .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46度,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4 . 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A.变大B.不变C.变小 二、填空题 5 . ________叫做三角形。 6 . 有两根长度分别是4 cm和8 cm的小棒,再添上一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则这根小棒的长度最短是(____)cm,最长是(____)cm。(长度取整厘米数)

7 . 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35°,另一个角是60°,第三个角是________度,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 三角形. 8 .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4°和75°,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9 . 有2cm,3cm,4cm,5cm长的小棒若干根。 (1)用其中的4根小棒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要(____)种小棒,最多要(____)种小棒。 (2)用其中的4根小棒围成一个梯形,最少要(____)种小棒,最多要(____)种小棒。 三、判断题 10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____) 11 . 将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就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______) 12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大于钝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判断对错). 13 . 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________) 四、解答题 14 . 说一说,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表达出来。 15 . 求下列未知角的度数。 五、作图题 16 . 在点状图上画出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并标出他的底和 高. 17 . 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教案与反思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利用三角形模型自己动手按照边和角两种形式给三角形分类,按照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照边来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三角形。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认识多边形 信息窗一 三角形的认识、特性及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给定底上的高。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预习设计: 1、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用手拉一拉,看有什么发现? 2、用直尺量一量三角形的边,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形的角,有什么发现? 3、你还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怎样研究? 检查预习: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说一说是怎样研究的。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 1.课件展示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图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上的三角形等。 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深入探究,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画图等活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的底和高,会测量、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髙。 教学设计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引言: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学生回忆,互相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导人课题:大家既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也能辨别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来找和说,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初步形成三角形的表象。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1.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 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谁能说说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3.你能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完成画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理解三角形的高。 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设问: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定义,交流各自的理解。 指名读懂的学生回答,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示范画法,并板书相关内容。再次交流,加深理解高和底。 2.测量三角形的高。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一条高,那么从另外两个顶点是否也可以这样作高? 交流讨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难点:锐角三角形的判断。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每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剪刀、学习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引新,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周角、平角、钝角、锐角、直角) 小于平角的角有哪些?(钝角、直角、锐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