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u count, RBC)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

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也可用作红细胞平指数计算指标,有助于贫血形态学分类。

贫血(anemia):单位容积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下限,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Count (Ret):晚幼红到成熟红之间未完全成熟红细胞,胞体稍大,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胞质兰色网状结构,共4型,网状结构越多,细胞越幼稚。Wright染色嗜多色性红细胞。用于贫血诊断及预后观察。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主要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

靶型红细胞(target cell):中央浅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色素沉着,常见于地贫、异常血红蛋白病,缺铁、溶贫也可见。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 6um,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浅染区消失,>20%有诊断价值。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

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红细胞呈淡灰兰色或紫色,体积较正常稍大,属于未完全熟细胞。活体染色即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增生性贫血。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wright染色涂片中红细胞质内见大小数量不一的深兰色颗粒。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约0.01%,增多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

Howell-Jolly(染色质小体):为紫红色圆形小体,位于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质中。常见于溶贫、巨贫、脾切除及红白血病等。

Cabot环:红细胞出现一种紫红色圆形或8字型环状结构,常与Howell-Jolly 同时出现,意义同染色质小体。

有核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即幼稚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中。正常外周血除出身1-2周新生儿外,成人无。有核出现:可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溶贫。也可见于红白血病、髓外造血等。

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N胞质出现较粗大、大小不均、分布不均深红色或兰色颗粒,较严重化脓性及大面积烧伤。

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 ): N质中出现空泡,大小不一,有时核上也能见到,严重感染。

杜勒小体(Dohle bodies) :N胞质中毒变化保留的嗜碱性区域。M可出现。严重化脓性感染。

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包括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见于严重感染,急性中毒。

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外周血中出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的淋巴细胞,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核左移 (nuclear shift to left):外周血中出现杆状及幼稚粒细胞>5% ,核左移常伴WBC↑,分为:轻、中、重度左移。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

核右移(nuclear shift to right): 5叶以上超过3% ,核右移常伴WBC↓。恶性贫血;炎症恢复期一过性正常;疾病进行期出现,抵抗力低。

红细胞沉降率检验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在很多疾病情况下,ESR都可以加快。影响ESR因素有:血浆(主要的)、红细胞

粒/红(G/E):粒细胞各阶段细胞数总和与各阶段幼稚红细胞总和之比。正常2-4:1 或3:1,正常:正常骨髓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增高:慢粒,急性化脓性感染,纯红再障。降低甚至倒置:各种增生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束臂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对毛细血管施加压力,观察血管壁有无出血点,血管壁完整性,Plt质与量及VWF

等因素有关。

出血时间测定(blooding time,BT):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时间。与PLT 质量及血管完整性有关。

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血液凝固后,PLT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眼缩小。检测析出血清体积,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的能力。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和Ca2+后,观察血浆凝固时间。常用于内凝异常筛选及术前检查。内凝较灵敏最常用试验。

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 、CT)将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反映内凝筛选试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被检血浆中加入Ca2+、组织因子,观测血浆凝固时间。常用于外凝异常筛选(灵敏和常用)及术前检查。

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受检血浆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时间。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s):由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单被原形成的多肽物质。DIC诊断试验之一。

D-二聚体(D-dimer,DD)在继发纤溶时,纤维蛋白(Fb) 被纤溶酶水解,先生成DD/E复合物,再进一步被分解为DD和E片段,D-二聚体是继发纤溶的标志。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

血尿hematuria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血1ml以上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含血量少,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后镜检 RBC>3/Hp见于泌尿系统出血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尿中含有 Hb镜检无RBC,但OB呈阳性。常见于蚕豆病、输血反应

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深黄色,尿内含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乳糜尿chyluria: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未经正常的淋巴道引流入血而逆流入尿所致,外观乳白色,呈稀牛奶装,见于丝绸并,淋巴管受阻。

脓尿(pyuria) 、菌尿 (bacteriuria) :尿内含大量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产物,排出的新鲜尿即混浊,加热加酸均不消失。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尿比重(密)urinary specific grabity,SG:4℃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反映肾小管浓缩和稀释能力。与尿中溶质浓度成正比,受年龄、饮食和

尿量影响。

尿蛋白proteinuria,pro:尿蛋白定性检查或定量>150mg/24h,蛋白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即为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各种原因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进入尿中。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组分不同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常提示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常提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SLE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由于炎症,中毒等致肾小管受损,对小分子量蛋白重吸收降低。常见于肾盂肾炎,重金属肾中毒,间质性肾炎等。

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常见于肾脏疾病后期: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

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球、管均正常,血中大量低分子量蛋白,滤出的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排出的轻链尿等。

本周氏蛋白尿(Bence-Jones proteinuria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产生过多的Ig轻链,这种有利轻链陈伟bence-Jones蛋白,PH4.9中加热40-60℃凝固,在加热100℃溶解。

组织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肾组织破坏,肾小管分泌蛋白质升高,多为小分子量蛋白。以T-H蛋白为主,易成为管型基质。

假性蛋白尿 (accidental proteinuria):尿内混有大量含脓pus、血、粘液等成分的物质,常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等。

糖尿(glucosuria):当血糖浓度超过肾阈(8.88mmol/L)时,定性方法测定尿糖为阳性,称为糖尿。血糖增高性糖尿肾性糖尿

尿酮(ketone body,KET):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脂肪代谢异常常产生酮尿。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亚硝酸盐(Nitrite,NIT):正常人尿内有硝酸盐,当尿内有大肠杆菌等,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为泌尿系统感染筛选指标之一。

管型(cast):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状小体。形成条件:白蛋白或T-H蛋白,浓缩和酸化,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可分为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和其他管型,如脂肪管型,腊样管型。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把多少ml血浆内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是判断肾小球功能的敏感指标。

血清尿素(SU)/血清素氮(BUN):蛋白质的终产物,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SU的增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呈正比。

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体内各种有核细胞产生的小分子蛋白,每日分泌量较恒定,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原尿中的cysC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摄取、分解,并不回到血液中,尿中仅微量排出。血中含量恒定,影响因素少。是肾小球滤过率的首选指标。

血清尿酸(Uric acid,UA):体内嘌呤代谢终产物,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90%在肾小管重吸收回血,小部分可通过肾小管排泌,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血UA和尿UA。其中:血UA升高,尿UA降低,见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血UA降低,尿UA升高,见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血尿UA升高,常见于通风等血UA降低,尿UA升高常见于生成减少如急性肝坏死。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

高分子量的的溶酶体酶,近端肾小管含量特别丰富,是肾小管功能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尿渗量(urine osmolarity,Uosm):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受糖、蛋白质影响小,由于尿比密测定,主要判断肾脏的浓缩功能。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ipin ,HCG):是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用于早期妊娠诊断,肿瘤诊断及预后观察,流产诊断等。

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 streptolysin “O”, ASO):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相应的抗体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主要用于风湿热的诊断。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是变性的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以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成分(DNA、RNA、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可提取核抗原ENA)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无器官及种属特异性。常用测定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激素、酶和多胺等。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可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评价

柏油样便(tarry stool):粪便呈褐色或黑色,质软,富有光泽,隐血实验阳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黑、亮)

脓血便(stool with blood and pus):当下消化道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表现为脓性或脓血便。脓或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的程度。。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细菌性痢疾以脓为主,脓中带血。

隐血实验(occult blood test,OBT):当消化道特别是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破坏,以致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显微镜下也不能证实。这种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微量血液称为隐血。检查隐血的方法称为隐血实验。可用化学法、免疫法测定。

Donnan balance:由于CSF内蛋白质的含量较低,为了维持CSF和血浆渗透压之间的平衡,故在正常情况下CSF氯化物含量高于血浆。

精子活动力:是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即精子的质量。

精子活动率:是检测活动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

阴道清洁度(cleaning degree): 根据高倍镜下所见的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阴道杆菌与杂菌的数量判断划分。清洁度为I-IV级。是阴道炎症和卵巢性激素分泌功能的判断标准。

血清前清蛋白(Prealbumin,PA):经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后,在清蛋白前出现一条区带。PA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为60KD,半衰期比清蛋白短(2天),早期肝损害指标

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s):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为骨骼肌、肾脏、心肌,WHO推荐的反映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旧称GPT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s):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肾脏,旧称GOT

AL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主要分布于肝脏、骨骼,其次为小肠、肾脏、胎盘。胆道梗阻时,ALP生成增加而排泄减少,血清ALP增加。常见于阻塞性黄疸,骨骼疾病,妊娠或生长期儿童。

PⅢP(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PⅢP反应前胶原的合成,在纤维增生以前即升高,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有诊断价值。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恢复至空腹水平。糖耐量降低常见于糖尿病,内分泌亢进,严重肝脏疾病等。增高常见于内分泌低下,如甲低等。

(仅供参考)07临床七年二系赵停婷王君莲

2010-12-21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临床试验术语解释

1 ADR 不 AE 不 CRF 病 CRO 合 EC 伦 GCP 药 EDC 电 IB 研 ICH 人 Proto col 临 QA 质 Moni tor 监 SAE 严 SDV 原 SFD A 国 SOP 标 ULN 正 WHO 世 Activ e contr ol ,A C 阳性对照,活性对照 阳 Adve rse drug reacti on ,A DR 药物不良反应 药 临床试验代表含义: 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Ⅰ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首次在人体进行研究药物的周密试验计划,受试对象是少量(开放20~30例)正常成年健康自愿者。目的是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Ⅱ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在只患有确立的适应症的病患者(盲法不小于100对)上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找出最佳的剂量范围和考虑治疗可行性 Ⅲ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确定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益和危害比率。(试验组不小于300例。) Ⅳ临床研究代表含义: 新药获准注册上市后的大型研究,检察普遍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代表含义: 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执行,监查、稽查、记录、分析和报告的标准。该标准是数据和报告结果的可信和精确的保证;也是受试者权益、公正和隐私受保护的保证。 伦理委员会代表含义: 是指一个由医学,科学专业人员及非医学,非科学人员共同组成的独立体,其职责是通过对试验方案、研究者资格、设备、以及获得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的方法和资料进行审阅、批准或提出建议来确认临床试验所涉及的人类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受到保护,并对此保护提供公众保证。 申办者代表含义: 发起一项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者代表含义: 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及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协调研究者代表含义: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参加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监查员代表含义: 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其任务是监查和报告试验的进行情况和核实数据。 合同研究组织代表含义: 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面规定。 研究中心代表含义: 指实际实施试验相关活动的场所。 多中心研究代表含义: 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安全性研究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副反应 有效性研究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有效性 预防研究代表含义: 例如疫苗、抗生素 治疗研究代表含义: 一般药物治疗研究、外科步骤 研究者手册代表含义: 是有关试验药物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研究资料 试验方案代表含义: 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原始资料代表含义: 指与试验相关的原始数据被第一次记录的文件。 病例报告表代表含义: 指按试验方案所规定设计的一种文件,用以记录每一名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数据。 知情同意代表含义: 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 不良事件代表含义: 病人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严重不良事件代表含义: 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导入期代表含义: 指在开始试验药物治疗前,受试者不服用试验用药物,或者服用安慰剂的一段时间。 清洗期代表含义: 指在交叉设计的试验中,在第一阶段治疗与第二阶段治疗中间一段不服用试验用药品,或者服用安慰剂的时期。 设盲代表含义: 临床试验中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程序。单盲指受试者不知,双盲指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或数据分析者均不知治疗分配。 试验用药品安慰剂视察 稽查 标准操作规程 质量保证 全分析集(FAS ) 符合方案集(PPS ) 安全数据集(SS ) 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依从性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90g/L B. 90g/L~60g/L C.60g/L~30g/L D. <60g/L E.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实验诊断学 名词解释 (包括英文)

1.核右移:外周血象中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外周血象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粒细胞的现象 ,称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3.中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4.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常见于感染和恶性肿瘤。 5.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不定,称棒状小体(Auer小体)。常见于急粒和急单白血病细胞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不出现。 6.网织红细胞(reticulo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后形成蓝色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7.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平均﹥3个/HP,而外观无血色者,称镜下血尿。 8.镜下脓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平均﹥5个/HP,称镜下脓尿 . 9.蛋白尿(proteinuria):当某些因素引起尿蛋白含量﹥12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蛋白尿。 10.糖尿(diabetic urine):当某些因素引起尿糖含量升高,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糖尿。 11.白细胞管型(leukocyte casts):在管型的蛋白质基质中嵌入白细胞且所含白细胞的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白细胞管型. 12.粒红比值:指粒系统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与有核红细胞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之比。正常约3-4:1。 13.骨髓增生程度:指骨髓中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 14.裂孔现象:急性白血病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和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细胞的现象,称裂孔现象。 15.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而酶活性反而降低,这种现象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16.oliguria:total urine volume of 24hour in adult is less than 400ml or urine v olume per hour is less than 17 ml. 17. MICM: Leukemias analysis by morphorlogy、 immunology、 cyto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 18.Total serum bilirubin:Total serum bilirubin equals direct bilirubin plus indirect bilirubin. 19. Jaundice: Jaundice is the yellowish discoloration of the sclera,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body fluid caused by disorders of bilirubin metabolism。 20. leukopenia and neutropenia: The amount of WBC is lower than 4.0X109/L called leukopenia and theabsolute value of neutrophil is lower than 1.5 X 109/L called neutropenia。 21.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临床试验术语

临床试验术语 临床试验 代表含义: 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Ⅰ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首次在人体进行研究药物的周密试验计划,受试对象是少量(开放20~30例)正常成年健康自愿者。目的是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Ⅱ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在只患有确立的适应症的病患者(盲法不小于100对)上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找出最佳的剂量范围和考虑治疗可行性 Ⅲ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确定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益和危害比率。(试验组不小于300例。) Ⅳ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新药获准注册上市后的大型研究,检察普遍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代表含义: 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执行,监查、稽查、记录、分析和报告的标准。该标准是数据和报告结果的可信和精确的保证;也是受试者权益、公正和隐私受保护的保证。 伦理委员会 代表含义: 是指一个由医学,科学专业人员及非医学,非科学人员共同组成的独立体,其职责是通过对试验方案、研究者资格、设备、以及获得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的方法和资料进行审阅、批准或提出建议来确认临床试验所涉及的人类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受到保护,并对此保护提供公众保证。 申办者 代表含义: 发起一项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

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者 代表含义: 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及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协调研究者 代表含义: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参加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监查员 代表含义: 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其任务是监查和报告试验的进行情况和核实数据。 合同研究组织 代表含义: 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面规定。 研究中心 代表含义: 指实际实施试验相关活动的场所。 多中心研究 代表含义: 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安全性研究 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副反应 有效性研究 代表含义: 观察评估药物有效性 预防研究 代表含义: 例如疫苗、抗生素 治疗研究 代表含义: 一般药物治疗研究、外科步骤 研究者手册 代表含义: 是有关试验药物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研究资料试验方案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临床试验常用术语解释说明

临床试验常用术语解释说明 临床试验 代表含义 : 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 / 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Ⅰ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首次在人体进行研究药物的周密试验计划,受试对象是少量(开放20~30例)正常成年健康自愿者。目的是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Ⅱ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在只患有确立的适应症的病患者(盲法不小于 100 对)上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找出最佳的剂量范围和考虑治疗可行性 Ⅲ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确定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益和危害比率。(试验组不小于 300 例。) Ⅳ临床研究 代表含义 : 新药获准注册上市后的大型研究,检察普遍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和毒性。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代表含义 : 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执行,监查、稽查、记录、分析和报告的标准。该标准是数据和报告结果的可信和精确的保证; 也是受试者权益、公正 和隐私受保护的保证。 伦理委员会 代表含义 : 是指一个由医学,科学专业人员及非医学,非科学人员共同组成的独立体,其职责是通过对试验方案、研究者资格、设备、以及获得并签署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的方法和资料进行审阅、批准或提出建议来确认临床试验所涉及的人类受试者的权益、安全性和健康受到保护,并对此保护提供公众保证。 申办者 代表含义 : 发起一项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公司、机构或组织。 研究者 代表含义 : 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及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协调研究者 代表含义 :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参加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GCP:全称“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2、SAE:全称“严重不良事件”。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3、知情同意原则:完全告知、充分理解、自主选择 1、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的区别:不良事件是病人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2、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在无法定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需要纳入研究,如何完成知情同意? 等待法定代理人到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纳入研究。 3、告知知情同意如何体现过程? 通过研究者的记录。在获取知情同意书的当天,在原始记录上记录告知过程。 4、某些手术中的试验,如心脏支架手术,术中才能确定是否放支架,病人有清醒认知能力,但不适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时应如何处理? 术前告知,获得知情同意,术中确认条件符合纳入标准后再放置支架。 5、中国人有对患者隐瞒病情的传统,而知情同意书中一般都会明确告知患者病情,这可能违反家属的意愿。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临床研究不同于临床医疗,存在未知的风险,因此强调尊重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必须充分告知后获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如果患者本人有自主决定能力,家属不同意告诉患者真实的病情,无法获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则不可以纳入研究。 1、知情同意:受试者在被告知所有可能影响其参加试验的决定的相关信息后,自愿肯定愿意参加试验的意愿的过程。知情同意将通过由受试者签署并注明日期的书面知情同意书来提供文件证明。 特别注意:即使是筛选失败,不能入组的受试者也有知情同意权,因此研究者必须在筛选受试者前进行充分的告知并获取知情同意。 2、脱落:指的是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入临床试验后,但没有完成临床试验全程访视的病例。脱落的原因很多,例如:不良事件、患者失访、缺乏疗效、患者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开启紧急揭盲等。 3、中止:在试验方案的设计内容中,应明确设定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比较常见的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经受试者或研究者综合决定,中止试验。这里注意,中止试验和退出试

基因工程名词解释和问答

基因工程复习试题 (名词解释和问答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就是在分子水平上,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在体外切割,再和一定的载体拼接重组,然后把重组的DNA 分子引入细胞或生物体内,使这种外源DNA(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繁殖扩增基因或生产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地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代。 2、载体(vector):基因工程中,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定义: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4、1)同裂酶(isoschizomers):来源不同,识别位点和切割位点均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即同裂酶产生同样的切割,形成同样的末端。同裂酶对识别序列的甲基化状态有不同的限制性反应。2)同尾酶(isocaudamer):来源不同,识别序列也不相同,但切出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末端序列。3)同位酶:识别序列相同,但切割位点不同。 5、酶活性单位:1个酶活性单位就是指1min能转化1mmol底物的酶量。 6、DNA连接酶:能催化双链DNA片段靠在一起的3′羟基末端和5′端磷酸基团末端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的一种核酸酶。 7、DNA聚合酶:作用是指在引物和模板的存在下,把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连续地加到引物链的3’–OH 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 8、DNA连接酶能够封闭双螺旋DNA骨架上的缺口,但不能封闭裂口。缺口(nick):即在双链DNA的某一条链上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失去一个磷酸二酯键所出现的单链断裂; 9、常用连接酶:E.coli DNA 连接酶、T4 DNA 连接酶(常用)。既能进行粘性末端的连接,又能进行平末端的连接,但E.coli DNA 连接酶进行平末端连接的效率低。 10、DNA连接酶的连接条件:必须是两条双链DNA、一条链的3‘末端有游离的羟基(-OH),而另一条链的5’端具有一个磷酸基团(-P)、需要能量(ATP或NAD+)。 11、T4多核苷酸激酶:是一种磷酸化酶,可将A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或RNA的5‘末端。1)5‘加磷酸基团。对于缺乏5‘磷酸的DNA或合成接头进行磷酸化。2)末端标记。 12、末端转移酶TDT 来源:小牛胸腺活性:不依赖模板的DNA 聚合酶,能催化dNTP 掺入DNA 3′-OH 末端。当反应液中只有一种脱氧核苷酸时,可形成仅有一种核苷酸组成的3′尾巴,称之为同聚物加尾。功能:1)主要用于给外源DNA片段及载体分子加上互补的同聚物尾巴,便于连接。2)末端标记 13、碱性磷酸酶:细菌碱性磷酸酶(bacterial alkaline phosphatase,简称BAP)、小牛肠碱性磷酸酶(cal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简称CIP)特性:催化除去DNA或RNA 5′端的磷酸基团。功能:1)DNA分子片段5′末端的去磷酸化,防止自身连接。2)可作为5′-末端标记的DNA片段。 14、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是用于检测混合样品中特定的核酸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否存在,以及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的一种方法。杂交技术:是利用DNA分子的变性、复性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对某一特异性DNA序列进行探查的技术。 15、Southern杂交(预杂交、杂交、洗膜) 分子杂交:预杂交:将结合了DNA 分子的滤膜先与特定的预杂液进行预杂交,也就是将滤膜的空白处用鱼精DNA 或牛奶蛋白封闭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