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组织切片及观测方法(实验教材)

细胞组织切片及观测方法(实验教材)

细胞组织切片及观测方法(实验教材)
细胞组织切片及观测方法(实验教材)

生物显微技术讲义

生物显微技术是高等院校生物系各专业的基础课,包含生物材料固定技术、生物染色技术、各种显微切片制作技术、显微化学技术显微摄影技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加强生物实验的技能。使学生掌握制作动、植物显微切片的技术,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及进行显微摄影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本《生物显微技术大实验》是为了配合这门课的教学,在参考了国内一些相关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教研室的历年实验经验与心得而编写的,仅供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学生使用。生物显微技术的内容在其他教材中叙述比较零乱,没有统一的整体性。本指导在结合我系教学安排和实验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安排了生物显微技术的理论教授和实验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石蜡切片的制作、显微摄影知识、数码显微镜及软件的使用。

由于编者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所限,虽然做了大量努力,书中难免还会存在缺点和不足。为此切盼广大师生在使用本书过程中能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备在以后的日子里改进和提高。

编者

第一章生物制片 (4)

第一节前期准备 (4)

第二节生物制片分类 (8)

第三节石蜡切片 (10)

第二章显微摄影技术 (37)

第三章暗室技术 (48)

第一节感光材料 (48)

附彩色显微摄影和黑白显微摄影的相关知识 (53)

第二节暗房工艺 (57)

第四章数码显微摄影 (64)

实验一徒手切片与整体制片法.......... .. (66)

实验二1、石蜡切片技术—固定、染色、返蓝 (70)

2、石蜡切片技术—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72)

3、石蜡切片技术—切片、粘片、脱蜡、透明、封藏74

实验三显微摄影及暗室技术 (78)

实验四数码显微摄影及研究分析软件的使用 (88)

实验五所作切片的观察照相、提交作业 (99)

第一章生物制片

第一节前期准备

一、玻璃器皿的清洗:

(一)生物学实验使用的玻璃器皿及玻片均要清洗干净, 应以壁面被水均匀润湿而无水珠为标准。

表1-1一般器皿的洗涤方法

玻璃器皿经洗涤液清洗后→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倒放于大张滤纸上晾干或玻璃仪器烘干器烘干。

(二)洗液配法:重铬酸钾 20g

浓硫酸 100ml

清水 100ml

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在一滴滴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颜色为红褐色放于玻璃容器内可反复使用,一直到颜色变为蓝黑色为止。

(三)新旧载玻片及盖玻片的清洗:

1.新的:2%盐酸酒精(95%酒精100份加浓盐酸2份)浸泡几个小时→流水冲洗干净→95%酒精中待用。

2.旧的:没用树胶封片的:洗衣粉煮沸5-10分钟→清水冲洗→洗液30分钟→流水冲洗→蒸馏水洗净→95%酒精中待用。

3.树胶封片的玻片:二甲苯浸泡、洗净→95%酒精中待用。

二、溶液的配制:

(一)百分比浓度 :质量百分比浓度。即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1.稀溶液的配臵:

例1:1%的番红水溶液—即将番红1克溶解于100 ml的蒸馏水中。

例2:0.1%固绿酒精溶液—即将固绿0.1克溶解于100ml的95%酒精中。

2.浓溶液的配臵:配臵高浓度的溶液,应在100ml的水中减去溶质重量的水。

例:15%NaCL称取15gNaCL,溶于85ml水中。

(二)摩尔浓度: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mol数。用M表示。

例:配制500ml 2M NaCO

3

溶液

称取2×106×0.5=106g NaCO

3

溶于500ml水中。

(三)当量浓度: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用N表示。

当量(E)与分子量(MW)的关系:E=MW/n

其中酸的n为酸分子中可被金属取代的氢原子数

碱的n为碱分子中金属的原子价

盐类的n为盐分子中金属的原子数乘金属的原子价

如:HNO

3

的当量=63/1=63

H 2SO

4

的当量=98/2=49

Ca(OH)

2

的当量=74/2=37

Al

2(SO

4

)

3

的当量=342/2*3=57

一般溶液的配制用烧杯、量筒;准确溶液的配制用容量瓶。

(四)酒精稀释法(交叉稀释法):

95%酒精→83%酒精

先在量筒中加入83ml95%酒精,再加水至95ml即得。

95%酒精→70%酒精

先在量筒中加入70ml95%酒精,再加水至95ml即得。

95%酒精→50%酒精

先在量筒中加入50ml95%酒精,再加水至95ml即得。

95%酒精→35%酒精

先在量筒中加入35ml95%酒精,再加水至95ml即得。(五)常用液态酸的配臵:

表1-2常用液态酸的配制

三、制定实验计划:

制定计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制片的目的,其次是选择制片的标本,最后才是确定具体的制作方法。例如制玉米茎的横切面,其目的在于观察维管束的结构,那么就应选择老的茎作标本。又如作某一种叶子的生态解剖,所选择的标本就不应该再同一地点,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多采集几份,才好做比较。由此可见制片的目的与标本选择有密切联系,有时甚至二者是需要同时决定的。

最后可根据目的要求及所选择的标本确定具体制片的方法。一般讲,制片技术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对某一材料来说可能多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不妨多采用几种方法,以便比较。同时也要注意经济原则。方法确定后,在计划中还需将所用的药品、用具等名称及数量逐一列出,然后在定出具体的工作日程。

制订试验计划需要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订计划之前,必须要阅读参考文献,深入钻研。初学者可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制订出比较完善和精密的实验计划。(四)日程与记录:

制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标本的采集、固定、切片、染色到封藏为止,往往要连续几天,如果事前没有工作日程、就会造成混乱。除编排日程表外,还必须将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连同日程表都详细的记载在记录本上。这样可根据结果检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总结失败原因,也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所以日程表和详实地记录对制片工作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这些记录不仅要详实,而且还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

第二节生物制片分类

一、生物制片的分类:

(一)切片法:

1.徒手切片:尽量切薄,切一层细胞,此法多用于植物切片的临时观察。

2.石蜡切片:4-12μm厚,用石蜡浸透到组织中,并包埋组织,用旋转切片机把蜡块切成薄片。

3.半薄切片:0.5-1μm厚,用树脂包埋。用途:在光镜下观察尽量薄;为超薄切片定位,因为其制片技术和超薄切片一致。

4.冰冻切片:使组织内部及周围的水份结冰,组织变硬,然后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制成切片,此法制作步骤少,用时短,不经脱水和透明,故对脂类无影响。常用于临床快速病理分析。

5.木材切片:10-20μm厚,很硬,需软化,用50%酒精:甘油=1:1软化几天,滑行切片机切。

6.火棉胶切片:用火棉胶包埋组织,滑行切片机切成薄片,主要用于大块组织切片。(二)非切片法:

1.整体装片法:对于小的动植物体或较大动植物体的一部分,不经切片而直接制成玻片的方法。如昆虫口器、水螅、藻类、植物叶、茎表皮细胞。

2.涂片法:对于流动和半流动的材料,不能切片,而直接将材料涂成玻片标本,干燥后进行固定、染色及封固。如血液、细菌、骨髓。如图1-1。

3.压片法:将一些柔软的材料臵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一定的压力将标本压碎或压开,制成玻片的方法。如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4.伸展法:一些成膜状结构的标本,使它展平放在载玻片上,撕开、展平制成铺片标本,待干燥后经固定、染色后制成玻片标本的方法。常用于疏松结缔组织、神经等柔软组织或肠系膜等薄层组织。如图1-2。

5.磨片法:主要用于含有钙盐等矿物质,成份坚硬的材料,如脊椎动物的牙齿、骨等用磨石磨成薄片,再封固成玻片。如图1-3。

6.分离法:为了观察研究组织或器官里的单个细胞或纤维的形状,必须设法使细胞与细胞间质分离,细胞便各自分离开来,再经染色制成玻片标本的方法叫分离法。一般分为化学分离法和撕碎法两种。如神经细胞分离装片,平滑肌细胞分离装片。

图1-1涂片法图1-2展片法图1-3磨片法

第三节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过程:

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藏

一、取材:

(一)生物组织取材的注意事项:

1.取材应遵循准确、典型、完整、适时的原则。

2.研究正常结构应选取健全而又有代表性的部分取材,采取病理材料时,除取病理部位外,还应选取正常部位,以利于对照观察。

3.取材前,要根据要求选择并配制好固定液,取材后,立即投入固定液中,以防组织自溶和腐败。

4.切取材料时,刀必须锐利,动作要快且仔细,切割时切勿拉锯式的来回切取,镊取也应轻拿轻放,避免材料的损坏。

5.取材要详细记录日期、采集地点、标本名称、取材部位、断面和所用固定液等。(二)植物材料的取材:

1.固定前对材料要进行切割:

原因:

(1)为了固定更容易

为保证下一步固定材料能迅速的杀生和固定,务必使各细胞立刻停止生命活动,而不使原生质有崩解的现象。普通应用的固定液对于植物体外表面的角质、木栓质等的穿透很慢,但对于被切割的表面,则穿透速度快很多。所以,我们在固定材料的时候,应将所需要的部分分割到最小块、段或片、以达到立刻杀生与固定的目的。

(2)石蜡块也有一定限制,一般(5-6mm)。

2.切割面一般分为两类:

(1)横切面:使用刀横越根、茎的横断面的切面,横切片可观察材料自外向内的各种组织。

(2)纵切面:刀的切向与根、茎的长轴方向平行的切面,这种切面又分为两种:

①半径切面:以刀穿过中心点与其半径吻合的切面,这种切面可观察到茎中各种组织纵走的情形及髓的排列、厚度等。

②切线切面:以刀沿植物体的表面与其半径成直角所切的切面。

3.不同材料的切割方法

(1)叶片:叶片宽小于1cm,可沿主脉横切3-5mm

叶片宽大于1cm,可分割成许多片,选其中含主脉和侧脉的固定,一般5-7mm2方块。

(2)圆柱形材料:直径小于2mm,有角质层的,切2mm厚。无角质层的,固定液穿透容易,切5-10mm厚。直径大于等于5mm,切5mm厚。直径大于10mm,切2-5mm厚。直径很大,取楔形

(3)木质小枝:直径小于5mm,切成15mm长

木条和大枝:直径较大的,切成2-3cm厚,再分割成楔形小块。

(三)动物取材:

活体直接取材、麻醉后取材、处死后取材。无论采取那种处死方法,多应避免由于痛苦引起挣扎,而造成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取样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因为动物一旦死亡,细胞便开始自溶。

二、固定(fixation):细胞生命现象的突然终结,并保持生活状态的形态和结构。(一)固定的目的和作用:

1.可以防止细胞自溶和腐败,在整个制片过程中保存细胞内的各种内含物。

2.增强细胞对各种浓度渗透压的抵抗能力。

3.可使细胞成份沉淀和凝固,因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使得原来看不清楚的一些结构清晰起来。

4.有些固定剂可使细胞各部分容易染色。

(二)作为固定液的条件:

1.对组织细胞渗透能力强,立即将细胞杀死。

2.细胞内含物不能发生变化。(不能是细胞内某些成份的溶剂。)(酒精是脂类物质的溶剂,所以单独使用时收到一定的限制。酒精不适宜作膜结构观察的固定剂)

3.尽可能避免组织或细胞膨胀或收缩。

4.有利于增加细胞内含物的折光程度,增加媒染作用或染色能力。

5.使材料适当变硬,并具有一定的坚硬性便于切片。

(三)按固定的方式将固定液分为两类:

凝结型固定液:使蛋白质凝固,形成悬浮颗粒网状混合液。

非凝结型固定液:不使蛋白质凝固,形成透明的凝胶。

苦味酸、升汞、铬酸、碘均能使胞质蛋白和核蛋白凝固;酒精能沉淀胞质蛋白,而核蛋白沉淀后溶于水;醋酸不能凝固胞质蛋白但能凝固核蛋白;福尔马林、锇酸、重铬

酸钾对两种蛋白都不凝固。

1.凝结型固定液:

(1)酒精:(alcohol)70%-75%酒精渗透力最强。

特点:①穿透速度快。

②可沉淀白蛋白、球蛋白和核蛋白,前两者所生成的沉淀不溶于水,核蛋白所生成的沉淀溶于水;所以经乙醇固定的标本对核的染色不良,不适于对染色体的固定。

③浓度50%以上的酒精可溶解脂肪和类脂体。不能用于膜结构的研究,溶解血色素,破坏其他多种色素,所以不能用于脂肪、类脂类和色素的固定。一般用于组织学观察。

④使糖原沉淀,但能溶于水。

⑤是还原剂,在混合固定液中,酒精不能与氧化固定液混用。如铬酸、锇酸、重铬酸钾等。

⑥使材料硬化、组织收缩明显。

⑦固定材料适宜浓度为70%-100%。固定后不需冲洗,70%的酒精可较长时间保存,若长期保存材料与甘油等量混合后使用。70%酒精:甘油=1:1

(2)醋酸(acetic acid)

特点:①穿透力速度极快。

②能固定核蛋白,对胞质也存在固定作用。对核蛋白是凝结型固定液,对胞质是非凝结型固定液。使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均很好,因此所有固定染色体的固定液中几乎都有醋酸。

③对脂类和糖类无固定作用。

④酸性

⑤对材料不但不硬化还有软化作用。对细胞无收缩作用,稍有膨胀作用。可防止其他药剂如乙醇、甲醛、铬酸等引起组织收缩。

⑥固定后不需冲洗,可直接投入70%的酒精中保存。

⑦固定材料适宜浓度为0.3%-5%。

(3)铬酸(chromic acid)

特点:①穿透速度缓慢。

②能沉淀所有蛋白质,凝固核酸,增强核的着色能力,可作为核蛋白核核酸的固定液。能固定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常用于细胞学观察。

③只有铬酸能真正固定肝糖原,使之不溶于水。对脂类无影响;

④氧化剂,不能与酒精混用。固定后投入酒精前必须用流水冲洗,直至组织中不含铬酸为止,如冲洗不干净或直接投入酒精中,被还原成绿色的氧化铬并发生沉淀,使染色困难。

⑤使组织硬化,细胞收缩。

⑥铬酸常配成2%或10%的水溶液作为储备液,固定适宜浓度为0.5%-1%。

(4)苦味酸(picric acid)三硝基苯酚,不能结晶保存,要以饱和溶液存放。干燥时易爆炸。

特点:①穿透速度中等。

②可沉淀一切蛋白质。对脂类无影响,对糖类无固定作用。

③细胞收缩明显,材料硬化程度很小。

④固定后不需冲洗,可直接投入70%酒精中洗去黄色。

⑤固定材料适宜浓度为饱和溶液,即0.9%-1.2%。

2.非凝结型固定液:(质量较好)

(1)锇酸(OsO

4

特点:①穿透速度很慢。材料要切的小一些,约1mm3。

②不沉淀蛋白质,能使蛋白质被均匀固定,所以用锇酸固定的蛋白质能保持生活时的均匀性。

③是脂肪和类脂类的很好的固定剂。

④强氧化剂,易挥发,毒性大,对视网膜固定效果好,要保护好眼睛。价格贵。

⑤不使细胞收缩,对细胞质固定好,固定物组织柔软。

⑥固定后流水冲洗12~24小时。使其完全洗净,否则遇乙醇就发生沉淀。

⑦固定材料适宜浓度为0.5-2%。

锇酸的配制:用重蒸水配成母液2%,使用时,用PH7.0、0.2M磷酸缓冲液稀释一倍到1%。

(2)戊二醛:

特点:①穿透速度很快。

②固定微管蛋白,是微管的很好的固定液。

③用PH6.8-7.0、0.2M磷酸缓冲液配成25%母液,固定材料适宜浓度为3-6%。

(3)丙烯酸:

特点:①固定蛋白、核酸和聚多糖。

②固定材料适宜浓度为10%,用PH6.5的磷酸缓冲液配。

(4)甲醛:(不用于电镜制片)

特点:①穿透速度快。

②可与蛋白质化合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而固定,固定脂肪和类脂类化合物。

③还原剂,不能与氧化剂混用。

④组织硬化程度显著,收缩小,但仅仅经酒精脱水后,收缩显著。

⑤固定后不需水洗,可直接投入70%的酒精。但经长期固定的材料,需经流水冲洗1-2天,否则影响染色。

⑥市售的为37-40%甲醛,称为福尔马林,固定和保存材料的适宜浓度是10%福尔马林。

(四)混合固定液:

1.卡诺(Carnoy)氏固定液:

配方:纯酒精:冰醋酸=3:1

此液适于固定一般动物组织和肝糖原以及植物组织。(多用于细胞学研究。)穿透速度快,为防止组织硬化,固定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以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根尖15min,花药1小时。糖原在3-5℃下固定4消失,小白鼠睾丸30-50min。固定后可转入70%中保存,也可直接经95%酒精,纯酒精脱水。

2.福尔马林-醋酸-酒精混合液:(FAA)

配方:50%或70%酒精 90ml、冰醋酸 5ml、福尔马林 5ml

配方中福尔马林及冰醋酸的含量,经常根据材料而略加改变。一般容易引起收缩的材料应多加冰醋酸而减少福尔马林的含量;坚硬的材料可略减少冰醋酸而增加福尔马林。至于酒精的浓度应用的原则是:柔弱幼嫩的材料用低浓度,老年或坚硬材料用70%酒精。

如用作植物胚胎材料则其配方可改为:

50%酒精 89ml、冰醋酸 6ml、福尔马林 5ml

FAA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液和保存液,差不多一般植物组织和器官都适用。(适用于组织学观察,不适于细胞学观察。)固定时间一般24小时,也可在此液中长期保存。也可通过50%酒精、70%酒精开始脱水。木质小枝枝枝必须固定1周。固定后木质材料应在流水中冲48小时,并在50%酒精和甘油溶液(1:1)中浸2-3天,使其软化。

3.铬酸-醋酸中液:

配方∶10%铬酸水溶液 7ml 、10%醋酸水溶液 10ml、蒸馏水加至100ml。

此液用于固定根尖、小的子房及分离出来的胚珠等植物组织。固定时间一般12-24小时,不能长期保存材料。固定后流水冲洗12-24小时。

4.纳瓦兴氏液:(适用于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

甲乙液分开配,临用时再混合。配法为:

表1-4纳瓦兴氏液的配方

纳瓦兴氏液,固定时间为24-48小时,如固定液呈暗绿色时,表示固定能力已经消失,其中铬酸被还原的缘故,仅有保存作用,固定后用70%酒精冲洗,再脱水。

纳瓦兴氏液ⅠⅡⅢⅣⅤ,固定时间为12-48小时,ⅠⅡ固定后用水冲洗,ⅢⅣ可用35%酒精冲洗,Ⅴ可用70%酒精冲洗。

桑弗利斯液,固定时间为4-6小时,流水冲洗6-12小时。

(五)固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固定的材料越新鲜越好,立即固定。

2.材料与固定液比例一般为1:20。

3.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制片的目的选择固定液。

4.有时要用蔗糖、氯化钠来调节渗透压。

5.材料外表有毛或其他不易穿透的物质存在,可先在含酒精的固定液中固定几分钟,再换用含水的固定液。

6.含有气体的材料投入固定液后,不下沉,须将气体抽出。方法可采用真空泵,或用注射器的简易方法(将材料和固定液倒入10ml注射器中,插入活塞,用手封住出口,用手来回抽拉几次即可)。

7.材料固定后一定要做标记。

三、冲洗:

(一)目的:所谓洗涤,即用洗涤剂渗透到材料中,把固定剂洗掉,洗涤必须彻底,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留在组织中的固定液有的防碍染色,有的会发生沉淀物或结晶而影响观察,有的可以继续发生作用,破坏材料或影响以后的处理。

(二)洗涤的原则与方法:

常用的洗涤剂是水和低浓度的乙醇。

1.固定液用水配的,就用水或流水来冲洗;不需流水冲洗的材料,放在小瓶内,换数次水,每次1-2小时。

2.用各种浓度的酒精配的,就要用与固定液相近浓度的酒精冲洗;材料:酒精=1:10。

3.用福尔马林固定的不用水洗,但长期固定的,应充分水洗,否则影响染色。

4.用铬酸、重铬酸钾等固定的材料就用流水冲洗。将材料放在广口瓶内,瓶口用纱布扎起,橡皮管一端接在水龙头上,一端插入瓶底,调节水的流量,是瓶内的水不断更新。水流不要太猛,以免损坏材料。冲洗时间应和固定时间相同或再长。

5.冲洗时间要根据固定液及材料的性质、大小而定,一般1-6小时。

四、脱水:就是用一种药剂把材料中的水份全部代替干净。

(一)脱水原因:在制作永久制片时,组织冲洗完毕后必须进行脱水,因组织固定和水洗后含大量水分,而水不能和石蜡包埋剂混合,组织内只要有极少量水份,就会防碍包埋剂的渗入。

第一步脱水:是为了引入包埋剂作准备。

第二步脱水:是为了引入封藏剂作准备。

(二)脱水的结果:

使材料变硬,形状更加稳定,利于组织永久保存。除尽材料的水份,才能使透明剂、包埋剂、封藏剂渗透到组织中,有利于组织的透明和透蜡。

(三)脱水的方法:

脱水应逐步进行,而不能骤然进行,否则会引起组织的强烈收缩,或使材料变形。一般把脱水剂配成各种浓度,材料自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经各级脱水剂,其中所含水份逐渐被脱水剂取代。

(四)脱水剂应具备的两个特性:

1.必须是亲水性,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代替细胞中的水份。

2.必须能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取代。

(五)脱水剂分为两类:

1.非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组织脱水后必须经二甲苯透明才可浸蜡。

2.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正丁醇、二氧六圜等,组织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蜡,不需经过中间溶剂二甲苯之类的药品。

(六)常用的脱水剂:

1.乙醇:

(1)按浓度梯度依次进行15%→35%→50%→70%→83%→95%→100%→100%;

(2)脱水时的注意事项:

①脱水必须要在有瓶盖内进行,尤其是高浓度乙醇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

②组织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乙醇转移时,要用吸水纸吸干余液,以免将水份带入。

③纯乙醇中如有水,可加无水硫酸铜以吸去水份。

(3)在各级停留的时间:

第一步脱水,须看材料的性质大小而定,体积为2mm3的一般每级为1-4小时;

第二步切片脱水,每级只需3-10min;在低浓度酒精中,每级停留的时间不易过长,否则易使组织变软,助长材料解体。从95%到100%乙醇后,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材料变

硬变脆,影响切片。为使乙醇脱水彻底,应更换两次100%乙醇。如需过夜应停留在70%酒精中。

注:在每级中停留的时间,依照材料的大小、性质以及留在固定液中的时间长短和固定液的溶解性而定。

①如洋葱、蚕豆等根尖和小片叶子一样大小的材料,每级停留约30min-1h。若用苦味酸固定则可延长为1h。

②由FAA固定的草本茎,每级停留2小时,木本茎停留4小时,较大的木材每级延长为8-12小时。

③一般动物组织如小白鼠的肾脏2-4mm厚,每级停留1-2h。

④脱水至纯酒精时,需更换两次,每次30min-1h;材料大者,可多换一次。由95%-100%时,瓶子上的塞子也应换干燥的,以免水份渗入。

2.丙酮:为很好的脱水剂,可以代替乙醇,其作用和用法和乙醇相似,不过其脱水力和收缩力都比乙醇强。能使蛋白沉淀,组织硬化,不能溶解石蜡,所以仍需经过二甲苯或其他透明剂,然后才能进行浸蜡和包埋。

3.正丁醇:此剂易挥发,可与水和乙醇混合,亦是石蜡溶剂,可不经透明剂直接浸蜡。但一般在应用上还未能完全替代乙醇。多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作脱水之用,但最后需经纯正定醇方可浸蜡。很少引起组织块的收缩,变脆。

Ⅰ-Ⅳ中的乙醇可用95%,仅Ⅴ级的用纯乙醇配。Ⅱ中可过夜。材料经两次正丁醇后,进入1/2正丁醇1/2石蜡,经1-3小时后,转入纯石蜡。

4.叔丁醇:可与水,乙醇及二甲苯等剂混合,(可套用上表)也可单独使用,是一种应用很广的脱水剂。此液不会使组织收缩或变硬,不必经过透明,可直接浸蜡。应用此剂可以简化脱水、透明等步骤。因此已逐渐代替乙醇,但价格较贵。

表1-6各级浓度的叔丁醇:

Ⅰ-Ⅳ中的乙醇可用95%,仅Ⅴ级的用纯乙醇配。材料经两次叔丁醇后,进入1/2叔丁醇1/2石蜡,经1-3小时后,转入纯石蜡。

举例:植物骨架光镜观察的实验中,若遇到效果好的片子,可通过以下步骤做成永久切片:50%乙醇→70%→95%→1/295%:1/2叔丁醇→叔丁醇→中性树胶(每级5-10min)。

5.甘油,也是一种良好的脱水剂,尤其对细小柔软的材料更适合。用甘油脱水可以避免原生质收缩,但脱水前必须洗净固定剂,以免影响包埋和染色。利用甘油脱水,可以从50%浓度开始至纯甘油,再换纯乙醇。

6.二氧六环:为无色液体,易挥发燃烧,且有毒,应尽力避免吸入它的蒸气。能与水和乙醇在任何比例下混合,为石蜡溶剂,脱水至纯二氧六环后,即可进行包埋。浓度梯度设计为:30%→50%→70%→90%→100%→100%→100%每级时间为1-6小时。

五、透明:

材料经脱水剂去水分后,还要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又能与包埋剂相混合的溶剂—透明剂来处理,以便于包埋剂的深入或封藏。在制片过程中有两次透明:第一次是组织块的透明,为了引入包埋剂。第二次是染色以后切片的透明。为了引入封藏剂。(一)常用透明剂:透明剂都是石蜡的溶剂,绝大多数不能与水混合,最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苯,甲苯,氯仿,冬青油等。

1.二甲苯:目前应用最广。易溶于乙醇,又能够溶解石蜡,加拿大树胶,透明力强,作用较快。其最大缺点是容易变硬变脆.材料必须脱尽水分再透明,否则发生乳状浑浊。

在玻片进入二甲苯前,为了减少材料收缩,材料先经过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二甲苯(I)→二甲苯(II)→1/2二甲苯+1/2石蜡

材料在二甲苯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材料收缩变硬,变脆。一般组织块透明总时间1-3小时,(每级30分钟左右)染色后的切片透明每级5-10分钟。

2.甲苯:性质同二甲苯,可作为二甲苯的替代品,但甲苯的透明较慢,一般需12-24小时,材料不变脆,故此点优于二甲苯。

3.苯:性质近似二甲苯,挥发较快,且易爆炸,人吸入苯能引起中毒。使组织收缩较小,久浸也不像二甲苯使组织产生脆硬现象。

4.氯仿:也是一种很好的透明剂,组织透明时收缩不太厉害,不变脆,易挥发,浸透力比二甲苯,苯慢,透明时间比二甲苯应延长2-3倍。氯仿适用透明大块组织,火棉胶切片和植物石蜡切片。

六、浸蜡与包埋:

组织经过透明后要让石蜡支持剂透入内部使它变硬,并将组织包埋进去,把软组织变为适当硬度的蜡块,以便切成薄片。以利于切片和观察,这个过程将为“浸蜡”和“包埋”。

(一)常用包埋剂

1.石蜡的熔点多为50-60℃。选用不同熔点的石蜡的原则:

(1)石蜡硬度与组织硬度相近似,组织较硬时,用硬的石蜡,反之用软的石蜡。一般动物材料石蜡的熔点为52-56℃,植物材料石蜡的熔点为54-58℃。

(2)切片较薄时(4um以下),石蜡的熔点为58-60℃.

(3)最重要的要看室内温度,通常在夏天用熔点高的石蜡-硬蜡,冬天用熔点低的石蜡-软蜡。石蜡太硬,切片时容易破碎,不易切成腊带,太软时,蜡带容易皱缩。

2.火棉胶为固体胶片,市售的有的是胶片,有的是已配成6%或4%的溶液,即取6g 或4g火棉胶片溶于100ml乙醚和乙醇的等量混合液中。配制时,先将火棉胶浸于乙醇中,12-24小时后在加入等量乙醚,这样溶解较快。)

(二)浸蜡:材料经透明后,倒入二甲苯,再在上面倒入60℃的石蜡,使石蜡:二甲苯=3:2;放在35-37℃的恒温箱中浸蜡1-2天。将温箱升至60℃,将石蜡和二甲苯倒出,换纯石蜡两次,每次1小时。

(三)包埋:准备烫板、纸盒、成冰水的盆、酒精灯和解剖针。

步骤:纸盒放于烫板上,将石蜡和材料一起倒出,用加温后的解剖针将材料调到合适的位臵,标签有文字的一面向下。再补足石蜡。轻轻提起纸盒的两侧的把手,慢慢平放于盆的水面上,待纸盒内石蜡表面已凝固,即可将纸盒向一侧倾斜,使其立即进入冷水中,迅速凝固,经30min-1h后,取出晾干。

七、切片:

石蜡切片,用旋转切片机。如图1-4所示。一个旋转切片机,可分三个部分,一个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1}人体机体本生就具有免疫系统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仅要躲避各种猛兽的猎食,更要面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包括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侵犯。它们会在人体内繁衍.增殖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一百多年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死因统计报表记载,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鼠疫和天花等}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不知曾夺取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人类仍在不断繁衍壮大群体。一百多年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死因统计报表记载,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鼠疫和天花等}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瘟疫不知曾夺取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人类仍在不断繁衍壮大群体。{2}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

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骨髓和胸腺免疫细胞发育成熟的部位。脾脏和遍布全身的淋巴结是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器官,淋巴结与血管平行分布的淋巴管相连,构成淋巴系统,主司免疫系统的运输和组织液的回收与过滤。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协作识别微生物或外来抗原,调动相应的细胞分子发起多方位的立体攻击,限制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繁殖,直至将其彻底清除。 1 天然免疫系统 任何有生命的机体都具有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的本生就具有的本领,称之为天然免疫。免疫细胞分工明确,例如:肥大细胞是守卫机体门户的“哨兵”,它们在识别微生物所特有的各种危险信号之后,立即招集各种免疫细胞至被侵的组织部位投入战斗;巨噬细胞是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中的“常驻边防部队”,它们具有较强的吞噬杀伤能力,它不停的随血液循环,一旦机体的任何局部被微生物感染,它能迅速穿出血管抵达“出事地点”吞噬并清除入侵的异物抗原,它担

人体内的能量是流动的

*人体内的能量是流动的,一旦用错地方就会形成扭曲的样貌。如果我们没有把生命能量用在创造快乐上,反而把焦点放在创造悲伤、怨怒、悔恨的实相,或过着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便很容易生病——这是因为内在扭曲,能量受到严重阻塞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它提醒人们内在强大的能量是需要被释放和疏导的,因此不能用对抗的方式去应对疾病,否则会引发体内能量更大的冲突。 *疾病与负面情绪的压抑累积有密切关系。因此,让负面情绪获得释放和转化,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就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功课。一个能肯定自我价值、内心与外在较为一致的人,是不容易生病的。肯定自己生而为人的必然价值,向内心输入正面的信息,更进一步地接纳以及了解自我,才是获得健康并治愈疾病的治本之道。 健康源自好心态 人类身体上的病痛,往往都是心灵能量阻滞的呈现。无论治疗任何疾病,如果我们不去觉察和探索内在情绪的变化,只一味从身体治疗的角度思考,那么在治疗上就会出现很大的盲点。若要让自己获得身心灵的整体健康,我们除了要学习接纳和转换情绪、肯定自我的存在与价值外,还需要倾听心灵的召唤,尽情发挥生命的创造力。 ●医病还需先修心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包括三个层面: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唯有这三个层面都达到平衡状态,才能够达到“健康”的标准。其实,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是否有病痛的问题,心理上的健康问题更为重要。 我在就读医学院时开始探索疾病与人类心灵之间的关系,陆续接触了不少有关身心灵研究的资料。我深深认识到,若医生只救助病人的肉体,而不能从心灵的根源解除其痛苦,就并不算真正的疗愈。 还在当实习医生的时候,我曾急救过一位被厚钢板撞击腹部的男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剖开他的胸腔后,我必须用整只手探入其中按摩他的心脏,才能挽回其性命。这次急救病人的经验极大地震撼了我,促使我进一步思索生命的存在与价值、本质与意义。 人类身体上的病痛,往往都是心灵痛苦的呈现。若只是把人体器官当作机器中的零件一样,以为借助现代医疗仪器或高科技,以旧换新后就能解决健康问题,

组织学切片判断依据

组织学切片判断依据 心脏 分三层,中间心肌膜最厚,由心肌纤维组成;腔面覆盖内皮,心内膜下层含普肯耶纤维 中动脉 管壁分三层,内膜和中膜交界处有内弹性膜;中膜由平滑肌组成 两者区分:内膜内容物不一样(普肯耶纤维和弹性纤维);中间层不一样(心肌和梭形平滑肌);中动脉有中静脉伴行 淋巴结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着色深的皮质区可见淋巴小结、皮质淋巴窦;髓质位于中央,由髓索和髓窦组成 脾脏 实质分红髓和白髓;白髓呈紫蓝色,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构成;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构成 两者区分:淋巴小结位置不一样 胸腺 实质由胸腺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分皮质和髓质;髓质内含胸腺小体 胰腺 实质由胰腺小叶构成,小叶内有浆液性腺泡;腺泡之间有染色浅的胰岛 两者区分:虽然都分叶,但两者颜色分界不一样;特征物(胸腺小体和纯浆液性腺泡) 低倍镜下扫视整个视野发现是四层结构,则判定为消化管,除了食管,其余消化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食管 分四层,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下层含食管腺 胃 分四层,上皮凹陷形成胃小凹;固有层含胃底腺,主要由壁细胞和主细胞组成十二指肠 分四层,绒毛呈叶状,固有层含大量小肠腺;粘膜下层含粘液性十二指肠肠腺空肠 分四层,黏膜下层无腺体;小肠绒毛呈指状 回肠 分四层,绒毛呈锥形,黏膜上皮含较多杯状细胞;粘膜下层可见淋巴小结; 结肠 分四层,黏膜表面平坦、无绒毛;黏膜上皮含大量杯状细胞 阑尾 分四层,黏膜表面平坦、无绒毛;固有层含大量淋巴小结,并侵入粘膜下层,使

黏膜肌层不完整 区分:A回肠和阑尾都含淋巴小结,可依据有无绒毛区分;B十二指肠含两层腺体,两层间隔有很薄的黏膜肌层;C胃和结肠容易混淆,高倍镜下能够分辨胃底腺的主细胞、壁细胞 肝脏 实质由多边形的肝小叶组成,肝小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索和肝血窦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含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依据分界是否明显区分猪肝和人肝 气管 分三层,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外膜含透明软骨 肺 实质内可见大量呈空泡状的肺泡,其间散布小支气管及其各级分支的切面 肾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皮质中有球形的肾小体,其周围有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髓质内可见集合管管壁细胞分界清楚、胞质清亮 输尿管 分三层,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可见盖细胞 睾丸 实质中可见许多生精小管的不同断面,生精小管上皮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腔中可见成群的蝌蚪状精子;生精小管间为睾丸间质 输精管 分三层,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肌层很厚,由平滑肌构成 卵巢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很厚,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和白体等);皮质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初级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与放射冠之间出现透明带。次级卵泡中出现一个较大的卵泡腔,卵丘形成) 输卵管 分三层,黏膜形成许多有分支的皱襞突入管腔,管腔不规则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_济南版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②举例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 ③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培养学生的推断,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 ②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通过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人们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营养成分,经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后,除转化为人体结构成分之外,主要用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运动员的饮食入手,指导学生做好“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交流以及小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食物的热价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了解我们每天的活动需要多少能量,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的量以维持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这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生长发育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真正地体现了《标准》所倡导的用生物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保持身体的健康发育这一宗旨。 课前准备: 探究不同食物热价的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解剖针、温度计、量筒、蜡烛、蒸馏水、花生、核桃种子等,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 A类: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维生素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多的是 A.快走 B.骑车 C.慢走 D.唱歌 3、供给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 A.构建细胞 B.转化废物 C.提供能量 D.构建细胞和提供能量 5、相同质量的下列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最多的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6、下列营养物质中既参与构造细胞又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①蛋白质②糖类③脂肪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7、食物的热价是指一克食物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支精密的军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任何一秒内,免疫系统都能协调调派不计其数、不同职能的免疫“部队”从事复杂的任务。它不仅时刻保护我们免受外来入侵物的危害,同时也能预防体内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的威胁。如果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即使是一粒灰尘就足以让人致命。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而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或是器官,相反它是由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骨髓和胸腺是人体主要的淋巴器官,外围的淋巴器官则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集合淋巴结与盲肠。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当我们喉咙发痒或眼睛流泪时,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的信号。长久以来,人们因为盲肠和扁桃体没有明显的功能而选择割除它们,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盲肠和扁桃体内有大量的淋巴结,这些结构能够协助免疫系统运作。 自从抗生素发明以来,科学界一直致力于药物的发明,期望它能治疗疾病,但事与愿违,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人们

对化学药物的使用只会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某种成分,但它无法替代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还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作用,扰乱免疫系统平衡。反而是人体本身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而适当的营养却能使免疫系统全面有效地运作,有助于人体更好地防御疾病、克服环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袭。营养与免疫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联,成就了营养免疫学创立的理论基础。 综合起来,免疫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 二、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 三、修补:人体细胞具有自我修补功能,而免疫系统则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协助。免疫细胞可以杀死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同时自身细胞立即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虽然它的力量令人赞叹,但仍可能因为持续摄取不健康的食物而失效。研究已证实,适当的营养可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换言之,影响免疫系统强弱的关键,就在于精确平衡的营养,不均衡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纯净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产生失调,导致慢性疾病。营养免疫学的研究焦点就在于如何藉着适当的营养滋养身体,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进而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健,这是由陈昭妃博士撷取中国人对本草植物的使用心得,并融合对于营养免疫学的深入研究所

病理切片的特殊染色方法

1. Van Gieson苦味酸和酸性品红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 (2)组织切片脱蜡至水; (3)用Van Gieson液染1?5分钟; (4 )倾去染液,直接用95 %乙醇分化和脱水; (5) 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胞质及红细胞呈黄色。2. Masson氏结缔组织三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石蜡切片厚6ym,脱蜡至水; (2)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3)Masson氏染色液中5分钟或更长时间; (4)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5) 5 %磷钨酸水溶液2?3分钟,再入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洗 (6 )投入淡绿、冰醋酸水溶液浸染5分钟或更长时间; (7)再入0.2 %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 (8)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胞浆和神经胶质纤维染红色,胶原纤维染绿色。 【染色方法】 (1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0.25 %高锰酸钾液3分钟; (3 )蒸馏水洗2次; (4) 1 %草酸漂白即可; (5 )蒸馏水洗2次; (6) 2.5 %铁明矶水溶液媒染5?10分钟,蒸馏水洗多次; (7)二氨氢氧化银浸染1分钟,蒸馏水洗3次; (8)10 %甲醛液还原2分钟,蒸馏水洗3次; (9)0.2 %氯化金液调色1?2分钟,蒸馏水洗3次; (10)5%硫代硫酸钠固定5分钟; (11 )蒸馏水洗,需要时复染; (12)水洗、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网状维呈黑色,其他组织呈复染的颜色。 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切片入70%乙醇中洗2分钟; (3)将切片浸入盛有维多利亚蓝液中染0.5?2小时; (4)直接入95%乙醇中分色数秒钟; (5)浸入蒸馏水洗2分钟; (6)用丽春红S液滴染切片5分钟; (7)直接用无水乙醇冲洗多余染色液2次; (8 )将切片在空气中或冷风干燥; (9)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弹性纤维呈蓝绿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背景呈淡黄色 【染色方法】 (1)冰冻切片厚度8?15ym; (2)Harris苏木素,染约1分钟; (3)自来水洗后,用0.5%盐酸乙醇分化,再水洗直至胞核返蓝为止; (4)蒸馏水洗后移入70%乙醇内浸洗一下; (5)浸入苏丹III染液中约30分钟或更长时间(如果置于56 °C温箱中可适当缩短时间); (6)在70 %乙醇分化数秒钟; (7)待切片在空气中稍凉干或用冷风机吹干; (8 )及时用明胶甘油封片。 【结果】脂肪呈橘红色,脂肪酸不着色,胞核淡蓝色。 高碘酸一Schiff ( Periodic acid Schiff ,PAS)染色法 【染色方法】 (1) 切片脱蜡至蒸馏水; (2) 浸入高碘酸氧化液中10?20分钟; (3 )蒸馏水洗2次; (4) Schiff液染色10?30分钟;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综合习题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综合习题 1.(2011·徐州摸底)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 A .大气中的CO 2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消费者 2.如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 .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 .图中的a 一定是自养生物,b 、c 、d 、e 一定是异养生物 D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 传到b 3.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图中A 、B 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4.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依赖于水 B .伴随能量流动 C .产生温室气体 D .具有全球性 5.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O 2浓度最高的是B B .乙图中的D 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C .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 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 所处的营养级 6.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 ) A .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B .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以改善空气质量 C .在夏季通过缩短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 D .汶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 7.(2009·重庆卷,5)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 、i 、j 、k 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 2量与各h 产生的CO 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 .流向分解者的k 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8.(2011·南通质检)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 B .物质与能量只在生物之间发生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 .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9.下图表示a 、b 、c 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 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A .a >b >c B .c >b >a C .c =b >a D .a >c =b 10、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 、B 、C 、D 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的气体X 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 .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 . D 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 、B 、C 总能量10%~20% D .C 处在第三营养级 11.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 .努力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 .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12.对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①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昆虫,次级消费者只有鸟 ②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③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 ,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 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 m 2,则M>m 1+m 2 ④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 时,生产者至少提供能量为55A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菜青虫吃掉白菜叶并将其转换成生物量的情况。观察发现虫子 一天吃2 m 2的菜叶为了估算方便,又作了一些测量。各字母的含义分别是W :该菜 叶每2 m 2的平均干物质量;X :虫子每天呼吸的消耗量;Y :虫子每天粪便的总量; Z :虫子每天CO 2的排出量则估算虫子每天积累的生物量B 的公式应为 ( ) A.B =2W -Y -Z B.B =W -Y -Z -X C.B =2W -X -Z -Y D.B =W -X -Y 14(2010·深圳质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的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15.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 如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 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夏季:a >b +c +e B.秋季:e +f <g C.春季:g =b +e +f D.冬季:d >c +f

人体“九大”系统之六——免疫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之六——免疫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之六——免疫系统 转载▼ 【【人体免疫系统概况】】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是执行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的总称。主要包括淋巴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其它器官(主要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免疫分子(主要指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抑制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而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或是器官,相反它是由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在感染过程中,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间互相协作、互相制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御。一般经7-10天,产生了获得性免疫;然后两者配合,共同杀灭病原

体。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病原体的一系列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并能遗传给下一代,而且不同种的生物免疫系统有差异。 然而,免疫系统功能的失调也会对人体极为不利:人体的识别能力异常容易导致过敏现象的发生(使用某种食物、注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休克),反之则会引起反复感染;人体的自我稳定能力异常,会使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细胞作出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疾病,诸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人体的免疫监视的功能降低,如同失去了一位“警卫员”,使肿瘤有了可乘之机。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一、免疫器官 1、骨髓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胚胎期血细胞生成场所最早在卵黄囊,后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后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发生在胸骨、脊椎、肋骨等扁骨的红髓。 功能如下: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能量流动练习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盲目扩大池塘中某种鱼的养殖数量,常常会引起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过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鱼生长速率下降 B. 增加食物投放、供应空气不会改变池塘鱼的环境容纳量 C. 池塘中尽可能放养单一鱼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D. 当池塘中某鱼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鱼生长速率最快 2.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 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 D.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低 3.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C. 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捕食的能量 D. 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 6.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倍倍倍倍 7.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种群E含有的总能量为×109kJ,种群B含有的总能量为×108kJ,则从理论上讲,种群A至少可获得的能量为() A.×108kJ B.×107kJ C.×107kJ D.×108kJ 8.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甲每增加3k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乙() A.15Kg B.35 Kg C.155 Kg D.1100 Kg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吕俊耀1, 于晓军1, 刘卯阳2 ( 1.汕头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 广东汕头515031; 2.北华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 吉林吉林132003) 常规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较繁琐, 按具体制作效能分为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九大步骤。其中脱水有12 个步骤、透明有2 个步骤、浸蜡有3 个步骤、染色有23 个步骤, 一般要经过总计40~45 个步骤, 各个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工作习惯各有不同。事实上, 从尸体储藏到切片染色的整个过程中, 任何步骤出现问题均可影响切片的质量, 因此, 要提供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必须对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严加注意, 同时, 观察组织切片时, 还应对可能出现的切片染色质量问题给予充分考虑, 以避免制片过程中的人为假象干扰而作出错误诊断。现综合有关文献及笔者的经验, 讨论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表1) 。 1 固定和取材 组织切片的固定剂主要为甲醛和酒精, 固定剂可与蛋白质交联结合、使之变性, 组织硬化、结构固定,此外其本身的变性物质可与染料结合, 增强着色能力。同时, 固定交联和沉淀蛋白质、脂肪、糖、酶等细胞内物质成分, 产生不同的折光率, 使得光学显微镜下易于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细胞的微细结构。 常见的与固定过程相关的组织切片染色问题及解决方法见表1。在诸多影响切片质量的因素中, 尤以固定较为重要。 1.1 减少或去除组织切片中甲醛颗粒 甲醛饱和液偏酸, 影响细胞核的染色, 特别是放置较久后, 易析出沉积在组织切片中, 呈细小的黑褐色或黄黑色颗粒物, 影响观察。以甲醛饱和液和pH7.2 的PBS 缓冲液配制的10%中性甲醛固定液( 体积比为1∶9) 应用最普遍, 效果也相对较好, 可以减少和消除甲醛颗粒。如果现场无法配制PBS 缓冲液, 可在固定溶液中加入一些普通白粉笔, 使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甲醛颗粒易于出现在血液和血浆分布区, 以及自然腐败较重的组织, 可作为组织出血和血浆渗出指示剂。 1.2 防止组织固定不良

组织切片制备及染色技术

组织切片制备及染色技术 (一)常规石蜡切片的制备: (1)取材与固定:切取组织时应使用锋利的刀、剪,切取组织块时,从刀的根部开始向后拉动切开组织。组织块的厚度约为0.2~0.3cm,大小为1.5cm x 1.5cm x 0.3cm为宜。取好的组织块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48h。 (2)包埋:先经梯度乙醇脱水后用二甲苯透明,然后入溶融的石蜡中浸透每次30min,共3次;再包埋。 (3)切片:包埋好的石蜡块即可进行切片;切片的厚度为5μm左右。 (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方法: (1)脱蜡:主要用二甲苯脱蜡。 (2)梯度乙醇水化。 (3)自来水冲洗。 (4)苏木精染色:水化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浸5~20min,染细胞核。自来水冲洗3~5min。 (5)1%盐酸乙醇分化5~30s。自来水冲洗1~3min。 (6)弱碱性水溶液返蓝30s~1min。自来水充分冲洗5~10分钟。 (7)伊红染色:充分水化后的切片直接入伊红染色液中,染细胞质5~15min左右。(8)梯度乙醇脱水。 (9)二甲苯透明。 (10)中性树胶封片。 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一般称为特殊染色,基本原理是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定位地显示组织细胞的特殊化学成分并保持原有的形态学改变,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光镜或电镜观察,可以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类、核酸与某些金属元素等。 1.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染色):过碘酸是一种氧化剂,它能氧化糖类及有关物质中的1.2乙二醇基使之变为二醛,醛与Schiff氏试剂结合,形成红色的取代色素而得到定位。PAS染色可显示糖原、中性黏液物质、基底膜、软骨、垂体、霉菌及寄生虫等物质。是广泛应用的染色方法。在肾小球肾炎时PAS染色可显示基底膜和系膜区的改变。 染色方法: (1)切片按常规脱蜡水洗,再用蒸馏水洗涤。 (2)0.5%~1%过碘酸水溶液氧化5~10min。 (3)蒸馏水充分洗涤,至少3次。 (4)Schiff氏试剂染10~30min。 (5)倾去染液后,直接用亚硫酸冲洗液处理切片3次,每次2 min,以达到分化。 (6)自来水冲洗5~10 min,使之显现出红色。然后蒸馏水洗1次。 (7)明矾苏木精染核,自来水充分洗涤。 (8)95%乙醇及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判定:PAS阳性物质呈鲜紫红色,其它组织淡粉红色,细胞核呈浅蓝色。 2.结缔组织的染色方法 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是指纤维性结缔组织而言,其结构特点是细胞间质内基质外含有较多的纤维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我们仅简述这三种纤维的常见染色方法。

免疫细胞知识

免疫细胞 简介 免疫细胞(白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角色。组成 免疫器官 类型: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功能: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①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②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①T细胞 ②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及溶解酶等。

种类 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勇斗士。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B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仅数天至数周,但其记忆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存在。 K淋巴细胞——抗体依赖淋巴细胞,直接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衍化而来,表面无抗原标志,但有抗体IgG的受体。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时必须有靶细胞的相应抗体存在。靶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再结合到K细胞的相应受体上,从而触发K细胞的杀伤作用。凡结合有IgG抗体的靶细胞,均有被K细胞杀伤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说K细胞本身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完全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识别作用。K细胞约占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 5~10%,但杀伤效应却很高。当体内仅有微量特异性抗体,虽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足以激活补体系统破坏靶细胞时,K细胞即可发挥其杀伤作用。K细胞在腹腔渗出液、脾脏中较多,淋巴结中较少,胸导管淋巴液中没有,表明K细胞不参加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但K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移植排斥反应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免疫防护及免疫病理两种类型。如靶细胞过大(寄生虫或实体瘤),吞噬细胞不能发挥作用或靶细胞表面被抗体覆盖,T细胞不能接近时,K细胞仍能发挥作用。肾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破坏,都可能与K 细胞有关。 NK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与T、B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NK 细胞数量较少,在外周血中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5%,在脾内约有3%~4%,也可出现在肺脏、肝脏和肠粘膜,但在胸腺、淋巴结和胸导管中罕见。 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MHC限制。 N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的病原体(如真菌和寄生虫)、同种异体移植的器官、组织等。

能量流动练习 含答案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一、选择题 1.盲目扩大池塘中某种鱼的养殖数量,常常会引起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过大,导致生存斗争加剧,鱼生长速率下降 B. 增加食物投放、供应空气不会改变池塘鱼的环境容纳量 C. 池塘中尽可能放养单一鱼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D. 当池塘中某鱼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鱼生长速率最快 2.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 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 D.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低 3.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5.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C. 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捕食的能量 D. 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 6.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7.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种群E含有的总能量为6.8×109kJ,种群B含有的总能量为1.3×108kJ,则从理论上讲,种群A至少可获得的能量为() A.1.3×108kJ B.6.8×107kJ C.5.5×107kJ D.5.5×108kJ 8.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甲每增加3k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乙() A.15Kg B.35 Kg C.155 Kg D.1100 Kg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因为食物链仅由这两种成分构成 B.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圈层,是生物的总和 D.自养型生物都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10.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20 J/(cm2?a) B.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储存的能量是30J/(cm2?a)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1、组织的采集、固定和保存: 采取组织后, 方法一:4%多聚甲醛(4%PFA)4 C 固定 1 小时(根据组织大小和致密程度调整固定时间)或过夜 方法二:采用bouin ' s 固定RT2h(6-8d tesis )or RT 过夜(成年tesis ) PBS缓冲液洗三次,每次5min, 4 C保存于70%乙醇中。 2、组织的包埋、切片、展片及保存:: 固定后的样品经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52-54 C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切片厚4 -10 m,贴于处理过的干净载玻片上,37 C烤片过夜,之后收集于载片 盒中,RT密封保存。 石蜡包埋: 保存于 4 C 70%乙醇中的组织样品 80% 乙醇15 min 95%乙醇15 min 100%乙醇15min 2 1/2 乙醇1/2 二甲苯15 min

二甲苯透明5-10 min 1/2 二甲苯1/2 石蜡30 min 石蜡(1) 石蜡(2) 石蜡(3)包埋 RT保存 3、石蜡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方法: 密封保存于RT的组织切片 二甲苯(1) 20 min 二甲苯(2) 20 min 100% 乙醇20min 95% 乙醇10 min 80% 乙醇10 min

通风橱晾干,阻水笔在组织周围画圈 切片在PBS 中浸泡5 min*2 %Trito nx RT 10 min 切片在PBS 中浸泡5 min*3 3%H2O2 RT 10min 切片在PBS 中浸泡5 min*3 佻胰酶RT 10min 如果是增强型DAB 只要1min 即可RT 60min 3%H2O ) Blocki ng buffer(3%BSA+5%NGS+%Trit on x-100 in PBS) DAB 倾去 blocking buffer ,勿洗 一抗 4 C overnight in blocking buffer 取出切片复温1h ,切片在PBS 中浸泡5 min*3 二抗 in blocking buffer GAR1 200 ( GAM1 100),RT1h 切片在PBS 中浸泡5 min*3 显色5-10min ( 50微升A+50微升B+900微升PBS+5微升 在PBS 中浸泡5 min*3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 第一章组织制片概述 组织制片技术是观察细胞、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方法。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都是以组织制片为基础的。 一、制片前的准备工作 1.染色缸和标本瓶的清洗 用毛刷沾去污粉将染色缸和标本瓶里外擦洗,自来水冲洗干净备用。金属银或组织化学染色时,器皿更要彻底清洗。先去污粉洗,再洗液浸泡过夜,再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 洗涤液的配制:重铬酸钾300克浓硫酸300毫升蒸馏水3000毫升 2.载玻片和盖玻片及其清洗 载玻片简称为玻片或载片,一般尺寸为76毫米×26毫米,厚度为1-1.5毫米。 盖玻片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厚度为0.15-0.5毫米。最常用的规格为18×18毫米、20×20毫米,还有其它规格的。 煮沸洗涤法: 新旧玻片均可采用。洗衣粉水浸没玻片,加热煮沸15-20分钟,冷却,自来水冲洗,干净的白棉布或纱布擦干,保存备用。 酒精浸泡擦拭:新的玻片或载片可直接用酒精浸泡、擦拭,保存备用。 洗液浸泡法:要求严格的玻片,可在洗液浸泡后在冲洗干净。 二、制片方法的种类 (一)非切片法 不用切片机、没有切片手续而制成切片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整体封藏法待制作的材料一般很小或为一薄片状,如无脊椎动物的水螅和草履虫等,脊椎动物的鸡胚和蛙胚等。这些材料取下后经固定、脱水和染色就可以封藏在玻片内。 2.涂片法主要是液体或半流动性的材料,如血液、精液、细胞学检查、微生物等,直接将材料涂在玻片上,再经固定和染色制成标本。 血液涂片的制作与染色:取一干净载玻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然后取一小滴动物血置于载玻片右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 斜置于血滴左侧, 先向右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 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 轻轻将载玻片向左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 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将血涂片靠近中央部分的两边(与载玻片短边平行的边)用玻璃铅笔圈上并平放在染色架上进行染色。①滴加数滴瑞特氏-姬姆萨(Wright’s-Giemse)混合染液覆盖已圈血膜,同时记住滴数,染3-5分钟。②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后稍加晃动玻片继续染色5-10分钟。③用蒸馏水或自来水冲去染液(注意还要直接冲洗已圈部位), 吸水纸吸干或凉干即可观察。 3.撕片法疏松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等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4.磨片法主要用于含钙盐较多的坚硬的材料,如脊椎动物的牙齿和骨。 5.撕碎法 6.压碎法 7.印片或触片法 (二)切片法 使用切片机切片而制成切片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振动切片法、超薄切片法 第二章石蜡切片技术 第一节取材和固定 制作切片的第一步就是把动物杀死,取下需要制作切片的材料。动物杀死的方法很多。根据动物的大小、种类及观察目的而定。例如,青蛙和小鼠等较小的动物可用断头法。一些较大的动物如兔子和猫等可用空气栓塞法,从耳静脉注射入空气,使动物心脏发生急性空气栓塞,循环障碍,痉挛而死。此种方法各脏器易瘀血。也可采用扑杀法。无论那种方法都应该使动物迅速死亡。 动物杀死后立即取材和固定,否则组织会因失水变形和发生死后变化。 一、取材

2020年高考生物疫情考点透视突破03+免疫系统消灭人体内的病毒(解析版)

突破03 免疫系统消灭人体内的病毒 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都是冠状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RNA单链,它们的遗传信息蕴含在构成RNA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两种病毒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多数情况下我们却没有发病,是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知识链接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相关链接】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消灭,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血浆和淋巴。 【典例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及其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也叫免疫细胞,分布在淋巴液和淋巴结中 B.免疫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C.对癌变肝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免疫系统有防卫功能,且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 【答案】B 【解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A错误;免疫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正确;对癌变肝细胞的清除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免疫系统如果防卫功能过强,会引起免疫失调,如过敏反应,D错误。 【典例2】最近一项新研究报道,在服用一种关节炎药物后,两位多年患有秃头症的患者,长出部分头发。该症因为免疫系统攻击头部毛囊,导致了头顶的头发全部脱落。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攻击头部毛囊的原因可能是毛囊的某些结构类似于某些抗原的结构 B.目前普遍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主要通过神经一免疫的调节机制来完成调节 C.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自己”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关节炎药物的使用,可能降低了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答案】B 【解析】免疫系统攻击头部毛囊的原因可能是毛囊的某些结构类似于某些抗原的结构,A正确;内环境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