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族文化概况(民理论文)

回族文化概况(民理论文)

回族文化概况

目录

我眼中的回族 (2)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回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

(一)神秘的回族语言 (2)

(二)回族民风尚武,民俗多彩 (3)

(三)饮回民吃食讲究精致洁净 (5)

二、回族人饮水思源,奋发图强 (6)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 (6)

(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蔡寨回族乡模范事迹材料 (6)

三、走进散居回民,发展与忧虑并存 (7)

(一)民俗与禁忌的淡化 (7)

(二)薪火相传受到挑战 (7)

致谢 (8)

我眼中的回族

摘要:一个散居回民的角度,从回族文化习俗,回族之于社会与散居回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我眼中的回族。

关键词:回族文化;回族社会性;文化忧虑

一、回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一)神秘的回族语言

作为一名散居回族,我和开心能在这里把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回民文化,以及到大学里在充满55个少数民族同学的预科教育学院这一环境中得到的民族文化的认知分享出来!

15年我刚到民大的预科教育学院时,机缘巧合,我和一名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为回族的同学分到一间宿舍,同时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才认识到,作为散居地的回族人与聚居地的回族人的差距有多大!

因为可以在网上提前了解自己的舍友(姓名、民族等,这也是网络很发达的好处),所以当我自报名讳的时候,下一秒,这位聚居地回族同学就对我说了一句“安塞俩目阿以来库姆”(愿真主赐福与你),按照回族伊斯兰教的规矩,我应该回以“我而来坤闷赛俩目”(愿真主也赐福与你),但是我只呆愣了一下,想着大概是打招呼问好之类的,含糊回应过去了,事后还在暗中思索想着刚刚这位同学对我说的是什么,以后的相处中跟她再提这事的时候,还被小小的“嘲笑”了一下。

后来的朝夕相处更让我大开眼界,而且还带来了一点认知上的小小争议,因为从小到大,我的观念里就只有“我是回族人”却从来没有人跟我说,“你是伊斯兰教的”,所以当我有一天听到这名回族同学,(这里就叫她马同学吧,宁夏回族中“马”姓是大姓。)在那里像是做祷告一样的念念有词的说着“俩一俩海,印兰拉乎,默罕默德莱苏纶拉黑”时,觉得神秘不解。

后来自己上网百度后才知道,马同学念的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信条,它的中文含义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而我也开始思索一些问题:回族是不是都信仰伊斯兰教?我为什么作为回族没有信仰伊斯兰教?既然诸多禁忌是伊斯兰教徒才需要遵守的,那我不信仰伊斯兰教是不是可以不用遵守?后来马同学也凭借她多年聚居地回民的经验帮我分析了,不信仰教的话是不用遵守禁忌的,但是至于我为什么没有信仰伊斯兰教,只能说至今还是个谜。

我所认识到的伊斯兰教回族人不论是学生,还是到武汉来谋生的商贩老板,凡是见面都会很热情的互相打招呼,有一次陪一个伊斯兰教的学长到一家老乡开的清真面馆吃饭,当时情景还印象深刻,傍晚下着雨,我们还没走到门口,面馆老板已经热情的迎接出来了,右手握拳放在左胸,还边说着“安塞俩目”,作为一个局外人都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尤其是在异地他乡的时候,这种温暖真不是一星半点!

说到这些语言我又想到了小时候去外婆家,是很害怕我外公她老人家的,他是地地道道的回民,所以在他面前我总怕说错话,记得有一次因为中午吃饭的时候说了句“为什么要杀鸡啊,鸡多可怜啊?”惹得他老人家很不高兴,后来妈妈解释说,回族人不说“杀”只能说

“宰”,从那起,在外公面前说话,都得格外的小心翼翼,生怕又犯了什么忌讳。

(二)回族民风尚武,民俗多彩

1.中华武术,国之瑰宝

小时候,在我们县城发生过一件事情,让我觉得回民“很凶”,也就是尚武精神充斥。虽然自己也是回民的一份子。在我们的县城,有一条回族街,那里住着的全部是回族人,而那条街的尽头旁边是一个大型集贸市场,凡是需要日常用品的大多需要经过那条街。说是有一个汉族人买了两斤“大肉”经过回族街的时候被打了,打的很惨,而且是整条街的回族人都想要打他或者骂他,因为他直接拎着那两斤“大肉”大摇大摆的经过回族街,被几个回族人指责后不听,就被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说这个故事是为了引出我们回族的拳术,穆斯林喜练查拳、弹腿、腿拳、华拳、洪拳、炮拳、黄鹰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等。其中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弹腿、心意六合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有所谓"回回拳"、"教门拳"之称,因为回族人钟情拳术,所以后来也就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的俗谚。意思是,会些功夫的大都是伊斯兰教的教徒,不过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回族的拳术也只有在特殊的时间场合才能见到。我从小到大就没有见过几次。下图就是回族人在练拳的场景。

2.婚丧方面

我从小到大见过的回族婚礼其实并不多,只知道些基本点回族结婚礼仪。我们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很隆重,在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因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如下图)这时新人需要伸出双手并拢向上,闭目颌首。我能给我们那儿老人们的话就是“接福”,这一项仪式被看的很重要,整个过程,时间可能会蛮久,但是必须安安静静,规规矩矩的。

这项祝福礼在丧葬意识中也会出现,同样被看的很重要,但是在我们那里举办丧礼会有哭丧这一环节,后来查了“哭丧”的来源,“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这一仪式必须由最亲的女性亲人完成,我就亲眼见到过一次,我大舅舅去世时,我妈妈和我几个姨妈哭得撕心裂肺,但是很不理解,这似乎并不是伊斯兰教里丧葬礼仪里必须要有的环节,而且我当时置身其中觉得很不舒服,直到现在还觉得“哭丧”是一种

陋习。

说到丧葬,我们那里的回族人只能土葬,不能火化。我祖父生命垂危时,自己要求过身后火化,但是却被整个家族的人拒绝,还说他老了病糊涂了,因为伊斯兰教的教徒过身后是不能火化的。后来查证了伊斯兰教的教法,规定穆斯林实行土葬。《古兰经》云:“凡有血气者,都要尝死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我”。教义认为穆斯林死亡为一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是肉体的消失和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不是生命的终结。所以病人绝气后,脱去衣服,合其双眼,闭其口齿,顺其四肢,整理容发,使亡人面向“克尔白”天房,覆盖白布单。随后土葬。但我始终觉得祖父很可怜,临终却连自己的归宿都决定不了。

3.民族节日

我们回族穆斯林每到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时候就要封斋。回族穆斯林为什么要封斋呢?这里还有个故事,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并不会固定在具体的某一天开始或结束,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而我从小到大却并没有见过我身边的任何一个回族亲戚封过斋,到了大学里见的诸多像马同学那样的聚居地的回族进行封斋。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马同学就是在斋月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吃一天唯一的一顿饭,而且吃之前还要面向东方祷告很久,作为舍友以及同族人,我真心佩服马同学坚定的意志。甚至还问过她,何必这么坚持呢,一天不吃多饿啊!(这里有点干涉到他人的信仰自由了,但也是出于于心不忍),马同学告诉我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而我也确实从她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好的品质。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开斋节要过三天,这三天里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会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共庆节日,在我们那里,凡是去清真寺的回族人,只需要象征性的捐一点钱,就可以在寺里吃一整天,牛羊肉以及各种回族小吃,比如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

图片里就是我们家乡开斋节时的老人们最擅长也最喜欢做的“油香”,它是一种油炸面食,但是老人们不许我们说“炸”,要成为“下油”。

(三)饮回民吃食讲究精致洁净

很多人都知道回族不吃猪肉,但是我最初并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其实还有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十来个民族也是不吃猪肉这一事实。但后来在预科院里与56个民族的同学接触过程中才渐渐明白,不吃猪肉的不仅仅只是回族人,还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之所以不吃猪肉是因为,回族人觉得猪贪婪丑陋,而且极其脏。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猪是回族人的图腾圣物”。

其实除了不吃猪肉以外,回族人还不吃致死物,不吃血液,不吃狗肉还有蛇。但是后面的这些禁忌,在我们那里基本是被忽视的。伊斯兰教所倡导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以羊为例,性情温顺,自身洁净,其肉美味可口,同时还对身体有滋补食疗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羊肉,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不过生活在汉族人聚居的地方,我见过很多汉族人会因为做菜时候不会去除羊肉的膻味而放弃吃好吃的羊肉。

在我们回族人手里,简简单单的面粉会被做出各种精致悦目又好吃的美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据统计,回族饮食中,面食品种达60%多,而其他品种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等,经过回族人的制作,都会成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国人也是一吃为快,好不留恋。我作为一个回族人,从小到大吃过的面食种类并不少,但是不得不承认,跟聚居地的马同学吃过的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二、回族人饮水思源,奋发图强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

作为一名回族人,不得不承认从小到大被很多汉族的小伙伴羡慕,因为少数民族有中高考加分和被优先录取的权利,我本人也是因为民族政策才能有幸来到美丽的民大的。当时高考成绩距考上民大还差十来分,后来被录取了,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运是回族人,很幸运被民大录取,居然加了十分,要知道十分在河南这个人口大省和高考大省简直意义非凡,因为在我们那里有句话叫做“超越一分,干掉千人”,这句话其实并不夸张,甚至还有谦虚的成分在里面。后来我到了民大预科,认识了很多从新疆和西藏来的朋友,了解到有很多人甚至是差了一两百分,也因为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来到民大的。

在预科院里也不乏回族的老师,有一次听到一名老师提到她的牛羊肉补贴,才知道国家对附属于正式单位的回族职员每个月都会有几十元的补贴。因为回族人不吃猪肉,但牛羊肉又比较贵,尤其每到逢年过节,价格飞涨,真的会吃不起。

我所知道的生活中国家对回族人的照顾可能也只是一隅,但仅仅是这些足以让我们回族人感到被关心被支持,也希望这种惠及于民,有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会更多更细致,那么中华民族大家庭协奏曲里的不和谐的音符也会被慢慢纠正过来的。

(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蔡寨回族乡模范事迹材料

国家对回族有着诸多照顾优惠政策,回族人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以我们河南蔡寨回族乡模范事迹材料为例,蔡寨回族乡成立于1986年11月,属革命老区,是驻马店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辖6个行政村,其中3个回民聚居村,有三坊清真寺。人口1.65万人,回民群众5200人,占全乡总人口30%。近年来该乡针对回族群众出现大的纠纷事件易在全省乃至全国串联的特点,按照“以团结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以法治保和谐”的工作思路,专门成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纠纷处理机构,聘请了法律顾问,先后赴西藏、青海、辽宁、湖南、广东、安徽等地解决6起伤亡事故,避免了10多起赴京、赴省、赴市大规模集体上访。蔡寨回族乡的经验及做法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向全国推广,受到上级党委、政府表彰。

蔡寨回族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岗地旱难浇,洼地涝易淹,粮食生产抗灾害能力较差。近年来该乡争取政策性资金2880万元,实施高标准良田开发项目,治理农田1.6万亩,新打机井153眼,新建桥涵123座,新修水泥路26公里,新挖水渠15条54公里,植树3.2万株。争取45万元在岗区打130米以上深井3眼,成立农业合作社13家,已流转土地近8000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34%以上。目前,全乡现有企业10家,2014年引进项目4个,合同引资5.2亿元,已到位资金1.6亿元。

蔡寨回族乡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较差,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杂物占道现象普遍存在。2014年全乡投入130多万元对垃圾场所以及排污设施进行新建和整修,6个村中1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2个村为市级生态文明村,3个村为县级生态文明村,是全县唯一达到100%生态文明村标准的乡镇。今年该乡筹资对冯老庄、寺后郭、肖洼村三个村委办公楼房、乡中小学校舍、23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和两个敬老院进行了整修,改善了群众活动、就学、住房、养老环境。

2014年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70多项,处理各种矛盾纠纷100多件,两年多来,蔡寨回族乡由上访大乡、治安乱乡,转变为平安乡、稳定乡、安全乡,实现了无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赴市、省、京上访,是全县唯一一个“三无”乡镇。

蔡寨回族乡的模范示例,利国利己,是所有的回族区与回族人应当学习的!

三、走进散居回民,发展与忧虑并存

(一)民俗与禁忌的淡化

我虽然是回族人,但是作为散居回族的一员,深切感受到散居地回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习俗的严重淡化。

在上文中提到的民族节日开斋节,从小到大我只过过一次,还是某年碰巧赶上了节日,此外大多的生活习俗以及惯例都淡化很多,在我的家庭里,家人们只遵守最主的禁忌,不食“大肉”,大肉就是猪肉,但是对其他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致死物,血液,狗肉等并不忌讳,没有朝拜,没有斋戒沐浴,但同样的生活习俗在民族聚居地都被保存的很好,就像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马同学,她会定期进行斋戒、会每天朝拜安拉,很虔诚,很神圣。

而这些问题之所以在散居回民身上体现出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我觉得是传承与环境。虽然散居回民整体淡化,但老年人、成年人与青少年人所体现出来的淡化的程度是由浅及深的,我有见过同为散居的回民同学与汉族同学聚餐并不忌讳汉族人的饮食,且饮酒赌博。这是一种严重丧失民族信仰的表现。

我总结了原因,一方面要归咎于自身的意志不坚定;另一方方面也是环境制约,因为青年人在外漂泊求学务工,如果严格按照回民的饮食要求的话,大多数人是吃不起牛羊肉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吃了大肉。虽然政府对有附属单位的正式回民职工每年有“牛羊肉补贴”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至于环境,散居回族不像聚居地的回族一样,有着浓厚的宗教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监督,自然会在意识上有所漠视。

(二)薪火相传受到挑战

随着青少年散居回族的外出数量增加,时间增长;散居环境的影响,散居回民的宗教习俗淡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而宗教习俗的淡化必然会引致宗教信仰的淡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济公活佛一样“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也不能像陶渊明先生一样“心远地自偏”所以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保护问题总有一日需得被提上议程。

致谢

通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在民族文化与习俗方面开阔了眼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摒弃了些许浅薄。对指导老师:李安辉老师致意诚挚的谢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