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工实验指导书-2

热工实验指导书-2

热工实验指导书-2
热工实验指导书-2

实验一理想气体比热比的测定

一、实验装置图

图1实验装置图

1.测压计2.气体容器3.洗耳球4.连接软管5.阀门

二、实验原理

刚性容器中的理想气体在绝热放气过程中,容器内剩余气体经历的过程可视为定熵过程。原因说明如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 T

PV=m

g

其微分方程可以表示为:

dp dV dm dT

+=+

p V m T

对于刚性容器dV=0,故上式变形为:

dm dp dT

=-(1)

m p T

由开口系统能量方程

e Q=dU+h e i i s m h m W δδδδ-+

对于实验装置

Q δ=0 s W δ=0 i m δ=0

上式中: dU=d(mu)=mdu+udm

e m δ=-dm e T T =

因此: e mdu=h dm-u dm

Tdm c Tdm c dT mc v p v 000-=

0001()1v p v c dT dm dT

m c c T k T

==

-- (2) 将(2)带入(1):

1(1)11

dp dT dT k p T k T k =+=-- 积分有:

1

k k

T C p

-= (3)

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g R T 带入(3)式消去T ,可以得到

k pv C = (4)

(4)式其实就是理想气体定熵过程的过程方程式,故刚性容器绝热放气时,剩余气体经历的是定熵过程:

2112

()k p v

p v = (5) 若气体再经历一个闭口系统中的定容吸热过程2-3,并使31T T = 由于 111g p v R T = 333

g p v R T =

可以得到

31

13

p v p v = (6) 考虑到23v v =,(5)(6)式联立后有:

32111231

()()()k k k p p v v

p v v p === 故

2

1

31

ln

ln p p k p p = (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让刚性容器中的理想气体先经历一个绝热放气过程,再让剩下的气体经历一个质量不变的定容过程,并让气体末状态的温度与实验开始时气体的温度相同,那么只需要分别测定实验开始时、放气之后、实验末状态三个状态的压力即可得到理想气体比热比k 的值.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定并记录环境温度t 0,环境压力p 0;

2.用洗耳球3向容器2中充入气体,观察测压计1使容器中的压力p 1略高于p 0,温度

t 1等于t 0,为使两个温度达到相同,进行该操作后需等待3分钟再记录p 1; 3.打开阀门5,慢慢放出一些气体,当容器中压力p 2等于p 0后关闭阀门5; 4.等待5分钟使容器中气体温度升高到t 0,记录此时压力p 2; 5.重复以上步骤,再做一次。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

五、实验数据处理

通过记录的数据计算气体的比热比,取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并与教材中的实际值进行对比,计算误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二喷管实验

一、实验装置

图1 实验装置图

1.进气管

2.吸气口

3.孔板流量计

4.压差计

5.渐缩或渐放喷管

6.支架

7.测压探针8.可移动真空表9.手轮螺杆机构10.背压真空表

11.背压调节阀12.真空罐13.接真空泵管

二、实验步骤

(一)渐缩喷管

1.装上渐缩喷管,使测压探针位于喷管入口处。

2.测量并记录室内大气压力Pa和温度T。

3.打开阀门11,启动真空泵,使测压探针位于喷管入口处,向右慢慢移动测压探针至喷管出口处,观察过程中喷管各截面压力变化,并选取记录表中X所示位置记录压力值大小。

4.改变阀门11开度,使真空罐真空度分别处于不同压力,重复步骤3将实验做4次。

(二)缩放喷管

1.装上缩放喷管,使测压探针位于喷管入口处。

2.测量并记录室内大气压力Pa和温度T。

3.打开阀门11,启动真空泵,改变阀门11开度使真空罐真空度在620mmHg左右,向后慢慢移动测压探针至喷管出口处,观察过程中喷管各截面压力变化,并选取记录表中X 所示位置记录压力值大小。

4.参照步骤3,逐渐增大阀门11开度提高真空罐绝对压力做5次。

三、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当地大气压Pa= Mpa 室温T= ℃

(一)渐缩喷管实验记录表

当地大气压Pa= Mpa 室温T= ℃

(二)缩放喷管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数据处理

以X为横坐标,喷管中绝对压力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沿流动方向喷管中压力的变化曲线,并结合教材阐述不同曲线代表的意思。

实验三 二维温度场电模拟实验

一、实验原理:

导热与导电虽然是不同性质的物理现象。但对于导体而言,窥其导热、导电的机理,则都是由于大量自由电子运动的结果,从热流和电流的计算公式来看,它们也是十分相似的。

平壁导热公式: Q (

T

A

δλ?温度差热流量 =)热阻

式中 λ一物体的导热系效 [w /(m ·℃)]。

δ一物体的厚度 [m ]。 A 一物体的导热面积 [m 2]。

欧姆定律: I (V

R ?电位差

电流 =

电阻

这就为我们的电热类比法的最初产生提供了启示和依据。由此,也为我们解决多维的导热问题,在精确的解析法与近似的数值解法之外,又找到了一种电模拟的实验方法。

各向同性材料的无内热源的两维稳态温度场的电模拟法,可分为连续式和网络式两种。连续式就是用连续介质(如:导电液或导电纸)作为实验模型;而网络式就是由电阻元件焊接成的电阻网络板作为实验模型。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后者的实验原理以及对温度场各种边界条件的电模拟方法。首先,电阻网络板与正方形网格化后的实际温度场(即电~热系统)之间,必须几何相似,这是前提。然后,由稳定导热的数值解法可知。如图1a 所示,对于无内热源的二维稳态温度场,其内部节点方程式是:

(T 1+T 2+T 3+T 4)-T 0=0 (1)

在电阻网络板上,设其对应的内部节点四周的电阻分别为:R 1、R 2、R 3、R 4。 在稳态时,由电学中基尔霍夫定律可知:

n

0n 01

R V V I 0

-=

其中

=∑=n

i n I

04

04303202101=-+-+-+-R V V R V V R V V R V V

如果在焊接电阻网络板时,如图1b 所示,人为地使 R 1 =R 2 =R 3=R 4。则可得:

(V 1+V 2+V 3+V 4)-4V 0=0 (2)

可见,公式(1)、(2)在数学形式上是完全相同的。它说明:电阻网络板中的电位分布与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具有完全相同的规律性。这样,我们就可用测量电阻网络板中各节点电位的方法,而达到了解网络化温度场中各对应节点温度的目的,这也就是温度场电摸拟实验的基本原理。

但是,二维温度场除了内部节点之外,还有各种条件(如:等温,绝热,对流换热等)的边界节点。而且边界条件的不同,对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影响极大。因此,还必须设法对这些不同性质的边界条件能够分别地进行模拟,才能够达到电~热系统间电位分布与温度分布的真正完全类似。

1 等温边界条件的电模拟:

将等温边界处的各节点彼此间用导线短接(相当于一个电位),实验时用稳压直流电源使该处保持稳定的电位。这样就完成了用等电位边界对等温边界的模拟。

温差与电位差之间的换算比例系数c t ,根据情况,由自己选定。

1

212V V t t c t --=

2 绝热平直边界条件的电模拟:

如图2(a )所示,建立边界节点热平衡方程。节点网络等步长划分Δx =Δy=δ,Δz =1

0403010=++Q Q Q

022040301=??? ??-+??? ??-+??

?

??-δδλδδλδλδT T T T T T

整理可得: (2T 1十T 3+T 4)一4T 0=0 (3)

电模拟网络如图2(b )所示。由电流定理可知:

0403010=++I I I

04

4303101=-+-+-R V V R V V R V V 若设 R 3=R 4=2R 1;

则可得: (2V 1十Ⅴ3+V 4)一V 0=0 (4) 可看出式(3)、(4)在形式上完全相同,所以对于绝热的平直边界条件,只要在制作电阻网络板时,使R 3=R 4=2R 1 ,即可完成模拟。

3 对流平直边界条件的电模拟:

如图3(a )所示是对流平直边界。设对流换热系数为α[W /(m 2·℃)],流体温度为T 0,若用上述的方法,可得其节点方程为:

—c 1T 0+c 2T f +(2T 1+T 3+T 4)/2=0

式中: λ

αδλ

αδ=

+=21

2c c

同理可证,在如图3(b)所示的电阻网络图中,只要使

R3=R4=2R1,R2=[λ/(αδ)]R1

即可使对流平直边界条件得到模拟。

对于其它非平直的各种条件的边界节点,亦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其节点方程式,然后建立模型和选取电阻。这样,我们就可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来制作电阻网络板了。

通过实测板中各节点的电位,而了解相应的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该模拟板装置实际上充当了专用计算机的作用。即相当于用模拟实测的方式代替了计算机数值解的演算过程。

现在的实验为模拟炉墙转角温度场,炉墙内外表面为定温边界。炉墙横截面尺寸如图4所示。材料的导热系数λ=0.53[W/(m·℃)],并划分成边长为0.2m的正方形网格。试分别求出定温边界条件:(1)t2=75℃,t1=0℃;(2)t2=450℃,t1=50℃时的各节点温度。

换算公式为在实验原理中提到的1

212V V t t c t

--=。

二、实验步骤:

1.按照网格化后的温度场制作电阻网络板。 2.按图5所示,接好线路。

3.经检查无误后,起动直流稳压电源,并调整到所需要的电压。注意:为了防止电阻网络过载,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不得超过10V 。

4.把万用电表的测量开关放在直流电压档上,并注意使电表的量程与所测电压的范围相对应。

5.用万用表依次测量各节点的电位,填入附表中该节点处的圆圈里;并把它们换成相应节点的温度值后,填入附表中该节点处的圆圈里。

三、实验记录图

四、数据处理图

t2=75℃,t1=0℃

t2=450℃,t1=50℃

实验四 自然对流换热实验

一、实验装置

1—电源引出线,2—电源引出孔,3—聚苯乙稀泡沫,4—实验管段,5—电加热器

二、实验原理

对铜管进行电加热,铜管外壁以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种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所以对流换热量应是总热量与辐射换热量之差,即:

Q=Q r +Q c =IV Q c =αF (t w -t f )

?

??

????????? ??-??? ??---=44

0100100)()(f w f w f w T T t t C t t F IV

εα Q r ---------辐射换热量; Q c ---------对流换热量 I ---------电流强度 V ---------电压

ε ---------实验管表面黑度 C 0 ---------黑体的辐射系数 T w ---------管壁平均温度 T f ---------室内空气温度 α ---------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对于自然对流换热,努谢尔特数Nu 是葛拉晓夫数Gr 和普朗特数Pr 的函数,即: Nu=f (Gr ,Pr ) 可以表示为: Nu m =c (Gr ×Pr )m n

其中Nu m=αd/λm Gr m=gβm(t w-t f)d3/νm2

而c、n则是需要通过该实验确定的,这就是该实验的目的。为确定c、n,采用了四根尺寸和加热功率各异的实验管,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求得四组准则数,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Nu m为纵坐标、(Gr×Pr)m n为横坐标将四组数据标出,画出一条直线,使大多数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周围两侧。根据上面的公式lgNu=lgc+nlg(Gr×Pr),则这条直线的斜率为n,截距为c。(若采用的是一般的直角坐标纸,则将Nu m、(Gr×Pr)m n取对数之后和以上类似做法绘制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斜率为n,截距为lgc。)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按电路图接好线路,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接通电源;

2.调节调压器,对实验管进行加热;

3.稳定六小时后开始测管壁温度,记录数据;

4.间隔半小时后再记录一次,直到两组数据接近为止;

5.把两组接近的数据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6.记录温度计指示的空气温度。

四、实验数据记录

1.已知数据:

管径和允许电功率d1=20mm P1=300W d2= 40mm P2=600W

d3=60mm P3=800W d4=80mm P4=1200W

管长L1=1000mm L2=1200mm L3=1600mm L4=2000mm

C0=5.67 W/(m2×K4)黑度ε1=ε1=ε3=0.15 ε4=0.11 2.测量数据:

室内空气温度t f=℃电压V=V

管壁温度和电流强度:

五、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所测管壁温度求出管壁温度平均值t w ,计算加热器的热量Q=I ·V (W) 1.求对流换热系数

?

??

????????? ??-??? ??---=44

0100100)()(f w f w f w T T t t C t t F IV

εα 2.查出物性参数:

定性温度取空气热边界层平均温度t m =(t w +t f )/2,在教材的附录中查得空气的各物性参数。 3.计算准则数

把得到的有关数据带入准则数定义中可得准则数Nu m 和(Gr ×Pr )。 4.确定c 和n

把对应的数据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一条直线,使大多数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周围两侧,由绘制出的直线得到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进而求出c 和n 。 下一页为实验数据计算表,数据整理时,将各数据填入,计算完毕后绘制实验曲线,计算c 和n ,与教材中水平圆管自然对流的实际c 、n 值进行比较,并计算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实验指导书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实验指导书 高伟鲁录义编 华中科技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二O一三年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响应曲线,熟悉它们的动态特性。 2. 了解各典型环节中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仪器与软件 1.PC 机 1台 2. MATLAB10.0环境 三、 实验内容 分别改变几个典型环节的相关参数,观察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变化情况(曲线至少3条),并得出规律。 1) 比例环节(K ) 2) 积分环节(S T i 1) 3) 一阶惯性环节( S T K c +1) 4) 实际微分环节(D T S ) 5) 典型二阶环节(222n n n S S K ωξωω++) 同时显示三条响应曲线时的仿真框图可采用如图1-1所求形式,其中传递函数的形式根据不同环节进行设置。

图1-1 多响应输出示意图 四、 实验原理 1.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 200,1002)(211212==-=-=-=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2所示。 图1-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2. 积分环节(I)的传递函数为 uf C K R s s C R Z Z s G 1,1001.011)(111112==-=-=-=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图1-3 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及SIMULINK 图形

3.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uf C K R K R s C R R R Z Z s G 1,200,10012.021)(121121212===+-=+-=-=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4所示。 图1-4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4. 微分环节(D)的传递函数为 uf C K R s s C R Z Z s G 10,100)(111112==-=-=-= uf C C 01.012=<<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5所示。 图1-5 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及SIMULINK 图形 5. 典型二阶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22()2n n n K G s S S ωξωω=++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6所示。

(完整版)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 5 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 3 人以上(含 3 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 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 C 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rintf(" 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 或1,空格分开):"); scanf ("%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 很好,表决通过!\n"); else printf(" 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实验二命题逻辑推理 【实验目的】加深对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用命题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逻辑

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作者:————————————————————————————————日期:

电子线路实验 指导书 苏州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前言 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电气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去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本书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选编18个实验,覆盖了教学基本要求中的主要内容,某些部分作了适当加深加宽。并强调了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应逐步掌握下列内容: (1)常用电子电路元件的特性、选用和基本参数测量方法 (2)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 (3)常用电子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4)常用电子电路的选型、设计、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对同一实验,指导书设计了若干组不同的性能指标。学生应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任选一组参数进行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

实验须知 为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做到以下要求: 一、实验前 (1)电路选型:根据电路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结合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查阅有关电子电路资料,确定电路的形式,画出电路原理图,必要时画出实际连线图。 (2)电路设计:根据要求的性能指标,对电路进行理论设计和计算,确定所选用元件的规格、型号和实际数值,列写元件清单,并把他们标注在电路图上。(3)测试方案设计:根据电路的性能指标和测量原理,确定测试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列出仪器设备清单。 二、实验过程 (1)电路安装 按照电路原理图,以有源器件为核心,合理布局,逐级安插元器件并连接走线。要特别注意电源线、地线、信号输入线和输出线的安排,仔细核对元件数值、极性和管脚位置。电路安装完成后,应对照电路原理图,认真检查电路板上的元件连接情况,避免漏接、错接。 (2)通电及直流工作状态检查: 将电源电压调调整到要求值,并按正确的极性接入电路板然后接通直流电源。通电后,首先检查电路板上直流电源电压是否正常。逐级检查有源器件的直流工作点,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有相应调节元件,应将直流工作点调到要求值。(3)动态调试和性能指标测量: 根据拟定的测试方案,调整信号源的输出波形,将其接入板。逐级检查电路的输出,并记录数据和波形计算电路的性能指标。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分析原因,重新调整电路或改进电路。实验过程中,发现电路异常,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损坏元器件及仪器设备。 三、实验后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原始记录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热工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课件资料

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 各种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标定 1.金属泊式应片:直流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实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比较它们的测量结果。 实验所需单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频率/电压)表。 实验注意事项: (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并不存在。 (2)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关闭电源。 (3)实验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过载,应将量程扩大。 (4)接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应变片的工作状态,桥路原则是:对臂同性,邻臂异性。 (5)直流电源不可随意加大,以免损坏应变片。 实验步骤: (1)直流电源旋在±2V档。F/V表置于2V,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 (2)观察梁上的应变片,转动测微头,使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接通总电源及副电源。放大器增益旋至最大。 (3)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是用导线将放大器正负输入端与地连接起来,输出端接至F/V表输入端,调整差动放大器上的调零旋钮,使表头指示为零。 (4)根据图1的电路,利用电桥单元上的接线和调零网络连接好测量电路。图中r及w1为调平衡网络,先将R4设置为工作片。 (5)直流电源打到±4V,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为零(电桥调零)。 (6)测微头调整在整刻度(0mm)位置,开始读取数据。 图1 应变片直流电桥电路 (8)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换为与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个应变片,形成半桥电路, (9)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电阻换成另外两个应变片,接成一个直流全桥,并

X(mm) V (mv) (10)观察正反行程的测量结果,解释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原因。 (11)在同一坐标上描绘出X—V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思考题 1.根据X—V曲线,计算三种接法的灵敏度K=?V/?X,说明灵敏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根据X—V曲线,描述应变片的线性度好坏。 3.如果相对应变片的电阻相差很大会造成什么结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 4.如果连接全桥时应变片的方向接反会是什么结果,为什么? 2.霍尔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实验 霍尔元件的结构中,矩型薄片状的立方体称为基片,在它的两侧各装有一对电极。一个电极用以加激励电压或激励电流,故称为激励电极。另一个电极作为霍尔电势的输出,故称霍尔电极。 在实际应用中,当磁场强度H(或磁感应强度B)和激励电流I中的一个量为常量,而另一个作为输入时,则输出霍尔电势Uh(或B)或I。当输入量是H(或B)或I时,则输出霍尔电势Uh正比于H(或B)与I的乘积。 实验装置采用的磁路系统图2(a)所示,由于两对极性相反的磁极的共同作用,在磁极间形成一个梯度磁场。理想特性如图2(b)所示磁感应强度B是位移x的函数,既B=f(x)。调整霍尔元件处于图示中心位置时,由于该处磁场作用抵消B=0 ,所以霍尔元件上下运动时霍尔电势大小和符号也会跟随变化,并且有Uh=f(x)。因此,若用一标准磁场或已知特性磁场的磁路系统来校准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势时可采用测量磁场强度的方法。 图2 实验仪器的霍尔元件磁路系统和特性 实验目的: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实验所用单元:霍尔传感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直流电源、F/V电压表。 实验注意事项: (1)霍尔元件上所加电压不得超过±2V,以免损坏霍尔晴,辨别霍尔片的输入端。 (2)一旦调整好测量系统,测量时不能移动磁路系统。 实验步骤: (1)差动放大器增益旋至最小,F/V电压表量程置2V档,直流稳压电源放在2V档。 (2)开启电源,差动放大器调零。 (3)按图3接好电路,调整平衡网络w1,使电压指示为零。 (4)旋动测微头,每0.2mm读一个数,记下电压表的输出电压值,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Oracle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Oracle查询工具的使用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SQL*Plus工具的使用 2.掌握iSQL*Plus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命令进入DOS环境,然后执行SQL PLUS命令登录 数据库,并使用CONNECT命令切换当前的连接用户,具体操作如下: (1) SQL PLUS system/密码 (2) Connect sys/密码 as sysdba (3) Alter user scott account unlock identified by tiger; (4) Connect scott/tiger@orcl (5) Exit 2.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网址: http://localhost:5560/isqlplus 三、分析与思考

实验二 SQL语句基本查询语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 2.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 3.了解格式化查询结果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内容: 使用scott下的emp表和dept表,完成以下操作: 1.查询部门编号是20的员工信息。 2.查询工作为CLERK的员工的员工号、员工名和部门号。 3.查询奖金COMM高于工资sal的员工信息。 4.查询奖金高于工资20%的员工信息。 5.查询部门编号是10并且工作为MANAGER的员工和部门编号是20并且工作为CLERK 的员工的信息。 6.查询工作不是MANAGER和CLERK,并且工资大于或等于2000的员工信息。 7.查询有奖金的员工信息。 8.查询所有员工的人数和他们的平均工资。 9.查询没有奖金或奖金低于100的员工信息。 10.查询最近两年入职的员工信息。 11.查询工龄大于或等于10年的员工信息。 12.查询员工信息,要求以首字母大写的方式显示所有员工的姓名。 13.查询员工名正好为6个字母的员工信息。 14.查询员工名字中不包含字母S的员工。 15.查询员工姓名的第二个字母为M的员工信息。 16.查询所有员工姓名的前三个字符。 17.查询所有员工的姓名,如果包含字母s,则用S替换。 18.查询员工的的姓名和入职日期,并按入职日期从先到后进行排序。 19.显示所有员工的项目、工作、工资,按工作降序排序,若工作相同则按工资升序排序。 20.显示所有员工的姓名、入职的年份和月份,按入职日期所在的月份排序,若月份相同则 按入职的年份排序。 21.查询每个部门中的员工数量、平均工资和平均工作年限。 22.查询各个部门的人数及平均工资。 23.查询各种工作的最低工资,并输出最低工资低于3000的工作名称。 24.查询各个部门中不同工种的最高工资。 25.统计各个工种的员工人数与平均工资。 三、分析与思考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XXXX版(简)

北方民族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主编 校对 审核 北方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实验一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2) 实验二LC正弦波振荡器的综合分析 (8) 实验三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研究与综合测试 (12) 实验四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研究与综合测试 (22) 实验五锁相环的工作过程及综合分析 (29)

实验一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的组成和性能特点。 2.熟悉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学会频响特性的测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箱中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验模块电路(RK-050) 2. 示波器 3. 信号源 4. 扫频仪 三、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 图1-1为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RK-050)。图中,201P 为信号输入铆孔,当做实验时,高频信号由此铆孔输入。201TP 为输入信号测试点。接收天线用于构成收发系统时接收发方发出的信号。变压器21T 和电容12C 、22C 组成输入选频回路,用来选出所需要的信号。晶体三极管21BG 用于放大信号,12R 、22R 和52R 为三极管21BG 的直流偏置电阻,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且放大器工作于甲类状态。三极管21BG 集电极接有LC 调谐回路,用来谐振于某一工作频率上。本实验电路设计有单调谐与双调谐回路,由开关22K 控制。当22K 断开时,为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12L 、22L 、42C 和52C 组成了初级回路,32L 、42L 和92C 组成了次级回路,两回路之间由电容62C 进行耦合,调整62C 可调整其耦合度。当开关22K 接通时,即电容62C 被短路,此时两个回路合并成单个回路,故该电路为单调谐回路。图中12D 、22D 为变容二极管,通过改变ADVIN 的直流电压,即可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达到对回路的调谐。三个二极管的并联,其目的是增大变容二极管的容量。图中开关21K 控制32R 是否接入集电极回路,21K 接通时(开关往下拨为接通),将电阻32R (2K )并入回路,使集电极负载电阻减小,回路Q 值降低,放大器增益减小。图中62R 、72R 、82R 和三极管22BG 组成放大器,用来对所选信号进一步放大。 202TP 为输出信号测试点,202P 为信号输出铆孔。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热工基础实验指导书(导热系数测定)

实验二 物质导热系数测定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在稳定热流条件下测定物质导热系数的原理、方法; 2. 确定所测物质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3. 学习、掌握相关热工测量仪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测定物质导热系数的方法有很多,如稳态平板法、球体法、常功率平面热源法等,本实验采用的是稳态多层圆筒壁同心法,如图1-1所示。 图1-1 稳态多层圆筒壁同心原理示意图 被测试样装满于试样筒内,则被测试样成一圆筒型。设试样筒的内外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t h 和t l 。为防止试样在筒内产生热对流,采用二个很薄的金属套管将其分隔开来,保证热量在试样筒内以导热方式径向传递。套管壁的热阻很小,可以忽略。当试样内维持一维稳态温度场时,则有 )()()/ln(212l h l h l t t B t t r r l Q -=-= λ πλ (1-1) 其中:λ为试样的导热系数,单位W/m ·℃; l r r B π2) /ln(12= 为仪器几何常数, 本实验所用仪器为DTI -811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其结构简图见图1-2。

图1-2 DTI -811型导热系数测定仪结构简图 考虑到测定仪端部的热损失为Q n ,装在试样筒内且与之同心的加热器所提供的热流Q =IV ,只有Q l 是由径向经待测试样传出,故 Q=Q l +Q n =IV (1-2) 仪器端部特性用热阻R (℃/W )表示,有: )(1 l h n t t R Q -= (1-3) 把式(1-1)、(1-3)代入式(1-2),并令B/R=C ,得 C t BIV -?= λ W/(m ·℃) (1-4) 式中:△t =(t h -t l ),单位℃; I 、V ——电加热丝的电流(A ),电压(V ); C ——热损失修正常数,C=B/R 。 因此,只要维持试样筒内、外侧的温度稳定,测出导热量Q l 以及试样筒内外两侧表面的温度t h 、t l ,即可由式(1-4)求得在温度t m =(t h +t l )/2下试样的导热系数。 对于大多数的工程材料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均可按线性关系处理,即 λ=λ0(1+bt ) 此式可以通过测试不同的t m 值下的λm 值确定。 三、 实验装置 如图1-3所示,实验装置包括:DTI -811型导热系数测定仪,DH1718G -4三路跟踪稳压稳流电源,501型超级恒温器,HY2003A 型热电偶热电阻测试仪。

离散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5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3人以上(含3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C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 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 rintf("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或1,空格分开):"); s canf("%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很好,表决通过!\n"); e lse printf("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电子技术实验室

实验要求 1. 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顶,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 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 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 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组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 实验过程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 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 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 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脸报告。

实验目录 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 实验二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版1) (4) 实验三振幅调制器(实验板2) (6) 实验四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板2) (9) 实验五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板3) (12) 实验六相位鉴频器(实验板3) (14) 实验七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实验板4).17 实验八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实验板4) (20)

热工基础第十章-张学学-思考题答案教学内容

热工基础第十章-张学学-思考题答案

热工基础第十章思考题答案 1 何谓表面传热系数?写出其定义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q=h(t w-t f),牛顿冷却公式中的h为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 2 用实例简要说明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流动起因室内暖气片周围空气的流动是自然对流。而风机中的流体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属于强迫对流。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2)流动的状态流动状态有层流和湍流,层流和湍流的对流换热强度不同,输水管路,水流速度不同,会导致水的流动状态由层流到湍流,那么这两种流动状态对流换热效果是不同的。 (3)流体有无相变水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加热变成水蒸气,蒸气在对流换热过程中被冷却变成水,这个过程会吸收和放出汽化潜热,两个换热过程的换热量不同。 (4)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的物理性质对对流换热影响很大,对流换热是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导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比如水和油,金属和非金属对流换热效果不同。 (5)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换热器管路叉排和顺排换热效果不同,换热管线直径大小对换热效果也有影响。 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组成,各自到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 连续性微分方程 (2) 热量平衡方程 (1)ρ(?u ?τ+u?u ?x +v?u ?y )=F x??p ?x +η(?2u ?x2 +?2u ?y2 )动量平衡方程 连续性微分程的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导出的 热量平衡方程是根据能量守恒导出的 动量平衡方程是根据动量守恒导出的 4 何谓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它们的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流动边界层是由于流体粘度造成速度变化的区域,即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流体薄层。速度达到0.99u ∞ 处的y值作为边界层的厚度,用δ表示。 当温度均匀的流体与它所流过的固体壁面温度不同时,在壁面附近会形成一层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层,称为热边界层。过于温度t-t w=0.99(t∞-t w)处到壁面的距离为热边界层的厚度。 5 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内容。

热工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范文

热工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范文 1目的 为使计量检定工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范围 凡本公司使用计量、卡具的检定作业,均适用。 3工作程序 3.1技术标准: 3.1.1 UJ33A型直流电位差计使用说明。 3.1.2 ZX25A直流电阻器使用说明。 3.1.3双路可跟踪直流稳定电源使用说明。 3.1.4 SFX-4000校验信号发生器使用说明。 3.1.5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执行JJG617-1996标准。

3.2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3.2.1检定项目 3.2.2仪表指示部分的检定 3.2.2.1外观检查,用目力观察,在基本误差和设定点误差的检定过程中观察。 3.2.2.2绝缘电阻的检定 仪表电源开关处于接通位置,将各电路本身端钮短路,对于供电电源为(50~500)V范围内的仪表,必须采用额定直流电压为500V的绝缘电阻表(供电电源小于50V的仪表采用额定直流电压为100V的绝缘电阻表)按规定的部位进行测量。测量时,应稳定5 s,读取绝缘电阻值。 3.2.2.3绝缘强度的检定 仪表电源开关处于接通位置,将各电路本身端钮短路,按规定的部位在耐

电压仪上进行测量。测量时实验电压应从零开始增加,在(5~10) s内平滑均匀地升至试验电压规定值(误差不大于10%),保持1 min 后,平滑均匀地降低电压至零,切断试验电源。 注:为保护仪表在试验时不被击穿损坏,可使用具有报警电流设定的耐电压试验仪,设定值一般为10mA。使用该仪器时,以是否报警作为判断绝缘强度合格与否的依据。 3.2.2.4基本误差的检定 a)按规定接线 具有热电偶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的仪表,检定时所用的标准器和接线如图1所示 图1 b)不具有热电偶参考温度自动补偿的仪表(包括直流电压输入的仪表),检定时所用 的标准器和接线图如2图所示:

热工实验指导书(特选内容)

热工实验指导书 唐慕萱王素美姜慧娟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二O O九年二月

目录 实验一空气定压比热容测定 (2) 实验二空气绝热指数的测定 (7) 实验三喷管实验—气体在喷管中流动性能的测定 (11) 实验四管道沿程阻力测定 (19) 实验五圆柱、机翼等物体的绕流流动显示观察 (24) 实验六绕圆柱体压力分布的测定 (26) 实验七稳态双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 (30) 实验八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材料热物性 (34) 实验九空气橫掠圆柱体时局部换热系数的测定 (39) 实验十辐射换热角系数的测定 (49) 实验十一材料表面法向热发射率(黑度)的测定 (52) 附录 (56)

实验一 空气定压比热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增强热物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气体比热容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构思。 2.学习本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由实验数据计算出比热容数值和比热容关系式的方法。 3.学会实验中所用各种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热力学可知,气体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式为 ( )p p h c T ?=? (1) 在没有对外界作功的气体定压流动过程中,p dQ dh M =, 此时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可 表示为 p p T Q M c )(1??= (2) 当气体在此定压过程中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气体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可由下式确定 ) (1221 t t M Q c p t t pm -= (kJ/kg ℃) (3) 式中,M —气体的质量流量,kg/s; Q p —气体在定压流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kJ/s 。 大气是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当湿空气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其中的水蒸汽也要吸收热量,这部分热量要根据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来确定。如果计算干空气的比热容,必须从加热给湿空气的热量中扣除这部分热量,剩余的才是干空气的吸热量。 低压气体的比热容通常用温度的多项式表示,例如空气比热容的实验关系式为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THCGP-1型 仪器介绍 ●信号源: 本实验箱提供的信号源由高频信号源和音频信号源两部分组成,两种信号源的参数如下: 1)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范围:0.4MHz~45M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 输出幅度:1Vp-p 输出阻抗:75?。 2)低频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0.2kHz~20 k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输出幅度:5Vp-p;输出阻抗:100Ω。 信号源面板如图所示 使用时,首先按下“POWER”按钮,电源指示灯亮。 高频信号源的输出为RF1、RF2,频率调节步进有四个档位:1kHz、20kHz、500kHz、1MHz档。 按频率调节选择按钮可在各档位间切换,为1kHz、20kHz、500kHz档时相对应的LED

亮,当三灯齐亮时,即为1MHz档。旋转高频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输出高频信号的频率。另外可通过调节高频信号幅度旋钮来改变高频信号的输出幅度。 音频信号源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波形,各波形的频率调节共用一个频率调节旋钮,共有2个档位:2kHz、20kHz档。按频率档位选择可在两个档位间切换,并且相应的指示灯亮。调节音频信号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信号的频率。分别改变三种波形的幅度调节旋钮可以调节输出的幅度。 本信号源有内调制功能,“FM”按钮按下时,对应上方的指示灯亮,在RF1和RF2输出调频波,RF2可以外接频率计显示输出频率。调频波的音频信号为正弦波,载波为信号源内的高频信号。改变“FM频偏”旋钮调节输出的调频信号的调制指数。按下“AM”按钮时,RF1、RF2输出为调幅波,同样可以在RF2端接频率计观测输出频率。调节“AM调幅度”可以改变调幅波的幅度。面板下方为5个射频线插座。“RF1”和“RF2”插孔为400kHz ——45MHz的正弦波输出信号,在做实验时将RF1作为信号输出,RF2接配套的频率计观测频率。另外3个射频线插座为音频信号3种波形的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频率范围为0.2k至20kHz。 ●等精度频率计 (1)等精度频率计面板示意图: (2)等精度频率计参数如下: 频率测量范围:20Hz——100MHz 输入电平范围:100mV——5V 测量误差:5×10-5±1个字 输入阻抗:1MΩ//40pF (3)使用说明: 频率显示窗口由五位数码管组成,在整个频率测量范围内都显示5位有效位数。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此时频率显示窗口的五位数码管全显示8.,且三档频率指示灯同时亮,约两秒后五位数码全显示0,再进入测量状态。

热工基础报告

热工基础在工业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 (1) 1、热力学发展 (1) 2、传热学发展 (1) 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3) 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3) 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3) 三、真空井式退火炉 (5) 型号简介 (5) 结构简介 (5)

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3 1、热力学发展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硬度测定(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一)实验条件 1.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2.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0钢。 (二)要求 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试验面应为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测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时试验面的粗糙度Ra≤0.8μm。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力垂直作用于试验面上,保证试验面不产生变形、挠曲和振动。试验应在10~35℃温度范围内进行。 不同硬度试验对试样及试验操作尚有具体要求。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硬度试验原理。 2.对试样的要求。 3.硬度试验方法的选择。 4.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试验数据的获得。 6.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关系。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金属布氏硬度值是单位压痕表面积所承受的外力。

1.试验规范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试样厚度选择试验规范,即压头材料与直径、F/D2值、试验力F及试验力保持时间t。 (1)压头材料与直径的选择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球体直径D的选择按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有五种,即10mm、5mm、2.5mm、2mm和1mm。压头直径可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见压头直径、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选择压头直径时,在试样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10mm球体作压头,以便得到较大的压痕,使所测的硬度值具有代表性和重复性,从而更充分地反映出金属的平均硬度。 (2)F/D2、试验力F及试验力的选择 F/D2比值有七种:30、15、10、5、2.5、1.25和1,其值主要根据试验材料的种类及其硬度范围来选择。 球体直径D和F/D2比值确定后,试验力F也就确定了。 试验须保证压痕直径d在(0.24~0.6)D范围内,试样厚度为压痕深度的10倍以上。 (3)试验力保持时间t的选择试验力保持时间t主要根据试样材料的硬度来选择。黑色金属:t=10~15s;有色金属:t=(30±2)s;<35HBW的材料:t=(60±2)s。 2.布氏硬度试验过程 (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相近的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对,即在硬度块上不同部位测试五个点的硬度,取其平均值,其值不超过标准硬度块硬度值的±3%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对硬度计进行调整、修理。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工作台慢慢上升,使试样与压头紧密接触,直至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应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力作用方向与试验面垂直,试样不发生倾斜、移动、振动。 启动按钮开关,在施力指示灯亮的同时迅速拧紧压紧螺钉,使圆盘随曲柄一起回转,直至自动反向转动为止,施力指示灯熄灭。从施力指示灯亮到熄灭的时间为试验力保持时间,转动手轮取下试样。 (3)用读数显微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1 。

实验指导书

注意事项 1.实验报告封面及报告纸请自行领取。 2.实验报告封面及报告纸的各项内容务必填全。 3.一次上机实验一张报告纸(8次实验共8张)。 4.实验报告上的各栏目严格按本指导书填写。 5.实验中使用的抓包软件是WireShark。 6.实验地点:9号楼5层南侧503。 7.实验时间:第3、5、7、9、11、13、15周的周四12节,17周的周二12节。

实验1 实验项目:以太网帧分析(编码:E1205201) 实验目的:掌握以太网的帧首部格式,理解其功能与含义。 实验仪器:装有抓包软件的PC机。 原理概述: 在有线局域网中,目前只有一种,即以太网。下图是以太网的帧格式。 类型 前同步码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C R C 46~1500字节 8字节6字节6字节2字节4字节 实验内容步骤: 利用抓包软件捕获多个以太网帧,查看并理解每个字段的内容、功能与含义。 数据记录表及处理: 记录某个以太网帧的首部字段内容。 实验结论及问题讨论: 自己总结。 实验2 实验项目:IP协议分析(编码:E1205202) 实验目的:掌握IP协议的首部格式,理解其功能与含义。 实验仪器:装有抓包软件的PC机。 原理概述: IP协议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是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能够互联的基础。IP协议属于分组交换中的数据报服务,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I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在网络中确定一条合适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通过该路径由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IP协议的首部格式体现了这个功能。 实验内容步骤: 利用抓包软件捕获多个IP数据报,根据教材讲解查看并理解每个字段的内容、功能与含义。 数据记录表及处理: 记录某个IP数据报的首部字段内容。 实验结论及问题讨论: 自己总结。 实验3 实验项目:TCP协议分析(编码:E1205203) 实验目的:掌握TCP协议的首部格式,掌握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过程。 实验仪器:装有抓包软件的PC机。 原理概述: 与IP协议类似,TCP协议也是因特网中的核心协议。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保证可靠传输的协议,具有分用与复用、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的功能,TCP协议的首部格式体现了这些功能。TCP建立连接时,需要控制数据传输3次才能建立连接,称为三次握手。实验内容步骤: 1.利用抓包软件捕获多个TCP报文段,根据教材讲解查看并理解每个字段的内容、功能与含义。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副本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HD-GP-Ⅲ型 一、产品组成 该产品由3种实验仪器、10个实验模块(其中1、6、9号模块属于选配模块)及实验箱体(含电源)组成。 1.实验仪器及主要指标如下: 1)频率计: 频率测量范围:50Hz~99MHz 输入电平范围:100mVrms~2Vrms 测量误差:≤±20ppm(频率低端≤±1Hz) 输入阻抗:1MΩ/10pF 2) 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400KHz~45M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 输出波形:正弦波,谐波≤-30dBc 输出幅度:1mVp-p~1Vp-p(连续可调) 输出阻抗:75Ω 3) 低频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200Hz~16K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 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输出幅度:10mVp-p~5Vp-p(连续可调) 输出阻抗:100Ω 2.实验模块及电路组成如下: 1)模块1:单元选频电路模块 该模块属于选件,非基本模块 包含LC并联谐振回路、LC串联谐振回路、集总参数LC低通滤波器、陶瓷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等五种选频回路。 2)模块2:小信号选频放大模块 包含单调谐放大电路、电容耦合双调谐放大电路、集成选频放大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等四种电路。 3)模块3:正弦波振荡及VCO模块

包含LC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压控LC振荡电路等三种电路。 4)模块4:AM调制及检波模块 包含模拟乘法器调幅(AM、DSB、SSB)电路、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电路、三极管小信号包络检波电路、模拟乘法器同步检波电路等四种电路。 5)模块5:FM鉴频模块一 包含正交鉴频(乘积型相位鉴频)电路、锁相鉴频电路、基本锁相环路等三种电路。 6)模块6:FM鉴频模块二 该模块属于选件,非基本模块 包含双失谐回路斜率鉴频电路、脉冲计数式鉴频电路等两种电路。 7)模块7:混频及变频模块 包含二极管双平衡混频电路、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三极管变频电路等三种电路。 8)模块8:高频功放模块 包含非线性丙类功放电路、线性宽带功放电路、集成线性宽带功放电路、集电极调幅电路等四种电路。 9)模块9:波形变换模块 该模块属于选件,非基本模块 包含限幅电路、直流电平移动电路、任意波变方波电路、方波变脉冲波电路、方波变三角波电路、脉冲波变锯齿波电路、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七种电路。 10)模块10:综合实验模块 包含话筒及音乐片放大电路、音频功放电路、天线及半双工电路、分频器电路等四种电路。 二、产品主要特点 1.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既可节约经费又方便今后升级。 2.产品集成了多种高频电路设计及调试所必备的仪器,既可使学生在做实验时观察实验现象、调整电路时更加全面、更加有效,同时又可为学生在进行高频电路设计及调试时提供工具。 3.实验箱各模块有良好的系统性,除单元选频电路模块及波形变换模块外,其余八个模块可组合成四种典型系统: ⑴中波调幅发射机(535KHz~1605KHz)。 ⑵超外差中波调幅接收机(535KHz~1605KHz,中频465KHz)。 ⑶半双工调频无线对讲机(10MHz~15MHz,中频4.5MHz,信道间隔200KHz)。 ⑷锁相频率合成器(频率步进40KHz~4MHz可变)。 4.实验内容非常丰富,单元实验包含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并有丰富的、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 5.电路板采用贴片工艺制造,高频特性良好,性能稳定可靠。 三、实验内容 1. 小信号调谐(单、双调谐)放大器实验(模块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