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

石定桥摘要: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世界排位,作出我国尚处于现代农业发展起步阶段的总体判断。运用指标评价法,对我国各省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农业的有关特征,将我国划分为5个现代农业发展类型区,分析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综合各种因素,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强化五大支撑、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战略研究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研究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明确有关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实践价值。

1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研究战略问题,首要的是明确方位,其后才是研究未来走向,提出相应措施。所谓方位,即事物所处的现实坐标。

1.1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排序

参考已有的研究,并考虑数据可获得性,选取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水利化程度、农业化学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土地生产率、农业开放度和农业结构优化度等8项指标作为现代

农业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对2008年全世界148个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丹麦、爱尔兰、美国、法国、英国的现代农业综合水平最强,位居世界前茅;东亚的韩国和日本的现代农业综合水平分别位于全世界的第21位和第25位,而就此8项指标比较,我国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处于世界第62位。

1.2 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

在对148个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排序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假设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前30位的国家属于现代农业发展同类型国家,并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标准可以近似等于这30个国家现代农业各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将现代农业单项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可确定现代农业单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并根据现代农业各单项指标实现程度的算术平均值确定现代农业综合水平实现程度。

2008年我国现代农业总体实现程度为50.29%,而分指标的实现程度差异较大:水利化程度最高,实现程度达138.08%;土地生产率和化学化程度较高,其实现程度分别为91.45%、84.37%;开放度、规模经营、结构优化度程度较低,其实现程度分别为36.98%、26.83%和14.92%;机械化和劳动生产率程度最低,其中劳动生产率实现程度仅为I.65%。

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和韩国的农业资源禀赋、社会文化传统与我国较为相似。分析表明,日本和韩国现代农业实现程度50%的时期分别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初期,这也表明,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日本50年代中后期及韩国70年代初的水平大致相当。而已有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是日本和韩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位的基本判断:综合水平还相对落后,发展程度大致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2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区域方略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有必要在把握总体情况的前提下,研究比较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提出各地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同路径选择。

2.1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内涵,遵循客观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借鉴有关研究成果,选择农业知识化、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等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克服某些评价方法中人为确定权重的缺陷,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本课题采用主成分评价法对国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各综合因子的权重根据综合因子贡献率的大小确定。

2.2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分省评价与区域划分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评价模型计算得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现代农业

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和排名。在此基础上,对各省4类指标的评价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划分为5个现代农业发展类型区:第I类区域为京沪地区,这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农业知识化指数、产业化和市场化指数均居全国前2位。农业现代化装备条件好,农业生产能力与可持续水平较高。

第Ⅱ类区域包括津、浙、苏、闽、粤等东部沿海五省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仅次于I类区域。各类指标排名绝大多数在全国前l0位以内,但知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比第I类区域相对落后。

第Ⅲ类区域包括东部的3个省、中部的4个省以及西部的3个省,本区域各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处于我国中游水平。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与前两类区域差距相对较小,知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落后较多。

第Ⅳ类区域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处于我国中游水平,总体水平与第Ⅲ类区域差距不大但个别指标差距明显。与第Ⅲ类区域相比,本区域在农业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均略占优势,但农业装备现代化程度却大为落后。

第V类区域包括中部省份山西以及西部其他九省区,现代农业发展处于我国最低水平,与第Ⅲ类区域相比,本区域农业知识化水平、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差距不大,而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生产能力和

可持续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

从区域看,各省份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程度差异较大,东部和沿海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和西部较为落后。从具体指标看,农业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区域差距最大,第1类区域远远领先第Ⅱ、Ⅲ、Ⅳ、V类区域;在农业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方面,第V类区域明显落后;在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方面,第Ⅳ、V

类区域远远落后。

2.3 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略

未来一个时期,应鼓励京沪和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建成资本技术集约型现代农业,引导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快速发展技物结合型现代农业,带动西部地区稳步发展生态特色型现代农业,进而加快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1)第I类区域: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应依托毗邻大都市的区位条件,充分发挥资本、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本区域城市带动农村作用明显,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扎实。现代农业发展应以城市为依托、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一方面生产鲜活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满足城市居民对环境、文化、娱乐等的精神需求。重点发展健康养殖业,积极推行设施畜牧业,建设京沪城郊型牛奶优势区;围绕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积极推行设施种植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构建全

国农业的流通、会展、信息、科技、检测认证等五大服务平台。

(2)第Ⅱ类区域:作为我国主要的对外开放区域,针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特点,应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外向型现代农业。该区域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地位显著,受土地资源约束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应在严格保护耕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走高效外向型农业道路。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农业效益;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发展农产品贸易,巩固港澳、日韩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东盟、美国以及欧盟等潜在市场,大力开拓俄罗斯、中东、南美、中亚等新兴市场。

(3)第Ⅲ类区域: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应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装备现代化为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主导型现代农业。该区域除海南、新疆的特色农业发展较好之外,绝大多数省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大宗农产品生产地位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应积极培育新疆、海南两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推进其它地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水稻、小麦、棉花、双低油菜、肉牛肉羊、水产品等六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西北特色农产品、海南热带高效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

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4)第Ⅳ类区域:作为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适宜区域,针对水土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应以强化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型现代农业。本区域是目前国内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区域,区内水土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潜力。现代农业建设应强化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基地建设,在加强草原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促进农牧业的快速发展。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应大力发展商品型规模农业,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力化程度为核心,不断推进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进一步强化科技、社会化服务、现代物流等支撑条件建设,打造现代化的商品粮源、畜牧水产、绿色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基础,加快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进程。

(5)第V类区域:作为我国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应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性为核心,稳步推进生态、特色型现代农业。本区域大部分省份农业发展面临经济基础薄弱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农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均相对落后,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多数省份农业发展潜力集中体现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上。现代农业建设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生态保护为核心,走资源持续利用、特色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生态特色型农业。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县市,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注重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实施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积极推广沼气等农村能源

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3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3.1 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长效机制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政策支撑

一是增加财政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提高支农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项目资金的比重。通过开展征收粮食消费税、提取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等途径,筹划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完善国家农业投人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农业投入约束机制。改变传统的投资方式,对新增财政农业投资以项目为单位,整合投资。

二是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继续实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政策,增加补贴种类,扩大补贴资金规模和地域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不断健全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高政策落实水平,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3.2 以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建设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一要加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研究和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作物品种;加强以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耕地保护与节约利用、动植物重大病虫灾害控制、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生态农业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研发。

二要建立和完善富有活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加

强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区分不同农业科研机构的性质,进行分类指导。对从事农业基础研究的机构,在优化结构、转变机制的基础上,国家要在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保证。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科研机构,要逐步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人企业,力争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对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要逐步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要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渠道。改革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推广队伍的多元化、推广行为的社会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

3.3 以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建设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一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系建设,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

二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继续实施沃土工程,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规模和范围。

三是要加强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生产中关键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尽快在玉米收获等方面取

得突破;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拓宽农机作业服务领域,逐步扩大跨区作业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突出抓好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工程,启动实施“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水平。

3.4 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一要加强农民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二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

三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强在岗培训,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转换乡镇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积极探索由受益农民参与基层服务人员业绩考核评定的相关办法。加大城市教师、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支援农村的力度,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

3.5 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服务支撑

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围绕农产品加工、流通、贮藏、销售、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技术和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等,发展各类专业协会、研究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为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探索公有制在农村的多种实现形式,通过资源开发、资本经营、资产管理和搞好社区服务等,促进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三是要鼓励农口事业部门转变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要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农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参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兴办面向农民的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劳动就业中心等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四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要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目标,在大力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农村要素市场。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李燕凌汤庆熹 一、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可以从三种不同视角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从阶段论视角来理解。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是指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按照阶段论观点,把历史上的农业区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畜力和非石油动力机械,现代农业则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技术装备、方法等。 (二)从状态论视角来理解。按照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方式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现代农业一般具有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并具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多高”的显著特点。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把现代农业描述成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市场化、专业化等农业。 (三)从过程论视角来理解。从事物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现代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所谓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 从以上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

现代农业管理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01、某某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02、某某地区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03、某某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设计(或结构优化研究) 04、某某地区农业结构演变特点及机制分析 05、某某技术推广效益评价 06、某某新技术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07、某某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分析 08、某某地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09、某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 10、某某地区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11、某某地区什么生产的生产模式分析 12、某某地区什么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前景分析 13、某某地区什么生产的比较效益分析 14、某某种植模式(种植方式)的比较分析 15、某某地区与某某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16、某某地区与某某地区生产结构比较研究 17、某某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8、某某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结构调查分析 19、某某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0、某某地区农村教育及其发展对策 21、某市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分析 22、关于某地税费改革的思考 23、农民增收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24、农村区域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25、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研究 26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27、对如何启动中西部小城镇建设的探讨 28、生态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9、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研究 30、某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31、“民工潮”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探讨 32、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农户关系的分析 33、绿色食品产业研究 34、农村城镇化改革中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35、农村城镇化研究 36、中国关税制度改革研究 37、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等 38、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实证研究 39、南京市蔬菜供应链管理的思路探讨 40、放心食品研究 说明:自己针对所学专业结合自己的工作可以自定题目以上题目仅供参考。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doc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政府对农业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必然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结篇一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20xx年3月5日至3月11日,我们一行近50人在赵华副县长的带队下,"看"了潍坊农业产业化的现状,真正体会了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考察学习了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收获也大,思考也多。 一、对潍坊农业的总体认识 一、农业产业各具特色。潍坊农业产业化,由农民自发自创,政府大力推动而逐渐形成"三大六小"发展模式。各有千秋。一是以诸城为代表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即"企业+农户"。这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开端模式,也是最早的订单农业模式。以诸城乐港集团为例,企业提供农户鸡苗、饲料、技术、防疫,农民负责饲养,成熟后,由企业收购、加工和销售,再由企业返还农民利润。二是以寿光为代表的市场拉动模式:即"市场+基地+农户"。众所周知,暖冬大棚蔬菜是寿光的拳头产品和叫响全国的品牌。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聚集了天下农民和物流者无限关注和期待的目光。每天把农户需要的生产资料运进来,把农户生产的产品销出去,为当地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发展了一批与之相关的二、三产业,实现了"建一个专业

市场,带动农户专业生产,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形成一方区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寿光已成为全国蔬菜批发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平抑中心。三是以安丘为代表的出口外销模式:即"企业+基地+农户"。主要靠出口加工龙头企业,自建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的蔬菜基地,按照国外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然后加工包装外销。除三大模式外,还有"六小"模式:即以寒亭为代表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以高密为代表的区域化种、养、加模式;以奎宁为代表的城市农业观光旅游模式;以昌邑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以昌乐为代表队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以寿光农业科技博览园为代表的农业高科技走廊模式等。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强。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潍坊市一批龙头企业开始在本行业独占鳌头,有的成为全国知名企业集团。以诸城市为例,20xx年全市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00多家,带动85%的农民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全市70%的工业企业是"农字号",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率达50%以上。 三、市场体系日臻完善。按照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潍坊市重点建设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如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占地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数千个商业机会和近万人就业,也促进了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 二、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进地区。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在对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现代农业与服务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传统农业逐渐衰落,新型的现代农业正逐步兴起,农业服务业也随着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服务业的新理念、新运行模式,逐步渗透并开始应用到农业中。农业服务业由提供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转变为依托现代服务业新理念、新方法的现代农业服务业。 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打破了原有一、二、三产业的分工界线,形成一种新的分工链条和业态,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对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关联融合的基本问题以及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论文阐述了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其关系;在对国内外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古典增长理论、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现代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理论、非工业化理论、分工理论及产业集群等理论对产业融合发展的论证;在借鉴前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与服务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发展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浙江省的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互动关系、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外溢效应及其融合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发展却没有表现出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具体计量结果显示浙江省服务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外溢效应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0.4038个百分点;研究发现“特色主导、文化联动、纵横一体和多属融合”是浙江省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论文总结分析了现代农业物流、农业科技、创意休闲旅游、信息和金融保险等行业与浙江省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揭示了各个服务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和影响机制;论文在计量研究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创意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支撑以及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一产与三产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新的视野构建和拓宽了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范畴和分析框架。②研究方法首次采用外溢效应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

第二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及第三节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策略和主要措施

第二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 【考点】发展阶段 (一)启动建设阶段:1953-1978年 (二)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2年 (三)全面推进阶段:1992至今 (1)明确“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 (2)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业增收。 (3)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和保护农业。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4)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5)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例题:单选】纵观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不包括()阶段。 A.启动建设 B.探索发展 C.全面推进 D.根本实现 【答案】D 【解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经历了启动建设、探索发展、全面推进阶段。D表述明显与现实不符。 【例题:多选】我国现阶段对农业的主导思想是()。 A.扩大农产品贸易开放,减少对农业的保护 B.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C.坚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D.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 E. 坚持在宏观调控中保护农业 【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查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考点】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 (一)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城镇化率提高。(二)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2006年,我国第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52%,农业的机械化已到了中期阶段。 (五)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发育。 【真题:多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的特点有()。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最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①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从传统农业发展和过渡到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现代农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税收筹划视角下现代农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伴随着中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不断与国际接轨,现代农业企业对税收筹 划问题越加开始关注,税收筹划与现代农业企业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企 业的绩效。本文选取国内20家农业板块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 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现代农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价 值指标中的前十大股东与现代农业企业绩效显著性呈正比关系;税收筹划与财务指 标中的净利润及资金周转率指标一样,与企业绩效显著性呈正比关系,但其在5% 的显著水平下不显著;据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税收筹划;现代农业;企业绩效;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农业企业作为连接城乡的有效载体,它的发展不仅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整个产业链的扩展,整体效益的提升、以及价值链各个环节增值的实现;但是在现实中,作为独立法人的农业企业,不仅生命周期短,而且业务涉农较少,不仅不能实现经济利益中其自身绩效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无法满足社会利益的需要。究其原因,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农业企业绩效的提升?这些因素对绩效的改变具体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关于农业绩效的研究已有较多文献,例如,贾伟和秦富[1]于2013年利用我国部分农业龙头企业2009-2010年数据,通过建立农业企业绩效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业企业绩效的因素,并利用同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通过对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合职与分离是否对农业龙头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吴敬学,李铁男和朱梅[3]等人认为农业上市公司的经济绩效关系到公司能否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以42家农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模型来予以实证。 但纵观上述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较少将税收纳入到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已从被动的遵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公司)的主动管理:通过参与计算、筹划其应缴纳的税款来减轻企业(公司)的成本。税收筹划也由此成为影响农业企业绩效的一个内在因素,但由于涉及明显的不确定性而具有滞后性,学者们也就较少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总结了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抢抓省、市、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机遇,立足“三农”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户开展土地“四化”经营,鼓励发展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支部+农户”新型利益连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种植结构适时调整 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小作物制种面积,扩大畜牧饲草种植面积,全镇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镇农作物总播面积完成2017.5hm2,种植小麦36hm2,商品玉米678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56hm2,其中:番茄46hm2,辣椒干88hm2,洋葱294.5hm2,设施农业128hm2,各类制种747hm2,其中:玉米制种482hm2,瓜菜、花卉制种265hm2。制种玉米较2016年的904hm2下降了46.7%。

1.2示范点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把培育科技示范点作为科技推广的有效手段,建亮点、增效益。在全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其中:夏季示范点2个、冬季1个,共落实试验示范10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1.3特色种植稳步发展 受大环境影响,2017年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产业波动较大,镇政府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在稳定玉米制种的基础上,扩大非粮作物制种和蔬菜、辣椒干、加工番茄等区域特色产业,全镇2017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482.07hm2。非粮食作物制种291.13hm2,分别是花卉55.13hm2,蔬菜123.87hm2,瓜类112.13hm2,其他作物制种4.47hm2。 1.4“四化”经营持续发力 1.4.1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全镇耕地面积1543.4hm2,2017年共流转土地面积323.8hm2,涉及农户542户,涉及41个经营主体,占总耕地面积的21%。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30家,带动农户2310户,连片流转241户,零星流转301户,流转价格4500~15000元/hm2。 1.4.2农业机械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770kW,拥有各种拖拉机1865台,占总农户数4146户的45%。耕作、排灌、收获、植保、畜牧、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农业结构、产业特色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因此,在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上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 、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 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 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 生产经营格局。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 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广东省温氏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先河,逐步建立 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运 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 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在温氏集团 发展过程中,经过农户与公司合作双方多次博弈,形成了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合作机制,公司与农户

之间已经突破一般的经济合同关系。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利益机制的安排。 温氏集团通过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的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这些 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公司依靠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 养鸡产业时,从鸡苗的供应到销售的链条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 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使得合作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 温氏集团在处理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时,始终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在市场风险出现时,以公 司综合经营的收益来保证农户的利益。例如,温氏集团承诺按保护价收购农户养殖的活鸡,由于农户 所用的饲料和技术服务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且按挂帐方式进行,农户的饲养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在保 护价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公司仍按保护价回购,实际上稳定了农户利益。此外,为稳定保护价政策, 平抑可能出现的购销倒挂所产生的亏损,温氏集团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以最大限 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温氏集团正确处理了公司和农户间 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保持了该集团增长的持久不断活力。 近10年来,温氏集团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发展速度。截至2007年,公司养殖规模达到了上市肉 鸡5.3亿只,肉猪182万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猪)饲养集团。温氏集团还在广东、广西、福 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市建立了80多家集 种苗生产、饲料供给、技术服务、农户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养殖公司,企业职工人数达到2

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四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研究假设;基于假设及测量指标体系构建了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又以2005-2011年全国30个省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模型拟合、评价与修正。结果表明,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并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物流农村经济结构方程实证研究 引言 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加工、包装、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农资物流以及农村回收物流四种形态,具有特殊性、分散性、差异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征。近年来,农业进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渐从生产转为流通,农村物流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纽带,在促进城乡商品交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物流也开始为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所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任美霞(2011)认为农村物流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王占霞(2009)概括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对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确定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王新利与张襄英(2002)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是入世后我国农业迎接国际农业冲击和挑战的必然需要;是建设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激励农民重视农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驱动力;还可以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比于对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独立研究都是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将两者结合分析其关系的研究却屈指可数。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少有研究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文章又表现为浅层次的定性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在对两者之间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以及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量化方面几乎为空白。 基于此,本文将创新性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希望可以丰富农村物流与农村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给农村物流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发展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表现在: 第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主要有两种途径:开源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农村物流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产生工资性收入;通过包装、再加工等功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农民从有限的田地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有利于使分散的农户加强联系,形成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加强农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最终有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给农民提供创业机会,随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环境必然得到很大改善,这给农村旅游业的兴起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节流方面,首先,通过缩减流通环节,改进物流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其次可以有效解决卖难的问题,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跳跃,保证农民的投入顺利转化为收入;最后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这些都可以为农民节约大量成本,相应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农村物流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分拣、包装到装卸搬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全要靠人力来完成。因此,农村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自身的发展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农村物流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旅游、交通运输、修理修配、石油供应、餐饮服务等,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坚持现代农业的四个发展

坚持“四个发展”新理念全面提升平安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是省委立足省情实际对青海发展思路做出的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关键是努力在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上取得主攻方向,真正做到在“四个发展”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四个发展”,不断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为新阶段全面提升平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我县拥有耕地31.3万亩,农业人口7.8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的来自农业,农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事关发展全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农业系统把“加快发展平安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特

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开创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设施农业、红提葡萄、全膜马铃薯、杂交油菜、冬小麦、大蒜六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渐成规模;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投资达到1.28亿元,实施了28个建设项目和水电路等配套建设,建成了以下红庄深冬蔬菜生产基地、金吉农业园区、白沈沟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大蒜精深加工基地等为重点的一批集精品展示、龙头带动、科技培训于一体的产业化示范基地,成为宣传和展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和窗口;富硒农业发展启动迅速,引进了日本藤田株式会社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三期总投资额将达到2亿元人民币,将为我县培育富硒优势产业,打造沿湟现代农业百里长廊,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突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06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类农业项目92项,总投资达到8120万元,有力地夯实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为全县农业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注入了活力;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率先开展了农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建立示范基地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内在动力的科农携手实现“双赢”的新路子,使我县这项工作走在全区、全省的前列,成为全区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样板。 可以说,近几年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最快、农村经济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