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拒绝溺爱,让孩子尝尝挫折教育

拒绝溺爱,让孩子尝尝挫折教育

拒绝溺爱,让孩子尝尝挫折教育
拒绝溺爱,让孩子尝尝挫折教育

现在的父母总是怕孩子遭遇困难和挫折,孩子嘴一咧,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此溺爱,让孩子的成长中经不起一点儿挫折,渐渐就变成了脆弱的“玻璃心”。为了孩子,不妨让他尝尝挫折教育的滋味。

溺爱的三大危害妈妈要警惕

溺爱危害一: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你家的孩子从小就是“众星捧月”的待遇,那么他就不会懂得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爸爸妈妈错误地认为自己已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爸爸妈妈则因为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受委屈,就不分青红皂白上前保护孩子……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代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溺爱危害二:让孩子无法独立自主

有调查研究表明,被父母溺爱的孩子比被严厉管教以及成长在民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感统失调的状况。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担心孩子被别人欺负和住房单元化,孩子很少出门,接受外界感觉信息刺激的机会少,在进入小学、中学或大学时,还要家长、同学帮他做事。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无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都有家长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溺爱危害三: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

有些爸爸妈妈觉得,爱孩子就该给孩子最好的,也要尽己所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而这样不加条件地一味满足孩子,也不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点点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动较大的波动,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

拒绝溺爱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对于长期出在溺爱中,又成长于顺境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相对较高,一旦遭遇挫折,自尊心就会大大受到打击。一种孩子会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悲伤、委屈等反应;第二种是孩子因为一直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自我感觉良好,当出现挫折与失败时,可能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产生不满、愤怒、

怨恨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攻击老师、家长或同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有助于以后的人生路。

那么,怎么在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呢?爸爸妈妈不妨放手,让孩子脱离自己的保护圈,去做吃饭、穿衣等自己能做的事。也许第一次孩子做不好,但让孩子反复做,孩子在不断实践中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其次,要让幼儿进行体能上的锻炼,冬季来临时鼓励他早起锻炼身体,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体验艰辛的同时也有快乐;再者,可以通过批评、忽视、惩罚等方式使幼儿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让孩子胜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当主角,让他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挫折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挫折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挫折是指个体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或阻断而引发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即俗话所说的“碰钉子”。一般而言,易受挫折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追求的目标不切实际,对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心理准备,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夸大困难、缺乏自信等。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东北某省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中近三成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离家出走等心理障碍), 其中 5.3%的人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等)。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九成多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不当家庭教育是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家长事事“包办”使孩子的实践能力没有机会获得良性发展,孩子“自我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竞争,不能事事满足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家长的过分呵护会使孩子产生被动、胆小、依赖性强的心理;也有家长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 担心孩子遇到危险,致其产生孤僻与对外畏惧心理。加之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尚不稳定,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当其参与社会活动受阻时,自然易产生挫折心理。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因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而痛苦不堪。“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这样在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自若,保持乐观。当今的孩子多“生长在温室”,受到家中众人乃至几代人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家庭挫折教育是孩子更为重要的需求之一。 家庭挫折教育的方式:(1)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父母应重视创建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能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否则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之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对其不抱期望,因为这同样会伤害其自尊,致其逃避挫折以求安稳。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使之从自己选择所致的挫折中

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

避免孩子“轻生”必进行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 郭丽芳 2013年12月30日15:53????????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生活在一个更多变化、更多风险的社会,他们的未来,将要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免不了遇上情场失意、事业困境、生意败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人生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成功。从小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父母给予孩子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孩子一生中既然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在培养孩子面对各种挫折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关于生命的教育,珍爱我们的生命,享受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不断感悟人生、充实生命。 第一支预防针:挫折教育 让孩子及早懂得“失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道理。倘若不去引导孩子,便是让他在一种虚假的、破坏性的优越氛围中长大成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而加以溺爱是不足取的。我们和自己的孩子都必须学会以失败为师。每一次我们付出努力而没能成功时,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对我们本身和我们的行动方式具有宝贵价值的教益。掌握对待失败的能力,是成长和成熟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听到“久病成医”,久病的人已经能成为医生,经常接受挫折和失败的磨炼,在心智和耐力方面的锻炼已经足以使我们抵抗任何“病菌”的侵袭。让孩子知道要是希望忘记挫折和过去,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经受一点小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灾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 在挫折教育中,很多家长只是简单地把挫折教育狭义地理解为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与挫折教育的本义是相去甚远的。挫折教育对家长来说是如何引导受挫折的孩子,让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相伴随,要成功必须战胜挫折,从而培养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性格、能力进行挫折教育 由于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 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好面子,这一类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订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既能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又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摆正态度——该放手时就放手 先看个大家都不陌生的故事:一天,一只蝴蝶幼虫的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看得实在有些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取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了出来。但它可怜的身体萎缩着,翅膀也紧贴着身体。 他满怀希冀,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实际上,这只蝴蝶在余下的时间都在用它可怜的萎缩着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远也没能飞起来。 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只有通过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

大班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 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 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

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朴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陈蓉 66993311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溺爱子女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父母的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 一、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容易养成孩子任性、懒惰的性格。 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爱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爱与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爱,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考虑的习惯,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规矩都是为别人制定的,与他们无关,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 二、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靠父母生活,没有自己的主意、见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三、削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优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当他们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又很容易产生怨恨与沮丧的情绪。 四、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一位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许多父母就有意无意地娇惯、迁就、溺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宠成家里的“小皇帝”,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这种溺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过分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孤僻等缺点,产生反社会的不良行为,甚至给家庭带来不幸。其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就不能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 根据湖南医学院对353名5~7岁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至少有下列危害: (1)造成孩子严重的挑食和偏食。在调查中发现,有严重偏食的,独生子女占81%,而非独生子女仅占12%。由于孩子偏食,已导致孩子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缺乏,使身体日渐消瘦,抵抗力降低,体质虚弱,造成体格和智力发育减慢。 (2)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由于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有些独生子女已快上学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洗脸,仍要父母喂饭。造成孩子胆小、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3)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由于父母怕自己的宝宝受人欺侮,所以,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为孩子一起玩。使孩子变得利己,不关心别人,缺乏集体观念和共同责任感,不懂得友爱,不想到别人,处处以我为中心,很容易成为没有社会道德的人。 (4)不知勤俭,却爱挑剔。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乱花零用钱的约占62%,而非独生子女仅占5%。这种花钱如流水的“阔少爷”作风,也是父母从小溺爱的恶果。不仅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还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利。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0%的独生子女爱挑剔衣着,而在非独生子女中仅占14%。 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形成,都与父母的娇惯、溺爱有直接关系。为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奉劝父母千万不要溺爱孩子。

家长会挫折教育发言稿

家校共育之挫折教育 尊敬的常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陈**的家长。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有关孩子在成长中的挫折教育这一话题。 其实很惭愧,因为我觉得自己在挫折教育这方面做得并不够好,今天在这里也只能把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反思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关于这个话题,心里沉甸甸的,现在的孩子承受不住家长的拒绝,老师的批评,同学相左的观点,甚至路人的眼光,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动辄拿青春期说事,一言不合就动怒、出走或者采用更极端不可想象的方式……今年单单我们身边就频频发生几例校园悲剧,更揪紧了我们做父母的心,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履薄冰,也更敦促我们家庭和学校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但如何去做,没有标准答案,觉得有心无力,仅仅苦口婆心并不能成为孩子们的金玉良言,我们相信悲剧中的孩子家长也肯定对孩子有过安全教育,但仍无法阻止悲剧发生,究其原因,内心承受力弱,耐挫力不够强大。 我的反思一:人的坚强和内心的耐挫力量首先来自于爱和安全感 我相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温馨有爱的家庭里,即使一起和父母吃家常菜,穿普通衣服,孩子也绝不会感觉到这种生活就是身处困境,这一点相信在座的大家感同身受,我们的童年时代物质匮乏,但我们从未感到生活很苦或这就是遭遇了挫折。相反,如果面对家庭不和谐,父母粗暴冷淡漠不关心,就算天天山珍海味,名牌华服,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大的心灵挫折,缺乏爱的孩子即使成年后也永远没有安全感。所以说挫折不等于

吃苦,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相爱,家庭和睦,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平和开朗、阳光豁达的性格。 因此我想说,如果希望我们的孩子坚强,就请你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爱孩子,不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只爱高分或者成功的我,不爱低分的或者失败的我。这样当孩子成人后走在人生的路上,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这份爱和这份接纳会成为他内心最大的坚强和安全感。即使当他们遇到了认为当下过不去的不如意和坎坷时,有爱的牵绊他们就绝不会轻易选择最坏的那个方式。所以家长最大的职责,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爱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因爱而变得内心强大、有耐挫力。 反思二:爱≠包办,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资格和权力,他们生活低能,性情冷淡,任性逆反,唯我独尊不知感恩,抗压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生活节奏快,学习压力大,竞争又激烈,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孩子产生各种问题,各种情绪并不能单纯通过父母简单迁就、老套说教,老师的关注理解就可以解决的,更需要的是自己学会调节,但调节自我的精神力量都是来源于自己各种人生经验积淀和精神意念,而这些都是从以往生活的捶打磨练中不断获得,内心空白无力何以支撑,内心强大才不至被打败。但现在的学生没有自我探索生活的乐趣,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并不完全理解,只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恨不能把能做的事都代替完,孩子们可谓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可是这种爱并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钉在他们后脑勺的监控天眼,不停陈词滥调说教的唐三藏,所以往往一言不合就和我们横眉竖眼。中国式家长爱得太卑微,养出的是白眼狼,但我觉得不都怪孩子。错在父母,坊间有一种说法“父母皆祸害”,乍一听不顺耳,再细想,对孩子们来说,过度关注和深入参与孩子生活的成长是一种愚爱,这是一种不可承受的,令人负

家长十大溺爱行为导致性格缺陷

家长十大溺爱行为导致性格缺陷 家长溺爱孩子危害是很大的,然而这确是很多家庭都会有的常见现象。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要尽量避免溺爱孩子,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哦。下面就来看看要怎样纠正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吧。 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

读《挫折教育让孩子受益一生》有感

赏识催开春花红 ——读《课堂上的教育智慧》有感作者:羊口镇初级中学单玉山

赏识催开春花红 ——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有感 老师肯定赞赏的话语也许是缕缕春风,能吹开学生心海坚冰覆盖的水面;老师肯定赞赏的话语也许更是融融暖阳,能催开学生心田中苦盼温暖的春花。 ——题记教育专家李跃儿在《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书曾说:“赏识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有一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句名言用在那些渴望成为“小大人”而又叛逆的初中生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牟国坤是我的班级中一个很怪异的学生。已经是初三学生了,班里很多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可是他只能用邋遢来形容。好像整天不洗脸,脸上老给人挂着一层灰的感觉,好像极少洗澡,浑身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苍蝇经常围着他转;行动举止也很怪异,高抬着头,走路晃来晃去,好像显示着自己的不同凡响;脾气也很怪异,从没见他跟一个同学说说笑笑,倒是和别人打架不少,一打架就副“拼命三郎”的样子,学习成绩更是“惨不忍睹”……这个学生没少让我操心,在他面前,我倒经常成了“黔之驴”。 在后来的家访中,我了解到牟国坤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婚,这个生过大脑炎留下后遗症的孩子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单位活很累,但工资却少得可怜……一时间我竟觉得鼻子酸酸的,也明白了他脸脏、

味难闻、走路乱晃、脾气不好、成绩差的原因。怎么来教育这个特殊的“刺头”学生呢?我一时陷入了僵局。 有一天,值日班委又来办公室告牟国坤的状:在黑板上模仿老师字迹,乱涂乱写。又是这个“刺儿头”,我火冒三丈,几步跨进教室,决定惩罚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进入教室,一抬头,牟国坤的“墨宝”赫然展现在黑板上,竟然模仿我的“手笔”,除了有点形似外,字或楷或行,笔划之间颇有几分大家的“范儿”,比我的字漂亮多了。看着牟国坤的“大作”,突然感觉一桶凉水浇灭了我的心中怒火,牟国坤竟然有一手好字,这是他“百丑丛中一点美”啊,为何不改变一下教育他的方式,努力放大一下他的优点呢? 我当即守着全班同学,一方面口气轻缓地批评了他给值日生制造麻烦,另一方面不惜用夸张的语言极力赞扬他的字写得漂亮,同学们也对牟国坤的字赞美不已,在大家的赞美声中,我悄悄发现牟国坤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脸红红的,但是一丝喜悦却从上扬的眉梢中流露出来。我趁热打铁,把他请到办公室,再次诚恳地表扬他的字,同时又提出让他加入板报编辑小组的想法,正如我所愿,牟国坤一口答应了。在接下来的班会上,我提议让牟国坤加入板报编辑小组,大家都赞成,有几个同学还鼓起掌来。就这样,慢慢地牟国坤变了样:人干净了,和同学们相处融洽,牟国坤的漂亮书法不时出现在班级的黑板报中,而且还参加市里面的写字比赛拿了好名次,成绩也提升了不少。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我

挫折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挫折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挫折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活在新世纪的宝宝们在家中备受长辈们的宠爱,他们每天都被甜言蜜语所围绕,有困难的时候有家长替他们档在前,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但是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独立的,要独自去经历外米昂的风风雨雨的。 现在社会过度的提倡赏识教育夸奖教育正面教育许多家长无度的夸奖,造成孩子们的虚荣的增加,听不得别人说一点点的不好,严重的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1、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儿童正确对待挫折儿童模仿性强,可塑性强。 所以作为家长应以身示教,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在自己遇到挫折时,就应正确对待,积极应对,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如何应对。 同时,家长平常还应加强学习和观察,注意把孩子的同龄伙伴中的好榜样及时地介绍给孩子,从而使他们从鲜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获得如何应对挫折的经验。 2、善于与儿童沟通,共同战胜挫折儿童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当儿童遇到挫折时,一般会产生悲观、失望、退缩、敏感等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与孩子沟通,朋友般地倾听其倾 1 / 4

诉;然后帮助其正确归因,引导他们敢于正视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我。 在了解自我能力的基础上,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并创设机会让其体验或回忆成功的经历,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使他们能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真正做到在顺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声叹气,形成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3、应把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对人的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实,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它比家庭教育更完善,所产生的影响也更深远。 因此,学校是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 4、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挫折教育就变成了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 在认知上,让儿童正确理解挫折,以使儿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让儿童充分体验挫折,消除儿童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上,教儿童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儿童正确的反应方式,通过知、情、意、行的系统培养和训练,使儿童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诸多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 我们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请耐心的读完种种溺爱孩子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有的小孩,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是我们都看到了,有的小孩感情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我们说,一个幸福的儿童,他应该得到爱,然后再把爱回馈给别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周围人对他的爱,社会对他的爱,同时又要把这种爱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一个过程,这样他才能有一种幸福的体验。但是我们现在的某些孩子没有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爱这个世界的幸福体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

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一个孩子,他从出生时就有一种自然遗传下来的向外的张力,让他趴在那个床上他就会往前爬,这是一个人的本能,也就是说人类在繁衍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遗传基因,但是我们孩子的这种能力往往被家长剥夺了。比方说孩子吃饭,本应该孩子自己吃,可家长就是要端着碗往他嘴里喂,担心孩子自己会吃不饱。所以说在方方面面我们对孩子都进行了百般的呵护,其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诸多能力的下降。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溺爱有这么严重吗?那我告诉你,人的智力是怎么样产生的?人的智力是通过人的大脑器官对世界的探索培养起来的。我们溺爱孩子,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被限制在一个环境里边,他没有机会去运用他的大脑,没有机会运用他的语言功能,更多的就是不能使左右脑相互结合,将他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来。由于我们的溺爱,孩子的这些功能都会被弱化甚至消失,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他的能力就非常弱。那么一旦我们把这种无能的孩子培养起来之后,孩子在各方面都会不如别人。 4.溺爱孩子的危害之四: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我们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

如何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 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中进行的。 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孩子,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宝绊一跤,我们打地面。 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跌跤归因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告诉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 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3、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4、父母既要有把孩子置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5、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 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6、家长做模范,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 导读:现代父母都认识到了给孩子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家长却将挫折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给孩子吃吃苦头,或是只追求热闹的外在,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其教育的内涵。所以,对幼儿进行适当、正确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是要谨防误区!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当今社会,父母过于袒护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身心受到一点点的伤害,造成一些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会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其实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心理,不要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1、期待挫折教育能一蹴而就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使其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首先,要让幼儿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洗自己的袜子、整理房间、倒垃圾、叠衣服等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正是培养她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是提高她应付挫折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要让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进行体能上的磨练,以锻炼他们的意志。 再次,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批评、惩罚、忽视等方式,使幼儿接受挫折教育。最后,爸妈应当十分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因为其对待挫折的态度及良好的个性、品德等,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 2、培养耐挫能力不给孩子充分准备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一味地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

成长,只有心理强健的孩子,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这是人们教育态度上的一个质的飞跃,是人们对孩子高层次爱意的表达。为了培养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不少人开始尝试挫折教育,遗憾的是,不少人在实施时,只追求热闹的外在形式,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根本要素和这种教育方法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使挫折教育步入误区。 例如现在各种“吃苦”夏令营办得是热火朝天:去旷野跋涉、到深山探险、寻访父辈插队落户的穷乡僻壤......这是往年夏令营的热点所在。这些夏令营的举办,对于帮助那些生活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青少年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等方面,确实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过高地估计了类似“挫折教育”的作用,因为类似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挫折教育的一方面──吃苦教育,这种带有追求轰动效应性质的活动可能会令孩子们感动一时,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参加上述各种夏令营时,已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了各种准备,即使是为了赌一口气,也要经受住痛苦的考验,而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却往往出现在不经意中。只有经受得住诸如此类的挫折,才能说成功地经历了挫折教育。因此挫折教育更多地应由家长和老师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3、以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心理学家们挫折的定义是这样:“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既然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就绝对不该是越多越好,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学常识。 过多的挫折,会使其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这就像经常受老师批评的学生无法树立学习的自信一样,是和挫折教育的目的背道而弛的。因此,就挫折教育而言,无论其数量和质量,都不应该超过必要的限度。

父母溺爱孩子的典型实例

父母溺爱孩子的典型实例[原创] 2009-03-01 14:34:59.0 阅读:2931 回复:21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下面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

十种溺爱对孩子的影响

十种溺爱,十种伤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

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

挫折教育很重要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挫折教育很重要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杨杨从小学习能力很不一般,爱好十分广泛,她经常参加 幼儿园的表演活动和比赛,表现都很好,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但是不久前,杨杨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味道,在幼儿园的象棋比 赛中没名次。虽然同样领到一份奖品,但一直不高兴,父母以为 过一段时间,他会接受这个事实,并会努力在下次比赛中重新站 起来。可在那之后,杨杨变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乐意表现自己,尤其不肯再去参加比赛。面对孩子的变化,杨杨父母很焦虑,怕 孩子因此没有上进心。如何才能帮助受挫后一蹶不振的孩子重新 站起来呢?1、父母要培养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家长需端正自己 的心态,不要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依据孩子的性格优势和能力确 定教育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孩子增 加心理压力,孩子才能以平常心去应对竞争,并且承受挫折。2、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吃苦,当起了孩子 的“保护伞”,但不知,这种过分的保护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会剥夺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作为家长,应最大限度地改变观念,掌握的正确方法教育孩子,相信孩子,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 的事就要鼓励他,让他自己去做。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某 一领域里要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挫败。在生活中,家长可利用孩子的优势激励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长处, 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孩子在其他方面体 验到成功、看到希望,能帮助他找回丢失的自信。 4、掌握调解心理的方法。父母要多学习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常识,方便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整。比如当孩子出现紧张情绪之时,可以提醒他深呼吸几次,忘却这是在比赛,把比赛当成日常生活 中的一项活动,用放松的心态迎接等等,同时,合理宣泄压力也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方式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方式(一)特殊待遇: 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要高人一等,所以家庭成员们处处都要给孩子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或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会放在自己面前供一人享用;做“独生”,父母们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家中的老人像爷爷奶奶们可以不过生日,可是孩子必须得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久而久之就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在家长的宠爱下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关心他人。 (二)过分注意: 家中的焦点,一家人时刻都关照他,陪伴他。没到逢年过节的,亲戚朋友来了很多往往嘻笑逗引起孩子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共同的夸奖孩子,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他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唯一。长久下去就养成了孩子的惯性,对家人也不懂礼貌,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不会看时机,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客人来了也要闹得没法谈话。 (三)轻易满足: 对孩子总是不说不,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对于金钱方便也是如此,甚至有的家长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这样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长期的这样孩子就会不懂得珍惜,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四)生活懒散: 给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生活起居没有特意的规定和要求,任凭孩子深夜看电视,早晨不起等。孩子想怎么样就怎样,可以睡懒觉,不吃饭,或是白天游游荡荡等等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在错误的溺爱中的长大的孩子,会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也是心猿意马,有始无终,一事无成。 (五)祈求央告: 这也是溺爱爱子的一种表现,如孩子到点不睡觉,家长便边哄边求孩子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等要求。孩子不吃饭也是央求着,或是追赶着喂饭等。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这样成长不但不能明辨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