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政[2012]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九日

郑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为重点,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在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95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79吨标准煤下降17%,比2005年的1.35吨标准煤下降33.64%,“十二五”时期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66%;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分别控制在9.25万吨和1.13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0.86万吨和1.38万吨分别减少14.80%(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6.80%)和17.80%(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8.9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9.23万吨和15.12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0.47万吨和18.74万吨分别减少11.85%和19.32%。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管理

(一)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产业布局以及“十一五”节能减排进展等因素,将全市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将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

(二)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我市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县(市、区)、管委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我市循环经济管理办法,适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逐步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各县(市、区)、管委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建立节能减排形势季度监测分析机制,发展改革、环保、统计、工业和信息化、交通、农业、商务、煤炭、畜牧、电力等部门要强化协调联动,加强节能减排指标跟踪监测。

(三)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强化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紧迫感和相关部门推进节能减排的责任感,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每年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其中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考核结果通报组织部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着力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

(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豫政办〔2011〕75号),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

我市钢铁、有色、电力、煤炭、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显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以机械、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实现产品、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支持资源加工型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形成循环产业链。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豫发〔2008〕10号),着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到2015年,我市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个百分点以上。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十一五”时期明显提高。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要求,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

(三)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煤炭绿色化利用,推广应用煤炭洗选、气化、清洁燃烧、醇醚替代燃料等技术,减少原煤直接使用比重。逐步淘汰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低效煤气发生炉,加强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到2015年,我市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大以农村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力度,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优化农村用能结构。

四、严把项目建设控制关口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抑制我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2010〕48号),严格控制我市“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进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坚持高标准建设产业集聚区,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信贷政策,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的信贷投放。认真落实限制“两高”产品出口的各项措施,控制“两高”产品出口。

(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制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建立我市能源消

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各县(市、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县(市、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杜绝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等现象。

(三)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实行能耗控制关口前移,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落实先进能耗标准和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措施。严格落实《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县(市、区)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节能审查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和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四)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县(市、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或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编制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工业、农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等专业规划时,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五)健全项目建设部门联动机制。健全项目建设联审联批制度,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衔接,协同把好土地、节能、环保、信贷和产业政策关口。落实项目建设限时办结制度,对符合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简化相关程序,完善项目落地条件,力争早开工、见实效。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工作力度

(一)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耐材、有色、造纸、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开展落后产能全面排查,在摸清“两高”落后产能底数的基础上,制定我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县(市、区)政府、

管委会,加强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各县(市、区)、管委会每年要向社会公布郑州市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和淘汰时限及总体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县(市、区),严格控制新建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两高”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有虚假淘汰行为的企业,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和工艺。落实国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制订公布我市限期淘汰的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产品)和工艺目录,对生产和销售列入国家、省、市淘汰目录的高耗能落后设备和产品的企业,限期停止生产和销售;对使用列入淘汰目录的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产品和工艺的企业,限期更新改造或淘汰。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属于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三)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两高”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检查,督促各县(市、区)、管委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淘汰落后产品与产品提档相结合,引导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债务清偿和转产工作,各县(市、区)、管委会财政要安排资金,重点用于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避免大规模集中失业,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分值比重。

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一)加快节能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节能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节能工程。到2015年,全部完成低效工业锅炉、窑炉、电机、变压器等更新改造,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完成城市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供热表

计量收费改造;淘汰白炽灯,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高效节能的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电机、汽车等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时期,形成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二)抓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郑煤集团超化矸石砖厂、中铝河南分公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天辰环保废旧电器电子、废旧轮胎回收处置、郑州恒正新能源余热回收利用、三泰饲料有限公司年出栏9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一批尾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城市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再制造示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型服务业示范、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到2015年,建成4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集聚区),2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积极推动我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试点建设,2015年底前,市区建成两座日处理300吨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十二五”末,各县(市)都要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

(三)强力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抓好生态水系工程建设,实施水源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畅通水系工程、河湖水面工程、水质改善工程、水系调度管理工程、水景观和水文化工程建设,实现城市生态水系“水通、水清、水美”目标。加强城市周边河道综合治理、河源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河流流域生态环保。加快市区河道及市区周边河道水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新密造纸工业群等排污企业废水深度治理等工程建设。实施康利农牧有限公司、华商顺发养殖有限公司等环保零排放型养猪小区建设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65%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推进火电(国电荥阳、华润登封、郑州裕中能源等)、有色、钢铁、水泥、耐材、建材企业脱硫脱硝治理。

(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我市现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脱氮除磷和污泥的处理处置。以我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人口大镇等为重点,推进马头岗二期、南三环、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双桥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马寨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到2015年,新

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90万立方米/日以上,使城镇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管理,提高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率。10万吨/日规模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地利用、污泥农用、填埋、焚烧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到2015年,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扩容改造,全面完成县(市、区)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试点,积极推进荥阳天瑞等水泥企业处理生活垃圾试点工作,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加强产业集聚区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监控,重点在以有色、建材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各县(市、区)、管委会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企业要承担本单位污染治理和资金筹措的主要责任。

(五)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十二五”时期,市政府将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方式,引导和支持节能减排项目。每年奖励扶持100个左右的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支持范围主要包括: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业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节约和替代石油、节电、节水、节材等节能技术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低能耗建筑等示范工程;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节能示范改造、节水节电示范工程等;大型商场、超市、饭店节能示范工程;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循环经济、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电力行业脱硝治理、非电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城市污水达标排放、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拆除改造等重点环保工程。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每年由市政府统一安排进行表彰奖励。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

七、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一)抓好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有色、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创建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我市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建设一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提高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推广分布式能源,支持郑州新区对现有燃煤供热、发电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并优化布局建设燃气供热、发电、制冷三联供项目,积极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制订发布“两高”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规范。对造纸、印染和化工行业实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对火电行业实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对钢铁行业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改造,新建烧结机必须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强化水泥、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十二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4%。

(二)强化建筑节能降耗。制定并实施我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监督、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按照相关要求,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从建筑节能市场准入、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和房屋销售等关键环节入手,凡达不到相关节能标准和规范的,一律不得竣工验收备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到2015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加强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一体化、规范化、规模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30%以上;推广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健全市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逐步推进高耗能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保温结构体系,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市区新型墙材应用比例力争达到新建建筑总面积

的100%。“十二五”期间,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

(三)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积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加快不停车收费系统等智能交通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行公交优先通行制,优化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加快我市轨道交通和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市交通委及市客运管理处出租车服务管理系统工程、市交运集团公路甩挂运输及长途客车开发应用天然气(煤层气)试点工作。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制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全面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制定准入规定,对持不同的环保合格标志(黄绿标)的机动车采取不同的限制通行范围。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推广以沼气合成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等替代汽车燃料技术,鼓励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输配电网络。推进公路、机场、车站等节能改造。到2015年,客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较2010年下降3%,货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6%。

(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节能措施,大力开展对机关、事业单位、市属院校、市属医院等重要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要加快对既有建筑、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等高耗能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淘汰。积极推广应用地源热泵、蓄冷、蓄热空调、太阳能光热、光电、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到2015年,完成全市公共机构供热计量改造。“十二五”时期,公共机构实现单位综合能耗降低16%的目标。积极推进我市公务车改革,严格控制公务车编制和规模,严把车辆购置、配置关,加快淘汰高油耗、排放超标的公务车辆,积极推广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强公务车油耗定额管理。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耗公示等节能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能源消耗监管平台和监测体系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节能评先活动,树立节能先进典型,引导、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创建30家示范单位。

(五)做好商贸流通节能减排。推动全市商业企业(市场)开展照明、空调、电梯、冷藏及其他耗能设备节能改造,开展创建零售业节能环保示范企业活动。引导宾馆、饭店减少

使用一次性用品,削减污水、垃圾及废气排放量,创建绿色低碳宾馆、饭店。以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开展限制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执法检查。积极推进我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逐步建立餐饮企业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在洗浴、洗染、洗车、美容美发等高耗水服务行业,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十二五”时期,商贸流通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6%。

(六)开展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在井灌区因地制宜实施“以电代油”工程。在全市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鼓励农民使用电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结合新农村建设、新型社区化改造,加快推广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积极推进华商顺发养殖有限公司、农泉农牧有限公司等3000立方沼气项目建设,结合建材下乡,在全市农村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以解决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和污染突出问题为重点,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运行机制,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垃圾处理设施。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工作。

(七)加强重点河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总干渠沿线污染防治,确保南水北调干渠水质。加强我市生态水系建设,以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以水系水资源优化调度为重点,以截污、河道整治、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为手段,通过引清补源、人工湖泊、生态湿地建设、沿岸绿化、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修复,逐步使河流生态水量充足、河湖生物多样性水平逐渐提高、水生态景观更加靓丽、水生态文化氛围开始形成,不断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加大城市周边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河源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我市河流流域生态美、环境好。

(八)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全市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狠抓我市列入国家万家企业名单的160余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提高我市能源利用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市列入国家万家企业

名单的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100万吨标准煤。每年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实行强制能源审计,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八、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一)深化循环经济试点。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的通知》(豫政〔2010〕27号),加强试点动态管理,开展试点评估考核,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加快我市特色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以荥阳、新郑、登封等为试点,积极探索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到2015年,创建2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单位。研究制定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城市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方案。

(二)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依托我市有色、煤炭、非金属矿、铝矾土和再生金属等优势资源,以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打造“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等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通过引进关键链接技术,建设关键链接项目,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能量梯级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矿产资源总回收率达到35%以上,冶金、水泥、耐材、化工行业余热余气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三)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制定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重点支持利用秸秆生产饲料、肥料、燃料等。鼓励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和有机肥工程,形成“养殖废弃物-沼气-有机肥-高效生态种植”循环产业链。推进惠济、中牟、新郑、荥阳等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95%以上。

(四)加强资源再生利用。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再生资源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开展工程机械、机床、矿山机械和办公用品等再制造试点,加强再制造产品流通和监管体系建设,引导再制造产业规范发展。构建以城市社区分类回收点为基础、分拣中

心和集散市场为枢纽、分类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进我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建设。到2015年,建成3个废旧电子电器、废旧办公设备、废金属、废塑料等处理基地和郑州新三联报废汽车、大型机电设备回收拆解中心。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围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工业、农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工作,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在涉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高毒化学农药等领域开展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工作。制订冶炼、化工、造纸、纺织、皮革、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定期公布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清洁生产水平高的典型示范企业和园区。到2015年,创建5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火电、化工、冶金、纺织、食品、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和雨水集蓄利用,推广应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灌区的创建工作,推进再生水、矿井排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封停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达到地区的现有自备井,封停的自备井可以作为应急供水备用水源使用。巩固郑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成果,“十二五”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23%,万元gdp 用水量累计下降25%。

(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制定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咨询、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等节能环保服务业。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形成5家产值超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节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

九、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一)加大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市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加快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主要污染物治理、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源污染治理等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动组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努力创建节能减排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加强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低热值余气发电、节能型矿用磨机、新型墙材加工、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氧化铝赤泥综合利用、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示范项目,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技术及装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聚区的作用和优势,通过自主创新、企业孵化、承接产业转移等途径,加快促进半导体照明、高效电机、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冶金尾矿资源化利用、高效脱硫脱硝、餐厨及城镇垃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等我市急需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转化。

(三)加快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制定发布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为主要途径,通过市场准入、财政奖励、强制淘汰等手段,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回收、高压变频调速、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组织开展技术咨询、信息发布、宣传培训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机关和学校等提供节能减排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发挥行业协会在节能减排政策咨询、技术培训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一)强化节能减排差别化管理。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支持鼓励类项目,严控限制类项目建设,禁止淘汰类项目建设。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实行差别化的能源利用管理,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差别电价相关政策,继续对电解铝、铁合金、钢铁、电石、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制定差别化环境指标管理办法,开展环境总量指标预算,优化环境总量指标配置。

(二)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按照国家关于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的相关政策,落实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和煤层气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严格落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电价政策。积极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改革。落实鼓励水资源重复利用的价格政策,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深化供热体制改革,逐步推行供热计量收费。

(三)推进资源费和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和征收率,努力扩大征收范围。研究制定我市高污染行业超标准排污加倍收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四)完善节能减排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落实国家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用于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它相关科目。

(五)落实节能环保税收调节政策。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项目、产品(设备、技术)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贯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7〕215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实行鼓励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投入节能环保产业的融资担保政策,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积极做好符合节能环保条件的企业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的上市资源培育工作。建立完善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与节能、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节能减排信息通报。

十一、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一)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对电力、煤炭、有色、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及电机、节能灯、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汽车等终端用能产品,参照能效领先水平设定具有引导性的“领跑者”标准,明确实施时限,对达到行业“领跑者”标准以及入选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将“领跑者”指标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二)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需求侧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安排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煤矸石和生物质等发电上网。按照能效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绩效排序,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发电机组发电上网。研究推行节能量和发电权交易。加快老旧输配线路和变电站改造升级,降低电力输送环节能耗。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2643号),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开展能效电厂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试点,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在登封和全市公共机构开展提前淘汰白炽灯试点工作。

(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到2015年,形成10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3家年营业收

入超5亿元的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

(四)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总结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采用建设-经营-转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到2015年,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五)积极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交易试点。建设排污权、碳排放交易中心,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碳排放交易机制。以电力、造纸行业为试点,开展主要污染物的排污权初始有偿分配,对新建项目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在水泥、耐材、有色金属、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探索开展碳排放交易。

(六)规范节能环保认证管理。推进节能节水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建立认证促进机制,鼓励市内企业积极开展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我市节能环保产品社会知名度。加强能效标识市场监管,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加强能效标识宣传,提高消费者辨识能力,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认证产品。

十二、加大节能减排监督执法力度

(一)强化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做到持证排污。强化重点河流、区域,重点排污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省控、市控企业名单。列入省控、市控的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等重点排污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全市火电机组、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要同时安装工况监控系统和排污超标预警系统,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进一步完善全市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提升环境管理科学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全市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基站和环境监控平台建设,做好监控基站运行管理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

据。加强综合利用认定监管,通过认定的火电、水泥等企业要逐步安装在线监控装置。

(二)加强节能减排监察执法。每年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市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建设资金。燃煤机组烟气脱硫设施未按规定取消烟气旁路,以及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扣减脱硫电价款。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要严格责任追究,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执法机构负责人和具体执法人员的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推进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节能体系,加强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整合我市节能监察资源,成立专业节能监察机构,负责全市各领域的节能监察工作。积极推进县(市)、区节能监察机构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到2013年,重点用能单位必须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加强减排监管能力建设,以pm2.5监测与防治为突破口,突出pm2.5污染监测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煤烟污染治理和扬尘污染控制等4个整治重点,配备监测工作相关仪器设备,启动pm2.5的监测工作,适时开展pm2.5的实际监测。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组建市级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技术中心和环境督查机构。到2015年,县(市、区)级政府基本建立节能减排监察机构。

十三、进一步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

(一)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市情教育,增强危机意识。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幼儿从

小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各类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组织开展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宣传、培训。各类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职工岗位节能减排知识培训。

(二)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要把节能减排纳入重要宣传内容,每年制定实施节能减排宣传方案。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栏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各级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市节能宣传月、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三)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四)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践行节约行动,组织开展能源短缺体验日活动,发挥节能减排的表率作用。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的调整补充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郑政文〔2009〕326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 干规定的通知》的调整补充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调配城市资源,有效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更新、确保城中村改造健康进行、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郑政文〔2007〕103号),制定本意见。 一、城中村和改造用地范围界定及批准权限 (一)城中村是指在郑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村(组)。 (二)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原则在村(组)属居住及其它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 (三)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申请实施改造的城中村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批准。 二、城中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一)市规划部门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以片(区)、村(组)为单位,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城中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应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设计条件,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依法批准后,作为城中村改造实施的依据。 (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制。除依据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内容外,还应严格按照郑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旧城改造规划成果及规范要求配建公共服务设施

和市政基础设施,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四)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执行以下程序: 1.编制修规所需的基础资料由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提供。 2.修规编制前,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的指导下,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征求乡镇、村(组)的改造意见。 3.修规方案编制完成后,经村民(股东)会议或村民(股东)代表会议通过,依法按程序报批。 4.市政府对确定的修规方案,组织测算土地、建设、配套等各项经济指标,确定该村改造的具体政策。 5.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准前严禁实施城中村拆迁。 三、改造方案确定及改造方式 (一)城中村改造方案经市政府组织审核并批准后,由各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直各相关部门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改造方式: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由村两委组织,经村民(股东)会议或村民(股东)代表会议通过,自行筹集资金进行改造;也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改造;或由区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统一拆迁改造。其土地出让可一次性出让,也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分期进行出让。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时,应当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企业开发建设的配套商品房可分期开发;安置房原则上优先并一次性予以建设。 (四)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建筑总量范围内,拟摘牌企业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做经济评估后,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协调确定安置和开发建筑面积,安置开发比最高不得超过1∶2。 四、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及土地出让金管理 (一)城中村土地,经村民(股东)会议或村民(股东)代表会议同意,区人民政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郑州市人民政府 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2011]13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确保完成2011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 等问题的会议纪要 2月10日,副市长张建慧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11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和土地供应问题。现将会议确定的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一、关于确保完成2011年度保障安居工程任务问题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保障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对完不成任务的地方政府,国家将启动问责约谈机制。各

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住房保障责任,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八条”精神,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作为突破重点,认真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年底前完成60011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市房管局要统筹负责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新“国八条”精神,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加快编制保障性住房用地专项规划,以今年任务落实为着眼点,兼顾五年规划发展为落脚点,通过划定用地控制区,重点明确各区、管委会的用地规模、区域位置,实现前提规划、提前选址,并对县(市)、上街区提出明确的指标要求。同时要强化快速交通引导作用,利用轨道交通沿线、BRT支线和站点周边用地在各管委会、市区五区均衡分布一批大型综合性保障性住房社区,以方便群众居住、生活和出行。 此项工作由市规划局牵头,国土资源、房管部门配合,2月底前完成用地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建立商品住房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制度。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商品住房项目原则上需按照地上建筑总面积不低于10%的比例配保障性住房;对于特性区域、特定地段的商品住房项目,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可不再配建保障性住房。配建的保障性住房类型、户型、面积由市房管部门根据需求情况确定和组织竣工验收,确有异议的,报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

郑州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返回 文件编号:34837800 郑州市政府信息州市政府信息资资源共享管理源共享管理办办法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3号 颁布日期:20150328 实施日期:20150501 颁布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 第三章 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管理 第四章 信息共享 第五章 安全保障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附则 《郑州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业经2015年3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2015年3月28日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资源,是指市、县(市、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资源。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指行政机关按照规定通过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获取、使用政府信息的行为。 第三条 本市行政机关之间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规范有序、便捷高效、无偿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统筹、指导和协调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工作; (二)制定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规划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规则、标准; (三)定期组织政府信息资源调查,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四)指导行政机关编制部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建设专业数据库、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等。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所属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行政机关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政府信息资源采集、维护、更新和共享工作。 第六条 市、县(市、区)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县(市、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当与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接。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由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建设、维护和管理。 第七条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资金列入同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维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第二章 信息采集和信息采集和数数据库建设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责采集政府信息,并确保政府信息真实、有效、完整、及时。 第九条 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不得重复采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应当由业务主管机关采集而未采集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需求行政机关应当与相关业务主管机关协商,明确政府信息采集主体。由非业务主管机关采集政府信息的,应当报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设和完善政府信息系统,将采集的政府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存储和使用,并逐步实现对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政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第十一条 新建政府信息系统应当避免与现有政府信息系统重复。现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满足需求的,不得开发新的政府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 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由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管理和维护。综合数据库由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设、管理和维护。专业数据库由行政机关各自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第三章 政府信息政府信息资资源目源目录录管理 管理 第十三条 本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实行目录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包括部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总目录。 第十四条 政府信息资源包括无条件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附条件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和不予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无条件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应当无附加条件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利用;附条件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由业务主管机关确定共享条件,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按照设定条件共享利用;不予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不能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利用。 列为不予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的,业务主管机关应当提供法律、法规依据。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对本机关政府信息资源应当进行分类整理,并按规定编制部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附条件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和不予共享类政府信息资源,应当报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认定。 行政机关根据履行职责需要,可以提出对其他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共享需求。 第十六条 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根据各行政机关的部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共享需求编制本市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总目录,标明共享政府信息名称、数据格式、提供方式、共享条件、提供单位和更新时限等内容。 行政机关共享政府信息、共享需求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告知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管部门。 本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总目录应当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上公布。 第四章第四章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向其他行政机关提供可以共享的政府信息,也可以从其他行政机关获取其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不得拒绝提供共享政府信息。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8年度郑州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8年度郑州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郑政办文[2009]40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5.05 【实施日期】2009.05.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08年度郑州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人的通报 (郑政办文〔2009〕40号二○○九年五月五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8年,我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办公室各项具体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市长电话、政务信息、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政务督察和决策研究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总结经验,鼓励先进,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对巩义市人民政府等80个先进单位和史冠鹏等12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努力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以先进为榜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 2008年度郑州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 一、市长电话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一)先进单位(共14个) 巩义市政府 中牟县政府 新密市政府 中原区政府 二七区政府 惠济区政府 市公安局 市市政执法局 市工商局 市环保局 市劳动保障局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审判机关 【发文字号】郑政[2007]9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3.30 【实施日期】2007.03.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政〔2007〕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切实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实行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重要的政府规章、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大型项目和关系社会稳定等重大决策事项,在提交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前,应先

经专家咨询论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听证和协商制度,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举行听证会;凡涉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进行民主协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监督、督查机制和决策责任制,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明确决策实施前各个环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完善政府责任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范围 (一)理顺管理机制,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研究制定郑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办法,建立健全职能争议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争议,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推进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和管理真空等问题。科学划分市、区、街道事权,明确市、区、街道政府机构的职能和责任,理顺政府纵向关系。 积极推行公共政策、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率先在市政、环保、行政执法、交通、公安、房地产管理、卫生、食品安全、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试行,按年度向社会公布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列入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部门绩效考核和行政监察内容。 (二)优化行政流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行政机关罚款自由裁量权 进一步优化行政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明确办事程序和时限,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健全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职位说明书制度,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工作目标科学、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形成内设机构之间、岗位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明确工作责任和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成立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的通知 市国资委、市建委,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市政府决定成立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司名称 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城建集团)。 二、组建形式 在郑州市政工程总公司的基础上,并入郑州市政二公司和郑州市建筑设计院,同时吸收战略投资者入股组建郑州城建集团。 三、经营范围 1.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 2.市政府投资的大型房屋建筑物施工建设; 3.组织承担的建设项目周边土地开发利用; 4.负责承担的建设项目投融资业务; 5.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业务。 四、注册资本及来源 公司注册资金暂定为1亿元人民币,根据战略投资者入股情况最终确定注册资本。 五、公司的运作及管理

郑州城建集团为国有控股公司性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组建,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郑州城建集团按市场化运作,形成投资、融资、建设和还款等方面的良性循环,不增加财政风险和负担。 市国资委为郑州城建集团的出资人,履行出资人职责;市建委为该公司的业务主管部门。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郑州国资委管辖企业有哪些? 河南嵩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开普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商都文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郑州拖拉机厂郑州新天地农化有限公司 中原制药厂郑州油脂化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欧丽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中牟造纸厂郑州市盐业公司(盐业管理局)郑州国谊住宅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自来水总公司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 郑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郑州市热力总公司郑州郑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商业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市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百文集团有限公司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中国郑州国际会展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商业银行百瑞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郑州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彩液晶显示器件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勘察机械有限公司郑州第二面粉厂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郑州东湖宾馆有限公司 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郑州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郑州市现行有效规章

郑州市人民政府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截止2011年10月31日) 序号规章名称文号发布时间备注 1郑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市政府令 第7号 1990.11.8有效 2郑州市档案管理规定市政府令 第32号 1993.1.28有效 3郑州市劳务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 第41号 1993.10.21有效 4郑州市盐业市场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44号 1994.6.3有效 5郑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 行) 市政府令 第53号 1995.11.14有效 6郑州市城市垃圾管理实施细则市政府令 第62号 1997.9.25有效 7郑州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63号 1997.9.25有效 8郑州市公墓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64号 1997.10.6有效 9郑州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71号 1998.12.4有效 10郑州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市政府令 第73号 1999.5.6有效 11郑州市实施《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细则市政府令 第75号 1999.7.9有效 12郑州市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 资产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 第82号 2000.1.15有效 13郑州市城市公共消火栓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85号 2000.2.21有效 14郑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86号 2000.3.24有效 15郑州市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市政府令 第87号 2000.3.24有效 16郑州市技术安全保卫规定市政府令 第88号 2000.6.16有效 17郑州市人事代理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89号 2000.7.21有效 18郑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制施行办法市政府令 第91号 2000.8.15有效 19郑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97号 2002.1.23有效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网建设的若干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电网建设的若干意见 郑政〔2011〕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电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郑州都市区建设,支撑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满足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现就进一步加快郑州电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电网建设 供电部门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不断加快郑州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政府项目建设,努力向上级电力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郑州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城市配网及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打造坚强的郑州电网。 加强电网建设领导,建立常态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郑州电网建设涉及的有关问题,保障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将输变电工程建设纳入郑州市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项目进展状况,加强对项目的督查指导,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市政府专题研究解决。实行电网建设责任制,将电网建设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二、强化规划引领 要将电网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实现电网规划与其他规划有机衔接。对已经完成城乡规划而不符合或尚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变电站建设项目,有关部门应尽快调整和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电网建设用地创造条件。对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需建设的变电站,有关部门可先行发放项目立项、规划许可、用地路条,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完毕后完善审批手续。 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已纳入规划的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用地必须严格保护,并明确规定保护区域,对确需调整的,必须经市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同意。严禁在线路走廊保护范围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对已修建的违章建筑,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责令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强制拆除。 三、加快项目审批 全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电网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原则上以打捆的方式进行项目审批或核准。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市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供电部门,及时提供相关支持性文件,为争取省和国家核准创造条件。 市发改委负责协助加快电网建设项目核准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加快电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工作;市规划局、国土局负责加快变电站站址和输电线路路径的审核,及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土地使用证》。市林业、水利和消防等部门也要大力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郑政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郑政〔2011〕96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1— 郑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明确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郑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交付使用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开发销售的住宅、非住宅和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住房。 第三条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市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园林绿化、水务、人防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邮政、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的相关工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委托房地产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行业协会)具体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调解和专家评审工作。 第四条房地产开发项目按设计要求达到下列条件后,方可—2—交付使用:(一)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经城乡规划部门核实符合规划要求,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证明文件;(二)主体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竣工备案表;(三)配套绿化按规划设计要求建成并取得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四)用水水源采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庭院供水支线管网及分户计量水表前(含水表)的供水设施设备应取得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用水水源采用井水的,应取得取水许可批准文件;(五)排水设施符合《郑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取得城市管理部门出具的室外排水设施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六)用电纳入城市供电网络,并正式供电,电力配套设施工程取得电力企业验收合格证明文件;(七)供热系统符合供热配建标准,保证供热正常使用;使用城市集中供热的,供热系统的设计与安装须经城市集中供热企业审核验收,出具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后纳入城市集中供热,并与供热企业签订集中供热并网协议;(八)完成庭院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工程,纳入城市燃气供气网络,同时做好室内燃气管道的安装及衔接工作,取得燃气企业出—3—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九)电话通信线及有线电视线敷设到户,有线电视线纳入区域性有线电视网;(十)住宅项目信报箱安装数量达到一户一箱的标准,技术规格符合国家住宅信报箱标准的相关要求,取得邮政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十一)庭院的道路、照明等配套设施建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竣工验收合格,出具验收报告;因分期开发建设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交付使用的,应当完成临时通行道路、临时照明等设施的建设;(十二)庭院做到院内清洁、场地平整;分期交付使用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与施工工地隔离;(十三)已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办理物业承接查验手续;(十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简装修工程部分,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十五)项目经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房地产开发项目交付使用备案证明文件;(十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因特殊原因不能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时交付使用的配套设施,应当提供临时设施,并出具相关部门批准文件。第五条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邮政、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积极配合开发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专项配套设施建设;专项工程竣工后,根据开发企业申请及时进行交付使用验收,保证物业买受人使用需要;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向开发企业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第六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开发企业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就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验收、备案情况出具相关证明文件。市政府督查部门负责对相关行政机关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交

郑州市人民警察巡察规定

郑州市人民警察巡察规定 【法规类别】治安管理 【发文字号】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1995.08.21 【实施日期】1995.08.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52号) 《郑州市人民警察巡察规定》业经一九九五年八月十八日市人民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朱天宝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郑州市人民警察巡察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秩序、公共安全和市容环境卫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公共设施完好,强化城市管理,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

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 人民警察巡逻区域为城市主要道路和公共广场。 第三条市公安局设立巡警支队,统一管理全市巡警队伍,负责城市管理巡察工作。 第四条人民警察巡逻执行任务时,应当着警服、佩标志、系武装带、携带警械和通讯工具,以步行为主,必要时可以采取其他方式。 人民警察巡逻应当警容严整,行为规范,文明执勤,依法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支持人民警察巡逻,任何人不得拒绝、阻碍其依法执行职务。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六条人民警察在巡逻执勤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维护警区的治安秩序; (二)预防和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三)预防和制止犯罪行为; (四)警戒突发性治安事件现场,疏导群众,维持秩序; (五)参加处理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六)参加处置灾害事故,维持秩序,抢救人员和财物; (七)维持交通秩序; (八)制止损坏公共设施、公用设施、市政设施、消防设施、园林绿化设施的行为; (九)制止妨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十)接受公民报警;

郑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2001)

郑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2001)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1.07.25 【实施日期】2001.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郑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95号) 《郑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业经2001年7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义初 2001年7月25日 郑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关于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和国务院、省

人民政府批准在我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范围,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不含上街区)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区域。 第三条市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依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试点范围以及本规定,行使原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部分或者全部行政处罚权。 市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根据分工,在本辖区内依法履行行政处罚职责,各自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对本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负有管理、监督、指导和协调的职能。 第五条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行使已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仍然行使的,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一律无效,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市和区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开展的行政处罚工作,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公安机关应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设立专门派出机构,协同其做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第七条市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公开评议考核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第八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应接受同级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政府法制机构、行政复议机关和审判机关的监督。 第二章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