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PID控制原理)

PID 控制原理

PID 算法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系统抵御各种扰动因素——包括系统内部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系统外部的各种干扰等的能力)好及可靠性高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中。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PID 控制被广泛地加以应用,不同的PID 控制算法其控制效果也各有不同。

将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 )、积分(Integral )和微分(Differential )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用这一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样的控制器称PID 控制器。

模拟PID 控制原理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 控制。

常规的模拟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模拟PID 控制系统原理图

该系统由模拟P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图中, r(t )是给定值, y(t )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e (t )

e (t ) = r(t ) ? y(t ) (式1-1) e (t )作为PID 控制的输入,u (t )作为PID 控制器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所以模拟PID 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

u(t ) =Kp [e (t ) +dt +Td

] (式1-2)

其中:Kp ――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 -- 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Td ―― 控制器的微分时间,也称微分系数

1、比例部分

比例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Kp*e(t)

在模拟PID 控制器中,比例环节的作用是对偏差瞬间作出反应。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Kp ,比例系数Kp 越大,控制作用越强,则过渡过程越快,控制过程的静态偏差也就越小;但是Kp 越大,也越容易产生振荡,破坏系统的稳定性。故而,比例系数Kp 选择必须恰当,才能过渡时间少,静差小而又稳定的效果。

2、积分部分

积分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

从积分部分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知道,只要存在偏差,则它的控制作用就不断的增加;只有在偏差e(t)=0时,它的积分才能是一个常数,控制作用才是一个不会增加的常数。可见,积分部分可以消除系统的偏差。

但也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加系统的超调量。积分常数Ti越大,积分的积累作用越弱,这时系统在过渡时不会产生振荡;但是增大积分常数会减慢静态误差的消除过程,消除偏差所需的时间也较长,但可以减少超调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当Ti较小时,则积分的作用较强,这时系统过渡时间中有可能产生振荡,不过消除偏差所需的时间较短。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控制的具体要求来确定Ti。

3、微分部分

微分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Kp*Td

实际的控制系统除了希望消除静态误差外,还要求加快调节过程。在偏差出现的瞬间,或在偏差变化的瞬间,不但要对偏差量做出立即响应(比例环节的作用),而且要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预先给出适当的纠正。为了实现这一作用,可在PI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微分环节,形成PID 控制器。

微分环节的作用使阻止偏差的变化。它是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变化速度)进行控制。偏差

将有助于减小超调量,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特别对髙阶系统非常有利,它加快了系统的跟踪速度。但微分的作用对输入信号的噪声很敏感,对那些噪声较大的系统一般不用微分,或在微分起作用之前先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

微分部分的作用由微分时间常数Td决定。Td越大时,则它抑制偏差e(t)变化的作用越强;Td 越小时,则它反抗偏差e(t)变化的作用越弱。微分部分显然对系统稳定有很大的作用。

适当地选择微分常数Td,可以使微分作用达到最优。

数字式PID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位置式PID和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1.位置式PID算法

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计算控制量,而不能像模拟控制那样连续输出控制量量,进行连续控制。由于这一特点(式1-2)中的积分项和微分项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化处理的方法为:以T作为采样周期,作为采样序号,则离散采样时间对应着连续时间,用矩形法数值积分近似代替积分,用一阶后向差分近似代替微分,可作如下近似变换:

t=kT (k=0,1,2······)

上式中,为了表示的方便,将类似于e(kT)简化成e k等。

将上式代入(式1-2),就可以得到离散的PID表达式为

(式2-2)

(式2-3)

其中k――采样序号,k=0,1,2,……;

――第k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

――第k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第k-1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积分系数,;

――微分系数,;

如果采样周期足够小,则(式2-2)或(式2-3)的近似计算可以获得足够精确的结果,离散控制过程与连续过程十分接近。

(式2-2)或(式2-3)表示的控制算法式直接按(式1-2)所给出的PID控制规律定义进行计算的,所以它给出了全部控制量的大小,因此被称为全量式或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这种算法的缺点是:由于全量输出,所以每次输出均与过去状态有关,计算时要对进行

累加,工作量大;并且,因为计算机输出的对应的是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如果计算机出现

故障,输出的将大幅度变化,会引起执行机构的大幅度变化,有可能因此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这在实生产际中是不允许的。

2.增量式PID算法

所谓增量式PID 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只是控制量的增量。当执行机构需要的控制量是增量,而不是位置量的绝对数值时,可以使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进行控制。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可以通过(式2-2)推导出。由(式2-2)可以得到控制器的第k-1个采样时刻的输出值为:

(式2-4)

将(式2-2)与(式2-4)相减并整理,就可以得到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公式为:

(式2-5)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与位置式PID 算法(式2-2)相比,计算量小的多,因此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也可以通过增量式控制算法推出递推计算公式:

(式2-6)

(式2-6)就是目前在计算机控制中广泛应用的数字递推PID 控制算法。

在MCGS 工控组态软件(是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套基于Windows 平台的,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主要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与监测、前端数据的处理与控制,可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95/98/Me/NT/2000/xp 等操作系统。)中对应的脚本程序如下:

偏差2=偏差1 '上上次偏差 偏差1=偏差 '上次偏差 偏差=设定值-测量值 '本次偏差 比例=比例系数*(偏差-偏差1) '比例作用 if 积分时间=0 then '积分作用 积分=0

else

积分=比例系数*采样周期 *偏差/积分时间

endif

微分=比例系数*微分时间*(偏差-2*偏差1+偏差2)/采样周期 '微分作用 增量=比例+积分+微分 '增量输出 位置=前次位置+增量 '位置输出 if 位置>=位置最大值then 位置=位置最大值 '超出位置最大值,位置=位置最大值 if 位置<=位置最小值then 位置=位置最小值 '超出位置最小值,位置=位置最小值 前次位置=位置 '为下循环准备

3. 带死区的PID 控制(SPID )算法

在控制系统中为了避免控制动作过于频繁,设置一个可调的参数e0,当系统偏差

时,控制量的增量 ,即此时控制系统维持原来的控制量;当系统偏差 时,控制量的增量 依据增量式标准PID 算法给出。 在MCGS

0)(e k e ≤0)(=k u 0)(e k e >)(k u

偏差2=偏差1 '上上次偏差

偏差1=偏差 '上次偏差

偏差=设定值-测量值 '本次偏差

if 偏差>-0.5 and 偏差<0.5 then '偏差小于阈值

增量=0 '增量为零

else

比例=比例系数*(偏差-偏差1) '否则计算比例作用

if 积分时间=0 then

积分=0 '如果积分时间=0,则无积分作用

else

积分=比例系数*采样周期*偏差/积分时间 '否则计算积分作用

endif

微分=比例系数*微分时间*(偏差-2*偏差1+偏差2)/采样周期'计算微分作用

增量=比例+积分+微分 '增量输出

endif

位置=前次位置+增量 '位置输出

if 位置>=位置最大值then 位置=位置最大值 '超出位置最大值,位置=位置最大值 if 位置<=位置最小值then 位置=位置最小值 '超出位置最小值,位置=位置最小值 前次位置=位置 '为下循环准备

4.积分分离 PID 控制(IPID )算法

积分分离PID 算法是人为地设定一个阈值ε,当系统偏差 时,即系统的偏差较大时,只采用PD 控制,这样可以避免较大的超调,又使系统有较好的快速性;当 时,即系统的偏差较小时,加入积分作用,采用PID 控制,可保证系统有较高的精度。

在MCGS 工控组态软件中对应的脚本程序如下:

偏差2=偏差1 '上上次偏差

偏差1=偏差 '上次偏差

偏差=设定值-测量值 '本次偏差

比例=比例系数*(偏差-偏差1) '比例作用

if 积分时间=0 or 偏差>1 or 偏差<-1 then '如果积分时间=0或偏差太大 积分=0 '无积分作用

else

积分=比例系数*采样周期*偏差/积分时间 '否则计算积分作用 endif

微分=比例系数*微分时间*(偏差-2*偏差1+偏差2)/采样周期 '微分作用

增量=比例+积分+微分 '增量输出

位置=前次位置+增量 '位置输出

if 位置>=位置最大值then 位置=位置最大值 '超出位置最大值,位置=位置最大值 if 位置<=位置最小值then 位置=位置最小值 '超出位置最小值,位置=位置最小值 前次位置=位置 '为下循环准备

5.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DPID )算法

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算法时为了避免误差扰动突变时微分作用的不足。其方法是在PID 算法 中加入一个一阶惯性环节(低通滤波器) ,即构成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算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离散化后可得出其递推公式。

ε>)(k e ε≤)(k e s T s G f f +=11)(

在MCGS工控组态软件中对应的脚本程序如下:

偏差2=偏差1 '上上次偏差

偏差1=偏差 '上次偏差

偏差=设定值-测量值 '本次偏差

比例=比例系数*(偏差-偏差1) '比例作用

if 积分时间=0 then '如果积分时间=0无积分作用

积分=0

else

积分=比例系数* 采样周期*偏差/积分时间 '否则计算积分作用endif

if 微分时间=0 then '如果微分时间=0无微分作用

微分=0

else

不全微分2=不全微分1

不全微分1=不全微分

微分增益=比例系数*微分时间/采样周期

不全微分系数=微分时间/(微分增益+微分时间)

不全微分=不全微分系数*不全微分1+比例系数*(偏差-偏差1)/(采样周期+微分时间/微分增益)

微分=比例系数*微分时间*(偏差-2*偏差1+偏差2)/(采样周期+微分时间/微分增益)+比例系数*不全微分系数*(不全微分1-不全微分2) '否则计算微分作用endif

增量=比例+积分+微分 '增量输出

位置=前次位置+增量 '位置输出

if 位置>=位置最大值then 位置=位置最大值 '超出位置最大值,位置=位置最大值if 位置<=位置最小值then 位置=位置最小值 '超出位置最小值,位置=位置最小值前次位置=位置 '为下循环准备

控制器参数整定

控制器参数整定:指决定调节器的比例系数Kp、积分时间Ti、微分时间Td和采样周期Ts 的具体数值。整定的实质是通过改变调节器的参数,使其特性和过程特性相匹配,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指标,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整定调节器参数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理论计算整定法和工程整定法。理论计算整定法有对数频率特性法和根轨迹法等;工程整定法有凑试法、临界比例法、经验法、衰减曲线法和响应曲线法等。工程整定法特点不需要事先知道过程的数学模型,直接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进行现场整定方法简单、计算简便、易于掌握。

凑试法

按照先比例(P)、再积分(I)、最后微分(D)的顺序。

置调节器积分时间Ti=∞,微分时间Td=0,在比例系数Kp按经验设置的初值条件下,将系统投入运行,由小到大整定比例系数Kp。求得满意的1/4衰减度过渡过程曲线。

引入积分作用(此时应将上述比例系数Kp设置为5/6 Kp)。将Ti由大到小进行整定。

若需引入微分作用时,则将Td按经验值或按Td=(1/3~1/4)设置,并由小到大加入。

临界比例法

在闭环控制系统里,将调节器置于纯比例作用下,从小到大逐渐改变调节器的比例系数,得到等幅振荡的过渡过程。此时的比例系数称为临界比例系数Ku,相邻两个波峰间的时间间隔,称为临界振荡周期Tu。

临界比例度法步骤:

1、将调节器的积分时间Ti置于最大(Ti=∞),微分时间置零(Td=0),比例系数Kp适当,平衡操作一段时间,把系统投入自动运行。

2、将比例系数Kp逐渐增大,得到等幅振荡过程,记下临界比例系数Ku和临界振荡周期Tu 值。

3、根据Ku和Tu值,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各个参数,即Kp、Ti和Td的值。

按“先P再I最后D”的操作程序将调节器整定参数调到计算值上。若还不够满意,可再作进一步调整。

临界比例度法整定注意事项:

有的过程控制系统,临界比例系数很大,使系统接近两式控制,调节阀不是全关就是全开,对工业生产不利。

有的过程控制系统,当调节器比例系数调到最大刻度值时,系统仍不产生等幅振荡,对此,就把最大刻度的比例度作为临界比例度进行调节器参数整定。

经验法

用凑试法确定PID参数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为了减少凑试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并根据一定的要求,事先作少量的实验,以得到若干基准参数,然后按照经验公式,用这些基准参数导出PID控制参数,这就是经验法。

临界比例法就是一种经验法。这种方法首先将控制器选为纯比例控制器,并形成闭环,改变比例系数,使系统对阶跃输入的响应达到临界状态,这时记下比例系数Ku、临界振荡周期为Tu,根据Z-N提供的经验公式,就可以由这两个基准参数得到不同类型控制器的参数,如表2-1所示。

原则上也同样使用。在电动机的控制中,可以先采用临界比例法,然后在采用临界比例法求得结果的基础上,用凑试法进一步完善。

表2-1的控制参数,实际上是按衰减度为1/4时得到的。通常认为1/4的衰减度能兼顾到稳定性和快速性。如果要求更大的衰减,则必须用凑试法对参数作进一步的调整。

采样周期的选择

香农(Shannon)采样定律:为不失真地复现信号的变化,采样频率至少应大于或等于连续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二倍。根据采样定律可以确定采样周期的上限值。实际采样周期的选择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系统采样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采样周期的选择,通常按照过程特性与干扰大小适当来选取采样周期:即对于响应快、(如流量、压力)波动大、易受干扰的过程,应选取较短的采样周期;反之,当过程响应慢(如温度、成份)、滞后大时,可选取较长的采样周期。

采样周期的选取应与PID参数的整定进行综合考虑,采样周期应远小于过程的扰动信号的周期,在执行器的响应速度比较慢时,过小的采样周期将失去意义,因此可适当选大一点;在计算机运算速度允许的条件下,采样周期短,则控制品质好;当过程的纯滞后时间较长时,一般选取采样周期为纯滞后时间的1/4~1/8。

参数调整规则的探索

人们通过对PID控制理论的认识和长期人工操作经验的总结,可知PID参数应依据以下几点来适应系统的动态过程。

1、在偏差比较大时,为使尽快消除偏差,提高响应速度,同时为了避免系统响应出现超调,Kp取大值,Ki取零;在偏差比较小时,为继续减小偏差,并防止超调过大、产生振荡、稳定性变坏,Kp值要减小,Ki取小值;在偏差很小时,为消除静差,克服超调,使系统尽快稳定,Kp 值继续减小,Ki值不变或稍取大。

2、当偏差与偏差变化率同号时,被控量是朝偏离既定值方向变化。因此,当被控量接近定值时,反号的比列作用阻碍积分作用,避免积分超调及随之而来的振荡,有利于控制;而当被控量远未接近各定值并向定值变化时,则由于这两项反向,将会减慢控制过程。在偏差比较大时,偏差变化率与偏差异号时,Kp值取零或负值,以加快控制的动态过程。

3、偏差变化率的大小表明偏差变化的速率,越大,Kp取值越小,Ki取值越大,反之亦然。同时,要结合偏差大小来考虑。

4、微分作用可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阻止偏差的变化,有助于减小超调量,消除振荡,缩短调节时间,允许加大Kp ,使系统稳态误差减小,提高控制精度,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所以,在比较大时,Kd取零,实际为PI控制;在比较小时,Kd取一正值,实行PID控制。

自校正PID控制器

对于一个特定的被控对象,在纯比例控制的作用下改变比例系数可以求出产生临界振荡的振荡周期Tu和临界比例系数Ku。

根据Z-N条件,有

T=1.0 Tu

Ti= 5.0Tu

Td=0. 125Tu

代入(式2-5)则有:

Δu k=Kp(2. 45e k??3. 5e k-1+1. 25e k-2) (式2-7)很显然,采用上式可以十分容易的实现常数Kp的校正。

PID调节和温度控制原理

P I D调节和温度控制原理 字体大小:||2006-10-2123:17-阅读:209-:0 当通过热电偶采集的被测温度偏离所希望的给定值时,PID控制可根据测量信号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比例(P)、积分(I)、微分(D)运算,从而输出某个适当的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促使测量值恢复到给定值,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 比例运算是指输出控制量与偏差的比例关系。比例参数P设定值越大,控制的灵敏度越低,设定值越小,控制的灵敏度越高,例如比例参数P设定为4%,表示测量值偏离给定值4%时,输出控制量变化100%。积分运算的目的是消除偏差。只要偏差存在,积分作用将控制量向使偏差消除的方向移动。积分时间是表示积分作用强度的单位。设定的积分时间越短,积分作用越强。例如积分时间设定为240秒时,表示对固定的偏差,积分作用的输出量达到和比例作用相同的输出量需要240秒。比例作用和积分作用是对控制结果的修正动作,响应较慢。微分作用是为了消除其缺点而补充的。微分作用根据偏差产生的速度对输出量进行修正,使控制过程尽快恢复到原来的控制状态,微分时间是表示微分作用强度的单位,仪表设定的微分时间越长,则以微分作用进行的修正越强。 PID模块操作非常简捷只要设定4个参数就可以进行温度精确控制: 1、温度设定 2、P值 3、I值 4、D值

PID模块的温度控制精度主要受P、I、D这三个参数影响。其中P代表比例,I代表积分,D 代表微分。 比例运算(P) 比例控制是建立与设定值(SV)相关的一种运算,并根据偏差在求得运算值(控制输出量)。如果当前值(PV)小,运算值为100%。如果当前值在比例带内,运算值根据偏差比例求得并逐渐减小直到SV和PV匹配(即,直到偏差为0),此时运算值回复到先前值(前馈运算)。若出现静差(残余偏差),可用减小P方法减小残余偏差。如果P太小,反而会出现振荡。 积分运算(I) 将积分与比例运算相结合,随着调节时间延续可减小静差。积分强度用积分时间表示,积分时间相当于积分运算值到比例运算值在阶跃偏差响应下达到的作用所需要的时间。积分时间越小,积分运算的校正时间越强。但如果积分时间值太小,校正作用太强会出现振荡。 微分运算(D) 比例和积分运算都校正控制结果,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响应延时现象。微分运算可弥补这些缺陷。在一个突发的干扰响应中,微分运算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运算值,以恢复原始状态。微分运算采用一个正比于偏差变化率(微分系数)的运算值校正控制。微分运算的强度由微分时间表示,微分时间相当于微分运算值达到比例运算值在阶跃偏差响应下达到的作用所需的时间。微分时间值越大,微分运算的校正强度越强。 通常,对于温度控制的理解,是觉得其技术成熟且改变不大。有一些工业的应用,不仅对时间进行精确的控制,而且在当设定值改变时,对于快速加温阶段和扰动的快速响应形成最小程度的过冲(overshoot)和下冲(undershoot)。一般采用的PID控制技术难以满足这些特殊的场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的萌芽: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1. 经典控制理论分类 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 基础;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无能为力。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位置式PID控制原理

PID 控制原理 有哥们5分提供的,想现在免费吧? PID 控制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了解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只需要在线根据被控变量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以及偏差的变化率等简单参数,通过工程方法对比例系数P K 、积分时间I T 、微分时间D T 三个参数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PID 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位置型控制算法和增量型控制算法,本文主要讨论位置型控制算。 1 自动控制性能指标的相关概念 1.1系统的响应速度 指控制系统对偏差信号做出反映的速度,也叫做系统灵敏度。一般可以通过上升时间r t 和峰值时间p t 进行反应。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越短,则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 1.2系统的调节速度 系统的快速性主要由调节时间来反映,系统的调节时间越短,则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系统的快速性与响应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响应速度快的系统,其调节时间不一定短;调节时间短的系统,其响应速度不一定很高。 1.3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一般用超调量%σ来反映,超调量越小,系统的稳定性越好;超调量越大,系统的稳定性越差。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响应速度是一对矛盾体。 2 PID 控制算法式的推导 PID 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为: 00]) ()(1)([)(u 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D t I P +++ =? 式中:)(t e —给定值与被控变量的偏差 P K —比例系数 I T —积分时间常数 D T —微分时间常数 t —从开始进行调节到输出当前控制量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0u —PID 调节开始之前瞬间,执行器的输入控制信号,在调节过程中为固定值 比例项:)()(t e K t u P P = 积分项:?=t I P I dt t e T K t u 0 )(1 )( 微分项:dt t de T K t u D P D ) ()(= 对上式进行离散化可得数字式PID 控制算式为: )()(n e K n u P P =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S lim e (t ) = 1 +RK t →∞ 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 1.PID 控制概述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绝大部分是基于反馈概念的。反馈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 心的是变量,并与期望值相比较,以此误差来纠正和控制系统的响应。反馈理论及其在自动控制中应用的关键是: 做出正确测量与比较后,如何用于系统的纠正与调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PID 控制,也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控制理论和技术 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工业过程控制中 95%以上的控制回路都具有 PID 结构,而且许多高级控制都是以 PID 控制为 基础的。 PID 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 )、积分单元(I )和微分单元(D )组成,它的基本原理比较简单,基本的 PID 控 制规律可描述为: G (S ) = K P + K 1 + K D S (1-1) PID 控制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控制器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 K P , K I 和 K D ) 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不过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PID 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1) 原理简单,使用方便,PID 参数 K P 、K I 和 K D 可以根据过程动态特性变化,PID 参数就可以重 新进行调整与设定。 (2) 适应性强,按 PID 控制规律进行工作的控制器早已商品化,即使目前最新式的过程控制计算机,其 基本控制功能也仍然是 PID 控制。PID 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适当简化,也 可以将其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就可以进行 PID 控制了。 (3) 鲁棒性强,即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太敏感。 但不可否 认 PID 也有其固有的缺点。PID 在控制非线性、时变、偶合及参数和结构不缺点的复杂过程时,效果不是太好; 最主要的是:如果 PID 控制器不能控制复杂过程,无论怎么调参数作用都不大。 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控制方法,但 PID 仍因其自身的优 点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PID 控制规律仍是最普遍的控制规律。PID 控制器是最简单且许多时候最好的控制器。 在过程控制中,PID 控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大型现代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回路可能达二三百个甚至更多, 其中绝大部分都采用 PID 控制。由此可见,在过程控制中,PID 控制的重要性是显然的,下面将结合实例讲述 PID 控制。 1.1.1 比例(P )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 出存在稳定误差。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G C (S ) = K P (1- 2) 式中, K P 称为比例系数或增益(视情况可设置为正或负),一些传统的控制器又常用比例带(Proportional Band , PB ),来取代比例系数 K P ,比例带是比例系数的倒数,比例带也称为比例度。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0 型系统响应实际阶跃信号 R 0 1(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 K 近视成反比,即: t →∞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I 型系统响应匀速信号 (1- 3) R 1 (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 K v 近视成反比, 即: lim e (t ) = R 1 K V (1- 4)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经典控制部分)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经典控制部分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学时 (2)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9学时 (6)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io学时 (15) 第五章频率特性12学时 (26)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8学时 (36)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8学时 (40) 第八章离散控制系统8学时 (45)

第一章控制理论一般概念3 学时 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认识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使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学会利用所学控制原理分析控制系统。 3)使学生学会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方法, 4)掌握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本章讲授的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本章的教学安排 本课程讲授3 个学时,复习学时3 个。 演示《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进步》及《自动化的应用举例》幻灯片,加深同学对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了解,加深对反馈控制原理及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解。

1.教学主要内容 :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的应用及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等内容。 2.讲授方法及讲授重点: 本讲首先介绍控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离心调速器为例, 说明需要用控制理论解决控制系 统的稳定、 准确、快速等问题。 其次,在讲授控制理论的发展时, 主要介绍控制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重点说明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范围、 研究的手段, 强调本课程重 点介绍经典控制理论。 另外,在介绍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时, 应举出控制理论在军事、 数控机 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动态测试、机械动力系统性能分析、 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及与后续课的关系, 激发 同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介绍控制理论的学习方法时,先说明本门课的特点,起点高、比较 抽象、系统性强, 然后强调学习本门课程应以新的视角分析和考虑问题, 以系统 的而不是孤立的、 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掌握控制 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意结合实际, 为解决工程中的控制问 题打下基础。 3.注意事项: 介绍本门课的参考书及课程总体安排。 4.课时安排: 1 学时。 5.教学手段: Powerpoint 课件。 6.作业及思考题: 借参考书,查阅与本门课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控制理论的 应用及最新发展动态。 [教案 1-2]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本讲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开环闭环和复合控制系统、 闭环控 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内容。 [教案 1-1] 第一节 概述 控制理论的发展、 控制理论在工程 给出定义,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自动控制学习笔记(注释)(PID控制原理)

PID控制原理 PID算法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鲁棒性(系统抵御各种扰动因素——包括系统部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系统外部的各种干扰等的能力)好及可靠性高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中。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PID控制被广泛地加以应用,不同的PID控制算法其控制效果也各有不同。 将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和微分(Differential)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用这一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样的控制器称PID控制器。 模拟PID控制原理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 常规的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图 该系统由模拟PID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图中,r(t)是给定值,y(t)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控制偏差e(t) (te) = r(t) ? y(t)(式1-1) e(t)作为PID控制的输入,u(t)作为PID控制器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所以模拟PID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为

u(t) =Kp [e(t) +dt+Td](式1-2) 其中:Kp――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Td――控制器的微分时间,也称微分系数 1、比例部分 比例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Kp*e(t) 在模拟PID控制器中,比例环节的作用是对偏差瞬间作出反应。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控制量向减少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p,比例系数Kp越大,控制作用越强,则过渡过程越快,控制过程的静态偏差也就越小;但是Kp越大,也越容易产生振荡,破坏系统的稳定性。故而,比例系数Kp选择必须恰当,才能过渡时间少,静差小而又稳定的效果。 2、积分部分 积分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 从积分部分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知道,只要存在偏差,则它的控制作用就不断的增加;只有在偏差e(t)=0时,它的积分才能是一个常数,控制作用才是一个不会增加的常数。可见,积分部分可以消除系统的偏差。 积分环节的调节作用虽然会消除静态误差,但也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加系统的超调量。积分常数Ti越大,积分的积累作用越弱,这时系统在过渡时不会产生振荡;但是增大积分常数会减慢静态误差的消除过程,消除偏差所需的时间也较长,但可以减少超调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当Ti较小时,则积分的作用较强,这时系统过渡时间中有可能产生振荡,不过消除偏差所需的时间较短。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控制的具体要求来确定Ti。 3、微分部分 微分部分的数学式表示是:Kp*Td 实际的控制系统除了希望消除静态误差外,还要求加快调节过程。在偏差出现的瞬间,或在偏差变化的瞬间,不但要对偏差量做出立即响应(比例环节的作用),而且要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预先给出适当的纠正。为了实现这一作用,可在PI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微分环节,形成PID 控制器。 微分环节的作用使阻止偏差的变化。它是根据偏差的变化趋势(变化速度)进行控制。偏差变化的越快,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就越大,并能在偏差值变大之前进行修正。微分作用的引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量,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特别对髙阶系统非常有利,它加快了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1.1 引言 控制观念 生产和科学实践中,要求设备或装置或生产过程按照人们所期望的规律运行或工作。 同时,干扰使实际工作状态偏离所期望的状态。 例如:卫星运行轨道,导弹飞行轨道,加热炉出口温度,电机转速等控制 控制:为了满足预期要求所进行的操作或调整的过程。 控制任务可由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来完成。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1.2.1 自动控制问题的提出 一个简单的水箱液面,因生产和生活需要,希望液面高度h维持恒定。当水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平衡时,水箱的液面高度维持在预定的高度上。 当水的流出量增大或流入量减小,平衡则被破坏,液面的高度不能自然地维持恒定。

所谓控制就是强制性地改变某些物理量(如上例中的进水量),而使另外某些特定的物理量(如液面高度h)维持在某种特定的标准上。人工控制的例子。 这种人为地强制性地改变进水量,而使液面高度维持恒定的过程,即是人工控制过程。 1.2.2 自动控制的定义及基本职能元件 1. 自动控制的定义 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状态)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 当出水与进水的平衡被破坏时,水箱水位下降(或上升),出现偏差。这偏差由浮子检测出来,自动控制器在偏差的作用下,控制阀门开大(或关小),对偏差进行修正,从而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2. 自动控制的基本职能元件 自动控制的实现,实际上是由自动控制装置来代替人的基本功能,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的。画出以上人工控制与动控制的功能方框图进行对照。 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自动控制实现人工控制的功能,存在必不可少的三种代替人的职能的基本元件: 测量元件与变送器(代替眼睛) 自动控制器(代替大脑) 执行元件(代替肌肉、手)

位置式PID控制原理

PID 控制原理 PID 控制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了解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只需要在线根据被控变量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以及偏差的变化率等简单参数,通过工程方法对比例系数P K 、积分时间I T 、微分时间D T 三个参数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PID 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位置型控制算法和增量型控制算法,本文主要讨论位置型控制算。 1 自动控制性能指标的相关概念 系统的响应速度 指控制系统对偏差信号做出反映的速度,也叫做系统灵敏度。一般可以通过上升时间r t 和峰值时间p t 进行反应。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越短,则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 系统的调节速度 系统的快速性主要由调节时间来反映,系统的调节时间越短,则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系统的快速性与响应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响应速度快的系统,其调节时间不一定短;调节时间短的系统,其响应速度不一定很高。 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一般用超调量%σ来反映,超调量越小,系统的稳定性越好;超调量越大,系统的稳定性越差。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响应速度是一对矛盾体。 2 PID 控制算法式的推导 PID 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为: 00]) ()(1)([)(u 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D t I P +++ =? 式中:)(t e —给定值与被控变量的偏差 P K —比例系数 I T —积分时间常数 D T —微分时间常数 t —从开始进行调节到输出当前控制量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0u —PID 调节开始之前瞬间,执行器的输入控制信号,在调节过程中为固定值 比例项:)()(t e K t u P P = 积分项:?=t I P I dt t e T K t u 0 )(1 )( 微分项:dt t de T K t u D P D ) ()(= 对上式进行离散化可得数字式PID 控制算式为: )()(n e K n u P P =

PID控制器原理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95-02 工业生产自动化的过程控制调节装置是实现自动控制的重要工具。在自动化系统中,检测仪器把控制系统的参数变为电信号然后把信号传送给过程控制调节器,最终达到生产的自动控制,使过程参数合符预期的要求。 在工业生产应用中,pid调节器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控制方便、可靠性高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在现实中,选择控制系统方案时,对那些未能建立精确的数字模型式被控制对象的参数未能完全掌握(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测定调整的时候)优先选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器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对系统实施控制。 一、pid调节规律 在定值自动调节系统中,由于扰动的因素,使被调节参数偏离给定值,即产生了偏差,这种偏差等放于产生被调值与给定值的差值: 式中为偏关,u被调节测定值,给定值。 为了使参数回到预定值,我们把偏差信号输入调节器,经规率运算后,给出输出信号进行调节,以补偿扰动的影响,使被调节参数回到给定值。输出信号随输入信号有规律地变化,它的特性决定了被调节参数能否准确地回到给定值,以及回位的时间,调节的质量如何等,以下是调节器调节规律的数字方式描述: 1、微分方程式 pid控制器中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 (1)比例环节及时成比例地反映系统的偏差信号,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调节作用,以减少偏差。 (2)和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3)微分环节所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即偏差信号的变化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调整速度。 根据模拟pid控制表达式(2-4).通过将模拟pid表达式中的积分,微分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来迫近,便可以实现数字pid控制。只要采样周期t取得足够小,这种迫近就可以相当精准。 三、pid调节器的组成 pid调节器主要由输入电路,运算电路和输出电路组成。输入信号一般来自变送器的测量信号。在输入电路中与给定值进行比较,生成的偏差信号通过pid调节器处理后经输出电路输出调节信号。该信号作为执器的调节信号。 1、输入电路 pid调节器的输入电路一般包括内外给定切换开关,正反作用开关及内给定稳压电源电路,偏差检测电路。给定电压可由稳压电源电路提供(内给定)也可用外来信号作给定信号。 pid调节器用正反作开关变换正作用特性和反作用特性。根据系统的要求pid调节器是有反作用特性,即在负偏差绝对值增大时增加pid调节器的输出,当系统要求pid调节器具有正作用特性时在正偏差增加大时增加pid调节器的输出。由于用同一个运算电路,故需设正反作用开头,以转换偏差信号的极性。 偏差检测电路是一个减法电路,它把pid调节器的输入信号vi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即vo=vi-vp当vo为正数时为正偏差,反之为负偏差。 2、pid调节器运算电路 pid调节器运算电路用以对偏差信号进行比例,、微分、积分的运算,它是pid调节器的核心。其作用和原理如前所述。

什么是PID控制及原理

在一些系统中,需要进行PID控制,如一些板卡采集系统,甚至在一些DCS和PLC的系统中有时要扩充系统的PID控制回路,而由于系统硬件和回路的限制需要在计算机上增加PID控制回路。在紫金桥系统中,实时数据库提供了PID控制点可以满足PID控制的需要。 进入到实时数据库组态,新建点时选择PID控制点。紫金桥提供的PID控制可以提供理想微分、微分先行、实际微分等多种控制方式。 进行PID控制时,可以把PID的PV连接在实际的测量值上,OP连接在PID实际的输出值上。这样,在实时数据库运行时,就可以自动对其进行PID控制。 PID参数的调整: 在PID参数进行整定时如果能够有理论的方法确定PID参数当然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多的是通过凑试法来确定PID的参数。 增大比例系数P一般将加快系统的响应,在有静差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小静差,但是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有比较大的超调,并产生振荡,使稳定性变坏。 增大积分时间I有利于减小超调,减小振荡,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但是系统静差消除时间变长。 增大微分时间D有利于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使系统超调量减小,稳定性增加,但系统对扰动的抑制能力减弱。

在凑试时,可参考以上参数对系统控制过程的影响趋势,对参数调整实行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整定步骤。 首先整定比例部分。将比例参数由小变大,并观察相应的系统响应,直至得到反应快、超调小的响应曲线。如果系统没有静差或静差已经小到允许范围内,并且对响应曲线已经满意,则只需要比例调节器即可。 如果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系统的静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必须加入积分环节。在整定时先将积分时间设定到一个比较大的值,然后将已经调节好的比例系数略为缩小(一般缩小为原值的0.8),然后减小积分时间,使得系统在保持良好动态性能的情况下,静差得到消除。在此过程中,可根据系统的响应曲线的好坏反复改变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以期得到满意的控制过程和整定参数。 如果在上述调整过程中对系统的动态过程反复调整还不能 得到满意的结果,则可以加入微分环节。首先把微分时间D设置为0,在上述基础上逐渐增加微分时间,同时相应的改变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逐步凑试,直至得到满意的调节效果。 PID控制回路的运行: 在PID控制回路投入运行时,首先可以把它设置在手动状态下,这时设定值会自动跟踪测量值,当系统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把它切换到自动状态下,这样可以避免系统频繁动作而导致系统不稳定。 复杂回路的控制:

PID控制详解

PID 控制原理和特点 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 PID 控制,又称 PID 调节。PID 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 70 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 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不到精确 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 试来确定,这时应用 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 不能有效测量手段来获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 控制技术。PID 控制,实际中也有PI 和 PD 控制。PID 控制器就是系统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 1、比例控制(P): 比例控制是最常用的控制手段之一,比方说我们控制一个加热器的恒温 100 度,当开始加热 时,离目标温度相差比较远,这时我们通常会加大加热,使温度快速上升,当温度超过 100 度时,我们则关闭输出,通常我们会使用这样一个函数 e(t) = SP – y(t)- u(t) = e(t)*P SP ——设定值 e(t)——误差值 y(t)——反馈值 u(t)——输出值 P ——比例系数 滞后性不是很大的控制对象使用比例控制方式就可以满足控制要求,但很多被控对象中因为 有滞后性。 也就是如果设定温度是 200度,当采用比例方式控制时,如果P 选择比较大,则会出现当温 度达到 200度输出为 0 后,温度仍然会止不住的向上爬升,比方说升至 230 度,当温度超过 200 度太多后又开始回落,尽管这时输出开始出力加热,但温度仍然会向下跌落一定的温度 才会止跌回升,比方说降至 170度,最后整个系统会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振荡。 如果这个振荡的幅度是允许的比方说家用电器的控制,那则可以选用比例控制 2、比例积分控制(PI): 积分的存在是针对比例控制要不就是有差值要不就是振荡的这种特点提出的改进,它常与比 例一块进行控制,也就是PI 控制。 其公式有很多种,但大多差别不大,标准公式如下: u(t) = Kp*e(t) + Ki ∑e(t) +u0 u(t)——输出 Kp ——比例放大系数 Ki ——积分放大系数 e(t)——误差 u0——控制量基准值(基础偏差) 大家可以看到积分项是一个历史误差的累积值,如果光用比例控

PID控制规律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都是基于反馈的概念。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这个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 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5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其输入e (t)与输出u (t)的关系为 u(t)=kp[e(t)+(1/TI)*∫e(t)dt+TD*de(t)/dt)] 式中积分的上下限分别是0和t 因此它的传递函数为:G(s)=U(s)/E(s)=kp[1+1/(TI*s)+TD*s] 其中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 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Ti和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PID应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对其简化可以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这样PID就可控制了。 其次,PID参数较易整定。也就是,PID参数Kp,Ti和Td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时整定。如果过程的动态特性变化,例如可能由负载的变化引起系统动态特性变化,PID参数就可以重新整定。 第三,PID控制器在实践中也不断的得到改进,下面两个改进的例子。 在工厂,总是能看到许多回路都处于手动状态,原因是很难让过程在“自动”模式下平稳工作。由于这些不足,采用PID的工业控制系统总是受产品质量、安全、产量和能源浪费等问题的困扰。PID参数自整定就是为了处理PID参数整定这个问题而产生的。现在,自动整定或自身整定的PID控制器已是商业单回路控制器和分散控制系统的一个标准。 在一些情况下针对特定的系统设计的PID控制器控制得很好,但它们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自整定要以模型为基础,为了PID参数的重新整定在线寻找和保

PID控制原理和实例

PID控制原理和特点 143401010529 二班李卓奇 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 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不到精确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有效测量手段来获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 控制器就是系统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 1、比例控制(P): 比例控制是最常用的控制手段之一,比方说我们控制一个加热器的恒温100度,当开始加热时,离目标温度相差比较远,这时我们通常会加大加热,使温度快速上升,当温度超过100度时,我们则关闭输出,通常我们会使用这样一个函数 e(t) = SP – y(t)- u(t) = e(t)*P SP——设定值 e(t)——误差值 y(t)——反馈值 u(t)——输出值 P——比例系数 滞后性不是很大的控制对象使用比例控制方式就可以满足控制要求,但很多被控

对象中因为有滞后性。 也就是如果设定温度是200度,当采用比例方式控制时,如果P选择比较大,则会出现当温度达到200度输出为0后,温度仍然会止不住的向上爬升,比方说升至230度,当温度超过200度太多后又开始回落,尽管这时输出开始出力加热,但温度仍然会向下跌落一定的温度才会止跌回升,比方说降至170度,最后整个系统会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振荡。 如果这个振荡的幅度是允许的比方说家用电器的控制,那则可以选用比例控制 2、比例积分控制(PI): 积分的存在是针对比例控制要不就是有差值要不就是振荡的这种特点提出的改进,它常与比例一块进行控制,也就是PI控制。 其公式有很多种,但大多差别不大,标准公式如下: u(t) = Kp*e(t) + Ki∑e(t) +u0 u(t)——输出 Kp——比例放大系数 Ki——积分放大系数 e(t)——误差 u0——控制量基准值(基础偏差) 大家可以看到积分项是一个历史误差的累积值,如果光用比例控制时,我们知道要不就是达不到设定值要不就是振荡,在使用了积分项后就可以解决达不到设定值的静态误差问题,比方说一个控制中使用了PI控制后,如果存在静态误差,输出始终达不到设定值,这时积分项的误差累积值会越来越大,这个累积值乘上Ki后会在输出的比重中越占越多,使输出u(t)越来越大,最终达到消除静态误差的目的 PI两个结合使用的情况下,我们的调整方式如下: 1、先将I值设为0,将P值放至比较大,当出现稳定振荡时,我们再减小P值直到P值不振荡或者振荡很小为止(术语叫临界振荡状态),在有些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在些P值的基础上再加大一点。 2、加大I值,直到输出达到设定值为止。 3、等系统冷却后,再重上电,看看系统的超调是否过大,加热速度是否太慢。 通过上面的这个调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P值主要可以用来调整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太大会增大超调量和稳定时间;而I值主要用来减小静态误差。 pid 算法 控制点目前包含三种比较简单的PID控制算法,分别是:增量式算法,位置式算法,微分先行。这三种是最简单的基本算法,各有其特点,一般能满足控制的大部份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1章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知识:掌握什么是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控制原理的发展史和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 技能:通过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进程了解本课程主要的任务 教学重点: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难点: 结合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进度:本内容为4学时,其中1.1、1.2、1.3节2学时,1.4、1.5、1.6节2学时。 参考资料:《现代控制工程》绪方胜彦著,科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及内容 一提到自动化很多人就会问自动化是什么?所谓自动化就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自能活动。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新的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的古代,很多的能工巧匠就发明了许多原始的自动装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和作战的需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以下几种: (1)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具有能自动离合齿轮系装置的车辆。 指南车是一种马拉的双轮独辕车,车箱上立一个伸臂的木人。《宋史?舆服志》 中对指南车的构造和各齿轮大小和齿轮数都有详细的记载。 (2)铜壶滴漏 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计时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漏壶的最早记载见于《周记》。这种计时装置最初只有两个壶,由壶上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壶,液面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时间)。 (3)饮酒速度的自动调节 宋朝仇士良著的《岭外代答》(公元1178)蹭记载中国南方和西南方部落村民的一种习俗,就是常用长0.6 米以上的饮酒管饮酒。在这种竹制饮酒管中有一条银制小鱼,作为可动的开关(即浮子式阀门)。这种阀门可用来保持均匀的饮酒速度。 (4)记里鼓车中国古代有能自报行车里程的车制,是东汉以后出现的,由汉代改装而成,车中装设具有减速作用的传动齿轮和凸轮、杠杆等机构。车行一里,车上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表示车的里程。 (5)漏水转浑天仪 公元2 世纪,中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一种天文表演仪器。它是一种用漏水推动的水运浑象,和现在的天球仪相似,可以用来实现天体运行的自动仿真。 (6)候风地动仪 公元132 年东汉张衡发明的一种观察地震的自动检测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

pid控制原理:看完这三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PID控制原理:看完这三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一、PID的故事 小明接到这样一个任务:有一个水缸点漏水(而且漏水的速度还不一定固定不变),要求水面高度维持在某个位置,一旦发现水面高度低于要求位置,就要往水缸里加水。小明接到任务后就一直守在水缸旁边,时间长就觉得无聊,就跑到房里看小说了,每30分钟来检查一次水面高度。水漏得太快,每次小明来检查时,水都快漏完了,离要求的高度相差很远,小明改为每3分钟来检查一次,结果每次来水都没怎么漏,不需要加水,来得太频繁做的是无用功。几次试验后,确定每10分钟来检查一次。这个检查时间就称为采样周期开始小明用瓢加水,水龙头离水缸有十几米的距离,经常要跑好几趟才加够水,于是小明又改为用桶加,一加就是一桶,跑的次数少了,加水的速度也快了,但好几次将缸给加溢出了,不小心弄湿了几次鞋,小明又动脑筋,我不用瓢也不用桶,老子用盆,几次下来,发现刚刚好,不用跑太多次,也不会让水溢出。这个加水工具的大小就称为比例系数小明又发现水虽然不会加过量溢出了,有时会高过要求位置比较多,还是有打湿鞋的危险。他又想了个办法,在水缸上装一个漏斗,每次加水不直接倒进水缸,而是倒进漏斗让它慢慢加。这样溢出的问题解决了,但加水的速度又慢了,有时还赶不上漏

水的速度。于是他试着变换不同大小口径的漏斗来控制加水的速度,最后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漏斗。漏斗的时间就称为积分时间小明终于喘了一口,但任务的要求突然严了,水位控制的及时性要求大大提高,一旦水位过低,必须立即将水加到要求位置,而且不能高出太多,否则不给工钱。小明又为难了!于是他又开努脑筋,终于让它想到一个办法,常放一盆备用水在旁边,一发现水位低了,不经过漏斗就是一盆水下去,这样及时性是保证了,但水位有时会高多了。他又在要求水面位置上面一点将水凿一孔,再接一根管子到下面的备用桶里这样多出的水会从上面的孔里漏出来。这个水漏出的快慢就称为微分时间看到几个问采样周期的帖子,临时想了这么个故事。微分的比喻一点牵强,不过能帮助理解就行了,呵呵,入门级的,如能帮助新手理解下PID,于愿足矣。故事中小明的试验是一步步独立做,但实际加水工具、漏斗口径、溢水孔的大小同时都会影响加水的速度,水位超调量的大小,做了后面的实验后,往往还要修改改前面实验的结果。二、控制模型:人以PID控制的方式用水壶往水杯里倒印有刻度的半杯水后停下;设定值:水杯的半杯刻度;实际值:水杯的实际水量;输出值:水壶的倒处数量和水杯舀出水量;测量传感器:人的眼睛执行对象:人正执行:倒水反执行:舀水1、P 比例控制,就是人看到水杯里水量没有达到水杯的半杯刻度,就按照一定水量从水壶里王水杯里倒水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教程第三版胡寿松第一章课后答案

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题1-4图水温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

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 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 题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5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下图。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 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st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 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它主要是依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方法,它主要依赖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 (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