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277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12 第十二号首 NO.12 钢琴谱 带指法

11277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12 第十二号首 NO.12 钢琴谱 带指法

11277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12 第十二号首 NO.12 钢琴谱 带指法
11277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12 第十二号首 NO.12 钢琴谱 带指法

浅谈李斯特与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第

浅谈李斯特与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赵芳达 摘要:李斯特的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系列,是一部不朽的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从技巧性、表演性还是欣赏性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许多学习钢琴达到了较高水准的,都会选择其中的一两首进行学习,并作为自己的一个演奏水平的标志。但由于每个人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同,所以弹奏的方法和方式也略有差异,在这里我将自己在弹奏《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时的一些感想和方法列出。 关键词:创作匈牙利狂想曲倚音节奏 一、李斯特简介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着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诞生在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公爵腹地管家的小屋里。这座府邸曾经留下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足迹。或许,这也是一个征兆,在这里降生的李斯特成为了三位音乐巨人的后继者。 不满六岁的李斯特开始跟亚当学习钢琴,七岁开始作曲,儿时的他便已展现出对音乐无比的狂热。他的才华使得六位匈牙利贵族联合起来送给他6年求学费用,让这位天才少年到维也纳深造。十六岁的他定居巴黎。 他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创作中开拓性的大胆革新手法和娴熟技巧不但代表他特别的创作风格也使之在浪漫主义的众多艺术歌曲中独树一帜,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青少年时期的他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在欧洲各国舞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旅行、复杂多变的生活与创作环境和异常频繁的各种社会活动使李斯特有机会广泛了解各国风土人情,接触各种思想和潮流。这一切都大大的丰富了他的音乐创作,创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兼收并蓄的特点,渗透着各种影响因素。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极为深刻之一的即是匈牙利的狂想曲。 他的主要钢琴作品有《12首高级技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和《19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的创作背景 “狂想曲”这一词来源于一段古希腊诗rhapsdia,狂想曲通常取材于民族民间或一些流行于民间的旋律。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时常用来描写一些具有英雄气概、鲜明民族特色、史诗般的器乐作品。其中第二号(升c小调)、第六号(降D大调)、第十一号(a小调)和第十五号(a小调,又名《拉科奇进行曲》)流传最为广泛。 在李斯特的作品中,有19首《匈牙利狂想曲》,大多取材于作者在1839至1847年编选出版的《匈牙利民间曲调集》,还有一首题为“匈牙利”的交响诗。在浪漫主义艺术世界中,

音乐鉴赏: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赏析

《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赏析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在十九世纪欧洲音乐史上,他的音乐作品影响非常深远。他的《匈牙利狂想曲》,曲子反映了匈牙利民族的精神生活。其中《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是他狂想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突出表现了匈牙利民族坚强豪放的性格。 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通常指具有英雄史诗般气概和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常常取材自民族民间音乐或流行音乐的音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变奏,时常用来描写一些具有英雄气概、鲜明民族特色、史诗般的器乐作品。《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速度适中,象雄壮的进行曲,堂皇而又崇高。由刚劲有力的低音作为引子,拉开整首曲子的序幕。之后,右手的加入使得整个旋律更加的坚定、饱满,给人庄严稳重的感觉。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为一段自由的华彩,完全由黑键组成,但听起来十分流畅、清晰,与第二部分也有很好的衔接。 第二部分是飞快、短小、舞蹈性的节奏。像是吉普赛舞曲风格,速度急板,旋律热情、明快,并且大量采用了切分节奏和跳音,使得整个旋律听起来都让人充满了活力。这一部分的强弱对比非常明显,例如从开始一段比较弱,而紧接着又变得比较强,而后马上又变得很弱。乐曲就是在这一弱一强之间不停变换,将这部分旋律推到最后。听起来感觉错落有致,十分能吸引人注意力。 第三部分为行板,像是在沉思、想着些什么,又犹如民间游吟诗人的吟唱,诉说往事。这一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带有徐缓柔美的特点,又稍给人沉重的感觉。在旋律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表情术语和自由延长音。因此使旋律表现出咏叹的感觉,弹奏形式比较散漫却不松散,像是在即兴的演奏。这一部分为全曲最独特部分,虽然是行板,速度适中,但它的节奏、强弱对比非常的好,不会给人以乏味的感觉。第三部分的最后也和第一部分一样,是一个自由的华彩部分。这也是李斯特作品中非常典型的炫技手法,华美而又干净利落。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二部分一样,节奏很快,带有舞曲般的热情、豪放、粗犷,这狂欢般的民间舞蹈,它的主题一听觉得耳熟,这个主题经过一系列变奏,达到狂热后结束全曲。从开始,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渐慢,使人有一种力量的积蓄感,也使气氛更加热烈。从第四小节开始,就开始进入主题,用简单的单音将整个主题引出,随之而来的就是后几个小节的不断的变奏。第一次变奏中,将单音变化为震音;第二次的变奏转转换大调,这一次变奏结束后,又出现了切分音和渐慢的手法,预示着后面更为热烈、粗犷。在接下来的部分,右手急速的震音不断的将主题进行变奏,并且力度和速度逐级增加,一直将演奏的气氛一直推至顶点结束。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