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2004年5月)

一、单项选择

1、商业银行是经营()

A生产资本的企业 B 流动资本的企业 C 商品资本的企业 D 货币资本的企业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A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B 能从流通中产生 C 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D 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B 货币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C 商品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4、商业利润在数量上()

A大于平均利润 B 小于平均利润 C 等于平均利润 D 与平均利润没有关系

5、股份公司是()

A通过发行和购买股票的办法来合资经营的企业 B 由许多工商企业联合的大企业 C 靠吸收其它游资参加的经济实体

D 部分资本划分为均等股份,并通过出售一部分股票来集资经营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指()

A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

B 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

C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

D 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

7、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第三个阶段资本的职能形式由()

A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B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C 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8、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 一般等价物 C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特殊等价物9、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A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B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

C 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

D 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

10、劳动是()的唯一源泉

A商品价值 B 使用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一切价值

1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B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

C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

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价值 B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D 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物质内容

13、借贷资本是一种()

A资本商品 B 商品资本 C 商业资本 D 流通资本

14、可以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企业是()

A业主制企业 B 合伙制企业 C 有限责任公司 D 股份有限公司

15、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

A商品 B 货币 C 使用价值 D 价值

16、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

A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B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 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17、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它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 B 生产价格 C 利润 D 利息

18、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A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生产工具 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

19、个别企业的资本所有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

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B 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C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 降低劳动力价值

2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社会化 B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C 资本家剥削工人 D 劳动力成为商品

21、考察资本循环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的()

A速度 B 时间 C 次数 D 连续性

2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按劳分配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价值规律 D 按需分配规律2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

A异想天开 B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历史的倒退 D 不可能也不现实24、经济周期依次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A衰退、复苏、萧条与繁荣 B 衰退、繁荣、萧条与复苏

C 衰退、萧条、复苏与繁荣

D 复苏、衰退、萧条与繁荣

25、社会物资资料再生产的二大部类是()

A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B 物资产品的生产和精神产品的生产

C 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

D 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6、假定某资本家有3万元资本,对这3万元资本应做下列哪些安排,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

性()

A 3万元全部以货币资本形式存在

B 3万元全部以生产资本形式存在

C 3万元全部以商品资本形式存在

D 按一定比例使其同时并存于三种职能形式上

27、年剩余价值率表示()

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 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28、剩余价值源泉是()

A工人的劳动 B 工人的必要劳动 C 工人的具体劳动 D 工人的剩余劳动29、银行利润本质上来源于()

A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 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C 银行雇员实现的剩余价值

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0、跨国公司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

A新型国际性企业 B 新型垄断组织 C 新型金融资本 D 新型金融寡头31、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就必须是()

A用于自己消费的产品 B 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

C 满足他人需要的产品

D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2、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即()

A市场经济 B 市场 C 商品经济 D 市场机制

33、垄断利润的源泉是()

A垄断企业对商品的贱买贵卖 B 垄断企业依靠生产技术获得的额外收入

C 工人和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D 垄断资本家欺行霸市获得的非法收入

3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的规律是存在于()

A某几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 B 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 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D 人类各个社会形态的普遍的经济规律

35、地租是()

A农业企业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 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C土地使用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D 农业企业实现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6、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价值一般指()

A社会价值 B 个别价值 C 超额价值 D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

37、欧洲联盟是世界经济地区集团化的()

A低级形式 B 高级形式 C 一般形式 D 中等形式

38、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资本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B 资本价值增值和竞争规律的矛盾

C 资本价值增殖和供求规律的矛盾

D 资本价值增殖和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

39、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A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

40、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目的是()

A实现国际分工 B 支援不发达国家经济建设

C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D 提高本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4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 固定资本更新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资本积累

42、剩余价值(m)与利润(P)以及剩余价值率(m’)与利润率(P’)之间的关系是()

A m>p m’>p’

B m<p m’<P’

C m=p m’>P’

D m≠P m’<p’

43、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

A汇率 B 购买力平价 C 购买力系数 D 汇价

44、劳动过程中能动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 B 劳动资料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者

45、在世界某个地区、某些国家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是()

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B 世界经济的集团化

C 世界经济的地区集中化

D 世界经济的地区集团化

46、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47、商品的垄断价格高于价值意味着()

A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会大于价值总额 B 垄断价格可以不受价值制约,完全脱离价值 C 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与价值总额相等 D 垄断可以产生新的价值

48、资本就是()

A货币 B 机器 C 生产设备 D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49、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 B 土地经营垄断

C 土地本身的质量有好有坏

D 土地距离市场有远有近

50、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

A金属货币 B 纸币 C 价格标准 D 价格

51、价格标准的作用是()

A衡量和计量商品的价值量 B 衡量和计量金属货币的数量

C 衡量和计量价格的数量

D 衡量和计量纸币的数量

52、资本有机构成()

A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 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C 就是C:V

D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53、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生产剩余价值 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C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

D 工人创造剩余价值

5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B 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D 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

55、利润率同资本的有机构成()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同方向变动不成比例 D 反方向变动不成比例56、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

A客观原因 B 主要根源 C 唯一根源 D 主观原因

57、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C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58、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

D 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59、任何社会再生产都是()

A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B 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0、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

C 价格始终高于价值

D 价格始终低于价值

6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 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 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62、劳动对象是()

A人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东西 B 传导劳动的物质资料

C 原材料

D 生产手段

63、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是()

A全体资产者对全体无产者的阶级剥削B产业资本家对产业工人的剥削

C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工人的剥削D银行资本家对银行工人的剥削

64、垄断价格是()

A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B 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C 生产价格加垄断利润

D 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6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 B 是先后不同的两种劳动

C 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 是既有差别又有矛盾的两种劳动

66、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取决于()

A效用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供求关系

67、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A G——W…P…W’——G’

B W…P…W’——G’——W

C P…W’——G’——W…P

D W’——G——W…P…W’

6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在于()

A劳动者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 B 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C 它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 它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69、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B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基本经济制度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0、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商品

71、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72、资本积聚是通过()

A许多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扩大个别资本总额

B 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

C 资本主义企业内部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资本化,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

D 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

73、生产价格等于()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 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C 预付资本加剩余价值

D 可变资本加平均利润

74、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能出现买卖脱节,这()

A包含着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B 使经济危机产生具有了现实性

C 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D 是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

75、利润本质上是()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 所费资本的产物 C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 剩余价值

76、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是对私人资本的消极扬弃

A股份公司 B 合作工厂 C 合营工厂 D 垄断组织

77、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成正比 B 成反比 C 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D 始终一致

78、跨国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各国政府 B 股东大会 C 董事会 D 董事长

79、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

A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B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8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A价值量相等 B 效用相同 C 都具有自然属性 D 都具有社会属性

81、生产力()

A是人们管理经营企业的能力 B 是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

C 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D 是人们创造新生产工具的能力

82、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83、利润率同资本周转速度()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同方向变动不成比例 D 反方向变动不成比例

84、价格标准作为为货币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上的规定是()

A用来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 B 用来计量商品价格的标准

C 用来计量货币自身的固定单位及其等分

D 用来计量货币价值和价格的标准

85、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A只要购买到生产资料就行 B 只要购买到劳动力就行 C 只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行 D 不仅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且要符合一定比例

86、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

A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D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87、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A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B 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C 生产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D 产业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88、若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则该企业的资本所有者就会获取()

A相对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产业剩余价值

89、造成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是()

A国民文化素质太差 B 科学技术水平太低

C 资本主义制度

D 发达国家的援助不够

90、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社会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 C 必要劳动时间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91、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必要劳动时间 C 剩余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92、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A国际价格 B 国际资本 C 国际金融 D 国际贸易

93、借贷资本是从()

A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 B 商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

C 银行资本中分离出来的

D 金融资本中分离出来的

9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能够限制的资本主义 B 国家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

C 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D 垄断组织联合的资本主义

9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货币流通机制

96、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中等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B 优等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C 劣等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D 离城市近的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9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古典政治经济学 B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C 研究人与物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D 研究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

98、资本积聚()

A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 不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C 的杠杆是信用和竞争

D 不能扩大社会资本总额

99、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

A一个短期的过程 B 一个短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C 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D 一个长期顺利的历史过程

100、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为()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C 资本积累 D 资本集中101、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是()

A防止通货膨胀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增加社会财富D 自发调节金属货币流通量10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家庭管理 B 社会或国家管理 C 社会生产关系 D 社会生产力

103、就其内容来讲,社会再生产可划分为()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C 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D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04、资本的总公式是()

A G-W-G

B G-W-G’

C W-G-W

D W-G-W’

105、为考察活劳动的增殖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必须把资本区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 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106、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导致()

A军备竞赛 B 经济全球化 C 竞争加剧 D 星球大战

107、绝对地租是由()

A农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构成

B 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C 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D 农产品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

108、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都来源于()

A土地的贱买贵卖B土地的自然条件C土地的有限性D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109、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A职能资本经营状况 B 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 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

D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110、国际分工是在()发生而迅速发展的

A第一次产业革命 B 第二次产业革命 C 一战以后 D 二战以后

二、多项选择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价值量由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C 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基本一致

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主要是()

A流动的形式 B 固定的形式 C 潜在的形式 D 现实的形式 E 停滞的形式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是通过()

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B 降低劳动力价值 C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D 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E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4、股份公司的产生是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A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B 资本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 资本所有权性质发生变化

D 资本的存在方式发生变化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要有一大批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B 要有一个统一的国际大市场

C 要有大量的货币财富转化为资本

D 要有大量商人的出现。

6、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B 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

C 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

D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

E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

7、资本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

A生产出使用价值 B 生产出劳动力价值 C 生产出剩余价值

D 生产出货币价值

E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8、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

A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B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C 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状况

D 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E 自然条件的优劣

9、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形成的价值量越少

B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定时间内形成的价值量不变

C 劳动生产率越高,平均到单位产品中的价值量越少

D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位产品的社会价值量不变

E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位产品的社会价值量下降

10、纸币作为国家强制推行的价值符号可以()

A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 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C 在世界各国普遍流通

D 作为长期的贮藏手段

E 不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

11、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存在的商品经济有()

A简单商品经济 B 奴隶制下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

C 封建制下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

D 社会化商品经济

E 发达的商品经济

12、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生产方法基本上相同 B 前者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后者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前者归个别资本所有者占有,后者归整体资本占有 D 前者是个别资本所有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机,后者是许多资本所有者追求前者的结果E 其源泉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3、级差地租()

A是农业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 是高出农业企业获得的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 C 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D 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优劣差别 E 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B 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占有

C 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占有

D 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支配

15、资本有机构成最高的直接后果是()

A单个资本增大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D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E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6、商业利润()

A相当于平均利润 B 高于平均利润 C 来源于贱买贵卖

D 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E 是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17、国家资本的主要形式有()

A国有企业 B 集体企业 C 国私混合型企业 D 私营企业

18、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是()

A物质资料再生产 B 生产关系再生产 C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E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1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 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C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D 友好合作的关系

E 互惠互利的关系

20、资本主义实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是以()

A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为代价;

C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为内容;D追求生产力的提高为根本目的。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

A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所有者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

B 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所有者所有

C 准确地表现了资本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D 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

E 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

22、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 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 C 工人人数的多少

D 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

E 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

23、从对价值形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商品价值已经孕育着货币的萌芽 B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C 货币是为了便利交换由人们共同协商的产物

D 金银天然是货币

E 货币天然是金银

24、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

A生理因素 B 心理因素 C 经济因素 D 资本所有者的愿望 E 道德和社会因素25、流动资本包括()

A小件工具 B 原材料 C 辅助材料 D 工资 E 劳动资料

2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表现为()

A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为其第一次自我调整

B 经济危机的爆发为其第一次自我调整

C 垄断的产生和发展为其第二次自我调整

D 金融、信用危机的爆发为其第三次自我调整

E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其第三次自我调整

27、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下列因素影响()

A它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 B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 它和劳动生产率高低成反比

D 它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E 它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成反比

28、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

A决策机构 B 政权机构 C 经营管理机构 D 监督机构E计划机构

29、“经济”一词可以指()

A节约、精打细算 B 经济部门或其总体 C 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D 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

E 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

30、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阶值 B 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D 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E 劳动者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31、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有()

A国际直接投资 B 国际证券投资 C 国际信贷 D 国际融资E 国际间接投资32、如果绵羊和斧子相交换,那么羊的相对价值量就同()

A自身的价值量成正比 B 自身的价值量成反比 C 斧子的价值量成正比

D斧子的价值量成反比 E 斧子的价值量的变化方向相同但比例不一致

33、商品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社会分工 C 市场的形成

D 不同所有权的存在

E 商品的出现

34、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

A没有任何关系 B 两者是同一回事 C 存在量的区别

D 存在质的区别

E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5、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条件下的交换过程包括()

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B 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C 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交换

D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交换

E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36、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包括()

A劳动力具有人身自由,是法律上的自由人 B 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C 劳动力价值决定上包括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D 劳动力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支出E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中价值不会转移或消失

37、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为()

A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B 经济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C 它总是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D 绝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

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要受到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38、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存在 B 伴随私有制的产生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随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劳动有了可能性

D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E 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

3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银行利润 D 利息 E 地租

40、经济规律有三类,下列规律中属于特有经济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B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C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

D 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E 按劳分配规律

41、货币()

A是专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B 是价值的体现和化身

C 的出现,使商品内部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 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E 的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4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必要条件的内容包括()

A资本家有足够的预付资本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并存

C 不发生工人罢工和经济危机

D 三种资本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

E 与商业资本保持适当的比例

4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E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起点

44、企业经营机制主要包括()

A决策协调机制 B 动力机制 C 约束机制 D 科学管理机制 E 人才开发机制4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

A人们对它是无能为力的 B 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或取消它

D 人们不能违背它的要求来工作

E 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6、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是()

A资本积累 B 资本积聚 C 资本集中D 资本原始积累 E 机器设备的大量积累47、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有()

A外延型 B 粗放型 C 内含型 D 集约型 E 混合型

48、地租的基本形态是()

A级差地租 B 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 D 矿山地租 E 建筑地段地租

49、绝对m和相对m的区别与联系是()

A绝对m生产的特点在于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强度

B 相对m生产的特点在于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必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C 绝对m生产是相对m生产的起点

D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E 二者的物质技术基础相同

50、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

A生产资料 B 生产资本C客观生产要素

D 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E 物质生产必备的主观能动条件

51、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A产品的性质 B 生产技术水平 C 企业组织形式

D 劳动生产率高低

E 一定的生产关系

5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

A生产力是这一矛盾的决定因素 B 生产力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C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D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E 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53、世界货币的职能是()

A国际支付手段 B 国际购买手段

C 社会财富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个国

D 国际价值符号

54、发达国家为了达到竞争中取胜的目的,通常采取()

A关税壁垒 B 禁运 C 经济制裁 D 出口限制 E 反倾销

55、在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几种转化关系是()

A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B 全部预付资本转化为成本 C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D 利润率转化为平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E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56、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

A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B 是劳动产品 C 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的需要

D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E 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他人的需要

57、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有()

A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D 行政立法手段 E 开放政策58、超额剩余价值()

A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B 是个别企业采用新技术产生的

C 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

D 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还会获得

E 是暂时的

59、地区一体化经济集团依其发育程度不同分为()

A自由贸易区 B 关税同盟 C 国际金融组织 D 世界银行 E 经济联盟

60、政治经济学必须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C 物质资料生产出发来研究生产关系

D 孤立的个人出发来研究生产关系

E 经济规律出发来研究生产关系

6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意味着企业获得的利润量减少 B 并不意味着企业剩余价值率的下降

C 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润量不一定减少

D 意味着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降低

62、市场约束主要包括()

A产品约束 B 商品约束 C 价格约束 D 消费者约束 E 税收约束

63、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出现的怪物是()

A商品过剩 B 资本过剩 C 人口过剩 D 资源过剩 E 生产过剩

64、社会生产方式包括()

A生产力 B 经济规律 C 生产关系 D 上层建筑 E 生产资料所有制

65、等价形式的特点有()

A处于等价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 货币成为商品的表现形式

D 简单劳动成为复杂劳动的表现形式

E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6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为()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 B 存在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

C 商品生产的存在

D 商品交换的存在

E 市场的存在

67、一般等价物()

A是指由许多商品同时充当等价物 B 是指仅仅由一种商品充当等价物

C 是商品价值的一般代表

D 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E 是抽象劳动的一般代表

68、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A国际分工的深化 B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 C 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舞台的主角 D 全球化的金融大市场开始形成 E 互联网迅速延伸

69、为了弥补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采用的办法有()

A利用新技术 B 延长劳动时间 C 提高劳动强度 D 提高对机器设备的利用率70、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则()

A可变资本会与社会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长 B 可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相对量减少C 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减少 D 会引起工资水平的提高,对无产阶级是有利的

E 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71、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

A人的劳动 B 消费资料 C 劳动资料 D 劳动对象 E 生产工具

7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为()

A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生产力就停滞不前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C 生产关系可以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 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依靠新生产关系的推动

E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73、社会主义要想战胜资本主义就必须()

A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B 大胆地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

C 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D 必须通过武力斗争

E 必须在诸多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

74、在经济规律面前,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们可以认识经济规律

B 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C 人们可以在顺应经济规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经济条件,来限制某些经济规律作用的范围

D 人们可以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 人们可以随意改变经济条件、限制某些经济规律的作用

75、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A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B 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 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D 是价值的源泉

E 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

76、产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

A资本主义获得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B资产阶级还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最终确立。

77、股份公司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组织结构()

A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B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C 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

D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E 它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78、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B 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简单再生产

C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D 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E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79、固定资本包括()

A厂房 B 机器C设备 D 工具 E 原材料

8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A二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B 二者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

C 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下劳动的社会形式

D 二者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劳动

E 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性质不同,而生产各种商品的抽象劳动则是同质的,只存在量的差别

81、具有不同阶级性的政治经济学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 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C 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D 家庭管理的政治经济学

E 经理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82、经济规律的特点是()

A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 B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

C 作用是长久的

D 发现和利用是比较顺利的

E 认识和利用是会受到人们利益关系的限制

83、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

A与其使用程度成正比 B 与其使用程度成反比 C 与其使用时间成正比

D 与其使用时间成反比

E 与使用程度和使用时间没有固定联系

84、一般认为首次使用“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名词的学者分别()

A色诺芬 B 亚里士多德 C 亚当·斯密 D 蒙克莱田 E 迈那尼·蒂凯尔

85、在商品经济下,价格()

A形成的基础是价值 B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C 受纸币发行量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D 直接受银行利息率变动的影响 E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86、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A为自由贸易开拓了统一的国内市场;B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俯关系;

C使手工业行会进一步发展;D为自由劳动力队伍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87、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 军事全球化 C 贸易全球化 D 资本全球化 E 外交策略全

88、工资的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 B 计件工资 C 名义工资 D 实际工资E 货币工资

89、价值()

A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 是抽象劳动形成的 C 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D 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E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90、社会经济规律的类型有()

A基本经济规律 B 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E 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91、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 自然力作用的时间 C 停工时间

D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E 生产资料的供应时间

9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生产价格和价值是完全相等的

B 生产价格的基础是价值

C 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 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E 生产价格与价值已经脱离了关系

93、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与利润率的高低成正比

B 有机构成提高,其它条件不变,利润率也高

C 有机构成提高,其他条件不变,利润率降低

D 有机构成降低,其他条件不变,利润率也低

E 有机构成降低,其他条件不变,利润率提高

94、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一系列的贸易磨擦,其焦点集中在

()等方面。

A市场准入 B 政府补贴 C 产品倾销 D 贸易政策

95、发达国家政府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与协调主要在以下范围内进行()

A双边国际合作 B 多边国际合作 C 区域国际合作 D 全面国际合作

96、在股息一定的情况下,股票价格与利息率的关系是()

A利息率越高,股票价格越低

B 利息率越高,股票价格越高

C 利息率越低,股票价格越高

D 利息率越低,股票价格越低

E 利息率不变,股票价格不变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2、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它为什么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有什么不同?

5、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原因是什么?

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7、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8、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9、个别资本扩大的两种形式及其关系是什么?

10、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11、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

1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3、简述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区别?

14、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15、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采取哪些职能形式?

16、剩余价值生产两种基本方法的关系?

17、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有哪些区别?

18、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1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20、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怎样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四、论述题

1、试论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3、试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4、怎样理解产业资本的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怎样实现的?

6、试论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7、怎样理解资本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8、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9、试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10、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1、试论政府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手段?

12、怎样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五、计算题

1、某国一年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28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7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相互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50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流通速度为8次/年,假定当年发行纸币400亿元。运用上述资料,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是多少?(2)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2、某资本主义企业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生产20件产品,每件产品价值15元。资本家预付资本总额为270元,其中240元用于购买生产资料,30元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计算:(1)20件产品的剩余价值总量是多少?(2)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在技术水平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纺纱厂中,一个工人在12小时内生产20公斤纱,总价值30元,每公斤纱的价值是1.5元。有个别纱厂率先改进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该厂工人在12小时内生产了40 公斤纱,总价值54元,每公斤纱的价值是1.35元,每公斤纱仍按1.5元出售。试计算,每个工人为该厂的资本家生产了多少超额剩余价值?

4、某企业原来有一台机器的价值是100万元,其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试计算:(1)每年的折旧费是多少?(2)折旧率是多少?

5、某资本主义企业年产产品9万件,每件300元。该企业投资固定资本1000万元,使用年限10年;投资流动资本500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1000人,月平均工资500元)。运用上述资料计算:(1)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是多少?(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3)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6、第一部类预付资本5000,资本有机构成为4 :1;第二部类预付资本2250,资本有机构成为2 :1。第一部类的m有一半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其余用于追加再生产(积累率为50%),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均为100%。假定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试计算: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第二年扩大再生产时预付资本的规模是多少?

7、假定社会上有机器制造业、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的投资总额均为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是9 :1、 3 :2、7 :3,剩余价值率都是100%,并且生产资料价值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试计算:(1)三个部门的剩余价值量和利润率各是多少?(2)部门之间竞争后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3)三个部门各获取多少平均利润?

8、假设一张股票票面额为100元,一年可得利息6元,现时的银行利息率为3%,这

张股票现时的理论价格是多少?假定土地所有者有一块土地,每年收地租400元,这时银行的存款利息率为5%。试计算这块土地的价格是多少?

9、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10.5万元,吸收存款9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用于银行业务开支0.5万元以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息率为5%。银行资本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按股息率9%向外抛售。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2)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3)银行共获利多少?

10、假定有优中劣三块土地,面积相等,在每块土地上都投资200元,在一个生产周期中,这200元资本价值全部消耗掉,平均利润为30%,优等地产量为800公斤,中等地为400公斤,劣等地为200公斤。试计算各种土地的级差地租分别是多少?

11、某国家工业部门某一时期投资资本200亿元,资本平均有机构成4 :1,剩余价值率100%,平均利润率20%。农业部门投资200亿元,资本平均有机构成3 :2,剩余价值率100%,平均利润率20%。运用上述资料计算农业部门的绝对地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D

3.D

4.C

5.A

6.C

7.D

8.B

9.B 10.A11.D 12.C 13.A 14.D 15.D 16.B 17.C 18.A19.C 20.B 21.D 22.C 23.B 24.C 25.C 26.D 27.C 28.D 29.D 30.A31.D 32.B 33.C 34.D 35.B 36.A37.B 38.A39.C 40.C 41.B 42.C 43.B 44.D 45.D 46.B 47.C 48.D 49.B 50.B 51.B 52.D 53.C 54.C 55.D 56.B 57.C 58.B 59.A60.A61.D 62.A63.A64.C 65.C 66.B 67.A68.A69.D 70.A71.B 72.C 73.A74.A75.D 76.A77.B 78.C 79.C 80.A81.C 82.A83.A84.C 85.D 86.C 87.B 88.C 89.C 90.D 91.B 92.A93.A94.C 95.A96.C 97.B 98.A99.C 100.C 101.D 102.C 103.B

104.B 105.C 106.B 107.C 108.D 109.B 110.A

二、多项选择

1.AC

2.ACE

3.ABCDE

4.ABD

5.AD

6.ADE

7.ABCE

8.ABCDE

9.BCDE 10.AB 11.ADE 12.ABCDE 13.BCDE 14.ABC 15.CDF

16.ADE 17.AC 18.DE 19.BC 20.ABC 21.ABC 22.ACD

23.ABE 24.AE 25.BCD 26.ACE 27.BC 28.ACD 29.ABCDE

30.ABE 31.ABC 32.AD 33.BD 34.CDE 35.ABE 36.AB

37.CDE 38.AB 39.ABCDE 40.BE 41.ABCD 42.BD 43.ABD

44.ABC 45.BCD 46.BC 47.ABCD 48.AB 49.ABCD 50.ACD

51.ABD 52.ABCDE 53.ABC 54.ABCDE 55.ACDE 56.ABCDE

57.ABCD

58.ABCDE 59.ABE 60.ABC 61.BC 62.ACD 63.BCE 64.AC

65.ABE 66.AB 67.BCDE 68.ABCDE 69.BCD 70.BCE 71.ACD

72.BC 73.ABCE 74.ABC 75.ABDE 76.ACD 77.ACDE 78.ACE

79.ABCD 80.ABCE 81.ABC 82.ABE 83.AC 84.AD 85.ABCE

86.ABD 87.ACD 88.AB 89.ABCD 90.BDE 91.ABCD 92.BCD

93.CE 94.ABCD 95.ABC 96.AC

三、简答题

1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③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④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

2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个部分,执行各自的职能,否则,资本的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循环就无法正常进行。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这就是说,每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必须连续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继地进行转化,顺次改变它的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3

(1)资本构成有两种形式,第一是技术构成,就是由一定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第二是价值构成,就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2)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的构成所决定并反映着它的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现。

(3)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所有者为了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

中取胜,要不断采用新技术,使资本技术构成趋于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也必然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4

(1)划分的依据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区分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区分的。

(2)划分的内容不同,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可变资本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3)划分的目的不同,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于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5

(1)级差地租是租种较优土地的农业企业由于其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2)形成的条件: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以及在同一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使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企业拥有优越的生产条件,从而使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由劣等地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3)形成的原因:由于土地的有限性,造成了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动的实质不在于价值的决定和实现,而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原因是: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实质。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市场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和主要过程。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市场行为主体的命运。

7

(1)平均利润是在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形成的,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来进行的。(2)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使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

8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还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等价交换,(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有以下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其一,社会生产要求保持的比例关系,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实现的,其二,价值规律是通过竞争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变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其三,这种调节作用是和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②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一,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会低于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收入,其二,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在竞争中处在有利地位,③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9

(1)资本积聚,即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

(2)资本集中,即由分散的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它可以是若干中小资本组成一个大资本,也可以是在竞争中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可以互相促进,但又有明显区别:第一,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扩张的速度较慢,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迅速扩大;第二,资本积聚可以增加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只增加个别资本,社会资本并未增加。

10

(1)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资本所有者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尤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为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最后再通过流通买卖商品,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11

(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2)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③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3)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其计算公式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在金属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其计算公式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运行商品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由于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所以,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4)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它所代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现象叫通货膨胀。

12

(1)生产活动全球化

(2)国际贸易扩大,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形成

(3)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舞台的主角。

(4)金融市场急剧膨胀,全球化的金融大市场开始形成

(5)互联网络迅速延伸,硕大的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13

第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工业经济相联系,经济全球化则与信息经济相联系;第二,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传统的国际分工相联系,经济全球化则与新型国际分工相联系;第三,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时期国家间的交往的纽带是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经济全球化时期,经济交往通过完整发达的世界市场体系进行。第四,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时期,国家间的交往是你我间的直线交往,经济全球化时期,国家间的交往则是全方位的;第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时期,国际交往规模不大,节奏不快,经济全球化时期,国际经济交往规模巨大,节奏加快。

14

(1)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2)形成的条件: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使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两者的差额形成并转化为绝对地租。

(3)形成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资本从其它部门自由地转移到农业中来,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可见,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15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同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也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延长工作日,但由于它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因而在劳动强度等方面,对劳动者的要求是绝对地提高了。所以带有明显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特征。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工具的简单,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资本所有者更多地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生产中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从而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制约,所以,资本所有者往往是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17

(1)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公式是G-W-G’,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的流通公式是W-G-W。(2)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另一种使用价值。(3)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内容是价值增殖;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的流通内容是商品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4)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是无限的;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的流通是有限度的。

18

(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2)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可以使社会商品价值普遍降低,消费资料的价值也必然降低。这样,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使相对剩余价值产生。(3)因此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19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生产不同的商品的劳动,其复杂程度不同,可把复杂劳动折合成多倍的简单劳动,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量决定。(3)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它通常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或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大,因此,商品价值和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从总体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有效形式。

四、论述题

1

①当今世界上存在富国和穷国的现实。富国指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即发达国家,穷国指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即发展中国家。②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③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形成了一种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格局。他们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不等价交换,在世界市场上攫取了难以计数的其它国家人民创造的财富致使富国愈富,穷国愈穷。④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独立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就要打破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2

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资本主义社会不会自行消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然遭到资产阶级的阻挠和反抗。

②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不可能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但它是个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过程。

③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较量和斗争,也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这一切都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3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相互依存与合作;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与斗争;

(3)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4

(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其出发点的运动过程。(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其中一、三两个阶段处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处于生产过程,因此资本循环首先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3)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要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形成了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这三种循环形式,所以资本循环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5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物质上都得到补偿。(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第一,Ⅰ(v+m)>Ⅱc;第二,Ⅱ(C+m-m/x)>Ⅰ(v +m/x)。(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通过三方面的交换来实现。(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第一,Ⅰ(v+Δv+m/x)=Ⅱ(c+Δc);第二,Ⅰ(c+v+m)=Ⅰ(c+Δc)+Ⅱ(c+Δc);第三,Ⅱ(c+v+m)=Ⅰ(v+Δv+m)+Ⅱ(v+ΔV+m/x)(5)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正确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6

社会生产总过程或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直接的生产过程)、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生产是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生活资料的分配,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其它三个环节对生产都具有反作用。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并决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因而没有生产便没有消费;另一方面,消费使生产得以最后完成,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并创造新的需求,成为生产发展的动力,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分配和交换也由生产决定,因为能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分配的特定形式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体现着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产品或商品的交换关系,决定交换关系的性质。分配和交换关系反过来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可见,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消费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是有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都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体现着一定所有制关系,共同构成生产关系的总和。

7

(1)资本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即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构成商品。(2)价值增殖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就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如果这种新价值仅够补偿劳动力价值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如果这种新价值超过了劳动力价值就是增殖过程。(3)资本生产过程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还要生产剩余价值,使原有资本增殖,这是资本生产的实质。

8

(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二者本质不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带来剩余价值时才转化为资本。(2)G-W-G’是资本总公式。它所实现的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流通中,因为流通中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习题 1.什么叫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用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有那些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的功能是通信功能和对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共享。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特点是计算机为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各终端分布在各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特点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直接通信,计算机网络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分别完成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两大功能; 3)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遵循国际化标准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遵循OSI/RM,是计算机网间网互联的要求; 4)高速网络互联阶段:特点是使用TCP/IP体系,完成了网间网高速通信和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 计算机网络根据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分为:局域网(几米到几公里)城域网(十公里到几十公里)广域网(百公里道几千公里) 5.计算机网络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星形结构、总线形结构和环形结构: 1)星形结构的特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容易、扩展容易; 2)总线形结构的特点是:安装容易,故障隔离性好、易扩展和维护; 3)环形结构的特点是:适合于光纤高速传输,单方向数据传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影响其它节点数据传输。 6.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7.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LAN。 8.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习题 一、 1.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 2.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信号在模拟信道中的传输。 3.接收端发现有出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称为自动请求重发。 4.在同一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全双工。 5.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0或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对应的关系。与位串101110对应的多项式为x5+x3+x2+x。 6.在码元传输速率为1200波特的调制解调器中,采用4相位技术,可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s。 7.下列编码中,属于自动编码的是曼彻斯特编码。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 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 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 入院告知:向患者/ 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 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 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 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 治。

2. 患者/ 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 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 2. 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 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 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 患者/ 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 2. 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网络技术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资料

《网络技术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 2.在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由防火墙负责对网络服务请求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3.为了确保无差错传输,接收端可以通过检错码检查传输的数据帧是否正确,一旦发现传输错误,则采用反馈重发/ARQ 方法进行纠正。 4.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UDP 协议实现的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并且没有差错检验。 5.在令牌环网络中,为了解决竞争问题,使用了一个称为令牌的特殊标记,只有拥有它的节点才有权利发送数据。 6. 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7. 网络操作系统是利用局域网低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功能,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局域网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8.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9.基于TCP/IP协议的各种互连网络管理标准,采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得到众多网络产品生产厂家的支持,成为实际上的工业标准。 10.通常,用户计算机接入Internet有三种方式:通过网络接入、通过联机服务系统接入和通过SLIP/PPP接入。 11.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路由和交换设备,在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逻辑网络。 12.集线器是局域网中的重要部件,是作为网络连接的中央连接点。 13.为了解决应用程序对网络过分依赖的问题,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加一层中间件,其功能是把应用和网络屏蔽开。 14.互连网络的基本网络概念是:网络连接、网络互连和网络互通。 15.网桥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可连接若干个局域网网段。 16.路由器是一种智能型网络设备,其基本功能是:网络连接、网络地址判断和设备管理。 17. 网关一般用于不同类型、差别较大的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连。 18.Internet中的用户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Telnet 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 19.电子邮件系统采用存储转发工作方式。 20.电子邮件的传送是依靠SMTP 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服务器之间的邮件传送。 21.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22.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模拟/数字信号和数字/模拟信号之间的转变;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前需进行编码,以便在数据中加入时钟信号。 23.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即: 采样、量化和编码。

卫生部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样本

惯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的 热情接待患者,协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测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服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依照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告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简介,妥善安顿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理解患者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有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简介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简介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关于管理规定等。勉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需要及顾虑。 5.完毕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拟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行有关治疗及护理。 6.完毕患者清洁护理。 (三)成果原则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的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引内容,掌握必要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状况进行出院指引,涉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引、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顿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成果原则 1.患者/家属可以知晓护士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规定。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的 安全、精确、及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断和制定护理办法提供根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伙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实现地理环境与过程的虚拟,以便于对地理现象直观科学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学史是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思想史是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历史的演化观点”和“时期独特说”?请问就现代史学方法如何整合这两个观点? 2.为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史发展观的看法,由直线型的进步论转为引介科学家们对基本假设变迁的研究? 3.试说明费耶罗班的“思想动态性”。 4.科学知识的定义逐渐发展为民族科学知识的原因何在? 5.一本书作者来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哪几项主要地理概念? 第二章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 1.人称历史学之父,也是传统地图学与区域描述的创始人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如何利用阿那克西曼的发展的伊奥尼亚地图作研究? 2.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对地球新观念的贡献是什么? 3.试述埃拉托色尼与托勒密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4.试述罗马时代最好的区域地理学者斯特拉波对地理学的贡献。 5.试述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6.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结束之前,最好的古希腊地理学者已被社会忘记? 第三章中世纪与现代初期的地理学 1.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探险与蒙古人远征西亚至欧陆两事件与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2.托勒密理论再发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程与其影响是什么?

3.基督教在13世纪开始,在传统认知及实践方式上有哪些改变? 4.试述改革后的基督教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5.试述阿拉伯地理学者们在地理实察及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 6.试述17世纪瓦伦纽斯的主要著作,以及牛顿如何彰显瓦伦纽斯对地理学的贡献。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地理学 1.试述科学在17世纪初期的发展、中期的进程与末期的结果。 2.说明18世纪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经理哪五个脉络? 3.说明欧洲现代国家与科层体制发展的关系? 4.17——18世纪耶稣会教士对中国地图绘制有何贡献? 5.17——18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家族结合三角测量与天文测量等技术,对法国及欧洲的制图有何贡献? 6.为什么17——18世纪地图学者与地理学者同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出两类地图学者? 7.18世纪地图学者用三角测量技术可得相对点的位置,若要知绝对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8.18世纪时康德对解除地理学认同对危机有何贡献? 9.试述18世纪在创造论的学术环境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10.试述18世纪地理学野外实察的需求及影响影响野外实察发展的学者? 11.18世纪的英、法两国是地图学发展最好的国家,但为何在19世纪期间德国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却取得领导地位?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目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个不是计算机网络基本拓扑结构。() A、总线型 B、环型 C、树型 D、混合型 2、b/s表示什么意思。() A、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B、每秒钟传送的字符数 C、每秒钟传送的字节数 D、每秒钟传送的十进制位数 3、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是指() A、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B、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子网和_______组成。 A、资源子网 B、协议子网 C、国际互联网 D、TCP/IP 5、网络中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树型、网状型、__C___等。 A、混合型 B、主干型 C、环型 D、网络型 6、一个单位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_____。 A、PAN B、LAN C、WAN D、MAN 7、双绞线做法EIA/TIA568B标准的线序是() A、白橙、蓝、白绿、橙、白蓝、绿、白棕、棕 B、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C、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D、白绿、绿、白橙、蓝、白蓝、白棕、橙、棕 8、下面哪一项不是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D ) A、数据通信 B、资源共享 C、分布处理 D、路径选择 9、下面哪一项不是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分类的类型。() A、局域网 B、无线网 C、广域网 D、城域网 10、目前IPV4地址已基本分配完毕,将来使用的IPV6的地址采用____表示。 A、 16位 B、32位 C、64位 D、128位 11、中继器的作用是_____。 A、放大和整形物理信号 B、过滤与转发帧 C、路由选择 D、协议转换 12、TCP/IP体系结构的上三层是指() A、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B、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C、应用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 13、下面设备互连使用交叉双绞线的是() A、电脑网卡连接集线器普通口 B、集线器普通口连接集线器级联口 C、电脑网卡连接交换机普通口 D、电脑网卡连接电脑网卡 14、以下哪一项不是网桥的主要功能() A、过滤和转发 B、协议转换 C、缓冲管理 D、路由选择 15、电磁波不会干扰_______传输的数据。 A、光纤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屏蔽双绞线 16、在OSI模型中,_____提供了文件的传输服务。 A、应用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17、在internet通信中,采用的协议是______。 A、OSI B、TCP/IP C、IPX/SPX D、NetBIOS/NetBEI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考试题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考试题 1.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包括哪些? 答:1)、患者入院护理2)、患者出院护理3)生命体征监测技术4)导尿技术 5)胃肠减压技术6)灌肠技术 7)氧气吸入技术8)雾化吸入技术 9)血糖监测10)口服给药技术 11)密闭式输液技术12)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13)静脉留置针技术14)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15)静脉注射技术16)肌内注射技术 17)皮内注射技术18)皮下注射技术 19)物理降温法20)经鼻/口腔吸痰法 21)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22)心电监测技术 23)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2、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包括哪些? 1)整理床单位2)面部清洁和梳头 3)口腔护理4)会阴护理 5)足部清洁6)协助患者进食 7)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8)协助患者床上移动 9)压疮预防及护理10)失禁护理 11)床上使用便器12)留置尿管的护理 13)温水擦浴14)协助更衣 15)床上洗头16)指/趾甲护理 17)安全管理 3.、特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④、会阴护理1次/日 ⑤、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②、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③、压疮预防及护理 5)排泄护理 ①、失禁护理需要时 ②、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③、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 ①、协助更衣需要时 ②、床上洗头1次/周 ③、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4 、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④、会阴护理1次/日 ⑤、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②、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③、压疮预防与护理 5)、排泄护理 ①、失禁护理需要时 ②、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③、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 ①、协助更衣需要时 ②、床上洗头1次/周 ③、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5、生活部分自理的一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协助面部清洁1次/日 ②、协助会阴护理1次/日 ③、协助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重点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人文现象的地理位臵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最终版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 浅谈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摘要: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什么?)一直是在地理学产生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困扰所有地理学家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深入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学。本文将由对不同时期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来谈到如何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不同时期、研究对象、认识 正文:华中师大刘盛佳认为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四个时期,美国学者普雷斯顿.詹姆斯则认为地理学发展包括古典时期、近代时期与现代时期三个主要时期。本文采用的是詹姆斯的分类方法。 一、古典时期(19世纪中期以前) 古典地理学的思想线索和所有其他学术领域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的,这一时期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初,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地理学思想。如从地球形状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到了中世纪,虽然不同宗教对地理学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来说,人们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玄奘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而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大量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总而言之,这一时期以地理学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 二、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也称新地理学时期,是从1874年开始在德国大学里建立地理教席算起的。自此德国地理学就传播到了法、英、俄、美等国。洪堡和李特尔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科学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从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地人物。洪堡遍历美洲、西欧、北亚,根据大量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李特尔则探究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始祖。 三、现代时期(二战以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地理环境背景 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们的周围世界会有不同 的看法。例如,“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商朝,它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国之中,因此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同时它 又是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些看法通过总结上升为理论,就会出现不同的学说和学 派。古代中国和西方地理学的分立,便打上了环境的深刻烙印。近代各国地理学 方向的差异,也同地理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但地理学本身是以它为直接对象的。因此,研究地理学的思想,如不考虑一种学 说、理论和方法出现的环境背景,将不会得出具体而生动的结论。 第二、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均 有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文化、教育和科学。从地区上看,社会经济造成 了科学中心的变动。从古至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转移,其路线和高 潮期依次为: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一英国一法国)一德国一姜 国(1920至今)。地理学也不例外。地理学中的自然现象的研究,是人类对客观自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一、单项选择题 ()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A达尔文B马克思C魏源D孟德斯鸠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A政策环境B政策主体C政策条件 D 政策客体 “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这是()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从众效应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A效益原则B谨慎原则C客观原则D兼听原则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C马克思D马歇尔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A全体社会成员B一部分社会成员C极少数人D统治阶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阶断性B政治性C普遍性 D 权威性 互补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系统的优化,通过群体间的有机协调,提高群体的整体效能,形象说法是()A团体理论B知识理论C木桶理论D近因效应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A人口爆炸B老龄化现象C 各种不平等现象D种族歧视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人的头脑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或者互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引起内心的苦恼和烦闷,这叫()A阿伦森效应B心理挫折C认知失谐D定型效应 认为政策也有生命周期的观点属于()A过程模型B系统理论C选择理论D批判理论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B渐进性C客观性D重要性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A社会期望B其它地区、其他人C社会需要D社会供求 提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是()A马克思B达尔文C孙中山D韦伯 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理性人假设C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A威尔逊B托马斯·戴伊C拉斯维尔D理查德·罗斯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题 一、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特点 答:方便迅捷、费用低廉、功能齐全、传输信息量大 2、电子邮件服务的工作过程 答:1、发送方将写好的邮件发送到对方的邮件服务器中2、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接受用户送来的邮件,并根据收件人地址发送到对方的邮件服务器中3、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接受发送来的邮件,并根据收件人地址分发到相应的电子邮箱中4、接受方可以在任何时间或地点从自己的邮件服务器中读取邮件,并对他们进行处理。 3、电子邮件系统的功能 答:1、创建于发送电子邮件2、接受、阅读与管理电子邮件3、账号、邮箱与通信簿管理4、发送邮件使用的协议?读取邮件使用的协议? 答:发送邮件: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读取邮件:POP3或IMAP 5、电子邮件的格式? 答:电子邮件包括邮件头和邮件体。 6、电子邮件的工作模式? 答: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二、远程登陆服务 1、远程登陆:是指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 2、远程登陆协议? 答:telnet协议和Rlogin协议 3、远程登陆的工作原理 答:远程登陆过程中,用户的实终端采用用户终端的格式与本地Telnet客户机进程通信,通过NVT格式传输到远程主机,远程主机采用远程系统的格式与远程Telnet服务进行通信。 4、远程登陆具备的条件? 答:1、用户的计算机要有Telnet应用软件2、在远程计算机上有自己的用户账号 5、远程登陆的工作模式? 答: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三、文件传输服务 1、文件传输服务使用的协议? 答:文件传输协议(FTP) 2、文件传输服务的的工作工程? 答:1、访问FTP服务器前先进行登录,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用户密码2、登录成功后可以访问FTP服务器,并对授权的文件进行查看与传输。3、文件从FTP服务器传输到客户机的过程称为下载,文件从客户机传输到服务器的过程称为上传。 3、按使用的用户账号分,FTP服务可以分为哪些? 答:普通FTP与匿名FTP 4、常用的FTP客户端程序的类型? 答:传统的FTP命令行、浏览器、FTP下载工具。 5、匿名FTP服务的实质?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ISO层次体系中,实现同步进程间对话是() A、运输层 B、应用层 C、表示层 D、会话层 2.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 就是() A.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B. 空分多路复用 C.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D. 频分多路复用 3.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 、协议 B 、介质 C 、服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4.在OSI 模型中,第N 层和其上的N+1 层的关系是() A、N 层为N+1 层服务 B、N+1 层将从N 层接收的信息增加了一个头 C、N 层利用N+1 层提供的服务 D、N 层对N+1 层没有任何作用 5.DNS是用来解析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 A、IP地址和MAC地址 B、用户名和IP地址 C、TCP名字和地址 D、主机名和传输层地址 6.在下列网络中,有哪个网络不是通过建立虚电路进行通信() A、帧中继 B、X.25 C、FDDI D、ATM 7.路由功能一般在()实现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8.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 、协议 B 、介质 C 、服务 D 、网络操作系统 9.第三层交换即相当于交换机与()合二为一。 A、交换机 B、网桥 C、中继器 D、路由器 10.工作在大多数层和最高层的设备是() A、路由器 B、网桥 C、交换机 D、网关 11.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属于()

A、单工通信 B、半双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都不是 12.以下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软件是() A、Netware B、WWW C、Linux D、Unix 13.将一个局域网连入Internet,首选的设备是() A、路由器 B、中继器 C、网桥 D、网关 14.交换机按什么参数转发MAC帧() A、端口号 B、IP地址 C、MAC地址 D、信号类型 15.通信子网不包括()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数据链路层 16.网关工作于高层,一般用于连接()的网络。 A、不同介质访问方式 B、需要选择路径 C、需要进行协议转换的网络 D、需要延长网络距离 17.多路复用后() A、高速与宽带不再对应 B、复用信道的数据率大于各低速信道数据率之和 C、复用信道的数据率等于各低速信道数据率之和 D、复用信道的数据率小于各低速信道数据率之和 18.通信子网不包括()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数据链路层 19.以字符方式进行的传输称为() A、同步传输 B、异步传输 C、都不是 D、都可以 20.以下传输介质性能最好的是() A、同轴电缆 B、双绞线 C、光纤 D、电话线 21.电子邮件服务是由OSI的哪一层处理的() A、会话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2.C 类IP 地址的最高三个比特位,从高到低依次是() A 、010 B 、110 C 、100 D 、101 23.局域网中的MAC 与OSI 参考模型哪一层相对应?()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