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FID MFRC522要点

RFID MFRC522要点

RFID MFRC522要点
RFID MFRC522要点

RFID

一、概述 (2)

二、系统组成 (2)

三、非接触式IC卡—M1卡 (2)

1、外观 (2)

2、结构 (3)

3、功能 (3)

4、Mifare 1 S50卡存储EEPROM (5)

四、读卡器—MFRC522 (7)

1、内部框图 (7)

2、电路图 (8)

3、MFRC522支持的三种接口 (9)

4、工作过程 (9)

五、结果 (13)

一、概述

通过点名、磁卡和接触式IC卡等方式对学生的到课情况进行考勤、记录管理,既耗时又相互干扰;而非接触式RFID学生考勤系统实现了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学生考勤管理,既方便、快捷,又省时。而且通过物联网和PC机终端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系统组成

学生智能考勤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单片机及PC终端。如下图

学生考勤系统组成

1.当保存有学生基本信息的IC卡进入读卡器天线作用范围内时,卡片获得能量以维持卡内部电路工作;

2.单片机负责控制读卡器进行一系列“寻卡→防冲突→选卡→读/写卡”操作,如果成功,将读取到卡片上的学生信息;

3.单片机将学生信息发送到PC终端,由PC机对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非接触式IC卡—Mifare One卡

1、外观

非接触式IC卡

2、结构

非接触式IC卡的薄膜结构

卡内部结构

3、功能

功能框图

读卡器通过天线发射激励信号(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IC卡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内,被读写器信号激励。在电磁波的激励下,卡内的LC串联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

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 V时,此电容可以作为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供卡内集成电路工作所需。

(1)ATR模块:Answer To Request(“请求之应答”)

当一张MIFARE 1卡处在读写器的天线工作范围之内时,程序员控制读写器向卡发出Request all(或Request std)命令后,卡的ATR将启动,将卡片块 0 中2个字节的卡类型号(TagType)传送给读写器,建立卡与读写器的第一步通信联络。

如果不进行第一步的ATR工作,读写器对卡的其他操作(读/写操作等)将不会进行。

(2)AntiCollision模块:防(卡片)冲突功能

如果有多张MIFARE 1卡处在读写器的天线工作范围之内,则AntiCollision模块的防冲突功能将被启动工作。读写器将会首先与每一张卡进行通信,读取每一张卡的序列号(Serial Number)。由于每一张MIFARE 1卡都具有惟一的序列号,决不会相同,因此程序员将启动读写器中的AntiCollision防重叠功能配合卡上的防重叠功能模块,根据卡序列号来选定其中一张卡。被选中的卡将被激活,可以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而未被选中的卡处于等待状态,随时准备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AntiCollision模块(防重叠功能)启动工作时,读写器将得到卡片的序列号(Serial Number)。序列号存储在卡的Block 0中,共有5个字节,实际有用的为4个字节,另一个字节为序列号的校验字节。

(3)Select Application 模块:卡片的选择

当卡与读写器完成了上述两个步骤,读写器要想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必须对卡进行“Select”

操作,以使卡真正地被选中。

被选中的卡将卡片上存储在Block 0中的卡容量“Size”字节传送给读写器。当读写器收到这一字节后,方可对卡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如密码验证等。

(4)Authentication & Access Control 模块:认证及存取控制模块

完成上述的三个步骤后,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之前,必须对卡上已经设置的密码进行认证,如果匹配,则允许进一步的读/写操作。

MIFARE 1 卡上有16个扇区,每个扇区都可分别设置各自的密码,互不干涉,必须分别加以认证,才能对该扇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因此每个扇区可独立地应用于一个应用场合,整个卡可以设计成一卡多用(一卡通)的形式来应用。

密码的认证采用了三次相互认证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如果事先不知卡上的密码,则因密码的变化可以极其复杂,试图靠猜测密码而打开卡上一个扇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5)Control & Arithmetic Unit:控制及算术运算单元

这一单元是整个卡的控制中心,是卡的“头脑”。它主要对卡的各个单元进行操作控制,协调卡的各个步骤;同时它还对各种收/发的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处理、递增/递减处理和CRC运算处理等,是卡中内建的中央微处理器(MCU)单元。

(6)RAM/ROM 单元

RAM主要配合控制及算术运算单元,将运算的结果进行暂时存储,例如将需存储的数据由控制及算术运算单元取出送到EEPROM存储器中;将需要传送给读写器的数据由控制及算术运算单元取出,经过RF射频接口电路的处理,通过卡片上的天线传送给读写器。RAM中的数据在卡失掉电源后(卡片离开读写器天线的有效工作范围)将会丢失。

同时,ROM中则固化了卡运行所需要的必要的程序指令,由控制及算术运算单元取出,对每个单元进行指令控制,使卡能有条不紊地与读写器进行数据通信。

(7)Crypto Unit:数据加密单元

该单元完成对数据的加密处理及密码保护。加密的算法可以为DES标准算法或其他。

(8)EEPROM存储器及其接口电路:EEPROM INTERFACE/EEPROM MEMORY

该单元主要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在卡失掉电源后(卡片离开读写器天线的有效工作范围)数据仍将被保持。

4、Mifare 1 S50卡存储EEPROM

EEPROM

Mifare 1卡内部有1的EEPROM,分成0~15共16个扇区,每个扇区分成0~3共4块,每块16字节。

1、扇区0的块0是厂商标志字节,保存着只读的卡信息及厂商信息,比如:

AF A7 3E 00 36 08 04 00 99 44 30 43 31 34 36 16

前面四个字节AF A7 3E 00 36是卡序列号,08是卡容量,04 00是卡类型,后面是厂商自定义的一些信息。

2、每个扇区的块0保存着该块的密钥A密钥B及该块的访问条件,第个扇区都有自己的一套密钥及访问条件,其中,4个字节的访问条件是对每个扇区4个块的读写定义,格式如下:

是取反。,_b0x69字节9备用默认值为C33 ~,C30,C20~C23C13分成C10~

):0~2存取控制对块0、块1、块2X(

存取控制:对块3

字节如下:的16比如块300 00 00 00 00 00 FF 07 80 69 FF FF FF FF FF FF

字节是密6,所以读到的都是0x00,最后的NeverA前面6个字节是密钥,因为Read永远为 4个字节是访问条件,有:,其值一为钥B0xFF 0xFF 0xFF 0xFF 0xFF 0xFF,中间的C3X[0..2] C2X[0..2] C1X[0..2]

0 0

C1X3 C2X3 C3X3

0 0 1

对应上表,可得出对该扇区块的存取控制条件。

四、读卡器—MFRC522

MF RC522 是应用于13.56MHz 非接触式通信中高集成度读写卡系列芯片中的一员。是

NXP 公司针对“三表”应用推出的一款低电压、低成本、体积小的非接触式读写卡芯片,是智能仪表和便携式手持设备研发的较好选择。

MF RC522 利用了先进的调制和解调概念,完全集成了在13.56MHz 下所有类型的被动非接触式通信方式和协议。支持ISO14443A的多层应用。其内部发送器部分可驱动读写器天线与ISO 14443A/MIFARE?卡和应答机的通信,无需其它的电路。接收器部分提供一个坚固而有效的解调和解码电路,用于处理ISO14443A 兼容的应答器信号。数字部分处理

ISO14443A 帧和错误检测(奇偶&CRC)。此外,它还支持快速CRYPTO1 加密算法,用于验证MIFARE 系列产品。MFRC522支持MIFARE?更高速的非接触式通信,双向数据传输速率高达424kbit/s。

作为13.56MHz 高集成度读写卡系列芯片家族的新成员,MF RC522与MF RC500 和

MF RC530 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时也具备诸多特点和差异。它与主机间的通信采用连线较

少的串行通信,且可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选取SPI、I2C 或串行UART(类似RS232)模式

之一,有利于减少连线,缩小PCB板体积,降低成本。

、内部框图1

接口;、、支持1()MFRC522SPII2CUART

(2)64字节发送和接收的FIFO缓存;

4页,每页16个寄存器,共64个寄存器;(3)

具有硬件掉电、软件掉电、发送掉电三种节电模式;)(4支持ISO/IEC 14443 TypeA)(5和MIFARE?通信协议;2、电路图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定义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 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中国式”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 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

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物联网-发展 (第二届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应用全解析

物联网概念与应用领域解析

目录 1物联网概述 (3) 1.1物联网发展背景 (3) 1.2物联网技术概念 (3) 1.3物联网技术诞生发展 (4) 1.4物联网的概念与认识 (4) 2物联网技术 (6) 2.1物联网的技术原理与特点 (6) 2.2物联网技术关键 (7) 2.3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8) 3物联网的应用 (10) 3.1物联网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 (10) 3.2物联网技术对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价值 (11) 3.3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11) 4物联网的应有案例 (16) 4.1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16) 4.2数据的价值尚待发掘 (18) 4.3物联网技术助力环境保护“智慧化” (18) 5物联网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28) 5.1物联网发展存在的挑战 (28) 5.2物联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29) 5.3解决办法 (31)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发展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那么物联网技术概念是什么?它有什么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创新的应用和服务也随着产生,催生了由需求方,供应方、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利益群体相关行业产业链的产生。近些年,随着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技术、半导体、软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物联网的逐步应用,众多行业的运行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发展,物联网在我国创新型国际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要求,因此受到全世界关注是一种必然。我国已经具备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微型传感器、超高频芯片、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条件,将成为技术发展重点,安防、交通、物流、家居、环保、电力等领域将成为应用重点。 1.2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

物联网考试答案

判断题 1.每一次大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技术,新技术是促进社会经济走出危机的推动力。√ 2.2011年,物联网开始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3.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 4.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物联网的发展是是一种更大的推动力。√ 5.技术难度有限、社会需求强烈的产物,快速发展是必然。√ 6.传感器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标识环节的内容。× 7.2009年射频识别技术中的读写器市场规模超过了38亿。× 8.2010年被称为“感知中国”的发展元年。× 9.条形码可以识别单品。× 10.条形码是可视传播技术。√ 11.条形码比较能够实现透明跟踪和贯穿供应链全过程。× 12.电子标签在本质上是一种物品标识的手段。√ 13.射频识别技术不能同时识别多个对象。× 14.射频识别技术不能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 15.支持物联网产品电子代码的对象名字服务器等不可能采用集中式的服务器和数据库。 16.物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升温是在2009年8月7日。√ 17.物联网提出已逾10年,业已形成统一明晰的定义。× 18.物联网是独立于互联网的存在。× 19.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20.物联网中的“物”可在网络中共享被识别的编号。√ 21.自动化不属于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22.人物相联、物物相联是物联网的基本要求之一。√ 23.RFID是一种目前比较先进的接触式识别技术。× 24.电子标签具有各种形状,且任意形状都能满足阅读距离的要求。× 25.无源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有其内部电池供给。× 26.微波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在125KHz-134KHz之间。× 27.超高频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一般是电磁耦合。× 28.无源电子标签的作用距离一般是3-10m。× 29.超高频UHF以上频段的系统一般采用无源标签。× 30.无源标签的作用距离甚至可以达到100m左右。× 31.费米的理论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32.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是组成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单元。√ 33.无线传感器网络含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 34.无线传感器网络没有中心节点。√ 35.复杂工作的定义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变化的。√ 36.自然语言理解不属于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37.纳米技术的进步以多种现代现金科学技术为基础。√ 38.纳米技术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39.物联网的价值在于让物体也拥有了智慧。√ 40.网络层是物联网体系架构的第三层。× 41.在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各层之间的信息是单向传递的。× 42.物联网中的“物”能包括一切事物。×× 43.感知层处于物联网体系架构的第二层。×

物联网的定义和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

物联网的定义和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之所以让大家困惑,不是因为概念太狭隘,而是因为太过宽泛。当物联网有如此多的应用实例和可能性时,很难在你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物联网定义。下面就随着物联网企业云里物里一起来看下。 从智能电灯到共享单车、从智能井盖到智慧农业,物联网的行业跨度非常大。毫不夸张的讲,所有行业都和物联网有关联。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体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要有数据传输通路,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要有中央控制单元(CPU),要有操作系统,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要有数据发送器,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首先是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进行探测;其次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最后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计算机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电信运营商的因特网数据中心。 物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网络、USN接入网络、网络基础设施、USN 中间件和USN应用平台等。 传感器网络:包括传感器和独立的供电装置(如电池、太阳能),传感器可用于采集和传输与周围环境有关的信息。 USN接入网络:中间节点或汇聚节点从一组传感器中收集信息,并与控制中心或外部实体进行通信。 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是基于下一代网络构建。 USN中间件:用于收集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软件。 USN应用平台:是指在特定工业部门或应用中,用于支持USN高效实用的技术平台。

{物联网}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于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壹份方案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壹代IT技术充分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和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整合,于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于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于此基础上,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和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均植入识别芯片这壹点当下见来仍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是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壹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于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

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壹种技术。于“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壹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壹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壹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于“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和芯片、宽带整合为统壹的基础设施,于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壹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于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物联网-发展 (第二届国际epc和物联网高层论坛) 2005年11月17日,于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方案2005:物联网》,方案指出,无所不于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均能够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于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情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于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壹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一.定义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 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之一,写入“”,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二“中国式”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1]。 三.历史溯源 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2005年11月27日,在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8月24日,中国移动王建宙在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工信部总工程师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的概述 摘要:至上个世纪90年代物联网概念出现以来,越来越的人们对其产生兴趣。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RFID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很多优点。特别是电子标签与产品电子编码EPC、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孕育出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物联网。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二、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的整个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 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

物联网作业网络概念p

物联网作业网络概念p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一,网络的作用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的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是人们使用的一个工具。作为工具,它一定会越来越好用。功能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网络也是一个的通道,但它毕竟是人类的一个工具。相信有一天,网络会借助软件工具的作用带给人们极其美好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比如借助软件工具让人以极其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感受、游戏娱乐、结婚生子等。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它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网上可以直接实现虚拟产品的交易,如文字、影音的购买、发送、传输、接收。但实物哪怕芝麻大点的东西也必须依靠人来送达。这就是的极限性。它可以在虚拟和感觉方面超越人,但永远不会在实体感受方面取代人! 二,网络概念 网络一词有多种意义,可几种内容: 1、电路或电路的一部分。汉语中,“网络”一词最早用于《》(1993年版)做出这样的解释:“在电的中,由若干元件组成的用来使电信号按一定要求的电路或这种的部分,叫网络。” 2、网络(Flow Network)也可以简称为网络(Network)。一般用来对管道系统、交通系统、系统来建模,有时特指网络 (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Internet)由有关联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如:、交通网络、政治网络。 3、由和连线构成的图,表示研究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有时用的带箭头的连线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存在某种。在节点或连线旁标出的数值,称为点权或线权,有时不标任何数。用数学语言说,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它专指。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习惯上就称其为什么类型网络,如开关网络、运输网络、、计划网络等。总之,网络是从同类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用数学中的来表达并研究的一种模型。 4、比喻性的泛化的意义,如“人际关系网络”、“信息交流网络”等,这种意义下,常说成“网”。 5、现在一般指“三网”:、、。狭义的含义即因特网。 6、抽象意义上的网络。比如城市网络、交通网络、交际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是用和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最终实现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概念与发展 差不多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 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确实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旧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不(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不、定位、跟踪、监控和治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中专门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许多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进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爱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估量物联网是继运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推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进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画“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显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运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运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进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以后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公布了《IT 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