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环境教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环境教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环境教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环境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1 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目的:

1.了解我们的地球;

2.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3.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和制造另一个地球的努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学难点: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了解我们的地球:这一节我们将视角拉近到地球本身,学习一下地球自身的结构。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组成:

2.水圈:水圈有哪些组成?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矿物水)水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水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2)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3)水为满足生物需求创造了前提。(水自身、水溶解营养物质)(4)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5)水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生物圈在地球上的范围?(最高到达哪里?又可以深入至哪里?)分析:什么是自然环境?它应该包括多么大的范围?自然环境的定义: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能够影响到人类的范围自然环境的

五大因子: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因此自然环境应该包括这些内容。自然环境的范围:大气层下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上层——地球表层学。这个范围也正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交汇的位置,也正是生物圈的位置。二、认识其它星球人类不能生存的原因,知道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1.结题导言: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月亮的传说。

2.质疑:传说中的月亮那么美,似乎是神仙住的地方,那我们人类可釉支月

亮上居住吗?月亮能成为另一个地球吗?人类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看课文中

登月的内容,思考:读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宇航员为

了寻求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讨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幻想将

火星作为另一个地球?为此你了解到人类探测火星的哪些知识知识?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星球的行动?知道哪些宇航员?杨利伟(首次)2003.10.15 费俊龙(指挥长)2005.10.12 聂海胜(操作手)翟志刚(指

挥长)(首次出舱)2008.09.25 刘伯明(轨道舱)、景海鹏(返回舱)

5.你想对这些宇航员说什么?

6.小结:宇航员昌着生命危险进行迷信探索,正如“阿波罗”实验阶段牺牲

的宇航员格里索姆说的那样“??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齐读这段话. 7.过渡:宇航员为寻找另一个地球付出了努力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那他们发现

了什么?

8.宇航员发现了许多的价值的资料让我们将月球、火星上的情况与地球上

作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制造出另一个

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只有一个,她是多么的重要啊。)

9、教师小结:地球提供了生命需要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它是适合我们生活的家圆。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地球。

10、讨论:①面对当前地球出现的种种局面,我们该怎么做?②“神七”发射成功对我国探索外太空的航天事业有什么重大意义?

11.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地球究竟属于谁呢?(板书:人类、其他生命)她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现在我们已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危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2 课地球孕育了我们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的基本人种及其特征和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树立尽管地球上人们的肤色不同,人人都是平等的的观念。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人种及其形成的原因。树立肤色不同,人人平等到的观念。难点:树立“肤色不同,人人平等”的观念。

课前准备:名人的资料、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2008 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我国举行,有许多国家都参加了奥运会,你们注意到参加奥运会的各国的运动员没有,他们的外表是不是一样呢?

2.同学们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主要是外表的差异)

3.老师小结并板书:“肤色不同”

二、了解人种的基本等征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人种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出示表格,让学生边观察,边想,师生共同完成下表人种皮肤的颜色头发眼睛黑种人黑色和深棕色黑色卷发颜色较深黄种人黄色或褐色黑色直发黑色或褐色白种人肤色浅淡金黄色卷发或直发碧蓝或灰褐色

4.你们知道我们是什么人种吗?

三、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1.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人们居住的地区和人种分布的情况

2.出示幻灯片简介地球上的五带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生活在热带与寒冷地带的人们的特征。使同学们知道人种的特征与自然界的环境有关。

3.完成课本6 页表

4.小组活动:同样是黄种人,靠近热带地区的人们的皮肤颜色为什么较深?5.反馈小组活动情况,老师小结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人群之间开始融洽。四、老师引导并板书:“人人平等”

1.人种只是外表的不同,每个人种中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同样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作出自己的努力。因此,人种不同,人人都是平等的。2.看54 页图。鲁迅,权王——阿里,居里夫人,他们就分别是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的代表。

3.小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不同人种的名人呢?

4.教师:现在有些民族存在着种族歧视的现象,长时期来,人们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从来没有终止过,至今也没有真正变为现实,我们还要为之而努力。

五、教师小结:地球上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尽管人们的肤色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不同肤色的人种都有杰出人物代表。现今地球上仍存在着种族歧视的现象,我们要为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而奋斗。

板书设计:肤色不同人人平等黑种人基本人种黄种人人人平等白种人

课后拓展:收集并建立名人档案。

第3 课拥抱大自然

教学目的:目的要求通过指导小学生欣赏自然美,使之体验到美的感受和愉悦的心情。

课前准备:

1.让全班小学生每人准备一两幅风景画、风景照或风景挂历,课前展示在教室四周。

2.课前要求小学生收集有关歌颂大自然的诗歌及文章等。

3.根据小学生课文拍摄的录像《翠鸟》和《瀑布》两盘。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呀,大自然无奇不有。如果你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你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使你心旷神怡,精神振奋。让我们一起来拥抱大自然,感受自然美吧!”

2.欣赏图片。“刚才大家欣赏了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风景画、风景照和风景挂历中的图片,其中有美丽的田园,有广阔的大海,有名山大川,有名胜古迹和园林建筑,也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些地方你们去过吗?请把你们见过的自然美景说给大家听听好吗?谁先说?你最喜欢的风景画是什么?为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3.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看了录像以后你的感觉怎样?心情如何?请说说你的感受。”

4.追求美,创造美,感受美

5.诗文欣赏。 (1)请学生们把自己准备好的诗歌和文章读给大家听听,

要边听、边想、边思考,想象诗文中的情景??“好,刚才大家听了这么美的诗,这么好的文章。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在你听诗文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有何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2)请同学们用最拿手的方法把家乡的美景表达出来,照相、绘画、写诗或散文均可。下周上课时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拥抱大自然使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光之中,大家都感到非常快乐。是的,美好的景物能愉悦我们的心情,陶冶我们的情操,走进大自然,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呼吸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气,去倾听大自然中虫鸟的鸣叫,赏心悦目,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请记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伦德伯格认为,人们在生理上生活上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发展人自身潜力的需求,一种追求美感刺激的需求,一种创立人们自己个性和性格的需求。走进大自然,则能使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本次辅导活动的主旨就是引领小学生欣赏自然美,陶冶情操。

第4 课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与警示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结合实践活动中观察大自然,增长知识,了解大自然,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二、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好的图片资料、故事、小品等。老师准备:歌曲伴奏光盘

三、汇报交流展示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供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

之源;大自然也是我们人类的老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我们课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整理收集了大量资料。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展示一下我们的成果。

2.各小组汇报展示

(1)自然资源小组汇报本组通过网上查找及查阅书籍收集整理了关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物等资源的相关资料并以小品《谁最富有》的形式来汇报,赞美大自然资源丰富。

(2)自然灵感小组汇报本组搜集有关人类根据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而进行的发明创造如:雷达与蝙蝠、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电子蛙眼、飞机与昆虫等。以自述的形式阐明现代发明受到谁的启示,有什么作用及对人类的贡献。使学生知道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3)人与自然小组汇报本组从方面汇报:

一方面人类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会怎样1、学生讲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具体事例。2、学生展示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或风景区的视频或图片并做介绍。

第二方面人类破坏环境、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1、学生讲故事《自然之道》《打扫森林》《鹿与狼》。2、展示人类破坏环境后受到自然惩罚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环境。(4)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

四、师生同台演唱《蔚蓝的星球》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的汇报非常精彩、非常成功。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熟了,相信下一次活动中同学们会表现的更出色!

第5 课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

教学目的:

1.知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

3.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

4.知道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融

教学过程:

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它很少受到人类影。向,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人文景观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人类活动的形态痕迹.集合自然物质和人类文化共同形成的景观,如风景名胜景观、园林公园景观等;二是指依靠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综合运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知识,形成具有文化审美内涵和全新形态面貌的景观,如城市景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景观等。总之,由人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共同形成的景观属人文景观的范畴,其内容和形式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和驾驭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文景观涉及范围广泛.大到对自然环境中各物质要素进行的人为规划设计、保护利用和再创造,对人类社会文化物质载体的创造等;小到对构成景观元素内容的创造性设计和建造。人文景观设计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上,具有多学科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任务是保护和利用、引导和控制自然景观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导人的视觉感受和文化取向,创造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2.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景观不同的气候带,所有的气温便会不一样。影响有结构,材料,内容,性质,历史故事及来源等等方面啦。比如说在热带,建筑多

为遮阳避阳的经典型建筑,而在我国东南地区的江南水乡,则是应为地处潮湿湿润,多雨的气候带而产生的。人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带,自然会造出不同的建筑及人文景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而不同的气候带对动植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比如说种类,生态环境等等。像热带的动物,寒带就不可能会有。而围绕着一种生物就会有一个生态小小圈了,而每一种生物的生活环境也就影响了自然景观啦。

3.人文景观影响自然环境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天然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乡村、工矿、城镇等地区。人为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虽然是人类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但发展规律却服从于自然规律,必须按自然规律去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自然景观涵义中的人为景观不包括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征。

4.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交融自然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主体,人文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人文条件的作用,有目的地把人文景观融汇大自然的环境之中,会使园林景观呈现多彩的现象。如:风景名胜区内的楹联题对既借助景观环境的动人效果,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意功能,使观者的情与眼前的景融合起来,使游人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具体时空的限制。杭州云栖寺“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声共玄机”的楹联,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实际的景观,而且表达了一种心灵的感悟,从而使人的感受大大地丰富和增强;摩崖石刻,既是造型艺术,又是文学艺术,能起点景作用;神话传说,虽无形影,却给景物笼罩上神奇的色彩;徐霞客的山水

游记散文,流传天下,使自然美景存在于人们想像之中。这些人文因素不仅限于视觉感观,而且还包括景物在季节、气候、时序、音响、光影、馨馥气味以及历史传说、宗教等影响下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和观赏者各种官能的体察、情绪和意识。正是由于引入这种人文因素,才使景观环境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提高。人文因素与景观的有机契合使得人们从自然景观中得到了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景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人文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应用,丰富和发展了自然景观的内容,使景观环境艺术更趋完美。

第6 课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知识目标:

1.知道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

2.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

3.知道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教学过程:

1.尊重自然规律营造和谐环境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征服自然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毁害人类自身的力量,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却变成了被自然征服的对象。的确,人们从世纪性洪水的咆哮和干旱的肆虐,以及席卷华夏大地沙尘暴的喧嚣中,分明感悟到大自然正向人类宣战。尽管,每次自然灾难在我们面前,都被众志成城的我们所战胜。但这种胜利所昭示的只是在面临生死之交,一种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自救。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应

是冷静地反思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思忖一下,如何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谆谆告诫人们要充分熟悉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去做破坏自然环境的蠢事。他在不朽名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kk 相反地,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2.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

3.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风霜雨雪,大自然现象,老天爷要下雪,这是必然的,只是选错了地点和时间。在南方可以五十年不遇,在北方则是司空见惯。看来老天爷也有犯困的时候,那么何谈人定胜天?古人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输电线路的设计根本就没考虑老天爷的事,煤炭储运也没考虑灾难会发生,红色、橙色警报都是事后诸葛,就像当年的SARS 一样,应急预案都那里去了?不该有的损失谁来承担?人定胜天,是用来激励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语,实际上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一句话。就现阶段看,人还没有能力和大自然抗争,因为我们对天灾的远期预报还做不到。所以经常性的防范工作就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的规划,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向日本人搞建筑必须考虑地震灾害一样,把各种灾害性因素考虑进去。一味追求眼前的低成本,势必养成长远的大患,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第7 课探索大自然

教学目的:

1.了解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探索

2.了解工业时期对大自然的征服

3.了解今天对大自然的和谐探索

教学过程:

1.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探索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以上这些模仿生物构造

和功能的发明与尝试,可以认为是人类仿生的先驱,也是仿生学的萌芽。

2.工业时期对大自然的征服从18 世纪60 年代开始,英国出现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即蒸汽机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迅速扩展到了各行各业,这次革命的特点是解放了人的体力,提高了物质生产力,从而导致了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到20 世纪初为止,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继英国之后也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是资本的集中,现代市场经济和工厂制度的形成,农村大量城市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对于技术主导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直到今天一直令很多人惊奇和赞叹。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在给西方国家带来资本的同时,其带给人类的各种风险也成为现实。在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鼓舞下,在与数学理性的联姻中,技术更多的体现了其工具主义的一面,技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被当作资本家夺取剩余价值的唯一的有效工具,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技术的发展体现为盲目的、无限制的向前推动,自然界仅仅被作为从属于人类满足剩余价值生产目的的工具和被征服、被控制的对象和客体,一味被人类索取和控制,从而扩大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抗,以技术为中介征服自然的种种不良后果也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逐渐凸现出来:首先,人沦为机器的奴仆,人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丧失。由于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数学理性为核心的工具理性把数学与思维相混淆,数学计算成为了资本家的思维方式,他们只关心以有效的方法计算投入和产出、以最佳的途径获得最好的效益、最多的物质享受和最高的剩余价值占有。于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机器取代了人力,以流水线、批量生产为特征的技术生产在社会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人开始成为机器的奴隶。在生产线上,人不见了,剩下的只是根据精细的劳动分工而进行精密科学测定的基础上安排的“手”和“物”,人丧失了自主性、判断

力,也丧失了最宝贵的创造性,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惟妙惟肖刻画的在流水线上人的“机器人”的形象是当时工人处境的生动描绘。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贫富差距增大。由于对于能源和生产资料的需求,许多工厂主开始选择新的地区设厂,能源丰富地区的圈地运动从18 世纪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在不断消失,各种规模的城市在不断产生,以至于19 世纪被称为“城市世纪”。因为土地的丧失和城市生活的吸引,大量的农民开始从农村外流,人流像潮水般涌入城市,工人区的住房困难给城市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简陋的实用建筑、冒烟的烟囱、煤气贮存罐和垃圾都聚集在郊区简易住宅的周围,在无生气的、挤满了工人的贫民区,几乎看不到成行的树木和绿化地带,看不到想象中的城市的其他建筑物。贪得无厌的土地投机商人则充分利用土地,以尽可能低的造价建造多层的带有后房、穿廊和窄小院子的出租房屋来谋取最大的利益。而在工厂主的聚居区,豪华别墅和十分讲究的公共建筑则与工业城市中贫困的工人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资本家和工人的贫富差距在生活环境上得以充分的展现。再次,新的阶级结构出现,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技术进步不仅带来贫富的差距,也使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占有财富、权力的资产阶级和丧失生产资料、生存都困难的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工厂主尽可能以最低的工资来雇用工人,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是他们最实际的追求,不光丧失土地的农民是他们的剥削对象,就连儿童、妇女也不能幸免,这些最底层不但得不到生存的最低保障,而且还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为了生存,他们在工厂区和新兴工业城市像流沙一样四处漂泊。为了生存,他们从绝望中觉醒,组成了自己的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了与资产阶级艰苦卓绝的斗争。兴起于18 世纪70 年代的“卢德运动”成为斗争的先声,工人和失业的手工业者把失业归咎于机器,开始大规模的捣毁机器。这场

运动从英国迅速扩展到法国、比利时、德国和其他国家,并且引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一直持续到19 世纪20 年代而以失败告终。最后,生态平衡得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当冒着浓浓黑烟、发出震耳欲聋声音的蒸汽机向大自然吹起征服的号角时,它发出的废气和噪音也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早在工业革命初期,由于煤炭燃烧放出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急剧增多,从1873 年——1965 年,伦敦共发生了十几起烟雾事件,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 年,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出的二氧化碳从那时起就开始形成我们今天为之恐惧的温室效应,机械在农业上的应用,造成了水土的严重流失和沙尘暴的频繁暴发。大工业带来的危害数不胜数,如大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污染、化学品污染、城市垃圾泛滥,由于大量城市化导致的森林锐减、水资源短缺等等。这些问题触目惊心,当我们今天大呼保护环境的时候,可曾想过,由于技术过分的功利性、工具化追求带给我们的危险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开始埋下了祸根。工业革命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带给人类社会的改变是绝无仅有的,这些改变尽管与诸多技术风险相伴而行,但是人们更多看到的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而与科学理性不同,技术的工具理性更加突出人类对于世界的征服、控制和改造,与自觉到自己的有限性的古希腊理性相区别,工具理性无比坚定的让世人相信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说明科技还不够发达,如果出现了不良后果,消除后果的唯一办法就是进一步发展科技。由于对于技术的工具理性的无比坚信,虽然人们对于技术风险在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诸多后果已经有所意识,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人们并不是诉诸于对技术的反思,而是更加坚信技术的作用,加之19 世纪以电学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为人类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使人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人们开始确信工具理性是解决一切问题

的良方,技术可以无限制的发展。因此,技术在 19 世纪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思,而且还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图景下,工具理性得到了张扬,取得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相信,借助理性和科学技术,人类有足够的能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也能够建立一个道德至善、人性至美的理想社会,工具理性就这样被推到了巅峰,而这种绝对的理性主义早已不是柏拉图所倡导的绝对理性,而成为了只有工具理性自身的残缺理性,它带来的新的世纪也必将是一个善恶共存的现代社会。

3.今天对大自然的和谐探索一是倡导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我们必须意识到,自然环境不是我们欲望的函数,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当我们从自然母体中汲取营养而创造文明时,我们不要忘记自然母亲的恩德,更不能做一个以怨报德的不孝子孙。人不过是自然之子,我们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的恩惠,我们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土壤、空气、水、气候、森林、草原和各类动植物,对我们来说都是生死攸关。我们的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强制,更需要我们的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力量。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伦理学,以便为我们适应这种新的角色建立起新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二是倡导一种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纵观许多古文明的兴衰,我们发现,这些文明之所以从强盛走向衰落,是因为他们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遵循生态规律,对自然界肆意开发和掠夺,从而导致

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酿成文明的衰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如此,玛雅文明如此,哈巴拉文明也如此。直至今天,我们仍未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甚至采用更加强大的手段破坏着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如果说,过去的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破坏的只是局部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一个区域性的文明衰败;那么现在的工业文明破坏的则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难以设想,一个失衡的地球怎么能够支撑起一座庞大的文明大厦呢?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我们不要过度迷恋人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信条,实际上,现存的环境问题往往是我们对自然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结果,它的最终解决需要我们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去发现和掌握生态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

第8 课桀骜不驯的大自然

知识目标: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学会整理资料,以及与他人交流信息资料。

一、激情导入:

1.播放视频512 汶川8.0 级大地震、青海玉树7.1 级大地震。 2008 年5 月12 日汶川大地震,造成了69227 人死亡,17923 人失踪,灾区总面积约50 万平方千米,受灾群众4625 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 亿多元。 2010 年4 月14 日青海玉树7.1 级地震,震中距市州所在地玉树30 公里,震中烈度9 度,截止到4 月19 日22 时,地震已造成2039 人死亡,12135 人受伤。2.板书课题: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3.大自然像发怒的时候还有很多,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自然灾害”。“自然

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二、交流活动:

1.我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视频)(1)1998 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 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2)1976 年唐山特大地震,造成24 万人死亡。(3)沿海地区夏天常刮台风。(4)新疆冬季时常发生雪灾。

2.我们的家乡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1)前几年我们坪坝发生过虫灾,稻飞虱危害严重,稻谷大量减产。(2)2007 年7 月13 日京山发过大水,实小、中百仓储都淹没了。(3)夏天常有雷电电死人、牛现象。

3.除此之外,地球上还有哪些自然灾害?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三、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一)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 1.地震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路面开裂、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引起火灾 2.除此之外,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山崩、洪水、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爆炸等

(二)水灾和旱灾 1.1954 年长江特大洪水,淹没农田4750 多万亩。 2.1998 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 3.洪水除了吞噬村庄,还有哪些危害?淹死人,淹没农田,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瘟疫,电死人畜等。水多了会泛滥,没水又会怎样呢?旱灾 4.旱灾的危害自古以来,旱灾同洪水一样,是我国人民的心腹之患。去年入秋以后,中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云南更是遭受60 年一遇的罕见特大旱灾。同时,华北大部、西北东部以及黄淮大部近40 余天基本没有降水,部分冬麦区出现旱象。面对严重旱情,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等受旱省区纷纷积极投身抗旱,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三)其他自然灾害

1.海啸:2004 年12 月26 日印度洋大海啸,13 个印度洋国家的21 万6000 多条人命就这样消失在惊涛骇浪中。

2.雪灾:2008 年1 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 省区3287 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1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2.3 亿元。许多铁路班次因为大雪无法启动,导致50 万人滞留在广州无法回家过年。

四、总结: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生存环境,我们要好好保护大自然:但大自然又是人类的杀手,它带给我们许许多多自然灾害。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请好好保护自己;当别人面对自然灾害时,请伸出援助之手。

第九课人类让地球变得伤痕累累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环境遭到污染已经造成对地球的威胁。

2.知道人们为保护地球所做的努力。

3.逐步形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教学准备: 1.调查“人口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收集相关资料。2.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地球为人类创造了万物和谐的生存环境,可是这种和谐的环境正在被打破,地球越来越感到不堪重负。是谁破坏了地球万物的和谐?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到底怎么样呢?

2.同学们,地球母亲一样养育我们成长,今天,地球母亲给我们写来了一封信。(将信发给每一组) 师:读了地球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想?

3.瞧,滨江路小学六(1)班的同学已经出发了,他们去帮助地球母亲找出病因,让我们已马上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去吧。

二、汇报整理。

1.师:现在请各组从“人口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三个主题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资源名称减少情况减少原因减少后果森林水石油煤…… 生存环境污染情况污染原因减少后果大气土壤……

三、认识明理。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51 页的漫画,思考:(1)漫画中有些什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2)漫画的主题是什么?漫画中表现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调查人口的小组在全班展示调查结果。并引导学生补充下列句子 a、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住房会?? b、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交通会?? c、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粮食会??

5.组织各小组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教师总结归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人口——住房——拥挤;人口——交通——____;人口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上、下)

七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营丘镇中学 振海 201709

七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 目录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第三课时《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 第五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第六课时《保护臭氧层》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市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出示市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后,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大自然来到法庭控告人类对它的健康越来越不重视,使得森林资源减少,海洋生物受到危害,环境受到重大污染。人类代表辩护。宇宙庭长和太阳法官合议,宇宙庭长宣布大自然的控诉,人类代表的辩词都是事实,判决人类要尽力保护大自然,各国都要严格制定环境保护法,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

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_全册

XX教案设计 (X年级) 20XX年秋 第一课奇妙的生命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生命的现象,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是地球生命 的基本构成部分。 2.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都是庞大的生命群类,知道“生物”的多样性特点;知道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家园充满生机与活力。 3.形成对生命世界的自觉的情感基础:具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性冲动。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地球生命所包含的四个大类,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教学难点 难点一在微生物的教学,主要是微生物的生命表现形式使学生很难理解微生物也是生命一大族类; 难点二是人类生命与动植物、微生物生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本课的每一部分都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运用讲解、讲述、复述、讲练等方法的结合,力求通过讲授加深学生对各个部分的理解。如对“多姿多才的生命现象”部分的讲授,开始主要描述“蓝天上飞翔的鸟儿,陆地上栖息的动物,海洋中畅游的鱼凫,高山上耸立的林木,原野上一望无际的花草”等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描述动植物更丰富的美丽和生动的图景。然后,教师将讲述的落脚点放在“都因为生命的装点”,突出是因为“生命”才有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的主题。又如对“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的讲述,除了继续描述美丽生动的动植物世界外,可将讲述的重点放在“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是生命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我们人类依存、繁衍、延续的生命基础”,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 欣赏法。一是对课本图片的欣赏;二是对课本文字的欣赏;三是对课本文字描述的图景的欣赏;四是对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图片、挂图和动植物声像资料的欣赏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动植物世界美丽生动”的印象,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动植物世界美丽生动的形象”的一般性声像欣赏到对“生命世界的伟大”的高层次精神性欣赏。 问题法。本课问题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多姿多彩的生命现象”部分, 当学生阅读或教师阅读了“我们看到有高耸入云的千年古树,也有争奇斗艳的艳丽花朵;有带刺的玫瑰,也有一触即闭的含羞草;有跟随太阳转动的向日葵,也有高山雪地的雪莲花;有奔如闪电的猎豹,也有跚跚步履的企鹅---”这段文字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还能 够举出哪些特别有趣的动植物反映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二是在学习到“生命的奇迹”部分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人类生命是生命世界的奇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 观察与比较法。本课观察与比较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即在本课最后的“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对四幅图进行观察和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感悟生命的生机和活力。 讨论法。本课讨论法的运用主要放在以下方面,即在本课最后的“活动”时,当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后,老师让同学们开展讨论,讨论的主题即“有生命的地球和没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区别在哪里?”,讨论后要求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感悟。 (一)过程指导 采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放映与讲解相结合是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 引入。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导课, “为什么说生命世界是奇妙的”?,此处,核心和重点都是“奇妙”二字。接着,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图片放映,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包括植物、动物等,呈现大自然最美的景象动植物一些独特、有趣的生物习性;然后,点明两个基本思想:一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阐明了生命世界的“奇妙”;二是奇妙的、美丽的大自然景象都是因为生命的存在。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设计

目录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第三课时《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 第五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第六课时《保护臭氧层》

第一课时《情系环保》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出示浦江县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大自然来到法

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地球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从小做自觉保护地球的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生态和谐与人类发展的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先介绍一下世界地球日的来源、发展。 二、重庆的环境状况 三、请问同学们现在我们地球正遭受着什么样的灾难呢? 四、播放PPT展示灾难图片 五、那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以前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呢? 六、播放PPT图片 七、那同学们觉得要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呢? 八、播放PPT,展示学生力所能及的做法。 九、我们身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可爱、美丽的家 园,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团结起来,那就是一股不可 抵挡的气势,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未来的蓝色天空,清澈 的小溪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同学们说是不是呀? 第二课沙尘暴敲响了警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2、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所做出的努力。 3、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类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所做出的努力。 2.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阳光普照,空气十分清新,让人神清气爽,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 2、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3、播放视频:沙尘暴袭来(约一分钟时间) 4、师:这是什么样的天气? 5、师: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从沙尘暴谈起,探究环境恶化的问题。 6、板书课题: 二、选择话题深入研究 1、投影课件:资料卡(2幅)学生阅读。 2、师:通过这两幅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3、师:你对沙尘暴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4、师谈话:不仅中国有沙尘暴发生,国外也有,可见沙尘暴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太大了。我们只有研究沙尘暴,才能战胜沙尘暴。 5、师:同学们都想研究沙尘暴的哪些问题?(分小组交流、汇报) 6、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研究的话题。教师在各小组巡视,了解各小组研究的内容。 7、分小组,结合资料,小组推选1人汇报研究内容。 三、环境恶化揭秘

初中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初中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教师:陈庚 一、教学任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双杨中学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环境教育目的和要求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环保绿色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环境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对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宣传进而使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三、学情分析 双杨中学七年级共4个教学班,140多个学生,对现实中的环境污染有所认识。可以利用身边的环境现象作为环境教育的好教材。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间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以期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环境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环境教育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环境教育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环境教育知识竞赛,以期增强学生环境教育的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环境教育书籍,看一场环境教育专题片,听一场环境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环境教育感想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使校园内形成一个人人讲环境、人人爱环境、人人搞环境的良好氛围。 5、请环保专家讲学。 6、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一)上学期教学内容:“环境伦理篇”。 第一课环境和环境问题 第二课大气污染和防治

青岛版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解读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大气 课题:第一课地球的外衣 【学习目标】 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重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式】 展示、讨论、探究 【导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通读教材,解决问题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分小组合作交流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4)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展示点拨: (1)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2)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4)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3.2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第三课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2、知道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 3、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4、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利用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图片与诗句的对比,展示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引入新课题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学习 自学第三小节,提出问题,找找答案,勾画重点。 四、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教材内容探讨(多媒体课件) (一)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归纳出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现象严重。 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二)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三)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 内涵:1.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2.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 老师归纳总结 国家: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 5.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社会:1.加强社会监督 2. 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 3.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加强技术革新,节能减排降耗 个人: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2.积极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 3.从身边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奢侈,不攀比、不浪费 (六)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反思日常行为,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一水多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随手乱扔垃圾、使用环保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环保的不法行为等 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会倾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五、检测反馈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师生评价——有需要分析解惑 六、教学后记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资料

目录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环境污染的危害》 第三课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第四课时《环境污染与保护(选修课)》第五课时《走进湿地》 第六课时《争做绿色小卫士》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 者为王”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案

煤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煤主要含碳元素,但不是只含有碳,所以煤不是炭。(引导学生 明确碳≠炭) 煤的干馏 煤——火力发电的原料、焦炭——作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 煤焦油——分离出苯、二甲苯等有机物、焦炉煤气——用作燃 料…… 煤燃烧时不仅产生我们所需的能量,同时还会生成大量的二氧 化硫、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为了减少煤 燃烧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人们一方面采取措施,改进燃煤技 术、改善燃煤质量和排烟设备;另一方面,设法把煤转化成清 洁的燃料。煤的气化和液化就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 同时煤的燃烧效率等也能够得到提高。 写出煤的气化过程的主要反应方程式。 当少量水洒在烧得通红的煤上时,火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烧 得更旺,这就是煤的气化。 [小结] 煤的综合利用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充分,容易完全燃烧,与固体燃料相比有 较高的利用率。 气体燃料便于运输,使用方便(易点燃,易熄灭),且清洁卫生。 …… 视频播放 天然气讲 解可简略 些

(4)联想石蜡油分解实验,了解裂解的目的:获得乙烯、丙烯、 甲烷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阅读课本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示意图。 石油的综合利用 总之,煤、天然气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意义非常大,我们熟悉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都是以煤、天 然气和石油为原料生产的。 三大合成材料的样品、生活中常见的合成材料图片。 由三大合成材料制得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聚乙烯塑料及其产品就是典型的代表。 写出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特征。 前面学过的基本营养物质中,有哪些是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强调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一些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用途 化石燃料的使用既给予了人们方便,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同时 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我们应辨证地认识发展生产和治理环境 的关系。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寻找新的能源是有待解 决的问题 布置作业学案与测评 板书设计1、煤的综合利用、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之 第1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目的: 1.了解我们的地球; 2.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3.了解人类探索其他星球和制造另一个地球的努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了解我们的地球:这一节我们将视角拉近到地球本身,学习一下地球自身的结构。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大气圈 (1)组成: 2.水圈: 水圈有哪些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矿物水) 水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1)水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2)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3)水为满足生物需求创造了前提。(水自身、水溶解营养物质) (4)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5)水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 生物圈在地球上的范围?(最高到达哪里?又可以深入至哪里?)分析:什么是自然环境?它应该包括多么大的范围? 自然环境的定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范围和能够影响到人类的范围 自然环境的五大因子: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因此自然环境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自然环境的范围:大气层下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上层——地球表层学。 这个范围也正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交汇的位置,也正是生物圈的位置。 二、认识其它星球人类不能生存的原因,知道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1.结题导言: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月亮的传说。 2.质疑:传说中的月亮那么美,似乎是神仙住的地方,那我们人类可釉支月亮上居住吗?月亮能成为另一个地球吗?人类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看课文中登月的内容,思考:读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宇航员为了寻求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讨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幻想将火星作为另一个地球?为此你了解到人类探测火星的哪些知识知识?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星球的行动?知道哪些宇航员? 杨利伟(首次)2003.10.15 费俊龙(指挥长)2005.10.12 聂海胜(操作手) 翟志刚(指挥长)(首次出舱)2008.09.25 刘伯明(轨道舱)、 景海鹏(返回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环保蝈蝈》新课标教案.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新课标 教案-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 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教师相机加以点拨。

环境保护教案

环境保护教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环境保护教案 下鲍学校赵宽业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课前准备】 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身边垃圾的来源。 【学习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 1.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没有恰当处理或干脆不作处理。 2. 农作物施药后瓶子随意丢弃、甚至破碎后无人问津。 3. 机动车辆声大烟多。 …… 二、学生讨论在校园中有哪些与环境不和谐的现象 已经上课了,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小朋友的践踏,独自伤心的流泪…… 三、师生共同讨论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下期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保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结合材料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究,分析讨论问题,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热爱环境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2、教学中强调图表运用,经由过程设计问题情景, 五、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1 联系生活,说出你所了解的环境问题 学生发言 老师引导:这些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几大类? 学生总结归纳 承转:面对如此多的触目惊心的景象,和我们人类的行为脱得了干系吗?! 探究活动2 结合必修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所学知识,完成示意图 [资料1]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探究活动4 阅读资料2,通过企业负责人说的话反映出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资料2]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在挂牌督办的黄河沿岸一家重点污染企业做调研时,企业负责人说:“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我宁愿罚款。”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是主要原因。 思维拓展: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们,归纳一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巨大的人口压力 产生原因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承转:通过分析,大家会发现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造成的。既然这样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呢? 探究活动5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老师归纳: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最新中学环境教育教案

中学环保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的特性 1、整体性:即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2、有限性: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其空间是有限的。 3、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五法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 4、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而且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四.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的元素。

七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教案一:人类的家园——地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个美丽的球体。了解地球为我们生活在它上面的居 民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2、师生共同看图片并交流自己对于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了解和大家的感想。 充分运用图片的直观性,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和交流完成知识技能的掌握。 3、培养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划分、地球仪上的发现。 教学难点:地球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了解地球吗?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板书:第一课人类的家园--地球。 二、活动 活动一:美丽的家园出示[情景1]

1、师:这是卫星从高空拍摄下来的地球的照片。请大家欣赏地球的美丽。 学生根据教材的学习及自己的观察谈谈地球的美丽。 师简介:地球很大;地球的周长约四万千米;我们人要是每天走50千米要走两年才能环绕地球一周;要是手拉手的话得用四千万个同学拉起手来;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2、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大小、形状、美丽,现在让我们领略一下我们家园的风光。学生看图片欣赏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美景,了解世界之最。 3、学生交流;教师可适当补充材料。 活动二:缩小的地球——地球仪 1、师介绍地球仪(地球太打,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学生观察地球仪,谈观察收获。 3、师生合作总结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线。 赤道:最长的纬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度、对东经160度两条经线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中学生环保主题班会教案

环保主题班会教案 八(6)班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破坏校园环境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保护校园优美环境必须从我做起的自觉性。 2、通过学生合作自编手抄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二、活动准备 1、每人写一篇400字以上有关保护校园环境的日记。 2、在校园内走一圈,认真观察饭堂、厕所、球场、草地及本班的教室、检举有损校园环境的不良行为,看看我校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主题。 1、让学生观看环保专题片,初步了解人类破坏环境的状况。 2、导入主题: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沉思,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我们前不久学过的《秃鹰之死》讲的也是环保问题。在高科技日益发展之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保问题: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核污染、石油泄露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大会上就提出了“救救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校园不是工厂,不是大城市,那么,有没有环保方面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将观察到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二)、引导分析校园中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影响。

1、师:前几天上完《秃鹰之死》这篇课文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校园的各种场所,找出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分析它的危害,然后写一篇日记,同学们做了吗?请交流一下。 2、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老师指定组长,然后各组长集中本组同学交流,讨论(读观察日记),组长记录整理。 3、五个组长将记录材料在班会上宣读。 4、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映,看来校园里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还真不少:乱扔垃圾、乱倒饭菜、乱扔纸屑、乱写乱画等。特别严重的是,很多同学乱踩草坪,习以为常,至今已有几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变成了寸草不长的黄土地。校园是育人的圣洁地方,不少人却在厕所墙壁上、通道墙壁上、甚至课桌上乱写乱画,在校园内起哄怪叫,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精神污染,所以校园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要是每人人都放纵这种破坏环保的行为,用不了多久,绿草坪就会变成灰尘滚滚的黄土地,整洁的校园就会变成肮脏腻人的污浊地。(三)、保护校园美丽、整洁的环境,我们有哪些工作要做。 1、师:要保护好校园环境,我们需要迫切做好哪些工作呢?请各组长选出刚才组内发言时讲得较好的同学代表本组上台发言。 2、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各个组的代表同学上台发言,我们看到,我们在校园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上台发言的同学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我想可以这样概括:爱护校园,人人有责;环保问题,人人重视,从我做起。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做而且能做好的几件事是: 1、废纸不要随意扔掉当垃圾,应该用一人废纸箱(或废纸袋)把它们集中起来,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大气 第一课地球外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2 .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 .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地球大气层动态视频》,回答:视频中环绕着地球的色彩圈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大气,也叫大气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自学明理 看课本P2 — 3,掌握以下知识: (1)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2)干洁空气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 (3)大气对地球有哪些保护作用?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 完成课P3的“议一议”。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PPT明确: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

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成果共享 交流课本P3的“查一查”中的“宇航服有哪些特殊作用?”。 4.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大气层》(科学短片),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的大气分为几层?具体名称是什么?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2)最靠近地球这一层是什么层?(答案:对流层) (3)臭氧层在哪一层?(答案:平流层) (4)大型飞机喜欢在哪一层飞行?(答案:平流层) (5)中间层还叫什么层?(答案:同温层) (6)人类通讯的重要资源是什么层?(答案:电离层)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5.同伴互助 根据课本P3--4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_ 日益严重。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成分的变化,导致了_______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和_________ 现象。 6.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大气污染? ( 2)大气污染源有哪两类? (3)自然的污染源有哪些?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 (4)该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三)小结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初中生保护环境教案

初中生保护环境教案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需要靠人类的力量来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初中生日记篇1 201X年X月X日 X天 在我们生活中,生活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保护环境上不够重视。 在我们身边,我发现环境越来越恶化。有一次我和妈妈刚走到楼下,看见楼门口不知是谁扔了一袋垃圾,并且撒了一地。我非常伤心,心想如果每个人都丢一袋垃圾,那么我们这个小区会是什么样?世界会是什么后果呢?真是太可怕了,整个世界就会变成垃圾站,越想越可怕,妈妈让我回家拿了根粉笔,在对着楼门的墙上写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急忙把垃圾扫起来,丢进垃圾池里。还有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一篇新闻报道:黄浦江里发现了许多死猪,一天就打捞了六七千头死猪。上海市的市民人心惶惶,害怕生活用水被污染。想想看,如果饮用水源被污染,人们会得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这些破坏环境的人真应该静静的好好的反省一下,如果都像你们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又是什么样子呢?可见目前我们环境的恶劣,也是在向我们发出了警告,提醒我们爱护环境刻不容缓!我认为爱护环境,人人

有责,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把保护环境当做最重要的事做下去,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守护者。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要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把这句话当作一颗种子,我会用细心去浇灌它,让它茁壮成长。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保护环境初中生日记篇2 201X年X月X日 X天 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母亲,我们理应爱护她,但是她现在的身体状况并不好: 地球上的水的确不少。但是真正能够为人类直接所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缺水的难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匮乏这个问题更是日显突出。上海是缺水的城市之一,为此,我们全家也实施了节水计划,妈妈每天早晨的洗脸水都不会直接倒入下水道,而是作“二次利用”。像拖地啊、擦房间之类的事情,等做完之后剩下的水还能冲洗卫生间,不让水资源再白白流走!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然而今天,工厂排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烟囱里冒出的烟灰;汽车里排出的尾气,这些污染空气的源头都屡见不鲜。 这些人为的影响,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平衡,使得水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