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九年级_上_美国南北战争_的教学设计_以故事_材料和问题为思路

初中九年级_上_美国南北战争_的教学设计_以故事_材料和问题为思路

初中九年级_上_美国南北战争_的教学设计_以故事_材料和问题为思路
初中九年级_上_美国南北战争_的教学设计_以故事_材料和问题为思路

教学研究

总第576期Sum No.576

2009年第11期No .11,2009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林肯,联邦统一,解放奴隶[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1-0012-08

【收稿日期】2009-04-30《美国南北战争》是初中九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人教版教材从战争的爆发和北方的胜利两个方面,介绍了这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文字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教材受版面的限制,有关战争的规模及其细节无法展开,因此,如何开发教学资源,使略显平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

有趣,这是教师的职责。本设计重点考虑了如下问题:1.如何充实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2.如何让学生理解美国人眼中的南北战争;3.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到思维的挑战性。设计的基本点在于适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围绕上述思考,根据美国南北战争的基本史实,以人物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是可行的。南北战争的发生、

发展与结果都与林肯休戚相关。林肯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反映了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透过林肯的故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林肯的善良、正直、诚信和自强不息的品质,也是情感教育的材料。

本设计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为什么林肯就任总统引发了南北战争?为什么奴隶制度能够在美国长期、合法地存在?林肯为什么在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为什么受到美国人民的普遍尊敬?导入: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第16任总统。他受到美国人民的尊重。马克思赞扬“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他的历史功绩与一场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场战争就是美国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这场内战惨烈到什么程度?请阅读以下材料(屏幕展示):

初中九年级(上)《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计

———以故事、材料和问题为思路

王英姿

(宜昌市第十四中学,湖北宜昌

443001

图1

一、设计思路

二、

教学过程设计12

材料1:南北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幕。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战争所带来的磨难超出我们的想象。

——

—罗恩·马克斯韦尔《直面历史》材料2:用了四年战争和几乎70万美国人的鲜血——

—伤亡几乎等同运到北美的奴隶总数——

—才将宪法中奴隶制的污点洗清。

——

—安玛丽·丝劳特《这才是美国》150万、70万,是因为统计涵盖的对象不同。但有一点值得思考:美国在二战中伤亡人数101万,在越战中伤亡人数将近40万。而这这场战争造成的伤亡人数,几乎等同于自此以后100多年内美军在对外战争中伤亡数的总和。

问题1:美国出兵伊拉克仅仅死亡4000多人,国内的反战情绪就异常高昂,前总统小布什的民众支持率因此而大跌。南北战争是美国的一场内战,死伤了那么多人,但林肯却能永垂史册、受到美国人的崇敬,这是为什么?

意图:直接切入主题,用数据反映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与当今的伊拉克战争相对比,凸现问题的矛盾,可以迅速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这节课将回答这个问题。

南北战争还是因为林肯当选总统引起的。

故事1:1860年是美国大选年,共和党代表林肯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消息传出后,诗人费罗写到:“这是伟大的胜利。这是对国家的拯救,这是自由的胜利。”与此同时,南方的一些政客们也喜形于色,“这是最好的借口”,“我们的人民永远不会同意一个黑色共和党人的统治!”1861年3月,在华盛顿晴朗而干冷、和平而安静的气氛中,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一个月后,内战爆发。

(在屏幕上展现上述黑体字。)

问题2:林肯当选引起了不同反响,反对的意见是什么?

意图:通过字幕,使学生注意反对的意见是“共和党人的统治”,为什么用“黑色”形容?提出来,按下不表。矛头指向党派,并没有指向林肯。由此告诉学生,反对派是民主党。他们是“南方”的代表。

接着提问:对林肯当选的争议,在他就任总统后进一步升级,引发了战争,这说明分歧很严重,至使兄弟阋墙。为什么南方反对林肯当总统呢?是林肯个人品质有问题吗?

意图:故事直接反映了林肯与战争爆发的联系,问题会随即产生——

—为什么林肯当总统会引发战争。以往教学都是先介绍背景,交代南北矛盾。以人物为主线,让学生首先了解人,通过林肯的故事调动学习兴趣,了解伟大政治家的道德品质,然后再适时介绍南北矛盾。

故事2: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一生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没钱买纸、买笔,他就用树皮和大地当纸,用果浆、树浆代笔。没有书,他可以走很远去借。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他从不偷懒,总是到休息或干完活后,才会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他常常借着炉火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外出谋生。他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在一个叫做纽萨勒姆的小村子,林肯当过邮差。

那时还没有邮票。如果想寄信就把它交给邮差,邮差再集中交给专职的邮递员。当时邮资相当昂贵,邮费通常由收信人交付。邮差收取邮费后保存起来,直到邮政官员来收取。林肯是这个村的最后一位邮差。居民们不断搬离,于是发出和收到的邮件数量逐月递减。两年后,邮政室关闭了,林肯手中有17美元的邮费。由于种种原因,邮政部门一直没有来收这笔钱。后来,林肯也搬离了这个村子。他当时穷得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还有债务没有还清。而政府就在这时找到他,要他立即交出几年前的那笔邮资。

几分钟后,林肯拎着一个布袋,说“我确信钱都在这里,一分也不少。”袋子里装了一大堆铜币和少量银币,正是乡民们所付邮资的钱币。邮政官员清点后确认,一分不少。

林肯没有文凭,后来他自学法律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问题3:政治家是社会公众人物,政治家的

教学研究

13

道德品质如果不好,那么他的公信度一定很低。林肯的品质有问题吗?没有。那么,为什么因为他的当选会发生战争呢?

意图:故事反映了林肯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意志顽强、不断进取、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有故事做支撑,学生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那么,为什么这样人当总统会引发战争,问题就涉及南北矛盾。一堂课的内容必须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背景和面临的矛盾当中,让学生伴随着林肯进入当时美国的历史场景,使学生了解美国内战发生的原因。我追求一种“渐入佳境”的效果。

问题4:因为林肯是共和党的候选人。民主党反对共和党,因此反对林肯当总统。那么,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最大分歧是什么问题呢?

看以下材料(展示):

材料3:(1860年5月)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芝加哥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主要是:

在全国之内,在奴隶制不存在的地方,立法权不得用以助长奴隶制度。

应尽快批准堪萨斯州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

公开买卖奴隶是违反人道主义的犯罪行为。

这次会议最主要的任务是选出一名代表,角逐美国总统。

材料4:(1860年4月底)民主党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南方最有名的演说家燕西,代表他的选民向大会做了重要发言:

你们(指北方代表)认为,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上帝的法律,都没有奴隶制度存在——

—只有州法律承认它;它是错误的,但你们不能指责报怨它。如果你们改变立场,认为奴隶制度是正确的、也许你会大获全胜,脑海中也不再有反对奴隶制度的想法……

——

—[美]詹姆斯·鲍德温《亚伯拉罕·林肯传》

依据材料,哪位同学能够指出:共和党和民主党最大的分歧是什么?

意图:两党共同关心的、也是最大的分歧点在奴隶制度问题上,观点针锋相对,这说明奴隶制的存废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矛盾焦点。共和党人当选会遭到民主党人的反对,民主党人当选也会遭遇共和党人的反对。换言之,无论谁当总统都无法避免矛盾。如果直接由教师在讲背景中交代,学生就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初中教学也应当引导由材料得出结论。学生不难发现两党的分歧,于是,林肯当选总统引发内战的原因初现端倪。

问题5:民主党为什么说共和党是“黑色”的,谁能解释?人权和民主、自由已经写进了1787年宪法,美国为什么还存在奴隶制呢?

意图:美国主要是黑人奴隶制,“黑色”是攻击共和党维护黑人利益。解释有助于认识美国当时的种族观念。追溯奴隶制存在的历史需要教师讲解。

师:奴隶制产生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看教材第95页,“三角贸易”是意图,绿色航线表示从非洲西海岸运送奴隶到北美。从那时起,越来越

多的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他们成为弗吉尼被烙上标记的奴隶

拍卖黑奴的广告

在种植园被监督劳作的奴隶

图2

教学研究14

亚、马里兰、南卡罗来纳等南方各州的主要劳动力。南方主要是种植园经济,种植烟草、大米、蔗糖和棉花。当时世界四分之三的棉花产自美国南部。种植园主要依赖奴隶生产。奴隶不用付钱,超负荷劳动,大大降低了棉花的成本。三角贸易始于新航路开辟后,到19世纪中期,奴隶制在南方存在了300多年,当时美国人口只有3200万左右,而黑人奴隶大约就有400万,分住在南方15个州。

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就制定了1808年后废除奴隶制的目标。此后,北方州基本废除了奴隶制。当时美国的工业集中在北方。工业的发展也需要自由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奴隶制的野蛮性不符合人道主义和人权观念,因此,1807年,英国禁止了奴隶贸易;1833年,英属殖民地废除了奴隶制;1848年法属殖民地也废除了奴隶制;拉美各共和国在同一时期都废除奴隶制度。美国在此期间出现了废奴运动。这说明,人类进入19世纪后,认识奴隶制的残酷和罪恶已经不存在障碍。奴隶制既不符合工业发展和自由经济的需求,也有违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那么──

问题6:为什么到1860年美国还存在奴隶制呢?

意图:让学生解答奴隶制对南方经济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引发南北战争的实质问题。教师需要指出,尽管奴隶制度不得人心,但代表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民主党,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殊利益捍卫奴隶制,并希望奴隶制长期合法化。共和党从工业发展的需要和观念上,反对奴隶制。两党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不可能达成妥协。那么,林肯当选总统,就意味着限制奴隶制,这就触犯了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利益。以往教学仅从经济角度这样分析,实际问题没那么简单。仅仅从经济角度分析使问题简单化,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讲述以下案例。

故事3: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爱默生军医是德雷德·斯科特黑奴的主人。他把这名黑奴从家乡路易斯安那州带到自由州伊利诺伊州,在这里居住了一年有余。随即他带奴隶去了北方的明尼苏达州,斯科特在这里和爱默生的女黑奴结婚。两年后,爱默生带着这两名奴隶和他们在明尼苏达州生的孩子回到了易斯安那州。斯科特认为,由于主人把他们带到了自由州,在这片土地的法律下,应该给他们自由身份;他们的孩子出生在自由州的土地上,不应该再变成奴隶。

组成高法的九位法官中有五位来自蓄奴州。判决时,七位法官认为,奴隶仅仅是主人的物品,不应该把奴隶视为人;既然奴隶不是人,那么美国任何法院都无法提起诉讼。首席法官写到:“无论斯科特本人,还是他家庭中的任何人,在被带到自由土地上时,都不能获得自由;甚至主人把他们带到自由州并成为那里的永久居民,奴隶注定还是奴隶”

——

—[美]詹姆斯·鲍德温

《亚伯拉罕·林肯传》问题7:此案中,法官维护奴隶制的观点哪句话最关键?这个案例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给学生时间,然后教师总结。)

师:“奴隶仅仅是主人的物品,不应该把奴隶视为人。”这句话很关键。如果成立,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奴隶制的存在就有法律根据。但是,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已经写入1787年宪法。奴隶也是人,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反对奴隶制的法律根据。这一矛盾正是美国建国之时就没有解决的。美国地方“自治”的理念很强,各州之间的法律并不一致,至今如此。因此,联邦政府无法强行废除奴隶制,奴隶制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要明白:在当时背景下,奴隶制的废存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有价值观和历史渊源问题。所以,任何一个反对或限制奴隶制的人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各州都会不满意,南方不仅仅是针对林肯个人。但是,林肯的态度也很关键。

意图: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奴隶制度在美国长期存在,不仅仅是利益的驱使,还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废除奴隶制与坚持奴隶制都有其理论背景,并且这些理论还是构建联邦宪法的基础,加上美国

教学研究

15

图3

特有的以“自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理解废除奴隶制在美国确实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师:林肯对奴隶制是怎样表态的呢?我们看看林肯的讲话(展示):

材料5: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我相信我没有合法的权力,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

……从宪法和法律角度看,联邦是不可

分解的。

———1861年林肯的就职演说

师:请注意,林肯说他不想干涉奴隶制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不想得罪南方的种植园主们。显然,这也会引起北方一些人的不满。林肯又怎样解释呢?

故事4:有人认为林肯对待政敌的态度不够强硬,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消灭他们才对。”林肯温和地回答: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师:林肯还说他“没有合法的权力”。林肯是总统啊,怎么会没有权利解决奴隶制问题呢?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分权管理,各州法律中央无权改变。中央实行三权分立,

总统也无权废除法律。我们要理解林肯的立场。再看他下面这段话:

材料6: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

1858年林肯的演讲问题8:你们怎样理解这段话?

意图:把林肯摆在矛盾当中,引导学生从林肯是美国总统的角度理解林肯,从而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在内战中,林肯作为总统的首要目标也是维护美国的统一。林肯反对奴隶制,但他不是普通人,政治家要讲究策略,分清主次矛盾。

师:“我不希望美国分裂”,这就是林肯的基本态度。这是总统的职责决定的。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温和的,那么──问题9:林肯首先考虑的是什么问题呢?师:对,是联邦政府的统一和稳定!他虽然反对奴隶制,却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奴隶制,比如给奴隶主补偿金等措施。他要在有利于维护联邦统一的前提下解决奴隶制度问题。理智的政治家不会贸然行事。但是,

南方并不领情啊。林肯就任的一个月后,南方另立政府,公开分裂,挑起了内战。这样,林肯政府就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而战,南方被置于叛乱的位置。这对林肯来说是政治上的一个胜利。打仗也得有理由啊。理由不充分,

自然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美国当时有40多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的有11个州,美国面临分裂的危机。

意图:理解林肯的主导思想是这节课的关键。理解奴隶制存在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思想,才能理解林肯的态度。选用的材料、故事和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进入当时美国的历史环境,这样一步一步将林肯的伟大呈现出来。

问题10:看,南方联盟控制的地区大约占美国领土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弗吉尼亚州,位置很关键,里士满是南部联盟的首府,据美国首都华盛顿那么近。虽然北方得人心,然而,战争之初,北方却在军事行动上一再失利,华盛顿一度告急。这是为什么呢?

故事5:战争爆发后,政府颁布了征兵令,原计划只征集2万5千名志愿兵,很快报名人数超过了10万。招募志愿者原定期限是90天,许多人认为战争不会太久,认为南方根本不会有太

教学研究

16

强的抵抗力,甚至说:“痛快地鞭笞一顿奴隶主,不过是吃早饭前的热身运动!”……

但是,南方各州在叛乱前就已经做了充分战争的准备。战争也迫使一些人作出两难的抉择。

林肯政府正规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已经76岁了。林肯内阁决定,选用一名年轻的军官来指挥联邦军队。最后决定任用来自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以下简称李将军)。

李将军的父亲曾是华盛顿将军麾下最为忠诚、勇敢的军官。李将军也曾说:“我简直无法想象还有比联邦分裂更大的灾难。”但是,当他接到政府的任命书后,他犹豫了。弗吉利亚一旦脱离联邦,他能向她开战吗?他的同族和朋友都是弗吉尼亚人,他无法同室操戈。他认为自己最高的荣誉是献身弗吉利亚。

弗吉尼亚加入了南方叛乱的一方,李将军随即向美国政府递交了辞呈。三天后他被任命为弗吉利亚军队的指挥官,后来当上了南方军队的最高统帅。

问题11:李将军的选择说明什么问题?

意图:李将军将分裂看成是一场灾难,说明他并不赞成美国一分为二。但是,家乡观念、州权主义,以及人情使他选择了南方。讲这个故事,一是使学生理解战争的复杂性,并不是参加叛乱的人都是“阶级敌人”;二是为本课最后结尾埋下伏笔。

师:北方在战争之初的失利,有很多原因:

1.林肯政府从心理上始终不愿意进行战争,因此开始时处于被动状态。对战争形势估计不准,对南方军队的实力也了解不够。实际上,南方军队中良将辈出,多数毕业于西点军校,军事素养很高。

2.美国独立后,为了防止独裁和专制,充分保证人民和地方各州的民主、民治和民享的权利,国家军队以民兵为主,只有极少的正规军。于是美国成为世界上典型的以民兵预备役为主的国家,允许民兵自备枪支。这是自独立战争以来的传统。战争爆发后临时征兵,军队缺乏训练和必要的经验,战斗力不强。

3.林肯的前任总统顾问班底中,有许多南方人和同情南方的北方人。林肯当选后,他们帮助南方,甚至将武器运送到南方。美国的海军当时在远离本土的海洋深处,林肯短时间之内无法召回海军。

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在很多应征者和志愿者看来,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度。一位著名的编辑在报纸上发表《两千万人的呼吁》的文章,抨击政府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立场,指责林肯对奴隶制过于姑息迁就。

问题12:林肯为什么不在战争开始后就解放奴隶呢?看他的解释:

材料7:在这场战争中,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

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救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么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么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我不会去做任何对联邦有损的事,也不会去做任何对联邦无益的事。

──1862年8月林肯给贺瑞斯.格里雷的信

师:这是林肯在1862年8月,针对部分人要求立即宣布结束奴隶制度,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做出的答复,被刊登在《纽约报论坛》上。你们能理解吗?

意图:林肯在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解放奴隶服从于这个目标。要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反复强调,并用材料佐证。

师:南方军队不断向北方推进,北方击退了南方军队的进攻,开始扭转被动局面,时机成熟了。林肯经过缜密思考,于1862年9月,以军队总司令的名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8:(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言》的发表不亚于《独立宣言》,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问题13:林肯为什么这个时候颁布《解放黑

教学研究

17

图5人奴隶宣言》?《宣言》是否体现了拯救联邦的目标?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宣言》的内容。

意图:利用材料、提出问题,再一次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此时可适当放松节奏,让学生讨论,强化接收信息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师:要注意:第一,《宣言》只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这样就稳定了中立或接受联邦统治而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第二,

《宣言》9月发布预告,3个月后正式生效,这就起到瓦解南方联盟的作用,只要停止参加叛乱,政府会允许继续保留奴隶制度。第三,

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就将解放奴隶与维护联邦统一结合起来了。获得自由的奴隶踊跃参军,成为骁勇的战士,北方军队从此实力大增。同时,几十万黑奴从种植园逃走,极大地削弱了南方分裂势力,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林肯政府不仅广泛地赢得了民心,使民众对国家充满了信心;也赢得了国际支持。英国本来与南方各州关系密切,随着宣言的发表,英国立即表明了捍卫人权的立场,站到了了林肯政府一边。英国是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啊,如果英国继续支持南方,后果很难预料。

战争进行到1865年,南方的败局已定。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一个民族的内战在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往往多少年都挥之不去。美国内战是否也是这样呢?

故事6:战争到了1865年3月,南部统帅李将军明白大势已去,他的军队给养困难,士兵只能吃到炒玉米。又一次遭遇伏击后,李将军已茫然无措。此时,他接到北方统帅格兰特的信,信中说:“我们之间的种种难题,全都可以在不再死人的情况下解决。

”两位主帅不谋而合。4月9日,他们在弗吉尼亚一个村子里会见。两位将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李将军年近六旬,满头银发;格兰特42岁,不修边幅。格兰特提出的条件是:南方官兵只要交出武器,宣誓忠于联邦,即可释放遣散。李提出的要求是:希望允许那些带着马匹从军的士兵能带着牲口回家春耕。

格兰特同意并承诺:“以后不会受到合众国政府的打搅。”格兰特给予李将军以军人的尊重,他不让士兵鸣炮庆祝胜利。师:格兰特也是在执行林肯政府在此前颁布的《大赦和重建宣言》。这个宣言宣布:一切参加过叛乱的人,只要停止对抗行为,宣誓忠诚并捍卫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都可以免罪。同时恢复除了奴隶以外的所有财产。即使是叛乱的首脑人物,如果向总统提出特别申请,表明自己的改过之意,也可以获得特赦。

不仅如此,在著名的葛底斯堡公墓,同时埋葬着双方阵亡的将士。

林肯政府的宽容和善待,消弭了战争给南北方带来的仇恨,不仅在形式上拯救了联邦,而且在民族心理上没有留下裂痕。真是

“兄弟再携手,一笑泯恩仇”,美国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意图:选用李将军率部下投降的故事,既可以交代战争的结果,又可以让学生看到一种有别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结局,知道宽容是造就和谐的前提,尊重对手是力量和文明的表现。

林肯诚恳地向国民呼吁用宽容和谅解重塑一个南北统一的美国,但他得到的回应是子弹

图4

教学研究

18

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暗杀。这表明奴隶制的根除还有待时日。

有人说:林肯倒下了,他却拯救了美国。诗人惠特曼把他比喻为英勇而睿智、掌控国家命运之舟的船长。

问题14: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们展现了林肯纪念堂的图片。在总统山上,他的雕像与美国开国的功臣华盛顿、杰弗逊等并列。这在不喜欢个人崇拜的美国实属罕见。为什么相貌难看、没有显赫家庭背景的林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之一呢?

意图:不作回答,留给学生思考。下课。

这份教学设计的雏形是我已经实施过的一份教学案例。在任世江老师的指导下,采用故事、材料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思路,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可能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但我很享受这次教学设计的过程。

在进行本教学设计时,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

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尤其是要解决“了解美国人眼中的南北战争”

,必须进行大量阅读。不过,这变成了我的第一享受。平时也阅读,但没有这次系统、深入,网上资料被我翻了遍,家里书籍被迅速浏览,新华书店也没有少跑,在我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的有关南北战争的资料,我都阅读了。了解多了,我发现了以前处理这节课教学的肤浅。这是一次难得的研究和学习经历。

思考教学设计的过程,我很快乐。用故事、用材料或用问题进行教学,是很常见的教学方式,然而,将故事、材料和问题贯穿全课,却是第一次尝试,对我而言很有挑战性。也正是因为有挑战,我找到了久违的激情,于是,我乐在其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遇到了第二个困难———如何筛选故事、材料,如何精心设计问题。

由于平时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突击,一下子拥有了如此多的信息,真是难以取舍,甚至觉得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和灵气都不够用了。由此得到一点启示: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在保持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平时要注意专题阅读和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做到信手拈来。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任老师明确要求:必须把握住基本点———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于是,

本课采用围绕林肯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目的是要抓住初中学生喜欢历史人物甚于喜欢历史事件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林肯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逐步了解南北战争和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这里借用类似人物传记的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我感觉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既避免了材料的堆砌,又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尝试。

没有思维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好课。这节课的思维中心是理解林肯以拯救联邦为首要目标。我理解,林肯之所以能够与美国的开国功臣齐名,是在维护联邦统一的前提下解放了黑人奴隶。为此而设计的问题,我估计学生能够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就为高中学习打下了基础。

初中课的内容要删繁就简,剔除枝蔓。但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林肯对美国的历史贡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增加了林肯对南方战后处理的宽容政策。我认为,

这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在修改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删除了最初用的一些故事和材料,所提问题也是反复斟酌。真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实际并不容易。真正做到尊重教育对象也是一种人文情怀。我很惬意。

设计成这个样子,有些地方我还不是很满意。所盼,

抛砖引玉。【作者简介】王英姿,女,湖北宜昌人,宜昌市第

14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任世江】

教学研究

三、总结与反思

19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撐率倚в 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第一节空气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臵 蛔艛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导入新课: “您就是那位夫人,您写的这本书,引起了我们伟大的战争,感谢您写这本书。”林肯对小说家斯托夫人说。林肯所说的这本书是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是不是这本书引起了美国内战呢? 讲授新课 回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后,存在的两种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奴隶,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看书种植园图片)两种制度间必然存在矛盾。 1爆发的原因 两种制度有什么矛盾?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原因是奴隶制存废问题? 总结:种植园奴隶主和资本家为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矛盾尖锐。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 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而在南方,则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南方1860年已有黑人奴隶400万人。南方奴隶制度是生长在美国社会的赘瘤,它严重窒息了北方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斗争主要围绕西部土地展开。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南方则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双方矛盾到19世纪50年代在局部地区已酿成武装冲突。在奴隶主的进逼面前,北方人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南方黑奴也不断展开暴动。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北方资产阶级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2. 导火线:为什么林肯能当选总统?为什么林肯就任总统是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1854年共和党成立,林肯的主张是逐步废除奴隶制,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这预示了奴隶制度的末日。 林肯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符合人民意愿,北方经济实力强。林肯当选总统,他必将行使总统权力,反对奴隶制扩张。南方决定发动叛乱。于是,南方7州退出联邦,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并于14日占领了联邦军的萨姆特要塞,挑起了内战(又称“南北战争”)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南北战争爆发。 3.内战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同学分析南北方在各方面谁占优势。) 北方废奴和维护统一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深得人心,北方在经济军事上也占优势。当时美国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方有23个州,人口2200万,工业生产是南方的10倍。南方只有7个州900万人口。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战争,是因为南方早就从军事上做好了准备,南方军队素质高,军火工业发达,并得到英法等国的援助。南方想通过速战速决打败北方。 由于南方军队早有准备,也由于林肯害怕国家分裂,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态度优柔寡断。而北方对战争准备不足,所以战争初期对于北方非常的不利 (出示美国南北战争形势图) 如果你是林肯,为扭转战局,会怎样决策?并说明理由。 (要充分发动群众;利用西部资源。) 4.内战转折: 林肯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看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下决心解决黑人和奴隶制这一核心问题。于是他接受了人民的意见,顺应历史潮流,于1862年9月22日,毅然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美国400万黑人奴隶获得解放。这一伟大历史文件敲响了南方奴隶制的丧钟。同时,林肯还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颁布《宅地法》,把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人教新课 标版 美国南北战争是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的典型事件。本课讲述了美国领土的扩张和南北战争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课标》未作要求,教学中不宜过多地展开;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学时不仅要落实目标,还应注意历史的纵横联系,特别要注意联系我国现实,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通过《美国的独立》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加之九年级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对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更充满着向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由于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对知识的了解往往缺乏整体性或仅仅浮于表面,需要教师在思维方式上加以引导,在学习方法上加以规范。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美国领土扩张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分析比较历史的方法;通过南北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美国在西部开发中的野蛮掠夺和屠杀印第安人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充满血腥的历史;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感悟林肯总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美国政府在南北战争中采取的措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二、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北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 五步成功教学法: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与交流→朗读分析→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调查,请知道当今美国总统是谁的同学举手。(教师根据举手情况给予评价)请大声地把这位总统的名字说出来。(奥巴马);(多媒体展示奥巴马肖像图)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能当总统,说起来得感谢140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111——116,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愈演愈烈。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北方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南方奴隶主却将几百万黑人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内;北方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方奴隶主却将多数产品输往欧洲国家;北方需要南方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南方却从欧洲进口廉价商品;北方资产阶级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南方奴隶主却极力降低关税,以购买廉价的外国商品。美国南北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资产阶级依靠人民的力量,摧毁了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领土上建立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西部土地问题。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参与意识强,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理性的思考分析能力。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一段历史,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多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历史的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难点] 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鹤山三中邓国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等主要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以及由此而决定了南北战争的性质、结局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多幅幻灯片(包括人物、地图、提纲等),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分组讨论、搜集历史故事并上台演小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统治是要被历史淘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3、通过美国内战和当前中国海峡两岸局势的比较,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严正立场,表达中国青年学生热爱和平和迫切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难点: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

板书设计: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一、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1、美国领土的扩张 2、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南方: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 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二、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 1、开始:南方挑起内战,北方失利(1861年4月) 2、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 3、结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1865年4月) 三、林肯遇刺: 1、林肯遇刺:1865年4月14日。 2、评价林肯:…… 四、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及影响: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历史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 二、教学课题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2、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组织辩论和图解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通过情境设置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教材整合法:依据课标及教材内容,打破教材现有结构,从学生兴趣出发整合教材 问题教学法:根据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动口,动脑能力。 分组辩论法: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辩论已突破难点 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看大屏幕,这个人是谁? 生:奥巴马

初中化学教案怎么写

初中化学教案怎么写 【篇一:初三化学教案_上册】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 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 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 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 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 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 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 变化叫物理变化。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本质区别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 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 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 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 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 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 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人的呼吸⑵打碎玻璃⑶铁变成“铁水” ⑷木材燃烧结冰⑹镁带 燃烧⑺钢铁生锈 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⑴水的密度为1g/cm3 ⑵酒精具有挥发性 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九年级下册《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ninth grade volume "American Civil War" lesson preparation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九年级下册《美国南北战争》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的结局、性质和作用 概述 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观察体会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团结战斗才赢得独立的南北双方,这时为什么互相打了起来?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原因是什么? 分层解疑比较辨析 北方在这场战争中怎样转败为胜?(颁布什么文件?作了哪些规定?起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林肯?与独立战争相比较,南北战争有什么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美国内战是使用黑奴劳动的南方种植园经济与北方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矛盾激化而引起的,结果是先进的、正义的北方取胜,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人文素养 残暴野蛮的统治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课件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原先十三个殖民地经济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北部造船业发达,中部盛产粮食,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频繁而且日益密切。)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美国南北战争练习题(九年级历史)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连云港·26)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 是() A.反对北部分离B.赋予人民主权C.解放黑人奴隶D.建立民主共和【答案】C 2.(2015·江苏扬州·12)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概念搭配正确的是()A.屋大维——改良蒸汽机B.瓦特——新大陆 C.哥伦布——罗马帝国D.林肯——美国内战 【答案】D 3.(2015·江苏苏州·15)判断下列连线题不正确 ...的是() 【答案】A 4.(2015·山东烟台·16)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战争中,林肯总统通过哪部法律文献,扭转了战局,最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 【答案】C 5.(2015·山东菏泽·16)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A 6.(2015·山东东营·20)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C 7.(2015·四川雅安·5)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下列属于林肯拯救美国的功绩有() ①废除了黑人奴隶制②领导萨拉托加战役取得胜利 ③维护了美国的统一④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8.(2015·四川成都·13)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课程标准: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列表概括美国南北矛盾的主要表现,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观点。考试标准: 美国南北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和掌握:南北经济的发展,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概况及结果,林肯,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①通过对内战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②通过分析有关《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材料,培养学生从事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③思考“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步步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一问一答,一问多答,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互动式的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美国领土的扩张既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也是一部渗透了印第安人、黑人血泪的历史。②美国内战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结果,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③内战的结果是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过程 导入——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何时?当时美国的范围有多大?(1775年~1783年、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在美国独立7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阅读:美国领土的扩张 独立后的美国,制定了对外扩张领土的政策。(出示《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仅仅70余年,就通过低价购买、武装强占等手段,从法国、西班牙、墨西哥和英国手中获得5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使领土东临大西洋、西达太平洋,南到墨西哥湾,北抵五大湖区,总面积达770多万平方千米。这样,基本形成了美国今天的版图。随着领土的向西扩张,出现了西进运动。 正确认识西进运动:一方面,大批印第安人被武力驱赶到西部更荒凉的地区。西进之路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另一方面,东部人口把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广到西部,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 随着美国领土面积的扩大,独立前就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于是,南北双方进行了一场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 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教案《美国南北战争》知识 点汇总 《美国南北战争》知识点汇总 美国南北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 1、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北美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2、爆发的标志: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情况: (1)战争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联盟”各州为叛乱州,号召人们参军。 (2)由于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则准备不足,并缺乏优秀将领,所以北方军队虽然士气高昂,但在战争初期,却一再失利。 (3)军事上的失败,引起人民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利的措施。 二、战争的胜利 1、转折——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时间:1862年9月 (2)主要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3)作用:宣言的发表,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2、战争的结束: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4、林肯遇害 (1)南北战争结束不久,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在剧院刺杀了林肯。 (2)评价: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5、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思维拓展 对林肯的评价 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总统。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重点、难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回顾讨论]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启发]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 [屏幕演示]原子的构成的动画(2份动画) [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阅读]请同学们看书69页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 [教师引导]原子核很小,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在动画中已经显示出来了,大家再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学生归纳] [教师讲解并板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68页表4-1,通过这个表格,能否猜想一下原子核的带电情况?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回答]原子核带正电,并说明理由。(其他人补充) [教师启发]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显不显电性呢? [屏幕出示]课本68页表4-2 [教师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回答] 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都相等; 3、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相等; 4、原子不显电性;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 5、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授课人:孙瑜南京市板桥中学历史组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辩论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学生通过表演,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从当时的只有13个州发展到现在世界第一大强国,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转折性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讲述新课: 顾名思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南方与北方的一场战争,也被称为“美国内战”,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内战。我们前面学过美国独立战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国家级获奖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等主要基本史实。 2.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以及由此而决定了南北战争的性质、结局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一因多果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分组讨论、历史故事上台讲解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2.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统治是要被历史淘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

板书设计: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1861.4—1865.4) 一、原因: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矛盾 二、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三、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四、过程: 1、开始:南方挑起内战(1861年4月) 2、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 3、结束:攻占首都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1865年4月) 五、意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过程 导入: 2008年,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据说,奥巴马一直把林肯视为自己的偶像,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没有林肯就,就没有今天的我”。那么,奥巴马为什么这么说呢?时隔一百多年的两位总统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林肯,走进成就林肯伟大功绩的那场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此前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