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谈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体验

姓名:吴家媛

职务:小学数学教师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单位:湖北长阳火烧坪中心学校

地址: 湖北长阳火烧坪中心学校

邮编:443513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谈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体验

湖北省长阳火烧坪乡中心学校吴家媛

摘要:什么是高效课堂?笔者查阅了资料,即: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从亲身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发:高效课堂即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高效收获,不浪费时间,每分钟做到有效利用,也就是学生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积极影响程度尽可能最高。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精心备课——高效课堂的酝酿;二、有效活动——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三、作业优化————高效课堂的检查;四、情感评价——高效课堂的催化剂;五、注重反思————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关键环节教学策略

什么是高效课堂?笔者查阅了资料,即: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从亲身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发:高效课堂即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高效收获,不浪费时间,每分钟做到有效利用,也就是学生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积极影响程度尽可能最高。课堂高效率包括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参与欲、参与率、兴趣激发程度、习惯养成、学习思维品质、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的收获等因素达到最优化。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没有太多的理论归纳,但有一些实践体会愿与大家共享,

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精心备课——高效课堂的酝酿

以前,我们备课,往往留于将知识点弄明白,不懂的查阅资料,找到答案,待到上课时,讲到哪儿急于帮助学生解答对学生取而代之,往往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没精打采,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更不能学以致用,这种程序设计,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的知识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于是无法培养他们的能力。但一节真正的高效课堂对备课而言,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教师备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备本节课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备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备本节课可利用的最佳资源,更要备学生。备学生尤为重要,要了解学生,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哪些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交流能解决?哪些问题急待解决?力求做到深钻教材,深挖问题,备好教学法,备好重难点,备好可利用资源,备好课堂的弹性安排。备课时必须作这些思考:如何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如何突破重难点?采用什么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比如:随文识字,可用谜语法,可用找形近字法,效果更好,动动手比口头解说效果要好;比如上《风娃娃》,你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的风还能为人们做什么?有同学用各种图形画出来,效果不言而喻,鲜明简接,比学生解说鲜明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融美术教学于语文教学中,形成一套完整的预设教案。在课堂活用教材,活用教学资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精心备课,做到有目的、有准备,力求做到对本课时教与学的活动胸有成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尽量减少课堂上的“无用”污染,为课堂高效做好准备工作。

二、有效活动——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

有效活动包括:情景创设、探索体悟、交流评价、练习设计、活动开展等。首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教师注重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要处处设置情境,想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情境应达到内容鲜活、过程灵活、解题探索、交流主动、思维拓展、体悟深刻、从多层次激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将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感悟,比如:教学语文,让学生在“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给学生留足“读”的时间,交给学生“读”的方法,“读”也可以采

取多种形式:分角色读、指名读、默读、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到此处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互动活动,即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来,即一个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倾听,可以向交流者提问题,可以适当补充,可以点评,关注全体学生,这时教师起了一个引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让听、说、读、写、练、画相结合,进而达到问题完整化,体悟深刻化。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使人人参与到学习上来,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我想说”“我要说”“我要画”“我要知道”,使得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更为精彩,让学生真正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程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人人学有所获,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进步,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潜能,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些活动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他们将一节课学到的知识内化了,自主解决了重难点,加之教师的点拨、总结,达到了本课时的预期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有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效率更高,

三、作业优化————高效课堂的检查

苏霍姆林斯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信赖于兴趣。”教师作业的布置千万不能盲目,应该体现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有“作业恐惧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学了《推荐一本好书》口语交际后,学生对一些有意义的书大有兴趣,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书,届时召开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心得。

(二)人情味:作业设计不光要有趣味,还要有人情味。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之内选择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训练,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

(三)分层作业,关注两极: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展示。分层作业通过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如背诵作业,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课堂作业是保证和检查学生知识取得的有效途径,有老师认为,要掌握知识:多做多练,就是效果,其实不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精选作业,抓住重、难点,选有代表性的题型让学生训练,以一带十,做一题会一类,关键找到解题方法,这样会触类旁通,少而精的作业,会减少学生的无用功,让他们从繁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确保课外放松时间为上好下一节课,即投入到新的知识探索而储备精力,所以优化作业,坚持做到“堂堂清”,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情感评价——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课堂上,教师注意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和表扬,以达到鼓励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用一些赏识性、发展性的语言,比如“你真是一只坚强的丑小鸭”“你的笑脸告诉我:你还没想好!”……无不体现老师的关爱,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喜欢上这节课,评价到位,能促进课堂效率更高。

五、课堂反思————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

什么是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并简要把它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是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坚持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并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反思”就像一面镜子,在透视自己的时候,也在照亮别人,一堂课下来,你通过反思,既发现了自己的成功,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你会取长补短,比如: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的处理这些问题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当提问学

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时,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计划?经过这样的反思,就可以确定下一节课的进步点,将以前的成功经验加以沿用,“不足”从新审视,从新预设,找到新的优化起点,并朝这一目标努力,长此以往,不断修正,使一堂课比一堂课更完善,这样自己的课堂效果会更高。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一个全新的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模式,除抓好以上几个关键环节外,更多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升值,让自己的课堂的熠熠闪光……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 崔峦: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下)》,《课程教材教法》, 2002 年第4期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新课改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先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在教学观念上,新课改真正把教学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就如潘小明教授说的,要尊重学生,多表扬学生,缩小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去,达到了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启发学生向老师挑战,让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敢于标新立异,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数学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主体性上下功夫的教学思想。 在教材的运用问题上,新课程主张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即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基础,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周围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收集数据资料,编辑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生动的数学智力活动,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意的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使教学焕发生机,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面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多样化了,课堂变活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教师将从一个“教书匠”变成实施课程的“研究者”。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以独立思考、小组研讨为主,辅以全体教研和大半讲解的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研讨和自主活动时间至少达到50%。在教学方法上,以探索式和讨论式为主,逐步引导学生向小学者一样去主动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主要按以下过程

课堂观察的实施对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主要按以下过程: 一,准备阶段 进入课堂进行观察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而来。如果进入课堂前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计划和思路,则听课后无法给予教师高效率的指导和建议。 首先,确立观察点。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求观察者进入课堂之前,应明确自己的观察目标,以便观察时能聚焦课堂中的某些问题/现象/行为。确立观察点的依据是课堂观察框架,从中寻找“我”感兴趣的问题,或被观察者的要求,或合作体的共同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课堂现象都可以成为观察点,只有遵循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才能实现观察目的。譬如,“探究精神是怎样培养的”和“探究能力是怎样培养的”这两个观察点,相比较而言,后者的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课后的推论更具可操作性。 其次,开发观察工具。只带着观察点走进教室,可能依然难以观察,或者难以记录信息。需在观察前将观察点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观察量表,在表中列出观察点

分解后的要素。但观察点都有许多构成要素,若将它们都设计成观察指标,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观察记录的了。解决的办法是先厘清观察指标的逻辑体系,再根据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抓大放小的原则筛选,譬如,表2。一般而言,观察量表的开发流程是:观 察者研究分析观察点的构成要素——观察者设计初稿——教研组研讨——观察者定稿。可见,开发观察量表的过程就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过程,量表具有“此人此表”的个人色彩、具有“此情此景此课”的针对性,它实质上反应了观察者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涵养,是决定观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二,观察阶段 对于事物的观察需要观察者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善于捕捉事件以及现象的关键特征。课堂观察之所以可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手段,是因为在教学研究中的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效果可以通过明确观察目的、掌握相关概念、熟悉观察工具等环节切实得到保障,提升每一位教师对于课堂观察的敏锐性。课堂观察阶段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准备阶段所设定的观察目的、观察工具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观察者应提前进入教室,与有关学生进行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五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五篇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篇一】 学校践行语文的教学模式,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体会。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需要确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及采用与教学原则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关教学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全过程。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品质,努力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设计者。 教学设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和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与备课有明显的区别: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和“怎样讲”;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应如图1 所示,需要考虑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图 1 :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对象一般是指学生,对学生的分析时需要考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知识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需要创造哪些现实情境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何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对学习者进行分析,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纬度,

实际上也就是抓住了教学时机,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 设计问题时应注意: (1) 趣味性: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2) 探究性: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层次性: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教学课例 1 :四年级多媒体制作《初识PowerPoint 》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过WORD 软件,这为PowerPoint 软件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对于PowerPoint 软件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有所接触,如观看过其他学科老师上课的PowerPoint 课件,但也从未深入、系统的学习过。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年半的信息技术课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鉴于以上情况在本课教学中可采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式、协作学习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学过word 软件,word 是office 软件包中的成员之一,而PowerPoint 软件则是office 软件包中另一成员,他们是兄弟俩,因此它们之间很多相似之处。想一想在word 中要做一张这样的封面,要经过哪些步骤? 启动软件—输入文字—修饰文字—保存文件。( 板书) 在powerpoint 当中采用这样的步骤是否就能作出标题幻灯片( 板书) 呢?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操作步骤在powerpoint 中试一试。 教师引导学生怎样把在word 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powerpoint 中,并教会学生解决问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汪胜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十年前就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唤起了广大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也让师生关系有别于以往,是朋友,是长辈,是指导者,是参与者,平等尊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改变了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使学生学会了探究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今,经过十年时间不断的学习,实践,教师们在课改的路上渐行渐远,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一、平等对话,合作学习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颐和园。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颐和园。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另辟奇径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杏林子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表达,把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对杏林子的崇敬以及对生命的敬畏表达出来。由此体会生命的珍贵,来激

教学设计六个关键环节

教学设计六个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和于段事先进行的一个精心安排和策划.尽管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多样,有的以概念学习为主,有些以习题练习为特征,还有必试卷讲评探究发现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等,但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十为此,本文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抓住的六个关键环节,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成教学日标. 一、指引注意,兴趣激发 所谓“注意”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在今天课堂学习的日标上。重点是:①创设能揭示学习月标本质的数学情境;②能较快地网忆起先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力一法;③能让一些不那么爱好 数学的同学也被吸引到学习中来。 片段1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判定(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这一学习目标,表面看学生似乎都能理解,也会用定义证明,但若证明f(x)在某个区间不单调,则许多学生都会暴露出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不理解、不掌握.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注意”情境: 师:请问学生观察y=0.01x+1的图象,上升还是下降?并判断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生:难以判断?(引起注意)可计算函数值之差比较大小!(原有知识方法回忆)

师:计算有限次,如何判断一切值大小?(思维兴趣激发) 生;可用二个字母计算来突破无限个数值的大小比较0)()(21>-x f x f .(学生思维提升) 师;同学们能否自己设计单调涵数的定义?(学生认知的内化)不单调函数的定义如何设计? 上述做法,既揭示了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本质,义能让学生尽快回忆起作差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用有限次运算判定无限个数据大小,从而得到:用字母运算可以突破这一困境,接下来的学习显得思路清晰,方法自然,理解深刻. 二、共同探究,思维展开 共同探究,思维展开是指课堂教学设计第二个关键环节,此环节一方面要展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究求解过程中要有数学的思维,体现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展示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展示认知过程。即把“学术化”型态和“教育化”型态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片段2 师:如图1请同学们探究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内,是 否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点P ,使点P 到直线AB,111,D A CC 的距离相等. 生1:没有方法去找点P.(思维 受阻)观察后发现1DB 的中点E 可能 符合要求.点1B 似乎也可以。(思维 再次受阻〕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 课改教师心得体会1 从20xx年起,课程改革在娄底实施,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谈谈我在课改中的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识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

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 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众听周知,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相统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缺少任何一方都构成不了教学,缺少任何一方的积极参入,都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感性别理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这样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提高课堂效率。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一、自学: 自学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认真地阅读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列出切实可行的提纲,列提纲时一定要抓住教材的要害,牵住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真正地引到教材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教材读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动计划积极的思维,认真地思考,准备提纲的答案。 二、议论:

议论是学生在阅读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议论评价有代表性的问题。议论的问题是教师备课事先准备好的,如教材的重点、难点、易出错的概念以及运算方法,证题思路及技巧等。同学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要尽量使学生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这一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刻,它可使集体智慧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点拨: 点拨就是教师活动的过程,主要讲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规律要点,以及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做到:“开在塞处、导在疑处”。恰当地运用举例`、比喻等手法,把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明透切,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使问题丝丝相扣,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考,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给学生留下清晰、条理、深刻的印象。 四、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应着眼于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性,精选或设计,做到源于教材,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般课堂教学包括六大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环节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上课前的学生学习状态调整,也包括上课中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监控与调整。课前的组织教学有激发学习状态的作用,教师通过目光注视,师生问好,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见环节四) 环节二:复习提问 对于复习部分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复习要有目的,提问的问题要经过设计。(要求见下面“学习新课”部分中“问题设置”) 环节三:引入新课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导入新课的话。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语,可以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导入语的作用 1.集中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任何心理过程的发生和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的伴随。上课开始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为完成新的教学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堂上来。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不会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导入语可以采取出人意料的形式,看似与本课毫无关联,但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仅抓住了人的眼球,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成功地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激发学生对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的主动性。 3.创设学习氛围 运用导入语,描述一幅画面,或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身处其中,尽快进入教学的主题。

4.调动学生情绪 有经验的教师总在导入时主动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5.引起学生思考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学习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好的导入语还应引起学生的思考,促使其主动寻求答案,进行探索式学习。 6.衔接新旧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计的导入语将两节课相联系起来,在让同学们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帮助同学回忆旧课知识,从上一堂课的内容出发,找到两节课内容的关联性,则不仅能自然地引入新的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对于知识的记忆与运用。 7.明确学习目的 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 要充分发挥导入环节的作用。导入语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学习氛围;引发学生思考;衔接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导入语应简洁 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考虑课堂时间。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到3分钟,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这是因为导入语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新课程的引入。 3.导入语应有针对性 导入语的设计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设计导入形式和导入语。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导入语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内容有内在

谈我对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谈我对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3-05-08T08:41:11.95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吴建钢 [导读]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河北省大名县旧治乡旧治中学吴建钢 056900 【摘要】: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两个优化、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三、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课改心得体会

定边县希望小学课改心得体会 由于本学期的工作需要,我从白泥井中学调入定边县希望小学。由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转换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摆在我面前有许多困惑,所以,本次学校组织的全校教师课改教学观摩,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个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下面,我就本次课改教学观摩的几点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首先,本次课改教学观摩,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所教的对象不同,以及各个学校的课改教学模式各有特色,进入希望小学,我要尽快适应这里的“三维、四步、一评”的教学理念。所谓“三维”是指学会、会学、乐学;“四步”指温故知新、导学释疑、检查反馈、拓展延伸;“一评”是学生盘点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点评。 其次,通过组内语文教师的授课,我有如下几点收获:1、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无论是朗读课文,还是回答问题,要从回答的声音中,表现出一种自信力。2、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要分工明确,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所以小组长要起带头引领作用。3、培养学生会倾听、聆听:这也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看到的一个问题,班级里的优等生能做到这一点,对于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不善于思考问题、不善于回答问题等诸多现象如何解决。4、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理解句子,感悟课文。 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

究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上好每节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的开心,从心里喜欢语文课。 总之,学校组织的这次课改教学观摩,给了我一个互相学习和结识同行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一定会倍加努力,积极探究新课标理念,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我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步七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推行“三步七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实施办法(试行) 为实现“低进高出第一校,高进优出特色校,重点中学示范校”的办学目标,认真贯彻学校提出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学会考试,掌握考试” ,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跨越,拟在全校推行“三步七环节”高效课堂,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彭小军 副组长:曾称生、谢月明、刘地洋、黄招喜、钟秋生、张海金、严霞 组员:各处室主任、各年级主任执行机构:教科研处、教务处 二、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2013 年9 月1 日~2014 年7 月1 日)学校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从各年级第二层次挑选出两个班级进行试点,实验班尽量在保证相同教师配置的前提下完成推选,教师要选择思想过硬,能吃苦,富有创新精神,做到老中青搭配。 第二阶段:推广阶段(2014 年9 月1 日~ )在全校推广 三、实施办法 (一)“三步七环节”教学过程(新授课) 设定目标】 制定学年目标制定学期目标制定单元(章节)制定课堂目标 ——教学过程与环节—— 【课前预习】学生在前一天要完成课堂预习,初步完成课本知识的构建。 【教学环节】 一、教师导学(8 分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就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自学的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并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行指导,其流程如下: 1.目标引领(2 分钟) (1)提出目标:根据总体安排,提出本节课的课堂目标。 (2)提出问题:针对课堂目标,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引领(6 分钟) (3)示范演练:针对本节课内容,通过典型例题或设置典型问题,教师进行示范演练,规范答题步骤。 (4)提炼方法:针对演练例题,提炼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 二、合作探究(25 分钟) 3.分组自学(6 分钟)

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2014年关于课改的心得体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具有健壮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能力,更为适应国人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我校特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本人作为课改运动中的一员,在通过学习、讲授课程等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第二篇: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教学的点滴思考 教育教学改革是新的教育形式下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年来,山西太古教学模式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从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到点滴经验的积累;从听专家讲课到课堂上课;从学习经验到实际应用;从学习形式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质转变;无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 教学中我不断地进行着反省和思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疑问:怎样把自己已建立的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怎样才能做到“精讲”?怎样编写导学案才能更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情?怎样才能变课堂教师提问问题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的面前,如何转变?使我一度迷茫。 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县教育局今年的一大举措,教育局出台一系列措施都以教学改革为中心,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响应教学改革的呼声,我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专门成立改革小组,在宗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开始大胆尝试教学革新,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认真阅读“24字太古教学模式”、学校精心编写的校本教材,利用网络听专家讲课,看太古名师课堂实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堂的每一个小细节学起,开始我觉得别扭,学生不适应,每一堂课后我都认真总结、思索,那些课堂环节处理的到位,那些做的不好,和同事交流,这样反反复复探索课堂教学环节细节,请同事们指导,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积累,由于我的努力,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模型。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

课改中国行心得体会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课改中国行心得体会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课改心得体会 自2002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

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

浅谈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 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