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旌如老师资料·高考考场·真题精编

王旌如老师资料·高考考场·真题精编

王旌如老师资料·高考考场·真题精编
王旌如老师资料·高考考场·真题精编

【王旌如老师资料·高考考场·真题精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达,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 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 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

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

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

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

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5、清帝雍正朱批御旨时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接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7、汉朝、唐朝制定土地法规,试图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但宋代统治者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 自耕小农经济衰退

8、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迫切的。我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强化州权,削弱中央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9、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引起外界的关注和热议,一位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生产经营方式

D 促进了各自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 增加货币发行量 B 扩大政府开支 C 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 增加政府税收

11、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国会

C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1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需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第2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2分)

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的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四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8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筒车新航路开辟轮船招商局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北洋水师软盘针水力织布机海上丝绸(陶瓷)之路(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

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8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4、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7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资料(1)

小学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应掌握的要点有如下4个: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简称“两个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练一练: 1、填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填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解并熟练背诵4条基本理念: 练一练: 3、简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简答: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哪些语文素养? 参考答案: ○1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③丰富语言的积累 ④培养语感, ○5发展思维 ⑥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7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8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9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0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5、填空: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简答:你是如何理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句话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小升初》总复习材料(特级教师整理5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小升初》知识点总结、总复习材料 (省级教师整理,共58页)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 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 长)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 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离的民主政治秩序基本确立。

语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语文教研组业务学习内容 第一周:区计划(内容见校邮箱) 第二周:区作业设计与评价(内容见校邮箱) 第三周新形势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类素质的重任。教师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在新形势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高尚的品德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感、自信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教师必须时刻把尊严放在第一位,把振兴国家、民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群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如果在教学中偏离教学原则,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正确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用自己的实际教学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榜样,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二、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方式,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新形势要求教师不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还要通晓其它学科知识;不仅要理解和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渊博的知识使人深刻、内敛、凝重而又充满活力,只有这样,“学高为师”才真正得以体现。 教师渊博的知识,精通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能使学生真正信其师,悟其道,从而更好的激励和鞭策学生,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终身学习理念在学生身上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精通业务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对所教专业要做到专心研究,唯有专心研究,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唯有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才不断开阔。教师要明确当今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是一专多能、多方向、多层次、能适应各项事务的全方位人才。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其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新形势下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新的教育形势迫切要求教师要具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学科知识,还要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教师不断学习,专心研究,精通业务,从而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四、注重形象 教师的形象是展示现代教育的一扇窗口,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着打扮要朴素自然、大方得体,坚决杜绝衣着时尚前卫,要一视同仁,坚决杜绝歧视或体罚学生的现象。教师要经常锻炼身体,强健体魂,塑造健康美丽、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方式。 五、兴趣广泛 教师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还要培养个人的良好兴趣,并且适当的机会向学生展示自己教学以外的才华,学生就会更加佩服教师,尊重教师,这样无形中就会教给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觉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并逐步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强大动力,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总之,在我国教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良好形象,真正做到“倡师德、铸师魂、强素质、树形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许许多多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周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互动的状态,是一个由教与学双方活动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也是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课文原文、作者简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课文原文、作者简介 原文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田老师执教40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今年70岁,退休已经十多年了。 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与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同座。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时,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首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

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________ 本文作者刘绍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作者介绍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现代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

整理周老师复习资料

十二册复习练习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nɡdífēnɡcǎi ɡuàn ɡài qìɡài bǔyùpánɡbóchén āi yánɡyì ()()()()()()()() xùn sèshōu liǎn méi ɡui yuán ɡùnínɡzhònɡxīxiào hài xiūɡuòlǜ ()()()()()()()()qièyìtián jìnɡshídènɡzhàn lán mánɡlùluódiàn dùjuān yóu tónɡ ()()()()()()()() yáo yètún bùqīhēi shísǔn kǒnɡxìwān yán fēnɡhuǒwànɡtúwěi jūn ()()()()()()()()()hóu lónɡlínɡchén nàhǎn jiān mièkònɡzhìtiǎo xìn qīnɡxièwèi láo ()()()()()()()()chénɡnuòxīmièchúfánɡzhúxīn lóu tīèyùn wúɡūhéǎi púsà()()()()()()()()()jīnɡkǒnɡcán rěn yāo ɡuài zhāi fàn hámɑzhòu yǔyǐn mán ǒu huā ()()()()()()()()tánɡlánɡzhūhóu bǐnɡbào ɡùzhíyōu xián huòhuàn miáo zhǔn biān fú()()()()()()()()zhànɡài ēn huìqīnɡyínɡbǔzhuōbáo móhuímóu kānɡkǎi yùn cá()()()()()()()()wēi xiéjìnɡwèi chùlìhūyùdīlián fènɡxiàn yízhuànɡxīshēnɡ()()()()()()()()xiézuòyāo qǐnɡwǔyíshān tuìsèsào zhou shòu xuēqīchácíshàn ()()()()()()()() huòdámài suìyáo huànɡmài lǒnɡpàn duàn zhànɡpenɡcuīhuǐcháo xi ()()()()()()()()kuíwúzhīyātèshū ()()() dànɡyànɡzhìɡǎn róu rèn ɡài kuònèi hán zhàn fànɡ ()()()()()() huāruǐróu nèn yīnɡér yuán jīnɡtiěxiùjiǎo jié ()()()()()() diāo xièliúliàn rónɡqiàmínɡɡuìhéxùfènɡpéi ()()()()()() qīqīnɡyúshùxìnɡzǎo fēi érèn xìnɡxūn tòu fén shāo ()()()()()()() yàn tái kùài jiāo jíjiǎn lòu yāo he lào yìn ɡōu huǒ ()()()()()()()

新闻史复习资料

一、古代报纸 ㈠唐 1.进奏院: 定义:随着藩镇势利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首都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公元777年,该机构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进奏院的负责人简称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 2.开元杂报: ⑴定义:开元杂报不是报,而是唐人记载前朝发生事件的文献。 ⑵意义:它说明中国开始有具有一定传媒意义的官文书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3.敦煌进奏院状: ⑴定义: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都是唐僖宗时期(公元887年)由驻地在沙洲(今敦煌)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⑵地位:世上现存的最早的报纸。 ㈡宋 1.邸报: 定义:经由进奏官们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 除了兼有进奏院报状、进奏院状报和与之相近的进奏官报、进奏报等名称外,“邸报”还兼有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朝报等别称。其中在南宋时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朝报。 2.朝报: 宋朝官报的特点: ①由唐朝时的上行变为下行,信息源统一,受众数量大。 ②读者由封建长官扩大到京官、地方官、知识分子,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③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官方信息载体。 ④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不再具有法令式的约束力。 ⑤定期连续发行。 ⑥朝报和邸报审查严格,很少有悖逆的内容。 3.朝报的商品化: 保头人 4.小报:(北宋末年产生--南宋)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和“邸报”一样,“小报”并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也并非出于一人一家之手。“小报”云云,只是当时人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 “小报”很可能在北宋初年都进奏院成立以后不久,就以和封建官报相对的民间报纸的面目出现了。 早在北宋真宗、仁宗时期,首都开封就已经出现了类似“小报”的物事。到了北宋末年,已经逐步形成为一种专业,只是还没有出现“小报”这一称呼而已。 南宋以后,“小报”有了较大发展,“小报”这一称呼,也开始正式流行。⑴“小报”的基本情况: ①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和“新闻”都是当时对它的习惯性称呼。 ②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语文老师整理了一套很厉害的资料!——

语文老师整理了一套很厉害的资料!——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为了让“语文流浪汉”走上“正途”,语文老师整理了一套很厉害的资料!—— 一、词语(一)固定结构 1、ABB 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 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 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 2、AABB 高高兴兴、许许多多、漂漂亮亮、仔仔细细、红红火火、 明明白白、花花绿绿、干干净净、严严实实、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大大小小、来来往往 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日日夜夜 3、AABC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4、ABAC 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自言自语 无影无踪、无法无天、无边无际、各种各样 5、又A又B 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

又大又圆、又松又软、又香又脆 6、A来A去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走来走去 7、不A不B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二)带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白分明、舍近求远、 因小失大、头重脚轻、积少成多、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小题大做、大呼小叫、左膀右臂、 前因后果、前仰后合、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三)带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紫千红(四)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课文原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课文原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课文原文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田老师执教40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今年70岁,退休已经十多年了。 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与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同座。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时,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首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________ 本文作者刘绍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作者介绍 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现代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称誉为“神童作家”。1958年被划成“右派(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今日,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并开除党籍。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

世界新闻史复习资料

手抄新闻> 新闻书> 周刊、日报的兴起 第一章手抄新闻传播 1.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罗马时期《每日纪闻》,又称《罗马公报》。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罗马帝国执政官恺撒下令颁布《每日纪事》,是一种手抄布告,公布于罗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条约、战争和宗教新闻等。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随之终刊。 2.新闻信: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手段。 3.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 《威尼斯公报》1563年威尼斯与土耳其交战期间,威尼斯政府定期发布的一种新闻公报。加西打:原意硬币,获取这种新闻需要一个硬币(加西打),后来演变成报纸、公报的意思。常用于报刊的名字。 第二章17世纪近代报刊的萌芽 一、报纸产生条件:①纸张的普及,唐造纸术西传。②约翰·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二、新闻事业原始形态萌芽: ①15世纪原有的新闻传单流行 ②16世纪出现的印刷小册子和新闻书 三、定期刊物在17世纪出现欧洲各地。(现代邮政系统于17世纪在欧洲大陆建立。) 1.荷兰:《新闻报》,半月刊。1605年在安特卫普出版。 2.德国:《观察周刊》,创办于1590,不定期发行;1609年改为周刊。 《法兰克福新闻》,创办于1615年,周刊;创办人:艾莫尔,德国报业之父。 《莱比锡新闻》,1663年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世界最早日报。 3.英国:《采自于荷兰的新闻》1619年,英国早期的新闻书。(不允许刊登国内新闻) 《每周新闻》,1622年,英国最早的周报。 4.法国:《法国公报》,1631年,巴黎,周刊。创办人雷诺多特,被誉为法国报业之父 法国最早的报纸,世界上最早的政论性报纸 四、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 1、都铎王朝时期,厉行封建专制主义,对印刷出版实行严格的监管。 常见三种措施:许可制、检查制、惩罚制。 2、革命时期报刊的变化: ①1641废星法院,报刊获得出版自由。 ②报刊开始大量刊登国内新闻。《国会新闻》。 ③报刊形态逐渐由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度,现代报刊中许多要件如社论、特稿、标题、广告纷纷问世。 ④成为不同利益团体的宣传工具。 3、弥尔顿和出版自由 弥尔顿1644出版《论出版自由》 ①提出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②形成了近代自由报业理论的基础 4、《牛津公报》:第一张新闻纸 1665年创刊,后迁往伦敦,改为《伦敦公报》。 里程碑意义:单张散页形式,头版上方有报头,每版分为两栏,标志报纸开始脱离书刊家族。第三章革命和新闻传播 一、英国 1、《每日新闻》,英国第一张日报,1702年在伦敦创刊。以咖啡馆顾客为读者对象。 2、杂志

小学语文老师整理的资料

语文老师整理的资料 很多小学生作文不会写都是因为积累太少,要想写出一篇出彩的文章,家长们平时就应该督促孩子多记忆一些好词好句,小编为大家分享最全的好词好句,快点收藏吧! 1 有关学习的好词好句好段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刻苦认真专注钻研踏实勤恳虚心好学发奋苦读脚踏实地不耻下问精益求精刨根问底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如饥似渴持之以恒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屏息凝视目不转睛专心致志津津有味掩卷沉思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1.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2.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3.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4.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5.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6.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7.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8.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9.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10.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11.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12.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13.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1 老师领进门 课文阅读练习与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导语 无论是家人轻声细语的叮咛,还是老师意味深长的教诲;无论是默默无言的呵护,还是体贴入微的挚爱,都给我们以温馨的慰藉。相信你一定能够体会到:关怀,是我们生活中最令人心醉的风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练习朗读。我们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1 老师领进门 一基础知识 1 看拼音,写汉字 wěi wěi dòng tīng shēn lín qí jìng jiá rán ér zhǐyǐn rén rù shèng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2 解释下列词语及带点的词 1) 娓娓 ..动听: 2) 戛然 ..而止: 3) 恍如: 4) 受业: 5) 滋润: 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7) 炊烟袅袅 ..: 8)引人入胜:

3、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正.(zhēng zhèng)月喝.(hē hè)住教.(jiāo ji ào)书 立正.(zhēng zhèng)喝.(hē hè)水教.(jiāo ji ào)师 4、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戛.()然而止衣襟.() 5、选择填空 ○1的○2得○3地 清晨,可爱()小红兴高采烈()来到金灿灿()葵花园。她兴奋()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摸摸,一会儿细细()闻闻,情不自禁()翩翩起舞。 呀!怎么变成红色()天啊?小红兴奋()手舞足蹈,高兴()跳了起来。她情不自禁()大喊:“我要飞!” 机灵()猴子在宁静()湖边尽情()玩耍,它笑()多甜,跑()多快,都忘记了回家了。 二阅读理解(思考问题,完成填空) 老师领进门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 学校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 红摹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有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有人家,家家炊烟袅袅。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一枝来,戴在耳丫上。妈妈喝住了她,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里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

《草房子》复习资料完整版(本周日晚上考试)

二、选择题(要求打乱顺序能选出正确答案): 1、秃鹤的光头从( C )年级开始不让人家摸? A、一年级 B、二年级C、三年级 D、四年级 2、小说第一、二、三、六、七章的小标题都有个共同的特点( D )。 A、地名 B、事情 C、象征物D、人名 3、桑桑得了( B )病? A、大脖子病B、鼠疮 C、癌症 D、淋巴瘤 4、《草房子》曾获过(B)奖? A、冰心文学奖 B、国家图书奖、 C、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D、台湾《民生报》、《国语日报》等联合颁发的最佳读物奖 5、油麻地人对(A )有这样的评价——“嘴里叼根屎橛子,那根麻花都不换” A 、白三 B、朱一世 C、桑乔 D、秦大 6、让秃鹤最为骄傲是(C ) A、汇操 B、新学期小组活动C、文艺会演 D、与细马打架 7、纸月的爸爸是(A )A、惠思僧人 B、蒋一轮 C、桑乔 D、不知道 8、秦大奶奶是(B)死的 A、救乔乔 B、救学校的南瓜 C、自杀 D、救自己养的小鸡 9、桑桑家视为“家宝”的东西是(C)? A、黑鞭 B、猎枪C、装奖状的小木箱 D、二胡 10、红门(一)象征什么?(A)A、富有 B、喜事 C、革命 D、没意义 11、纸月临走前,送给桑桑的礼物是( C )。 A.一只鸽子 B.一本书 C.一个书包D.一封信 12、以下不是杜小康所为的是( D )。 A.在学校门前摆摊卖货 B.和桑桑一起玩火 C.在芦场养鸭 D.捉迷藏时藏在棺材里 13、以下不是桑桑所为的是(C)。 A.撕下蚊帐作渔网 B.拆卸柜橱作鸽子窝 C.偷走女同学的书本 D.帮细马找柳须 14、为蒋一轮和白雀送信的孩子是( B)。 A.秃鹤 B.桑桑 C.杜小康 D.纸月 15、头发一年四季油亮亮的,分头,但无一丝油腔滑调感,无一丝阔“小开”的味道,很分明的一道线,露出青白的头皮,加上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透出一股挡不住的文气,笛子又吹得好的是 (B ) A.桑乔 B.蒋一轮 C.白三 D.杜雍和 16、“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拄着拐杖,一头银发。”这句话描述的是《草房子》里的哪个人物。(B) A、纸月的外婆 B、秦大奶奶 C、邱二妈 D、桑桑的妈妈 17、油麻地有个小孩,他特别喜欢上课吃东西,仿佛不吃点东西,就无法上课,他说自己不吃点东西,脑子就不好使。他是(A)。 A.戚小罐 B.细马 C.朱小鼓 D.李铜壶 18、“豁嘴大茶壶”是 (C)。 A、周德发 B、吴天衡 C、刘一水D、阿恕 三、判断题(要求能判断对错): 1、细马很喜欢放羊。(√) 2、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交待各班同学不要去惹细马。(√) 3、细马想离开油麻地,他就去把自己的户口迁出来了。(×) 4、大水一个星期就退去了。(×) 5、细马卖给桑乔十六棵树。(×) 6、桑桑不喜欢吃红菱。(×) 7、杜雍和从鸭坊买下了六百只鸭子。(×) 8、桑乔是油麻地人。(×) 9、桑乔不在乎荣誉。(×) 10、桑桑有撕纸的习惯,一个字没写好,就哗的撕掉。(√) 11、桑桑的胡琴是蒋一轮教会的。(×) 12、桑乔领着桑桑去苏州城看病。(√)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 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 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w w w .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 网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 1.形象性 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 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导入艺术 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释题入课法。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比如《警察与赞美诗》可以这样导入: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进监狱,为什么美国人苏比非常想呆在监狱里呢?简介利索,迅速把学生带到课堂的中心问题上来。 (3)直观导入法。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直观手段,结合语言,在趣味中导入新课。比如《长江三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三峡风光的

语文培训学习日志

语文培训学习日志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在岗教师的再教育,其类型包括学历补偿教育和非学历研修两种。当前,教师的继续教育正在由学历补偿教育向非学历研修转变。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也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研讨 一、教师态度过于严肃,语气生硬,课堂缺少温声和谐气氛,师生之间较少有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一课课,教师设计好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按老师的思路去走,串问串答,过程简单,程式化;一本书,一支粉笔,便是整堂课的教具。 三、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

如何针对以上症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 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45分钟的课堂,应统筹安排,将听、说、读、写穿插并进,眼、耳、口、手多种器官交替进行。因此,课堂应引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 三、布置常规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我采取"强制-督促-自觉"的连贯作法,让学生准备一笔记本,命名为《每日随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可写心得、体会、杂感、笔记等。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知识竞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发写作灵感。 教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责任在教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 通过培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训后,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

老师领进门优秀教案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真读文,感受田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感悟其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在阅读中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的意思;学习用“娓娓动听”或者“恭恭敬敬”造句。 3、在读文中提升情感,理解“插柳之恩”的意思,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深深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 1、感悟体验田老师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力巨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田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老师领进门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教师简介刘绍棠,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2、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心情如何?(激动不已)他们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谢谢、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4、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5、同学们,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6、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谈体会、朗读指导。 二、修行靠自身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老师领进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2、娓娓动听地朗诵小诗的大意部分,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3、以“谢师、感恩”为主线,通过读诗、听故事、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 2、理解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诗歌激趣。 1、课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小诗。 2、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味,诗中描绘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试着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生交流) 3、这样一首描写乡间美景的小诗,到了田老师的口中,却幻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位田老师究竟是何许人也,会有如此了得的本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老师领进门》。 齐读课题。 4、课文的作者刘绍棠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轻声地读读这段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尽管与田老师阔别40多年,刘绍棠却仍对这位小学老师念念不忘。当他回到家乡,再次走到老师的面前,他的心中——激动不已;在与恩师的交谈中,大作家说得最多的词语是——谢谢、感谢。 2、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吗? 3、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板书课题)那么田老师领他进的到底是什么门呢?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同时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交流: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交流学生自学的生字新词。 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试着将他那份浓浓的尊师、爱师之情读出来。 三、交流,字词学习。 1、再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 2、全班交流找到的生字学习。 3、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与指导课文朗读。 5、齐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一)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事物美好动人,非常吸引 人。() 2、亲身来到那个地 方。( ) 3、善于言谈,说话生动,使人爱 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