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11), 1381-1388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2677/ap.2017.711171

Restrained Eaters’ Self-Regulation Ability

Wei Wang1, Hong Chen2, Yizhou Zhou2, Mi Wang1

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China West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2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Nov. 10th, 2017; accepted: Nov. 23rd, 2017; published: Nov. 30th, 2017

Abstract

Purposes: The research examined the self-regulation ability of Restrained eaters (REs) and unre-strained eaters (UREs) by the resistance to the distractor interference. Methods: 87 female partic-ipants (45REs, 42UREs) were involved. We chose the flanker task which was programmed using E-Prime 2.0 on a 17-inch monitor, which were consisted of the target stimulus and flanker stimu-lus, and the participants were told to pay their attention to the target stimulus only, ignoring the flanker stimulus, the flanker task involving high caloric food-cues and low caloric food-cues pic-tures. Results: 1) For the UREs, there was a main effect of targets; they responded faster to the high calorie targets overall. 2) For the REs, the analysis revealed a target × flanker interaction. Post hoc t-tests revealed that when the target was high caloric pictures, female REs responded slower when presented with high (HHH) than low calorie flanker pictures (LHL); when the target was low ca-loric pictures, female REs responded slower when presented with high (HLH) than low calorie flanker pictures (LLL). 3) Furthermore, this increased distraction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elf-Regulatory Success in Dieting (PSR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 showed lower resistance to high caloric distractor interference, and along with the weak resis-tance, the perception of Self-Regulatory Success in Dieting is lower too.

Keywords

Restrained Eaters, Self-Regulatory Ability, Flanker Task

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王维1,陈红2,周一舟2,王密1

1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10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3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王维 等

摘 要

研究考察了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方法:共87名女大学生被试(45限制性饮食者,42非限制性饮食者)参与了研究,实验采用侧抑制范式,包括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均由高、低能量食物图片组成,要求被试注意目标刺激,忽视分心刺激。结果:1) 对于非限制性饮食者而言,目标主效应显著,其对高能量的目标反应更快。2) 对于限制性饮食者而言,目标和分心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事后检验发现,当目标刺激为高能量图片时,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的分心刺激(HHH)比低能量的分心刺激(LHL)反应更慢;当目标刺激为低能量图片时,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的分心刺激(HLH)比低能量的分心刺激(LLL)反应更慢。3) 高能量分心物对限制性饮食者增强的干扰与知觉到的节食成功性成显著负相关。结论: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分心刺激的抵抗力更弱,伴随着这种较弱的抵抗力,其知觉到的节食上的自我调节成功性也更低。

关键词

限制性饮食者,自我调节能力,侧抑制范式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限制性饮食(restrained eating),是指为了控制体重(降低或维持)而限制进食的倾向(Herman & Mack, 1975)。实际上,对大多数人来说,维持成功的体重降低的节食是困难的,只有很少的限制性饮食者能够在长期内取得降低体重的成功,大多数限制性饮食者都会沉溺于过度进食中,导致体重降低的努力失败 (Mann et al., 2007)。比如Herman 和Mack (1975)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在预加载(提前进食高能量或高美味食物的实验室操作)后比没有预加载之后进食了更多的冰激凌,呈现出典型的去抑制效应。此外,即使是单纯的食物线索暴露,也会诱使限制性者进食更多(Jansen & van den Hout, 1991; Fedoroff, Polivy, & Herman, 1997)。目标矛盾理论模型(The Goal Conflict Model of Eating)将此解释为食物线索激发了进食享乐目标而导致了过度进食(Stroebe, van Koningsbruggen, Papies, & Aarts, 2013),美味食物瓦解了节食意图并最终抑制了节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这表明食物的奖励特性在限制性饮食者的过度进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Ashleigh, Eva, Robyn, & Philip, 2014)。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对限制性饮食者而言,高能量的食物更具积极的动机价值,即限制性饮食者比非限制性饮食者更喜欢高能量的美味食物(Roefs, Herman, MacLeod, Smulders, & Jansen, 2005)。限制性饮食者对奖励和惩罚都很敏感。而对奖励敏感的个体更易进食高能量食物,过度进食的阈限值较低。因此,限制性饮食者降低体重的动机可能来自对惩罚的敏感性,而未能成功节食则可能是高奖励敏感性的结果。

自我调节,即人们改变或抑制思想,情绪,冲动,或是改变行为的能力,在很多重要的个体和群体问题中都扮演着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指数关系密切(Baumeister, Heatherton, & Tice, 1994),同时,自我调节也是限制性饮食者体重控制成败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自我调节的个体差异,这允许一部分限制性饮食者成为成功的节食者,而抑制缺陷的个体在节食上更易失败(Stroebe et al., 2013)。当前对自我调节常采用的研究范式为延迟满足范式、双任务范式和侧抑制范式等。其中,侧抑制

Open Access

王维等

范式通过对诱导干扰刺激的抵抗来考察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另外,根据诱惑引发目标激活理论(Temptation-elicited Goal Activation),诱惑食物线索导致了体重控制目标的激活,并且二者之间的联系受到知觉到的自我调节成功性的调节,这意味着在成功的自我调节者中,诱惑线索更易激发首要目标(Fishbach, Friedman, & Kruglanski, 2003)。

由于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食物的偏好,研究者期望得知当高能量食物作为诱导刺激时,限制性饮食者是否更容易受到干扰,而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目标上。已有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却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如当实验材料为高能量食物和家具项目时,研究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对诱导干扰的抵抗并无差异(Meule, V?gele, & Kübler, 2012);当实验材料为高能量和低能量图片时,且在饥饿状态下,研究者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只有在低能量的目标被高能量的分心物干扰时才体验到反应的冲突,而非限制性饮食者只要被高能量的分心物干扰时都会感到冲突而无论目标是低能量或是高能量(Forestell, Lau, Gyurovski, Dickter, & Haque, 2012)。因此本项研究在上述研究上做了改进,选用不同能量含量的食物刺激,并选择了更为内隐的实验任务,以此考察食物的能量含量对限制性饮食者诱导干扰的情况,并进一步考察诱导干扰和自我调节成功性之间的关系。

假设

在本研究中,通过侧抑制范式来考察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假设:相对于非限制性饮食者,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目标反应更快;高能量的分心物也比低能量的分心物更容易对限制性饮食者造成干扰。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对以往研究的归纳分析发现,限制性饮食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其在青年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孔繁昌,等,2011),因此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女性被试。参与实验被试共91人,被试完成实验可以获得15元报酬。同时被试需报告其距上次进食时间及当前的饥饿程度等需要控制的变量。

2.2. 实验材料

限制性饮食者量表(Restraint Rcale, RS)包含两个分量表,即对节食的关注(CD;subjective concern for dieting)和体重波动(WF;weight fluctuation)。共包含10个项目,第1、5、6、7、8、9项目之和记为对节食的关注,而体重波动分量表则包括2、3、4、10等4个项目。该量表中国版的内在一致性为a = .75 ? .83。

在节食上的自我调节成功性(Perceived Self-Regulatory Success in Dieting, PSRS)包含三个问题,要求被试在一个七分量表上指出自己在降低体重上有多成功,在监测体重上有多成功,保持体型有多困难。在该量表中,前两项正向计分,而第三项则反向计分。被试得分越高表明知觉到的在节食上的成功性越强,其内在一致性为a = .72 ?.79。

对饥饿的测量采用了Friedman及其同事们编制的量表(Friedman, Ulrich, & Mattes, 1999),该量表包含了4个项目,要求被试在一个九分量表上来评价自己的饥饿程度,想吃的欲望,饱食感及当前自己能吃的食物的量,其信效度良好。

侧抑制范式:该任务使用E-Prime 2.0在17英寸的屏幕上完成。在侧抑制范式中包含了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在实验中,电脑屏幕上会同时出现三张图片,出现在屏幕中间红色矩形框的为目标刺激,两边的是分心刺激,要求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刺激上,忽略分心刺激。首先屏幕中央出现红色“+”注视点,注视点呈现时间为800 ms,之后红色矩形以及两旁的分心刺激同时呈现,呈现时间持续500 ms,

王维等

最后目标刺激出现在矩形框中,目标刺激一直呈现直到被试作出反应,最长反应时间为1500 ms。被试任务为快速判断作为目标刺激的食物适不适合作为自己的早餐,适合按“F”键,不适合按“J”键,并在被试内进行平衡。实验共分为3个block,每个block包含100个trials。

由于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均由高能量和低能量的食物组成,实际上,实验共分为四种类型的trial,且出现的几率相等。即1) 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都是高能量食物(HHH);2) 目标刺激是高能量食物,分心刺激为低能量食物(LHL);3) 目标刺激为低能量食物,分心刺激为高能量食物(HLH);4) 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皆为低能量食物(LLL)。

图片材料:实验中的食物图片选自标准化的食物图片库,其中高低能量食物图片各50张。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蛋糕、烤鸭及其他甜的或咸的食物,低能量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食物能量标准参照前人研究(孔繁昌,等,2011)和标准食物能量表, 低能量为91.8 ± 13.8千卡/100克和高能量食物为324.24 ± 20.1千卡/100克。本实验中的高低能量食物在能量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食物美味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两类食物图片在唤醒度和熟悉度上一致。图片分辨率均为96像素/英寸,大小统一为640像素×480像素。

2.3. 实验流程

被试被要求在实验前三小时不能进食任何食物、茶、咖啡或酒。告知被试本实验是关于感知觉的相关研究,首先完成侧抑制任务,接着被试报告距上次进食的时间并完成相关问卷,最后测量被试的身高和体重信息。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对侧抑制任务的反应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三个标准差外的数据不进入统计之中,计算每个被试四种类型的平均值(HHH、HLH、LHL、和LLL)。采用三因素的方差分析来考察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在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上是否存在差异。限制性状态(限制性饮食者VS非限制性饮食者)为分组变量,目标刺激(高能量VS低能量)和分心刺激(高能量VS低能量)为重复测量变量,因变量为反应时。

3. 结果

3.1. 被试特征

剔除BMI大于25、反应时在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最终获得有效被试87个。所有被试平均年龄为M = 21.52 (SD = 1.63),平均BMI为M = 19.85 (SD = 1.98)。通过对限制性饮食量表的中位数区分法将被试分为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被试得分高于或等于13分(Mdn= 13)的为限制性饮食者(n=

45),限制性得分低于13分的为非限制性饮食者(n = 42)。如表1所示,两组被试在平均限制性分数上差

异显著(t (1, 85) = 3.73, p = .00),在PSRS上差异显著(t (1, 85) = 3.86, p = .002),非限制性饮食者在节食上的自我调节成功性显著高于限制性饮食者。而在年龄(Age)、BMI、距上次进食时间(Time)和饥饿程度(Hunger)上差异不显著(ps > .05),详见表1。

3.2. 侧抑制任务

由于Papies,Stroebe和Aarts (2008)发现只有事先呈现食物图片或字词后被试才可能出现注意偏向,因为它包含了不同能量和美味性的食物。因此根据以往的经验将第一个block的数据作为前暴露条件,而并不进入统计分析之中。研究发现限制性状态(Restraint) × 目标刺激(Target) × 分心刺激(Flanker)的交互

王维等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ipants

表1.被试特征

限制性饮食者(n = 45) 非限制性饮食者(n = 42) t P Age 21.40 ± 1.50 21.64 ± 1.78 1.94.492

BMI 20.37 ± 2.02 19.29 ± 1.80 1.88.063

RS 16.40 ± 3.80 9.33 ± 2.51 3.73.000**

PSRS 10.04 ± 3.75 12.98 ± 4.81 3.86.002**

Time 2.87 ± 3.50 2.76 ± 2.60 .82 .875

Hunger 3.42 ± 1.97 3.15 ± 1.55 .48 .272

*p < .05,**p < .01。

作用显著(F (1, 85) = 7.37, p = .008, η2 = .080)。

在非限制性饮食者中,目标刺激的主效应显著(F (1, 41) = 8.35, p = .006, η2 = .17),总体上非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食物反应更快。而分心刺激的主效应(F (1, 41) = 2.39, p = .130)以及目标刺激× 分心刺激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 (1, 41) = 2.33, p = .135)。

在限制性饮食者中,分析发现了目标刺激×分心刺激的显著交互作用(F (1, 44) = 5.54, p= .023, η2 = .11),事后检验发现当目标刺激为高能量图片时,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的分心刺激(HHH)比低能量的分心刺激(LHL)反应更慢(F(1, 44) = 9.52, p = .004, η2 = .17)。当目标刺激为低能量图片时,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的分心刺激(HLH)比低能量的分心刺激(LLL)反应更慢(F (1, 44) = 3.43, p = .071, η2 = .07)。之后我们计算了增强的干扰(RT HXH-RT LXL)并用其和PSRS计算相关,发现在限制性饮食者中增强的干扰越多,在节食上的自我调节成功性则越低(r = ?.31, p = .038)。限制性饮食者不同条件下反应时见图1,非限制性饮食者不同条件下反应时见图2。

图1限制性饮食者对高低能量目标被高(黑色)低(白色)能量分心刺激侧抑制时的反应时,(*表示更长的反应时且达到显著水平,p < .05)。

图2非限制性饮食者对高低能量目标被高(黑色)低(白色)能量分心刺激侧抑制时的反应时,(*表示更长的反应时且达到显著水平,p < .05)。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侧抑制范式来探讨限制性饮食者的自我调节能力。研究发现,相对于低能量食物目标,所有被试都对高能量食物目标反应更快,但是仅仅在限制性饮食者中,被试对高能量食物的分心刺激反应更慢,体验到更多的诱惑干扰,且这种增强的干扰和自我调节的成功性成显著负相关。

首先,研究发现无论是限制性饮食者还是非限制性饮食者,都对高能量的食物目标有更快的反应。这与我们的假设并不一致,但这种加速的辨别和另外的研究是一致的,即相对于低能量食物,所有的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都对高能量食物呈现出增强的自动喜欢的联结(Veenstra, de Jong, Koster & Roefs, 2010)。刺激显著性认为与奖励相关的线索将变得更加敏感(Robinson & Berridge, 1993),奖励刺激的敏化作用将增加注意力资源在这些与奖励相关的刺激上的分配,因此增加了与线索相关的认知而减少了注意力资源在其他线索上的可利用性。在这里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饮食者的加速反应可以解释为,当作为目标时,高能量食物对于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有同等的刺激显著性和注意捕获。

研究中另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仅仅在限制性饮食者中,若当前目标被高能量分心物干扰时,无论目标是高能量或是低能量食物,他们的反应都更慢,体验到更大的冲突。这可以解释为一旦限制性饮食

王维等

Figure 1.The reaction time of restrained eaters

图1. 限制性饮食者的反应时

Figure 2.The reaction time of unrestrained eaters

图2.非限制性饮食者的反应时

者发现高能量食物,则很难使其转移注意。奇怪的是即使当前的目标是高能量食物,高能量的分心刺激仍然能吸引其注意力,这可能是由于限制性饮食者长期限制进食,注意力很容易从当前可能的食物选择(无论高低)转移至高美味且禁止的食物,这意味着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的分心物抵抗力较弱。当前的环境被喻为“有毒的环境”,即是因为日常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高能量且美味的食物,这些食物线索对于限制性饮食者的体重控制非常不利。

进一步的考察发现,高能量食物对限制性饮食者的增强干扰和自我调节的成功性成显著负相关,增强的干扰越多,则限制性饮食者知觉到的自我调节成功性越低,说明其在日常中的这种抵抗失败使其更易体验到保持体型上的困难,监测体重上的失败,以及体重控制上的无力感,这进一步证明了饮食限制对自我调节的不利影响。

现阶段通过侧抑制范式来探讨限制性饮食者对诱惑干扰的抵抗力的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其原因可能是几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比如不同的实验材料、不同的测验工具以及不同的实验任务导致的。但是当把这几项研究一起来探讨时,似乎证明了Forestell等(2012)的论断,即高能量分心物可能更容易地从其他食物而非其他类别物体上吸引注意力。

王维等

本研究在侧抑制范式中采用了内隐的实验任务,不需要被试来直接区分目标是高能量食物或是低能量食物。另外,由于实验材料是图片而非词汇使得实验的生态效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此项研究的实验任务是判断目标图片中的食物是否适合作为早餐,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食物广告而消费者必须做出抉择,因此此任务较为可信。

研究的不足在于,尽管研究者希望侧抑制范式中的任务能使被试不去关心食物的能量,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并非与目标和分心物的能量毫不相关,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寻找一个更好的实验任务。另外,对于限制性饮食者而言,进食环境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远离充斥着高能量的食物环境并在日常情境中创造更多关于节食的线索可能对体重的控制更为有利。

5. 结论

本研究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目标都呈现出加速辨别,却只有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分心刺激的抵抗力更弱,伴随着这种较弱的抵抗力,其自我知觉到的节食成功性更低。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孔繁昌, 张妍, 陈红, 石明丽, Jackson, T., 高笑(2011). 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 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 19(9), 1355-1362.

Ashleigh, H., Eva, K., Robyn, M., & Philip, M. (2014). Resisting Temptation of Unhealthy F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emptation-Elicited Goal Activation and Self-Control.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8, 485-49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07/s11031-014-9393-6

Baumeister, R. F., Heatherton, T. F., & Tice, D. M. (1994). Losing Control: How and Why People Fail at Self-Regulation.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Fedoroff, I. D. C., Polivy, J., & Herman, C. P. (1997). The Effect of Pre-Exposure to Food Cues on the Eating Behavior of Re-Strained and Unrestrained Eaters. Appetite, 28, 33-47.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06/appe.1996.0057

Fishbach, A., Friedman, R. S., & Kruglanski, A. W. (2003). Leading us Not unto Temptation. Momentary Allurements Elicit Overriding Goal Ac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 296-309.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37/0022-3514.84.2.296

Forestell, C. A., Lau, P., Gyurovski, I. I., Dickter, C. L., & Haque, S. S. (2012). Attentional Biases to Foods: The Effects of Caloric Content and Cognitive Restraint. Appetite, 59, 748-754.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16/j.appet.2012.07.006

Friedman, M. I., Ulrich, P., & Mattes, R. D. (1999). A Figurative Measure of Subjective Hunger Sensations. Appetite, 32, 395-404.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06/appe.1999.0230

Herman, C. P., & Mack, D. (1975). Restrained and Unrestrained Ea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43, 647-660.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111/j.1467-6494.1975.tb00727.x

Jansen, A., & van den Hout, H. (1991). On Being Led into Temptation: “Counter Regulation” of Dieters after Smelling a “Preload”. Addictive Behaviors, 16, 247-253.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16/0306-4603(91)90017-C

Mann, T., Tomiyama, A. J., Westling, E., Lew, A. M., Samuels, B., & Chatman, J. (2007). Medicare’s Search for Effective Obesity Treatments. Diets Are Not the Answer.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 220-233.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37/0003-066X.62.3.220

Meule, A., V?gele, C., & Kübler, A. (2012).Restrained Eating Is Related to Accelerated Reaction to High Caloric Foods and Cardiac Autonomic Dysregulation. Appetite, 58, 638-644.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16/j.appet.2011.11.023

Papies, E. K., Stroebe, W., & Aarts, H. (2008). The Allure of Forbidden Food. On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Self-Regul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 1283-1292.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16/j.jesp.2008.04.008

Robinson, T. E., & Berridge, K. C. (1993). The Neural Basis of Drug Craving. An Incentive-Sensitization Theory of Addic-tion. Brain Research reviews, 18, 247-291.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16/0165-0173(93)90013-P

Roefs, A., Hermanb, C. P., MacLeodc, C. M., Smuldersa, F. T. Y., & Jansena, A. (2005). At First Sight: How Do Restrained

王维等

Eaters Evaluate High-Fat Palatable Foods? Appetite, 44, 103-114.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16/j.appet.2004.08.001

Stroebe, W., van Koningsbruggen, G. M., Papie, E. K., & Aarts, H. (2013). Why Most Dieters Fail but Some Succeed: A Goal Conflict Model of Eating Behavior. Psychological Review, 120, 110-138.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37/a0030849

Veenstra, E. M., de Jong, P. J., Koster, E. H. W., & Roefs, A. (2010). Attentional Avoidance of High-Fat Food in Unsuc-cessful Dieters.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41, 282-288.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10.1016/j.jbtep.2010.02.006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7273,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p@https://www.doczj.com/doc/fd13992259.html,

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帮助员工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是EAP的重要功能。 情绪的调控不仅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成功和更好地享受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对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并不等于简单的压抑。EAP对员工的帮助更多的是建议首先了解情绪的这些特性,再有的放矢地调节和控制情绪,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理智分析法 1、加强自身修养 人生应该面对有价值的目标,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生活基调调定在实现远大目标的基础上,事实上就为自身的人生道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前进中遇到的挫折和坎坷就容易克服。因而,EAP要帮助员工自觉树立有所作为的人生目标,培养自身战胜困难的精神,并学会从中体验战胜困难之后的快乐。大学生平时要注意加强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当遇到挫折时,就可以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求变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动机或需要,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成为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高层次的行为,这就是升华。如,不少员工把嫉妒升华为奋发努力和积极进取的行为;把单相思转化为热爱集体、珍惜友谊的高级情感,既宣泄了积储的性能量,又陶冶了情操。 2、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通过言语、形象、想象等方式进行有力、积极的叙述,从而对自己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技巧,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消极自我暗示则是自己对自己施加消极影响的过程,它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比如每天要大声地、响亮地、真诚地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积极自我暗示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要提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言语,比如你忙碌了一天回家,不要说“我累坏了”,而是要说“忙了一天,现在真轻松”;不要说“为什么失败的是我呢?”而是说“有什么理由不是呢?”;不要说“我不会失败”,而是说“我一定能成功”;不要说“我没有病”,而应该说“我很健康”等。所以当我们越经常性地意识到我们正在告诉自己的一切,选择积极,扩张的言语和概念,我们就越能够容易的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而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对员工复杂的、波动的心理状况有镇定作用、集中作用和提醒作用。 3、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疗法(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其核心是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信念。 艾利斯的RET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如果当事人能对该事件做出理性的评价,就可以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个人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可能是正面的(如喜爱),可能是负面的(如焦虑),也可能是适当的(如当喜则喜)。

简析有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责任的承担

简析有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责任的承担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厘定 (一)民事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所认可的一个人可进行法律行为的能力,即为本人或被代理人所为的能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的能力。因此,民事行为能力即为法律所认可的一个人可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公民(自然人)享有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享有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 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对“法人”的定义,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才能称之为法人,法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法人概念的应有之义,法人不存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随着法人的诞生而产生,随着法人的消亡而消灭。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情形与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情形不同。法律根据一个人可否独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把社会生活中的“自然人”拟制分为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我国法律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上述《民法通则》对“自然人”法律拟制的分类,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两类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不认可其进行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民事活动为合法行为。 二、民事活动 (一)《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虽然在其法律条文中使用了“民事活动”这一概念,但

何为“民事活动”,《民法通则》却未给出明确的定义。由《民法通则》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可知其法律逻辑应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行为。因此,《民法通则》法律 条文中的“民事活动”即指“民事行为”。 (二)民事活动的分类 1.民事行为的分类。人的行为可区分为合法行为、非法行为及其他行为。合法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非法行为分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其他行为分为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民事行为,按其字面含义,应为“在民事领域内人的行为。”因此上述人的行为分类,就其“民事行为”可区分为:民事合法行为、民事非法行为及其他民事行为。民事合法行为可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事实行为。民事非法行为可分为民事侵权行为、民事违约行为。民事其他行为可分为民事防卫过当、民事避险过当等。 2.民事活动的分类。根据上述“民事活动即指民事行为”,民事活动与民事行为具有相同的分类,此不赘述。 (三)《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民事活动”的内涵 1.意思能力。所谓意思能力,是指能够判断自己行为的结果的精神性 能力,包含正常的认识力与预期力。 2.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 在民商法领域,如无特指,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简称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者,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因此,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3.民法构建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意图。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 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未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其心智不健全不具备相当的智能,不能预期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不具备意思表示的能力,所以其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意思表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民事法律行为。

压力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管理

压力自我调节和控制管理 [地点:北京人物:本站原创点击数:324 时间:2004-7-28 文章录入:admi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一、认识压力 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压力,压力就能够助你成功。了解压力的起因,正确判断何时你停步不前并感受到压力。 压力的定义 压力可以是一种驱动力。当你有了欲望或出现紧迫感的时候,压力就随之而来。通过了解压力的构成和你对压力的反应,可以评估你是否需要更有效地运用压力。 压力有很多种形式。它可能来自于别人或环境,也可能来自于自身。一个人需要同时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比如父母、伴侣、儿子、女儿以及老板;有时,人不得不面对挫折和变化。当你工作达到极限时,压力就会产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如搬家或丧失亲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压力是会积累的,因此,一系列小的事件会造成压力明显增加。 对压力的反应 每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是不同的。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挑战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一个人对压力的反应,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社会背景和职业背景、年龄、文化、性别、教育和遗传因素等。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和身体健康情况,也会对他所感觉到的压力大小产生影响。 重点 承受压力是现代生活的一个部分,因此学习如何压力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压力为你所用,你也许需要重新审视你对压力的反应方式,并学习对付压力的办法。

消极的反应积极的反应 压力积极的方面 压力能够刺激人的身体和头脑,产生一系列影响。了解压力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你的成绩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健康。 一定的压力会使你感到精力充沛,并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如果压力很好地保持在一定的可控制的水平,它将激励你在较长的时间里做出高质量的工作。 对压力有良好反应能力的人往往饮食良好,经常锻炼身体,有多种爱好和兴趣,能得到家庭强有力的支持并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自信 经历压力并很好地驾驭压力能促使你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提高你自我肯定的程度。当你经历了类似的挑战,你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更自信。经历了在压力下生活的一段时间以后,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处理好压力的,给自己一些表扬。记住你感受到的成就感,以后若有压力来临时,回忆一下你的成就感,有助于你保持高度的自信。 压力就像兴奋剂一样,它增强了你蝗意识活动,并使得你对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变得更加敏感。在适当的压力下,你吃饭更香,更喜欢锻炼,更加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了。你会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更好,性生活质量提高,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关系也更加融洽。注意切勿让压力过度。每个人都需要在抵抗压力之后得到休息,因此,需要经常给自己放松。 压力的起因 工作、人际关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每天的琐事都会带来问题。识别你的压力的基本来源并很好地控制它们,以防止焦虑产生并转化为压迫。 认识你的极限:当意识到你需要放缓步子时,你就停下来休息一下,缓解一下压力。

学习自我调节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自我调节情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已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已的情绪。 过程 : (一)正常的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反应 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会让我们产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情绪,这些情绪正常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呢?大家看图片想一想: 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的情绪表现。 课堂讨论:1、小明落选后的不高兴与小红听到要去春游的消息后告别高兴,是正常的情绪吗?2、他们为什么都被老师批评了呢?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心理体验吗? 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抽代表汇报。 总结出: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三)排解不良情绪 (情景):小明画画非常好,曾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他是班级的宣传委员。一天中午,他正在出版报,很多同学围观,不少同学赞叹,小明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更起劲。这时,小刚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小明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小明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我不干了。”剩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提问):小明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我们同学中有无类似的感受?说明小学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总结: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讨论:小学生情绪的特点会对我们产生那些不良影响? 多变的情绪,不能使我们专心做事;这不仅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而且影响人际交往。甚至有些小学生不能摆脱情绪的干扰,凭着一时的冲动,做出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对情绪进行调节。 现在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良情绪发生过?请举例说明. 活动:1、烦恼大本营 例:1、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 2、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 3、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 4、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 5、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 6、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心生怨恨; 7、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倾诉”,同时我们老师可知道他们的真实心理) 2.活动名称:烦恼大拍卖 师: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这个“倾诉”的环节就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要跟我说,可以写在本子上。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年龄 18周岁以上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均应负刑事责任;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抢劫、放火、爆炸、贩卖毒品、投毒罪应负刑事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功;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注:十

六至十八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按照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中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进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中的不能完全辨认年行为的精神病人只能进行与其精神壮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根据以上规定,若一个十五岁的未成年人口头与某人商定购买力某人一辆摩托车,人们容易认为这个约定是无效的,因为这个合同的标的太大,且与该未成年人的的生活没有多少关联,可以认为是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事实上,新合同法对这个问题有了较明确的回答,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两种合同是绝对有效的:一,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二,纯获利益的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其他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既在订立时不能确定是有效还是无效。这些合同,要等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预防近视的5大食物

预防近视的5大食物 保护视力,防治眼部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其中注意营养,对改善视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在日常饮食中,为避免孩子过早戴上眼镜,除了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外,以下几类食物是不可缺乏的。 1、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如果维生素A不足,则视紫红质的再生慢而且不完全,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造成夜盲症。如果膳食中维生素A继续缺乏或不足将会出现干眼病,此病进一步发展则可成为角膜软化及角膜溃疡,还可出现角膜皱折和毕脱氏斑。 维生素A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禽蛋等;胡萝卜、菠菜、苋菜、苜蓿、红心甜薯、南瓜、青辣椒等蔬菜中所含的维生素A原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2、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维生素C可减弱光线与氧气对眼睛晶状体的损害,从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柿子椒、西红柿、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新鲜蔬菜和水果。 3、硬质食物 经常给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吃力频率与力度,可促进小儿视力的发育,日本一位名叫船越的教授为此做了专门调查,资料显示,常吃细面条一类软食的孩子很少使用下巴部分的咬肌,这是造成视力异常的一个重要祸根,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的岛田副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常吃不需咀吃力之柔软食物的学生中,视力差的人特别多;而常吃硬食者,视力差的人很少。

这是因为咀吃力可增加面部肌肉包括眼肌的力量,使之具有调节晶状体的强大能力,避免近视眼的发生。比较适合儿童的硬质食物有:胡萝卜、水果、甘蓝、动物骨、豆类等。这些食物既耐吃力又富含养分,特别值得推荐。 4、含钙食物 钙是我们较为熟悉也颇为重视的一种矿物元素,但大家对它的认识还是集中在增进骨骼发育、防止儿童佝偻病等方面,很少将它与眼睛的发育联系起来,然而医学专家们指出,钙的缺乏是造成视力发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科学依据是:眼球如同一个盛满清水的塑料小囊,如果钙元素缺乏,其"液压"就会忽高忽低,不能保持正常状态,这种状况就像一个正在亮着的灯泡,很容易被忽高忽低的电压烧坏一样。眼球如果缺少了钙,可使发育异常而形成近视。 含钙食物有:牛奶、豆制品、鱼虾、动物骨等,还要注意搭配动物的肝脏、蛋黄、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增加钙的吸收与利用。 5、含铬食物 铬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矿物元素,在眼球发育中的作用是使其渗透压保持平衡,否则可导致晶状体鼓出变凸,致使眼的屈光度增大,而成为近视眼。根据专家的测算,儿童每天约需铬50-200微克。 含铬食物有:谷物、肉类、乳酪及蛋黄等,应多给孩子安排。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范例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范例 申请人:李___,男,______岁,汉族,______省______市人,______市______研究所研究员,现住______市______区______街______号。 被申请人:李______,男,______岁,汉族,______省______市人,现住______市______区______街______号。 请求事项: 因申请人的父亲李______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请求人民法院宣告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设置监护人。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的父亲李______在文革中横遭迫害,被下放到______县农场劳动改造,在农场劳动受到严厉的人身管制,致使其精神受到极大伤害。______年李______返回______市后,成天沉默寡言,行为怪异,喜怒无常。经医院查证为精神分裂症,经过治疗,精神状态仍不稳定,但可以辩认自己部分行为。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申请人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李______经受不住丧偶的打击,开始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每天要把自己关在房里,不与任何人说话;要么整天在街上闲逛,拣很多废品放在房间里。经常痴痴呆呆,一个人自言自语,或是拿到什么摔什么。______年______月经______市人民医院检查确认:申请人之父李______为精

神分裂症。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李______从阳台上向楼下扔花盆,误伤过路行人马______,现马___已向人民法院提起伤害赔偿诉讼,要求致害人李______赔偿其医药费及误工费。由于李______无法辩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故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李______无民事行为能力,并依法指定监护人,代李______参加诉讼及日后照料其日常生活。 此致 ______市______区人民法院 附:______市人民医院______年______月所作诊断证明。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我国民法律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智力状态等因素,把公司的民事行为能 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和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至于何种状况才属于“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条规定:“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护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己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_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善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能力。对享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和第13条中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两种: 1.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

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地法定代现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以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12条和第13条中分别规定了两种民事行为能力人 (1)不满 ; 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他的法定代理人什理碎吏注神 “=^自甜油衞帷人是银^^^^=。^

自我调节能力

一个学生再用功,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而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有的中学生虽然上了大学,但在工作岗位上却贡献平平;有的没有考上大学的中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干一行,能一行,做的贡献却不小。这是为什么呢?分析一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后者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因而适应能力比较强。同样一起上课、作业、考试,为什么会出现有的人知识面广,有的人知识面窄的现象,应该怎样扩大知识面呢?这就牵扯到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了。 有了自我调节能力,不仅对知识方面可以进行调节,对能力、情绪、身体、环境诸方面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本章介绍如何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的自我调节 和人类的知识海洋相比,中学课本里所给予的知识确实是太少了。中学生应该怎么办?方毅同志在会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同学们时曾经讲过:少年一定要不断地求得前进,不然就会成为王安石所写的《伤仲永》里的方仲永,最后同普通人一样。你们要知识面广,我不赞成搞得很窄。学理科,应当学点工,还要懂点文学和史地。司马迁说过,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走的地方多了,名山大川看得多了,眼界就开阔了。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这是行万里路。还有读万卷书,就是知识面宽。学理工科的不能不懂历史地理,除了看专业书之外,面要广,不要只读一本书。要多读书,多读杂志,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少年班要精于一行,博览群书,要学习好,又要身体好。你们要学严老严济慈教授,八十岁了,还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不光是打球,还可以打太极拳。 ★能力的自我调节 我们的中学生,不应该是只会读书、只会考试的小书呆子,而应该是朝气蓬勃、立志成为管理国家、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 从这一点来讲,学生干部就要占点便宜。有人说,当学生干部会影响学习,成绩会往下掉。这种现象有,但是,如果说当了学生干部就必然影响学习,这种说法就不科学了。严格地说,是由于学生干部没当好,才影响了学习成绩。当好了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会双丰收的。 天津静海一中的李艳辉同学,当过校学生会干事、班团支部书记、班长。他说:当学生干部有得无失。有人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下降是由于工作量太大。其实这是工作、学习的关系没处理好。相反,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自尊心常常会激发自己奋发向上。 一年,李艳辉连续出外开了几次会,确实影响他的学习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排全班第八。干部的自尊心促使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到期末便跃为全班第一。此后,他一直保持了这个成绩。同时,当学生干部,每过一阶段,总要写几份工作总结,这在客观上锻炼了他的思维、概括能力,反映在试卷上就是他的答题的条理性比别的同学强。因此,李艳辉同学感到当学生干部有得无失。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法

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法 1、理性情绪疗法 一、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在自己生活环境中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与赞许; 二、每个人都必须能力十足,在各方面有成就,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 三、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恶性的;为了他们的恶行,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 四、假如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欢或期待的,那么它是糟糕、很可怕的,事情应该是自己喜欢与期待的那样。 五、人的不快乐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忧伤和烦闷。 六、一个人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物应该非常挂心,而且应该随时考虑到它可能发生。 七、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它们容易。 八、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依靠。 九、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他目前的行为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某事曾影响一个人,它会继续,甚至永远具有同样的影响效果。 十、一个人碰到种种问题,应该有一个正确、妥当及完善的解决途径,如果无法找到解决方法,那将是糟糕的事。 2、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就是讲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 3、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 4、适度宣泄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轻松。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采取的形式或是用过激的言辞抨击、谩骂、抱怨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自己认为的不平和委屈等,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到空旷的山林原野,拟定一个假目标大声叫骂,发泄胸中怨气。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后果的承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后果的承担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指,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后果由谁承担呢? 相关案例 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平时非常淘气,经常用石头砸别人的窗户,攀摘树木花草等。一日,当小强在马路边玩耍时,遇见有人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萧某见状说:“你有本事把那个镜子砸碎,算你厉害。”小强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事后,镜子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赔偿,付某支付了相当的价款。但随即得知小强乃萧某唆使,便要萧某赔偿。萧某说,自家小孩调皮惹祸当然由自己负责,以此拒绝赔偿。 相关法律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其主体资格的限制,无法承担民事责任。虽然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承担或在承担民事责任时受到限制,但是他们或她们在侵犯他人权利或利益时应该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们或她们是不能摆脱成为民事被告的风险。不过虽然他们或她们是被告,但是承担责任或部分责任的主体却是他们或她们的监护人。 《民法同侧》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知识扩展 一、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与子女生活方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二、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监护人明确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监护人不明确的,法律规定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三、对于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由于监督责任已转移到幼儿园、学校、医院,如果这些单位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总而言之,家长应当适当的约束小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二、最新《民法总则》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规定: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第22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怎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怎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首先不要有压迫自己的感觉,试着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来感觉舒服的事,比如你所说的放纵,偶尔的放纵,然后再为自己制订一些小计划,难度不要太高,但一定要完成,完成不了,再找找原因,找一本心理历程的笔记本记起来,在迷茫的时候看看会帮助你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把困惑和感受写下来,写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自己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走出片面的情绪走向理性的对待问题;和朋友倾诉也有类似的效果,因为也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怎样提高自律性?有以下一些建议,楼主可以参考: 1 加强思想修养。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 提高文化素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 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4 要强化自我意识。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5 要强化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部队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6 要强化意志力量。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7 调整好需要结构。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8 要强化积极思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注意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各种治疗饮食

各种治疗饮食 一、高蛋白膳食 1、适应症:营养不良,肝硬化腹水,手术前后,贫血,结核病,烧伤及癌症病人。 2、膳食原则:(1)供给充足热能的基础上,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每日总蛋白质供给在勤 90~120克,其中蛋、奶、鱼、肉等到优质蛋白占1/2~2/3。 二、低蛋白膳食 1、适应症:肝昏迷前期,急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 2、膳食原则:(1)视肝功能情况,确定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瘦肉、 鸡蛋、牛奶、鱼,可采用麦淀粉饮食。 (2)每日膳食中的热能应充足供给,鼓励病人多食碳水化合物,蔬菜及水果。 三、低盐膳食 1、适应症:腹水、心衰、高血压、急性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患者。 2、膳食原则:(1)每日膳食中的盐含量不超过3克,根据病情确定每日膳食中的具体含盐 量,如腹水明显1克/天,高血压3克/天。 (2)禁用一切盐淹食物,如咸鸭蛋、皮蛋、酱菜等,免用含盐量不明的食物和调味品。 四、低脂膳食 1、适应症:肝炎、胰腺炎、胆囊炎、高血压、肿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腹泻等。 2、膳食原则:(1)脂肪提供的热能不超过膳食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提供的热量不 超过总热能的10%~15%,多不饱和脂肪不超过7%~10%。 (2)禁用油炸食物、肥肉猪油及含脂肪多的点心。食物配制以清消为原则,增加蔬菜,膳食纤维摄入量大于30克/日。 (3)食物烹调可用蒸、卤、煮、烩等。控制盐腌,烟熏和碳烤的食物,定期计算摄入脂肪总量。 五、低胆固醇膳食 1、适应症:高脂血症,肝胆,心血管病患者。 2、膳食原则:(1)胆固醇每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在低脂肪的基础上,少用牛奶、鸡蛋、 瘦肉,免用蛋黄、猪脑、动物肝、肾及鱼子、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2)防止热能摄入过高,免用肥肉、动物油。 六、少渣膳食 1、适应症:腹泻、肠炎、伤寒、肛门肿瘤、咽喉及消化道手术及溃疡病恢复期的病人。 2、膳食原则:(1)限制粗纤维,减少膳食纤维总量。一切食物均需要切小制软,蔬菜类作 成菜泥状,同时给予低脂肪膳食,禁用油炸煎食物。 (2)主食宜用白米、白面等细粮,免用芹菜、豆芽、豆苗、韭菜等,禁用辛辣调料。 七、高纤维膳食 1、适应症:便秘、糖尿病、肥胖等患者。 2、膳食原则:(1)要吃富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麦面包或谷类、芹菜、豆芽、韭菜等食 物。 (2)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喝8~10杯水。在早上喝温的饮料能刺激大肠蠕动。 (3)少用精细食物,不用辛辣调料。

麦吉减肥法·第一阶段饮食禁忌及食谱参考(修订版)【新版】

★★★★★麦吉减肥·第一阶段食谱★★★★★ 1.第一阶段食物禁忌 1.1 能吃的荤食食材(注意这里有优先次序): 鸡蛋(但蛋黄每天不可超过2个); 鱼肉(最好不要红烧,因为红烧酱油肯定含糖); 鹌鹑蛋; 鸡胸肉/火鸡肉/鸡翅根; 牛肉/牛腩; 虾仁(基本上河鲜海鲜都可以吃,海参、扇贝、花蛤、蛏子、蟹肉等等,不要吃无鳞的鱼); 羊肉/羊蝎子; 鸭肉/鸭腿(烤鸭不能蘸酱吃,也不能卷饼,可以单吃烤鸭皮和鸭肉); 猪肉(理论上不忌肥瘦,但肥肉真的吃了没啥好处); 兔肉; 驴肉; 包子饺子的馅儿(千万不要吃包子皮饺子皮); 无糖培根(其实很难买到,选配料表上砂糖成分特别靠后面写的); 无糖无淀粉红肠(哈尔滨红肠精品的那种能达标); 无糖无淀粉火腿; 1.2 能吃的素食食材(也有优先次序) 生菜(尽量生吃,山姆有那种一包一包配好的各种生菜供生吃),黄瓜,大白菜; 黑木耳,上海青,小白菜; 芹菜,各种鲜蘑菇尤其金针菇,菠菜; 茼蒿,西兰花,牛心菜(也叫包菜、卷心菜); 油麦菜,芥蓝,广东菜心; 空心菜,青椒,韭菜; 豆苗,冬瓜,大西红柿; 1.3能吃的零食 无糖海苔(淘宝店铺“美优食品”); 无糖低盐牛肉干(淘宝店铺“甜妈肉铺”); 无糖肉松(自己做,很容易); 黑咖啡(淘宝店铺“微笑屋法国代购”); 1.4慎重吃的食物 洋葱(含糖),秋葵(含糖),茄子(有人吃了不减重); 黄/绿豆芽(碳水较高),豆浆(每天不超过200毫升); 豆腐/豆泡/豆腐丝/豆腐干/腐竹(尽量避免吃,实在想吃了每天不超过50克); 豆角(尽量不吃或者很少量吃),莴笋(碳水较高); 丝瓜(碳水较高),鲜百合(含糖),西葫芦(碳水较高); 纳豆(有人吃了会不减重),内脏(有人吃了会增重,而且这种东西胆固醇太高,造成负担);

如何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压力(十二种放松法)

十二种放松法:如何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压力 对于长期过度加班的劳动者来说,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充分认识自身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客观评价自己,避免主观要求过高以及对所处环 境的期望过高,偏离实际,学会活在当下,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加强人际交往,学会倾诉,培养一些业余爱好,适时宣泄不良情绪,有意识地减轻工作 压力。有序、妥善安排自己现有的工作,学会授权,抓住重点,敢于放弃,遇到困难主动求助,乐于与他人合作。当出现焦虑、抑郁、严重失眠、不安全感等问题时,需要积极接受专 业心理医生治疗。此外,家庭的和谐也很重要。家庭是一个人温暖的港湾和补给站,它可以 给予忙碌一天的人放松、愉快、幸福的回归感。乐于将外面的事与家人交流,分享快乐,分 担痛苦,也能为第二天重新起航储备充足的能量。 日常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确实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下面介绍几种放松法可以 帮助你减轻精神压力、身心放松。 1、打盹:学会在一切场合,如家中、走廊、汽车里打盹,只需10分钟就会使你精神振奋。 2、想象:想象一个你所喜爱的地方,把思绪集中在所想象的东西上,并逐渐入境,由此 达到精神放松。 3、静坐:在吃饭、工作之前,花上3~5分钟闭上眼睛做深呼吸。想象着将新鲜空气吸入 腹部,将废气彻底呼出。这样就能够清醒头脑,卸下工作的压力。 4、按摩:紧闭双眼,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地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有规则地向同一方向 旋转。 5、呼吸:进行深呼吸,慢吸气、屏气,然后呼气,每阶段持续8拍。可采取腹式呼吸: 平躺在地板上,身体自然放松,紧闭双眼。吸气,腹部鼓起,然后紧缩腹部;呼气,然后放松,使腹部恢复原状。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复这一过程。平时站着、坐着也可以做。 6、摆脱常规:经常试用各种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 7、借助音乐:在吃饭、干家务时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欢快、好听的音乐能够给你在 干活时增添不少乐趣。 8、将困难写下来:如果在工作当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回家后仍然不可能放松,那么请拿 起笔和纸。一口气将所遇到的困难或是不愉快下来,写完后将那张纸撕下扔掉。 9、将自己住的地方收拾整洁:一个杂乱无章的住处会给你一种失控的感觉,从而放大了 白天的压力。睡觉前花5分钟收拾一下住处,第二天你就可以回到一个整洁的住处了。 10、发展兴趣:培养你对各种有益活动的兴趣,并尽情地去享受。 11、伸展运动:伸展对消除紧张十分有益,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 12、全身放松:舒适地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双目紧闭,放松肌肉,默默地进行一呼一吸,以深呼吸为主。

合理膳食 人生的四个阶段你都应该吃什么

合理膳食人生的四个阶段你都应该吃什么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儿童时期除非带有明显肥胖症的倾象,否则无需限制饮食。缺钙是我国儿童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标准,9岁以下的小学生每天需钙量为800毫克,10至15岁中小学生为1000至1200毫克。而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的钙摄入量只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家庭传统的膳食习惯造成的。 我们常食的面粉和蔬菜每天所提供的钙大概只占人体每天需要钙量的30%左右。加之许多孩子偏食、择食,而且较少参加户外劳动和体育锻炼,造成了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缺钙,使体内骨密度的增高,骨皮质的增厚及骨小梁排列等受到影响。如果儿童缺钙,要记住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多给予含钙丰富的食物,通过调整膳食,从饮食中为孩子补钙。 青少年时期若出现生长迟缓、表情呆板、脸色不好、爱生病等情况,要注意从饮食上找原因。必要时要向医生咨询。有一条建议很重要,那就是一定不要贪吃害人的“三件套”配餐——汉堡包、炸薯条和汽水,因为里面含有的钠和脂肪对人体有害无益。这一时期部分女孩可能因恐胖而过度节食,结果因营养缺乏而影响健康发育,后果也会不堪设想。有营养专家认为,少年时期应养成喝“长寿豆浆”的习惯,这对于日后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 成年时期 进入成年,开始接近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健康饮食就是要多吃蔬菜、水果和鱼,再配一点葡萄酒。医学界研究发现,西红柿含有一种有益的抗氧化剂(番茄红素),能够预防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再者大豆中含有天然雌激素,这使它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对更年期妇女尤有好处。由于大豆可以降低胆固醇,所以餐桌上一定要给大豆留个位置。说到脂肪,它也是有用的,可以给人补充能量和维生素。不过要首选段质脂肪,比如说鱼和鹅。 怀孕时期 怀孕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孕妇一方面需要多吃营养供给腹中胎儿,另一方面又担心体重过分增加,产后无法恢复体型。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孕妇根本无需改变生活习惯,重要的是保证饮食的平衡,特别是不要忘记早餐。平时,孕妇应多吃一些富含叶酸的食品,如肝、菠菜、青菜、干果和奶酪等,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老年时期 人到老年,体质渐弱,胃口也大不如从前。所以,食物必须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如铁质过多易造成肝癌;摄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会导致乳癌及大肠癌发生。为防止其他癌症发生,可多吃含防癌、抗癌的食物,如新鲜蔬果、菠菜、番茄、芹菜、苹果、枣子、柑橘、菠萝、豌豆、豆芽菜、胡萝卜等。 老年人合理饮食的基本原则是营养全面,品种多样。对于身体很胖或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少吃些油荤完全是应该的。而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讲,适当地进食些肉、鱼和蛋类,不仅无损,反而有益。老年人消化吸收机能低下,食物应尽量切碎煮烂。油腻或油炸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多吃还会使摄入的脂肪过多,应加以节制。 老年人尤其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消化不良,以及诱发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或胆结石、胆绞痛、心肌梗塞等。老年人应该采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进食方式。老年人一般每天饮水量1500至2000毫升比较合适。但夜间睡前要少饮水,以免小便过多,影响睡眠。老年人常有肾动脉硬化,对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的储备能力较差,若食物搭配不当,容易引起酸碱平衡失调。所以老年人的膳食中做好荤素搭配,做到酸碱平衡也是必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