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1直接证明 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苏教版 选修2-2

2.2.1直接证明 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苏教版 选修2-2

2.2.1直接证明 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苏教版 选修2-2
2.2.1直接证明 学案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 苏教版 选修2-2

2.2.1 直接证明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证明思路与步骤.(重点)

2.会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一些数学问题.(重点、难点)

3.综合法、分析法的格式区别.(易混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直接证明

阅读教材P82~P84“练习”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直接证明

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证明通常称为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综合法.

(2)…?…

2.分析法

(1)定义: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分析法.

(2)…?…

1.判断正误:

(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的过程是演绎推理.(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3)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4)在解决问题时,可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展现解题过程.( )

【答案】(1)√(2)×(3)√(4)√

2.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 2θ”的证明过程“cos4θ-sin4θ=

(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1+cos 2θ

2

1-cos 2θ

2

=cos

2θ”应用了________(填“综合法”或“分析法”).

【解析】 从证明的过程可知,本题是从已知条件出发证得结果,故为综合法. 【答案】 综合法

3.在不等边三角形中,a 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 为钝角的结论,三边a ,b ,c 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

【导学号:01580044】

【解析】 要证∠A 为钝角,只需证cos A =b 2+c 2-a 22bc

<0即可,也就是b 2+c 2

.

【答案】 b 2

+c 2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型]

(1)在△ABC 中, 已知cos A cos B >sin A sin B ,则△ABC 的形状一定

是__________.

(2)已知方程(x 2-mx +2)(x 2

-nx +2)=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2的等比数列,则|m

-n |=__________.

(3)下面的四个不等式:①a 2+b 2

+3≥ab +3(a +b );②a (1-a )≤14;③b a +a b ≥2;④

(a 2

+b 2

)·(c 2

+d 2

)≥(ac +bd )2

.其中恒成立的有__________.

【自主解答】 (1)∵cos A cos B >sin A sin B ,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0,

∴cos(A +B )>0,即cos(π-C )>0,∴cos C <0, 又0

2

(2)设方程的四个根分别为x 1,x 2,x 3,x 4,则由题意可知,

x 1=12

,x 1x 4=x 2x 3=2,∴x 4=4.

设公比为q ,则x 4=x 1q 3

∴4=12

·q 3

,∴q =2,∴x 2=1,x 3=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m =x 1+x 4=92,n =x 2+x 3=3,∴|m -n |=3

2.

(3)①a 2

+b 2

+3=a 22+32+b 22+32+a 22+b 22≥2

a 22

×b 2

2

+2a 22

×3

2

+2b 22

×3

2

=ab +3(a +b )(当且仅当a 2

=b 2

=3时,等号成立).

②a (1-a )=-a 2+a =-? ????a -122+14≤14

. ③当a 与b 异号时,不成立.

④∵a 2d 2

+b 2c 2

≥2abcd ,∴(ac +bd )2

=a 2c 2

+b 2d 2

+2abcd ≤a 2c 2

+a 2d 2

+b 2c 2

+b 2d 2

=(a 2

+b 2

)(c 2

+d 2),故不等式恒成立,所以①②④恒成立.

【答案】 (1)钝角三角形 (2)3

2

(3)①②④

1.综合法处理问题的三个步骤

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结论

(1)ab ≤? ??

??a +b 22≤a 2+b 2

2(a ,b ∈R );

(2)a +b ≥2ab (a ≥0,b ≥0).

[再练一题] 1.综合法是( ) A.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 B.由因导果的顺推证法 C.因果分别互推的两头凑法 D.原命题的证明方法 【答案】 B

设a ,b 为实数,求证:a 2

+b 2

2

2

(a +b ). 【精彩点拨】 待证不等式中含有根号,用平方法去根号是关键. 【自主解答】 当a +b ≤0时,∵a 2

+b 2

≥0, ∴a 2

+b 2

2

2

(a +b )成立. 当a +b >0时,用分析法证明如下: 要证a 2

+b 2

2

2

(a +b ), 只需证(a 2+b 2)2

≥??

??

??22 a +b 2

, 即证a 2+b 2≥12(a 2+b 2

+2ab ),

即证a 2

+b 2

≥2ab .

∵a 2

+b 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a 2

+b 2

2

2

(a +b )成立. 综上所述,不等式成立.

1.当已知条件简单而证明的结论比较复杂时,一般采用分析法,在叙述过程中“要

证”“只需证”“即要证”这些词语必不可少,否则会出现错误.

2.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题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使问题顺利获解.

[再练一题]

2.已知a >0,1b -1

a

>1,求证:1+a >

11-b

.

【导学号:01580045】

【证明】 由已知1b -1

a

>1及a >0可知0

11-b

只需证1+a ·1-b >1, 只需证1+a -b -ab >1, 只需证a -b -ab >0,即

a -b

ab

>1, 即1b -1

a

>1,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探究共研型]

探究1 【提示】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它们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

探究2 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区别?

【提示】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必要条件,即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待求结论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充分条件,即执果索因.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为等差数列,且a ,b ,c 分别为角A ,

B ,

C 的对边,

求证:(a +b )-1

+(b +c )-1

=3(a +b +c )-1

.

【精彩点拨】 先求出角B ,然后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解决. 【自主解答】 法一:(分析法)

要证(a +b )-1

+(b +c )-1

=3(a +b +c )-1

, 即证

1a +b +1b +c =3

a +

b +c

, 只需证

a +

b +

c a +b +a +b +c

b +c

=3,

化简,得

c

a +

b +

a

b +c

=1,

即c (b +c )+(a +b )a =(a +b )(b +c ), 所以只需证c 2

+a 2

=b 2

+ac .

因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B =60°,

所以cos B =a 2+c 2-b 22ac =1

2

即a 2

+c 2

-b 2

=ac 成立.

∴(a +b )-1

+(b +c )-1

=3(a +b +c )-1

成立. 法二:(综合法)

因为△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B =60°. 由余弦定理,

有b 2

=c 2

+a 2-2ac cos 60°. 所以c 2

+a 2

=ac +b 2

, 两边加ab +bc ,得

c (b +c )+a (a +b )=(a +b )(b +c ),

两边同时除以(a +b )(b +c ),得

c

a +

b +

a

b +c

=1,

所以? ????c a +b +1+? ??

?

?a b +c +1=3, 即

1a +b +1b +c =3a +b +c

, 所以(a +b )-1

+(b +c )-1

=3(a +b +c )-1

.

综合法由因导果,分析法执果索因,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利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利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答过程.

[再练一题]

3.设x ≥1,y ≥1,证明:x +y +1xy ≤1x +1

y

+xy .

【证明】 因为x ≥1,y ≥1,所以要证明x +y +1xy ≤1x +1

y

+xy ,

只需证明xy (x +y )+1≤y +x +(xy )2

. 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 [y +x +(xy )2

]-[xy (x +y )+1] =[(xy )2

-1]-[xy (x +y )-(x +y )] =(xy +1)(xy -1)-(x +y )(xy -1) =(xy -1)(xy -x -y +1) =(xy -1)(x -1)(y -1). 因为x ≥1,y ≥1,

所以(xy -1)(x -1)(y -1)≥0,

从而可得不等式x +y +1xy ≤1x +1

y

+xy 成立.

1.已知x >0,y >0,且x 3+y

4=1,则x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1=x 3+y 4

≥2

xy

12

=xy

3

.

∴xy ≤3,当且仅当x =3

2,y =2时等号成立.

【答案】 3

2.如果a a >b b ,则实数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解析】 要使a a >b b , 只需使a >0,b >0,(a a )2

>(b b )2

, 即a >b >0. 【答案】 a >b >0 3.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

a 2+

b 2

2

≥ab 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

a 2+

b 2

2

≥ab ,只需证a 2

b 2≥2ab ,也就是证__________,即证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

成立.

【解析】 用分析法证明

a 2+

b 2

2

≥ab 的步骤为:要证

a 2+

b 2

2

≥ab 成立,只需证a 2+b 2

≥2ab ,

也就是证a 2

+b 2

-2ab ≥0,即证(a -b )2

≥0.由于(a -b )2

≥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答案】 a 2

+b 2

-2ab ≥0 (a -b )2

≥0 (a -b )2

≥0

4.设a >0,b >0,c >0,若a +b +c =1,则1a +1b +1

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导学号:01580046】

【解析】 因为a +b +c =1,且a >0,b >0,c >0,

所以1a +1b +1c =a +b +c a +a +b +c b +a +b +c c =3+b a +a b +c b +b c +a c +c a

≥3+2

b a ·a

b +2

c b ·b c +2c a ·a c

=3+6=9.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答案】 9

5.已知a >0,b >0,试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a b +b

a

≥a +b . 【证明】 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

a a +

b b ≥ab (a +b ),

即只需证(a )3

+(b )3

≥ab (a +b ), 只需证(a +b )(a -ab +b )≥ab (a +b ), 只需证a -ab +b ≥ab , 即(a -b )2≥0,

而上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人教A版】2020年秋高中数学选修1-1:全一册学案(23套,含答案)

1.1.1 命题 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难点)2.理解命题的构成形式,能将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重点)3.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难点,易错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命题的定义与分类 (1)命题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定义中的两个要点:“可以判断真假”和“陈述句”.我们学习过的定理、推论都是命题. (3)分类 命题? ?? ??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思考1:(1)“x -1=0”是命题吗? (2)“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这个说法正确吗? [提示] (1)“x -1=0”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正确.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中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才是命题. 2.命题的结构 (1)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p ,则q ”.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2)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常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思考2:命题“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提示] 条件是“一个数是实数”,结论是:“它的平方是非负数”.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一个命题不是真命题就是假命题. ( ) (2)一个命题可以是感叹句. ( ) (3)x >5是命题. ( ) [解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知(1)正确,(2)、(3)错误. [答案] (1)√ (2)× (3)× 2.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2>3; ③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④x >2; ⑤2018央视狗年春晚真精彩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复习题

数学选修1-1复习资料 第一章 知识要点: 1、命题的概念及四种命题的关系 要求:(1)会判断命题的真假;(2)会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3)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 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3、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4、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 的是( ) 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B 、若整数a 是素数,则a 是奇数 C 、x>2 D 、12>6 2、有下列命题:①2 0ax bx c ++=是一元二次方程;②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若,a b R ∈,且ab>0,则a>0且b>0;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3、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 ) A .一定为假 B.一定为真 C.可能为假 D. 不能确定 4、命题“方程2 1x =的解是1x =±”,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 ) A .使用了逻辑联结词“非” 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 C .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 D.没有使用逻辑联结词 5、“1 4 m =- ”是直线mx+(m+1)y+1=0与直线(m-2)x+3my-2=0相互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6、p :三角形全等; q :三角形面积相等; 则p 是q 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设p, q 是两个命题,若p q ∧为真,则( ) A .p 真,q 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 、p 假,q 假 8、设p, q 是两个命题,若p q ∨为真,且p ?为真,则( ) A .p 不一定是假命题 B 、q 一定是真命题 C 、q 不一定是真命题 D 、p 与q 同为真 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x5 1y ”时,假设的内容应该是( ) A 、5 1 x =51 y B 、51x <51 y C 、51x =51y 或51x <51 y D 、51x =51y 或51x >5 1y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教案导学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 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0ab =,则0a =; (2)若0a >时,则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与“”: ①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 也就是说,命题(1)中由“0ab =”不能得到“0a =”,即0ab =0a =;而命题(2)中由“0a >”可以得到“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0a >?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 ②练习:教材P10 第1题 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上述命题(2)中“0a >”是“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0a >”的必要条件. ②例1: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 (1)若1x >,则33x -<-; (2)若1x =,则2320x x -+=; (3)若()3x f x =- ,则()f x 为减函数; (4)若x 为无理数,则2x 为无理数. (5)若12//l l ,则12k k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解:(1)(2)(3)p 是q 的充分条件。 点评:判断p 是不是q 的充分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③变式练习:P10页 第2题 ④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 (1)若0a =,则0ab =; (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a b >,则ac bc >; (4)若x y =,则22x y =.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解析: 若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解:(1)(4)q 是p 的必要条件。 点评:判断q 是不是p 的必要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 ⑤变式练习:P10页 第3题 ⑥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 是6的倍数”是“x 是2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5x <”是“3x <”的必要条件.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高中数学选修-5知识点(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 (3)两个实数的大小与这两个实数差的符号的关系(不等式的意义) ???a >b ?a -b >0 a = b ?a -b =0a ,<,≥,≤共5个. (2)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任意给定两个实数,它们之间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量从严格意义上说相等是特殊的、相对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因此绝大多数的量都是以不等关系存在的. (3)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不等关系的表示: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a >b ?b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c ∈R ?a +c >b +c ; (4)加法法则:a >b ,c >d ?a +c >b +d ; (5)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 ,c <0?ac b >0,c >d >0?ac >bd ; (7)乘方法则:a >b >0,n ∈N 且n ≥2?a n >b n ; (8)开方法则:a >b >0,n ∈N 且n ≥2?n a >n b . (9)倒数法则,即a >b >0?1a <1b . 2.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1)定理2:如果a ,b >0,那么a b +≥ a +b 2≥a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的应用: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大值,

高中数学选修2-1学案:1.1.1命题

1.1.1 命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够把命题化为“若p,则q”的形式. 知识点一命题的定义 (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3)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思考](1)“x>5”是命题吗? (2)陈述句一定是命题吗? [答案](1)“x>5”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 (2)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因为不知真假,只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叫做命题.

知识点二命题的结构 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的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题型一命题的判断 例1(1)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A.x-1=0 B.2+3=8 C.你会说英语吗? D.这是一棵大树 (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有________.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③22 015是一个很大的数; ④4是集合{2,3,4}的元素; ⑤作△ABC≌△A′B′C′. [答案](1)B(2)①④ [解析](1)A中x不确定,x-1=0的真假无法判断;B中2+3=8是命题,且是假命题;C不是陈述句,故不是命题;D中“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 (2)①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②不是陈述句;③不能断定真假;④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⑤不是陈述句. 反思与感悟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是命题,只有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命题首先是“陈述句”,其他语句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一般都不是命题;其次是“能判断真假”,不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是命题,如“x≥2”、“小高的个子很高”等都不能判断真假,故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苏教版 -----------------------------------必修1-----------------------------------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第2章函数 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 2.3映射的概念 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 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 3.3幂函数 3.4函数的应用3. 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2.1平面的基本性质 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 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 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 3.一般式 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2.1.6点到直线的距离 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 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必修3----------------------------------- 第1章算法初步 1.1算法的意义 1.2流程图1. 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 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 1.3.4循环语句 1.4算法案例 第2章统计 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 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 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 2.4线性回归方程 第3章概率 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3.4互斥事件 -----------------------------------必修4----------------------------------- 第1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2章平面向量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 2.3向量的坐标表示2. 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4向量的数量积 2.5向量的应用 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几个三角恒等式 -----------------------------------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 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数列 2.1数列 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3章不等式

高中数学选修4系列1-4-5知识点总结(全套)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数学 选修2-1双曲线导学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学习要求】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学习要运用类比的方法,在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中建立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知识要点】 1.双曲线的定义 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 ,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 探究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 问题1 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 1,F 2上,把笔尖放在点M 处,拉开闭拢拉链,笔尖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曲线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 双曲线的定义中强调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若没有绝对值,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3 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制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 <|F 1F 2|? 问题4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下列条件,试判断下列各条件下点P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1) 6)5()5(2222=+--++y x y x ; (2)6)4()4(2 222=+--++y x y x (3)方程x =3y 2 -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部分 D .椭圆的一部分 探究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1 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思考怎样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2 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怎样进行区别?能否统一? 问题3 如图,类比椭圆中a ,b ,c 的意义,你能在y 轴上找一点B ,使|OB |=b 吗? 例1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并且双曲线过点(3,-42)和???? 94,5,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与双曲线x 216-y 2 4=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2)的双曲线方程. 跟踪训练1 (1)过点(1,1)且b a =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 A .12 122 =-y x B .y 212-x 2=1 C .x 2 -y 212=1 D .x 212-y 2=1或y 2 12 -x 2=1 (2)若双曲线以椭圆x 216+y 2 9=1的两个顶点为焦点,且经过椭圆的两个焦点,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 探究点三 与双曲线定义有关的应用问题 例2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x 216-y 2 8=1,点P 在双曲线上,且到其中一个焦点F 1的距离为10,点N 是PF 1的 中点,求|ON |的大小(O 为坐标原点). 跟踪训练2 如图,从双曲线x 23-y 2 5=1的左焦点F 引圆x 2+y 2=3的切线FP 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 , T 为切 点,M 为线段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MO |-|MT |等于( ) A . 3 B . 5 C .5- 3 D .5+ 3 例3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 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 s ,且声速为340 m/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跟踪训练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为了援救灾民,某部队在如图所示的P 处空降了一批救灾药品,今要把这批药品沿道路PA 、PB 送到矩形灾民区ABCD 中去,已知PA =100 km ,PB =150 km ,BC =60 km ,∠APB =60°,试在灾民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PA 送药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PB 送药较近,请说明这一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其方程. 【当堂检测】 1.已知A (0,-5)、B (0,5),|PA |-|PB |=2a ,当a =3或5时,P 点的轨迹为 ( ) A .双曲线或一条直线 B .双曲线或两条直线 C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直线 D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射线 2.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3.双曲线x 216-y 2 9 =1上一点P 到点(5,0)的距离为15,那么该点到(-5,0)的距离为 ( ) A .7 B .23 C .5或25 D .7或23 4.已知动圆M 与圆C 1:(x +4)2+y 2=2外切,与圆C 2:(x -4)2+y 2=2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课堂小结】 1.双曲线定义中||PF 1|-|PF 2||=2a (2a <|F 1F 2|)不要漏了绝对值符号,当2a =|F 1F 2|时表示两条射线.

高中数学选修1 2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1-2知识点总结选修统计案例第一章

.线性回归方程1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ay?bx?n??ynxxy??ii?1?i?b?其中,n2??2nxx?i?1?i? bx?a?y??.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x,n?)?yx)(y(x?ii.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21i??r nn??22)y?x)?y((x ii1?i1i?负相关; <0时,变量注: ⑴>0时,变量正相关;y,xyx,rr接近,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⑵①越接近于1||r||r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0于条件概率3.ABAB发生的概对于任何两个事件和发生的条件下,,在已知BAAAPBPB)|, ) 其公式为|(. 率称为发生时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ABP)(=AP)( 4相互独立事件 AB PABPAPB) ,则,如果_((())(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称 AAAnPAAA PAPA)(…(2)如果_,),…,=相互独立,则有)(…(n2111 22PA). (n----BBAABAAB也相互独立.(3)如果与,与相互独立,则,与,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列联表(1)2×2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设BA,变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A,A:AA112量;?BB:B,B112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列联表.×2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 (2)独立性检验B,×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根据2 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 的计算公式统计量χ 2(3)2bc n ad)-(2=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第一章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 知识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 推出关系p?q p?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充要条件 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此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特别提醒: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为四类 (1)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即p?q且q?p; (2)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q且q?p; (3)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q且q?p;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p?q且q?p. 1.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唯一的.(×) 2.“若p,则q”是真命题,而“若q,则p”是假命题,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q”成立.(√) 4.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一、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 例1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个作答). (1)在△ABC中,p:A>B,q:BC>AC;

(2)对非空集合A,B,p:x∈A∪B,q:x∈B; (3)在△ABC中,p:sin A>sin B,q:tan A>tan B; (4)已知x,y∈R,p:(x-1)2+(y-2)2=0,q:(x-1)(y-2)=0. 解(1)在△ABC中,显然有A>B?BC>AC,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2)显然x∈A∪B?x∈B,但x∈B?x∈A∪B,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取A=120°,B=30°,p?q,又取A=30°,B=120°,q?p,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p?q且q?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反思感悟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若p?q,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p?q,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集合法 对于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具体情况如下: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A 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跟踪训练1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一个作答). (1)p:x-3=0,q:(x-2)(x-3)=0;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3)p:a>b,q:a+c>b+c; (4)p:a>b,q:ac>bc. 解(1)x-3=0?(x-2)(x-3)=0,但(x-2)(x-3)=0?x-3=0,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选修1-1全套导学案

1.1.1 命题导学案 【教学目标】 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例1、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抽象、归纳 命题定义: 4.练习、深化 例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2.(6)x>15. (5)2)2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 5.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 定义: 6.练习、深化 例3、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若a>0,b>0,则a+b>0. (4)若a>0,b>0,则a+b<0.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过渡:从例2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的两种情况,即有些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而有些命题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与分步乘法计数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n元集合A={a1,a2?,a n}的不同子集有2n 个。 1.2排列与组合 1.2.1排列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arrangement)。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排列数公式: n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 规定:0!=1 1.2.2 组合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combination)。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 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或 表示。 组合数公式: ∴ 规定: 组合数的性质: (“构建组合意义”——“殊途同归”) (杨辉三角) *

1.3 二项式定理 1.3.1 二项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 *注意二项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与这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n∈N *) 其中各项的系数 (k ∈{0,1,2,? ,n})叫做二项式系数(binomial coefficient); 式中的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T k+1 表示通项展开式的第k+1项: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编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恒 则成 人生一连串 的奋斗 追求理想要 奋战不懈 坚持到底 有恒则成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 选修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案例。 选修系列4:由4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 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 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 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整套)(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精品学案全集(vip专享)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册)精品 学案汇总 _1.1命题及其关系 1.1.1四种命题 命题的概念 观察下列语句的特点: (1)这幅画真漂亮! (2)求证3是无理数; (3)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4)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5)x>2 012; (6)若x2=2 0122, 则x=2 012. 问题: 在这些语句中哪些能判断出真假, 哪些不能判断出真假. 提示: (1)(2)(3)(5)不能判断真假; (4)(6)能判断真假.

1.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 ????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命题.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 观察下列四个命题: (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4)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问题: 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提示: 命题(1)的条件是命题(2)的结论, 且命题(1)的结论是命题(2)的条件. 对于命题(1)和(3).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 对于命题(1)和(4).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 1.四种命题的概念 (1)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2)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 (3)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 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2.命题的四种形式 原命题: 若p , 则q ; 逆命题: 若q , 则p ; 否命题: 若非p , 则非q ; 逆否命题: 若非q , 则非p . 3.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选修1-2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1-2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1-2课后习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1.在画两个变量的散点图时,下面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 A 预报变量在x轴上,解释变量在y轴上 B 解释变量在x轴上,预报变量在y轴上 C 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x轴上 D 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任意一个变量在y轴上 2.数列2,5,11,20,,47, x…中的x等于() A 28 B 32 C 33 D 27

3.复数2 5 -i 的共轭复数是( ) A i +2 B i -2 C -i -2 D 2 - i 4.下面框图属于( ) A 流程图 B 结构图 C 程序框图 D 工序流程图 5.设,,a b c 大于0,则3个数:1a b +,1b c +,1 c a +的值( ) A 都大于2 B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C 都小于2 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6.当132<

处理处理 得病32 101 133 不得病61 213 274 合计93 314 407 根据以上数据,则( ) A 种子经过处理跟是否生病有关 B 种子经过处理跟是否生病无关 C 种子是否经过处理决定是否生病 D 以上都是错误的 8.变量x与y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当x取值16,14,12,8 时,通过观测得到y的值分别为11,9,8,5,若在实际问题中,y的预报最大取值是10,则x的最大取值不能超过( ) A 16 B 17 C 15 D 12 9.根据右边程序框图,当输入10 时,输出的是() A 12 B 19 C 14.1 D -30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一、导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 =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 ) (x f y =在 x 处的导数,记作 ) (0'x f 或 |'x x y =,即 )(0'x f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 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 函数 导函数 不定积分 y c = 'y =0 ———————— n y x =() *n N ∈ 1'n y nx -= 1 1n n x x dx n +=+? x y a =()0,1a a >≠ 'ln x y a a = ln x x a a dx a =? x y e = 'x y e = x x e dx e =? log a y x =()0,1,0a a x >≠> 1 'ln y x a = ———————— ln y x = 1'y x = 1 ln dx x x =? sin y x = 'cos y x = cos sin xdx x =? cos y x = 'sin y x =- sin cos xdx x =-?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