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 第八章

经济学 第八章

经济学 第八章
经济学 第八章

内容体系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

◆外部性及其对策

一般掌握:

◆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策

一般了解: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

一、主要概念

非对称信息

也叫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参考教材P183)

逆向选择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参考教材P184)

委托代理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参考教材P185)

外部性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参考教材P185)

外部经济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参考教材P185)

外部不经济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参考教材P186)

科斯定理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参考教材P191)

产权

是指个人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参考教材P191)

产权制度

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参考教材P189)

交易费用

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被称为“转换费用”。(参考教材P189)

私人物品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参考教材P193)

公共物品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参考教材P193)

二、重难点辅导

1.垄断的存在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及自然条件等(在第五章已经讲过),所以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

垄断的存在造成的危害:

效率低下。因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决定的垄断产量时,产品价格

高于边际成本。

社会缺乏公平。因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决定的垄断产量时,厂商有垄断利润存在。

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抑制需求不利于增加供给。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所以垄断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可能比过度竞争更有益,所以又不能完全消除它。

针对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可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其中包括行业的重新组合、经济和行政处罚以及实施反垄断法等。

政府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确定在什么标准上合理,应从两个角度考虑:

第一,为提高效率,实行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P=MC。

第二,为实现公平,减少或消除超额利润,减少超额利润的条件是P=AC。

政府控制垄断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2.非对称信息

非对称信息亦称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包括两种情况: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有这种情况;有些市场买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卖方,保险与信用市场上有这种情况。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或提高商品和要素价格不一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和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即不能实现商品市场均衡、要素市场均衡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这就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的无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的不对称不仅是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

3.逆向选择及防止

4.委托代理制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使经营者拥有所有者不掌握的私人信息,并用以损害所有者利益来追求经营者利益;

由于信息不确定,所有者无法全面通过企业绩效考核经营者行为;

由于信息不完全,所有者委托代理者的契约也往往是不全面的,会产生一些纠纷,于是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者无法选择合适劳动者和解决合理激励问题。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不能通过政府干预,因为政府和企业所有者一样无法对经营者和工人进行观察和监督。可从企业外部规范竞争和内部增强约束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如经理市场的建立、企业间的收购和并购以及董事会的监督、股东抛出股票的威胁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应该在支付代理人报酬上做文章。如企业所有者对经理可采取根据企业盈利情况发奖金或者让经理参加固定的利润分享等。

5.外部性的含义与种类

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

这种外部效应有时产生有利影响,有时会产生不利影响。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把外部效应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这项经济活动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人补偿

的危害。这项经济活动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6.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外部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换言之,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7.解决外部性的对策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在化。

主要政策手段包括:

税收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实行征税,其征税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造成的损失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其补贴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收益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

企业合并。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政府如果把这两个厂商合并或两个厂商自愿合并,则外部性就“消失”了或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厂商为本自己的利益,使生产确定在MR=MC水平上,容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明确产权。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多是由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如果产权完全确定并能得到充分保障,就可杜绝一部分外部性发生。因为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外部性问题。

前两个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后一个政策则强调依靠市场本身解决外部性问题。

8.科斯定理

关于什么是科斯定理,西方学者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该定理可表述为: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因此,科斯定理宣称,只要交易费用为零,不论产权归谁,自由的市场机制总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办法,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关于科斯定理,大致的意思便是如此,科斯本人并没有对该定理加以精确的证明,仅仅使用了类似上述的数字例子加以说明。

9.产权

产权是指个人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等。

所谓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

社会关系。

产权具有排他性的,两个人不能同时拥有控制同一事物的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权利就是无限的,因为社会在赋予某个人权利的同时,仍然对其权利范围进行了界定。

排他性所有权必定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去度量和描述资产,以及保证所有权实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排他性所有权的价值依赖于行使权利的成本,即最终依靠强制

力量来排除其他人使用权利的成本。因此,产权的意义在于对资产的保护成本相对而言

不能太高,换言之,产权只有当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时,人们才有动力

去制定规则和界定产权。

10.交易费用

产权理论的中心论题是: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就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交

易费用是产权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产权理论的基础性范畴。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

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

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被称为“转换费用”。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监督及

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与生产费用不同,它是履行一个合同的费用。交易费用在一定程

度上与索取有关交易信息的费用相联系。

交易费用是社会资和财富源的一种损失。

1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

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一个人使用或消费私人物品意味着他人不能同时使用或消费

该物品,即排他性。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公共物品在消费上或使用是不排他的。

12.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二是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集中做出的。

公共选择的原则

与私人消费相比较,公共物品在表现消费者个人、集体偏好的程序方面存在着一系

列的障碍,这有可能使得公共选择的结果与个人需求存在偏差。这种公共选择希望表现

个人偏好又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偏好背离,被称为公共选择的困难。为克服这种困难,必

须确定合理的选择机制和正确的选择原则。

“多数票”机制是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投票进行选择的原则。

影响选民对公共物品支出的态度的因素:个人偏好、个人收入水平和私人物品的拥

有量以及税收制度。

公共物品的选择除多数票原则外还有其他多种选择原则,决定选择哪一种原则的标

准是交易成本。

背景资料:

《青年时报》2003年6月12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其过程大致是:

某县某自然村附近建起了一个石料场,自从2000年12月以来村民就饱受石料场的炮声之苦,许多村民的房子都因此出现了裂痕,有时石头崩出来也让村民受尽了惊吓,这严重影响了该村村民的生活,村民纷纷要求石料场停止采石或进行搬迁。村民傅华婷的儿子要结婚,女方父母探查后,认为这样的环境无法让女儿安全居住而不让自己的女儿过门。同时,石料场的场长韩军也是颇感委屈,他有一堆各类证件,有合法的手续保证自己的权利是合法的,他对生产的安全也非常重视。他本人承认对村民造成了伤害,决定给自然村村民每人1000元的补偿,但只有8户人家收了钱,其他人表示对此价格不满,不接受补偿。后来村民把这

件事情反映到县政府。县政府经过调查后,做出了三方面的处理意见:限定开采时间、降低开采数量、对每户村民进行经济补偿。石料场遵从了处理意见,经济上受到了损失。但问题并未解决,该自然村24名妇女从5月29日起开始,在石料场门口拦车,他们意欲阻止石料场施工。6月2日,双方发生了争执和打斗,各有受伤和损失。这种矛盾在当地的多个石料场和老百姓都有存在,但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因为该地区靠杭州湾,滨海工业区以及围海造田都需要大量石料,尽管这种矛盾很多而且冲突不断,但石料场的生意依然红火。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的问题是:

1. 石料场的外部性表现为那些?

2. 用科斯的产权定理,如何分析这种现象?

3. 石料场厂长韩军决定给自然村村民每人1000元的补偿,但只有8户人家收了钱,其他人表示对此价格不满,不接受补偿。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4. 政府对于解决此类外部性问题可采用那些对策?

分析思路:

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可分为正的和负的,正的外部效应叫外部经济,负的外部效应叫外部不经济。从石料场的外部性来看,其外部不经济表现为附近“村民饱受石料场的炮声之苦,许多村民的房子都因此出现了裂痕,有时石头被崩出来也让村民受尽了惊吓”等等,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但同时,石料场的存在也可能给当地来带了一些外部经济,如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当地人口就业等。

用科斯的产权定理来分析这种现象,关键是看石料场的产权是否界定清晰。假如石料场的产权清晰,有在此开采石料的权力,那么当地村民为了免遭石料场开采石料带来了外部不经济,他们可以采用几种办法:一是出资给石料场增加辅助设施,减少噪声和振动;二是让石料场停止开采,并补偿其由于停止开采所造成的一些损失;三是进行集体搬迁到其他地区等。村民就几种方法进行成本比较,从中选择成本较低的一种方法采用。假如当地村民有在此安定生活的权力,那么石料场要想在此开采石料,也有几种办法采用:一是采用先进技术,防止开采过程影响村民生活;二是对村民进行经济补偿;三是出资让村民集体搬迁。石料场通过成本比较选择一种成本最低的办法解决。

案例中提到石料场对村民进行了1000元的经济补偿,但只有8户人家收了钱,其他人表示对此价格不满,不接受补偿。说明村民没有就补偿数额问题达成协议,这其中存在科斯定理中所说的交易费用的问题。交易费用是在产权交易中所发生的费用,即在产权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变革中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谈判、签约及履行合约等的支出及相应的税收等。村民共同就补偿数额达成协议,需要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行动,这就需要组织成本、交流成本和协调成本等,所有这些构成交易费用成本。如果交易成本过高,支付者承担不起时,那么他就会放弃这种行动。科斯的产权定理是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市场均衡的最终效率结果;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则市场的结果就会不同。

政府对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对策包括:征税和补贴、企业合并、明确产权等。

(宏观经济学练习)第8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单项选择 1.本国价格下降则出口()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2.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本国利率等于世界利率是()实现均衡的表现。 A. 商品市场; B. 货币市场; C. 进出口贸易; D. 外汇市场。 3.对于小国开放经济来说,国内利率()。 A. 恒等于世界利率; B. 由国内货币供求决定; C. 由国内储蓄与投资水平决定; D. 波动幅度小于世界利率波幅。 4.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进口与汇率负相关; B. 净出口与汇率负相关; C. 出口与汇率正相关; D. 进出口与汇率正相关。 5.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国利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上升; C. 本国净出口上升; D.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6.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7.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国民收入不变; D. 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8.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净出口下降; D. 本国利率下降。 9.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鼓励出口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C. 本国净出口上升; D. 本国本国利率上升。 10.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汇率下降;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本国国民收入下降。 11.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国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12.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币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13.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 A. 本币汇率上升; B. 本国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上升;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14.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小国开放经济中,限制进口会使()。 A. 本币汇率不变; B. 本国净出口上升; C. 本国国民收入不变; D. 以上三者均不变。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西方经济学18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两个部分,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这样才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由于不存在行业调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市场上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要素需求若存在行业调整,那么,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要素使用量及产量的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产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使厂商n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厂商n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厂商的要素使用曲线dn如图8—1所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一章答案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 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 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 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 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 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 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 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 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复习题 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 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 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 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 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 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 1 ?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答:没有无谓损失。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 — 2。 图8—2比萨饼市场均衡图 B. 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 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 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 C+D+F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D。税收收入为面积 B+Co无谓损失为面积 E+F。税收前没有税收收人和无谓损失(见图8— 3)。

宏观经济学第8章的答案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1、举例说明政府扩大购买支出的乘数效应。 答:政府扩大购买支出,会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假设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e=0.5,政府增加100万元购买支出。首先,随着这100万元的政府购买的投入,总支出直接增加了100万元,即人们的总收入也增加了100万元。在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下,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0.5,消费也增加50万元,同时总支出和总收入也增加50万元。在这增加的50万元中,又将有25万元投入消费,从而总支出和总收入又将增加25万元……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下去,最后 ⊿Y=⊿G+e⊿G +e2⊿G+…+e n⊿G 即k=⊿Y/⊿G=1+e+ e2+…+e n=1/(1-e)=2 则⊿Y=2×100=200万元 2、在IS—LM模型中,为什么说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决定了财否政政策是有效? 答:因为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为:dY/dG=f/[f(1-b)+qh],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f的大小在决定财政政策效果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f趋于极大,也就是LM曲线趋向一条水平线时,dY/dG 的数值达到最大,财政政策最有效;而当f等于零时,也就是LM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时,dY/dG=0,财政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3、什么是“挤占效应”?为什么说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 答: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中,政府购买的乘数dY/dG=1/(1-b), 0<b<1,即此时政府购买乘数显然会大于1。 而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乘数dY/dG=z/(1-b)=f/[f(1-b)+qh], 其中z= h/[h+dk/(1-β)],很显然0<z<1, 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IS—LM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要小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政府支出乘数。 4、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在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乘数为:dY/d(M/P)s=q/[(1-b)f+qh]p, f代表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q代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代表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微观经济学沈炳珍第八章-参考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考察一个市场竞争程度的一种途径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B ) A.需求的收入弹性 B.需求的价格弹性 C.供给的价格弹性 D.边际替代率 2.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缺乏价格弹性的程度越大(C) A.厂商拥有的市场力量越小 B.提高价格,销售量下降得越多 C.厂商拥有的市场力量越大 D.价格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 3.垄断竞争行业将不断有新厂商进入,直到需求曲线刚好接触到(B ) A.边际成本曲线 B.平均成本曲线 C.总成本曲线 D.平均不变成本曲线 4.垄断竞争区别于寡头在于(A ) A.在垄断竞争中,厂商不需要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B.在寡头中,不存在竞争 C.寡头是不完全竞争的一种形式 D.在垄断竞争中,厂商面对着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5.垄断竞争在均衡状态下(D ) A.厂商得到的经济利润为零 B.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卡特尔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决定其联合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D ) A.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B.使卡特尔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需求 C.使每个厂商达到供求平衡 D.使卡特尔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7.卡特尔的单个成员有欺骗动机,是因为(A ) A.一般厂商的边际成本低于卡特尔的边际收益 B.一般厂商的边际成本超过卡特尔的边际收益 C.卡特尔的价格大于一般厂商的边际成本 D.卡特尔的边际收益低于卡特尔的价格 8.卡特尔面临的问题是,卡特尔的单个成员发现( B )是有利可图的。 A.把价格提高到卡特尔价格以上,而不必担心会失去顾客 B.把价格降到卡特尔价格以下,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C.把价格提高到卡特尔价格以上,而不必担心遭到报复 D.把价格降到边际成本以下 9.囚犯困境是一个涉及两方的简单的对策,在这一过程中(B ) A.双方都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结果一方赢一方输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练习 1答: 生产要素理论是微观经济学分配理论的核心与主流。 2答: 厂商要素使用原则是: MRP=MR·MP=MFC 3答: 要素使用原则是从利润最大化原则中推导出来的。 4答: 要素市场出现买方垄断时,不存在要素需求曲线。 5答: 根据题意: MP=-0.03L2+2L+38, 完全竞争时:MP·P=W 0.1(-0.03L2+2L+38)=5,解得:L=60(舍取),L=20/3=6.67小时 7解: (a)根据题意:MP=-10L+10,根据要素使用原则:P(-10L+10)=W,得到需求函数:L=1-W/10P。 (b)dL/dW=—1/10P<0,∴劳动需求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c)dL/dP=W/10P2>0,∴劳动需求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 8解: L L =20,∴厂商应雇用7个劳动日。

9解: 产品逆需求函数为:P =100-Q =100-4L ,工人劳动逆供给函数为:W =2L +40。 MRP =MR·MP =[Q (-1)+P ](4)=4[100-8L ], MFC =d (2L 2+40L )/dL =4L +40, 取得利润最大时,应满足:4[100-8L ]=MRP =MFC =4L +40,解得:L =10, W =2×10+40=60,P =100-4×10=60,Q =4×10=40。 10解: 根据题意,有: L L L L L L L L W L PQ 48304.0)360()01.05.13(42332-+-=+--+=-=π 一阶优化条件为: 048612.02=-+-=L L dL d π ,解得:L =10(此值为亏损最小点,不合题意舍去),L =40,q =3×40+1.5×402—0.01×403=1880,W =60+3×40=180。

第八章 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八章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八章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内容提要 宏观经济模型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行的全面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可用来进行宏观经济的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决策研究和发展预测。本章主要讨论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理论,并对中西方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综述。 本章学习的一个重点是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理论。首先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分类,可以按建模方法分类,分为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模型、优化模型、经济控制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可以按建模目的分类,分为预测模型、决策模型、专门模型;可以建模范围分类,分为国家模型、地区模型、国家间模型等;可以按时间长度分类,分为季度模型、年度模型和中长期模型等。其次讨论传统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问题,包括基本设定理论与模型设定方法,前者涉及到从经济理论的提出,到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等方面的问题;后者主要讨论了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从一般到简单的两类建模方法。再次,从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决策方式、经济核算体系三个方面讨论了影响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设定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外生性程度的决定、分解性程度的决定以及建模的工作程序。 本章学习的另一个重点是对中西方宏观经济模型的综述。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型的发展历程、建立模型的经济理论、模型的规模、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后,着重介绍了美国的一个小型宏观模型——Klein战争间模型与一个中型模型——Klein-Goldberger模型。对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主要讲述了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并以两个中国不同时期的宏观计量模型为例,描述了模型的总体结构、主要模块的设立以及主要方程的建立及其特征。 二、习题 8-1.解释下列概念: 1)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2)外生性程度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微观第八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 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 B .L K L K MP MP P P =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 MP MP P P MC P ===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 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 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 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 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 B.前者较后者平坦 C.前者较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 A.降低,右移 B.增加,左移 C.增加,右移 D.降低,左移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共13页word资料

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 在本章中你将——(http://211.70.209.157/jjx/kcxx/wgjjx/ebook/8.htm) 考察税收如何减少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 了解税收无谓损失的意义和原因 考虑为什么一些税收的无谓损失大于另一些税收 考察税收和无谓损失如何随税收的规模而变动 税收往往是热门政治争论的来源。在1776年美国殖民地对英国税收的愤怒引发了美国革命。200多年以后,罗纳德·里根以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为号召当选总统,在他入主白宫的8年期间,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70%下降为28%。1992年,比尔·克林顿当选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总统乔治·布什没有遵守他在1988年大选中的诺言:“相信我的话:没有新税。” 我们在第六章中开始研究税收。在那里我们说明了,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它的价格和销售量,以及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如何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划分税收负担。在本章中,我们要扩大这种分析,并考察税收如何影响福利,即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福利。 乍看起来,税收对福利的影响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征税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这种收入必然来自某人的口袋。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说明的,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买者和卖者的状况都会变坏: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但为了更充分地理解税收如何影响经济福利,我们应该比较买者和卖者减少的福利和政府增加的收入量。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工具使我们可以进行这种比较。分析将表明,税收对买者和卖者的成本超过了政府增加的收入。 税收的无谓损失 我们从回忆第六章中一个 惊人的结论开始:一种物品的 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 征收是不重要的。当向买者征 税时,需求曲线向下移动,移 动量为税收的大小;当向卖者 征税时,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在这两 种情况下,当征收税收时,买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南方医科大学 2010级经济学(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 W洋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这里,L为企业使用的要素数量(如劳动),Q为使用要素L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它们通过生产函数而“一一对应”。正是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关于生产产量的决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量;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购买多少要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讨论企业的生产决策: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要素的需求量求出相应的产品供给量;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产品的供给量求出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4.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第三,如果考虑该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8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的延伸和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第二,在一般情况下,场上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收益产品”(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因此,一般场上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

际要素成本. 第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在西方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被假定为是任何厂商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无论是产量的决定还是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遵守的都是同一个利润最大化原则.该原则意味着,任何厂商的任何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第二,在不同的场合,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例如,在产量的决定问题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增加的收益和成本,而在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问题上,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增加的收益和成本. 第三,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叫“边际收益产品”,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因此,增加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包括了产品的边际收益.另一方面,要素的边际成本与产品的边际成本的关系则比较复杂.这是因为,要素的边际成本通常仅指增加使用某种特定要素如劳动所引起的成本变化,而产品的边际成本则与多种要素(如劳动和资本)的共同变化有关——产品是由多种要素共同生产出来的. 4、在什么情况下,要素的需求曲线不存在?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 总体介绍:本章的中心是用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租金,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收入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素的数量. 二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高,则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和普通商品一样,生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入分配中的运用。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性质 1.派生需求(也叫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需求者是厂商不是消费者 2.联合需求。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二,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生产要素本身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即:MC=MR=P。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不同既不同于边际收益,也不同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反映的是产出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反映的是产品销售量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产量反映的生产要素投入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这里,L为企业使用的要素数量(如劳动),Q 为使用要素L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它们通过生产函数而“一一对应”。正是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关于生产产量的决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量;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购买多少要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讨论企业的生产决策: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要素的需求量求出相应的产品供给量;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产品的供给量求出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4.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发生于( B )。 A.18世纪70年代B.19世纪7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30年代 2.下列关于微观经济学描述错误的是( C ) A.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B.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C.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理论 D.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3.下列哪项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B )。 A.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B.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C.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D.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A )。 A.亚当·斯密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阿尔弗雷德·马歇尔5.下列哪位经济学家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B )A.亚当·斯密B.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C.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萨谬尔森 6.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这是指( D )。 A.人们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不会为自己作做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 D.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最好的决策 7.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哪一项顺序是正确的?(D )A.生理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安全需求 B.生理需求、尊重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 C.生理需求、爱的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 D.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 8.从能否满足需求的角度而言,物品可以分为( B )。 A.有用物品、经济物品、自由物品 B.有用物品、无用物品、有害物品 C.无用物品、经济物品、自由物品 D.经济物品、无用物品、有害物品 9.自由物品是(A )。 A.免费物品B.稀缺物品 C.无用物品D.经济物品 10.经济物品具有如下性质(C )。 A.有用B.稀缺 C.有用且稀缺D.有用但不稀缺 11.严格地说,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C )。 A.物品的稀缺性B.有用物品的稀缺性 C.经济物品的稀缺性D.以上都是

微观经济学第第8章课后答案

第8章课后题答案 一、基本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配置稀缺性资源的作用,难以实现帕累托效率的状况。 信息不对称:即经济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造成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率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是指一种活动的收益或成本,并不完全由活动的当事人来分享或承担。 公共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特征,能被大家共同消费,一个人使用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使用。 寻租:企业为获得或维护其垄断地位而花费大量资源用于非生产性活动上。 搭便车:是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行为。 公地的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效率工资: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己效用时作出不利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行为,比如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这些“不恰当”或“不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在西方叫“道德风险”。 二、分析简答 1、举例并作图说明垄断的社会成本。 垄断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这种无谓损失就是垄断的社会成本。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完全竞争和垄断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理解垄断的社会成本,(假设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者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如下图所示,给出了垄断者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以及边际成本曲线。为了使利润最 P和大化,厂商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生产,因此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是 m

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2.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3.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4.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5.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 A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C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6.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 D.国民收入的决定 7.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 A应该如何运行 B实际如何运行 C应该是什么 D应该怎样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 D 广告业雇员人数 10.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 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 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 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 1.D 2.C 3.D 4.C 5.D 6.B 7.B 8.D 9.B 10.C 二.填空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2.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问题。 3.需求的无限性与生产的有限性就引出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稀缺性;它是相对的 4.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把这种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5.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练习题讲课教案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练 习题

第八章短期经济波动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一种关于经济波动的表述是正确的? A .当产量高于自然产量率时存在衰退 B.萧条不是严重的衰退 C.经济萧条之所以称为“经济周期”是因为产量变动是有规律并且可以预测的 D.经济波动可以用各种支出、收入和产量来衡量,因为多数宏观经济量往往同时波动。 2.根据利率效应,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B.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3.以下哪一项不是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A .可获得的劳动增加; B.可获得的资本增加 C.可获得的技术增加 D.物价预期上升 4.以下哪一项不是长期总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 .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B.货币中性效应D.汇率效应 C. 5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中,消费者乐观情绪的增长最初的影响是 A .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B.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C.总需求向右移动 D.总需求向左移动 6.以下哪一项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描述是准确的?长期总供给曲线() A .当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向左移动 B.是垂直的,因为所有物价与工资相等的变动并不影响产量; C.向右上方倾斜,因为价格预期和工资在长期中是固定的 D.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时向右移动 7.自然产率是() A .没有失业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B.经济处于自然投资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C.经济处于自然总需求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D.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8.假设物价水平下降,但由名义工资合约固定,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削减产量。证明()A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 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价格理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的错觉理论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古典二分法理论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包括两方面,一是把看电影的钱用于其他方面所能得到的效用,二是把看电影的时间用于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