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崛起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崛起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崛起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崛起

世界文化?

包罗万象从上至下依次为:

巴黎大学博士会议、

德国的亨利在博洛尼亚大学授课

西方中世纪一向被视作是黑暗、蒙昧与落后的同义词,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整个欧洲社会呈现出一派蛮荒景象,城市里到处烧杀抢掠,乡村充斥着谩骂与哭泣,社会经济严重倒退,古希腊罗马高度的文明殒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文化,文化生活几乎成了一片废墟。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西蒙兹在其《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曾经这样描述:“中世纪的精神状况是愚昧无知拜倒在教会的偶像——教条、权威和烦琐的哲学之前。”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世纪采取了隔离与诋毁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西方文化史中的价值和意义被低估了。近些年,欧美学界发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艺术、骑士文学、市民生活等都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中世纪的文化版图需要重构,文化视野需要重塑。于是,数以万计的学术论文和专著陆续出版,各类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世界各地召开,中世纪成了热门研究对象。实际上,中世纪给人们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大学便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重要遗产之一。

欧洲地区大学的诞生是自发性内生型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结出的璀璨果实。中世纪盛行的基督教以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为精神内核,在教义的

文 宋时磊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崛起

49

World Culture Potpourri

宣传、讲解和争辩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文化思想得以保存。11世纪末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历时将近200年,在造成巨大社会动荡的同时又促成了东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阿拉伯人所保存的希腊文化又重新回流到欧洲。新文化引起了学者和青年人的研究兴趣,对基督教空洞的逻辑、修辞、文法知识造成了空前冲击。十字军东征的意义超出了宗教战争或者侵略战争本身,它更是一场商业战争。在其带动下,地中海贸易圈活跃起来,为新兴城市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以经济为纽带的城市也得到发展,市民文化生活逐步建立。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人们之间的沟通往来也日益密切,这需要法律、经济、医学等学科的支撑,催生了对知识的需求。手工业者或者商人为了抵抗封建势力的侵犯和外部的竞争,尝试建立了行会组织,这种组织为大学特别是教师法团的形成提供了制度的参照。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的僧侣在知识的教学和传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在修道院的基础上开办了一些重要的学校和图书馆。但这种教育方式更侧重于宗教上的祷告、忏悔和内省体验,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热情。12世纪,随着城市生活的兴起以及对知识的需求日趋增多,这迫切要求新的机构来承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职能。“13世纪是大学的世纪”,这个世纪欧洲各地承载高等教育职能的组织机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早期的大学仿照了行会的组织形式,师生组成教师行会或者学生行会,借以保护他们在城市中的利益。教师按照学科组成“教授会”(facultas),学生按照籍贯组成“同乡会”(nation)。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但同时他们又都面临着与教会、城市当局和世俗权力的斗争,这就迫切要求师生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一种新的力量。这两者之间的联合被称为“组合”(universitas),这是“大学”(University)一词的起源。根据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在大学中所占的地位不同,可将中世纪大学分为两种组建模式和管理体制。一是学生大学,学生团体共同决定聘任校长、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的时段,博洛尼亚大学是这类大学的代表;二是教师大学,由教会创办或者经过帝王和教皇的认可,在校长的领导下结成师生紧密配合的团体,以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为代表。进入13世纪后,在自发产生以及迁徙产生的大学之外,由教会或者世俗权力倡导建立的大学日渐增多。这类大学沿袭借鉴学生大学或教师大学的组织管理模式,但创办者一般有很强的功利性或者目的性,这类大学有腓特烈二世1224年创办的那不勒斯大学以及法国的图卢兹大学等。

115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律学校的基础上形成了博洛尼亚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近代大学。之后,1167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80年法国在巴黎圣母院的基础上形成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是欧洲大学的样本,以研究神学而著称,学生最多时达五万人,被称为“大学之母”。1209年,牛津大学学生与市政府发生冲突,部分教师和学生移居剑桥,创立了剑桥大学。1231年意大利创办了萨勒诺大学,这是欧洲最早的分科大学。1300年之前,西方出现了18所大学,其中16所至今仍然十分活跃。到文艺复兴时,欧洲大学已经发展至80余所。

中世纪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入学门槛,对每一位有求学愿望的学生都是开放的。大学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固定的校舍,这与现代大学的组建模式有较大差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中的通行语言为拉丁语,教科书是用拉丁语书写的,教师讲座用拉丁文来演讲,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学生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大学对学生管理也相对宽松,学生可以自由地从一所大学迁移到另一所大学学习,那时的大学可以称之为“国际性大学”,学生来自欧洲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中世纪大学中各式各样的学生都有,有的甚至被视为流浪汉、花花公子、小丑、危险分子之流。很多学生胸无大志,极为慵懒,他们并不想早点毕业,一再延长学习的期限,整天在一个又一个老师、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之间跳来跳去。这些四处漫游的学生将自己称为哥德利亚(Goliard),他们是一批喜欢用拉丁语做讽刺诗歌的游吟派诗人。他们的诗歌采用现代的音节和韵律,内容与宴饮和爱情有关,带有比较浓郁的异教徒色彩。

中世纪大学确立了院系制度和分科教学的组织方法,一般按照学科划分为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等四个学院。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没有固定的程式,大学教师有很强的自主权。从13世纪起,经教

50

世界文化?

包罗万象

皇命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趋于统一和稳定。

中世纪大学一般有文、法、医、神四个学科。其中,

神学是地位最高的学科,主要学习《圣经》及经院

哲学家的神学著作。文科主要学习“七艺”,即文法、

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文科是

预科,为进入其它学科学习做准备。

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参照了行会师傅、学徒

和帮工的等级制度,用来表示任教资格。学士表明

完成了大学初级阶段学习,有资格申请执教许可。

硕士、博士和教授在中世纪没有明显的界线,都用

来指称教师,硕士主要指人文专业的教师,博士和教授指高级教师。13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会由主教或者教师授予一本书,一个指环,一顶博士帽,类似今天的博士授予仪式。会士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学位,是对相应的从业资格的认定,获得会士后才能获得博士或者硕士。中世纪不但初步地形成了学位名称的雏形,还形成了一套与学位相适应的课程、授课、考试、答辩制度。大学里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演讲和辩论,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考试是中世纪大学中的重要议程,考试的名目繁多,历时也极为漫长。进入学士阶段要进行考试,学士考试之后还要组织一次考试,考试极为严格。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为教师的选拔提供了一套相对客观的标准,同时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基础。

中世纪大学酝酿了现代大学最为悠久、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中世纪大学是独立于教权和皇权之外相对自治的独立机构,与教会势力和城市世俗势力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大学会与国王或者教会发生严重冲突,如1229—1231年巴黎大学的罢课斗争,大学取得了最终胜利。那时的大学体现出真正的独立精神,大学不受任何个人或者机构的控制与制约,为了争取自治权力,学生可以迁移学校为斗争砝码,教师可以停止授课表示抗争。大学自治是高等教育的精华,为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提供了先决条件。在大学自治的前提下,教授组成行会管理大学内部事务,对自己所负责的事情负责,保证每个成员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权,不受任何势力的影响或者干扰。在欧洲,这三者是中世纪大学宝贵的遗产,已经形成一种传统持续到现在,为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尽管这三大价值观不时受到外来势力的

干扰,但仍是现代大学和学者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博洛尼亚大学校徽及校园风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积淀后,欧美国家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确立。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基石,经过一代代教育家的锐意改革、一代代学者的呕心沥血、一代代学生的精心雕琢,这块粗糙的原石才打磨成西方历史上灿烂夺目的奇葩。中世纪大学遗留下来的制度和理念,并没有随着历史尘埃的堆积变得黯然失色,相反,变得熠熠生辉。大学是中世纪留给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大学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遗产。

51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西欧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始于() A.8世纪 B.9世纪 C.10世纪 D.13世纪 2.西欧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的主要原因是() ①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 ②城市就是领主的庄园 ③领主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④城市居民比较富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13世纪,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某城市颁发“特许状”,这标志着该城市() A.实现了完全独立 B.取得自治权 C.取得建国权 D.取得免税权 4.农奴科特威在某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后,他的境遇不符合史实的是() A.他就获得了某市市民的身份 B. 他从此享有自由 C.领主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D.他在城市里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 5.随着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A.无产阶级 B.雇佣工人 C.市民阶层 D.资产阶级 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

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 B.城市的自治 C.大学的兴起 D.古典文化在西欧传播 7.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不包括()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开放异端言论 8.下列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设置有误的一项是() A.文法 B.算术 C.神学 D.音乐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该国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1)琅城是哪国的城市?琅城的主教为什么能控制琅城? (2)琅城市民为什么要举行起义?由此可知当时欧洲城市争取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其他许多城市实现自治一样,琅城最终取得自治权的形式是怎样的?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摘要: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从产生途径及其特点来浅析析它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成特点意义 一.中世纪欧洲大学形成途径 1.1政治格局多元化、政治势力多样化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方著名史学家汤普逊引述过一句评价中世纪欧洲教会地位的话:“中世纪的历史基本上是中世纪教会的历史”。【1】从某种意义上言,可以把中世纪的历史描绘成教会与国家的冲突史。理解中世纪的政治面貌,既要从宏观上了解教会与国家的冲突,也要从微观上明了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欧中世纪除了查理时期的短暂统一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上统一外,从未真正统一过。小国林立,领主间的冲突不断。此种政治格局,有利于大学从政治“真空”地带破土而生。 在一个农业社会里,土地的拥有量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万能的土地吸引教会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的贪婪的眼光,从而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构成盲点。同时,十字军东征后,封建制度在欧洲逐渐解体。封建制度的崩溃,有助于城市的兴起。12至13世纪,自治城市的数量增加了10倍。自治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市民阶级为了贸易上的安全与利益,不得不自己成立“行会组织,这种由商人行会所带头的组织运动,很快为其它阶层人士所效仿。一些志同道合、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立学术团体。此种团体一经形成,即是大学的雏形。当然,学者之团体不称“基尔特,而称为大学校,公开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评述远去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脱胎于宗教神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及以后封建城市的出现、崛起,大学教育逐渐增加了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大学作为维护封建宗教统治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为欧洲的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演变是欧洲封建文明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 标签: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大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从此历经数百年战乱,政治分裂,经济败落,文化颓废,进入了所谓封建中世纪“黑暗时代”。这时被日耳曼人接受得以保留下来的基督教却因独尊的国教地位逐渐达到了它的历史顶峰,基督教神学成为人们唯一的意识形态,几乎垄断了各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教会人士成为教育事业的主导者和文化知识的垄断者。欧洲各国除了僧院和教会学校几无世俗教育可言,这时的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教会神职人员,教会把古典科学文化知识贬斥为“异端”邪说,予以打压摧残,古代辉煌的文化财富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残存下来的也变成为神学的附庸,人类文化史上的灰色记忆自此开始,但中世纪在教育上却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事物——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 中世纪大学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的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大学的直接渊源。修道院及其组织、近代城市的兴起与城市自治联盟的出现[1]、古典翻译运动与文化传播、文化复兴和知识氛围的日益浓厚等都是当时的中世纪西欧所特有的,而且构成了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 西欧中世纪大学除由教会学校转化而来以外,大多是由社会自行创办的世俗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社会需要和教育进步的自然产物,并没有预先的创建计划和精心准备。[2]它们最初是由教师和学生因学习需要依照手工业封建行会的规则组建起来的学习研究组织,师生关系即行会里的师傅学徒关系。大学建立大多需要教会审批,根据教皇训令和特许而创办,但它们却不依靠教会或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是自筹办学经费,以学生缴纳的学费来维持生存发展。这种学校甚至没有围墙,教室也是临时租用的。拉丁文“大学”词汇的最初意思即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行会团体,当时同一城市的几个团体聚集组合成某一组织是很自然普遍的事情,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的结合就是大学。学生们在外求学“最能保障安全的机会,则是与在该国的同胞联合起来”。[3]各种学生团体如“同乡会”和教师团体“教授会”组合起来以保障教育行业制度的规范和教学行为的正常运行,即保护师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和其它利益而形成大学。行会性质及受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平等性、民主性、独立性成为大学的特点,它的管理者全部由选举产生。学生团体和教师团体是属于不同类别的,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组成,它们的联合也各不相同,所在城市也各有特点,这些不同表现在大学体制的不同上。

欧洲大学的起源

☆欧洲大学的起源☆ ―中国科大.李弦(李涧心),2011.5,摘抄自《世界文明史》,重排于2013.4。 大学源自中世纪的欧洲。早在公元800年,查理大帝下令每个教会辖区必须建立初级学校。 但到11世纪时,教育水平依然很低。12世纪之前,欧洲教育主要以教会学校方式存在。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士进行培训,学习读写古罗马的经典作品。13世纪,世俗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教会的教育垄断丧失。12世纪大学在欧洲产生了。巴黎大学是欧洲最早、声望最好的大学,皮埃尔·阿贝拉尔是当时最著名的教师。作为一位经院哲学家,他在《我的苦难经历》中提到自己的遭遇;在《认识自己》中,他鼓吹通过个人自省探求人性本质;在《是与否》中,他就150个神学问题作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他把神学作为一种科学来研究。由于他常常公开与人辩论,招致失败者的怀恨。相传当时他被禁止在地上讲学,他便爬到树上去讲;后来禁止他在半空讲,他就跑到船上去讲。受阿贝拉尔的影响,许多学者纷纷来巴黎大学任教。1200年,巴黎大学专门开授神学和七艺。 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实质上是一个教育行会。继巴黎大学后,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3世纪,牛津、剑桥、那不勒斯等直至现在仍很著名的大学也相继问世。 中世纪大学在欧洲设立神学、文学、法律、医学等系。现在的牛津、剑桥大学依然沿袭中世纪时的组织形式,它是从巴黎大学套用而来的。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形成。除了阿贝拉尔外,其他的经院哲学家有彼得·隆巴尔德。他的名作是《教父名言录》。圣托马斯·阿奎那试图把阿拉伯和古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融合起来。他认为研究创世和自然知识就是研究神学的正道。他著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强调人的自赎和理性。

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起源

一、欧洲中世纪大学创立的背景及起源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是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也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中世纪大学的创办过程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王室与教皇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过程。 (一)中世纪大学创立的社会背景 社会基础: 1.政治上: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王室与教皇的斗争),前民族国家的发展; 王室支持大学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他们统治下的繁荣,弥补战争和瘟疫带来的人口和财富上的损失; 2.经济上: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及新型市民阶层的需要(城市和贸易复兴;从11~15世纪,欧洲约诞生了5000个新兴城市和城镇); 3.文化上:十字军东征后,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呈现在西欧社会面前; 4.宗教上:在大学出现之前,教会机构承担着部分西方高等教育的内容(如修道院、大教堂);教会支持则是通过大学使人们学会如何尊崇神。 5. 社会环境:中世纪后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需求(如对律师、管理者、文书、医生、牧师等的需求)。首先,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王权在与教会的争夺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上的依据。教会自我完善的需要。再次,学者们追求理性与自由的需要。 文化基础: 1.学者对古罗马、希腊文化典籍的翻译; 2.七艺以外的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其次,新学科的引进也拓宽了欧洲人的思维。代数学、零的符号、小数的规律等从此为欧洲人所熟悉。通过大规模的翻译而引进的古典的以及阿拉伯人的知识最终促成了中世纪后欧洲的学术繁荣,也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处于地中海沿岸,伊斯兰文明、古希腊文明及埃及文明的得以便利的交流和碰撞; (二)最初的大学 大学不是有意识创办的,一开始也没有专门的法令来创办大学,它是逐渐形成的,因此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c13909442.html, 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作者:李学丽蒋馨岚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摘要:通过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背景、办学主体以及课程设置等的比较,认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解读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这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需要在融合中世纪大学的经典理念,重拾传统的“书院精神”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象牙之塔”,实现其自身的超越。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中世纪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书院精神”;经典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001-03 尽管早在西周时期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时期的阿卡德米学园就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活动,但是学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大学出现于19世纪末期,而西方大学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与今有近千年之隔的中世纪。毋庸置疑,时间跨度的悬殊已经为我们带来探索的好奇。通过考察和比较中国近代大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萌生背景、办学特色和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不但有助于认清中国近代大学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而且能为当今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建设中西融合,并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的大学提供有效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国近代大学萌生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萌生之比较 “实力的衰弱让中国不能不睁开自己的眼睛。”[1]14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 益加深——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和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使得资产阶级维新派确立了“兴学强国”的目的,明确提出废除八股取士的旧制度,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三级学校制度,废除书院,设立学校,开始了“被逼无奈的文化自觉”。由此可见,建立中国近代大学的历程并非社会和文化的“自然分娩”,它是“后发移植型”(潘懋元语)的,是在古代书院被强行改制,“活活斩伐”的基础上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带有非常浓厚的模仿与照搬的痕迹。而且,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是与技术工具理性“联姻”的,是清政府培育人才以救亡图存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譬如,1895年由盛宣怀奏请设立的“天津西学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2],就凸显了非常明显的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它早期首设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学科,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在其技术工具理性的操控下,中国近代大学采借西方大学模式更多地停留于貌似可以达到救亡图存的“制度层面”,而被视为“无用”的大学“理念层面”的东西却难以落地生根。所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等被奉为经典的大学理念一直都没能渗入中国大学的血脉骨髓,得到长足发展。 与中国近代大学相比,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在相关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文化环境的形成之下产生的。无论是教俗共举的加洛林文化,还是宗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都在11世纪开始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 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6.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 原因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 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 目录 一、摘要 二、中世纪大学介绍 三、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1、政治原因 2、经济原因 3、社会、文化原因 四、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定义的特点 2、教师的特点 3、国际性的特点 五、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 一、 摘要:欧洲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到公元1453这段时间。由C·沃伦·霍利斯特(C.Warren Hollister)所着的《欧洲中世纪史》将欧洲中世纪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称为中世纪早期,时间约为公元500到公元1000,在此阶段,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开始基督教信奉,罗马由此皈依基督教,罗马古典文化开始与基督教文化融合,后野蛮民族诸如日耳曼人,高卢人开始入侵西欧,西罗马帝国日渐衰弱,渐渐出现欧洲。第二

阶段即中世纪中期,时间约为公元1000到公元1300,此阶段为中世纪最繁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变化以及进步。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中世纪晚期,约从公元1300到1500,在此期间,西欧一片衰弱颓败之势,朝廷四分五裂,英法战争长达百年之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政治、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社会瘟疫横行,人名苦不堪言,但是文艺过后,欧洲文化重现生机,生机勃勃。 二、中世纪大学介绍 早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某些地方与其相似的人类高等教育早就存在,从古代东方的私塾、泮官到西方古罗马的法律学校,哲学学校等等。但这些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又与中世纪大学截然不同。“大学”这个词源于拉丁语“university”,university是行会的意思,在12世纪到14世纪经常被用于表示一些合作性的团体如手艺人行会,自治团体以及教师或者学生行会,一直到十四世纪才被用来指大学。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具体时间以及不可追溯了,因为许多东西都是逐渐形成的,产生时间与发展期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难以界定的,而且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人们往往在口耳相传间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使真正的产生时间与所说的产生时间相距甚远。比如说大学,早期中世纪大学为了名声,生源,往往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历史往前追溯,就像巴黎大学认为自己是由查理曼大帝建立的。但是多数研究中世纪历史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世纪大学大概产生于11世纪末或12世纪,且在11到15世纪不断兴起。 三、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_贺国庆

2007 年第 6 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2 No.6 第32卷(总第138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ec ., 2007 教育史研究 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贺国庆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和基础。本文探讨了欧洲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及5所著名大学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大学历史延续性的理解。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起源 作者简介:贺国庆(1961-),男,湖南桑植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7)06-0021-08 收稿日期:2007-09-15 确定大学诞生的准确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世特权的师生组成的行会、管理体系、固定的课程及学位制纪最早的大学都是逐渐形成的。早期中世纪大学都尽可能度,一些高等教育中心,如兴起于公元前 4 世纪的雅典哲将自己的历史往前追溯,于是就出现了博洛尼亚大学是公学学校,兴盛于 3 世纪早期到 6 世纪中期的贝鲁特法律学元 423 年由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us)创办的校,建于 425 年一直维持到 1453 年的君士坦丁堡帝国大虚构;巴黎大学也认为自己是由查理曼(Charlemagne)学,可能有某些方面与后来的大学有了类似的特征,但从建立的,因而把自己当作罗马高等教育传统的继承者。牛本质上看,两者间没有任何有机的实质性的连续性。“大津大学甚至被追溯到更远的年代,在特洛伊城被毁之后,学”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是行会的意思,特洛伊人征服了大不列颠,随他们而来的一些哲学家定居在 12-14 世纪常常用于表示一些合作性的团体,如手艺人于牛津,遂有了牛津大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牛津大学是行会,自治团体以及教师或学生行会,14 世纪后才逐渐由阿尔弗烈德大帝创办的。至于剑桥大学,有人说是西班与大学有了特定的联系。14 世纪前,大学通常用拉丁文牙王子康泰伯尔(Cantaber)带来的雅典哲学家创立的,Studium generale 或 Studium 来表示。Studium 是指由一说是公元 7 世纪由盎格鲁王希格伯特(Sigebert)创建一些有组织的学习团体构成的中心,generale 指这个中的。心从本地区之外招收学生的能力。 以上说法均没有可靠而确凿的根据,因而并不是可信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大学产生于 12 世纪,也有的史实。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学者一致的观点是:最初的大人认为大学产生于 11 世纪末。这一时期之所以兴起大学,学创办于 12 世纪;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大学有博洛尼亚大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 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一)城市的复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 大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一、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在中世纪早期,西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城市破败不堪, 早已失掉了经济中心的地位,仅仅成为封建诸侯、教会主中世纪大学本质上是西欧本土的产物。在中世纪大学教统治的政治和宗教中心。10 世纪至 11 世纪,随着经济 创办前,人类高等教育早已有之,且不论古代东方等国家,的发展,城市开始复兴。美国中世纪史学家汤普逊说“中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和阿拉伯都曾建立过较为完善的高等 [1](p415) 城市的产生, 世纪城市,是经济社会力量的产物。”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以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西欧中世纪大学概况 2008-12-02 22:07 西欧有着优秀的大学教育传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大学,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1世纪。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据考证成立于1088年,被誉为“大学之母”。其实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东方的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是西欧的先行者。后者最初借鉴于当时穆斯林的西班牙的伊斯兰教学校(Madrasah),后来又通过十字军和其他直接的交往感受到东方兴盛的文化的影响。当时建立的大学主要有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1160)、蒙彼利埃大学(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1220)和图卢兹大学(University of Toulouse,1229),英国的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1167)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1209),西班牙的帕伦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Palencia,1212)和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ty of Salamanca,1218)等等。经过了将近一千年的沧海桑田,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学都化为尘土,只有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到现在还熠熠生辉,日久弥新。 大多数大学的前身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或团体。这些组织或团体在被中世纪的作者记录下来之前可能已经存在了相当的年月,它们有些是教会学校,有些是世俗学校,大多没有固定的校舍和学校组织。来自欧洲各地,因为各自的原因聚集到一起的教师给学生讲授拉丁语、算术和其他更专门的知识。早期的中世纪大学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形式,教学场所因时而设,有时在教堂,有时在教师家里。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和组织的成熟,有时借助于教会或政府的推动,中世纪大学很快具备了现代大学的雏形。其建立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如波洛尼亚大学,脱胎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团体,学生聘请教师,因此学校的管理取决于学生社团。第二种如巴黎大学,由教会向教师支付薪金,学校听命于教会。第三种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校在国王的授意或支持下建立,较少受到教会的影响。由于学校的背景和运作方式不同,因此演化出不同的特质。 波洛尼亚大学是一所世俗学校,源于众多语法、修辞和逻辑学家聚集在波洛尼亚,共同评注和讲授古罗马法。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颁布法令,宣布大学作为独立研究的场所,不受任何其他权力的影响。因此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拥有广泛的自由。教师在学校教授“七艺”(逻辑学、天文学、医学、算术、修辞学和语法学),并主要专注于法学。15世纪又增设了希腊语和希伯来语,16世纪增设了实验科学,当时称为“自然魔法”。很多注明的科学家和文学家都曾在这里求学或研究,如但丁(Dante Alighieri),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丢勒(Pico Della Mirandola),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等等。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巴黎圣母院附属的教育机构。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II)授权巴黎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只受宗教法律的限制,没有经过教会的许可,院长和其他官员不能逮捕大学的学生,国王的官员不能干预大学事务。1229年,由于学生和市民的冲突,城市警察逮捕了一些学生并导致其中部分人死亡。大学立即全面罢课,事件持续了两年之久。1231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Gregory IX)签署了一项条款,保证大学独立于地方管理,无论世俗还是宗教事务都不受地方约束。这进一步加强了巴黎大学的独立性,甚至连国王的权威

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

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 作者:李华, Li Hua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甘肃,730070 刊名: 现代教育论丛 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 年,卷(期):2008(7)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4条) 1.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 2006 2.雅克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1996 3.张俊宗现在大学制度 2004 4.王嵘;郭三娟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其借鉴 200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徐守杰.黄建国.XU Shou-jie.HUANG Jian-guo远去的校园:欧洲中世纪大学述评[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2009,9(1) 2.李华.Li Hua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影响[期刊论文]-现代教育论丛2008(8) 3.刘子祥.李发俊.LIU Zi-xiang.LI Fa-jun大学何以产生于中世纪之欧洲?[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 4.王凤梅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影响[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7(20) 5.陈伟.Chen Wei大学如何产生?--中世纪晚期欧洲大学的逐步形成及其历史意义[期刊论文]-现代大学教育2005(3) 6.刘爱生.LIU Ai-sheng中世纪大学的特色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1) 7.潘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色[期刊论文]-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 8.贺国庆.HE Guo-qing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6) 9.陈明莉论欧洲中世纪教育的复兴[期刊论文]-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 10.汪登伦浅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原因[期刊论文]-华章2007(11) 引证文献(1条) 1.张伟.张君凤走教育国际化之路是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一种趋势[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c13909442.html,/Periodical_xdjylc200807022.aspx

欧洲中世纪大学

中国古代书院与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对比 中国古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古代高等教育两种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它们对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比较欧洲中世纪大学和中国古代的书院,我发现它们在成长发展背景、促进繁荣和走向衰败的原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下面从成长背景、教育课程、管理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与相似。 一、成长背景 在中国古代,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朝,不过最早的书院实为皇家图书馆。由于官学的衰废、社会经济基础新格局的形成、禅林制度的影响等原因,以教育为主的书院是在五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宋朝,由于理学的发展,书院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一直到清代,书院仍是大学的主要形式。早期书院继承了我国私学传统,采取“对外开放”的办学方针,并努力奉行独立性和研究性的办学精神。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既不媚俗,也较少受官方干预。研究性是指书院不仅是教学机构,同时也是学术研究机构。 而早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主要是为了培养僧职人员。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

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城市学校的普遍兴起,促进了城市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人们对古典艺术、古典哲学和研究罗马法的兴趣。这种新型学校不依靠教会,而是靠学生交纳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校长和教师统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这种新型学校在中世纪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扩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满足了两种需求:一是民众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二是知识分子独立谋生的需求。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的。 但不同的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向社会提供可用之才,它培养的多是具有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我国书院更注重的是理论性的研究与探讨和伦理的教导。 二、培养目标与管理方式 中国的书院只是传授知识类型单一的儒家经典(文史与政治知识)的儒学机构。儒学机构虽然可以是私立的,但是它从机构外部所吸取并在机构内部进行加工的知识资源,在拣选标准上是以满足政府需求为目的的“官方标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国家治理人才和社会道德教化人才,在培养程序上经常性地接受来自官方的直接干预,例如经常性地官方考课等。在当时和后来,那些满足民间社会需求的实用性质的职业知识例如医学知识,未能进入书院这样一种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而是在宫廷学校进行,或者在学校外部的民间以师徒相传

西方大学发展史

大学发展史 一、中世纪大学 在现代历史学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已经不再是西方历史上一场可怕的梦魇,相反,它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文化时代。大学的孕育诞生,便是最能体现中世纪独创的遗产之一。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国的先秦时期,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基本上都直接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现代大学的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原则都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这些结构与制度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完善,在人类文明传承、延续与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中世纪后期对其后欧洲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的制度框架都开始形成。 1、中世纪早期教育制度的影响 加洛林王朝的改革:查理曼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阿尔昆颁布兴建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敕令。 2、知识与学术的复兴 翻译运动:开发阿拉伯文献和希腊文献的努力13世纪上半叶开始,翻译变成了一种主要的学术活动,其地理中心在西班牙。 学术的复兴:经院哲学、大师的讲学(阿贝拉尔)。知识分子的出现 3、城市与行会的影响 经济的复苏和城市的兴起:教育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行会组织: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外来的学者们没有城市的公民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就需要一定的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在当时的自治城市中,除了宗教组织之外,行会组织是市民阶级中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行会(guild) 是中世纪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能互相帮助而结成的个人之间的自由联盟,这种联合,对内可以管理和监督自己的成员,对外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受侵害。行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师傅(master)、帮工(journeyman)和徒弟(apprentice)三个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的等级。师傅是行会的正式成员,师傅和徒弟之间订立了某种契约作为行会内部组织的章程。徒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只有获得了师傅称号才能真正成为行会的一员,才可以独立从业。在中世纪强大的教会势力和封建势力控制下,行会是最能保持一定自主权的组织形式,学者们看到了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也开始模仿工商业行会组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行会。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有关最早大学的争议:萨莱诺大学、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段时间 中世纪一直被称为“黑暗时代”, 但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新星就是 “中世纪大学”

第一节中世纪大学的起源 大学是中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创造。 “大学是一种欧洲机构/制度,而且是欧 洲最好的机构制度”----《欧洲大学史》 (1)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被赋予自治、教学和授予学位等权利,这是中世纪欧洲的创造 (2)大学是欧洲唯一的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保持、加强和扩展其基本模式、社会作用和功能的机构 (3)大学在社会角色上对整个欧洲社会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1)制度基础:中世纪欧洲杰出特点就是以精神力量 为基础在世俗世界进行制度/机构构建,能够以一种制 度化的形式来实现理念生活。 (2)知识基础:一是十字军东征客观上激发了欧洲与 东方经济文化的接触,保存在亚洲的古典知识被发现和运回欧洲。 其次欧洲与中东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知识的传送。 (3)理智基础:12世纪后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了欧洲的世俗化倾向。神学思想史的发展也在其内部培育了理性主义的因素。

(4)社会基础:欧洲中世纪城市化的发展致使出现了 城市的自治。社会政治、经济和城市自治的发展需要大 量的高深人才为大学的出现提供了实际基础。 (5)教育基础:基督教为了传播的需要开始重视教育。 最初形成了修道院学校 后来建立大教堂学校 最后形成教区学校 教会学校是大学产生的一个决定性条件, 并影响了大学体制的形态

二、大学的含义及特性 universitas 12世纪末,开始指称教师或学生团体 13时期后半期,出现studium generale 代指教会教育中心的“总校” 15世纪,“总校”也可以代指一般学 校。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了解市民阶层的形成概况;知道大学兴起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城市兴起以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了解大学的兴起使欧洲的教育出现新的变化,被认为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重点难点 【重点】 中世纪的城市和欧洲早期的大学。 【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谚语? 2.中世纪西欧城市里生活的是什么人?他们的工作是怎样的? 3.最初的大学是怎样开办起来的?开设了什么课程?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在中世纪的西欧有个奇怪的现象,城市想要独立,需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来获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法兰西的琅城自治。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阅读教材P42的第1段,思考:城市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提示:从10世纪起,西欧经济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兴起。 2.阅读教材P43第1段的内容,思考: (1)城市为什么要要求自治? 答案提示: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2)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提示: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阅读教材P43第2段的内容,思考: (1)取得自由的城市有什么特征? 答案提示:在自由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2)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答案提示: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 教师总结:国王这样做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值得注意的是,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知识点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阅读教材P43、P44的第1、2段内容,思考: (1)城市的基本居民由哪些人组成?他们是如何而来的?怎样取得市民的身份? 答案提示: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在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2)他们各自从事什么职业? 答案提示: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2.阅读教材P44的第3段内容,思考:早期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摘要:欧洲中世纪中晚期,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其自身特征与欧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条件下应运而生。欧洲中世纪大学在繁荣发展的几个世纪里,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它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欧洲乃至世界不同类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更是欧洲文化发展壮大的强大理论来源,并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思想和知识的基础。本文就将探讨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欧洲文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字:欧洲中世纪大学欧洲文化重要作用 欧洲中世纪中期,封建制度在欧洲最终确立并成熟,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方式表现出对于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从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逐步回升,至十四世纪达到顶峰。在这段时期里,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崛起,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贸易范围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 [1],然而,看似喜人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丞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不外乎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人员的匮乏以及规范经济社会秩序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因而,此时的欧洲急需成立一批能够专门培养精通管理和法律的人才的机构,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迫在眉睫。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市民阶层开始崛起,从而冲击了欧洲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出现了数股政治力量相抗衡的局面。这一局面反映在文化领域便是各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十字军东征更是将拜占庭文化传遍欧洲,使得西方人领略到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无形中开创了欧洲崇尚文化的风气,“各国君主则纷纷以创办大学为荣,大学的兴起迎来一片繁荣景象”[2]。 大学的兴办对于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中世纪大学成为欧洲文化沟通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 当西欧处于文化的黑暗时期时,却正是阿拉伯世界以灿烂辉煌的文化显世之时公元7、8 世纪兴起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古代东方诸多民族、宗教融合的结果,它产生初期就表现出勤于学习、尊重知识的特点。在西欧学术复兴的过程中,阿拉伯世界一场伟大的百年翻译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作为新的研究机构当仁不让成为新知识传播的场所。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在大学中传播和应用,带来西欧世界的学术复兴和繁荣。 二、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早期书院的比较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早期书院的比较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早期书院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点,具体可以从产生背景,教学活动与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办学精神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产生背景 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是:西欧封建制度在11—12世纪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王权日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城市开始形成。新兴的城市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自发组织起行会并产生了行会制度。书院一词始于唐朝,宋代初期得到迅速发展。其产生的背景是:首先,唐代佛教发展,当时,佛教开展译经、著书、讲学等活动,并且有自己的办学方式和讲学制度。书院受其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其次,等级授田制受到破坏,社会上出现的庶族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学术自由。另外,宋朝中期,手工业商业繁荣,书院大多出现在这些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 二.教学活动与教育目的 中世纪大学作为城市商业复兴的产物,适应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复兴的需要,他的教育目的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在课程设置上,也力求实用,所以,大学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与大学一样,书院也具有强烈的实用理性色彩。 但由于书院创办人学术观点的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同。比如南宋的陈亮、叶适就主张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功人才,而宋代的主流书院却是从伦理政治角度而不是经济发展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 三.教学方法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是学术演讲和学生辩论,并配以大量的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大学课堂上的争辩发展了一种批判精神。与大学一样,书院也十分注重学术演讲与辩论,主要由教师的讲学和师生之间的问答,形式可分为学术讲学、讲会讲学和教化讲学。总的来说,学院和大学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自由讲学,大大活跃了学术氛围。 四.办学精神 大学和书院在办学精神上都表现出相似的开放性、研究性和独立性。 (1)从开放性来说,大学的师生来源遍布欧洲各国,为了共同的求知目的聚集在一起。而作为私学的学院比起官学更具开放性,凡愿学之士,无所谓等级贵贱、年龄长少,均可以投奔书院,择师而学。而书院大师往往虚怀若谷,来者不拒,并以此倡学一方,努力开创自家的学派特色。 (2)从研究性的角度来说,大学作为行会的性质,从一开始就拥有独立管理权,并在不懈的斗争下,为自己获得了罢教和迁校自由权等权利,大学由此获得了部分精神自由,这对学术的自由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书院兴起以后,却并未像中世纪大学那样为自己谋取“特权”,而是仍然按照自己的特有方式进行独立办学,独立研究。 (3)从相对独立性的角度来看,大学和书院的学术研究都是受限制的,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本身。大学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而学院虽然注重相互争鸣的学术研究,但是书院大师在维护宗法制度这种根本问题上则是一致的。书院的自由讲学与学术研究只有在没有触犯统治阶级利益和封建集权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存在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