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南山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产业联盟及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 (1)

一、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1)

(一)产业联盟的产生 (1)

(二)我国产业联盟的现状 (1)

(三)我国产业联盟发展中的问题 (3)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4)

(一)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4)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及特点 (4)

(三)南山区产业联盟的运作成效 (5)

(四)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 (7)

第二章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现状 (9)

一、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概述 (9)

(一)科技创新资源的概念 (9)

(二)科技创新资源的分类 (9)

(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及其本质特征 (10)

(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分析 (10)

二、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现状 (12)

三、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15)

(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 (15)

(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活动及贡献 (15)

(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17)

(四)产业联盟与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服务存在的问题 (18)

第三章产业联盟发展与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关系 (21)

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1)

(一)技术和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21)

(二)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面临的挑战 (21)

(三)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22)

(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竞争力的关键 (22)

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产业联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3)

(一)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提升联盟内企业研发能力 (23)

(二)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困惑 (24)

第四章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基本思路 (26)

一、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思想 (26)

二、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26)

(一)平台规划的基本思路 (26)

(二)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 (30)

第五章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架构 (33)

一、平台架构设计原则 (33)

(一)传统的平台架构设计 (33)

(二)实用、多层次、系统化和市场化的内涵 (34)

二、平台的架构设计 (35)

(一)整体架构 (35)

(二)平台在联盟成员研发体系中的位置 (35)

第六章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机制安排 (37)

一、平台机制的理论基础 (37)

(一)他组织 (37)

(二)自组织 (37)

(三)结论 (38)

二、国内共享服务平台组织方式参考与借鉴 (38)

(一)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38)

(二)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38)

(三)小结 (39)

三、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组织方式 (39)

(一)南山区平台拟采取的组织方式 (39)

(二)政府主导的方式选择 (40)

(三)平台组织方式 (40)

四、运营管理机制 (41)

五、监督评估机制 (41)

(一)基本原则 (42)

(二)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估 (42)

第七章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和形式 (45)

一、科技文献 (45)

二、科学数据 (45)

三、行业研究 (46)

四、技术转移 (46)

五、专业技术及方案培训 (46)

六、设备仪器及高端技术工具共享 (47)

七、技术人才招聘、培养与猎头服务 (47)

八、产品测试认证与管理咨询服务 (47)

第八章政策建议 (49)

一、深化对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平台建设 (49)

二、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培育平台服务机构 (49)

三、大胆创新,努力探索适合南山的平台发展模式 (51)

四、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52)

五、以平台为抓手,推动产业联盟服务体系建设 (52)

参考文献 (54)

附件 (55)

附件一: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调研报告 (55)

附件二:2010年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调查报告 (63)

1. 2010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调查介绍 (63)

2. 产品创新的环境和战略 (67)

3. 产品创新的组织 (68)

4. 产品创新的流程 (71)

5. 产品创新的工具和方法 (74)

6. 产品创新的绩效 (77)

7. 中国企业产品创新:向何处去? (78)

8. 后记 (80)

附件三:南山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一览表 (82)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产业上下游企业或同一链条上的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等现象,提高产业竞争力,南山区组建了十大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已经逐渐成为南山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抓手和助推器。但由于产业联盟内部及外部创新资源的难以整合和缺乏,特别是在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探索性技术攻关环节投入有限,无法实施异步开发模式和重用策略,产业联盟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因此,创新现有产业联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社会化公共服务的模式,将成为产业联盟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需求。

那么,如何创新产业联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法和共享模式,告别联盟“联而不盟”的怪圈,将科技创新资源的不同主体顺其自然地嵌入到平台中,形成集约效应,提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等环节中的共性、专业性技术服务,提升联盟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研发水平?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显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产业联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实用、多层次、系统化、市场化”是产业联盟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模式的核心。

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分层分级的设计重用(共享)为基础,通过对已有技术、产品和零部件设计数据分析和对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预测,来构建平台的公共技术模块CBB、产品族模型库、产品模块库、零件族模型库。合理化可重用设计资源是实现快速设计的基础和保障。资源规划的合理化程度和重用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平台对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支撑程度。

在平台架构上,将公共技术要素群(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专用技术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系列的公共构建模块CBB,将公共构建模块按典型应用形成一系列的技术平台,由若干技术平台组成一系列的产业联盟平台,从而构成区域的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基于公共技术要素群、公共构建模块、专业技术平台,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可构成具有不同行业特征的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产业联盟所需要的公共技术要素是存在共性的,他们可以共享和重用。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本质特征是“跨组织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以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为主,保障平台健康发展和创新性适应能力,同时政府要大力支持引导,加快平台建设的组织化进程,提升南山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建议成立以区政府牵头,联合市科工贸信委、市教育局、深圳大学、

大学城、职业技术学院、虚拟大学园等相关单位,组成南山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理事会,负责对平台规划和重大决策,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决定,并协调区内资源,快速推进平台建设,作为平台建设最终的承担单位,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则负责平台的建设及服务。平台设立专家委员会,提供平台发展的决策咨询和决策建议,专家委员会主要由各个产业联盟内产、学、研三方的代表人士组成,定期为平台建设提供产业发展状况参考,促进平台为产业联盟服务。

平台服务内容和形式主要有:(1)整合区内科技文献资源,提供文献查阅服务;(2)引进和建设科学数据库,提供科学数据查询;(3)联合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运用多视角体系对行业科技信息和科技数据进行系统深度研究,为企业提供最新技术方案、产品动态、知识产权、市场趋势与行业竞争、重点企业运营情报、产业配套市场行情等行业深度资讯;(4)与Design House(开发公司)、实验室、科研院校所等专业机构合作,以免费的行业技术信息和产品方案发布,结合灵活的技术方案移转、核心技术培训、研发问题悬赏、产品设计外包等多层次技术移转模式进行产权交易;(5)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由产业联盟提供需求,联合相关培训机构、科研院所和开发公司等,广泛开展技术和方案培训,为技术提供方搭建推广交流平台;(6)通过聚合、购买和租赁相结合等办法,提供科学仪器和高端技术工具共享服务;(7)联合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和人才培训机构,帮助企业构建研发人才梯队培养、招聘、调配、流动体系;(8)整合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产品测试认证与管理咨询服务。

要实现平台建设的顺利推进,政策支持十分重要,对此,政府需要深化对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从区域创新战略高度重视平台建设。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有:(1)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培育平台服务机构。(2)大胆创新,在运营机制上,平台立足于为南山区的产业联盟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开放提供服务,但从“南山服务全国,全国服务南山”的角度出发,为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平台广泛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突破区域限制,同时,平台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重点发挥人作为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使得资源聚合和运用可按照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SNS、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团队,充分挖掘现有存量资源,激活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技术流动和成果产业化。(3)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意识,设立平台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前期运营。(4)以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为抓手,推动产业联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技术创新。

第一章产业联盟及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一、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一)产业联盟的产生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全球产业联盟呈快速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推崇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竞争手段,称之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即单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业共性问题对产业联盟产生了客观需求:由于单个企业缺乏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积极性或能力,产业共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或者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来解决。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相结合是重要发展趋势,即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来促进产业创新。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其效率比政府直接干预要高。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兴起,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政府对产业联盟产生了新的看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担忧。由于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政府开始重新认定市场垄断中“相关市场”的范围,市场范围的扩大促使政府放松了对合作创新的垄断管制,产业联盟的发展限制条件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关注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从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重视支持产业联盟,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创新中的共性问题。(二)我国产业联盟的现状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其占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左右,提供约75%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中小企业联盟的模式来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产业联盟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产业联盟主要有下面五种形式。

1、技术标准产业联盟

技术标准联盟的目标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通过制定竞争性技术标准,有利于新技术应用,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2003年6月,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联想、TCL、海信、康佳、长城、长虹、创维等领导成立了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制定了闪联技术标准,并领导闪联技术标准的发展升级。

2、产业链产业联盟

创新产品的产业链往往难以依靠市场机制快速形成,它的市场竞争力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产业链联盟通过企业间合作促进创新产品上下游的配套,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我国企业在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之后,2002年10月,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八家单位发起成立TD-SCDMA 产业联盟,有力促进了TD-SCDMA创新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目的是使整个系统,诸如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同步推进。

3、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通过产品先行获得市场先机,研发联盟的目标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集中产业力量加快成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2003年7月,由联想移动携同手机技术平台研发商、PDA芯片、模块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16家手机技术研发企业组成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旨在逐步形成中国手机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北京地区手机厂商的竞争力。

4、市场合作产业联盟

市场合作联盟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市场,通过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联合采购降低产品成本、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和通过网络互联实现需求方规模经济。如2002年10月,由航天长峰、时代集团等多家中关村医疗器械企业成立中关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联盟,目的是采取代理销售或捆绑销售等手段促进企业产品销量。2005年3月,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等21家知名IT企业成立了中关村IT服务业联盟,是中国第一个把IT服务业推向产业化的“服务航母”。

5、中小企业产业联盟

中小企业联盟通过“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聚集社会各种资源,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前提,通过分享合作者的资源,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分散风险,提升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完成超过其本身能力范围的工作,对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11月由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9家拥有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实力的单位,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关村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联盟通过技术整合、优势互补,完成污泥无害化技术的联合攻关,形成适于中国特点的以城市污泥处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应用、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表 1 我国产业联盟分类

(三)我国产业联盟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通过参与和创建各类产业联盟,充分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围绕企业的需求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联盟、研发合作联盟和中小企业联盟等。但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大部分产业联盟层次不高,除了少数几个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大部分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此外,由于产业联盟起步较晚,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造成我国联盟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标准

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因此目前除了TD-SCDMA、AVS等少数几个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许多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发合作。

2、产权明晰度不够,创新效率较低

产业联盟不是通过法律程序注册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有别于实体研究机构,原有《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在许多方面可能无法解决非实体组织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产权的模糊性大,极易产生纠纷,使得创业创新的效率低下。

3、内部联系松散,合作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产业联盟的内部联系过于松散,联盟内部的信息、知识资源缺乏整合,协同效应远未发挥。最突出的表现是产学研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效果不明显,产业联盟的发展需要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通力合作。此外,产业联盟合作的管理水平低,在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中,我国企业也往往缺乏“战略学习”的意识。

4、忽视无形资产的利益分配

在产业联盟运营过程中,除了联盟的利润可以分配之外,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利益分配来源。可供分配的无形资产是指技术创新联盟在原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全新创造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技术诀窍、商誉等。联盟利益分配机制一般都不会着重考虑无形资产的量化分配,因而应及时地予以调整。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只有综合考虑了产业联盟各成员在创造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合理地确定各成员的分配数额,才能确保联盟的持续发展。

5、跨国联盟数量少、效益低

国内现有产业联盟更多地停留在如何通过竞争,保护与发展民族工业上,这与当今国际通行的企业战略联盟理念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跨国联盟总量仍然较少,合作层次较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利润最大化和占领中国市场为战略目标,

因此有意地控制了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学习。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一)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高新技术产业是南山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在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型试点城市,南山区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战略的推动下,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南山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700亿元,增长11.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8成,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77家,占全市的40%,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09家。同时,南山聚集了深圳60%—80%的创新资源,至2010年底,南山区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增至70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增至65家,企业技术中心增至60家,分别占全市的77%、62%和6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从50%提高到80%以上,2010年区内企业的国内专利申请量达到19205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0898件,比2009年增速均超过20%。此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南山聚集了全市90%的科研机构,70%左右的研发基地、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的工程中心,吸引了2/3的博士来南山工作,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知识服务业孵化器,创建了生物医药等12家产学研联盟,区域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就斐然,但长期以来,产业上下游企业或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之间缺乏联合、各自为战,经常会出现恶性竞争、蚕食市场现象,产业发展处于资源内耗型阶段,产业资源亟待整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南山区将组建产业联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大企业主动牵头,众多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相继成立了深港知识服务业、信息安全和防伪、先进装备制造技术、LED、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轨道交通、IC、专业无线通讯、网络增值服务(包含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10大产业(产学研)联盟(后续还在增加)。企业通过这些联盟不仅结交了新的合作伙伴,也转变了以往盲目竞争的营销模式,以合作有序竞争的方式共同开拓市场。

南山组建产业联盟的宗旨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转变,探索突破产业内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建立产业内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产业预警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链,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产业链的合作和专利池构建,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最终确立南山乃至深圳未来在珠三角、全国的自主创新地位。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及特点

产业联盟的组建在国内并不是新兴事物。2002年,全国第一个TD—SCDMA产业联盟在中关村成立。仅中关村内就有各类联盟20多个,覆盖多个产业领域。然而,

由于缺乏整合平台和资金支持,这些产业联盟的组织架构松散,“联而不盟”,缺乏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南山区精心设计了产业联盟运作机制:

一是以政府为支撑。委托南山科技事务所,牵头开展产业联盟的前期组建工作。联盟组建后,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作为秘书处成员,参与到联盟的后期具体运营中;并在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的科技研发分项资金中,新增了产业联盟合作资助计划和产业联盟专业技术平台资助计划,对联盟成员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和共同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给予资助,有效保障了政府对联盟的持续关注和引导。

二是以企业为主导。联盟的具体运作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由龙头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参与的开放式平台。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政策性资金等手段,为产业联盟的组建、发展、运作创造优良的环境。

三是合理设计联盟架构。采用理事会决策、专家委员会把握联盟共性及关键技术和平台的发展方向、秘书处执行具体工作的运作模式,而且秘书处为独立的第三方,与联盟成员不形成竞争关系。

南山现有的十大产业联盟均采用理事会领导和决策、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把握联盟共性及关键技术和平台的发展方向、联盟秘书处(简称‘秘书处’)执行具体工作的治理结构。为保证联盟能够发挥产学研的有效结合,理事会在机构配置上平衡学研、产的比例(3:7或者4:6),专家委员会除了考虑产学研因素外,还重在吸引国家级和境外的专家参与,如:牛憨笨院士、陈星旦院士、陈国良院士、吴恩柏博士(香港)、李泽湘博士(香港)、张汉扬博士(香港)等。截至到七月底,十个产业联盟建立了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

四是产学研结合。联盟体系内内共有近千家企业、25所高等院校和10家科研机构,理事会在机构配置上平衡了“学+研”与“产”之间的比例,将“学+研”的比例提高至三四成。联盟成立后,产学研结合由以往的“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转变为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提高了企业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生产的效能。

(三)南山区产业联盟的运作成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以服务为本和协调资源为主的服务理念,产业联盟体系在南山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上传、引导、交流、整合、导入、研究等六大机制,联盟的发展也初具成效。

1、上传机制

以《联盟动态》、《决策资讯》等专刊形式及时向政府传递联盟成员企业的信息和企业家的呼声。通过调研和组织联盟成员和专家讨论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等,使政府能在第一时间直接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

情况。目前《联盟动态》每期发放超过2000份。

2、引导机制

作为政府的延伸机构和受托机构,科技事务所把握联盟的发展方向和政府投入资源的合理使用,确保联盟按照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并保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避免形成行业垄断。十大产业联盟基本按照政府的引导方向在发展,产业创新的模式和效果正在显现。

3、交流机制

联盟作为整合平台,汇集了各种创新活动,累计100多场的各类活动,在了解联盟成员的需求、形成联盟内部成员间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及促进联盟成员与国际同行和国内外知识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各种创新要素通过整合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4、整合机制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香港和政府的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标准制定、市场拓展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各个联盟的品牌效应,既有助于联盟获取深圳市、广东省以及国家的相关资源倾斜,又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目前已开展了23场深港台产学研对接活动,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和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等创新机构都参与其中。

5、导入机制

通过南山企业政策咨询热线将各级政府最新的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导入到联盟,使联盟成员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在正当、合理的范围内获取政府的最大扶持。该热线自5月21日开通以来,已为上百家企业解决了200多个政策方面的咨询,并根据企业咨询的热点、集中问题举办了10场政策解读大会,有力地消除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6、研究机制

联盟的组建和运营过程中,积累并掌握了大量的与产业企业相关的资讯和资料,并以此为原始材料,组织开展了《知识服务业现状和发展策略》、《研发服务业发展策略》、《产业联盟发展模式》、《产业联盟专利池构建模式》、《南山打造深港创新圈先锋城区策略研究》、《南山参与深港创新圈打造特色产业园策略研究》、《产业发展报告》等。

总之,联盟的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以产学研联动为依托,解决联盟成员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促进了已有创新模式的改变,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创新机制,促进了三大创新机制的初步形成。

第一,初步建立合作集成的技术创新模式。过去的技术创新都是企业各自为战,联盟成立改变了创新的模式,更多的产学研机构合作、集成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形成新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二,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的资源配置体系。过去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只能采用点对点的扶持方式,现在转变为点对面(产业层面)的扶持,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在产业联盟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有明确的资源需求,便于政府调配资源;另外,专家委员会针对产业路线图选择需要开发的技术和平台,对于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

第三,引导构建企业间的竞合发展态势。产业联盟改变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同行间由更多的竞争,通过联盟构建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与竞争,形成差异化的发展和上下游之间的强强联合,竞合关系使得合作绩效提高了。

(四)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大产业联盟目前的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指引,还结合了实践经验和具体操作工作,并从中找到了联盟发展的切入点,产业联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大产业联盟已经逐渐成为南山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抓手和助推器,使南山各方面的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南山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以前松散的资源配置、企业的联系、信息的沟通,都通过产业联盟联系起来。但联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南山区产业联盟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联盟的运作机制、发展思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联盟规模较小,资源聚集程度有限

目前南山产业联盟成员基本上集中在南山辖区的范围内,区域局限性不利于产业联盟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配置资源,某些产业甚至缺乏关键环节,导致产业联盟无法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资源集聚程度较低,不利于联盟的发展。

2、联盟采用非市场化运作,运行机制有待改善

一是联盟的运作机制问题。联盟应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探索运作模式,提高联盟单位的积极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盟自身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联盟主要为政府推动而非市场自发形成,政府起着引导引领和支持作用,形成了运动员和裁判员重合的角色

二是联盟的发展机制。目前联盟虽然成立了,但实际成效仍有待提升,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联盟自身未能形成有效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单纯依靠政府推动是难以发展的。不同产业联盟产业特点不同、共性需求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同。探索每个具体产业联盟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包括联盟内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开发成功的共性技术、专利、标准、平台的共享方式等。另外,随着联盟共性技术项目和共性平台资助的启动,联盟内部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更加重要和紧迫。

3、企业与联盟间有效需求对接不足,凝聚力有待提升

产品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载体,各种经营目标如销售收入、净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等都依附于产品之上,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实现基于平台的异步开发模式和重用策略,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技术更新和产品生命周期显著缩短的挑战,产品与技术平台的建设已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现实核心需求;然而联盟初期的创新活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前沿研讨、产学研对接和各种联谊活动、政策解读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切合企业的研发需求,未能为成员提供深层次的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联盟的凝聚力不足。

上述问题使得目前联盟的准公共属性体现还不充分,联盟的运作机制使得联盟发展只能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无法实现联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盟内部无法为成员提供充分的深层次的服务,联盟凝聚力不够,形成了联而不盟的现状。

要进一步发展产业联盟在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迫切需要开放、跨区域、市场化、能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吻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该平台应可有效整合国内外的研发基础条件、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市场和人力资源,突破联盟因区域限制、成员间的竞合关系、联盟营运模式、各参与主体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实现产业链的有效整合。

第二章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现状

一、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概述

(一)科技创新资源的概念

广义上来讲,创新是融合各类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有机过程,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地区创新和国家创新的不同层次,以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不同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差别主要在于:科技创新是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界定的,而技术创新倾向于微观组织,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创新。但无论是哪个层次、哪个领域的创新,都少不了创新资源的使用。创新资源包括了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和可利用的所有资源,各种创新资源的组合方式和结合效率决定了创新绩效(宁连举、牟焕森,2006)。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人文资源和条件资源(基础设施)等(谭清美,2004)。它是创新经济要素、制度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陈健、何国祥,2005)。

科技创新资源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作用于创新过程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各类服务资源等,它需要面向市场、面向实际的生产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促进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分布领域看: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于科学界、产业界、大学和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互动中,而科技资源则主要作用于科技界。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各节点协调分配和使用各类技术创新资源的活动(刘永清,2006);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则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出发,来研究宏观体系中的资源配置。

(二)科技创新资源的分类

从资源的性质来看,科技创新资源可分为基础条件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等,其中基础条件包括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实验材料和设施等。

从是否可以实现共享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可共享的资源和不可共享的资源,“知识无国界、技术有其主”。其中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和科技服务是可以共享的,而专业的技术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也是可以共享的,其他企业技术研发是不可以简单地共享的。

(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及其本质特征

科技不断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对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而科技资源的紧缺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单个企业或个体在进行研发创新时,受到资金、人力、物力的限制,导致研发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并且风险比较大;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行业和企业内部,存在科技资源相对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闲置现象严重,制约了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技术积累。所以,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部分,为促进行业、企业创新水平,体现“准公共性”和“服务性”,对其功能提出一定要求和挑战,包括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降低重复建设;通过建立共享机制,降低创新成本和研发风险;通过有效的组织安排,促进各个主体合作。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政策调控和法规体系以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建、开放及共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本质特征是“跨组织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是指多个组织跨越组织边界共享资源要素和能力要素,并应用这些资源协同地对外提供服务。因此,科技创新资源的本质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子过程,一个是资源积聚过程,即如何把各个组织中的资源积聚起来,形成资源池;另一个是资源应用过程,如何应用这些资源,协调一致地对外提供服务。无论是资源积聚还是资源应用,都涉及到多个组织(即子系统)及它们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些组织(子系统)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子系统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实际上是要使该复杂系统在宏观上表现出一种有序结构。共享服务平台特征主要有共享性、开放性、规模性和企业需求性。

(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分析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科学系统的平台架构和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互补优势,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已被实证证明不成功的基础创新条件要素的简单共享,转换成产权明晰的研发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共享;

2.将企业的客观研发需求与产品和技术平台的建设、资源整合与协调一致的共享服务有效对接,以分层分级的方式来处理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由此实现打破组织边界、尽可能地减少重复开发、解决需求不对称和抑制联盟内部联而不盟等弊端的有效途径和问题;

3.将政府的资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创新资源以及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市场化机制条件下的平台创新资源有序整合,完成共性技

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极大地提高技术重用率,为企业的异步开发创造条件,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促进行业和地区创新水平的发展。

一切从需求出发是平台总体功能定位的原则。产品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载体,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也都是围绕着它来展开,产业联盟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投入和共享的最终落脚点同样是支撑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因此,建立与企业产品研发过程需求一一对应关系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确定平台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这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共享服务平台功能简图

根据前述科技创新资源的本质涉及到的两个关键子过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性质(形成满足需求的资源池,积聚什么资源?如何积聚资源?)、服务需求(提供共性需求服务和个性需求服务),以及实现平台建设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运营模式),我们可以整合得出四类不同的功能定位:

1.基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平台的共性需求而开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公共构建模块的建设,从而形成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的技术要素;例如,通过政府资助与联盟企业成员自愿投资,委托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或以技术悬赏、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成员企业间以技术积分或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手段(如技术银行)等,实现通用技术的共建和共享。

2.基于共性需求而提供的产业分析、人才培训、技术交易、设计外包、检测认证、仪器租赁、器件资讯、学术会议以及各类创新资源对接等联盟活动,以弥补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的系统性和线上服务的不足;

3.基于个性需求开展的创新资源配对、技术悬赏、技术服务,为特定企业提供

的技术咨询和研发管理咨询等服务;

4.基于个性需求开展的产品创意设计、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和竞争策略的独有技术和有特色的研发创新:企业委托研发,如横向科研项目、人才引进等。

其中共性需求服务和个性需求服务是根据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需求,以市场化的操作手段,为企业的研发过程提供从平台到实体的服务。不仅体现了平台和企业、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与政府的多边“共赢”,以及平台的准公共品属性,同时打破了创新主体的组织边界,既提高了创新资源的利用效能,形成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企业解决一些关键的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服务促使整体创新水平提高,又是平台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服务的种类与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的服务等分类、典型表现如表2所示。

表2 共享服务分类表

二、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现状

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已经初具规模,并具有较合理的组成比例和种类结构,对南山科技发展起着积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1、大型科学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推进

截止到2010年年底,南山区共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70家,领域涵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新材料、机电一体化、集成电路等新兴行业。同时南山区还沉淀了一大批大型、先进、贵重的仪器设备,仅以深圳大学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为例,其拥有先进仪器设备价值近600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59台(套),进口先进仪器设备占仪器设备总价值的90%以上,建成了国内同行公认的一流科研平台。这些重点实验室和实验设施为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存量有所增长,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南山区科技图书文献藏量近年来有显著提高。据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深圳大学、大学城图书馆、南山图书馆等4家机构的馆藏图书就有605万册,其中科技图书占近50%;光盘、网络和镜像数据库403个;中文期刊8224种;外文期刊2848

种;科技文献保有量占据深圳50%以上。

3、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南山是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深圳市的11所普通高等学校有8所在南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些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驻大学城,同时南方科技大学也在积极筹建之中。高新区汇聚了国际国内五六十所高等院校的分支机构,并吸引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此设立分所。

4、公共技术平台实力雄厚

南山一直致力于引进各类国家级平台和资源,充实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实力。目前南山成功引进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所等创新科研机构,搭建了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5家,企业技术中心60家,分别占全市的62%、60%,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其中,获国家级认证7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全部依托企业进行建设,虽获政府资助,但仍属于企业内部机构,由企业自主进行资金、人员和研发项目的配置,出于商业保密的需要,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际还没有对外开放,尚未真正具备公共技术平台的特性。

深圳市七大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中,深圳家具研究院、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落在南山,分别为家具、电子业提供检测认证、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方面,南山拥有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深圳市软件评测中心和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大机构(见表3)。

这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平台和仪器设备资源使得南山区的整体创新实力特别是综合研发能力与对社会开放服务的水平均大幅提升。

表3南山区现有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此外,根据南山区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战略,2010年区科技创新局重点建设了十个区公共技术平台(见表4),为优化南山区域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积极探索。

表 4 南山区2010年重点建设公共技术平台

5、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荟萃

南山的人才优势比较突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引进,南山已经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深圳市的72家博士后工作,52个创新实践基地,其中超过一半分布在南山。同时汇聚了24名院士、3000多名博士、5000多名海归人员,有各类高科技人才5万多名,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6、知识服务业蓬勃发展

知识服务业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高端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南山区率先提出要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基础,其中DESIGN HOUSE、研发管理咨询、投融资等紧密服务于创新活动,已获得良好的培育,蓄势待发。

深圳汇聚了全国大部分的DESIGN HOUSE,而其中有一半以上在南山,仅高新区就集中了约70多家手机、MP4、GPS等行业的DESIGN HOUSE,通过整合上游芯片商和下游经销商、制造商,极大地促进了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节省成本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成为产业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深圳14家专门从事研发管理咨询的企业大部分都位于南山,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汉捷、朗腾、华成、杰成等,年销售收入大约在1000万元。南山已成为国内研发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得最好的地方,在数量、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不含孵化器下属的创业投资企业,南山还有42家风险投资公司为各类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同时还吸引了国际国内其他大型PE、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为科技企业成长注入了充足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