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统一过程

什么是统一过程

什么是统一过程
什么是统一过程

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西晋统一中国

高考晋朝历史知识点:西晋统一中国 1. 西晋的统一 魏灭蜀 在三国中,蜀是很弱的一国。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诸葛亮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他于平定南中之后不久,即率军进驻汉中,与魏展开争夺关陇地区的激烈战争。公元23 4年(建兴十二年),他进驻五丈原(今陕西眉县),病死军中,蜀军撤退。此后,蜀军以姜维任统帅,屡次伐魏,都无进展。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魏派钟会、邓艾两路大军伐蜀。钟会率十万大军为主力,由斜谷入汉中,姜维在剑阁(今属四川)防守。邓艾以三万士卒出阴平道(今甘肃文县),直逼成都。刘禅投降,蜀亡。这时姜维被迫降于钟会。次年,钟会谋叛魏,姜维伪与钟会联合,准备乘机恢复蜀国,后失败被杀。 晋灭吴 曹魏后期,司马懿掌握大权。公元260年(景元元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杀皇帝曹髦,立曹奂为帝。263年,司马昭封晋公,不久又封晋王。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继为晋王,旋废曹奂自立,是为晋武帝,国号晋,史称西晋。晋代魏之后,即在长江上游大造战舰,训练水师,为灭吴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这时,吴帝孙皓奢侈腐朽,政治黑暗,对人民的剥削很残酷。他为了加强对长江上游的防守,就迁都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可是江南人民为统治者逆流转运粮饷财物,劳苦异常。当时有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江南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孙吴的反动统治。孙皓为保住他的皇位,不得不还都建业。从此,上游的防务严重松弛。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调六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伐吴,次年三月,水师至建业的石头城,孙皓被迫投降,吴亡。

中国自董卓之乱以后,即陷入分裂割据混战之中,时间长达九十年。至此,又归于统一。 2. 晋初的经济 西晋统一中国,改元太康(280— 289年)。至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死,此十年间,为西晋的社会经济最好的时期。 户调式: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西晋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 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均分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一、占田制—— 占田制也叫做占田课田制,是把占田制和田税制结合在一起的。《晋书·食货志》曰:“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数是国家征收田租(税)的亩数,每亩纳粮八升。曹魏之制,田租每亩四升,西晋的田租高出曹魏一倍。 二、户调制—— 户调制是征收户税的制度。《食货志》又曰:“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还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作了具体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每户纳賨布(税名)一匹,远的纳一丈。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征收单位,这对广大劳动人民是很不利的。曹魏之制,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西晋的户调额比曹魏增加了二分之一。 三、品官占田荫客制—— 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的经济特权的制度,但也有为贵族、官僚们的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限”的用意,以制止土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食货志》曰:“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第九品占田十顷。“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已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庇荫户和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再负担国家徭役。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 C ) A.三国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十六国时期 D.东汉时期 2. 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3.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C ) A.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 4.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C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5.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6.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氐族政权是( A ) A.前秦 B.后秦 C.西秦 D.成汉 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8.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迁入的地方没有到达( D ) A.山西 B.陕西 C.辽宁 D.江南 9.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10.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1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C )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1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C ) A.羌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后练习题 (无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 1.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史称( )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 3.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照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中最后擦掉的是( ) A.吴B.魏C.蜀D.汉 4.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5.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 A.西周的灭亡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D.东晋的灭亡 6.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 C.西晋D.西汉 8.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

的历史事件是() A.司马氏篡魏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9.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 ) A.三国时期B.五代十国时期 C.十六国时期D.东汉时期 10.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 B.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 1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 A.羌族B.匈奴族C.氐族D.羯族 12.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氏族 D.羌族 13.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①匈奴族②蒙古族③羯族④氐族⑤羌族 ⑥鲜卑族⑦朝鲜族⑧壮族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⑧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用在西晋时期正确吗? 【自主预习】 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合作探究】 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巩固练习】 1.建立西晋的是(D )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 ) A.匈奴 B.鲜卑 C.羌 D.氐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A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 D.蒙古、鲜卑、羯、氐、羌 4.阅读下图,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三个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选三个);西晋后期。(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答:北方战乱。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4)这次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布置作业: 理解成语“司马昭之心”.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第四单元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B12历史杨雨欣26号 一、课程标准 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分析 1.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教材落实了《标准》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 教材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读过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有一定了解,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2. 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史实辨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 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 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秀教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二、内容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

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师: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师:阅读课本第一、二段的内容,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生: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师: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 生: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西晋统一全国。时间:220—280年。 师: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中“相关史事”中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师:西晋初年,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长期分裂动荡后重归统一。根据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理念,这次的统一和安定应该是长期的。因此晋国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平姓,都天真地认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到来,谁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谁也不去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臣民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责任感日益淡漠,社会享乐主义滋长,朝野上下物欲横流,每个人都在花样翻新地找刺激寻开心。“石王斗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西晋的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糜烂腐化。 师:展示教材的“材料研读”,提出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生:“唯钱是图”,统治阶层昏庸腐朽。 师过渡: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 (二)八王之乱 师:阅读课本中“八王之乱”的相关内容,西晋初年,晋武帝怎样管理地方? 生:大封同姓诸侯王,后来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师: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的制度? 生:西周。 师:除了西周,在西汉初年,也分封过同姓诸侯王,最后是导致了“七国之乱”,所以才有后来的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以西周和西汉为鉴,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前秦的强大:_______世纪后期,_______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_______,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 秦境内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合作探究】 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3.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当堂达标】 1. 右图是西晋“晋归义氐玉”金印,是西晋颁发给当时氐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 实物见证。西晋政权是一个怎样 的政权() A.全国统一的政权 B.在历史上 的统治维持近百年 C.北方政权 D.南方政权 2.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3.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西晋迁都 5.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的朝代③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④被农民起义所推翻⑤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⑤ C. ②③④ D.①②⑤ 6.住历史基本要素对掌握的历史重点知识十分必要。将“316年”“匈奴人”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确定的历史事件是()A.西晋建立 B.西晋结束分裂局面 C.西晋灭亡 D.东晋建立各小组要确定小组发言人、记录人组长组织好发言顺序,有序合作讨论。 回答问题尽可能序号化,语言要准确、精炼,表达要清晰,尽量脱稿。 独立完成,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

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 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而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本人认为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看到两个方面,一是“统一”,一是“短暂”。很多人往往只是注意到“统一”这两个字,而忽略了“短暂”,这是不正确的。 首先需要谈的是西晋为什么能够统一。我们都知道,在西晋统一之前,还是处于三国鼎立的阶段,魏、蜀、吴三国势均力敌、互不相让。然而,蜀国自从诸葛亮逝世之后,实力极具下降,并且此时的吴蜀已经失去了对彼此的信任,也就没有了联合抗魏的可能,而当时的司马氏已经控了制魏国飞实权,并且积极发展实力。司马炎就计划先起兵灭蜀,再灭吴,最后统一全国。于是蜀国便被魏国灭掉,使得魏的实力大涨。之后不久,司马氏便建立了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希望树立新王朝的威信,有了统一全国的内在动力。此时的魏国大力发展生产,尤其注重农业,使得经济发展迅速,加之吞并了蜀国,其实力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吴国可以相比的了,而且此时的吴国政治昏暗,孙皓残暴不仁,岑昏专政误国。人心离散,所以完全无力抵抗西晋的入侵。于是西晋又吞并了吴国,形成了三国短暂统一的局面。 西晋统一了,司马炎成了西晋的开国皇帝。按照道理来讲,开国之君大多都是贤明清廉之君,而司马炎则与他们相反。作为开国之君,昏庸无道、荒淫奢侈。他虽天资平平,却十分好色,于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使得当时后宫具有万人规模。他临幸后宫是坐羊车的,羊停在哪就在哪下车。更夸张的是当时的石崇王恺比富,当然还有个羊琇,司马炎居然不制止,还觉得很有趣,可见其昏庸。 司马炎从自己称帝代魏的历史根源中得出教训:要巩固统治,防止外姓大臣专权,必须先确立司马氏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因而,他大封皇族,使皇族封王掌握大量的地方实权,因此西晋开国功臣有大半属于无德又无才的人物。当时较出名世族及其代表人物有琅琊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颍川荀顗并荀勖、河东卫瓘、河东裴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等。当时社会奢侈和贪污风气很盛。此时世族大多失去东汉世族的优良传统,反而汲汲求利,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更为可笑的是晋武帝虽屡屡提倡节俭,但未以身作则,徒托空言。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 【学习重点】 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学习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 方法指导一: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 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280年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 自主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八王之乱。(原因、目的、后果等) (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 (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4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1)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八王之乱); (3)内迁民族趁内乱起兵反晋西晋灭亡。知识模块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自主阅读课本P80~81内容完成第5题。 5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内迁民族、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很尖锐。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 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的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 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 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三、教具学具:挂图,教学PPT,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师生互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内容,特别要强调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然后逐渐导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78本目课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简述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并试着分析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2、结合课文及《钱神论》材料分析归纳西晋初期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1、西晋统一的过程:强调统一过程是分三步完成的:一是魏灭蜀,二是废魏帝建西晋,三是西晋灭吴。魏为什么首先灭蜀?主要是蜀自诸葛亮死后,与东吴关系破裂,后主刘禅昏庸,国政混乱,是魏下手的最好时机。这里应注意向学生强调指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2、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知识梳理 1.西晋 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衰落: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个政

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那时候,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有所缓和。 二、重难讲解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西晋统治者大多出身于大地主和大贵族,他们在政治上昏庸腐朽,在生活上极为腐化,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晋惠帝时,发生了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耗尽了国力,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西晋建立司马炎,争夺帝位八王乱。北方民族入中原,少数民族建政权。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內迁。 【教学难点】 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晋江风景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晋江名字的由来吗? 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为什么晋人要南迁? 二、授课与活动: (一)西晋的建立 1.讲述:魏自曹丕之后,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司马氏掌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司马懿时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司马炎时期。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听课稿,分享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听课感受和记录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的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三、教具学具:挂图,教学PPT,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师生互动探究。 五、板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1.司马氏势力的发展 2.魏灭蜀 3.司马炎废魏建晋和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 1.大封皇族与封王掌握实权 2.社会上层的腐败

3.八王之乱的过程与影响(西晋衰落;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状况: 内迁的过程: 内迁后的生活(西晋的民族压迫政策及西晋灭亡;北朝十六国及北魏统一北方); 内迁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内容,特别要强调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然后逐渐导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78本目课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简述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并试着分析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2、结合课文及《钱神论》材料分析归纳西晋初期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1、西晋统一的过程:强调统一过程是分三步完成的:一是魏灭蜀,二是废魏帝建西晋,三是西晋灭吴。魏为什么首先灭蜀?主要是蜀自诸葛亮死后,与东吴关系破裂,后主刘禅昏庸,国政混乱,是魏下手的最好时机。这里应注意向学生强调指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2、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因为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却日趋衰落。另外,从客观上讲,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3、西晋初期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唯钱是图”,统治阶层昏庸腐朽。强调: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 自主阅读课本P79本目课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含答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其灭亡的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基本经过及其影响 3、知道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各族不断内迁的史实和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灭亡与分封诸王的关系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78-81,用笔划出关键词) 1、请找出西晋建立的相关史实(时间、人物、背景、统治特点和影响)? 2、请说说八王之乱的背景、爆发和结果? 3、理解北方游牧各族的内迁和十六国、前秦建立的概况?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五、【当堂训练】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旨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 3.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有( )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石崇王恺斗富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7.西晋政权骤起骤灭,其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根本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阶级矛盾的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8.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11.十六国是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出现的各族割据政权的总称,它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 ) A.后赵 B.西秦 C.北燕 D.成汉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 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上都还处在小学向初中的过渡阶段,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有待加强。但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情境创设等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 梳理新部编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知识梳理 1.西晋 (1)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衰落: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2)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 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那时候,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有所缓和。 二、重难讲解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1)西晋统治者大多出身于大地主和大贵族,他们在政治上昏庸腐朽,在生活上极为腐化,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2)晋惠帝时,发生了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耗尽了国力,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3)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西晋建立司马炎,争夺帝位八王乱。北方民族入中原,少数民族建政权。

作业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有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3.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4.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5.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266年,司马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错误: 更正: 7.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蜀汉,总称为“十六国”。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二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神论》 材料三(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刘元海载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