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豫章书院

豫章书院

极具中国罗氏特色的“书院文化”之贵州乌当豫章书院

姓名:薛婷婷

学号:021********

院系:毕节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本科1班

联系方式:921766480@https://www.doczj.com/doc/f813541885.html,

书院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幸生活在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度中,孔孟哲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同时文化远播海外,不仅很好的宣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对于我国国蕴和历史地位的奠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逐渐西化的北上广等大型城市中,传统文化正逐渐流失。之前我有幸采访过到我校参加2012年贵州大学生篮球锦标赛的盛华职业学院的美国篮球教练Benjamin和加拿大的Xing CHIU,当谈到对我们贵州有什么较为深刻的印象时,他们面露喜色:“我们海外志愿者都很喜欢贵州,贵州不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城市建筑风格都被西化了,这里是比较地道的中国,保留了中国很多传统的历史文化,比如遵义会址、青岩古镇、宣慰府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让我们很感动。”那一刻,我感觉非常自豪,虽然我们是生活在相对较为落后封闭的山林城市,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封闭”,才使得外来文化的流入没有很大程度的覆盖我们的本民族文化,这样,我们又是幸运的。

身为贵州贵阳的子女,我非常喜欢位于乌当区的一个名叫豫章书院的具有文化气息的书院。下面,我有幸将这一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以飨读者。

豫章书院源自豫章罗氏后人,为纪念罗氏理学家罗从彦,弘扬儒道而建。因罗氏郡望豫章(今江西南昌),故以堂号命名之。在其他地区“豫章书院”者,也皆为豫章罗氏后人所建,如广州豫章书院、福建宁化豫章书院等,形成极具罗氏特色的“书院文化”。各地罗氏聚居地“豫章祠堂”林立,理学家声远,豫章世泽长,形成独特的、统一的“宗祠文化”。

清康熙皇帝赐匾:“章水文渊”,历代帝王褒励,获得崇高的殊荣。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也有一所豫章书院。书院的创办者、29岁的侗族青年罗国淮介绍,书院招收4岁到6岁的孩子,主要传授国学,选用的教材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旨在让孩子们学到一些国学知识,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感悟和受益。到目前,已有近百名孩子在这里学习。罗国淮是“豫章书院”创始人罗天发第40代孙,2003年起耗8年之功,在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新田组建起“贵州豫章书院”。建院以来,开设少儿国学馆,每年免费为当地村民培养孩子,邀请专家学者“传道”,免费向公众宣讲国学经典和黔学名家名作达200余场。该书院成为贵州最早提出“黔学”概念并着手黔文化研究的民间机构。

琅琅的问好声经过早晨阳光的过滤后,在这个设在乡间的明清结构的院落中回荡。声音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教室门口迅速穿过,最终在“豫章书院”的牌匾前短暂汇集、消散。背诵经典不是最重要的,豫章书院“私塾教育”的目的是树立孩子的行为礼仪规范和道德观,每个孩子每天的所有行为都是一种学习:穿长衫是为了正衣冠、洒扫庭除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向孔夫子大声问好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和学习、经典的诵读则是为了强化传统的道德观。与乡村生活的接近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农耕生活,这种教育让孩子们和自然更亲近,生活上也更朴实。

大山深处的古典书院

从贵阳城区出发,经新添寨上贵(阳)开(阳)高等级公路,行23公里下羊昌站,再行不多远到乌当区羊昌村新田组。拥有9头羊雕朔的村口,“豫章书院”以一幢四合院的形式庄严地矗立于绿树环抱的小溪旁,与对面刚刚崛起的农民新村相呼应。

新田是明朝南京都阃林铨的食邑,江淮官兵屯垦之地,原名为羊九军田,至今,该村仍尚存羊九大院、林家祠堂、锁水阁、字库等古文化设施。“豫章书院”就建在明军屯军的军事学堂遗址之上。书院大门悬着牌匾“豫章书院”,是清代大学士肃毅伯李鸿章手书。

从书院大门到二门是一条“中华八德路”。路径由8块方正巨石铺就,按顺序分刻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个大字。两侧则分立着著名诗人郑珍、明朝贵州宣慰同知宋钦之妻明德夫人刘淑贞、同治进士李端棻、“千古名臣”丁保桢等4位贵州名人塑像,他们分别为孝悌、忠信、礼义和廉耻的代表人物。

进入二门,是豫章先贤罗从彦、罗伦、罗钦顺、罗洪先、罗汝芳的5尊塑像。塑像两侧长长的回廊则为中华孝道文化展室,包括诸子百家与孝、二十四孝图解、二十四廉图解、贵州春晖行动文化解读等内容。

书院处处古色古香。一座三层楼约20多米高的“锁水阁楼”矗立于天井中,四周草木依偎,小桥与流水在奇石假山之中尤为秀丽端庄。

刚刚修建完工的“章水文渊大讲堂”位于书院西侧,是整个书院的核心。“章水文渊”是当年康熙皇帝为表彰豫章书院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而御书赐予江西豫章罗氏的。数百平方米宽的讲堂内,“章水文渊”四字门额在讲台前方悬挂。讲台上的案桌面一如书卷展开模样,讲堂前方两侧,一幅“程门立雪”与一幅“阳明悟道”的浮雕图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氛围恰如其分地引入,后面一幅大大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图寓示治学境界。

这是藏于大山深处的一家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文化书院。

袭古而创新的书院体系

书院名誉院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路平介绍,“豫章书院”有着独特的办院理念。

豫章书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既有古代遗风,又有现代精神。书院定期开展讲学、研究、体验等活动,建院以来,已开展过一些大型研讨会;书院有一批固定的专家队伍,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文史馆馆长顾久,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世界儒商联合会会长汤恩佳,香港中国研究生会会长、香港中文教育学会会长施仲谋,广东商学院教授、广东南方战略策划中心主任宋太庆,贵州沙滩文化研究专家黄万机,著名作家何士光,省社科院研究员邬锡鑫等;专家们受聘为豫章书院顾问、导师后,开始带学员;书院从羊昌村农民手中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作为前来接受国学教育学员的“学田”,发动学生自己种树、种水稻、喂鸡、种菜,以此沿袭古代书院的生存模式。同时,书院也利用这300亩土地“无污染农业”生产的粮食蔬菜作为开办“农家乐”餐饮的一大卖点。

书院既开办国学班教当地小孩学习传统礼仪,念一些古书,又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办读经班,实行读经与讲经相结合,讲授国学精神,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另外,书院还开展“走近大师”活动,开设国学大讲堂,邀请名家前来讲学,免费讲授国学知识,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寻道、闻道、悟道、行道等文化体验活动。下一步,豫章书院还将建一个“禅修

研究中心”。

首家“黔学”研究基地

同为书院名誉院长的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黄万机告诉记者,豫章书院是全省首家提出“黔学”概念并着手“黔学”研究的民间机构。所谓“黔学”,即贵州地域历代学术文化的总称。黄万机说,黔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厚,典籍众多,亟须加以整理、研究和弘扬。

清道光、咸丰以来为黔学发展高峰期,学术和诗文名家艺术家辈出,相继登上全国学术和文艺舞台。

新中国成立以来,黔学进入更为辉煌的时代,学者、作家、艺术家不断涌现,蜚声海内外。除汉字为载体的学术文化外,黔中各少数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典籍(如彝文、水书等);禅门宗师的语录数十部,为佛教文化瑰宝。

豫章书院为继承传统,普及传播本土文化,中兴黔学,联合贵州学术界著名专家、教授成立了以研究黔学为方向的研究机构,除了举办贵州文化讲堂外,还进行一些贵州乡邦文化研究,收集、挖掘整理并结集出版一批规范性的地方文献丛书。此外,为培养黔学研究后备人才,王路平与黄万机两人在豫章书院常设黔学研究班,学制2年。首期研究班学员6人,包括罗国淮、李世珍夫妻二人。

“书院经济”新模式

罗国淮告诉记者,书院从建院伊始,就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发展林、果、蔬。8年来,已先后办起农家系列餐饮、国学体验基地、豫章酒业和文渊雅峰茶业等相关产业。采

访时,正逢乌当区“高新春风文工团”在书院义演。当天,书院推出的农家餐摆了20多桌。据介绍,仅餐饮一项,每年就有30多万元收入,加上其他相关产业收入,基本能维持书院运转,并且能保证每年有一定资金投入书院扩建。

独特的“书院经济”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即以农耕文化、祭祀文化、餐饮文化融为一体的“新田组新农村示范点”。在乌当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村里修通了连户水泥便道,目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书院的带动下,多数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一些农户打出了陶艺加工、武术学校、茶艺等经营的招牌,罗国淮说,这些都是书院与农户们的合作项目,未来几年内,豫章书院将在寨子里完全建成“国艺十二坊”。

在“书院经济”的直接作用下,书院最近几年来经常以免费讲授的形式传授蒙学、经学、韵学、传统农耕技艺,传授包括古乐、书画、围棋、武术、茶道等古今文化。这种公益性的传统文化普及取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获相关部门颁发“新阳光未来之星国学教育基地”、“省农业厅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春晖行动文化宣传基地”、“贵州省青少年国学体验基地”、“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点”、“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等荣誉证书。

书院占地3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累计投资400多万元。书院现有学员80多名,已经免费为各类学生、在职干部、职工授课200多场近2000人,其中有部分学员来自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