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件(4)瓦格纳与约翰.斯特劳斯父子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件(4)瓦格纳与约翰.斯特劳斯父子

19世纪中、下的叶德奥音乐
? 代表人物:R·Wagnes(瓦格纳 1833~1897) Brahms(勃拉姆斯1833~1897)A·Bruckner (布鲁克纳 1824~1896) H·Wolf(沃尔夫 1860~1903) G·Mahler(马勒 1860~1911) R·Strauss(理查德·斯特劳斯 1864~1949)
?
概述: 1、19世纪是德、奥音乐最辉煌的时期。为西方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位作 曲家Brahms和Wagner分别代表了两种对立的美学主张—— Brahms代表的是浪漫时代的古典风格;而Wagner却把自己政治上的革命 精神和学术上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自己的音乐创作,改变了西方音乐的传统轨 道,大胆地开辟了通向未来的道路,成为后期浪漫主义的典范。 2、德、奥音乐的另一重要现象是维也纳轻音乐的繁荣。Johann Strauss 父子创造了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
1
1

变 革 。 艺 术 的 变 革 服 从 于 社 会 的
是 面 人 好 镜 艺 民 一 子 术 的 切 。 永 功 伟 远 劳 大 是 。 的 发 社 明 会 和 制 创 度 造 的 都 一
Richard Wagner
理夏德·瓦格纳(1813~1883)
2

“歌剧艺术的改革者” “整体艺术的倡导者”— Wagner 瓦格纳( 1 8 1 3 - 1 8 8 3 年 )
一、生平( 教 材 P. 2 6 3 — P. 2 6 8 )
1、 较晚系统学习音乐。 2、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对文学、戏剧、哲学、美学有 浓厚的兴趣。 3、积极投身欧洲革命,流亡瑞士12年。 4、爱情婚姻招致非议。
3

? Wagner对哲学的兴趣贯穿他的一生。青年时期通读了费尔 巴哈和巴枯宁的著作。 ? 费尔巴哈(P.264):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 恩格斯正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哲学内核”,建立 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 ? 巴枯宁:19世纪俄国无政府主义者,他宣扬个人的“绝对 自由”是整个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并顽固地反对马克思 主义。 ? Wagner在50年代中期接触了叔本华的哲学。叔本华是19世 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认为 “意志”才是 宇宙的本质,强调所有的人都是利己主义者。
4

二、Wagner的歌剧改革
(P.264)
(歌剧整体改革 : 不仅对歌剧本身进行改革,而且对剧场建筑、灯 光照明、舞台美术、演奏乐池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黎恩济》(1837~1840年 大型悲剧歌剧 grosse tragische opera) Wagner第一步成功的歌剧,从题材到风格依照法国大歌剧的模式: a.14世纪的历史性题材。b.五幕的宏大结构。c.群众性舞蹈的豪华场 面。d.传统的段落结构(宣叙调、aria、合唱、乐队)
《漂泊的荷兰人》在形式上与《黎恩济》同样沿用传统 的分曲结构,具有意、法歌剧通常具有的优美的aria。 《汤豪塞》表现出Wagner开始改革的探索,力求打破 乐曲间的隔离,追求音乐、台词、诗歌与场景的融合 一 体。
5

《罗恩格林》体现出“整体艺术”的进一步 探索: a.主题动机的暗示 b.绵延无终的旋律 c.用prelude(前奏曲)代替overture(序曲) (管弦乐前奏与剧情关系 更为 密切) 浪漫主义歌剧 浪漫主义歌剧在《汤豪塞》和《罗恩格林》中达到高峰,这是瓦格纳在 风格上和思想意识上开始了巨大的转变。
课程重点: 三、“乐剧”理论
乐剧 Music drama: 乐剧是一种创作理念,体现了瓦格纳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乐 剧的理论主旨:戏剧是目的,音乐是手段,戏剧、诗歌、音乐、舞蹈 必须紧密结合成为统一的有机体,成为“整体艺术”。
6

1、内容上以体现永恒精神的神话为主题 2、形式上要像古希腊戏剧那样诗词、音乐、表演、舞 台等综合成为整体。 3、具体表现: ①打破传统歌剧的切割、分离的“分曲结构”,采用无 终旋律,避免完全终止。(清晰的终止只用在幕尾。) ②运用主导动机,强调音乐的统一性和交响性。 ③频繁转换调性,回避或延迟主调、主和弦,达到调性 重叠,甚至是调性模糊的效果。 ④精美的舞台设计成为整体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7

最集中化体现乐剧理论的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集大成之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瓦格纳乐剧的意义: 瓦格纳的乐剧集中了19世纪音乐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吸取了从Beethoven到Weber,从Berlioz到Liszt以及法、意歌 剧的经验,以自己大胆的创造开辟了通向未来的道路。他的 “整体艺术”“主导动机”“无终旋律”“半音化和声”预示 了西方音乐20世纪的发展。
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品》《歌剧与戏剧》
8

瓦格纳的优秀歌剧作品:
v《黎恩齐》 浪漫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赛》、 《罗恩格林》 ? 《罗恩格林》取 材 于 一 名 德 国 作 家 所 写 的 天 鹅 骑 士 的 叙 事 诗 , 故 事 发 生 在 11 世 纪 。 布 拉 本 特 公 国 的 公 主 爱 尔 莎 受到篡权者弗里德里西伯爵的诬告。在审判过程中,一 只神奇的天鹅用一条金链子拖着一条小船,船上站着身 穿盔甲的武士罗恩格林,他前来与弗里德里西伯爵决斗, 以解救无辜的公主。决斗胜利后,罗恩格林决定娶爱尔 莎为妻,条件是爱尔莎永远不能探问他的姓名和来历。 不幸的是,爱尔莎公主受到弗里德里西的妻子——女巫奥 德露达的挑拨,在新婚之夜违背了誓约,追问罗恩格林 的来历。结果,罗恩格林被迫回到天国,爱尔莎悲痛而 死。
9

?乐剧:《尼伯龙根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纽伦堡的名歌手》 ?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取自中世纪传奇,是一部爱情悲 剧。叙述康沃尔的骑士特里斯坦去爱尔兰岛为国王马克迎娶 新娘伊索尔德,而伊索尔德曾是特里斯坦的恋人。歌剧情节 被压缩的既精炼又有戏剧深度。第一幕写伊索尔德打算与特 里斯坦共饮毒药同归于尽,不料共饮了爱药,重陷情网;第 二幕写他们的恋情被国王发现,梅洛特为了讨好国王,将特 里斯坦刺成重伤;第三幕写特里斯坦被送回故乡,伊索尔德 赶来探望,垂危的特里斯坦在她怀中死去。伊索尔德也伏在 特里斯坦身上死去。 ? 这部歌剧体现了瓦格纳的乐剧思想,它的音乐与戏剧有机 结合为一体,音乐贯穿于各幕之间,取代了分曲写法,乐队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0

? §
乐剧《尼伯龙根指环》
选材自古代的纳维亚神话“尼柏龙根之歌” ,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包括“莱茵的黄金”、“飞驰的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 黄昏”四大部分。 ? 在莱茵河的河底安放着黄金宝库,由三个侍女守卫,如果谁能窃走黄 金炼成指环,将获得统治世界的权利,而只有对爱情断绝念头的人才能 获得这种权利。雾魔阿尔伯里希大叫着:“我永远摈弃爱情!” 钻到河 底,抓走了黄金,莱茵河的仙女们绝望地叫喊着。神王浮旦用诡计从阿 尔伯里希手中诈取炼成的指环。后来,指环又落到巨人发夫纳的手中, 他变成一条龙,隐藏在森林的洞穴里。 ? 神往浮旦与智慧爱神爱尔达生出9个智勇双全的女武神,以保卫神界。 因为指环上带有雾魔的诅咒:“凡得到指环的人必遭毁灭”。神王浮旦 化为凡人,他与凡女结婚,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叫齐格蒙特,女孩 叫齐格琳德,兄妹俩在两地长大,互不相识。这对孪生兄妹生下一个儿 子,取名齐格弗里德,雾魔阿尔伯里希的弟弟米梅收养了这个孩子。
11

?
齐格弗里德长大后,杀死了巨人发夫纳和雾魔米梅,带着指环冒险
游历。女武神布伦西尔德与齐格弗里德相爱,却又受雾魔的儿子哈根的 利用,他们合谋杀死了齐格弗里德。后来,布伦西尔德发现她自己和齐 格弗里德都是牺牲品,就决心以死来追随她心爱的人。布伦西尔德用 “爱”使神界归于毁灭,哈根也被莱茵河的仙女拖进了洪流。指环又归 还到莱茵河的河底。
§
这部巨型的歌剧需要连续上演四个晚上,
15个多小时的音乐中运用了200多个主导动 机,包括剧中人物、自然现象、情节事件、 情绪心理等。
12

Johan Strauss 约翰·斯特劳斯父子
Johan Strauss是同名父子,他们的创作及演出活动在19世纪中 下叶的奥地利维也纳市民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圆舞曲之父” 老Johan Strauss(1804~1849)
维也纳Waltz的开拓者。曾参加了奥地利娱乐性音乐团体“兰纳 四重奏”团,任中提琴手。后与“兰纳”分手。Strauss开始写Waltz ,并组织乐队在维也纳演出,从此声名远扬。他创作了251首乐曲, 光Waltz就152首。 最负盛名的是那首经常作为音乐会中场曲目的 《拉德茨基进行曲》 (“Radetsky March ”1848年作,不是Waltz) 正是因为Strauss,维也纳的舞蹈音乐 才传遍了世界,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音乐品种。
13

“圆舞曲之王”小Johan Strauss(1825~1899) 19岁组建自己的乐队,同父亲竞争。直至父亲去世,将自己的乐队 与之合并,并出版了老Johan的全部作品。 代表作品: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皇帝》《闲聊》《雷电》 《拨弦》 《春之声》、歌剧《蝙蝠》
小Jhohan Strauss的Waltz的艺术特点: ? 体裁形式、旋律节奏及演出方式与奥地利 民族民间音乐紧密联系。 ? 在主题发展、和声配置、调性转换,配器 色彩及曲式结构等方面体现了专业音乐的 技巧和修养。 ? 格调轻松、浅显易懂、雅俗共赏。
14

【盛宴 】 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完整版)

【盛宴】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完整版) 在乐声中展示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一面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节目单指挥: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唱团:维也纳音乐者协会合唱团 视频:2017年维也纳新音乐会/完整视频解读《新年音乐会》不为人知的故事?新年音乐会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还营造了一种氛围,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平时很少走进音乐厅的人愿意来感受音乐的美好。在辞旧迎新之际,聆听一场新年音乐会,成为了不少人的习惯。从人们熟悉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到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再到上海的各类新年音乐会,这其中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看看上海音乐学 院陶辛教授趣谈新年音乐会。施特劳斯是如何与新年音乐会结缘的 在全世界各地的新年音乐会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每年在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而被誉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正是新年音乐会的发祥地。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举行。当时的报纸是这样描述的:“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摆,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位肤色黝黑的指挥,就是著名的老约翰·施特劳斯。那场音乐会一直持续到1848年元旦的凌晨,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乐队演奏了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当圆舞曲与波尔卡的旋律奏响后,听众们跟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精彩的作品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这场音乐会开创了用音乐会庆祝新年的先河。 那么,维也纳爱乐乐团又是如何与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结缘的?1929年8月11日,非常热爱施特劳斯作品的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由于音乐会的巨大成功,一直到1933年,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 然而,直到1941年,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演出才被正式称作“新年音乐会”。从1959年起,电视台对新年音乐会进行转播,从此,这一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文化的象征。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第一次在电视荧屏上和中国观众见面。 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始终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全球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都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 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 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 (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 3、小结,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5 B 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 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 (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最终,成功救出了儿子。 (3)关于儿子——在地震中,和同学一起被埋,但是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父亲和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在等待中鼓励同学坚持下去,最终他与同学都得救了。 (4)父与子的相通之处在于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引导学生,概括全文P 1)《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同学们的口中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了,谁能试着来填一填。课文讲述了在()的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的危险,心里想着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他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里救出()的故事。 2)课文讲述了在…… 一位父亲…… 儿子…… 最终…… 三、小结方法 1、生试着总结概括全文的方法 概括全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法,再找出中心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一点点地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一厉史简介 二历年指挥 三历年曲目 四著名指挥家 五附录 2012年1月4日

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厉史 1. 资料一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的几个阶段 央视国际https://www.doczj.com/doc/f513528435.html,2006年12月12日20:06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f513528435.html, (1) 难忘的1939年: 1938年春,纳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打破了这里和平的一切,后来在欧洲爆发的战争进而演变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的变化在爱乐乐团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各持自己的主张的派别。 在1939年12月31日,由克莱门斯·克劳斯执棒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上第一次专场演奏了施氏家族的音乐作品。音乐会实际上是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表明了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从1941年开始,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圆舞曲音乐会改在元旦上午举行。到1946年(约瑟夫·克里普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演出才被正式称作“新年音乐会”。 第一任指挥克莱门斯·克劳斯一生指挥了13次新年音乐会。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新年期间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 克劳斯在1952年 (2)威利·波斯罗夫斯基担任指挥的25年间: 从1955年开始,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指挥,直至1979年。在这25年间,威利·波斯科夫斯基率领乐团努力进取,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 马泽尔担任常任指挥的六年: 1980年至1986年,指挥家洛林·马泽尔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 (4) 风格变化从1987年开始: 从1987年开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出现了年度指挥家。1987年是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指挥该音乐会。从此以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不再固定,著名指挥家阿巴多、穆蒂、祖宾·梅塔、小泽征尔以及奥地利指挥大师克莱伯和哈农库特等先后做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的指挥。2006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将由拉脱维亚的指挥大师杨松斯担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详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细巷中心小学孙石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评价、体会)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从刚才的演讲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灾难中深深的父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是啊,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还可以从哪些

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曲目表

施特劳斯家族音乐曲目表 op.1- Sinngedichte Walzer 心灵的诗篇圆舞曲op.2- Debut Quadrille 首演四对舞 op.3- Herzenslust Polka 内心的欢愉》波尔卡op.4- Gunstwerber Walzer 追求恩宠者圆舞曲op.5- Serail Tanze Walzer 苏丹宫殿舞圆舞曲op.6- Cytheren Quadrille 维也纳女神四对舞 op.7- Die Jungen Weiner Walzer 年轻的维也纳人圆舞曲 op.8- Patrioten Marsch 爱国者进行曲 op.9- Amazonen Polka 亚马逊女战士波尔卡op.10- Liebesbrunnen Quadrille 爱之泉四对舞op.11- Faschings Lieder Walzer 狂欢节之歌圆舞曲 op.12- Jegend Traume Walzer 青春之梦圆舞曲op.13- Czechen Polka 捷克波尔卡 op.14- Serben Quadrille 塞尔维亚四对舞 op.15- Syrausschen Walzer 小花束圆舞曲 op.16- Elfen Quadrille 女精灵四对舞 op.17- Jux Polka 玩笑波尔卡 op.18- Berglieder Walzer 山之歌圆舞曲 op.19- Damonen Quadrille 魔鬼四对舞 op.20- Austria Marsch 奥地利进行曲 op.21- Lind Gesange Walzer 林德之歌圆舞曲op.22- Die Osterreicher,Walzer 奥地利人圆舞曲op.23- Pester Csardas 佩斯特恰尔达什舞曲 op.24-Zigeunerin Quadrille 吉普赛四对舞 op.25- Zeitgeister Walzer 时代精神圆舞曲 op.26- Fiedler Polka 欢乐波尔卡 op.27- Die Sanguiniker Walzer 热情的人们圆舞曲op.28- Hopser Polka 快步圆舞波尔卡 op.29- Odeon Quadrille 奥德昂四对舞 op.30- Die Zillerthaler Walzer 齐莱恰尔人圆舞曲op.31- Die Belagerung von Rochelle Quadrille 罗歇尔之国四对舞 op.32- Irenen Walzer 爱尔尼圆舞曲op.33- Alexander Quadrille 亚历山大四对舞 op.34- Die Jovialen Walzer 兴高采烈圆舞曲 op.35- Industrie Quadrille 工业四对舞 op.36- Architecten Ball Tanze Walzer 建筑师大厅舞会圆舞曲 op.37- Wilhelminen Quadrille 威廉明妮四对舞op.38- Bachus Polka 巴克斯波尔卡 op.39- Slaven Potpourri 斯拉夫舞曲集成曲 op.40- Die Konigin V on Leon Quadrille 莱昂女王四对舞 op.41- Sangerfahrten Walzer 歌唱家之旅圆舞曲op.42- Wilde Rosen Walzer 野玫瑰圆舞曲 op.43- Explosions Polka 爆炸波尔卡 op.44- Fest Quadrille 节日四对舞 op.45- Ernte Tanze Walzer 收获圆舞曲 op.46- Martha Quadrille 玛塔四对舞 op.47- Dorfgeschichten Walzer 乡村故事连德勒圆舞曲 op.48- Seladon Quadrille 塞拉东四对舞 op.49- Fest Marsch 节日进行曲 op.50- Klange Aus Der Malachei Walzer 瓦拉海之声圆舞曲 op.51- Marien Quadrille 玛琳四对舞 op.52- Freiheits Lieder Walzer 自由之歌圆舞曲op.53- Annika Quadrille 安妮卡四对舞 op.54- Revolutions Marsch 革命进行曲 op.55- Burschen Lieder Walzer 青年之歌圆舞曲op.56- Studenten Marsch 大学生进行曲 op.57- Ligourianer Seufzer Scherz Polka 利古利亚人的叹息和戏噱波尔卡 op.58- Brunner Nationalgarde Marsch 布尔诺民族卫队进行曲 op.59- Der Blitz Quadrille 闪电四对舞 op.60- Seisselheibe Polka 鞭打波尔卡 op.61- Neue Steierische Tanze Walzer 新式施泰尔

西方音乐史参考书目及分析

西方音乐史参考书目及分析 一、参考书目: 萧友梅先生编写的《近世西洋音乐史纲》,他女儿提供的手稿复印藏书。 俞寄凡编写的《西洋音乐小史》(商务印书馆,1930年10月) 李渌永、赵(风)编的《苏联音乐》(读书出版社,1941年7月) 宋寿昌编写的《中西音乐发达概况》(正中书局,1947年7月) 张洪岛(1913----- )的《外国音乐史.欧洲部分》,1964年。 北京艺术学校编印的《外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初稿,1961年9月) 文学艺术研究所音乐舞蹈教研室《西洋音乐史》编写组编写的《西洋音乐史》上、中、下(1975年完成,1977年第二稿) 刘志明的《西洋音乐史与风格》(大陆书店,1981年12月出版) 张已任的《西洋音乐风格的演变》(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5月) 何明辉编著的《西洋音乐史》(全音乐谱出版社,1985年7月) 田英、朱同诫的《西方流行音乐》(安徽省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 章珍芳的《美国大众音乐》(中国友联出版社,1986年3月) 李应华的《西方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10月),这是一本介绍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小册子,198 年连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到第期,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在书的最后李应华用图表的方式,立体勾画出西方音乐发展的不同时期音乐家们的位置。 赵恕的《外国音乐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12月) 万木的《外国音乐史》(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1月) 叶松荣的《西方音乐史略》(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3月) 刘经树的《简明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钟子林(1933年----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6月) 钱仁康(1904--- )他的《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蔡良玉(1940年--- )她的《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2月), 黄腾鹏的《西方音乐史》(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 朱敬修、唐瑰卿的〈外国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刘延立的《西方音乐漫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5月) 田可文、陈勇的《西方音乐史》(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冯文慈的《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蔡良玉、梁茂春的《世界艺术史:音乐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2月)。 钱仁康的《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沈施、谷文娴、陶辛的《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黄小和(1935年---- )的《苏联音乐史》(上)(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6月), 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案素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案素材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 1.认识8个生字,会写_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_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篇二: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作曲家介绍(1939-2021)

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作曲家介绍(1939-2021演出曲目的34位作曲家) 、1、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德文: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早年为图书装订商做学徒,受会拉小提琴的父亲弗郎茨.博尔基亚斯(1816年多瑙河溺水身亡)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 1817年15岁入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7岁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管弦四重奏乐团拉琴,经音乐家赫尔点拨有时担任指挥。20岁从事”维也纳圆舞曲” 创作,26岁在维也纳建立花园舞厅乐队,因他将圆舞曲(华尔兹)从一种缓慢而且头尾循环的四三拍子的乡间舞曲,发展成了一种由五个相互承接的小圆舞曲、一个短小的完结篇和一个激动人心的结尾构成,节奏改变的轻快明了而且扣人心弦,凭借着坚持和执着,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最后感化了维多利亚公主带头跳起华尔兹以示支持,从此将这种欢快的民间娱乐搬入上流社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娶了妻子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生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1829年安娜(anna),1831年特蕾莎(theresa),1834年小儿子斐迪南(Ferdinand)只活了十个月就夭折了)后,成名后长期在外演出,与家庭感情淡薄,1834年与情妇埃米莉.特兰布施离家出走公开同居并生了7个孩子,与家庭断绝关系迫使安娜与之离婚,离婚声明乐团和财产要留给小约翰施特劳斯。而母亲安娜为了报复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绝情,将省吃俭用积攒出来的钱全部用于供给三个儿子学习音乐,最后成就了施特劳斯音乐家族。 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起义中站在儿子的对立面,为保皇派写下了几十首进行曲以鼓励军队作战。其中最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献给拉德斯基将军检阅士兵时用的。他一生创作了150首圆舞曲、14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28首加洛普舞曲、35首卡得累尔舞曲和19首进行曲。 最著名的有《莱茵河女妖罗蕾莱》、《卡洛琳娜》加洛普等。他45岁时从伦敦演出返回维也纳后由于旅途疲劳,加之又不幸感染了猩红热而早世,一种流行的说法,“没有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就像失去了多瑙河的奥地利一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在死后全部身家甚至包括睡衣被褥均被情妇搜刮干净,最后还是由小施特劳斯安葬。 2、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 (1825年10月25日-1899年5月22日) (Johann Strauss Sohn)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父亲的坚决反对和母亲的全力支持下,7岁就开始谱写圆舞曲,19岁就组建了自己的乐团,他分析市场改换曲风,抓住属于自己的年轻群众,成为奥地利欢乐和感情的缩影,当小约翰·施特劳斯1844年首演自己的《心灵的诗篇圆舞曲》,在人们“再来一个”的喝采声中竟连续重奏了五遍后,据说第二天维也纳的(幽默家)杂志写到:“好好休息吧,兰纳!晚上好!老施特劳斯,早上好!年轻的施特劳斯。代表着在圆舞曲领域内,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时代到来了。从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 本学期的选修我选了中西方音乐鉴赏,其中有很多我喜欢的音乐家,例如舒曼、舒伯特、肖邦、贝多芬......但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施特劳斯自幼爱好音乐,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于维也纳去世。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斯特劳斯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63年以前。在这一时期里,他基本遵循维也纳圆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二时期为1864—1870年。这时,他的创作已趋于成熟,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斯特劳斯虽然又写出了著名的《南国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等,但主要从事轻歌剧创作。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陆续写了16部轻歌剧。在J.奥芬巴赫和F.von苏佩影响下,他充分运用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舞曲体裁,使维也纳轻歌剧别开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赛男爵》(1885)尤为突出。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后世称施特劳斯为“圆舞曲之王”。与施特劳斯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纳、A.H.谢罗夫等人对其艺术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等艺术珍品,并创作了一批轻歌剧,如经久不衰的名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

音乐家介绍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有“歌曲之王”的美誉。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是一部真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C 大调交响曲“伟大”》则返回古典注意的风格。 李斯特: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首创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钢琴曲中最难的一首当属《唐璜的回忆》。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夏夜》是他最优秀的艺术歌曲。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艺术歌曲:《遗忘的真快》、《夜莺》、《我祝福你们,森林啊》6部交响曲,一部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4部管弦乐组曲,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1812庄严序曲》《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被称为“钢琴诗人”。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代表作:《夜曲》《玛祖卡舞曲》《圆舞曲》《革命练习曲》、.《军队波兰舞曲》 门德尔松:德国16岁写的《弦乐八重奏》和17岁写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828年指挥演出巴赫《马太受难曲》,有力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主要作品:《芬格尔山洞》、《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声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清唱剧《保罗》、《伊利亚》《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桃金娘》、《月夜》《奉献》《核桃树》勃拉姆斯:德国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1)管弦乐作品:小夜曲2部,交响曲4部,钢琴协奏曲2首,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圣安东尼众赞歌主题变奏曲》、《学院节庆序曲》、《悲剧序曲》。(2)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里纳尔多》、《狂想曲》(女独、男合及乐队),《命运之歌》,《胜利之歌》。 马勒: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1)声乐套曲:《儿童奇异号角》、《流浪少年之歌》、《忆亡儿之歌》(2)交响乐:十部交响乐(其中以第二《复活交响曲》、第八《千人交响曲》尤为著名)和一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约翰·施特劳斯:一般指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和其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因父子同名后人在其姓名前冠以“老”、“小”二字以作区分。当只提到约翰·施特劳斯这个名字,而不冠以“老”、“小”二字时,通常特指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四、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如何能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如何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设计(预案) 通过组织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为具体容,师生互动,讲解、歌唱、听赏有机结合,来完成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1、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没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2、如何让学生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欣赏音乐。 3、向其他老师学习音乐课容的介绍和引入的方法。 4、如何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以及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一、收集有关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简历,介绍他们父 子俩特殊的个人经历,以及他们在音乐创作方面不朽的艺术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以此导入课题。 二、通过讲解《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写作背景,以及作 品面世后产生的巨大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进行深入广泛的了解与认识,因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最初是声乐作品形式,就以歌词为媒介,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涵,再通过学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第一,第二,第五小圆舞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乐曲优美独特的旋律效果和春意盎然的美好意境。 三、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调整歌

唱的声音效果,提升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调动学生学习演唱的主 动性,使其充公进行情感表现和审美体验。 四、通过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管弦乐作品,使学 生的艺术体验得到升华,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得到理解和印 证。从而顺利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教学容: 一、关于约翰·施特劳斯 1.什么是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三拍子的舞蹈。舞时双人成对地旋转。其音乐特点为: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节奏明确,旋律流畅,常伴以“X X X”节奏伴奏。现在常听到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 2.老约翰·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

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 不堪、血迹、混乱、颤抖”等词语。 2.从课文的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 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分钟说话:以“父爱”为主题。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的三分钟说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甜蜜和幸福,请看大屏幕。(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画面)2.看了地震画面,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屏幕中的词语来说,(出示词语:可先让生读读),谁能用这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地震中的情形?可用1个、2个或3个词来说一说。(指名)。3、这就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真实画面,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非常了不起的父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是对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力的训练。在上课时让学生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更为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这节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是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关于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谁收集到了?(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1)请把书翻到92页,谁来读一下单元导读?(指名)这一单元主要是想要教会我们怎样的学习方法?(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的字和词掌握的怎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指名读、齐读)。去掉生字你还认识它吗?(开火车读一读)仔细观察,这些字中什么结构的字最多?那个字最难记?我们怎样记住它?那个字最难写?(指名说一说),下面我们就来学写字(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写字进行讲解、范写) (3)生书写,教师巡视,提示写字的正确姿势。 (4)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疑问吗?(请举手的学生来提问,师相机写出问题。)请学生们自己从中选出一个认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潜心默读课文,并做好批注。【设计意图】在初读中认识生字、读好词语促进学生的再读感受,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更是深入再读课文的动力。 三、检察反馈,初入情境 1.指名汇报自己解决的问题,当学生汇报父亲了不起时,教师随机提问父亲为什么了不起?你从第几段中看出来的?你能读读吗?此时此刻,面对废墟下的儿子,父亲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指名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痛?(撕心裂肺)正是这种心痛,所以才有了那撕心裂肺的呐喊,(齐读父亲的话)谁能把这种那撕心裂肺的痛读出来?(指名读)。 2.是什么让这位跪在地上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又向废墟中走去?找出父亲的话,把他勾画出来。(教师板书、生齐读) 3、你还从那个段落中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12段)谁来读读?(课件出示:他挖了12小时、24小时. . .. ..)从这一系列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艰难、时间的漫长)你能读出艰难的挖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 音乐风格 Analytical John Strauss is especially the music style of the waltz 院系_____############ 专业 _ ###___ _ 学生班级 __####_______ 姓名 #### ____ 学号 ###### 指导教师单位 __####____ 指导教师姓名 #### ____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______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 圆舞曲作为一种欧洲民间舞曲,在整个19世纪中,是欧美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舞曲,它几乎压倒了其他的一切舞曲体裁。在生活音乐的领域里是这样,在古典音乐的领域亦是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依然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而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其所创作的圆舞曲对其他专业音乐创作的影响更是非常广泛的。本文将对其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进行浅要的探讨。 [前言] 圆舞曲是起源于德国,奥地利高地区的民间舞蹈及其音乐,直接从“连德勒”发展而成。圆舞曲在整个十九世纪中,是欧美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舞曲,几乎压倒了其他的一切舞曲体裁,在生活音乐领域及古典音乐领域里亦同样占主导地位,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而关于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音乐风格的研究,在现有的学术研究中并不多见,本文将对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主题] 一圆舞曲的起源背景 关于圆舞曲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圆舞曲起源于德国,奥地利高地区的民间舞蹈及其音乐,直接从“连德勒”发展而成。圆舞曲作为欧洲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音乐为三拍子,每节的第一拍是重拍,约18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地区流行。 二圆舞曲的特点

维也纳音乐会的历史

维也纳的历史和简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于每年的1月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由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演奏。这个音乐会最初宗旨是展示与推广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直到今天音乐会的曲目还是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为主(主要是三位: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虽然也会穿插一些其他作曲家的舞曲或进行曲。 [历史] 1939年12月3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首届“新年音乐会”,由克来门斯?克劳斯创办。 第2届于1941年1月1日举行,以后除1945年因战争原因停办一届外,其余都是于每年的1月1日定期在金色大厅举行。 1946年,正式命名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55年起,音乐会由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直至1979年。 1980年起,音乐会每年更换指挥 【传统】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1959年开始第一次进行电视转播,不久便成了欧洲文化的盛事。电视转播中,维也纳歌剧院芭蕾舞团还为新年音乐会配上了古典的维也纳舞蹈,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在中国,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的电视转播于1987年开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电视向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估计观众人数超过10亿。音乐会已经形成了一些传统,包括3个加演曲目,其中最后两个永远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在加演曲目的最后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观众也会加入到演奏中,在特定的段落跟着节拍拍手,而指挥家这时也会转过身来指挥观众的节拍。另一个传统则是指挥家的新年致词。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观众忍不住开始鼓掌打节拍,卡拉扬转身指挥观众。以后每年如此,而2005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为悼念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而取消了这一曲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蓝色多瑙河》响起时,观众的掌声打断了艺术家们的演奏。克莱伯面向观众,发表新年祝词。此后的某些年,还有指挥说“新年好”(最近一次是2005年的洛林?马泽尔)。 ●1939年:第一次新年音乐会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诞生是非同寻常的,它开始于乐团晦暗的年代——1939年,当时在欧洲爆发的战争演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局势变化很快,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各持自己的主张,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它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表明了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 这场音乐会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30日举行了公开的排演。这次演出日后成了奥地利丰厚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是1941年1月1日的那次,指挥同样是克莱门斯.克劳斯。在战争年代,克劳斯掌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和爱乐乐团的私立学校,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月,在战后艰难的岁月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1945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在1月2日还加演了一场。 1946年至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尽管他带领乐团首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1948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直到1954年克劳斯辞世,一共举行了七次新年音乐会。在克劳斯一生指挥的十三次新年音乐会中,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尽管没有电视将他的指挥艺术保存下来,但从存留的各种文献上我们仍可以认为,他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的演绎至今仍具有权威性。 1955年:与波斯科夫斯基二十五年的合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