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画蛇添足》教案

北海市实验学校钟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

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可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学生自由发言:因为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答案。

5、完成点拨:a第一句的朗读,读出骄傲,沾沾自喜,自作聪明。

b、从“另一个人”的话中明确“蛇画上脚就不是蛇”了。

c、读出此人的不屑。

6、总结(就问题2、4进行)舍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个人先画完了蛇,但他沾沾自喜、骄傲,给蛇画上了脚,这个多余的举动使蛇不再是蛇,也耽误了时间。所以“终亡其酒”。

八、总结寓意

1、那这个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引导a:画蛇添足者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归纳的时候可以从相反的说,让别人不要这样,那该怎么组织语言呢?)

b、也可以用“假设”“如果??就”

九、拓展延伸

1、生活有没有做了类似事情的人?

2、因为这个成语有着宽广的生活意义,所以解释时前一部分说了它的本意后,还讲了“比喻”生活中??

3、师:学习了这些理解古文,感悟寓言道的方法后,老师还想请大家看看本课的3个代词,看它们在句子中代替什么?

十、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按照祠者赐酒的故事顺序学习了《画蛇添足》这则寓言,并懂得了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会而弄巧成拙的道理。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课外自己理解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例如我们的《古诗文诵读》。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祠者赐酒

自作聪明

蛇成饮酒

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终亡其酒

祠者:??的人饮之:酒

者先成者:??的人之为之足:蛇

为蛇足者:??的人一人之蛇成:的

其舍人:他

夺其卮:他的

其饮其酒:那壶

终亡其酒:那壶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扩写成现代白话文故事;

课后反思:

一、知识体系比较严谨,课堂思路清晰

按照祠者赐酒——蛇成饮酒——画蛇添足——终亡其酒的思路,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使学生在学习后有一个较有清晰的故事轮廓。并且是以古文的形式勾勒的轮廓,

跳出了现代文的印象之框。

二、注意渗透和贯彻古文的初学方法。

用一节课的基本方法:1、单音节字,换成双音节词;2、保留原词;3、弄清代词代替什

么;4、直接套用注释;5、增加成份;6、交换语序。来进行一些语段的自学。在同桌互学的

过程中,学生得以取长补短。

三、突出本课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归纳寓意的方法。

对本课“的”“之”几个代词进行了整合理解,当堂进行练习和强化。

归纳寓意时组织语言是一个难点。对于寓言所折射的道理,学生往往能意会,但又在正

确组织语言表达时遇到障碍。所以,我告诉学生可以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连接,也可直接告

诉人们“不要??”。

四、对文本的知识挖掘不足篇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

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

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

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

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一个人拿着矛和盾的图 2 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

锐利戳得穿坚固戳不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个别读)“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2 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篇三:《画蛇添足》教案

《画蛇添足》教案

北海市实验学校钟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画”是“画好后”还

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

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可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学生自由发言:因为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答案。

5、完成点拨:a第一句的朗读,读出骄傲,沾沾自喜,自作聪明。

b、从“另一个人”的话中明确“蛇画上脚就不是蛇”了。

c、读出此人的不屑。

6、总结(就问题2、4进行)舍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个人先画完了蛇,但他沾沾自喜、骄傲,给蛇画上了脚,这个多余的举动使蛇不再是蛇,也耽误了时间。所以“终亡其酒”。

八、总结寓意

1、那这个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引导a:画蛇添足者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归纳的时候可以从相反的说,让别人不要这样,那该怎么组织语言呢?)

b、也可以用“假设”“如果??就”

九、拓展延伸

1、生活有没有做了类似事情的人?

2、因为这个成语有着宽广的生活意义,所以解释时前一部分说了它的本意后,还讲了“比喻”生活中??

3、师:学习了这些理解古文,感悟寓言道的方法后,老师还想请大家看看本课的3个代词,看它们在句子中代替什么?

十、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按照祠者赐酒的故事顺序学习了《画蛇添足》这则寓言,并懂得了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会而弄巧成拙的道理。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课外自己理解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例如我们的《古诗文诵读》。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祠者赐酒

自作聪明

蛇成饮酒

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终亡其酒

祠者:??的人饮之:酒

者先成者:??的人之为之足:蛇

为蛇足者:??的人一人之蛇成:的

其舍人:他

夺其卮:他的

其饮其酒:那壶

终亡其酒:那壶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扩写成现代白话文故事;

课后反思:

一、知识体系比较严谨,课堂思路清晰

按照祠者赐酒——蛇成饮酒——画蛇添足——终亡其酒的思路,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使学生在学习后有一个较有清晰的故事轮廓。并且是以古文的形式勾勒的轮廓,跳出了现代文的印象之框。

二、注意渗透和贯彻古文的初学方法。

用一节课的基本方法:1、单音节字,换成双音节词;2、保留原词;3、弄清代词代替什么;4、直接套用注释;5、增加成份;6、交换语序。来进行一些语段的自学。在同桌互学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取长补短。

三、突出本课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归纳寓意的方法。

对本课“的”“之”几个代词进行了整合理解,当堂进行练习和强化。

归纳寓意时组织语言是一个难点。对于寓言所折射的道理,学生往往能意会,但又在正确组织语言表达时遇到障碍。所以,我告诉学生可以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连接,也可直接告诉人们“不要??”。

四、对文本的知识挖掘不足篇四:《画蛇添足》教案

《画蛇添足》教案

北海市实验学校钟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

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可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学生自由发言:因为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答案。

5、完成点拨:a第一句的朗读,读出骄傲,沾沾自喜,自作聪明。

b、从“另一个人”的话中明确“蛇画上脚就不是蛇”了。

c、读出此人的不屑。

6、总结(就问题2、4进行)舍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个人先画完了蛇,但他沾沾自喜、骄傲,给蛇画上了脚,这个多余的举动使蛇不再是蛇,也耽误了时间。所以“终亡其酒”。

八、总结寓意

1、那这个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引导a:画蛇添足者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归纳的时候可以从相反的说,让别人不要这样,那该怎么组织语言呢?)

b、也可以用“假设”“如果??就”

九、拓展延伸

1、生活有没有做了类似事情的人?

2、因为这个成语有着宽广的生活意义,所以解释时前一部分说了它的本意后,还讲了“比喻”生活中??

3、师:学习了这些理解古文,感悟寓言道的方法后,老师还想请大家看看本课的3个代词,看它们在句子中代替什么?

十、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按照祠者赐酒的故事顺序学习了《画蛇添足》这则寓言,并懂得了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会而弄巧成拙的道理。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课外自己理解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例如我们的《古诗文诵读》。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祠者赐酒

自作聪明

蛇成饮酒

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终亡其酒

祠者:??的人饮之:酒

者先成者:??的人之为之足:蛇

为蛇足者:??的人一人之蛇成:的

其舍人:他

夺其卮:他的

其饮其酒:那壶

终亡其酒:那壶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扩写成现代白话文故事;

课后反思:

一、知识体系比较严谨,课堂思路清晰

按照祠者赐酒——蛇成饮酒——画蛇添足——终亡其酒的思路,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使学生在学习后有一个较有清晰的故事轮廓。并且是以古文的形式勾勒的轮廓,跳出了现代文的印象之框。

二、注意渗透和贯彻古文的初学方法。

用一节课的基本方法:1、单音节字,换成双音节词;2、保留原词;3、弄清代词代替什么;4、直接套用注释;5、增加成份;6、交换语序。来进行一些语段的自学。在同桌互学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取长补短。

三、突出本课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归纳寓意的方法。

对本课“的”“之”几个代词进行了整合理解,当堂进行练习和强化。

归纳寓意时组织语言是一个难点。对于寓言所折射的道理,学生往往能意会,但又在正确组织语言表达时遇到障碍。所以,我告诉学生可以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连接,也可直接告诉人们“不要??”。

四、对文本的知识挖掘不足篇五:《画蛇添足》教案

《画蛇添足》教案

北海市实验学校钟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

(“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

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可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学生自由发言:因为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答案。

5、完成点拨:a第一句的朗读,读出骄傲,沾沾自喜,自作聪明。

b、从“另一个人”的话中明确“蛇画上脚就不是蛇”了。

c、读出此人的不屑。

6、总结(就问题2、4进行)舍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饮酒”,一个人先画完了蛇,但他沾沾自喜、骄傲,给蛇画上了脚,这个多余的举动使蛇不再是蛇,也耽误了时间。所以“终亡其酒”。

八、总结寓意

1、那这个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引导a:画蛇添足者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我们归纳的时候可以从相反的说,让别人不要这样,那该怎么组织语言呢?)

b、也可以用“假设”“如果??就”

九、拓展延伸

1、生活有没有做了类似事情的人?

2、因为这个成语有着宽广的生活意义,所以解释时前一部分说了它的本意后,还讲了“比喻”生活中??

3、师:学习了这些理解古文,感悟寓言道的方法后,老师还想请大家看看本课的3个代词,看它们在句子中代替什么?

十、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按照祠者赐酒的故事顺序学习了《画蛇添足》这则寓言,并懂得了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会而弄巧成拙的道理。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课外自己理解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例如我们的《古诗文诵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小故事大智慧第34课《画蛇添足》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画蛇添足》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 (“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故事结局,用可惜语气。理解意思,完成板书。 2、为什么“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学生自由发言:因为他画好后做了多余的事。 4、心理诊断:为什么这个人会作出画蛇添足的举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答案。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一、课文悟读《画蛇添足》写的是某舍人违反常理,受主观意识支配而硬给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做多余的事,就会徒劳无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事莫妙于适可而止,过则生灾。”这则寓言还包含着对原始图腾崇拜的批判。楚人以龙为图腾,某舍人潜意识受龙的形象支配,故画蛇添足。而战国已进入理性觉醒时期,人们认为把蛇画成龙的样子是违背了常理,故予以嘲笑。这则寓言批判了原始思维方式,是人们理性觉醒的飞跃。寓言的寓体多重性决定了寓意的多样性。《买椟还珠》即似双刃剑,具有双重讽刺作用。从卖方说,为了卖出宝珠,把珠盒“包装”得富丽华美,结果将买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珠盒上而事与愿违,这就说明做事应注意目的,不可主次颠倒。从买方说,有眼无珠,被华美的珠盒所眩惑,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以致取舍不当。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滥竽充数》也有多重寓意,它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而最风的温床。从齐滑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改革用人制度,“好一一听之”,说明要打破传终原形毕露的人,也提出了“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大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蜂起,“乐以教化”渐成风气,人才争夺日益激烈。从文中两君主“好音”的场面,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体制:齐宜王好大喜功,讲求排场,

南郭处士得以尸位素餐,而齐湣王锐意改革,事必躬亲,南郭处士无法蒙混过关。结合韩非子的好“帝王之术”可知:对人才必须全面考察,逐一考核,择优录用,谨防假冒。《塞翁失马》体现了《淮南子·人间》“人间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几”的要旨,塑造了一个“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的善术者形象。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二、亮点探究1.《画蛇添足》中某舍人为何要给蛇添上足?这则寓盲对你有什么启迪? 学习探究:蛇本来无足,某舍人却陶醉于先画完蛇的自得之中,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寓言告诉我们,脱离实际,只能弄巧成拙。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本身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也要把握做事的分寸。2.蛇果然无足吗?探究学习: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据1982年9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泰国博他伦府高颂县玛吕区第一村就发现了一条有两足的毒蛇。3.《买椟还珠》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 探究学习: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层寓意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的,它是“个别的”;深层寓意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反映了某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它是“一般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聋校语文教材《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钟平云 教材简析: 《画蛇添足》讲的是楚国的一个人画完蛇身上加上足的故事,告诫人们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 学情分析: 本班共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学习态度: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双基情况: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能背诵、默写规定的内容。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自学能力强,遇到不懂的字词能查字典理解,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些。 教法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1、理解《画蛇添足》故事; 2、懂得寓言的道理; 3、举出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懂得寓言的道理 教、学具:多媒体动画课件、放大课文、表演用的笔、酒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祖宗赏给仆人没意思 提议咕咚咕咚一转眼 二、新授: (一)寓言表演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仆人们见酒太少,提议怎么办? 2、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 “要是…还…”句式理解,换成句子:“如果每人尝一口,那太没意思了,还是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于是就有人提议说什么?(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壶酒给谁。)并完成板书:画蛇饮酒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分组交流: 1、出示第二自然段,思考:有个人画得怎么样?(很快) 从哪个词语能看出这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

2、最先画好蛇的人见别人没有画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添上四只脚吧。”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拿着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3、在他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怎么样?(也把蛇画好了)完成板书:画蛇 4、思考: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后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完成板书:失酒、喝酒 5、思考:为什么最先画好蛇的人没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确:给蛇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他给蛇添上脚是不恰当的。完成板书:不恰当 6、再比较:最先画好蛇的人给蛇添上脚,没能喝到酒,而另一个人画完蛇,没给蛇添足,并结合板书,完成板书(多此一举)引出寓意:蛇本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不是蛇了,所以那个人并没有画成蛇。假设他不给蛇添足会怎样,(喝到酒),而这一“添”反而画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举,(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这个寓言告诉大家事情做好就行了,不要再去做多余的不恰当的事。由此而来的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三、巩固: 1、结合课后练习中的句子讲“画蛇添足” 2、在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画蛇添足的事,分 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属于“画蛇添足”的事。 3、分组汇报结果,并评点 4、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选择哪些属于“画蛇添足”,并说明理 由。 1)在超市买了块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许多盐,结果太咸了没法吃。()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3)长裤外面再套上裙子。()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盐。() 5)衣服没洗干净就晾了起来,发现后再洗一遍。() 6)作文题目是《春天》,有个同学写好后,觉得内容不够充实,又加了些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经拖得很干净了,但班长还是觉得不够干净,就把教室泼满了水。()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画蛇添足,源于《战国策》的成语,被用来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资料,仅供参考。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画蛇添足注释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画蛇添足翻译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画蛇添足 (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画蛇添足 (带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成语故事,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寓意,对成语故事 感兴趣。 2、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 的意见。 二、活动准备: 1、"蛇"(长脚蛇)的图片一张。 2、幼儿用书22~23页。 3、挂图《画蛇添足》。 4、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四、活动难点: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活动过程: 1、出示"蛇"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你认识吗?它和我们平时看到过的 蛇有什么不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2)蛇为什么会长脚呢?这里边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画 蛇添足》。 2、结合挂图讲述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你们知道什么叫门客吗?引导幼儿说说门客的意思。 (2)门客们得到一壶酒,他们商量要怎样分配这壶酒? (3)第一个画完蛇的人喝到酒了吗?为什么?大家再听一遍故事。 3、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1)为什么先画完蛇的人却没有喝到酒呢?引导幼儿说说其中的原因。 (2)你觉得他应该喝到酒吗?为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教师总结:这个故事不但有趣,还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诉了我们无论做如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六、活动反思: 《画蛇添足》是一篇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在进行到总结寓意的时候,我以幼儿的口吻设计寓意,做到通俗易懂,并鼓励幼儿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文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用寓意。 2、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放《画蛇添足》的现代文录音,教师在前边配表情,配口形,配动作,如演“双簧”一般,让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有趣的图画。(出示幻灯片,放映幻灯机。)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2、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读。) 3、找出“曰”字后的语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怎么读出感情来? a、“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范读,齐读,个别读) b、“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用不屑一顾的神情表现出来。(齐读,范读,分组读。) 三、问答析疑 1、(课前,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写在提问卡片上。)教师把收集到的提问卡整理归纳分类。 2、把上述“问答”制成的幻灯片放映出来。句子分析可采取答“记者”问的形式,由一个学生代表记者,另一个学生回答,教师在旁点拨,其余学生可以举手提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3、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寓意,思考故事的因果联系。(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四人一致的看法。) 4、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5、灵活运用。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的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又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迁移练习

画蛇添足(原文+中文版+英文版)

古文: 画蛇添足 《战国策》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中文翻译: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英文版: Adding Feet to a Snake While Drawing It Strategi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A native of Chu after worshipping his ancestors gave his retainers a pot of wine. One of the retainers said, “It's insufficient for all of us, but too much for one of us. I suggest, therefore, that we draw snakes on the ground, and the one who first finishes drawing the snake will win the pot of wine.”When one retainer had completed his drawing, he took the pot to drink. As he held it in his left hand, he continued to draw the snake with his right hand, saying “I can add feet to it.” While he was adding feet to his snake, another

《画蛇添足》教案

《画蛇添足》教案 北海市实验学校钟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我一块咸肉,说是醃了很久,够咸的了。可我回家后又加了一把盐继续醃制。等到蒸熟后一尝,已经咸得发苦,没法再吃了。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老师这样做法叫什么?(画蛇添足) 二、揭题 1、板书:画蛇添足 2、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来,齐读课题。 3、师:打开课本。谁来说说这个出自于寓言的成语的意思。 (“画”是“画好后”还是“画时”) 4、师:除了意思,你还知道它的有关知识吗?(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出处) 三、初读课文 1、师:既然是一个故事,那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讲故事的语气)好的。谁来给我们示范一段? 2、师:××给我们作了榜样。好的,齐读。 3、师:读了这个古文,你知道它主要讲什么吗? 4、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讲清楚了。快速找

出写起因、经过、结局的相关段落。 5、指名读①指名读②③齐读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板书:祠者赐酒 2、师:学习古文,理解意思很重要。咱们复习上节课的一些方法。 3、第六列指名读。 4、师:我们理解第一自然段时,是怎么把这些方法用上的?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我们可以用这几种方法理解第二自然段,看看舍人如何处理这壹酒,可以自言自语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同桌汇报,一人读,一人说意思。 (注意点拨:1、你把比赛的规则说得很清楚了。2、从“先成”看出画蛇要求快、完整)板书:蛇成饮酒 4、指导朗读:舍人也是一群廉廉君子,能够明确、温和地商量,不失礼仪。谁来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那谁喝到了酒,画蛇添足的又是哪个人? 2、自读第三自然段,此段写了哪几个人物?(先成者,另一人) 3、划出描写这两个人言、行的句子,指名读。 4、读“蛇先成者”的句子,说意思。 5、读“另一人”的句子,说意思。

初一文言文《画蛇添足》阅读答案

文言文(11分) 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2.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4分) 其:_______,之:________, 遂:_________,亡:_________。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3分) 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他的指酒于是没 13.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替它添上脚呢? 14.画蛇添足 15.告戒人们不要做多余的事。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引酒且饮之(拿,端) B.蛇固无足(固定) C.终亡其酒(失去) D.引酒且饮之(将要)

9.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数人饮之不足 B.引酒且饮之 C.子安能为之足 D.一人饮之有余 10.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 参考答案:语文网 8.B 9.C 10.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文言文画蛇添足阅读答案

文言文画蛇添足阅读答案 【篇一:文言文练习画蛇添足】 txt>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 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 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 _______(2) ____(3 _____(4) 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篇二:画蛇添足文言文】 =txt>朝代: 两汉 作者:刘向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 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

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 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 没▼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寓意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 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 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凡做一 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 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 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 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 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 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 这样做。于▼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 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 把事情弄砸。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 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 添足也▼ 【篇三:《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罗嫦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画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 读懂《画蛇添足》这篇文章。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_2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内容预览: 《画蛇添足》教学设计三都中学(小学部)李丽教学目的与要求《画蛇添足》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正确、流利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寓言故事的意思,感悟寓言所阐述的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读、复述故事。重点自主识字、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难点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感悟道理教具寓言故事DVD 教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故事DVD:学生听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蛇画好了,又添上足)2、谈话引入,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蛇是什么样儿?”(没有脚)说明:教师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自主读文,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结合注释及大意,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指读:集体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示范朗读。 3、全班齐读 4、男、女分组比赛朗读 5、配乐朗读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初步朗读中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乃至熟读成诵。三、小组合作,感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复述寓言故事。 2、指名复述故事《画蛇添足》,集体评议 3、反馈检查:“文中有三句人物说的话,请用横线画出来?”⑴指名反馈(出示小黑板)⑵结合注释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⑶指导朗读“吾能为之足”——傲慢、

洋洋得意“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反问,不屑一顾⑷齐读体会人物内心及其情感。 4、感悟寓言:引导学生讨论“不是说先画好的可以一个人饮这杯酒,他为什么没有喝到酒足饭饱呢?(附板书设计)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活、学习中你有过类似的错误吗?见过类似的人与事吗? 2、教师小结五、练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课文故事。 2、收集寓言故事并与同学交流。附板书设计:先画好蛇——可以喝酒多此一举,事情做好后,再做多余的事,反而徒劳无功!画蛇添足画好又添足——不能喝酒……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画蛇添足的文言文翻译

画蛇添足的文言文翻译 画蛇添足 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酒。 故事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拓展:刘向简介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历经宣帝、元帝、成帝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后因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因反对恭、显下狱,被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谷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

幼儿园大班教案《画蛇添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画蛇添足》与反 思 大班课程《画蛇添足》包括对大班级以语言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能够用一种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交流意见,了解成语故事,了解内容和意义成语故事对成语故事感兴趣,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积累孩子的想象力,来看看幼儿园班级《画蛇添足》的反思性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并对成语故事感兴趣.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愿意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意见. 3.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积累孩子的想象力. 4.欣赏和理解故事,并在集体面前重复故事. 活动准备: 1.“蛇”(长腿蛇)的图片. 2,儿童书籍22至23页. 3.挂图《画蛇添足》. 4,语言磁带.

繁重而艰难的活动: 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可以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您的意思. 活动程序: 1.制作一张“蛇”图片,引起对幼儿的兴趣. (1)孩子,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吗?它与我们看到的蛇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并谈论自己的观点. (2)为什么蛇有长腿?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标题为《画蛇添足》. 2.结合挂图告诉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1)你知道客人是什么吗?引导孩子谈谈门的意义. (2)门卫得到一壶酒.他们如何讨论如何分配葡萄酒? (3)完成蛇的第一个人喝酒了吗?为什么?每个人都会再次听故事. 3.播放故事录音,孩子将再次欣赏故事. (1)为什么第一次画蛇的人不喝酒?引导孩子们谈谈原因. (2)你认为他应该喝酒吗?为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画蛇添足 说课稿

《画蛇添足》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语文x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画蛇添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画蛇添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1课《寓言二则》的第二则寓言故事。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是一则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文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通读这则寓言。 根据四个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练习。 2、朗读体会法。朗读就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有个别读、比赛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书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活动法。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为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 4、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一下方法:

最新部编本《亡羊补牢》优质课教案 (2)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画蛇添足)知道他们是什么故事吗?对,都是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二、展示预习成果,认读词语。

1、我会读寓言羊圈圆圈窟窿街坊 劝告叼走后悔 2、需要写的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知道的?学生交流。 3、师范写“窟窿”,学生书空。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练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书写姿势。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只羊,为什么丢?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养羊人最后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学生交流汇报,师指导。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你说。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

画蛇添足

[标签:标题] 篇一:画蛇添足的故事 画蛇添足的故事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锦囊妙计的故事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锦囊妙计”本意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方法。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柳暗花明的故事 【注音】liǔàn huāmíng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陆游被免职回到故乡山阴,在故乡闲居三年,靠读书打发日子。四月的一天,春光明媚,他独自一人到西山游览,经过一山又一山,终于找到一个绿柳成荫的山村,就作诗《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典故】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 【解释】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环境转变 【近义词】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反义词】穷途末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 【成语造句】 ◎踏着油彩和水墨作"之"字形前进,那拐折点,都缘于山穷水尽而寻找柳暗花明的新村。◎我和我的护士医生们一天在那里工作,人命就是水了?沈若鱼料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时需重新适应。

画蛇添足文言文阅读题

画蛇添足文言文阅读题 【篇一:画蛇添足文言文阅读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 手持其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 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给下列字注音。 祠( ) 卮( ) 2.解释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数人饮之不足。( ) 吾能为之足。( ) 3.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4.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答案 2.足够 脚 3.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意思对即可) 4.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反而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 (意思对即可) 【篇二:画蛇添足文言文阅读题】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 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 者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26、谓:对......说。 《画蛇添足》翻译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 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 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 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 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画蛇添足》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

最新小学语文阅读课《寓言》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小学语文阅读课《寓言》教学设计 精编版

群文阅读——寓言(二下) 议题:初步感受寓言的文本特征 阅读篇目:《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教学目标: 1、在对比中感受寓言人物的共性——傻。 2、学习寓言,通过朗读、口语交际充分感受人物的傻劲,并明白“傻”中的寓 意。 3、初步感受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文体特征,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抓重点词语、朗读、口语交际充分感受人物的傻劲,并明白“傻”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傻”中明白寓意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聚焦“傻” 1、导:孩子们,昨天我们初读了两则寓言,一则是——图片出示,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说。另一则是——图片出示,这则寓言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引出“傻”:这两则寓言真有意思,两位主人公都是——,那你觉得这两个种田人怎么样?看来大家都觉得他们很傻,那他们到底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两则寓言。 二、重点学习《揠苗助长》

1、导:先让我们走进《揠苗助长》,请大家认真读读揠苗助长,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可以用“――”划出相关的语句来。 2、交流: 预设: ▲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傻。抓焦急地转来转去和想办法帮它们长体会 预设:你找到了第一小节的这句话,他傻在哪里?是呀,禾苗自己会长,我们干嘛要帮它长?(嫌禾苗长得慢、这个人比较心急)(板书:急) 2)讨论: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心急?(抓巴望、天天、好像) 预设:生1:我从巴望感受到他的心急,巴望的意思是——(非常盼望、很希望)看来你是有感受的,能给他找个近义词吗?你看他多么渴望呀,那你能带上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吗? 你不仅强调出了巴望,还强调了天天,从这个词语你又体会到什么?(他每天都去看。)哦,他每天都眼巴巴地盼着禾苗长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那颗焦急的心! 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心急? 预设: 生2:我从好像也读出了他的心急。说说你的理解。老师把这个句子改了一下,你看——老师把“好像”去掉,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还一样吗?为什么种田人觉得他没长高?(这个农民非常焦急)那你能带上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吗?你不仅说得好,读得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3)小结:怪不得他要在田边——谁能读出他这种焦急的心情?指名

画蛇添足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画蛇添足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读:画蛇添足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它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下面是画蛇添足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画蛇添足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了祖宗之后,便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不少,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

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