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使用服务隔离方法提高系统可用性

探讨使用服务隔离方法提高系统可用性

探讨使用服务隔离方法提高系统可用性
探讨使用服务隔离方法提高系统可用性

探讨使用服务隔离方法提高系统可用性

0 引言

大型网站及软件系统,其高可用性直接影响客户体验,这是大型网站都需要面对的基础性课题。高可用性涉及到IT 基础设施、软硬件架构、开发测试、运维等各个方面。目前,大型网站通常是领域业务多元化,面临高并发、高流量的挑战。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按照服务组件化设计思想,以领域业务为功能单元做垂直切分,各模块之间提供服务接口关联起来,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然后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更为复杂,如何在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时,避免由点故障到面故障的扩散,避免不同领域业务相互影响,避免非核心影响核心,是开发者在做应用架构设计与物理部署架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日常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在服务组件化的过程中,如何做服务级故障隔离的原则和方法,提升网站可用性这一需求。

1 服务级隔离基本思想

形式上,系统与系统之间,服务与服务之间(无论是两个服务是否为同一业务组件)存在以下两种依赖关系。

⑴ 强依赖。所谓A 系统强依赖于B 系统是指,A 系统必须依赖B 系统的处理结果,才能正常的完成逻辑;简单的来说,如果B 不能提供服务,A 也无法正常工作。从高可用性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这种依赖关系下,A 与B 系统需要达到如下几点目标:对于B 系统,A 直接

RPC 调用,B 在承诺的SLA 基础上,做好自我保护;B 系统宕机时,A 尽管不能使用,但要保证机器不挂掉;B 系统故障恢复时,A 可以自动快速恢复;B 故障时,A 可以自动检测,自动降低或关闭对B 的访问,防止情况恶化。

⑵ 弱依赖。所谓A系统弱依赖于B 系统,是指B 系统如果发生了故障,A 系统可以继续提供正常的服务。弱依赖通常有这些特点:可以不等待B 结果的返回(比如发送消息、ajax 区域加载);B 是非核心功能,结果不返回不影响A 的关键流程(合理超时时间的控制),A、B 的调用可以是异步(队列、线程的FutureTask、协程akka);对B 的服务调用可通过功能开关实现降级。

针对强依赖与弱依赖的不同特点,在架构和设计时,为避免故障或异常时由点故障到面故障的扩散,我们考虑在区分核心与非核心(服务、组件、产品重要度分级)、按功能组与后台依赖隔离、同一容器内服务间隔离、按客户群体DNS 层隔离、引入异步模式隔离服务调用者与提供者等层面和场景下提供服务故障隔离策略和方法。

2 具体隔离策略与方法的设计

本节根据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物理部署结构等特点,总结服务间如何做隔离和解耦的策略和方法。

2.1 服务间依赖隔离与解耦

在服务A 与B 存在强依赖的情况下,描述RPC与基于Queue 两种方式的区别。通常系统TPS(每秒事务处理量)、RT(响应时间以毫秒计算)、CurrentNum(并发数)有如下关系:

tps=(1000/responseTime)currentNum) (公式1)根据公式1,按B 系统正常情况与异常情况,分别计算对A系统的影响。正常情况:A 系统对外承诺500 的TPS,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00ms,这时候只需要50 个线程并行即可支撑。故障情况:B 系统变慢,导致A 的平均响应时间变为1000ms,现在A系统的线程数是500。B 系统的异常,在直接RPC 的调用情况会导致A 系统宕机,同时B 系统由于A 系统的并发访问数由50 变为500,B 系统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在RPC 的调用方式下,无论是同步调用还是异步调用,对于服务器端都是直接压力传导,在A 与B是强依赖的情况下,如果是同步RPC 调用,超时控制在异常时刻是决定性问题。在强依赖的情况下,除了需要在采用RPC 调用的时候合理的设置超时外,在架构时可用采用基于消息队列的方式,来达到服务间由于容量不匹配导致的强耦合。如果调用者不需要服务方返回结果,则椭圆框的部分是不需要的。基于Queue 的依赖关系与基于RPC的方式相比,队列模式有如下特点。

⑴ 为服务调用者与服务提供者解耦,队列模式尤其适合弱依赖情况下的异步单相消息模式。

⑵ 引入队列中间层可以对任务做优先级、丢弃策略、持久化等,同时由于中间节点的存在,也引入了复杂性,从响应时间来看,与RPC 方式相比会有所增加。

⑶ 在应对突发尖峰流量时,服务端可以实现压力逐步释放的目标,保持稳定吞吐率,达到稳定消化能够处理的量,快速丢掉不能消化的量,客观上达到了服务组件间解耦的目的。

2.2 同一容器内服务间线程隔离

在系统服务化的切分过程中,通常是以业务领域的切分为依据,属于同一业务领域的服务在部署时基本部署在同一个容器中。由于各个服务对于资源的消耗不同,响应时间与关联组件也不相同,导致在容器线程总数固定情况下,其中一个服务突然变慢会占用大量线程,导致线程耗尽。同时线程数飙升,引起Context Switch[1]加剧,在JAVA 平台下,还会引起对象生命周期变长,Full GC频繁,CPU Load Average 和Usage高企,最终容器整体宕机。

为解决容器内的服务线程隔离问题,在实践中首先需要根据历史访问数据及系统容量规划的数据,计算出每个服务的峰值与均值并发数、响应时间、交易吞吐率等,具体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过程在本文中不作详述。对于服务隔离策略的设计可以采用定额与弹性资源配置两种方式。

⑴ 悲观策略:对于每个服务设定固定的最大资源量,任何一种服务当访问量达到最大时,即使总资源存在富余也不能使用。

⑵ 乐观策略:在保证每种服务预留最低资源的情况下,允许任务依据一个弹性配额去争抢线程资源,达到线程利用率的最大化。

2.3 核心与非核心服务隔离

组件A 与组件B 都强依赖于组件C,同时组件C 强依赖于组件D。其中组件A 属于非核心业务组件,B 属于核心业务组件。由于C 组件总体处理能力是固定有限的(假定平均响应时间100ms,最大TPS 为3000/s),当A 组件由于突发流量的影响,对C 组件访问量变大,

或者A 组件的某些请求会耗费C 组件较多的资源时,导致C 组件不能处理B 组件的请求,级联导致B 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发生。在这个场景下,虽然A 与B 在物理部署上已经做了隔离,但是复杂的关联组件依赖关系,间接导致因为非核心业务组件影响核心业务组件的事例。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以考虑以下两种隔离策略。

⑴ 如果 C 组件及其关联组件水平伸缩后,可以支持更高的性能,推荐采用路由隔离方式进行,即A 组件与B 组件分别访问不同C 组件服务群组。

⑵ C 系统不具备进一步水平扩展的能力(比如瓶颈点不在C,而在于C 所依赖的系统D);这个时候可以在C 系统上设置流量控制和功能开关标志位,在异常情况下可以限制或关闭非核心系统对 C 的访问。

2.4 服务功能开关与降级的设计

在各种服务隔离策略中,当异常流量发生时,在了解全局服务依赖关系和服务重要度排列的基础上,架构设计中通常使用功能开关和服务降级的策略来分解流量,达到丢卒保车的目的来应对突发状况。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⑴ 管理全局性服务组件的依赖关系,识别各服务调用链中的关键路径。在大型网站中,通常存在上千级别的组件,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异常复杂,大部分网站都实现了基于Google的Dapper系统的分布式系统监控与依赖分析系统。

⑵ 功能开关的设计。在设计实现时,存在单机与集群的区别。单机实现时,对于JAVA 平台建议使用JMX 标准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

【怎样正确使用面霜】如何正确使用面霜

【怎样正确使用面霜】如何正确使用面霜 怎样正确使用面霜?现在生活当中,相信很多美眉们都会有使用面霜的习惯,但是她们确不知道自己所使用面霜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就会伤害到皮肤,那么怎样正确使用面霜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分析面霜正确使用方法 一、面霜的概念: 霜剂是比较浓的程膏体状的,一般有含油脂相对较少的,主要是混合性皮肤、中性皮肤使用;另一种是具有滋润成分的,是适合干性和敏感皮肤使用的。两者除了从产品说明来区分之外,从外形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比较稀的,像奶酪那样的一般含的油脂不会很高,如果很稠并且有光泽,像黄油样的,那么油脂含量就肯定高了。

面霜,护肤步骤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也是化妆前所必不可少的。有女人说,她可以不用遮瑕粉饼素颜出门,但,她绝对接受不了不擦面霜就出门,她觉得那样好像是在赤裸裸的面对社会。于是,可想而知,防晒隔离霜所承载的不仅是对肌肤的保护作用,还饱含了女人对自己的爱以及呵护。 在春夏季节,空气里的水份比较多,而且气温比较高,一般都会选择一些相对来说薄一点的美白隔离霜等护肤品,特别是混合性皮肤和油性皮肤。在秋冬,天气干燥而寒冷,皮肤自身分泌的油脂减少,就要选择油脂含量高一点的面霜/乳液了,不过也要跟据地区而言的,一般南方都会比北方要湿润点,所以北方的美眉在选秋冬用的祛斑霜时最好选油脂含量高点的,才可以达到锁住水分,在皮肤表层形成保护作用。 随着皮肤的生理节奏行事转干变凉的现代社会的喧嚣繁杂和严重污染,一度让女人失去了静心品味生活的闲情逸致,健康纯净的美颜也与我们渐行渐远。

殊不知,红酒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在酿造红酒的葡萄果肉中含有超强抗氧化剂,保护细胞和器官免受氧化,令肌肤恢复美白光泽。而葡萄籽富含的营养物质多酚,其抗衰老的能力更是维生素e的50倍,是维生素c的25倍,红酒中低浓度的果酸还有抗皱洁肤的作用。 贴心的呵护保湿精华是30岁女人每天都不可缺的步骤,美白爽肤水等护肤品能为肌肤提供长效保湿,锁住肌肤表面水分,防止水分流失。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肤质的人,但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使用美白精华液后敷脸的水温要因肤质而异。油性肌肤的人,水温最好和人体体温保持一致。水温过高,会使毛孔过度扩张,容易使污垢、油脂等被皮肤吸收,导致皮肤感染炎症。干性肌肤的人,水温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其次,控制敷脸时间。如果蚕丝面膜敷脸时间过长,就会倒吸水,吸走皮肤中原有的水分,使皮肤变得更加干燥。因此,敷脸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 去角质啫喱可以令皮肤重获新生,重现光采,但比如说在冬天,肌肤容易暗淡干燥,每周去角质就显得过于频繁,会令角质

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实验二 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一、实验目的 利用MATLAB 对各种离散控制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二、实验指导 1.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由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可知,对线性系统而言,如果一个连续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对离散系统而言,如果一个系统的全部极点都位于z 平面的单位圆内部,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一个连续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的零点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即所有零点的实部小于零,则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一个离散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零点都位于z 平面的单位圆内,则称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由于Matlab 提供了函数可以直接求出控制系统的零极点,所以使用Matlab 判断一个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的工作就变得十分简单。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是直接在时间域对系统进行分析。它是在一定输入作用下,求得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从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这是一种既直观又准确的方法。 Matlab 提供了大量对控制系统的时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函数,适用于用传递函数表示的模型。其中常用的函数列入表1,供学生参考。 例1.z z z H 5.05 .1)(2+= 试绘出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 解:为求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编制程序如下: num=[1.5]; den=[1 0.5 0];sysd=tf(num,den,0.1) [y,t,x]=step(sysd);

subplot(1,2,1) plot(t,y);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阶跃响应') grid; u=0:0.1:1; subplot(1,2,2) [y1,x]=dlsim(num,den,u); plot(u,y1)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速度响应') grid 二、实验内容 1、MATLAB在离散系统的分析应用 对于下图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1,已知系统采样周期为T=0.1s,被 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2 () s(0.11)(0.05s1) G s s = ++ ,数字控制器 0.36 () 0.98 z D z z - = + ,试 求该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和单位阶跃响应。 图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实验步骤: 1).求解开环脉冲传递函数,运用下面的matlab语句实现:>> T=0.1; >> sys=tf([2],[0.005 0.15 1 0]); %将传函分母展开>> sys1=c2d(sys,T,'zoh'); >> sys2=tf([1 -0.36],[1 0.98],0.1); >> sys3=series(sys2,sys1) 执行语句后,屏幕上显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sys3 = 0.03362 z^3 + 0.05605 z^2 - 0.01699 z - 0.002717 --------------------------------------------------

体系文件--可用性与IT服务持续性管理程序模板

可用性与IT服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履历

目录 1简介4 1.1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术语表 (4) 1.4引用文件 (4) 2职责 (5) 2.1服务部 (5) 2.2销售部门 (5) 3流程图 (6) 4具体内容 (7) 4.1收集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需求 (7) 4.2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评价及分析 (7) 4.3制订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计划 (7) 4.4设计恢复方案 (8) 4.5开展持续性测试 (8) 4.6监控、维护、评价可用性与持续性活动 (9) 5输出的文件和记录 (10)

1 简介 1.1目的 确保在满足SLA的前提下达到承诺给客户的服务可用性和持续性,增强IT基础设施的弹性。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服务项目的服务可用性及持续性活动,并满足服务需求的管理活动。 1.3术语表 可用性: 指一个组件或一种服务在设定的某个时刻或某段时间内发挥其应有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 指IT基础设施可以无间断运作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单个IT组件的可靠性和IT基础设 施的弹性。 可维护性: 指IT基础设施组件出现故障后可被修复并恢复正常运作的特性。 可服务性: 描述IT服务提供方与外部供应商之间合同履行情况的一个指标。 关键业务功能(VBF): 指由IT服务所支持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平均系统事件间隔时间(MTBSI): 指连续两次事件发生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 (注:平均系统事件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 指事件发生到服务恢复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 平均无故障时间: 指从某次事件修复到下次事件发生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 组件故障影响分析(CFIA): 在可用性设计时,通过预测和评价由于IT基础设施中组件失灵对IT服务可用性造成 的影响。 1.4引用文件 【1】《ISO/IEC 20000》 【2】《IT服务管理手册》

天线隔离度

5G NR天线隔离度 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无线系统共址时,需预留足够的干扰隔离距离规避干扰,同时多系统共址时需要预留不同天馈系统间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因此建议: (1)5G NR(2.6GHz)系统与D频段TD-LTE系统邻频,需要时隙对齐避免交叉时隙干扰。 (2)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GSM/NB-IoT(900MHz)CDMA 1X/NB-IoT(800MHz)/FDD LTE(900MHz和1.8GHz)/WCDMA/FDD LTE(2.1GHz)/TD-SCDMA(A频段)/TD-LTE(F频段)/5G NR(3.5GHz)/5G NR(4.9GHz)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3)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9m;垂直距离≥0.3m。 (4)如果安装空间有限,可以适当缩减隔离距离,以不影响天馈系统安装和维护为宜。同时隔离距离不应该小于下表所示数值: 表 10.1-1 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共站站时的隔离距离要 求 1.15G NR( 2.6GHz频段)与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谱划分方案,在5G NR系统使用的2600MHz 频段(2500~2690MHz)附近,有低端和高端无线系统存在。 (1)低端:2483.5~2500MHz频段,分配给移动、固定、无线电定位、卫星移动(空对地)、卫星无线电测定(空对地)使用。

(2)高端:2690~2700MHz频段,分配给卫星地球探测、射电天文以及空间研究业务;2700~2900MHz频段,分配给航空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定位业务使用。 在2.6GHz频段低端,主要是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在2.6GHz 频段高端,主要是5G NR与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干扰。 (1)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协调 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主要是5G NR基站和终端对北斗系统终端的干扰。 如果以被北斗系统终端的接受机灵敏度降低1dB为其干扰保护标准,则需要的干扰隔离距离要求如下表: 表10.0-1 5G NR(2.6GHz)与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干扰隔离要求 考虑北斗系统终端的移动性,其所受到的干扰为瞬态干扰,因此从整体看,5G NR与北斗系统基本满足共存的要求。 为规避对北斗系统终端的干扰,除增强北斗系统终端的抗干扰能力外,建议综合采取以下干扰缓解工程措施: ①5G NR基站选址及建设时,保证周围一定范围内没有用户活动。 ②通过网络优化实现5G NR网络的良好覆盖,避免5G NR基站和终端以最大功率发射。 (2)5G NR与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干扰协调 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属于重要的无线电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在导航雷达周围应设置电磁环境保护区。保护区范围由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协调相关单位,结合当地地理地形等因素确定。从干扰规避的角度,干扰保护区的范围在视距范围外,且大于850米。 除设置电磁环境保护区外,为规避对5G NR与导航雷达的干扰,建议综合采取以下干扰缓解工程措施: ①提高5G NR基站在2700~2900MHz的抗阻塞指标。 ②5G NR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严禁朝向导航雷达。

IT服务管理之可用性管理

可用性管理 一、IT服务管理 IT服务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它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了组织提供IT服务和对IT服务进行支持的能力和水准。 其涉及流程相当多,核心流程包括: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服务级别管理、财务管理、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 该作业重点介绍可用性管理,包括可用性管理概念、可用性管理目标、可用性管理流程(包含可用性管理与其他管理流程间的关系)、可用性管理主要活动、可用性管理关键指标、和可用性管理关键成功因素。 二、可用性管理概念 可用性管理是有关设计、实施、监控、评价和报告IT 服务的可用性以确保持续地满足业务的可用性需求的服务管理流程。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一个组件或一种服务在设定的某个时刻或某段时间内发挥其应有功能的能力。它通常以”可用率”来表示,即在约定的服务时段内,客户实际能够使用的服务的时间比例。 与可用性相关的概念有: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IT 基础架构可以无间断运作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单个IT 组件的可靠性和IT 基础架构的整体恢复能力。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是指IT 基础架构在出现故障后能够被迅速恢复的能力。 安全性(Security):是指于某项服务相关的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可用性管理目标 可用性管理的目标是提供确保业务目标的成本合理的、可用性级别定义的IT 服务。即客户需求应该和IT 结构及IT 组织所能提供的能力相一致。如果二者之间存在差距,就需要由有可用性管理流程来提供解决方案。 四、可用性管理流程 1、可用性管理流程图: 2、从“可用性管理流程运作过程所需信息输入、关键活动、信息输出”(如图示)看 可用性管理与其他流程运作的密切联系: 事故管理:事故管理提供的事故信息可作为可用性管理分析IT 基础架构和IT 服务可用性的重要数据来源。可用性管理通过提出合理的可用性解决方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问题管理:问题管理可以为可用性管理设计和监控IT 基础架构和IT 服务的可用性提供有益的建议。问题管理提出的应急措施或解决方案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IT 服务的可用性。 配置管理:可用性管理需要根据配置管理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对IT 基础架构的可用性进行监控和评价。配置管理则负责存储有关IT 基础架构可用性的信息并进行更新。 变更管理:可用性管理可向变更管理发出有关能力问题的变更请求,通过实施变更提高IT 基础架构和IT 服务的可用性。变更管理在实施变更时应当通知可用性管理对变更组件或服务的可用性进行重点监控。 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是服务级别协议中要重点考虑的IT 服务指标。可用性管理通过

系统间隔离度及天线间距计算举例

WLAN 系统中和共址时 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计算 (版权所有) 我们选取以下模型来计算 WLAN 系统隔离度和室内分布中和共址时天 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干扰站 y y 被干扰站 图1两牛对W214扰校型 在这个模型中,从干扰源基站的功放输出的信号首先被发送滤波器滤波,然 后因两个基站间有一定的隔离而得到相应的衰减,最后被受干扰基站的接收 机所接收。 到达被干扰基站的天线端的杂散干扰功率可以表示: lb 二Ptxamp-Patte nutio n-lisolatio n+10*lg(BW1/BW2) 变形得: Iisolatio n=Ptxamp-Patte nutio n-Ib+10*lg(BW1/BW2) 其中: I 旳发找火亦干 脱电平 计以法L 卜旳千祝电平 的干九毗平

isolation :天线隔离度(dB) Ptxamp: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dBm) Patte nuation: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 lb :允许最大杂散干扰(杂散干扰不应该大于带内总的热噪声Pn) BW1:被干扰基站信号带宽 BW2:干扰信号可测带宽 ( 1 )计算WLAN 频段和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因此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 的热噪声功率: Pn=-174dBm+10lg(22 ^HZ)=-101dBm 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0MHz,因此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174dBm+10lg(20 ^HtQ二-101dBm (取值四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01dBm) 则lb= Pn=-101dBm 2)根据我国无委型号核准测试标准, WLAN 杂散指标为-30dBm/MHz; 则: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 Ptxamp() =22 MHz &30dBm/MHz) =( 10lg22-30) dBm=-17 dBm Ptxamp ()=20 MHz x(-30dBm/MHz) = (10lg22-30) dBm=-17 dBm (取值四 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7 dBm) 则Ptxamp=-17 dBm (3)常用WLAN设备的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Pattenuation为80dB 4) 10*lg(BW1/BW2)

matlab入门学习-06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CH4、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早期的控制系统分析过程复杂而耗时,如想得到一个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首先需要编写一个求解微分方程的子程序,然后将已经获得的系统模型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获得冲激响应的响应数据,然后再编写一个绘图程序,将数据绘制成可供工程分析的响应曲线。 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和SIMULINK辅助环境的出现,给控制系统分析带来了福音。 控制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及根轨迹分析。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系统稳定及最小相位系统判据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如果闭环极点全部在S平面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如果系统全部极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则系统是稳定的。 ?若连续时间系统的全部零极点都位于S左半平面;或若离散时间系统的全部零极点都位于Z平面单位圆内,则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二、系统稳定及最小相位系统的判别方法 1、间接判别(工程方法) 劳斯判据:劳斯表中第一列各值严格为正,则系统稳定,如果劳斯表第一列中出现小于零的数值,系统不稳定。胡尔维茨判据:当且仅当由系统分母多项式构成的胡尔维茨矩阵为正定矩阵时,系统稳定。 2、直接判别 MATLAB提供了直接求取系统所有零极点的函数,因此 可以直接根据零极点的分布情况对系统的稳定性及是否 为最小相位系统进行判断。

例exp4_1.m 已知某系统的模型如右所示: []u x y u x x 7165210016127 5874036221 21+-=????????????-+????????????---= 要求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及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 例exp4_2.m 系统模型如下所示,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 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 11221171494528110142841163)(234562 3+++++++++=s s s s s s s s s s G

体系文件可用性与IT服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体系文件可用性与I T 服务持续性管理程序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可用性与IT服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履历

目录 1简介目的................................................... 适用范围............................................... 术语表................................................. 引用文件............................................... 2 职责 ....................................................... 服务部................................................. 销售部门............................................... 3 流程图 ..................................................... 4 具体内容 ................................................... 收集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需求 ...................... 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评价及分析 .................... 制订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计划 ...................... 设计恢复方案 .......................................... 开展持续性测试 ........................................ 监控、维护、评价可用性与持续性活动 .................... 5输出的文件和记录..........................................

天线隔离度

1.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 1.1. 需考虑的干扰类型 由于各系统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由于一般系统之间的间隔频率可以大约工作带宽数倍,所以系统间一般不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1)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Wideband Noise)。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但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根据3GPP TS25.105,杂散辐射适用于指配带宽以外、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2)接收机互调干扰 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3)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被干扰系统可允许的阻塞干扰功率一般要求低于LNA的1dB压缩点10dB。 由于互调干扰主要出现在:有两个以上不同的频率作用于非线性电路或器件时,将由这两个频率互相调制而产生新的频率,若这个新频率正好落于某一个信道而为工作于该信道的接收机所接收时,此时所构成的接收机的干扰。本次共址建设的多个系统只是共用铁塔、机房等公共设施,收发信机间并不共用电路或器件,所以不会直接共同作用在非线性器件上,间接落在某系统非线性器件上的不同频率分量一般强度不高,产生的新频率分量较微弱。而且,互调干扰产物与各频率分配有关,可以通过频率规划(所分配频段内的频率调整),避免互调产物落在被干扰系统工作频点上。所以,本方案可以不考虑互调干扰,重点分析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并且按照两者中受限的一种,分析共址时的干扰抑制方案;由于基站发射功率大、接收灵敏度高,所以本例中多系统共址时主要考虑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干扰。

收发天线隔离度

收发天线隔离度? 在安装天线时, 一般要求天线的水平隔离度约为 5 λ至10 λ, 垂直隔离度约为 1 λ。 GSM系统中天线隔离度为避免交调干扰,GSM基站的收、发信机必须有一定的隔离,Tx-Rx:30dB;Tx-Tx:30dB。这同样适用于GSM900和GSM1800共站址的系统。天线隔离度取决于天线辐射方向图和空间距离及增益,通常不考虑电压驻波比引入的衰减。其计算如下: 垂直排列布置时,Lv=28+40lg(k/ ) (dB) 水平排列布置时,Lv=22+20lg(d/ )-(G1+G2)-(S1+S2) (dB) 其中,Lv为隔离度要求,λ为载波的波长k为垂直隔离距离,d为水平隔离距离,G1、G2 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增益(dBi),S1 、S2 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90°方向上的副(dBp,相对于主波束,取负值)。通常65°扇形波束天S约为-18dBp,90°扇形波束天线约为-9dBp,120°扇形波束S约为-7dBp,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方向图来确定。采用全向天线时,S为0。 GSM900和GSM1800两系统天线支架应满足以下要求: 定向天线 同一系统内,同扇区两天线水平隔离间距≥4m;不同扇区两天线水平间距≥0.5m; 两系统间,同扇区两天线同方向时,天线水平隔离间距≥1m; 天线垂直隔离间距≥0.5 米;天线底部距楼顶围墙≥0.5米; 天线下沿和天线面向方向上楼顶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50; 全向天线 天线水平间距≥10米或天线垂直间距≥0.5米;天线下沿距楼顶围墙≥0.5米 ●水平隔离度Lh是收发信天线在水平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 Lh=22.0+20lg(d/λ)-(Gt+Gr)+(Dt+Dr) 其中:22.0为传播常数;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m);λ为天线工作波长(m);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dB);Dt、D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造成的损耗,具体数值可以在天线方向图中查得,当收发天线夹角为180°时,方向性损耗即为天线的前后比。 ●垂直隔离度Lv是收发信天线在垂直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方式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 3.分析典型案例,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4.学会用框图来归纳控制系统实例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理解和分析简单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控制与设计”第二节的内容,其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控制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以及两种重要的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并熟悉它们工作原理和作用。 生活中不乏简单控制系统的应用,人们对此往往象看待日出日落一类自然景色般的习以为常。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用控制的思维看周围的存在,分析其道理,理解其基本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从实例分析入手,归纳出对控制系统的一般认识,以及根据控制系统方式分类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类,并侧重对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方框图、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用方框图描述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和分析了控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获得了有关控制及其应用的初步感性认识和体验,但是对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机理还缺乏了解,他们对进一步了解控制系统的知识是有探究的欲望的。结合前面的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分析案例中控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有怎样的工作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策略: 1. 教法: 本章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采用“案例情景—机理分析—总结归纳-认识提升”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教与学置于具体的案例情景当中,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本着“回想—分析—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2. 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特别是引导学生会学用系统框图来抽象概括控制系统、帮助分析和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图片资料、技术试验工具、材料等

服务器的可用性上

服务器的可用性(上) 服务器的可用性(Usability)其实就是要求服务器具有高的可靠性,具有高稳定性,不要时不时死机、出故障,尽量少出现停机待修现象。服务器因为多数情况下是要求连续工作的,所以它的可靠非常重要,普通的PC死机了大不了重启,数据的丢失损失也仅限于单台电脑;服务器则完全不同,许多重要的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上,许多网络服务都在服务器上运行,一旦服务器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大量数据丢失、许多重要业务和停顿,如代理上网、安全验证、电子邮件服务等都将失效,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其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各种品牌的服务器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提高服务器可靠性的技术方法,但也有一些方法是属于标准性的方法,被大家共同采用。 目前,提高可靠性的一个普遍做法是部件的冗余配置和内存查、纠错技术。如服务器一般采用具有查、纠错能力的ECC内存,IBM的服务器有的还采用了专门的具有ChipKill超强查、纠错能力的内存、RAID技术、热插拔技术、冗余电源、冗余风扇、等方法使服务器具备容错能力、安全保护能力,从而提高可靠性。 硬件的设备冗余通常支持热插拔功能,如冗余CPU、RAM、PCI适配器、电源、风扇等,可以在单个部件失效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上,保证系统运行。RAID技术可保证硬盘出现问题时在线更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此外,独特的硬件管理总线(I2C)技术利用专门的硬件管理机制,可在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机箱温度超标、内存出错、机箱被异常开启等)迅速提出警报和予以处理。一般来说,PC服务器的冗余方案主要是磁盘、电源、网卡和风扇等冗余配置,有些产品还支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备份,并包含有用于数据紧急恢复的系统模块,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一、硬件冗余 在上面所讲的一些提高服务器可用性的方法中有一部分是通过硬件的冗余技术来实现的,这是一种比较基础,但却非常实用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几个方面。 1. 磁盘冗余技术 磁盘冗余实际上就是指RAID(磁盘陈列)技术,它的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中文名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或简称磁盘阵列。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不同的RAID级别(RAID Levels),或RDID类型。 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了从RAID 0 到 6 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但最常用的是RAID 0、RAID 1、RAID0+1、RAID 5等几种方式。另外,还有一些基本RAID 级别的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与RAID 1的组合),RAID 50(RAID 0与RAID 5的组合)等。不同RAID 级别代表着不同的存储性能、数据安全性和存储成本。下面就针对上述一些最为常用的RAID级别做简单介绍。

天线隔离度要求.docx

精品文档 1、LTE-D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 GSM/DCS符合 3GPP TS 05.05 V8.20.0 (2005-11 )规范要求时, TD-LTE 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 距离≥ 1.8 m ; GSM/DCS符合 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 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 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 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7m。 TD-LTE 线阵和 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 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7m。 TD-LTE线阵和 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 0.2m TD-LTE与 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 0.2m。 2、LTE-F 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 TD-LTE 线阵和 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 距离≥ 0.5m,垂直距离≥ 0.3m。 TD-LTE 线阵和 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 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 m。 TD-LTE 线阵和 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 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3 m。 TD-LTE线阵和 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 ≥ 0.5m,垂直距离≥ 0.2m。 3、GPS 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 1.5 米,两个或多个 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 2 米以上的间距 4、不同扇区的天线之间间距应在 2 米以上; a) 铁塔顶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b) 全向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c)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 1.5m。 d)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5、 定向天线 同一小区两单极化天线在辐射方向上间距应大于 4m。(最小不小于 3.5m)相 邻小区间两天线间距应大于 0.5m。 上下平台间天线垂直分极距离应大于 1m。 900MHz天线和 DCS1800MHz天线安装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水平间距应大于 1m。 微波天线与 GSM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 GSM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实验二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 一、实验目的 利用MATLAB对各种离散控制系统进行时域分析。 二、实验指导 1.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由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可知,对线性系统而言,如果一个连续系统的所有极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对离散系统而言,如果一个系统的全部极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部,则该系统是一个稳定系统。一个连续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的零点都位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即所有零点的实部小于零,则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一个离散的稳定系统,如果所有零点都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则称该系统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由于Matlab提供了函数可以直接求出控制系统的零极点,所以使用Matlab判断一个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的工作就变得十分简单。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时域分析是直接在时间域对系统进行分析。它是在一定输入作用下,求得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从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这是一种既直观又准确的方法。 Matlab提供了大量对控制系统的时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函数,适用于用传递函数表示的模型。其中常用的函数列入表1,供学生参考。

例1.z z z H 5.05 .1)(2+= 试绘出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 解:为求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单位斜波输入响应,编制程序如下: num=[1.5]; den=[1 0.5 0];sysd=tf(num,den,0.1) [y,t,x]=step(sysd); subplot(1,2,1) plot(t,y);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阶跃响应') grid; u=0:0.1:1; subplot(1,2,2) [y1,x]=dlsim(num,den,u); plot(u,y1) xlabel('Time-Sec'); ylabel('y(t)'); gtext('单位速度响应') grid 二、 实验内容 1、MATLAB 在离散系统的分析应用 对于下图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1,已知系统采样周期为T=0.1s ,被

体系文件--可用性与IT服务持续性管理程序文件

. . 页脚可用性与IT服务持续性管理程序 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履历

目录 1简介4 1.1目的 (4) 1.2适用围 (4) 1.3术语表 (4) 1.4引用文件 (4) 2职责 (5) 2.1服务部 (5) 2.2销售部门 (5) 3流程图 (6) 4具体容 (7) 4.1收集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需求 (7) 4.2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评价及分析 (7) 4.3制订可用性与业务持续性的资源计划 (7) 4.4设计恢复方案 (8) 4.5开展持续性测试 (8) 4.6监控、维护、评价可用性与持续性活动 (9) 5输出的文件和记录 (10)

1简介 1.1目的 确保在满足SLA的前提下达到承诺给客户的服务可用性和持续性,增强IT基础设施的弹性。 1.2适用围 适用于服务项目的服务可用性及持续性活动,并满足服务需求的管理活动。 1.3术语表 可用性: 指一个组件或一种服务在设定的某个时刻或某段时间发挥其应有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 指IT基础设施可以无间断运作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单个IT组件的可靠性和IT基础设 施的弹性。 可维护性: 指IT基础设施组件出现故障后可被修复并恢复正常运作的特性。 可服务性: 描述IT服务提供方与外部供应商之间合同履行情况的一个指标。 关键业务功能(VBF): 指由IT服务所支持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平均系统事件间隔时间(MTBSI): 指连续两次事件发生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 (注:平均系统事件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 平均修复时间: 指事件发生到服务恢复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 平均无故障时间: 指从某次事件修复到下次事件发生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 组件故障影响分析(CFIA): 在可用性设计时,通过预测和评价由于IT基础设施中组件失灵对IT服务可用性造成 的影响。 1.4引用文件 【1】《ISO/IEC 20000》 【2】《IT服务管理手册》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 究(通用版)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铁也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地铁的供电系统是否安全和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能。随着地铁线路不断增设,地铁的供电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化,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地铁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会直接导致城市地铁运输功能的失灵,可能会危及乘客的生命和安全。因此,本文重点对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 一、地铁供电系统的概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增

加,人们对地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强,地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由于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旅客运送量大、车次多、方便舒适等优点,所以被众多国家所使用,缓解了城市大部分的交通压力。因此,我们对地铁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地铁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电系统是地铁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是地铁正常运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车辆提供电能运行动力的系统。地铁供电系统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高压的供电系统,高压供电的系统的供电方式有三种:集中式供电、分散式供电和混合式供电。集中式供电具有可靠性高、便于统一调度管理、施工方便、维护简单、计费便捷等优点,但投资比较大。分散式供电方式一般会受外部电网影响,可靠性相对差一些。混合供电方式集中了前两者共同的优点,但是增大了复杂性。所以,三种供电方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地铁运行及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

正确的化妆品使用顺序

1、你了解水质、霜质、油质化妆品的基本使用顺序吗?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应该牢记,以护肤品的质地类别区分使用顺序,可别小看,这种方法一试百灵!比如你就记住“先水、中乳,最后油。”当你分不清是该先用哪个后用哪个时,就先看一下该护肤品的质地,如果是水质的,就一定比乳霜质的先用,而油质的通常都用在最后。这一方法可以依次用在确定一整套护扶品的顺序,以及同种产品,如同样两款以上面霜的使用顺序上。 如果你先用了霜状的滋润度较高的产品,涂用后会在肌肤外层形成一层保护膜,那么分子较小的水状、精华液类的产品就很难再被肌肤吸收,更谈不上发挥作用了。研究发现精华液的细小分子若能达到肌肤的底层,所携带的养分可高达88%;而油类的大分子产品,大多在肌肤表面发挥作用,所携带的养分只有6%左右。 化妆水--精华液--凝胶--乳液--乳霜--防晒霜,这才是正确顺序。 2、你是不是在洁肤后就直接使用精华素,认为这样可以更充分地吸收?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在洁肤后直接使用精华素可以促进皮肤的充分吸收。其实,精华素多是高科技萃取的天然动植物或矿物质等成分的浓缩品,补充肌肤所需要的养分,同时还有保湿、抗皱、紧肤等专项功效。而爽肤水能够帮助皮肤形成皮脂膜,从而去除老旧角质,更好地吸收精华素的营养。 精华素应该在清洁完皮肤、均匀涂抹爽肤水后使用。柔肤水能让肌肤毛孔在清洁后的紧缩状态重新张开,从而有利于精华素深入到深层营养肌肤。 3、你在使用完精华素后就认为可以结束一天的护肤步骤,因为精华素已经足够滋润了? 精华素的营养程度虽然很高,但它缺乏日霜中滋润、舒缓、防护等丰富的构成,也缺乏晚霜中修复、重建等强大的功效,因此,在使用单纯提供营养的精华素之后,必须使用日霜或晚霜对肌肤加以全面的滋润,才能达到完美的护肤效果。

服务水平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和服务水平协议() 服务水平管理概述 网络公司一直以来都通过构建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及主动处理每个业务问题来满足不断扩展的网络要求。当业务异常中断时,公司将构建新流程、管理功能或基础设施来防止此类故障再次发生。然而,由于快速变更及日益增长的可用性要求,我们现在需要改进模式来预先防止意外故障并快速修复网络。许多服务供应商和企业一直都试图更好地定义服务水平以便实现商业目标。 关键成功因素 的关键成功因素用来定义支持成功构建可获得的服务水平及维护的主要要素。要成为合格的关键成功因素,流程或流程步骤必须可以改进质量并从整体上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关键成功因素还应具备可测量性,以便使企业能够判断:与定义的程序相比,它所取得的成功程度。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提供了公司测量关键成功因素的机制。您通常需要每月审查一次,以确保服务水平定义或运行良好。网络运行小组及必要的工具组可实施以下测量标准。 注意:对于没有的公司,我们建议您同时实施服务水平定义、服务水平审核及测量标准。 性能指标包括: ?记录的服务水平定义或,包括可用性、性能、主动业务应答时间、排障目标及问题升级等。 ?月度网络服务水平审核会议,审核对服务水平的执行情况并实施改进。 ?性能指标测量标准,包括可用性、性能、按优先级划分的业务应答时间、按优先级划分的排障时间以及其他可测量的参数。 服务水平管理流程 面向服务水平管理的高级别流程主要包括两组: 1.定义网络服务水平 2.创建并维护 实施服务水平管理 实施服务水平管理包括十六步,分为以下两个主要范畴: ?定义网络服务水平—步骤1-6 ?创建并维护—步骤7-16 定义网络服务水平 网络管理人员需要定义支持、管理并测量网络的主要规则。服务水平为所有网络人员提供目标并可用作整体业务质量的测量标准。您也可将服务水平定义用作网络资源预算工具以及投资于更高服务质量的证据。它们还提供评估供应商及运营商的表现的方法。 如果没有服务水平定义和测量,公司不可能制定明确的目标。服务是否满意由用户决定,在应用、服务器/客户机运行或网络支持方面并无明显差距。由于企业对最终结果没有把握,因此很难作预算。最终,网络公司在提高网络及支持模式方面都趋向于选择被动应答,而非主动预防的方式。 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步骤来构建并支持服务水平模式: ?分析技术目标及限制因素。 ?确定可用性预算。 ?创建详细记录关键应用网络特征的应用资料库。 ?定义可用性、性能衡量标准及通用术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