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AHA&ASA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推荐-中文版

2010AHA&ASA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推荐-中文版

垦隧堕血萱瘟苤壶垫!!生!旦筮!!鲞筮!翅照』堡趟塑!坚£垡!:丛墅b2Q!Q:№!:!S;垒坠:3?16l?

?标准与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推荐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1一--一●-■■‘-l-’

Recommendaliol簋lotlⅡl绷翠ng0Iacuteischemicstroke

Ascientificstatemen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

RichardE.Latchaw,MarkJ.Alberts,MichaelH.Lev,JohnJ.Connors,RobertE.I-I盯baugh,

RandallT.Higashida,RoberHobson,ChelseaS.Ⅺd唬ll,WalterJ.Koroshetz,VincentMathev,s,

PabloVillablanea,StevenWarach,BeverlyWaiters

代表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放射学与介入委员会、卒中委员会以及周围血管病跨学科委员会著

林日增译

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约795000人发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卒中是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病因。在10年之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被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其应用指南包括在卒中发病3h内静脉给药,事先进行CT扫描排除出血,后者是使用rtPA的禁忌证。尽管在欧洲和北美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rtPA的有效性,但其引起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达6.4%【1-2];后来的研究显示,如果不严格遵守用药指南,其发生率会更高∞1。这些对照试验的目的是评价患者的转归,而没有尝试确定血管闭塞的部位(或者是否确实存在血管闭寒)、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或可被挽救但仍存在损伤风险的脑组织体积。

十几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缓慢H引,而这种常见疾病的治疗目标已有所拓展。首先,需要将治疗时间窗从3h延长至I>6h,因为即使当今社会拥有迅捷的通讯和转运条件,但仍然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在发病3h内得到治疗№J。其次,需要提高治疗的效果,甚至在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之前,就已发现静脉rtPA对周围小血管作用要优于颅底大血管。川。再次,需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在患者在缺血过程的较晚时期接受治疗时。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首先,新的治疗方法正在研发之中。新型静脉溶栓药的疗效可能要优于

DO]:103760/crna.j.issn.16734165201093.001

译者单位:266071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原文见:Stroke,2009,40:3646-3678.rtPA,而且并发症更少【8]。动脉内应用溶栓药不是一项新技术∽』,但尚无溶栓药被批准通过动脉给药治疗急性卒中。许多装置已被批准或正在评价动脉内机械取栓的效果¨叫。希望这些装置能部分或完全取出闭塞性血栓,而不需要任何会造成出血风险的药物或减少其用量。该方法(以动脉内治疗而非静脉给药开始)需要在对患者进行初步影像学评价时进行血管成像。

其次,需要应用超出单一CT扫描的改进成像手段,对患者进行分类以选择合适的处理策略H制。为了扩展治疗时间窗、提高疗效和限制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应解决4个关键问题:(1)是否存在出血;(2)是否存在可采用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的血管内血栓;(3)是否存在不可逆性梗死组织及其大小;(4)是否存在如果不恢复足够的灌注有发展为梗死风险的低灌注组织【l¨3|。在过去lo年里,随着一些新型改进的MRI和CT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已有多种成像手段可用来评价上述4个问题。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巧晦DM)是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显示急性梗死的技术,可在发病数分钟内显示其存在¨4|,它与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teo妞n姆随,PWI)联合应用能鉴别有可能存活的低灌注组织[1弘17]。在同一次检查中,MR血管造影(MRangiograpl哆,MRA)能显示血管闭塞,而梯度回波(gradient-recalledecho,GRE)序列能排除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引。现在,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序列已成为一种常规检查,它是显示液体异常聚积的最佳方法。这种多重MR序列的

万方数据

?162?国匝脑血篓趟蓥盛!Q!Q生!旦筮!!鲞筮!翅熊』££塑塑竖!婴!。丛!堕12Q!Q,№!:18:垒垫:≥

组合检查在10min内即可完成¨引。应用多排扫描仪,非增强CT(nonenhancedCT,NECT)扫描能在数秒内完成对颅内出血和其他病变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r蟛ography,CTA)能在不到lmin的时间内完成从主动脉到颅顶的检查;来自CTA的原始图像(sourceimagesfromthatCTA,CTA.si)能提供定性的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xolurne,CBV)图,与NF_L-ff相比,该图能检测梗死核心以及改善存在梗死风险组织的显示旧0。22|。定量(动态)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能在同一次检查中显示存在梗死风险的脑组织,以鉴别梗死组织与存在缺血但仍可能存活的组织怛3|。在单个时间点进行成像仅能提供部分需要的信息,随着组织灌注的演变,观察组织存活能力成为最终目的。然而,做出应用各种化学药物和装置治疗急性卒中的决定需要快速获得必要的信息,但是,主治医生没有那么奢望能获得随时间推移的多种资料。因此,这些最新的成像技术应被视为对患者进行分类的极好方法。

由影像学医生和临床医牛组成的治疗小组究竟应采用哪种技术手段呢?有许多凶素需要考虑,如鉴别诊断、技术手段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操作时问、需要的操作和阅片技能、费用以及患者监护和舒适性。最近,在来自神经科学各分科的影像学医生和临床医生参加的一次研讨会上,一致通过了应用各种影像学技术的路线图’24|。其目的在于确定各种成像模型的精确性、对患者进行治疗分类的能力以及它们在患者预后和转归评价中的作用;然而,该小组没有就相关现状进行深入的文献回顾。因此,进行文献回顾确定各种成像技术和程序在提供相关信息以指导正确医疗处理方面的现状是合理的。这种影像学分析分为3部分:脑实质成像、血管成像以及评价组织存活能力的灌注成像。文献回顾限定在英文文献,包括所有相关论著,但重点集中于2000至2006年期间以及最近的一些文献。根据表l中的定义,对每篇论著的质量进行证据水平(1evelofevidence,LOE)评价。通过这种分析,提出指南和推荐以及每项推荐意见基于LOE的级别(强度)(表2)。LOE和推荐分级的定义符合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分类方案。当LOE很弱i而不能建立确切的指南和推荐时,就讨论发展趋势并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1脑实质成像

表1证据水平

A级资料来自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B级资料来自单项随机试验或多项非随机研究

C级资料仪来自专家共识、病例研究或治疗标准(stardard-of-care)

表2推荐分级

I级证据支持和(或)一致认为某种操作或治疗有益、

乍f用和奋效的?螳情况

Ⅱ级对某种操作或治疗的有效性,疗效有相瓦矛盾的

证据和(或)意见有分歧的一些情况

IIa级证据或意见倾向于支持某种操作或治疗

11b级hlj掘或意见的有效件/疗效小太明确

Ⅲ级证据史持羊【I(或)一致认为菜辟操作或治疗无用

(或)尢效.在某些情况下Il,能有害的一些情况

CT和MR/分别被用于对脑实质及其解剖学结构的密度和强度进行成像。在评价急性卒中患者脑组织的状态时,这些成像模式的3种作用相同:排除出血、枪测缺血组织以及排除酷似急性脑缺』IlL的病变。每种成像模式在确定可挽救和不可能存活组织的体积方面的能力取决其能实施的灌注技术,后者将在下面进一步讨论。

必须进行文献评价,由于认识到每种成像模式达到f:述3个目标的能力在过去10年里日益提高,这使得比较性评价更加困难。多排技术的完备使我们能在数十秒内完成亚毫米层厚的颅脑CT扫描,且具有优于以往的组织辨别(对比分辨率)能力。M砌图像采集和重建速度显著提高,图像质量明显改善,脉冲序列的多样性也显著增加。后者的例证包括DWI的发展(在发病数分钟内检测到缺血脑组织)、FLAIR序列的完善(与其他序列相比,能更好地检测到脑实质内和蛛网膜下腔的微量液体聚积)以及GRE(磁敏感)成像的普遍应用(检测急性脑实质出血和血栓形成)。

1。1排除出血

1.1.1ICH

一般认为,CT扫描是检测ICH的金标准。事实上,没有A级证据水平的研究使用真正的金标准,如立即开颅手术或尸检来确定CT检测急性IC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长期以来,大多数影像学医生和临床医生认为CT显示ICH的准确性高均基于应用早期CT机进行的一些C级证据水平研究和实践经验一”6|。2项A级前瞻性随机研究使用CT扫描来评价发病3h内静脉rtPA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它们必须排除颅内出血之后才能应用溶栓药’1引。然

万方数据

璺隧魉鱼篮痘盘壶垫!!生!旦箜!!鲞笙i塑照』鲤b型坚!垡§,丛墼b2Q!Q,№!:18:奠!:!

而,CT扫描的准确性一直未进行过评价,这哇研究

的参与者均假定CT扫描检测ICH的敏感性高。

ICH在MRI上的表现取决于出血的时间和使用

的脉冲序列‘1827-331。磁敏感成像是基于12’加权

MR序列榆测极少量脱氧血红蛋白以及另外其他一

些含铁或含钙化合物的能力。在过去几年里,许多

作者已报道过应用GRE技术显示ICH的病例研

究b41。在200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200例发病

≤6h卒中患者在NECT之后紧接着进行GREMRI

检查。尽管采用4位盲法阅片者的共识作为金标

准,但他们发现MRI和CT在检测急性出血方面的

能力相当(一致性为96%)。在4例患者中,MRI证

实缺血区发生出血性转化,而CT扫描未能发现。

另外49例患者,MRI显示慢性出血沉积(微出血),

而CT未能显示。研究者们得出结论,MRGRE序列

在检测急性ICH方面似乎至少与CT扫描一样准

确‘18‘。MRI上显示而CT未能显示的微量出血是使

用溶栓药的禁忌证吗?最近的证据(B级)提示,虽

然陈旧性微出血可预测复发性致残性和致死性卒

中,但M刚存在少数微出血(<5处)的患者接受静

脉溶栓治疗的有症状ICH风险并未显著增高¨5|。

不过,对于存在多发性微出血(>5处)的患者,其出

血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1.1.2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

洲)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SAIl的临床表现与急性

ICH或脑缺血存在显著差异,但如果考虑使用溶栓

药,排除SAH仍然非常重要;而且,一旦探测到

SAH,就要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如动脉瘤破裂)。大

量对CT和腰椎穿刺进行比较的研究均显示,CT在

检测SAH方面的敏感性高¨¨引。事实上,正是在

CT检测少量SAH的能力得到证实之后,才造成了

CT在检测任何急性颅内出血方面敏感性高的假说。

MRFLAIR序列可消除源自脑脊液的信号,从

而能检测到蛛网膜下腔内的微量高信号液体(可以

是血液或是炎性渗出液)。C级研究应用随后进行

的CT扫描和腰椎穿刺证实了FLAIR检测SAIl的能

力一引。然而,从来没有进行过前瞻性随机研究。另

外,脑桥前池和其他基底池内的脑脊液湍流会产生

高信号,从而在FLAIR序列中造成类似于蛛网膜下

腔血液或渗出液的假阳性征象。

1.2脑缺血的检测和类似病变的排除?163?

检测缺血组织并排除类似病变,如肿瘤或硬膜

下血肿的双重作用很大程度仁取决于成像系统的对

比分辨率。虽然M融的这种分辨率远高于NECT,

但后者因速度快和普及性高常常用于急性卒中患者

的评价。

1.2.1NECT表现

脑缺血在发病最初数小时内的典型早期CT征

象是厌白质界限消失,这是因为缺血组织内相对含

水量增高一¨3i。该征象包括基底节神经核之间的

区分消失、皮质以及脑岛和大脑凸面下白质密度含

混不清。随后出现的脑回肿胀导致脑沟消失,可能

造成脑室受压。这些征象出现得越早,说明缺血越

严重。然而,阅片者在NECT上识别这些征象的能

力存在很大差异,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发病到成像

时的时间以及试验本身的方法学;在发病后3h内

接受检查的患者中,检出率似乎≤67%…48|。在对

美国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

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NINDS)rtPA卒中

研究进行的一项事后分析中,Patel等”川发现,检测

到这些早期梗死征象的敏感性为31%。在发病后

6h内接受检查的患者中,检出率提高到82%,但这

一时间超出了静脉rtPA的治疗时间窗【50|。通过使

用评分系统,如Albert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lbert

StrokeProgramEarlyCTScore.ASPE哪)"”引以及

设置更合适的CT窗宽和窗位能更好地鉴别正常与

异常组织b3|。

这些早期CT征象的意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在

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CooperativeAcute

StrokeStudies,ECASS)中,伴有早期肿胀的大面积梗

死患者接受静脉rtPA后的出血发生率较高而且预

后较差,因此认为榆测这些征象至关重要¨"0I。相

反,Patel等【491证实,在NINDSrtPA卒中研究中,这

类宽泛的早期CT征象与卒中严重程度相关,而与

rtPA治疗的不良转归无关。他们认为,这些早期CT

征象不应作为患者在发病3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排

除标准049J。然而,Schellinger等¨43指出,Patel等H9J

没有评价存在这些宽泛的早期CT征象的患者如不

接受rtPA治疗转归是否会更好,以及这些宽泛的

CT征象是否通常出现在发病后3~6h时间窗的患

者之中。因此,Scbellinger等。541认为,在0~3h时

间窗内禁用rtPA的NECr标准是存在出血或超出

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供血区1,3

这些明确的缺血征象。

万方数据

?164?垦区堕鱼丝巍苤盛!!!Q生≥旦箜!!鲞筮!期堕』璧趔基竖垦墼垒§,丛墅b垫!Q:№!:!!,坠坠:!

另一种重要的CT征象是闭塞血管内的高密度影(代表血栓)。当闭塞血管为MCA时,称之为

MCA高密度征,其中1乃一l亿的患者都被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血栓形成"5‘561。因此,血管内高密度征的出现是存在血栓的合适标志物,但缺乏这种征象并不能排除血栓的存在。已对应用CT确定血栓的组成成分进行过尝试,存在坚硬的白色血栓可能有助于决定采用动脉rtPA溶栓或机械取栓¨7|。遗憾的是,小的闭塞性血栓的表观密度会因相邻钙质、脑脊

液、脂质粥样硬化物质及其他组织的部分容积效应(卿ialvolumea~eraging)改变,因此血栓成分的判断并不准确。

1.2.2MRI表现

MRI检测脑缺血的能力取决于所采用的序列,

而且这些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变化。最重要的序列是DWI,它能显示缺血过程中细胞外水进入细胞内环境的弥散受限,同时伴随着细胞肿胀和细胞外间隙变窄。各向同性DWI图使异常缺血区更容易显示。然而,因为弥散序列以12为基础,12高信号异常区(如血管源性水肿)可能会被误判。因此,与表观弥散系数(印删diffusioncoefficient,

ADC)图(弥散受限显示为低信号)的相关性大大提高了该技术的特异性。作为选择,将计算的DWI图每一像素的同向性弥散值除以每一像素的T2值得出指数图像,这种指数图像能消除L的穿透效应,从而大大提高检测真正弥散受限的特异性。一系列A级和B级研究确切地证实,DWI在检测发病6h内的缺血性病灶方面显著优于FLAIR和B加权成像,更优于d5%1|。Gonzalez等№21证实,将最终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作为金标准,DWI诊断急性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Barber等¨引证实,DWI对发病6h内的脑缺血敏感性高达100%,而CT仅为75%。因为在该研究方案中CT和MR/检查之间存在时间延迟,所以Fiebach等’14o在患者发病6h内进行了一项DWI与CT的随机交叉对比研究,结果显示,DW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l%和95%,而CT分别为6l%和65%。因此,DWI已成为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急性脑缺血成像技术,远远优于NECT或任何其他MRI序列。另外,其他MR序列还能检测酷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其他类型病变。

几项病例报告报道了脑灌注减低足以导致梗死

时DWI为阴性的研究㈣彤。以及随着灌注的恢复DWI异常区部分或完全逆转的情况㈨1。因此,DWI并非不可逆性梗死的一种简单指标,而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复杂指标。另外,其他一些情况也会产生

弥散受限,例如感染(如脓肿、侵袭性病毒感染)、其他炎性病变(如侵袭性脱髓鞘)和某些伴有细胞质减少(如淋巴瘤、脑膜瘤)或内部构造复杂(如表皮瘤、某些转移瘤)的肿瘤。

MRl和CT均可显示MCA血栓征。在MCA近端闭塞患者中对CT和MRI进行的直接比较发现,CT能在54%的患者中显示此征象,而MRIGRE序列的检出率则高达82%【561。Sheikh等旧1最近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出CTA在显示近端动脉血栓方面优于GRE,但GRE在显示更远端的血栓方面优于CTA。FLAIR序列亦可显示血管内血栓的高信号

改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GRE检出血栓的能力实际上不及FLAIR,但要优于耐训。其他更加隐匿的征象包括T2加权成像时颅底大动脉内流空效应消失,而较外周的皮质血管则由于血流停滞而出现强化效应№9|。与CT相比,由于栓子体积较小而且MRI检测的是组织一信号强度的相对值,因此MRI难以显示血栓的特征"引。

1.2.3CTA-SI表现

CTA采集数据过程中获得的脑源图像能反映血容量,比NECT更容易检测到低灌注区。Lev等m3证实,CTA-SI显示的梗死灶大小与复查的CT结果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相关性。这项研究还表明,CTA-SI显示的大面积梗死(>100ml,相当于>1/3MCA分布区)患者动脉内血管再通后的预后较小梗死灶患者更差。一项盲法研究在40例患者中对

CTA/CTA-SI与NF_L可+病史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CTA/∞一SI能显著改善梗死灶和闭塞血管的定

位"1‘。对CTA-SI与DWI进行的直接比较证实,2种技术在检测缺血区域方面的敏感性异常接近,DWI能更好地显示较小的梗死灶和位于脑干和后颅窝的梗死灶[72-73]。CTA-SI的总体LOE为B级。与CFA-SI能提高检测能力相似,最近的B级研究也证实,动态定量CTP能将检测缺血灶的敏感性从NF_L丌的46%~58%显著提高到79%~90%[74|。1.2.4检查的采集时间

应用多排扫描仪进行NF_L-T扫描的采集时间为1—2min。在NF_LW基础上进行CTA/CTA-SI和动态CIP会使整个检查时间从2rain延长至10mill"4|。

万方数据

圜隧题迪簧痘盘查垫!Q堡≥旦筮!!鲞筮!塑墅』鱼堡垒鲤堕!堕!,丛垫些2Q!Q:№!:!§:垒受:≥

反对将MPd常规用于急性卒中患者评价的一个主

要原因是进行多个脉冲序列检查所需要的时间过

长。Sehellirlger等¨钊首先证实,包括DWI、FLAIR、

GRE、PWI和颅脑MRA在内的诊断性检查能在

10min内完成,从而使其可与CT相比拟,尤其是如

增加CTA和CTA-SI检查,两者的检查时间相当。

迄今为止,尚无随机试验对这些技术及其所需的时

间进行过直接比较。尽管总的成像时间必须包括将

患者转移至扫描床、摆放体位、输入资料和建立静脉

通道,但上述2项研究(一项使用CT,另一项使用

MRI)是在静脉通道建立后到达扫描室的急性卒中

患者中进行的,所有这些因素都已考虑到了。将

MRI作为一种对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分类以选择合理

疗法的影像学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扫描仪的可用性,

这是一家医疗机构在急诊情况下提供该资源能力的

指标。如果证实MRI/MRA在急性卒中患者的诊断

和分类中必不可少,并且研发出可靠的治疗方法,那

么就必须具备足够的MRI资源,MRI的可用性将会

得到改善。

1.3小结

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

Administration,FDA)并未要求NECT扫描,只

要求在静脉注射tPA前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在

45min时间内完成检查和阅片以排除ICH,

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应用MRI和增

强CT检查(CTA、CTA-SI)均无可厚非,但它

们的数据采集不能过度延误3h时间窗内静

脉tPA的应用(A级证据)。

2对于超早期卒中患者,MRI检测ICH的有效性

似乎至少与CT相当,而且两者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均很高(B级证据)。MRI在显示亚急性

和慢性出血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出血性转

化方面优于CT(B级证据)。

3GRE序列能检测新鲜和陈旧性微出血,且优

于CT,提示淀粉样血管病、高血压、小血管畸

形以及其他血管病的存在(B+级证据)。少数

微出血的存在(<5个)不是静脉溶栓治疗的

禁忌证(B级证据)。

4DWI在检测急性缺血方面大大优于NECT和

其他常规MRI序列,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A

级证据)。

5除小缺血灶和后颅凹缺血灶外,CTA-SI在检

测急性缺血方面与DWI相当(B级证据)。?165?

6NECT在检测SAH方面非常出色(A级证据)。

尽管FLAIR序列在这方面也非常有效(C级证

据),但随机试验的缺乏使得目前无法进行直

接比较。

7GRE和FLAIR序列检测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内

血栓的敏感性均优于NECT(B级证据)。

8在发病3h时间窗内静脉应用tPA是经FDA

批准的治疗方法。由于NECT的普及性较好,

因此一直被用作排除出血的成像手段。然而,

理想的方案应该是应用更加敏感和特异的

MRI来检测出血和缺血组织,其前提是不能过

度延误静脉tPA的应用。同样,如果并不会过

度延误静脉tPA的应用,而且血管内治疗小组

有可能采用该资料选择患者进行动脉内治疗,

最好行血管成像,如CTA和MRA(参见“脑血

管成像”;B级证据)。

1.4推荐

l对于发病3h内的患者,推荐在静脉应用tPA

前进行NECT或MRI排除ICH(绝对禁忌证)

以及确定是否存在提示缺血征象的CT低密

度灶和MRI高信号灶。CT上存在明显低密

度区,特别是当低密度区超过1乃MCA供血

区时,是溶栓治疗的强烈禁忌证。CT早期梗

死征象,不论其范围如何,均不是溶栓治疗的

禁忌证(I级推荐,A级证据)。

2对于发病3h内的患者,单独使用NECT对缺

血性改变的检出率并不理想,如果不会过度延

误静脉tPA的应用,应按照下面的描述通过

MR—DWI或CTA-SI进行更加确切的诊断:

aMR-DWI在检测急性缺血方面优于NF_CT

和其他MRI序列。同DWI一起进行的MR

序列在排除一些类似急性脑缺血的病变方

面远比CT有效,如果不会过度耽搁静脉

tPA的及时应用,可使用MR/(IIa级推荐,

B级证据)。

bCTA-SI在检测大面积缺血区方面优于

NECT,并且可能接近DWI,尽管在显示小

病变或后颅窝病变方面效果不佳,其使用

仍是合理的(IIa级推荐,B级证据)。

c即使在发病3h内,对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初

始的影像学评价时,可能提示进行血管成像

以进一步明确急性卒中的诊断,其前提是这

类检查不会过分延误静脉tPA的应用并且万方数据

?166?国隧照血篮题丞盔;!!Q生!旦筮!!鲞筮!翅蜒』蛐Q迥£垡当丛墼b垫!Q:№!:!§:垒坠:3

该机构已组建血管内治疗小组(参见“脑血

管成像”;IIa级推荐,B级证据)。

3对于发病超过3h的患者,应在MR—DWI或CTA-SI的摹础E进行血管成像和灌注检查,

特别是在打算进行机械取栓或动脉内溶栓治

疗时(I级推荐,A级证据)。

4尽管GREMR序列在初始检查中可能有用,但在NECT未检测到出血的情况下,MRI检测

到脑微出血并不是发病3h内卒中患者静脉

tPA溶栓治疗的禁忌证(Ⅱa级推荐,B级证

据);多发性微出血(>5个)患者的风险尚不

确定(Ⅱb级推荐,B级证据)。

5a推荐使用CT检测SAIl(I级推荐,A级证据)。

b然而,如果患者正在进行MRI检查,也可应用FLAIR序列,尽管在颅底可能出现一

些伪影(Ⅱa级推荐,B级证据)。

6如果希望在不使用血管成像技术的情况下检测到血管内血栓,应使用MRGRE和FLAIR

序列代替CT(Ⅱa级推荐,B级证据)。

2血管成像

对于卒中、短暂性腩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或疑似脑血管病患者,颅外和颅内血管成像是辅助检查的一个莺要方面。大多数卒中和TtA是由于≥1条这螳血管的病变所致。对于急性卒中患者,血管成像能大大改善血管闭塞的定位【7‘|。鉴于静脉溶栓治疗似乎对远端血栓较近端血栓更为有效,而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在治疗近端大血管闭塞方面也町能较静脉溶栓更有效,因此检测动脉病变的部位对于确定急性卒中的治疗方案可能至关重要。另外,尽快确定缺血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复发性事件也非常关键。对于慢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血管的确定是制定患者处理方案的基础,lj丁能需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或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这驾治疗操作有时会在脯缺血急性期实施。有许多种成像模式可供采用,相对安全、可靠,而且每种技术均有其优势和缺点。鉴于它们在血管成像中的作用,考虑所有这些成像手段都是合理的,即使其中一些方法更常用于慢性脑血管病。下面对每种成像模式的技术方面和临床证据做一回顾,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影像学医生和临床医生将根据他们对每个病例的临床判断提

表3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准代表的ICA狭窄分级标准㈣血漉流速标准(cm/s)ICA狭窄程度(%)

PSVll0

Psvlll~130

PSV>130.EDV100

PSV>130.EDV>100

0~29

30~49

50~69

70~99

供可能是最好的治疗。

2.1颈动脉超声

2.1.1简介和方法

许多教科书都介绍过超声技术。根据血流通过狭窄病变时流速加快这一原理,脉冲波多普勒超声能识别明显的管腔狭窄。高分辨率B型超卢扫描使用线束传感器(7~12MHz)显示动脉壁的形态学特征。双功能超声则将脉冲波多普勒波谱分析与B型超声相结合【巧J。B型超声成像除作为脉冲波多普勒流速精确测量的模板外,也提供形态学方面的信息一引。基于血流方向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将彩色编码的lfn流图形叠加在B型超声模板之上。能量多普勒成像根据多普勒信号的振幅对血流进行彩色编码一7.78]。后几种超声模式使血流检测更为敏感,从而能够改善接近闭塞的狭窄、扭曲和动脉壁的其他形态学异常的检测。79-80]。

2.1.2颈动脉狭窄的定量

导管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检测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其他所有颈动脉管腔狭窄的无创性评价方法通常都与之相比较。虽然已提出了几种对狭窄进行血管造影定量检测的方法,但美国血管学会联合委员会无创性血管枪测标准委员会(theCommitteeonStandardsforNoninvasiveVascularTestingoftheJointCounciloftheVascularSocieties)推荐用相对于远端未受累颌内动脉(internalcaroidartery,ICA)的直径减小百分比来计算狭窄程度旧1|。与血管造影狭窄相关的多普勒测量指标包括I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以及ICAPSV与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PSV的比值(PSVIcA/PSVccA)哺“。

Faught等¨纠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确定与临床处理相关的狭窄程度标准,其结

万方数据

围匾堕血蟹疲苤盔;Q!Q堡!旦笠!!鲞筮j援照』堡熊婴堕!垡§,M墼h2Q!Q,№!:!§,△坠:3

论是,PSV>130cm/s且EDV>100cm/s可定义

70%~90%的狭窄(表3)。采用类似的方法,

Moneta等。84o认为,PSVIcA/PsV也>4.0诊断70%~

90%的狭窄最准确。Carpenter等”纠则为同一狭窄

程度提出了第3套标准,认为结合PSV>210cm/s、

EDV>70cm/s、PSVIcA/PSVccA>3.0以及EDVIcA/

陬A>3.3最准确。

最近的文献证实,多普勒检测结果和诊断标准

受几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具体实验室以及操作技

师。86螂J。此外,诸如对侧闭塞性病变之类的因素会

增加颈动脉流量,从而高估狭窄程度。89‘90。。基于上

述原因,推荐每个实验室为临床相关性狭窄确认自

己的多普勒标准一卜9引。这要求由独立的审核机构,

如血管实验室要素认证和无创性血管检测认证标准

跨学科委员会(IntersocietalCommissionforAccredi—

tationofVascularLalx}ratodesEssentialandStandards

forAccreditationinNoninvasiveVascularTesting)对血

管实验搴进行认证。对双功能超声检杏进行的比较

研究表明,经过认证的实验搴的检测结果总是优于

未经过认证的实验室一3i。

2.1.3动脉肇形态学的超声评价

某螳动脉粥样硬化类型可能与脑血管血栓栓塞

事件的高发率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的组

织学分析证实,它们起源于脂纹(I型),然后通过

机化斑块(Ⅳ型)进展为复杂斑块(Ⅵ型)∽4哪J。斑

块内局部组成成分和结构的变化,如出血、脂质核心

扩大、脂质核心靠近管腔以及纤维帽变薄,可能会促

进斑块破裂和出现粥样硬化栓塞性神经系统并发

症例驯。存在具有这些特征的颈动脉斑块的无症

状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卒中或TIA的风险增

高挪。川。Reilly等n∞1首先注意到,颈动脉斑块B

型超声成像的回波模式呵能与组织成分有关。他们

采用声学亮度对斑块的回声进行定性。随后,Goes

等H06‘发现,当斑块内纤维组织或钙质增多时,斑块

回声增强。Gray-Weale等¨071报道,与神经系统症状

相关的主要是那些低回声斑块。e1.Barghouty等¨08j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客观测量B型超声图像的像素

强度(亮度),对整个斑块的灰阶强度(灰阶中位数)

进行定量。结果发现,灰阶中位数较低可能与神经

系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有关【1睁…J。已有人建议采

用数字图像分割方案精确检测斑块成分和结构的局

鄂变化|112J。这些影像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人?167?

们有可能识别那些会增高缺血性事件风险的不稳定

颈动脉斑块的组织特征。

2.1.4颈动脉超声的准确性与CEA

有关确定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最佳成像技术

一直存在着争议。MRA和CTA等成像手段越来越

多地被用来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这些技术将在下

文详细讨论。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

窄患者,CTA、对比剂增强(contrast—enhanced,CE)

MRA与超声检查之间的一致性较高HnJ。另一项研

究发现,与DSA相比,超声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76%【114J。当与

DSA比较时,超声检测手术病变的敏感性低至

65%,而特异性为95%【HS]。其他研究报道表明,超

声检测狭窄程度>70%的病变的敏感性为83%~

86%,特异性为87%~99%L116-117]。一项汇总分析

发现,在大多数报道中,所有超声检测的敏感性都>

80%,特异性都>90%【118]。在对患者进行CEA可

行性评价时,其他研究对超声、MRA与DSA进行比

较后发现,单独应用超声会将28%的患者错误地分

配到手术组,而超声结合CE—MRA能将错误分配率

降至17%…9。20|。然而,即使15%的错误分配率,

也意味着每6例接受评价的患者中有1例实施了不

必要的手术或没有实施必要的手术。

总之,虽然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成像是一种安全

和廉价的技术,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及其他检查

手段(总证据水平:A级)。另外,颈动脉超声仅能

对颈部的一小段颈动脉和椎动脉成像。尽管A级

证据提示其作为一种筛查工具仍然是有用的,但B

级研究认为颈动脉超声不应作为确诊颈动脉或椎动

脉病变的唯一方法(I级推荐;见下文)。

2.2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IED)

TCD使用2~4MHz的能量通常通过颅骨的几

个骨窗对脑血管进行探测。该技术能检测颅内血管

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血管闭塞、栓子的存在以及

血管反应性。评价效果最佳的动脉是颅底动脉

(MCA、大脑前动脉、颈动脉虹吸部、椎动脉和基底

动脉)和眼动脉。TCq)最初的用途是检测和量化颅

内血管狭窄、闭塞、侧支循环、栓塞事件以及脑血管

痉挛(特别是在SAH后)[12卜122|。另外,1(D也可用

于监测能从输血治疗中受益的镰状细胞病患

者‘123。124]。

在前循环颅内狭窄的检测方面,TCD的敏感性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170?垦隧丛鱼萱痘筮鲞;!!Q生2旦筮!!鲞筮!塑丛』壁盟堕!燮§垡!:丛!堕h垫!Q:№!:!§,垒坠:!

几项研究发现,CTA在检测颅内血管闭塞方面非常可靠,敏感性为92%~100%,特异性为82%一100%,阳性预测值为91%。100%[20-21,172,198]。特别是对急性卒中患者,Lev等旧钊证实,CTA确定急性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准确性接近DSA。在已发表的文献中,CT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略低于血管闭塞,为78%~100%,特异性为82%~100%,阳性预测值为93%[20,171-172,198]o

CTA在检测血管狭窄和闭塞方面优于q-CD。Smeanv,ela等n圳和Graf等乜叫分别进行了一项包括70例和103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CTA在检测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方面显著优于TCD,后者假阴性率较高¨圳。Suwanwela等[1圳发现,CTA能在81%的患者中检测到MCA狭窄,而R=D仅为41%;对于远端M1或M2段病变,两者分别为53%和24%。

最近的文献提示,CTA不仅在检测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DSA,而且对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包括ICA岩骨段和海绵窦段)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高于三维TOFMRA。无论对于颅内狭窄(MRA=70%和65%)还是闭塞(MRA=87%和59%),CTA似乎都要优于三维TOFMRA,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更高Ⅲ1|。一些研究认为,血流缓慢时,CTA在检测后循环血管狭窄方面可能比MRA更准确。195]。另外,使用非盲法共同阅片,Bash等¨7川应用CTA发现了115处DSA显示后循环动脉假阳性闭塞中的7处(6%),表明当血流缓慢或平稳时,CTA在检测后循环狭窄方面要优于MRA和DSA。Hiraj等【172]报道,存在严重动脉粥样钙化时,CTA诊断血管闭塞的假阳性率为13%。Skutta等¨981发现,存在广泛性动脉粥样钙化时,CTA对血管狭窄的定量检测最不准确。相反,Bash等¨711指出,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解决经常与严重钙化斑块相关的散射状伪影后,CTA定量检测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会受动脉粥样钙化的影响。Bash等¨711的研究提示,当DSA显示后循环血管闭塞时,行低螺距或延迟CTA可能有益。他们推测CTA在这方面优于DSA是因为CTA检杏需要更长的扫描时间,与常规DSA仅对单次颅内循环时间(5~7S)进行检测相比,一次CTA(当使用单排探测器时)估计需要9~12次颅内循环时间。额外的扫描时间允许更多的对比剂通过严重狭窄到达动脉远端以便显影。

最近的研究表明,CTA检测和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与DSA相当旧011。最近的大多数CTA和DSA比较研究显示,CTA检测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一95%f202。2061。在一些病例中,CTA能检测到DSA遗漏的动脉瘤卫07硼]。这种接近或甚至超过DSA的动脉瘤检测能力证实,CTA的空间分辨率显著优于MRA。

总之,现有的资料支持这样一个事实:CTA在检测大多数颅外和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A级证据)以及许多颅内动脉瘤(A级证据)方面是一项安全和准确的技术。一般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CTA的总体准确性等同或超过MRA;在一些病例中,其总体准确性接近或超过DSA(A级证据)。在将来,拥有更多探测器的新型CT扫描仪可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准确性。因为CTA需要应用足够剂量的静脉对比剂,因此其在对比剂过敏和肾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2.5DSA

DSA仍然是检测许多类型脑血管损害和病变的金标准。的确,上述引用的许多研究都使用DSA作为其他成像手段的比较对象。Ban:【2091和Culebras等幢m3对DSA相关的许多技术和临床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对大多数类型的脑血管病来说,DSA的分辨率、敏感性和特异性都等同于或超过无创性技术手段乜09剖4|。对于许多动脉狭窄、夹层分离、小的动静脉畸形、血管病和(或)血管炎以及侧支血流模式的确定来说,这是确定无疑的。颅内动脉瘤是一个例外,对于大的动脉瘤,CTA等同或优于DSA,在一些病例中还可探测到DSA遗漏的小动脉瘤,这与其多角度投射能力有关乜01删]。

DSA是一种侵袭性检查,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卒中和死亡。大多数大样本病例报道表明,DSA操作的永久性功能缺损或死亡发生率不足1%[2”埘6j。迄今最大样本的病例报道表明,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或死亡发生率<0.2%[217]。DSA在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但如给予适当的防范措施,DSA也能应用。

2.6急性卒中患者血管成像的重要性

急性卒中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很显然,单纯应用NECI"扫描不足以正确地选择治疗的最佳候选者一。5J。例如,存在MCA高密度征的患者(提示MCA内存在硬血栓)对静脉tPA治疗反

万方数据

垦匿壁墅篮疲盘查垫!Q生!旦筮!!鲞筮j塑丛!鱼堕照堕£旦喧§』!!也垫!Q:№!:18,△坐:!

应不佳,动脉内治疗的效果可能更好b2御姚叫。当

"ICD[22¨或CTA[2221显示近端动脉闭塞时,患者对药

物的反应以及转归都较差。最近,来自日本的一项

动脉尿激酶溶栓随机试验——McA栓塞局部纤溶

干预试验(MCAEmbolismLocalFibrinolyticIntel'xen-

tionTrial,MELT)证实,动脉溶栓治疗的转归受血栓

位置的影响乜23‘224|。一项在MCA高密度征患者中

进行的回顾性静脉和动脉tPA治疗比较研究显示,

当应用动脉溶栓技术时,患者的转归明显改善,即使

大多数病例治疗开始较晚(静脉组<3h,动脉组<

6h)[220]。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在初始颅脑影

像学检查中进行血管成像选择患者进行最佳的治疗

并且确定预后,即使患者在3h时间窗内就诊。这

在许多医院已成为常规实践,如Sims小组已实施多

年心22|。急性卒中成像研究小组(AcuteStroke

ImagingResearchGroup)已做出了该推荐∽4l,美国胸

科医师学会(AmericanCollegeofChestPhysicians)亦

如此一25|。然而,特别是在3h时间窗内,这种实践

要求不会不恰当地耽误静脉tPA的应用(如果选择

静脉溶栓治疗),而且要求医院已组建能实施动脉

介入治疗的血管内治疗小组。

2.7小结

2.7.1颅外血管评价

1急性脑缺血发病后应尽快评价颅外血管以帮

助确定卒中发病机制,从而有可能预防复发,

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偶尔会在急性期内进

行CEA或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这也需要适

当的血管成像(B级证据)。

2主要的颅外脑血管可通过几种无创性技术进

行成像,如超声、CE—MRA、CTA和DSA。虽然

每种技术在特殊临床情况下都有一定优势,但

无创性技术在85%~90%的病例中与DSA检

查结果一致(总体A级证据)。

3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分叉部成像和检测血流

速度方面是一种良好的筛查手段,但对颅外颈

动脉分叉部的近端或远端的成像能力有限(A

级证据)。单独应用颈动脉超声可能会导致

错误的狭窄程度检测结果,后者对选择内科还

是外科治疗非常重要(A级证据)。在超声评

价基础上进行CE—MRA检查仍然会导致17%

的病例被错误地分配到外科治疗组(B级证

据)。?171?

4与单独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CE—MRA和

CTA对颅外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

性更高(A级证据)。

5DSA仍然是最佳的脑血管成像手段,特别是

在制定介入治疗策略时(A级证据)。除能对

血管病变提供特殊信息外,DSA还能提供有

可能影响患者处理的有关侧支循环、灌注状态

以及其他隐匿性血管病变方面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DSA具有一定的严重并发症(例如卒中

或死亡)风险,尽管风险很低(<l%)。

2.7.2颅内血管评价

1在急性脑缺血患者发病3h时间窗内进行颅

内循环成像极为重要,可帮助决定选择静脉溶

栓治疗还是进行伴或不伴机械取栓的动脉溶

栓治疗(B级证据)。然而,如果静脉溶栓治

疗是治疗选择,这类成像不能过度耽搁静脉溶

栓药物的应用。另外,这类早期成像要求医院

组建血管内治疗小组,以便及时开始动脉内

治疗。

2对于发病超过3h的患者,如果打算进行动脉

溶栓治疗,进行血管成像是绝对必要的,它能

确定血管内是否存在血栓(A级证据)。

3应用CTA和MRA能快速和无创性地完成急

性卒中患者的血管成像。对于颅底大血管闭

塞,这些成像手段几乎与DSA同样准确(A级

证据)。

4CE—MRA、CTA和DSA均能很好地完成慢性血

管狭窄和闭塞的成像。CTA和DSA检测狭窄

程度的准确性较高,但DSA优于CTA(A级证

据)。

5CE-MRA、CTA和DSA都能很好地完成颅内动

脉瘤的成像。CTA和DSA的准确性高于

MRA(A级证据)。

6虽然CTA、MRA和DSA检测闭塞/狭窄性病变

更准确,但TCI)在监测脑底大血管痉挛的发

展(A级证据)和确定这些动脉的主要闭塞性

病变(A级证据)方面是有用的。IUD也可用

于监测镰状细胞病患者的颅内大血管(A级证

据)。

7对于大多数类型的颅内血管病变,包括确定侧

支循环的模式,DSA仍然是最佳的技术(A级

证据)。

万方数据

?172?国隧照查篮痘盘盍垫!Q生!旦筮!!鲞筮!塑堕』壁盟垒堕堕!垡生△』型曲2Q!Q,№!:18,!坠:≥

2.8推荐

2.8。1颅内血管评价

2.8.1.1Willis环

lCTA、DSA和MRA都能非常准确地检测急性颅内大血管血栓形成。这些检测手段的敏感

性均远远超过非血管成像,如NECT、FLAIR或

GREMRI,因此它们都被推荐应用(I级推荐,

A级证据)。

2如果血管评价不会过度耽误静脉tPA的应用,而且如果根据血管成像结果打算进行动脉内

治疗且医院已组建血管内治疗小组,在急性卒

中患者发病3h内的初始影像学评价很可能

有指征进行血管成像(IIa级推荐,B级证

据)。

3在发病超过3h的急性卒中患者的初始影像学评价中,特别是在打算进行动脉溶栓或机械

取栓治疗时,强烈推荐进行血管成像(I级推

荐,A级证据)。

4对于血管狭窄和动脉瘤的检测,推荐应用CTA和DSA(I级推荐,A级证据),MRA的准确性

稍差但仍然有用(IIa级推荐,A级证据)。

5虽然TCD能被用作检测因镰状细胞病和其他动脉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或狭窄的一种无创

性技术(11a级推荐,A级证据),但CTA和

DSA在确定狭窄程度方面更加准确,应当用

于确诊(I级推荐,A级证据)。MRA在这方

面的准确性不如CTA和DSA,但仍然有用

(Ⅱa级推荐,A级证据)。

2.8.1.2颅内远端血管

在显示颅内更远端分支血管急性闭塞或评价亚急性到慢性狭窄、血管痉挛和血管炎方面,DSA优于CTA和MRA,因此应使用DSA(I级推荐,A级证据)。

2.8.2颅外血管评价

如果准备行手术(CEA)或血管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不能仅用超声评价颅外血管闭塞性病变(Ⅲ级推荐,A级证据)。

对于评价狭窄程度和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行CEA或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1)推荐使用DSA作为确定狭窄程度的成像手段(I级推荐,A级证据);(2)可同时使用2种无创性技术(超声、CTA和MRA),尽管其检测狭窄程度的准确性不如单独应用DSA,有可能增加不恰当治疗的机会(Ua级推荐,B级证据)。

在检测动脉夹层分离方面,虽然CTA(不存在严重钙化时)和MRA的准确性较高(CTA似乎高于MRA),但DSA仍然是金标准而且应用于确诊(I级推荐,A级证据)。

对于极重度狭窄(线样征)的检测,DSA最准确,其次为CTA,两者都有用(Ⅱa级推荐,B级证据)。

3脑灌注成像

已有文献对各种脑灌注成像手段的技术方面进行过比较∽26|,并为其在评价脑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南和推荐[227J。在本节中,我们使用最新制定的LOE定义(表1)和推荐强度(表2),对那些临床实践和治疗试验方面的指南进行回顾并加以论述。我们把焦点集中在发病3h以后的时间窗,因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3h内进行静脉tPA溶栓治疗只需要CT扫描,尽管已建议在必要时采用其他脑实质和血管成像手段进一步确诊。然而,发病3h后的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需要更加精细的成像手段选择合适的患者群体,从而获得可以接受的风险效益比。

3.1急性卒中灌注成像的可能作用

灌注成像在急性卒中时的潜在效用包括:(1)确定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r)极低的脑区,它代表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的缺血核心区(即使恢复灌注但仍然很可能出现不可逆性梗死的组织);(2)确定在超过3h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之后通过成功的动脉溶栓治疗可能挽救的脑区(类似于生理性缺血半暗带,出现急性缺血但仍能存活的组织,如果不能恢复灌注就会发展为梗死);(3)选择存在危险脑区的患者接受其他可采取的治疗,如诱导高血压或机械取栓;(4)做出大面积灌注异常脑区患者的密切监测的处置决定;(5)对睡醒时出现卒中的患者(准确的卒中发病时间不详)进行基于生物学的处理心28|。此外,灌注成像在临床试验中可能有价值。迄今为止,在动物模型中有前景的神经保护药在应用于人时都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拉29|。然而,越来越多的文献推测,缺血半暗带组织是神经保护药的理想靶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患者‘230强j。

在最近发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去氨普酶试验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