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津上海版8AU1复习卷

牛津上海版8AU1复习卷

牛津上海版8AU1复习卷
牛津上海版8AU1复习卷

8 A U 1 复习卷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 If I didn’t see it ______ my own eyes, I would never believe it possible.

A. by

B. in

C. with

D. for

2. ______of the twin brothers works as a newspaper boy.

A. Both

B. All

C. Neither

D. None

3. He took up learning German in his early ______.

A. sixty

B. sixtieth

C. sixties

D. the sixties

4. The young man beside the teacher is ______ university student.

A. the

B. /

C. an

D. a

5. The only way ______ the river is by ferry. There isn’t a bridge for miles.

A. cross

B. crossing

C. to cross

D. to crossing

6. I’m sorry to keep you ______ for such a long time!

A. wait

B. waiting

C. to wait

D. waited

7. I hope you ______ to me as soon as you can and I can’t wait any longer.

A. to write

B. writing

C. write

D. will write

8. Many trees______ down every year, so we are losing our warm home, the Earth.

A. are cut

B. are cutting

C. cut

D. have cut

9. --- It is a bit cold today.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 ______.

A. Of course not.

B.You are welcome.

C. Yes, I would.

D. No, thanks.

10. What a beautiful picture, __________?

A. is it

B. isn’t it

C. doesn’t it

D. does it

11.John caught a ______ cold and has been ______ ill since last Sunday.

A. bad, badly

B. bad, bad

C. badly, bad

D. badly, badly

12.John ran ______ to win the first prize yesterday at the sports meeting.

A. quick enough

B. enough quickly

C. too quickly

D. fast enough

13.Before Mary went to bed,she______ good night to her parents.

A.spoke B.said C.told D.talked

14.The boy is ______ short ______touch the shelf.

A. too, to

B. so, that

C. not, enough to

D. enough, to

15.At the meeting, Millie suggested me, then ______ voted for me.

A. other

B. others

C. the other

D. the others

16.How many exams have you______since you came to the new school?

A.spent B.got C.taken D.brought 17. The film______for five minutes.

A.has begun B.began C.has on D.has been on 18. This is______ easy job that I can finish it in half______ hour.

A.so, an B.a such, a C.an such, an.D.such an, an

19.We saw three children under the tree. One is a boy, ______are girls.

A. the other

B. the other two

C. others

D. other two

20. We need some help, ______ we?

A. needn’t

B. need

C. don’t

D. do

II. Fill the blanks:

1. Without the forest, most birds and wild animals will ___________. (appear)

2. He jumped onto the platform in front of a big crowd, but it was some moments before he made

a __________. (speak)

3. My wife has got a good __________ for faces. That helps her a lot in everyday life. (memorize)

4. It is __________ to talk with some British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joy)

5. The first time she took the exam she failed, but the second time she __________. (success)

6. My uncle ______a restaurant and earned a lot of money at that time. (owner)

7. The manager has ________ (successful) in holding the meeting.

8. Why do you think you did so __________ in your test? (bad)

9. My grandma has become very __________ in recent years. (forget)

10. I’m not happy with the __________ of the trip. I think two weeks is long enough. (long)

11. The floods have killed hundreds and made thousands __________. (home)

12. The new programme aims to __________ older people to study at college. (able)

13. Why shouldn’t doctors __________ on their family members? (operation)

14. Now I’m going to introduce __________ to all of you. (I)

15. Jack is twelve years old, and he is about one point five __________ tall. (foot)

16. My grandfather works as an __________ in Australia. (engine)

17. __________ is not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if you are good at English. (Germany)

18. Ken is a model student in our class. He studies hard for his __________ (ambitious).

19. Madam Curie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__________ (science) in the world.

20. I showed two __________ (Germany) around our school and our neighborhood last Monday.

III. Rewrite the sentences:

1. Your computer works very much fast. (改为感叹句)

_______ fast your computer _______!

2. Could you tell me when I should take the medicine? (改为简单句)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 _______ take the medicine?

3. The trip to Canada cost him a lot this year .(反意疑问句)

The trip to Canada cost him a lot this year, __________ ___________?

4. There’s a little orange juice in the glass.

__________ __________ orange juice is there in the glass?

5. A driver took the boy the hospital yesterday. (改为被动语态)

The boy __________ __________ to the hospital by a driver yesterday.

6. You can come with us. You can also stay at home with your mother. (合并为一句)

You can __________ come with us __________ stay at home with your mother.

7. “I can help repair the bike.” said Jerry. (改为宾语从句)

Jerry said __________ he __________ help repair the bike.

8. Wendy is not old enough to drive. (保持原句意思)

Wendy is __________ __________ to drive.

9. The Internet is so convenient that people can find information on it easily. (保持原句意思) The Internet is __________ __________ for people to find information on.

10. John’s sister looks tall and thin. (就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does John’s sister look __________?

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大纲 一、本章内容解析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 3、总体教学目标 4、建议课时安排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建议: ◆学习自评、互评表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6、分节课件设计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陈尧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 一:本章内容解析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不断地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交流、探究、创新、合作、动手等能力,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节科学课都尽量达到精彩高效的目标,同时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也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章是初中科学预备年级的第一章内容,共有四小节:科学入门、走进科学实验室、简单的实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科学,以及学好科学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节中,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进行探究的、发明发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实践尝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已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科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益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了解在实验室学习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当然即使遵守了实验室守则,难免还是会遇到意外,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简单的实验室意外应急措施呢?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讲述了电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这就是本章第四节的内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 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试纸。 3.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pH的范围是由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 弱。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我们在使用酸溶液 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p2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p2 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p4 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p4,5 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p10 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p11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 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p16 15.酸雨的危害:p19 a)使植物死亡; b)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 c)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 d)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6.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 a)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 b)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 c)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 d)铜:不发生反应。 氢气的检验--------点燃的木条,听到“扑”的一声或轻微爆鸣声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灯、电视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

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移动而传递的。 12.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13.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p20 14.不同导热体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 15.传导和对流均可在空气或水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而当上部空气或水受热时,热只能向下传递,这是传导,而不是对流。水和空气的导热性差。 16.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17.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8.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北极熊和野狼的身体表面是厚厚的皮毛,皮毛间储藏的空气为它们保暖。鸟类利用羽毛保暖。鲸皮下有厚厚的脂肪防止热经皮肤流失。人类衣物中储藏的空气可以减少有传导和对流而散失的热。 19.包围着烧瓶的物质称为隔热体。毛皮和羽毛的空间里藏有空气,而空气是不良的导热体,因此可以减少热的传导。隔热体所藏的空气越多,保温能力越强,因此人类利用皮革、羽绒、棉花等物质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20.保温装置:保温瓶的内外瓶壁之间是真空的,作用是防止热通过传导或对流进入或离开。镀银的瓶壁可以减少通过传导散失或传入的热。软木塞和玻璃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热的传导。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 灯、电视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 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 发生时间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 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 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 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 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 移动而传递的。

3320.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动植物的分类1教案

动植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掌握科学家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学会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能将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寻找生物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家对动植物简单分类的方法 【难点】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脊椎动物骨骼标本、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脊椎动物五大类群代表动物的标本或模型、实物投影仪 【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小组的PPT课件 其他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设计】 课前分组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认识更多的生物,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图片中不知名称的生物,初步接触生物分类,暗示学生将学习新的内容。 为避免四个组收集的生物种类雷同,布置不同的任务。根据各组的任务对图片进行选择、分析、分类,分工合作制作ppt,初步学会研究生物、查找资料、加工信息的方法。【内容】 把全班分成四个组,课前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写出这些生物的名称,不知道名称的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检索表查找生物的名称;学会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收集的生物进行分类。 四个组的任务分别是: 第一组:收集以游泳为主的动物和开花植物; 第二组:收集以行走为主的动物和不开花植物;第三组:收集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 第四组:收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 【说明】 课前活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的延续,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尽可能多认识一些生物;又为本节课“生物的分类”作准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运用检索表查找一些生物,既学会识别一些常见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接触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对收集生物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 考虑到本节课内容较多,为节约时间,又能让每个组都有机会交流,所以分成四个大组,每组14-15人,选好组长,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收集图片和标本、去除无关图片和标本、写出名称、讨论记录、制作ppt等,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生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制作ppt,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常见动物的分类 活动2.6 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分类 【设计】 四组代表交流ppt,让学生相互了解各组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 四组代表交流各组对生物的分类依据后,再用比赛的方式完成书本上的活动,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暗示学生,只要开动脑筋,我们也会比书本想出更好的方法。【内容】 四个组代表用ppt展示活动结果,学生互评,看哪一组最好? 再用书本上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身体的特征对第54页动物进行分类,以4-5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 讨论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种最适合对动物进行分类?说说你们的理由。 【说明】 此部分内容简单,学生容易完成,通过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使学生体验书本并不是权威,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有可能做得更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3326.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显微镜教案

显微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用绘图方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显微镜是研究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每位同学继续学习细胞的结构所必须掌握的;同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十分复杂,需要大量的操练才能熟练掌握。为此在教学中,采取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检查,看操作是否规范,并检查是否调出清晰的物像,然后交换。这样安排,每位学生可有4次甚至更多的操练机会,同时在检查伙伴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可以更快地掌握。 学生初学时用显微镜时,很容易一眼睁一眼闭,养成习惯后很难纠正。所以在本节课学生操练过程中,教师反复提醒要求学生两眼睁开,调节清楚后,一眼观察,一眼画看到的物像,养成正确的习惯,为后续课程画细胞结构打基础。学生绘画技术不平均,教师应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忠实的画出所看的物像,不要进行过多的修饰。 学生对于显微镜呈现特点较难理解,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写有“上”字的标本,体验到显微镜成倒像,之后教师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在观察中思考得出显微镜成倒像的特点。通过用不同的目、物镜组合观察植物细胞装片,让学生练习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并体验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个数大小的关系特点,然后经市通过提问、学生思考进行强化。 显微镜是贵重仪器,不规范操作很容易造成一起损坏。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规范操作;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到箱中,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和遵守实验室纪律。 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建议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认识并熟记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的名称及功能。如果学生条件较好,可以补充介绍显微镜的光学原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显微镜成像特点。如果可能可以提供一些显微镜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训练与评价 1)能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2)能说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3)能按正确的步骤操作并记录所看到的内容 4)能说出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完整)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推荐文档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 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1AU=1.5×108km 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1l.y.=9.46×1012km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p12 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p14 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物体在水里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里所受的阻力大。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p16 19、地球对地面上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p19 20、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N)。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N。p20

3360.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第一课认识科学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是什么;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能够列举出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发明和发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课本知识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动手、思考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未知科学领域的激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知道如何学习科学。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纸杯、吸管、水、牛奶、氢氧化钠、紫色石蕊、盐酸、胚胎挂图、鸡蛋、广口瓶、火柴、串联电路演示板等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通过观察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引导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这一主题。本节课的引入可以利用一些新颖活泼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现象来导入。例如: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科学要带领我们探索一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呢?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请观察我手中的试管里装的是什么?生:清水。师:你相信吗?老师可以将清水变成牛奶。生:不相信。(演示实验)师:老师还可以接着把牛奶变汽水,汽水变成红酒呢。(碳酸钠+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然后加盐酸、再加紫色石蕊)学生惊奇不已,科学的世界原来如此奇妙!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现象,例如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可乐罐为什么会“流汗”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在妈妈十月怀胎的日子里,我们是怎么长成小宝宝的呢? 很多预备年级的学生并不知道问题的准确答案,却很想知道这些神奇现象背

后的真正奥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本节课中有关科学家探究的六大基本要素,教学过程切记陷入僵化教条,可以结合现实的科学家探究的实例来学习。当然孩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除了从科学探究中感知,还可以通过对科学史的感悟,所以在发明和发现这部分,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一位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发现,从中也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更多的需要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的科学品质! ◆学生活动 活动1.1:怎样用吸管移取水 预期目标: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慢慢学会用科学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 活动建议: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用吸管移取水的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你就已经具备了成为科学家的先决条件了. 活动1.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发展 预期目标:认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STS)”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建议:这个活动,可以以小组、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比我国四大发明发明前、发明后及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 五、训练与评价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更多科学发明、发现背后的艰辛历程,制作一期班级黑板报。 ◆练一练: (1)、科学家如对某些现象产生疑问,便会作出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其准确性。 (2)、科学研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部分,尝试把以下各项按顺序排列。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 食物的消化过程 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 一、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

主题1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特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6步) 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制订计划/4收集证据/5处理信息/6表达交流 会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基本实验技能 1、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 ●认: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放: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 单位)。 2)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例:测一页纸的厚度、测曲线的长度 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 V2- V1 。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 ● 1)放平稳:放在水平桌面上。 ● 2)读准确: ● a、视线与液面相平。 ●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 ●举例:如何测石蜡、一滴水的体积 3、温度的测量 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oC“。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 o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oC,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 oC 。 4)温度计的使用:

● 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即物=砝+游) 3)天平的维护 不超过量程 取放砝码用镊子,用完后及时放回盒内。 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防止锈蚀。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版

牛津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一)能的形式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电热器)、光能(电灯、电视 机)、声能(警钟)、电能、动能(飞驰的快艇)、势能(打桩机、弹簧)和化学能(石油燃烧)等多种形式。 打桩机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二)能的转换 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3.能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 4.利用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5.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 灾害,例如火灾等。 6.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 和地点。 三)热的传递。 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在空气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形式传递。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辐射可以在真空和空气中进行。 7.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 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8.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 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9.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 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10.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 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导。 11.热的传导是通过粒子的振动而传递的,热的对流是通过粒子的自由移动而传 递的。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

牛津上海版科学 (七年级上总复习) 第8章:身边的溶液 第9章:电力和电信 第10章:健康的身体 第11章:感知与协调 第8章:身边的溶液: ●溶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水以外的溶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ph值;酸、碱液混合后的变化;酸、碱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酸 雨;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安全使用溶液; 溶解:溶质能在溶剂里溶解,形成溶液。很多物质都能够溶解在水中,所以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1.可溶的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不可溶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3.溶质: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 4.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 5.溶液:溶质的粒子和溶液的粒子混合,成为溶液。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温度:水的温度越高,溶解的速度越快; ●颗粒的大小:物体颗粒越粗(面积大)溶解速度越慢,物体颗粒越细(面积小)溶 解速度; ●搅拌:当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搅拌能够加速溶解; 提高溶解速度的方法:捻细、加热、搅拌能加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水以外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液体也是可以作为溶剂的。如:酒精,汽油等。 实验:使用其他溶剂 (1)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丙酮、石蜡油中,碘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2)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指甲油不可以溶解在水、煤油中。(3)清洗油渍最佳溶剂实验: 能使油渍扩散的是汽油和酒精;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应用:干洗其实就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来清洗衣物上的污渍。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科学家对溶液的分类方法与生活中的一般分类方法并不相同,他们往往按溶液的酸碱性将溶液分成: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英国法学家波义耳,从一种名叫“石蕊”的地衣中制取了石蕊试液。石蕊试液遇酸 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在家里也可以用调味用的咖喱粉涂在布条上,自制酸碱指示剂。咖喱中有姜黄素在 碱性时呈红褐色,在中性、酸性时呈黄色。 石蕊和酚酞试液的变色 ●PH(广范)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也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 找出它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所发生的颜色变化。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常用pH值来表示,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当pH值<7时,溶液为酸 性。pH越小,酸性越大。当pH值=7时,溶液为中性。当pH值>7时,溶液为碱性。 pH越大,碱性越大。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doc

认放看读记主题1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特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6步) 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制订计划/4收集证据/5处理信息/6表达交流 会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基本实验技能 1、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 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单位)。 2)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例:测一页纸的厚度、测曲线的长度 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同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I,把固体浸 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V2-V1 o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1)放平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读准确: ?a、视线与液面相平。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 ?举例:如何测石蜡、一滴水的体积 3、温度的测量 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 °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C,将。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c 4)温度计的使用: ?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电子版本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 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1AU=1.5×108km 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1l.y.=9.46×1012km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p12 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p14 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物体在水里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里所受的阻力大。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p16 19、地球对地面上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p19 20、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N)。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N。p20 21、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分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p23 22、科学家将火箭设计成流线型以减小空气阻力。p26 23、航天器用一些巧妙的设计来克服从外层空间重返大气层时产生的热效应。航天器利用降落伞减缓降落的速度。p28 24、空间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对太空的人是越来越深入。太空探索耗资巨大,而且十分危险。探索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它离不开国际间的通力合作。p37 十三、地球、矿物与材料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可分成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球内部圈层包括:(a)地壳——地球的最外层。(b)地幔——地球的中层。(c)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 2、岩石大致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个种类。土壤主要有空气、水分、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土壤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和空气。人类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壤,防止土地荒漠化。

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十三_不锈钢

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十三_不锈钢 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 单元主题:地球、矿物和材料 教学说明: 本单元涉及到地球科学与物质科学两大领域,同时也紧密联系材料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等问题,因此,本主题非常突出体现了初中科学课程综合性的特点. 内容说明地球地球圈层结构 地壳的结构与物质组成 岩石与土壤 土地沙漠化与防治结合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发展过程地球上的矿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种类 我国矿物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矿物的组成与元素 地球上矿物资源在岩石圈中的存在形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启发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材料及其应用单质与化合物 金属

塑料 废弃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联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金属提炼和使用的关系 关注”白色污染”的危害 材料开发常见的复合材料 新材料的应用整理有关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对我们生活影响的资料,并作合理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材料的应用与开发.知道地球上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矿物资源种类,我国矿物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了解矿物的组成和有关元素.从地球的内部圈层到地壳的物质组成,从矿物的简单理化性质,到材料的应用与开发,这在知识领域上有很大的跨度,但是却体现了本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也能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人与地球”、”人与自然”、”人与资源”是需要建立和谐的关系,也让初中学生从”亲近自然”进入了”亲近科学”.这是一种超越学科的学习体验,并把知识的学习与技术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都一脉相承地联系起来了.这种认识方法和学习体验,对中学生在后继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单元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和圈层结构以及地球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