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 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 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  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  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日光灯电路及其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与方法

二、实验器材

1.1台型号为RTDG-3A或RTDG-4B 的电工技术实验台

2.1根40W日光灯灯管

3.1台型号为RTZN13智能存储式交流电压/电流表

4.1个型号为RTDG-08的实验电路板,含有镇流器、启辉器、电容器组

三、实验内容

测量日光灯电路有并联电容和没有并联电容这两种情况下的功率因数,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四、实验原理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高低关系到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力设备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提高交流电源的利用率,减少线路的能量损耗,可采取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容量的补偿电容,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并联了补偿电容器C 以后,原来的感性负载取用的无功功率中的一部分,将由补偿电容提供,这样由电源提供的无功功率就减少了,电路的总电流?也会减小,从而使得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φ得到提高。

图4-1 日光灯电路原理图

五、实验过程

1.日光灯没有并联电容时的操作过程

(1) 先切断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照实验电路图4—1来连线。用导线将调压器输

出相线端、总电流测量插孔、日光灯电流测量插孔、镇流器、日光灯灯丝一端、启辉器、日光灯灯丝另一端、调压器输出地线端按顺序联接到实验线路中。

(2) 用导线将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与电容器组串联再与上述日光灯电路并联,并将电容

器组中各电容器的控制开关均置于断开位置。注意,电容器电流测量插孔应联接在总电流测量插孔的后面。

(3) 实验电路接线完成后,需经过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 将安装在电工实验台左侧面的自耦变压器调压手柄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5) 闭合实验台的总供电电源开关,按下启动按键。

(6) 按下调压按键,使实验台的调压器开始工作,这时实验台上的三相电压表显示调压

器的输出电压。

(7) 闭合交流电表开关,用导线将交流电压表与调压器输出端相联接,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自耦变压器的调压手柄,用交流电压表监测,将调压器输出电压逐渐调升至220V。

这时安装在实验台内部的日光灯灯管将会点亮,日光灯电路开始正常工作。

(8) 使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按表4—1中的顺序测量电路端电压U、电路总电流

I、日光灯灯管电压U R,将测量结果记入表4—1中。

表4—1 日光灯电路的测量

2. 日光灯并联电容时的操作过程

按照表4—2中列出的电容器容量值,逐项测量电路总电流I、日光灯支路电流I R(或I L)、电容器支路电流I C的数值,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4—2中。

表4-2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

六、注意事项

(1) 实验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预习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者不得进入

实验室做实验。

(2) 本实验使用220V动力线路供电,在进行日光灯电路的联接线操作时,务必切断实

验台总供电电源开关,严禁带电操作。

(3)在本次实验中需要测量三条支路电流,需要在实验电路中接入三个电流测量插孔,

如果接入的电流测量插孔个数不够,将无法正常完成电流数值的测量。

(4)如果实验电路接线正确,接通工作电源后日光灯不能正常点亮,可转动启辉器以使

日光灯点亮。

(5) 在实验连线中、检查实验连线时以及实验结束后拆线时,均应切断电源,在断电状

态下操作。

(6) 实验完毕,拆线时用力不要过猛,以防拔断导线,最好是轻轻的旋拔。做完实验后,

收拾好实验设备与器材,经实验指导老师检查并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七、实验预习要求

(1)正确解读日光灯电路接线图,掌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2)当日光灯电路中缺少了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

后迅速断开,这样也能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

(3)为了提高电路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容支路,

试问电路的总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此时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

八、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原理图。

(2)根据表4—1中的实验数据,计算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值。

(3)根据表4—2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在并联不同容量值的电容器时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

数cosφ值。

(4)由表4—2中计算出的功率因数cosφ值分析,使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改善效果最佳

的电容器容量值为多少。

(5)讨论改善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

(6)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的收获、体会。

功率因数校正之基本原理

功率因数校正之基本原理 何谓工率因数?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定义为实功(real power;P)对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S)之比,或代表电压与电流波形所形成之相角之余弦,如图1。功率因数值可由0至1之间变化,可为电感性(延迟的、指标向上)或电容性(领先的、指标向下)。为了降低电感性之延迟,可增加电容,直到pf为1。当电压与电流波形为同相时,工率因数等于1(cos(0o)=1)。所有努力使工率因数等于1是为了使电路为纯电阻化(实功等于视在功率)。 ▲图1: 功率因数之三角关系。 实功(瓦特)可提供实际工作,此为能量转换元素(例如电能到马达转动rpm)。虚功(reactive power)乃为使实功完成实际工作所产生之磁场(损耗)。而视在功率可想成电力公司提供之总功率,如图1所示。此总功率经由电力线提供产生所需之实功。 当电压与电流皆为正弦波时,如前述定义之功率因数(简称为功因)为电压与电流波形之对应相角,但大部份之电源供应器之输入电流乃非正弦波。当电压为正弦波而电流为非正弦波时,则功因包括两个因素:1)相角位移因素,2)波形失真因素。等式1表示相角位移与波形失真因素之于功因的关系。 ----------------------------------------------------(1)

Irms(1)为电流之主成份,Irms电流之均方根值。因此功率因数校正线路是为了使电流失真最小,且使电流与电压同相。 当功因不等于1时,电流波形没有跟随电压波形,不但有功率损耗,且其产生之谐波透过电力线干扰到连接同一电力线之其它装置。功因越接近1,几乎所有功率皆包含于主频率,其谐波越接近零。 ■了解规范 EN61000-3-2对交流输入电流至第40次谐波规范。而其class D对适用设备之发射有严格之限制(图2)。其class A要求则较宽松(图3)。 ▲图2:电压与电流波形同相且PF=1(Class D)。

功率因数补偿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功率因数补偿 功率因数补偿概述 功率因数补偿的理论分析 功率因数补偿方法 功率因数补偿的意义 编辑本段功率因数补偿概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可以降低输配电线路中变压器及母线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种措施称作功率因数补偿。 由于功率因数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无功功率的减少,因此功率因数补偿通常称之为无功补偿。 在大系统中,无功补偿还用于调整电网的电压,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在小系统中,通过恰当的无功补偿方法还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按照wangs定理: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的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因此,对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系统,只要恰当地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不但可以将各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而且可以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状态。 编辑本段功率因数补偿的理论分析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

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1)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0.7(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千瓦)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保尔金能使两个峰值重新接近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编辑本段功率因数补偿方法 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补偿系统的功率因数。因为供电局发出来的电是以KVA或者MVA来计算的,但是收费却是以KW,也就是实际所做的有用功来收费,两者之间有一个无效功率的差值,一般而言就是以KVAR 为单位的无功功率。大部分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几乎所有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电容性的非常少见。也就是因为这个电感性的存在,造成了系统里的一个KVAR值,三者之间是一个三角函数的关系 KVA的平方=KW的平方+KVAR的平方 简单来讲,在上面的公式中,如果今天的KVAR的值为零的话,KVA 就会与KW相等,那么供电局发出来的1KVA的电就等于用户1KW的消耗,此时成本效益最高,所以功率因数是供电局非常在意的一个系数。用户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功率因数,相对地就是在消耗供电局的资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功率因数是一个法规的限制。目前就国内而言功率因数规定是必须介于电感性的0.9~1之间,低于0.9,或高于1.0都需要接受处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功率因数控制在一个非常精密的范围,过多过少都不行。 供电局为了提高他们的成本效益要求用户提高功率因数,那提高功率因数对我们用户端有什么好处呢?

实验2、功率因数的提高(含数据)

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功率表法测量电感阻抗参数的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3. 熟悉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单相自耦调压变压器的主要技术特征,并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电感阻抗参数的测量,按图5-1接线。 分别测量40W 白炽灯(R),电感线圈(L) 的等效参数。 2. 电感阻抗两端并联电容,接线如图5-2。逐渐加大电容量每改变一次容值,都要测量端电压U (调节自藕变压器使其保持90V 固定值),测量总电流I ,电感阻抗电流IRL ,电容电流IC 以及总功率P 之值,记录于表5-2。 图5-2 表5-2 电感阻抗L 两端并联电容C 测得数据 Z

表5-3 电感阻抗L与两个灯泡R串联后两端并联电容C测得数据 三.注意事项 1. 本实验直接用市电220V交流电源供电,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不可用手直接触摸通电线路的裸露部分,以免触电,进实验室应穿绝缘鞋。 2. 自耦调压器在接通电源前,应将其手柄置在零位上,调节时,使其输出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升高。每次改接实验线路及实验完毕,都必须先将其旋柄慢慢调回零位,再断电源。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安全操作规程。 四.实验设备 (1)功率表1只 (2)数字万用表1台 (3)电量仪1台 (4)白炽灯1只40W /220V (5)电感线圈1只 (6)电容器5只0.5μF ,1μF ,2μF,4μF ,8μF /500V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完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2. 以电容C的值为自变量,绘制cosφ曲线。此处cosφ是指负载端的功率因数,包括电容器。 3. 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SIEMENS公司提出的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TDA16846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原理及其在电视机开关电源中的应用。功率因数的改善是基于一个特殊的由电感,电容及二极管组成的充电泵电路,该电路在功率管的高压端兼起吸收缓冲作用,因此它具有输入谐波电流分量小,PF值高以及EMI小、电路简单、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优点。这为电视机厂家提供了一个高效价廉的解决电源谐波问题的新方案。 关键词: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 一、引言 众所周知,目前电视机和大部分通用电器都广泛地从交流电网中提取电能经整流后变成直流电供全机使用,AC电源经桥式整流后常接一个滤波平整电容。由于该电容的存在,使整流臂的导通时间小于半个周期,因而做成输入电源电压是正弦形,而输入电流却是正负交替的脉冲形。后者导致大量电流谐波特别是三次谐波的产生,这既构成对电网效能的干扰和损害,又降低了本机功率因数,为此,我国跟欧美各国一样,已于去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限制功耗大于75W的通用电器产品输入谐波电流的新规定。面对这种新情况,当前各电器厂家都必须考虑更新产品中的电源设备,尤其是对25英寸以上的彩色电视机,过去国内产品绝大部分都没有安装PFC电路,其PF值一般在0.55~0.65之间,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往往超出国家限定的标准,因此改进电源电路,增加PFC功能以便降低电视机的输入电流谐波分量是各厂家的当务之急。 本文介绍由SIEMENS公司推出的与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TDA16846配合使用的一个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该电路能将电源PF值提高到0.9以上,与有源PFC电路相比,它明显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和EMI小等优点,因此对电视机厂家来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电源谐波问题的可行方案。 二、无源PFC电路工作原理介绍 图1示出一个不含PFC的标准型电源电路的输入电压Vm和输入电流Im波形,Im只在Vm为正最大和负最大的一小段时间内流通,在这些时间以外,Im为零。这是因为此时的正弦电压输入值小于泸波电容上的电压,导致整流二极管不导通的缘故。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电路工作原理及应用

功率因数校正(英文缩写是PFC)是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专业术语。PFC 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背景源于离线开关电源的迅速发展和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的广泛应用。PFC 电路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线路或系统的功率因数,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 线路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及危害 导致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线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中,另一个是电流或电压的波形失真。前一个原因人们是比较熟悉的。而后者在电工学等书籍中却从未涉及。 功率因数(PF)定义为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之比值,即PF=P/S 。对于线路电压和电流均为正弦波波形并且二者相位角Φ时,功率因数PF 即为COS Φ。由于很多家用电器(如排风扇、抽油烟机等)和电气设备是既有电阻又有电抗的阻抗负载,所以才会存在着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Φ。这类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都较低(一般为0.5-0.6),说明交流(AC)电源设备的额定容量不能充分利用,输出大量的无功功率,致使输电效率降低。为提高负载功率因数,往往采取补偿措施。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这种方法称为并联补偿。 PFC 方案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功率因数补偿”,它是针对非正弦电流波形而采取的提高线路功率因数、迫使AC 线路电流追踪电压波形的瞬时变化轨迹,并使电流与电压保持同相位,使系统呈纯电阻性的技术措施。 长期以来,像开关型电源和电子镇流器等产品,都是采用桥式整流和大容量电容滤波电路来实现AC-DC 转换的。由于滤波电容的充、放电作用,在其两端的直流电压出现略呈锯齿波的纹波。滤波电容上电压的最小值远非为零,与其最大值(纹波峰值)相差并不多。根据桥式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只有在AC 线路电压瞬时值高于滤波电容上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才会因正向偏置而导通,而当AC 输入电压瞬时值低于滤波电容上 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因反向偏置而截止。也就是说,在AC 线路电压的每个半周期内,只是在其峰值附近,二极管才会导通(导通角约为70°)。虽然AC 输入电压仍大体保持正弦波波形,但AC 输入电流却呈高幅值的尖峰脉冲,如图l 所示。这种严重失真的电流波形含有大量的谐波成份,引起线路功率因数严重下降。若AC 输入电流基波与输入电压之间的位移角是Φ1,根据傅里叶分析,功率因数PF 与电流总谐波失真(度)THD 之间存在下面关系: 而是由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无源元件组成。无源PFC 电路有很多类型,其中比较简单的无源PFC 电路由三只二极管和两只电容组成,如图2所示。这种无源PFC 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50Hz 的AC 线路电压按正弦规律由0向峰值V m 变化的1/4周期内(即在0

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电子报/2006年/8月/27日/第013版 资料(开发) 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河北黄海成 《电子报》今年第24期刊载的《日光灯电感镇流器与电子镇流器》一文,提供了一款电子镇流器的电路图,并称其具有功率因数补偿功能。笔者认为,该镇流器只有简单电容滤波,没有功率因数补偿功能。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功率因数补偿电路。 功率因数补偿电路分为有源功率因数补偿和无源功率因数补偿两类。 一、有源功率因数补偿 有源功率因数补偿是指利用有源电子器件使电子镇流器输入电流波形与输出电压波形一致,从而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 图1所示电路是通过IC1控制开关管VT1的导通和截止时间来控制流过电感T1电流的,称PFC升压电路。IC1③脚是交流整流后脉动电压的取样端,②脚是400V取样端,开关管的导通截止同时被两个参数控制,所以此电路有功率因数补偿功能,同时具有稳压作用,可使功率因数最高达到0.99,电流波峰比接近1。其优点是,功率因数高、电流畸变极小,缺点是电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二、无源功率因数补偿 无源功率因数补偿是利用无源器件使电子镇流器的输入电流接近正弦波,从而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有三种电路。 1.改变滤波电容在充电和放电时的电容量。灯管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改变滤波电容的容量,功率因数也会改变。假如滤波电容容量为零,输入电流波形为正弦波,功率因数等于1,随着电容容量的增加,电容两端的电压也在不断的升高(电容滤波的特点之一),输入电流变成越来越窄的脉冲,功率因数越来越低。用什么办法让电容充电的时候容量变小而放电的时候容量文变大呢?如图2所示,整流二极管对电容充电时,C8、C9串联,等效容量是它们容量的一半,电容对负载放电时,C8、C9并联,等效容量是它们的两倍。如果一下子理解不了,把虚线右边的电路去掉,换成图3电路容易理解。这种电路的功率因数大于0.9,电流波峰比大于2。其优点是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其缺点是波峰比大,影响灯管寿命。

技能训练19 提高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

技能训练19 提高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做到能正确迅速连接线路。 (2)通过实验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和意义。 (3)学会功率表、功率因数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说明 日光灯管R ,镇流器L (带铁心电感线圈),启动器S 组成(实验图7-1),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发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动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点断开,这时镇流器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日光灯放电,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吸收后辐射出可见的光,日光灯就开始正常工作,启动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能自动接通电路(加热灯丝)和开断电路(使镇流器产生高电压,将灯管击穿放电)。镇流器的作用除了感应高压使灯管放电外,在日光灯正常工作时,其限制电流的作用,镇流器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由于电路中串联着镇流器,它是一个电感量较大的线圈,因而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不高。(约0.5左右) 负载功率因数过低,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输电电路中增加 损耗。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器,抵消负载电流的一部分无功分量。在日光灯接电源两端并联一个可变电容器,当电容器的容量逐渐增加时,电容支路电流Ic 也随之增大,因Ic 导前电压U90°可以抵消电流I g 的一部分无功分量I gl ,结果总电流I 逐渐减小(实验图7-2),但如果电容器C 增加过多(过补偿) 。Ic>I gl 总电流又将增大。所以并联电容器应有一个合适的数值。 为了测量日光灯的功率有多大,可在电路中接入功率表,一般功率表都是多量程的,使 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功率表需外接,该功率表的电压回路的灵敏度很高,因而内阻很大,测量时对被测电路的并联分流作用极小。另外,该表电流回路的内阻也特别小,因而对被测电路串联分压效应也很小。 功率表的接线如图7-3所示,图中功率表W 的电流回路引出接线柱应与负载串联连接,W 的电压回路引出端则与负载并联。其中标有* 号,称同名端,接线时应将这两端连在一起。这样连接时当功率表指针正偏或有正读数时,则表示电源向负载传送功率,其数值为 . .

功率因数介绍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 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 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要求(1) 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使用了70个单位的有功功率,你付的就是70个单位的消耗)在这个例子中,功 率因数是0.7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 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kw)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 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 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 对于功率因数改善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 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 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 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输配电线路中变压器及母线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 是无功补偿的效益。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补偿系统的功率因数。因为供电局发出来的电是以KVA或者MVA来计算的,但是收费却是以KW,也就是实际所做的有用功来收费,两者之间有一个无效功率的差值,一般 而言就是以KVAR为单位的无功功率。大部分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几乎所有的无效功都是电感性,电容性的非常少见,例如:变频器就是容性的,在变频器电源端加入电抗器可提高功率因数 供电部门为了提高成本效益要求用户提高功率因数,那提高功率因数对用户端有什么好处呢? ①通过改善功率因数,减少了线路中总电流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气元件,如变压器、电器设备、导线等的容量,因此不但减少了投资费用,而且降低了本身电能的损耗。 ②良好的功因数值的确保,从而减少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损失,可以使负载电压更稳定,改善电能的质量。 ③可以增加系统的裕度,挖掘出了发供电设备的潜力。如果系统的功率因数低,那么在既有设备容量不变的 情况下,装设电容器后,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增加负载的容量。 举例而言,将1000KVA变压器之功率因数从0.8提高到0.98时: 补偿前:1000×0.8=800KW 补偿后:1000×0.98=980KW 同样一台1000KVA的变压器,功率因数改变后,它就可以多承担180KW的负载。 ④减少了用户的电费支出;透过上述各元件损失的减少及功率因数提高的电费优惠。 此外,有些电力电子设备如整流器、变频器、开关电源等;可饱和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弧 设备及电光源设备如电弧炉、日光灯等,这些设备均是主要的谐波源,运行时将产生大量的谐波。谐波对发动机、变压器、电动机、电容器等所有连接于电网的电器设备都有大小不等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谐波附加损耗,使 得设备过载过热以及谐波过电压加速设备的绝缘老化等。 并联到线路上进行无功补偿的电容器对谐波会有放大作用,使得系统电压及电流的畸变更加严重。另外,谐 波电流叠加在电容器的基波电流上,会使电容器的电流有效值增加,造成温度升高,减少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谐波电流使变压器的铜损耗增加,引起局部过热、振动、噪音增大、绕组附加发热等。

实验3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三 交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交流数字仪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自耦调压器; 2、学习用交流数字仪表测量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3、学会用交流数字仪表测定交流电路参数的方法; 4、加深对阻抗、阻抗角及相位差等概念的理解。 5、研究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 1、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 正弦交流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U ,流过该元件的电流I 和它所消耗的功率P ,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所求的各值,这种方法称为三表法,是用来测量50Hz 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电阻元件的电阻:I U R R =或2I P R = 电感元件的感抗I U X L L = ,电感f X L π2L = 电容元件的容抗I U X C C = ,电容C 21 fX C π= 串联电路复阻抗的模I U Z = ,阻抗角 R X arctg =? 其中:等效电阻 2 I P R = ,等效电抗2 2 R Z X -= 在R 、L 、C 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电源电压应等于各元件电压的相量和,而不能用它们的有效值直接相加。 电路功率用功率表测量,功率表(又称为瓦特表)是一种电动式仪表,其中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具有两个电流线圈,可串联或并联,以便得到两个电流量程),而电压线圈与电源并联,电流线圈和电压线 圈的同名端(标有*号端)必须连在一起,如图3-1 方法与电动式功率表相同,电压、电流量程分别选500V 和3A 。 2、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研究 供电系统由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通过输电线路向负载供电。负载通常有电阻负载,如白炽灯、电阻加热器等,也有电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线圈等,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负载会同时存在。由于电感性负载有较大的感抗,因而功率因数较低。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及相关IC.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及相关IC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的需求逐年增加。这些设备的内部,都需要一个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的电源部分。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使电力系统遭受污染。作为限制标准,IEC发布了IEC1000?3?2;欧美日各国也颁布实施了各自的标准。为此谐波电流的抑制及功率因数校正是电源设计者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高次谐波及功率因数校正一般开关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为图1所示:市电经整流后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的需求逐年增加。这些设备的内部,都需要一个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的电源部分。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使电力系统遭受污染。作为限制标准,IEC发布了IEC1000?3?2;欧美日各国也颁布实施了各自的标准。为此谐波电流的抑制及功率因数校正是电源设计者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高次谐波及功率因数校正 一般开关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为图1所示: 市电经整流后对电容充电,其输入电流波形为不连续的脉冲,如图2所示。这 种电流除了基波分量外,还含有大量的谐波,其有效值I 式中:I1,I2,…In,分别表示输入电流的基波分量与各次谐波分量。 谐波电流使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形发生畸变,我们将各次谐波有效值与基波有效值 的比称之为总谐波畸变THD(TotalHarmonicDistortion) THD=(2) 用来衡量电网的污染程度。脉冲状电流使正弦电压波形发生畸变,见图3的波峰处。它对自身及同一系统的其它电子设备产生恶劣的影响,如: ——引起电子设备的误操作,如空调停止工作等; ——引起电话网噪音; ——引起照明设备的障碍,如荧光灯闪灭; ——造成变电站的电容,扼流圈的过热、烧损。 功率因数定义为PF=有效功率/视在功率,是指被有效利用的功率的百分比。没有被利用的无效功率则在电网与电源设备之间往返流动,不仅增加线路损耗,而且成为污染源。 设电容输入型电路的输入电压e为:

配电室的电容补偿及功率因数

配电室的电容补偿及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我们都知道功率因数过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一般电容补偿柜容量按变压器容量的百分之三十计算。 A,为什么要用电容来补偿? 因为电容器有贮能的功能,无功功率是不消耗能量的功率,只是在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内暂时将电能以磁场(感性无功)或电场(容性无功)的形式储存起来,然后再另外半个周期内将所储存的能量返还给电网。 电容吸收无功功率的时候,正是电机放出无功功率的时候,反之,电机吸收无功功率时,又正好是电容放出无功功率的时候。这样,电机和电容就相互交换无功功率,电机等等负载就不需要从电源上吸收或释放无功功率了,这就相当于电容代替电源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也就是补偿无功功率。 电容补偿提高负载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提高有用功的利用率;降低网损,增加电网传输容量,提高稳定极限。 B,电容补偿的定义 电容补偿就是功率因数补偿或者是无功补偿。电力系统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无功功率,而且通常是电感性的,它会使电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过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电力电容补偿也称功率因数补偿。 C,配电室电容柜的基本组成 它是指合断路器和刀熔开关,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根据进线柜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交流接触器闭合和断开,从而控制电容器投入和退出。

一般来说,电容补偿柜由柜壳、母线、隔离开、容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电容器、避雷器、一、二次导线、端子排、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盘面仪表等组成。 D,电容补偿对于电路的基本作用 D-1,电容在交流电路里可将电压维持在较高的平均值!(近峰值).(高充低放),可改善增加电路电压的稳定性! D-2,对大电流负载的突发启动给予电流补偿!电力补偿电容组可提供巨大的瞬间电流!可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D-3,电路里大量的感性负载会使电网的相位产生偏差,(感性元件会使交流电流相位滞后,电压相位超前90度!).而电容在电路里的特性与电感正好相反,起补偿作用。

实验八-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八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特点,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回路中各元件两端的电压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即 Σ?=0和ΣU =0 图8-1所示的RC 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 的激励下,电阻上的端电压U 与电路中的电流I 同相位,当R 的阻值改变时,R U 和C U 的大小会随之改变,但相位差总是保持90°,R U 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电压U 、C U 与R U 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即U =R U +C U 相位角φ=acr tg (Uc / U R ) 改变电阻R 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故RC 串联电路具有移相的作用。 2.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 c os φ=P / S 其中φ为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交流电路的负载多为感性(如日光灯、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感与外界交换能量本身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因此功率因数比较低(cos φ<0.5)。从供电方面来看,在同一电压下输送给负载一定的有功功率时,所需电流就较大;若将功率因数提高 (如cos φ=1 ),所需电流就可小些。这样即可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又可减少线路的能量损失。所以,功率因数的大小关系到电源设备及输电线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C,如图8-2所示。并联电容C以后,对于原电路所加的电压和负载参数均未改变,但由于C I 的出现,电路的总电流I 减小了,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减小,即功率因数cos φ得到提高。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日光灯功率因数提高

实验4.7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4.7.1实验目的 1.熟悉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2.掌握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以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原理。 4.7.2实验任务 4.7.2.1基本实验 1.完成因无补偿电容和不同的补偿电容时电路中相关支路的电压、电流以及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测量和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曲线cosθ′=f (C )的测量。并测出将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提高到最大值时所需补偿电容器的电容值。(日光灯灯管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30W 。) 2.完成图4-7-1所示点亮日光灯时 所需电压U 点亮和日光灯熄灭时电压U 熄灭 的测量。 3.定量画出电路的相量图。完成镇流器的等效参数R L 、L 的计算。 4.7.2.2扩展实验 保持U =220V 不变,当电路并联最佳电容器后使得总功率因数达到最大时,在电容器组两端并入20W 灯泡,通过并入灯泡的个数,使得总电流I 与无并联电容时的I 值大致相同,记录此时I 、I C 、I L 、P 以及流入灯泡的电流值。 4.7.3实验设备 1.三相自耦调压器 一套 2. 灯管 一套 3.镇流器 一只 4. 起辉器 一只 5. 单相智能型数字功率表 一只 6. 电容器组/500V 一套 7. 电流插座 三付 8. 粗导线电流插头 一付 9. 交流电压表(0~500V) 或数字万用表 一只 10.交流电流表(0~5A) 一只 11.粗导线 若干 图4-7-1

4.7.4 实验原理 1.日光灯电路组成 日光灯电路主要有灯管、启辉器和镇流器组成。联接关系如图4-7-2所示。 2.日光灯工作原理 接通电源后,启辉器内固定电极、可动电极间的氖气发生辉光放电,使可动电极的双金 属片因受热膨胀而与固定电极接触,内壁涂有 荧光粉的真空灯管里的灯丝预热并发射电子。启辉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缩与固定电极断开,此时镇流器将感应出瞬时高电压加于灯管两端,使灯管内的惰性气体电离而引起弧光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后,辐射出可见光,发光后日光灯两端电压急剧下降,下降到一定值,如40W 日光灯下降到110V 左右开始稳定工作。启辉器因在110V 电压下无法接通工作而断开。启辉器在电路启动过程中相当于一个点动开关。 当日光灯正常工作后,可看成由日光灯管和镇流器串联的电路,电源电压按比例分配。镇流器对灯管起分压和限流作用。灯管相当于一个电阻元件,而镇流器是一个具有铁心的电感线圈,但它不是纯电感,我们可把它看成一个R L 、L 串联的感性负载,电流为L I ? 。设日光灯电路两端电压? U 的相位超前于日光灯电路电流L I ? 相位θ角,则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为cosθ。如图4-7-3所示。 3.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为了减少电能浪费,提高电路的传输效率和电源的利用率,须提高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补 偿电容,以供给感性负载所需的部分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后,电路两端的电压? U 与总电流(C L I I I ? ? ? +=)的相位差为θ',相应的向量图如图4-7-3所示。由图可见,补偿后的cos θ'>cosθ,即功率因数得到了提高。 ? U ─电源电压 ─日光灯支路电流 L I ?─补偿后电路总电流 ? I C I ?─电容支路电流 θ─补偿前电路的电压与电流间相位角 θ'─补偿后电路的电压与电流间相位角 图4-7-2 日光灯电路图 ? U ~ ? U I ? 图4-7-3 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相量图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 日光灯电路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4.7.1实验目的 1.熟悉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2.掌握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以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原理。 4.7.2实验任务 4.7.2.1基本实验 1.完成因无补偿电容和不同的补偿电容时电路中相关支路的电压、电流以及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的测量和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曲线cosθ′=f (C )的测量。并测出将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提高到最大值时所需补偿电容器的电容值。(日光灯灯管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30W 。) 2.完成图4-7-1所示点亮日光灯时 所需电压U 点亮和日光灯熄灭时电压U 熄灭 的测量。 3.定量画出电路的相量图。完成镇流器的等效参数R L 、L 的计算。 4.7.2.2扩展实验 保持U =220V 不变,当电路并联最佳电容器后使得总功率因数达到最大时,在电容器组两端并入20W 灯泡,通过并入灯泡的个数,使得总电流I 与无并联电容时的I 值大致相同,记录此时I 、I C 、I L 、P 以及流入灯泡的电流值。 4.7.3实验设备 1.三相自耦调压器 一套 2. 灯管 一套 3.镇流器 一只 4. 起辉器 一只 5. 单相智能型数字功率表 一只 6. 电容器组/500V 一套 7. 电流插座 三付 8. 粗导线电流插头 一付 9. 交流电压表(0~500V) 或数字万用表 一只 10.交流电流表(0~5A) 一只 11.粗导线 若干 图4-7-1

4.7.4 实验原理 1.日光灯电路组成 日光灯电路主要有灯管、启辉器和镇流器组成。联接关系如图4-7-2所示。 2.日光灯工作原理 接通电源后,启辉器内固定电极、可动电极间的氖气发生辉光放电,使可动电极的双金 属片因受热膨胀而与固定电极接触,内壁涂有 荧光粉的真空灯管里的灯丝预热并发射电子。启辉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缩与固定电极断开,此时镇流器将感应出瞬时高电压加于灯管两端,使灯管内的惰性气体电离而引起弧光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后,辐射出可见光,发光后日光灯两端电压急剧下降,下降到一定值,如40W 日光灯下降到110V 左右开始稳定工作。启辉器因在110V 电压下无法接通工作而断开。启辉器在电路启动过程中相当于一个点动开关。 当日光灯正常工作后,可看成由日光灯管和镇流器串联的电路,电源电压按比例分配。镇流器对灯管起分压和限流作用。灯管相当于一个电阻元件,而镇流器是一个具有铁心的电感线圈,但它不是纯电感,我们可把它看成一个R L 、L 串联的感性负载,电流为L I ? 。设日光灯电路两端电压? U 的相位超前于日光灯电路电流L I ? 相位θ角,则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为cosθ。如图4-7-3所示。 3.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为了减少电能浪费,提高电路的传输效率和电源的利用率,须提高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补 偿电容,以供给感性负载所需的部分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后,电路两端的电压? U 与总电流(C L I I I ? ? ? +=)的相位差为θ',相应的向量图如图4-7-3所示。由图可见,补偿后的cos θ'>cosθ,即功率因数得到了提高。 ? U ─电源电压 ─日光灯支路电流 L I ?─补偿后电路总电流 ? I C I ?─电容支路电流 θ─补偿前电路的电压与电流间相位角 θ'─补偿后电路的电压与电流间相位角 图4-7-2 日光灯电路图 ? U ~ ? U I ? 图4-7-3 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相量图

“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原理

1.3.1 “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方法 这种所谓的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方法需要用到额外的二极管和电容器,通过改变存储电容各充电和放电阶段的电路效率来提高功率因数。这种情况并不是真正的无源(没有LC滤波器),而是有源的,只是因为在一个周期的不同时期二极管的开关工作。 这种方法是由Spangler于1988年提出的。最近,KitSum采用Spangler电路的倍电压类型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功率因数有可能达到98%。 在低功率应用如荧光灯中该低成本解决方案是很有潜力的,原始的Spangler方案已在这方面应用了很多年。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好的、廉价、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4.1.7给出了原始的Spangler电路,图4.1.8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该电路输入所期望的电流波形。图4.1.9给出了新型的倍电压类型的Spangler电路,图4.1.10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在倍电压类型电路的输入所期望的电流波形。 4.1.7低功率应用时的“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 路 (Spangler) 图4.1.8 Spangler电路的典型输入电流波形 4.1.9 改进后的“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Spangler和 KitSum) 4.1.10 改进后的Spangler电路的输入电流的波 形 1.3.2功能 在简单条件下,图4.1.7所示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功能如下: 考虑输入正弦波为刚过零点的情况。设加在负载R1上的输出电压约为供电输入电压峰值的1/3 ,C1通过D3给负载供电,同时C2通过D2给负载供电。因此C1和C2是以并联的方式给负载供电。二极管D1反偏不导通。 因为电源桥式整流器BR1的输出电压超过供电电压,所以桥路二极管被反向配置而输入电流将为零,如图4.1.8中波形的起始部分所示。 当输入电压大于输出电压时,BR1将导通以增大输出电压。此时二极管D2和D3将关断,电容器C1和C2将停止向负载供电。因此负载电路现在直接从电源通过桥式整流器提供,因供电电压小于C1和C2上的电压之和,这时D1将不导通。 直到供电电压达到C1和C2上的电压之和时,加到整流桥输出的负载才是线性的负载,输入电流将和输入电压一样为正弦波形。 当供电电压达到峰值时,它将超过C1和C2上的电压之和,D1通过C2、D1、R2和C1导通并再对串联电容器充电。供电电压峰值附近的短暂电流被电阻器R2限流。 当供电电压开始下降时,所有的二极管都将关断,负载电流又重新直接通过整流桥BR1供电。 当供电电压刚下降到原来峰值的50%时,二极管D3和D2将重新导通,通过并联的C1和C2

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 篇一: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 功率因数提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荧光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的方法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 荧光灯管A,镇流器L,启动器s组成,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发生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动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电断开,这是镇流器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端使荧光灯管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同壁的荧光粉吸收后辐射出可见光,荧光灯就开始正常的工作,启动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能自动接通电路和开端电路。 伏在功率因数过低,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输电电路中增加损耗。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般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伏在两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器,抵消负载电流的一部分无功分量。三、实验内容 1、按图二接线,经老师检查无误,开启电源。 2、用交流电压表测总电压u,镇流电路两端电压ul及灯管两端电压uA,用交流电流表测总电流I,灯光支路电流Ia及电容支路电流Ic,用功率表测其功率p。 四、实验结论 随着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载电流明显降低。 五、实验心得 1注意电容值,以免接入大电容时,电流过大。2不能带电操作。 篇二:实验十.功率因数因数的提高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篇三:功率因数提高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网络分析实验指导老师:姚缨缨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功率测量和功率因数提高实验类型:研究探索型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保持日光灯两端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测定电流I、功率p与电容c的关系; 2、通过实验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3、作出I2、p、cosφ和电容c的关系曲线; 4、用p-c曲线求单位电容的等效电导g; 5、求I^2-c曲线的有理经验公式 6、由测量数据计算灯管以及镇流器的等效参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 三、主要仪器设备 1.数字万用表 2.电工综合实验台 3.Dg10互感线圈实验组件 4.Dg11单向变压器实验组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