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一个高尚的名字,神圣的称号;教师职业,历史悠久而又永远充满活力的职业,一项崇高的事业,她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关系到人类滋生、繁衍和发展。教师职业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牢记“ 德为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 ,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人。

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

教师作为专业化的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一天也离不开教师和教师职业活动。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师是一项古老而永恒的职业,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教育现象,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学校的出现,就有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由他们承担传递人类文化和培养新一代的职责。

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据古籍记载,原始社会就有燧人氏教人取火、伏羲氏教民打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虽然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并不代表职业教师,但作为氏族首领以其劳动和生活经验教育民众,即充当了教师的职责。还

有原始宗教中的巫师,其巫术教育活动也是一定文化知识的重要方面,故巫师也可视为原始教师的代表。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学校中,如成均之学中的专职或半专职的乐师,虞庠之学中负责施礼孝之教的老人,夏序之学中专传射御之术的善者,都是职业教师的雏形。

进入奴隶社会后,奴隶主阶级垄断了学校。主要的学校变成官学,教师由统治阶级的官吏担任。官即师,师即官,政教合一。如西周的乐正、太傅等头衔,既是官职,又是教官。西方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学校也不例外。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私学,由一些知识分子一面从政、一面从教而创立,如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私学的出现使教师职业更为广泛。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千方百计控制教师职业,官学的教师仍由封建朝廷委任。如秦代的吏师,汉代的博士,唐宋的博士、助教、直教、典学等,都是些既从政又从教的官吏。随后由于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学校变成选拔官吏的场所,连私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学而优则仕”更使教师职业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西方的教会学校由僧侣担任教师,垄断西方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我国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之后,私学一度发展迅速,教师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时的私学种类繁多,它主要可归为三类:有钱人请教师在家教子的教馆、教师在家设馆授徒的私塾、地方出钱请教师办学的义塾。教师的职业范围也越来越大,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许多国家都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

把教师职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教师队伍增长情况更为明显,将1946 年与1988 年相比较,小学专任教师由86.4 万增至550.1 万名,增长了5.4 倍,普通中学专任教师由7.7 万增加到

292 .5 万名,增长了37.4 倍,学生园教师则由2lOO 名增加到67 万名,增长了318 倍。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中专、中技和高等院校教师。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教师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教师劳动的产品也是人。可以说,教师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自始至终都是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

( 一) 人文性和复杂性

1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复杂的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年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也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有一定自觉意识、有感情、有理智、有个性的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特殊的世界,教师既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聪明才

智,进行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艰辛的劳动。

2 .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复杂的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即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人格,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去“ 雕琢” 对象,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既要使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与自然作斗争,又要使他们能够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劳动的“ 产品” 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要一次“ 成型”,即要求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通过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样一个积累、传递、转换知识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教师劳动的过程,同时又是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这些关系包括了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等,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同样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

( 二) 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熟悉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我

对此深信不疑——比教师更富有求知精神、更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想的人。

首先,教师的劳动是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手段,知识传递的过程需要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较强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绝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更不是“ 照本宣科” 地演习一遍教材。教师在劳动过程中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教材的理解,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普遍规律,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这种理解、选择、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师劳动的创造过程。

其次,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育条件千变万化,在教师工作中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寻不见适合于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模式,教师只有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

再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于变化了的情况善于作出恰当处置的教育机智上。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临时突发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泼好动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例如,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提出个“ 怪” 问题或回答问题不着边际,引起哄堂大笑;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 恶作剧” ;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能机智地处理,就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和有效地影响学生,有时还会形成僵局,影响其教学工作程序的顺利进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善于利用临时发生的情况,机敏地运用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和教学。

最后,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21 世纪是“ 创造教育的世纪”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

( 三) 示范性与价值引导

“ 教师的世界观,她的品行,她的生活,她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着影响全体学生……她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从幼儿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尤其是幼儿园和初入学的儿童,他们对教师具有一种依恋的情感,他们最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的道德行为是他们学习的楷模,教师广博的知识、崇高的人格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即教师不仅在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

惯等方面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而且学生的文明习惯、道德风貌,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一个价值引导的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谈到:

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在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甚至当你们不在家庭里的时候。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一,怎样笑,怎样读报…… 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得到和感觉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 四)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效性

《管子·教修》中写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

首先,教师的劳动是为未来社会加工人才产品,这是一种特殊的“ 精神产品” ,生产这种特殊的“ 精神产品” ,不是种庄稼、种果树,一年内可以收获,三五年也可望结果,培养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其次,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往往是在劳动对象进入社会作出贡献后才

能最终体现出来。一个学生园的教师从他所精心培养的三四岁学生起,直到他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并有所作为和贡献,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好评,这期间需要经历多长时间是不言而喻的。

再次,人要想不断地发展,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一个人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他今后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基础,会对他的终身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 五) 空间的广延性

学校虽然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但是,学生的活动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他们时刻都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广泛深入到学生的各种活动当中去,协调各种影响,使学校教育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学生也会把他在学校受到的各种教育带到社会和家庭当中,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必须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否则不仅会贻害学生,误人子弟,而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从以上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这与我们将要谈到的教师职业道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教师的角色心理与职业道德

心理学的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发挥着各种角色功能。如一个人在家中,对其子女而言是家长的角色;对其爱人而言,是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对其父母而言,又是子女的角色。一个校长,在学校是领导者角色,而在教育局长面前,又成了被领导者角色。可见对一个人来说,可从各方面对其角色进行划分。从职业上看,教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就把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叫做教师的角色功能。可以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职业像教师那样,需要一个人同时发挥多种的角色功能。正是教师角色功能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教师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复杂的角色功能具体表现为:

1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德行的教育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角色功能。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的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心灵。这样,教师对学生既起催化作用,又起园丁作用。催化作用意味着调动内因、因势利导;园丁作用意味着关心爱护、精心培育,而所有这些都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

2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具有榜样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常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言行。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效法的榜样。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

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

3 .父母形象的角色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区别教师和其他职业不同的另一个任务,是父母形象的任务。”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知,他们对待老师常常有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的心情和态度,因而,他们也希望能从教师那里得到父母般的爱。

4 .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管理者

教师的年龄、经验、知识、地位决定了他在学生面前负有领导的责任,要发挥管理员的角色功能。

5 .教师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人生活在社会上,必然与他人建立一定的关系。从教师角度看,应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等等。

6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起着心理卫生工作者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能否正常发展。一个好的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发现与诊断学生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心理治疗。防止心理污染和治疗心理创伤,保护

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是教师职业道德必然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教师担负着这么多种角色功能。对教师角色功能的认识,即教师的职业意识,只有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功能,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

正是由于教师同时担负着这么多的角色功能,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各方面都对教师寄予了厚望。教师的角色功能这样复杂,也就表明,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教师素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就必然是多方面的。明白教师的角色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由于职业的不同性质和类别,决定了“ 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 。教师职业也不例外。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在教师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弄清这一问题,才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自觉地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各

项具体规范和要求。

(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例如,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指出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道德教育态度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的道德修养方法,还有韩愈的《师说》,都含有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1 .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经济基础

春秋时期,管仲说过:“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过:“德行也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的基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道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知识、品德、才能也不同。例如,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不可能出现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职业,更不用说对教师提出职业道德的要

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教师,随之也就有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社会经济结构状况相对应。

2 .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道德素质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稳固和发展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往往通过在经济生活中取得的政治地位提出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等来直接影响教师的地位和行为,从而决定教师职业道德的性质、内容和实践活动的形式。例如,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统治人才,另一方面又需要人民效忠,于是“ 有教无类”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成为师德规范;资产阶级教育家则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要求教师放弃对学生体罚,“仁慈”、“和善”地对待学生;当今的教育目的,则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所以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由此看来,教师职业道德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的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源所在。

3 .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和变化

不同的经济关系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处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道德观念也不尽相同。这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

变革与发展而变革与发展的。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经济关系的反映,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已被历史发展的实践所证实。

(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概括地讲,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等构成。这几部分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和规律,它们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机整体。

1 .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理想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有着重要影响。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

不热爱教育事业,就谈不上忠于教育事业。对教育的热爱,主要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道路上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只有把教育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联系起来,才算是对教育事业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深刻的认识。还要把这种认识转化到日常行为中去,才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真爱。

第二,热爱学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要培养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要热爱学生,首先,要关心和爱护他们;其次,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最后,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不凌驾于他们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尊敬教师,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三,献身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教师要不辞劳苦、辛勤耕耘,时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识大体、顾大局,不为权利、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四,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是要维护教育事业的尊严和地位。对一切危害教师、危害学生、危害学校、有损师德的行为,予以坚决斗争。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

工程师,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教育事业的尊严,保证其不受侵犯,为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教师,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素质。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换代频繁,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 终身教育” ,正所谓“ 活到老,学到老” ,“ 学海无涯” 。作为传播知识的教师,要想教好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为关键。“ 不进则退” ,不紧跟时代步伐,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2 .教师职业态度

所谓职业态度,不是指人们对某一职业本身的看法,而是人们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至于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人民教师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教师这种主人翁的地位,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态度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面不是消极、被动的。教师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

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

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责任感。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就是指教师要把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把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看成是自己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的这种主人翁责任感来自于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有了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有了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就会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古往今来,不少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都给予教师及其劳动以很高的评价,赞颂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辛勤的园丁” 、“ 通向科学高峰的人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我们对于祖国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 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光荣的了。” 中国教育家徐特立也说过:“教师工作不仅是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对于从事崇高的职业劳动的教师来说,具有光荣感和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这种自豪感和光荣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当然,从实际情况看,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这种光荣感和自豪感的,如有的中小学教师觉得自己没有当大学教师体面,低人一等,以至于在别人面前讳言自己的职业。有的大学教师觉得自己不如从政、经商的,干脆弃教从政、弃教从

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倾斜,导致对教育劳动态度的错误认识。如果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然具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名利与得失,许多模范教师的事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要有甘于吃苦的精神。教育劳动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肯于吃苦的精神,不愿付出辛勤的汗水,也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教师绝非一般人认为的那样“ 轻松”“ 悠闲” ,甚至谑称为“ 三清”( 清闲、清贫、清高) 工作。实际上,教师工作专业性很强,对教师个人能力要求也很严。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反而很辛苦。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应有的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当不了一名好教师的。

3 .教师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职业劳动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职业纪律是维持职业活动的正常秩序、保证职业责任得以实现的重要措施。它又常常表现为规章、制度等形式,如商业的“ 柜台纪律” ,部队的军人条例,学校的“ 教师守则” 等,都是职业纪律。职业纪律一经形成,就有很大的权威性。如果违反纪律就要受到处罚,因此,这种纪律具有强制作用。

教师应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

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教师职业纪律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是教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的。从教师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比较好地遵守职业纪律,但也有少数教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上课迟到、拖堂、提前下课;自己去干第二职业;打骂学生;乱罚款、乱收费;把集体的财产据为己有。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模范地遵守职业纪律,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呢?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具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具有教师意识,就是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每当自己想发火要采取某种行动时,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是否符合教师职业纪律的要求,是否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一般来说,教师意识越强,就越能严格遵守教师纪律。如果教师意识淡漠,就会导致纪律松弛,甚至违反纪律。所以,强化教师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关于教师职业纪律的规定是比较多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章、条例、守则等要进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学习、明确和掌握教师职业纪律,是模范执行纪律的前提。

第三,在教师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学习教师职业纪律,是为了在教育实践中按照纪律要求去做,而不能把它束之高阁,更不能嘴上一套,行动上另搞一套。职业纪律只有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教育工作才能顺

利进行。实践是检验教师纪律观念强弱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执行职业纪律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 严” 字,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自我放松。

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由于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因此,对教师来说任何一条纪律都是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有的教师认为迟到几分钟是“ 小事一桩” ,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的。如果教师对自己放松要求,随意迟到,那么,他就会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所以,教师要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勿因恶小而为之。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教师出现了违纪行为,领导或同事提出批评,教师应虚心接受,并坚决改正,决不能拒绝或反唇相讥。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坚决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不仅是教师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也是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勇于自我批评是教师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表明这个教师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较高的修养,说明他对教师职业纪律的认识是深刻的。

第六,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需要教师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比如,有的教师家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为了早上八点准时上第一节课,他们早上五点多钟就起床,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从不迟到。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2.B【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 3.D【解析】略。 4.D【解析】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5.A【解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 6.B【解析】师德的教育伦理价值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从劳动对象角度看,学校教育是以向师性和模仿性强的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没有伦理道德参与的教育过程,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过程。 7.A【解析】略。 8.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 9.A【解析】略。 10.B【解析】师德内涵不断融入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3)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4)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5)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6)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7)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8)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2.(1)世界发展趋势对师德建设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前提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教育能力。 (2)面临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挑战。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及学生,这就需要我国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3)面临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社会发展需要法制作保障,更需要道德做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能力、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主要靠教育来培养,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道德。 (4)面临实施“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 3.(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4.(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5.(1)教师的人格、品质、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2)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4)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的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2.(1)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基点来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方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两个特征:起点高(教师应该是社会上高尚的人),精神价值明显(社会提倡以精神的丰富来弥补教师物质利益获得的缺乏)。(2)现实主义的师德观,现实主义的师德观从考虑社会现实和人性现实这两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a.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一种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是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的导向功能(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注意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b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c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a爱岗敬业,勤于职守b尽职尽责,奉献社会c遵纪守法,诚实守信d文明竞争,友好协作e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基本内容:A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尊重自我,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开拓创新D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所需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3)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尽管他可能教过数十遍相同的课程,但教师还是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4)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8、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个方面。2)独立自治的精神,大学自治是西方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二者在价值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撑。4)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只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的精神。 9、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a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b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民事法、教育法、经济法律关系)c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传统型、现代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种人际关系。a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b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c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16、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 意义:a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 质来说也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b完善自我的需要;c是 实现现代化的需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e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 德信念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10、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大学是通过高深学问即学术研究来培育 高级专门人才的,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这就 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双重身份——即 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必 须要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要清醒的把 握和审慎地使用这种权利。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也应当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 树立起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 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以 知识权威的身份更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以便使自己在 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担负着既要服务 社会又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他们是社会进步的领跑者 而不是追随者。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研 究既表现为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为一种 超然独立的学者人格,学者的学术造诣和精神品格是相互支持 相辅相成的。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区别:a二者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产生比法产生早得多b二者 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 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由国家制定并 由国家强制执行的c二者同为行为规范,但法具有更强的刚性 度d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比较而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 所干涉的范围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道德具有模糊性,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人们关系或多或少或强 或弱的调节作用。 联系:a二者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道德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 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二者都以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 者遵循着相同的根本原则c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 德要以一定的法律为后盾加以维持d二者在特点上、层次上、 作用范围上交叉重合。 13、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 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教师应该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 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 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 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 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 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 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 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 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 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4、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 内在根据: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 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在集体活 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15、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a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 方向b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c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 的养成d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e有助于大学生 科研素养的培养 17、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 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 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 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④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 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 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a.对教材的组织加 工能力;b.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c.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 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 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 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 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9、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 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 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 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而效果论者主要从实际教育效果 来考察教育的道德性质和价值。动机论和效果论都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两者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道德评价 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a坚持动机 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评价的前 提基础;b在强调两者缺一不可的前提下,也不否认两者在道德 评价中有主次轻重之分;c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 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联系,这样才能恰当 衡量它的道德性质和意义。 5、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有 思想的、有主动生的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 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2)教师的 劳动“加工”过程,必然要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3)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学习的过程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 中的反作用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A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 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教 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B内化性原则:主 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 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C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 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 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 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D差异性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 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 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 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 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E 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还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18、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将关心集体作为对教师在 处理和集体关系时的道德要求,既在于教师集体对于教师个人 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对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的极端重要性。 ①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 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 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①一个关心集体的教 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②自觉维护集体的 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 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什么是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 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 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 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 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

教资《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资《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

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记忆口诀:321——3爱2人1终身 这一大段,综合素质可以材料分析每年都考,必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常考题型:选择题) 工作方针 ①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对应的地位要梳理清楚,选择题考点。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 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体现 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古代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如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2015课件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近四年试卷 2010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一种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6、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基本职责。 7、确立教师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8、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 9、在真实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10、统率师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育对象的向师性。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有益竞争。 四、案例分析题 1、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谈谈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 2、从“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权利”以及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材料中,谈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7、提出“真实集体”思想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师德评价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教师在教育中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二、简答题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如何把握。(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

教师职业道德问答题汇编

教师职业道德(西北大学2011年2月版) 第一章师德概述 1.职业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特点:,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和特殊性等特点。 2什么是教师及教师职业? 答:所谓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和规定的标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的事业。 3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重要) 答:教师职业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变人的社会劳动,与其他劳动既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长期性和复杂性。二、延续性和艰苦性。三、艺术性和创造性。四,主动性和示范性。 五、个体性和群体性。 4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答: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简洁而巨大的作用。最后,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5简述道德及其特点。 答: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特点:a道德是非制度化的;b道德是非强制性的;c道德是以节制个人利益为前提的 6简述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特点。答: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特点:第一,内在的稳定性。第二,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第三,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7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特点。(重要) 答: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特点:一、意识水平高层次;二、道德境界高尚性;三、道德意识自觉性;四、行为举止示范性;五、道德影响深广性;六、道德内容先进性。(重要) 8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答:1、调节作用;2、教育作用;3、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控制作用、调整作用、矫正作用);4、促进作用。 9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联系:1、共性,它们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道德包含教师职业道德,而教师职业道德是道德的特殊形式。区别:1、产生的世界不同;2、适用范围不同;3、层次境界不同。 第二章师德原则 10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导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 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 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 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 第五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 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 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 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 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 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 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24)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P.231)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 1、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 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 一、考试题型 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时间:90分钟

2016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试题和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合作沟通的态度: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 合作沟通的技巧:①称呼得体;②语气委婉;③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④从一点一滴做起; 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要随时存入感情存款: 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 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①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②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③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①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④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 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 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内容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为特定的道德规范体系;(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是造就一代新人,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迅速成才,而不能凭教师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地去培养和造就学生。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体现和专门要求,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从内容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组成的。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境界的高层次性是指社会和他人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总是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出于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层次性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 (6)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兹举性。意识的自觉性是指教师因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职业道德意识上的更高的自觉性。道德意味着牺牲,价值取决于奉献,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行为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典范性是由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的。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8)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严格性。 (9)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2)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教师面临着道德冲突,具体有:①行为取向上的利益冲突;②行为表现上的角色冲突;③行为动机上的心理冲突。(3)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4)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5)对社会闻名的示范功能。(6)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概述 https://www.doczj.com/doc/f41262506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具有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全心全意培养、教育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双重性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如我国古代《礼记》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教师职业道德从内容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情操、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组成。 (4)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典范性:行为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行为具有榜样作用。 (5)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广泛性: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影响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和家长进而影响社会。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知道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有指导、统帅和裁决作用。 2、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冲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3)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4、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侦、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5、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最基本的内容,可以说,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6、教师人格修养最好的策略是:取法乎上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大纲说课材料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大 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是我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教育和学习,使立志从教的我校本科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理个人与职业、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本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期待。学习本课程要联系实际,要自觉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为考察考生具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本科目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能准确判断和理解与教师劳动相关的范畴和道德原则,掌握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修养,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与思考,努力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并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真正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二、先修课程及应具备的知识 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分析任历史不同时期教师职业特点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具体社会现实,唯有如此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外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教师职业,更好理解当代教师职业特点。 其次,学生应具备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本常识。只有掌握了以上知识才能对大量史料进行分析鉴别,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

再次,从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思政专业核心课程的逻辑关系看,该课程应在学生修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后开设为宜,有了对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认识,有利于分析各种教学现象,熟练地掌握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三、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绪论 1.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时代背景,明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了解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2.重点、难点 重点:教师职业的特点 难点:教师的职业道德 3.教学内容: 第一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 1.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教师职业的特点 难点:教师的职业道德 3.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职业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社会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叶松 单选 1、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说明了道德具有( B ) A相对独立性 B阶段性 C历史继承性 D共含性 2、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的修养境界是( D ) A诚信 B仁义 C反思 D慎独 3、职业道德具有的特点是( D )。 A内容的全面性 B时代的先进性 C法律的约束性 D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4、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 A ) A岗位责任的总体规定效用 B规劝作用 C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D自律作用 5、关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社会公德的建设方式决定了职业道德的建设方式 B职业道德只在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在社会公德领域不适用 C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D社会公德的任何变化,必然引起职业道德的相应变化 6、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B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定规则 C职业道德是约束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精神力量 D职业道德体现了职业的共性要求,而无差异性要求 7、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 B )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A工作岗位 B职业活动 C劳动过程 D消费过程 8.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B )。 A不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B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C不同社会的社会价值标准 D不同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 9、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于( A )。 A春秋战国时期 B周朝 C夏朝 D汉朝 10、教育爱又称为( A ),具有主动性、无私性、理智性等特点。A师爱 B母爱 C友爱 D博爱 11、关于如何培养职业情感,不正确的认识是( A )。 A只有从事符合个人兴趣的工作,才能激发职业情感 B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有助于培养职业情感 C以小“善”去小“恶”,坚持点滴积累以巩固职业情感 D时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强化职业情感 12、关于职业良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如果公司老板对员工好,那么员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有职业良心 B公司安排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是职业良心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最新复习要点(山东师范大学版)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 师德的重要性(理解) 第一,教师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必须遵守其规范。 第二,教育活动归根到底是一项伦理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个根本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有特殊的道德标准和要求。 第三,教师职业具有伦理性和道德性,这是由教育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2. 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理解)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道德、师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用以调节教师职业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等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教师所应具有的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情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性的道德品质。 3. 师德的一般特征(理解) (1)调整对象和范围:专业性或特定性 (2)道德内容和结构:继承性和稳定性 (3)规范形式和方法:灵活性和多样性 4. 师德的专业特性(记忆) (1)教育性 行为示范;人格榜样;心理影响 (2)自觉性 教师必须要有道德自觉性,缺乏师德自觉性的教师在人际关系中永远处于被动、低效或无效的境地。 (3)整体性 作为一个整体去影响学生;影响学生集体;集体去影响学生。 5. 师德的功能(记忆) (1)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个体和集体都具有引导功能。引导个体的信念和理想、价值和意义,促进教师道德意识、行为和品质的发展;引导良好教师集体的的形成,对教师集体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3)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促进功能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活重构。 6. 师德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理解) 良好的师德需要处理好教师与自己(自我、家庭)、教师与学生(班级、教学、管理)、教师与同侪(教师团队、学校)、教师与社会(学生家庭、社区、社会与国家)等关系。 第一,处理好“我”与“我自己”的良好关系,是一切关系开展的根本性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