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应用文写作练习及答案

经济应用文写作练习及答案

经济应用文写作练习及答案

1大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2,公文的标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要素.

3,公文的文头部分通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制编号,_________,紧急程度,签发人诸要素构成的.

4,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安排,要用__________.

5,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要用__________.

6,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要用____________.

7,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要用______________.

8,机关编发的简报,大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9,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10,计划通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分组成.

11,总结的正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的意见等几个部分的内容.

12,经济新闻的开头部分通常被称为____________.

13,经济新闻同其它新闻一样,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结尾.

14, 经济预测报告的正文一般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分组成的.

15,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正文,比较常见的写法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部分组成.

16,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17,经济合同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内容的_________性;(2),格式的_________性;(3),条款的_________;(4),措词的____________性.

18,经济合同的一般都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19,具体地说,选取论文的材料的标准有四条:(1),要选取________的材料(2),要选取__________的材料;(3),要选取_________的材料;(4),要选取_____________的材料.

20,经济论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征.

21,论文标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22,公文的发文字号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项内容.

23,通报的特点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_________性.

24,经济纠纷起诉状一般包括下面几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经济工作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明显的___________性;较强的_________性;一定的_____________性.

26,论文标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揭示___________的标题,一种是揭示_______的标题.

27,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要用_____________.

28,按其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性报告;________________性报告

29,经济诉状的主要种类有___________状;_____________状;___________状;_____________状

3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2,发文机关事由文种3,公文版头发文字号秘密等级4,决定5,指示

6,报告7,请示8,报头正文报尾9,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10,标题正文落款11,基本情况成绩与经验问题与教

12,导语13,导语主体背景14,前言情况预测建议15,前言情况分析建议16,标题项目基本情况正文附件

17,合法性规范性完备性严密性18,标题当事人正文落款19,确实有力富有新意易于理解

20,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21,确切具体醒目22,发文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23,严肃教育典型时间

24,首部请求事项事实理由结尾附项25,针对实用理论26,课题论点27,通报

28,呈报呈转29,起诉答辩30,诊断建议反馈预测

第2大题,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2分)

1,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

2,平行文:是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

3,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

4, 调查报告:就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报告.

5, 经济新闻:是指迅速及时地反映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富的社会意义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6, 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它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性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7, 总结:是对某项工作或某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得到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加以回顾和评价的一种书面材料.

8, 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它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

9, 招标书:是招标人在进行某项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或合作经营业务或大批物资交易之前,所发布的用以公布项目内容及其要求,标准和条件,以期择优选择承包对象的文书.

10, 投标书: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书的要求,提出应标力和条件投送给招标单位的文字材料.

11, 审计文书:是国家审计机关,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按照特定的程序和体式,制成的书面文字材料.

12, 起诉状:是原告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及其理由和根据,从而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一种书状.

13, 上诉状:是指诉讼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重新审判的书状.

14, 经济论文:是对各种经济现象及观念进行研究,并表述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文章.

15, 调查:是亲自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有步骤,有目的地对某一客观对象进行认真考察,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的行为方式.

16, 简报:是情况的简要报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

17, 经济预测报告:是对一定时期的客观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掌握的经济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后,所写出的评估和预测末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报告.

18,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一项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行为,反映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19,主题词:是标示公文的内容特征和归属类别的关键性词语.

20,呈转性报告:是针对涉及面广,特别是涉及其它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工作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请上级机关审阅并批准有关机关的报告.

第3大题,简答题:(10分)

1,简述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要写好"调查报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大量占有材料.

第二,要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真分析和合理组织材料. 第三,要讲究结构形式和语言特色.

2,简述制定计划的要求:

,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符合政策.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 第三,要具体明确. 第四,要留有余地.

3,简述撰写总结的要求

撰写总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善于分析材料,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第二,要合理地取舍内容,以突出重点.

第三,要深入研究问题,以写出特色.

4,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放宽眼界. 第二,要实事求是.

第三,要讲究科学. 第四,要论证有力.

5,简述撰写经济合同的写作要求:

在经济合同的签订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第二,要精通业务,全面了解情况.

第三,要在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条款第四,要认真书写,并不得随意涂改.

6,简述组织论文段落的要求和方法:

,组织论文的段落,应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段意要明确. 第二,段意要统一.

第三,段意要完整, 第四,段的长度要适中.

7,简述编写简报的要求:

编写简报,必须做到精,准,快,简.具体地说,是要依循以下要求:

1,选材要精当; 2,事实要准确;

3,编写要迅速及时; 4,内容要简明扼要.

8,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撰写中,应当遵循哪些要求

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中,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1,要准确全面地掌握情况; 2,要合理地运用分析方法; 3,要及时完成报告.

第4大题,给公文拟标题:(10分)

1,按照新闻标题的一般写法,为下面这篇经济新闻补写标题:

深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针,重视抓好个体户的守法经营,提高个体户的文明经商意识,促进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深圳个体经济较为发达,现有个体户8万多户,从业人员达18万人,年上交税收8亿元以上.针对少数个体经营作风不正,如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偷税漏税,一些个体户不懂法,在经营活动中被人欺骗,致使合法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深圳市个协以普法教育为突破口,为个体户守法经营服务.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在全市开展万人读书活动,培训骨干,抓点带面,重点辅导,分散自学,集中考试,邀请工商,财税,卫生物价和司法部门人员上课,用实例解剖方法,进行了合同,商标,税收,物价,食品卫生,集贸市场管理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受教育者达17万人.

2,按照公文标题的写法,为下面一篇公文补写一个标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你协会《关于科协应积极兴办科技开发企业的请示》(1990)科协发综字325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关于科协兴办企事业问题,可按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十三届第22号办公会议纪要中有关精神办理.即允许科协及地方科协设立一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公益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科技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科技型企事业.这些企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的关的经营政策,独立核算,照章纳税.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九一年六月四日

标题:

3,市商业局:

为了搞活经济,加强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拟建立××市饮食服务公司商业信息服务部.该部与商业基建工程队合属办公.主要经营商业专业成果转让,科技咨询服务,引进技术及人材,代办来料加工,供应国内外信息等项目.

妥否,请审查批示.

××市饮食服务公司

199×年×月×日

标题:

4,按照公文标题的写法,为下面这篇公文补写一个标题

**经管会:

根据计量管理及统计要求,热量的法定单位为"焦",为了使用上的规范并且使之能够真正反映热量值,建议计价时采用"百万千焦"作为蒸汽计价单位.

妥否,请批示.

**公司

199*年*月*日

标题:

答案:第4大题,给公文拟标题:(10分)

1,标题:深圳抓好个体户守法经营

2,标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设立科技开发型企业问题的复函

3,标题:××市饮食服务公司关于建立商业科技信息服务部的请示

4,标题:**公司关于计价时采用"百万千焦"作为蒸汽计价单位的请示.

第5大题,作文(30分)

1,根据下面这份函的内容,起草一份答复此函的复函: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市工业玻璃×厂关于要求赔偿

弹子停产池炉报废的损失的函

市××进出口公司:

我厂生产的玻璃弹子,由你公司专门收购巳有多年,并巳形成一条专业生产流水线,包括专用池炉和各种设备.但你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弹子收购计划骤然剧变,收购数量仅×万打,比上季减少73.2%,我厂事前毫无准备,这将使我厂部分停产特别是生产玻璃弹子的专用池炉将因此而报废,预计损失×万元.

为此提出两点要求希考虑:一,池炉一旦报废,我厂要求赔偿损失,具体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二,今后收购计划如有重大变化,请至少提前两个月告知.

以上意见,请即函复.

市工业玻璃×厂

一九九×年×月×日

2,根据下面这份函的内容,起草一份答复此函的复函: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申请拨款维修

省府机关办公室的函

××发×字【1995】28号

省财政厅:

省府机关办公室多是五十,六十年代修建的,不少门窗破烂,漏水严重,急需维修.为保证省府机关正常办公,请拨给房屋修缮费十万元.

是否同意,即请答复.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五年×月×日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国务院关于印发《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遵照执行.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的食物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巳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及时地制定并施行我国食物结构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于正确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调整,促进食物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食物工作的领导,要参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出本地区的食物发展纲要,并逐步组织实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基本目标和改革措施,积极配合,大力协同,促进和保障我国九十年代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国务院

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4,根据下面这份函的内容,起草一份答复此函的复函.

写作要求:内容明确,中心突出;格式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市商业储运公司关于在库区内修建维修车间的请示

市商业局: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搞好我市商业储运工作,按照局领导的指示,计划以我公司仓库区为重点,逐步实现装卸操作机械化.现拟在库区内修建一个维修车间.该项目所需物资指标为:钢材**吨,水泥*吨杉木*立方米,所需费用为人民币**万元.

可否按计划修建,请指示.

附件:1,"维修车间基建计划表"一份

2,"维修车间设计草图"一份

**市商业储运公司

199*年*月*日

第6大题,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对下面这篇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进行分析.(20分)

要求:1,评析应着眼于文章的写法,对文章的总体构成和各构成要素作简要的说明分析;

2,分析要有逻辑性,要能自圆其说.

1,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对下面这篇工作总结进行评析.

提示 :

(1)评析主要应着眼于文章的一般写法,要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和各构成要素作简要的说明,分析;

(2)既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又要注意结合原文.

(3)分析要有条理.

高校财会工作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高校财会工作的地位日益提高,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财会工作的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为适应高等学校多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财会工作管理系统为目标,坚持改革方向,加强基础工作,积极增强管理意识,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核算报销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自1979年起,国家教委直属的高校率先将原总务处下设的财务科改为院长直接领导下的财务处.机构的变革,提高了财务工作在高等学校内的地位,为学校财务工作的转轨变型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体制上的保证.此后,其他的中央部委院校和规模较大的地方高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财务处.同时,在高等学校内部进行了在院长领导下的,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试点.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生产,经营等多项活动有着各自的特点,为了做到既加强管理,又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根据高校财会力量有限的客观情况,近年来,在高等学校内部下放财权,实行分级管理,在校,系实行了"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体制,较好地处理了财务上的分散与集中的关系,不仅使各系获得了与其承担的事业责任相对应的经费安排权和使用权,同时也使学校保留了财务上相对集中的审核监督权,促进了以责为核心,权为条件,利为动力,效益为目标的高校财会运行机制.

二,高校预算核定与管理的改革

1,对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实行"预算包干"

解放以来,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一直实行的是上级核定预算,学校以支列报,年度结余上交的办法,这助长了学校年终突出花钱的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国家财政预算管理方法改革的原则,从1980年起对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实行了"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大大调动学校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使用经费的计划性,提高了经费使用的效益.

2,改革高等学校预算核定的办法

高等学校在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为了适应"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鼓励高等学校多招生,克服国家教委所属各院校1978年上划中央时预算基数差别悬殊的弊端,从1985年起对国家教委所属院校教育经费预算的核定,实行了"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办法.不同科类,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定额,每项定额以不同的地区差别系数得到特定地区的定额.专项补助主要考虑一些与学生人数不直接联系的事业因素.结果收到了预期效果.中央其它部委各地的高校陆续采用了这一方法,使高等学校的在校人数有了很快的发展.

近几年来,为了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讲究效益"的要求.从1989年起,国家教委对所属院校预算的核定,改为按学校的核定的规模拨款,少招不减经费,多招不增经费.这一措施对稳定学校规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建立学校内部的综合财务计划体制.

在"预算包干"和学校内部"下放财权,分级管理"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学校按计划使用经费,统筹管理预算内,外资金,我们从1983年起首先在九所院校试行了综合财务计划体制,综合财务计划体制的实行,既加强了财务工作的计划性,也对高校财会工作中核算等基础工作起了推动作用.

三,建立学校基金与对外服务的奖酬金制度

1980年起,高校相继建立了学校基金制度.学校基金最初的来源是校办工厂的利润.学校基金的建立使学校有了可自主支配的自有基金,调动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现在学校对社会的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后勤等其它服务以及校办企业的其它收入,都成了学校基金的重要来源.1989年仅国家教委所属院校基金收入就达2,52亿元,为当年教育经费财政拨款的39,3%.

高等学校开展对社会的教学,科研等服务工作,是高校的广大教职工在完成国家事业任务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挖潜进行的超工作量工作.为了充分挖掘高校知识的潜能,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也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在社会其它成员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知识分子的收入也要随之有所提高,从1982年起对高校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实行了超工作量的酬金制度.

以上两项制度,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四,改人民助学金制度为学校奖贷基金建国以来,国家对大学生一直采取包蹬办法.进入80年代以后,在校学生增长很快,使国家负担日益加重,也不得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986年,首先将人民助学金压缩了15--20%,压缩后的资金一部分改为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一部分改为学生贷款基金,用于生活困难学生贷款,学生毕业后逐步归还借款.从1989年起,又有新生中增收了学杂费,宿费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既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也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和形成艰苦奋斗的风气.

五,加强财会制度和法规建设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高校财会工作的基本法规.如1979年制定了《部属高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1981年制定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条例》,1986年制定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1987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工作试行规程》等,这些条例和制度确定了学校财会工作的地位,任务和作用,规定了学校财务管理的体制以及财会人员职责和权限,为强化高校的财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预算外资金有了很快的增长,1988年国家教委所属的36所院校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的总和,巳超过了当年国家财政拨款的总和.为了加强这部分资金的管理,避免失控现象,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于1989年先后颁发了《高等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和《高等学校预算外资金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了高校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与核算,促进了这次工作的健康发展,对高校实行综合财务计划体制,多渠道集资办学,稳定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过去高等学校一直执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各种经济关系日益复杂,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客观上巳不能满足这种经济关系的核算要求.1988年我们制定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并于1989年起在高等学校中试行.

六,狠抓财会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财会工作水平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的财会队伍.针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高校财会队伍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的财会骨干的突出矛盾,自1980年起,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举办了财会干部专修班,在职财会人员大专起点本科函授班与脱产进修班.对末经过专业培训的在职财会人员,各高等学校还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经过长期的努力,使其中大部分人员取得了会计专业的中专和大专学历.

在1980年前,高等学校财会队伍中从末评过一个会计师.从1980年起,在高校财会队伍中进行了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实行,对稳定财会队伍,提高财会队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起了积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仅国家教委所属的高校中巳有高级会计师32人,会计师217人,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306人,初步形成了专业职务的梯队.

十年来,高校财会工作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高校财会工作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首先,资金供应与事业规模不相适应.1981年国家教委所属院校人员经费支出占当年财政拨款的39,27%,设备购置占当年财政拨款25,75%;1989年人员经费支出比重上升到55,68%,设备购置比重下降到13,21%.如果考虑到同期内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和教职工奖金,书报费,洗理费存在预算外开支的因素,教育经费的财政拨款实际上巳成为"吃饭财政",不少校院长惊呼"预算出现危机".

其次,财政管理体制与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相当一部分院校在下放财政时没有把握好"度"结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控现象,会计监督有所削弱.不少院校现在不是"一支笔"而是"多支笔".个别院校甚至出现了与校财务处对等的预算外财务机构,使学校预算内,外资金不能统一调动和管理,同一学校执行的财务制度不一,管理办法不一,同等人员劳动报酬不一,使学校内部的经济秩序混乱,财经纪律松弛,消费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

财会工作水平与事业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商品经济观念和经济核算观念的加强,多渠道集资办学的发展,高校内部经济关系日益复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还是财会工作的实际操作,都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

最后,财会队伍的状况与其肩负的任务不相适应.目前财会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年轻的财会人员虽然专业基础较好,但职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实践经验和财会人员基本素质的训练,因此财会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会计核算工作有所软化.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九十年代高校的财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财会工作体制

今后数年内高校将实行以总会计师为首,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财会工作体制,统一领导学校事业资金,基建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和后勤承包资金,捐款赞助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强化高校财务处协助总会计师统一领导全校财会业务工作的职能,促进学校财会工作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将与学校一起积极选拔有培养前途的财会干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加强财务管理

为推动向校财会工作的转轨变型,在财务管理上着重抓好完善财务计划体制,将高校全部资金的活动纳入统一的预算计划,严格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加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同时要抓好开源节流,深入持久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增强多渠道集资办学活力.围绕治理整顿,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切实抓好消费基金,物价,收费,零星基建,专控商品和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管理.同时我们还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越是要开放搞活,越是要加强监督的思想,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同各种试图破坏有削弱监督的倾向作斗争.

(三)开展达标升级活动

达标升级的重点在于加强财务工作的基础,扭转会计核算工作的软化状况.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制定高校财会工作达标升级的具体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

(四)健全财会制度的法规

在现有制度法规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地完善高校财会工作的制度法规体系,包括修订和制定《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条例》,《高等学校预算条例》,《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工作规程》,《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

(五)充实加强财会队伍

今后十年高校财会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财会队伍的建设.高校要抓好财会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对新一代财会人员要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财会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斩教育.队伍建设要注意形成梯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务结构要合理,防止断层现象.同时将继续实行和完善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善财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2, **省7月份贷款猛增情况简析

今年7月,我省银行信贷,现金,外汇收支总的特点是:各项存贷款的增长,创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现金净投放回升;外汇收支比去年同期成倍增长.全省7月底,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9,2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4,4亿元,增长41,5%,比6月增加3,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2,4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6亿元,增长28,5%,比6月增加3,2亿元;7月现金净投放6746万元,比去年增长1,08倍.全省今年1--7月外汇收入1,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倍;外汇支出1,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 一,进出口企业贷款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全省今年7月份进出口企业贷款比6月增加1,87亿元,占7月各项贷款增加额的58,4%.进出口企业贷款主要用于支持组织出口货源,约占79%;其次是进口商品配套人民币贷款,约占21%.进出口企业贷款急剧增加,拉开了我省大进大出的序幕.到7月底,全省出口商品总值1,3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65倍;出口外汇(含现汇)1,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倍.在今年以来的出口贸易商品中,工矿产品占53,2%,农业产品占46,8%;货源产地以省外为主,约占70%;省内货源约占30%.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带来了内贸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全省今年1--7月,社会商品零售额(含农贸)1,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6%.

二,粮食贷款及收购农副产品贷款同步增长,支持了夏粮收购.个省7月底粮食贷款和收购农副产品贷款分别比6月增加2151万元和1619万元,基本上满足了计划内粮油收购和议价超粮油收购的资金需要.据省农业银行统计,截止8月4日止,夏粮入库累计16927万斤,完成任务90%.

三,固定资产贷款增加,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省7月固定资产贷款比6月增加7138万元,支持了重点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如省人民银行7月继续发放开发性专项贷款1095万元,支持马村火电厂,**市5000门程控电话工程,**汽车冲压厂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增加技改贷款1736万元,支持老企业改造和建设新的生产线. 我省今年7月份各项贷款全面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新建省办大特区的大好形势,推动生产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截止7月底止,全省固定资产贷款比去年末增加3,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比去年末增加10亿元,农业贷款比去年末增加2,9亿元.

2,生产流通进入旺季,贷款需求量猛增,如我省上半年平均每月贷款增加2,1亿元,7月份贷款增加3,2亿元,比上半年月平均增加额增长50%.

3,实施优惠政策,进出口企业对贷款需求增大.省政府6月作出决定,允许出口7大商品,由省贸工厅分配6大公司代理统一进口指标,7月份开始进入高潮.仅中行系统7月份进出口企业贷款就比6月增加11399万元,比5月增加额多增8997万元,增长3,75倍.

从近两年贷款季节性增长变化的情况分析,加上省府"三十条"公布实施后的影响,今年后5个月贷款将出现继续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其主要因素是:一是**化学纤维厂等新建工业企业投产,需要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二是中央给**进口1亿美元商品,解决启动费配套人民币贷款3,7亿多元;三是秋收后,农副产品采购需要资金;四是两大节日组织货源.需要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

*** ***(姓名) 一九九*年*月

3, 关于区街企业负担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指示精神和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布置,我们随市调查组对徐州市云龙区,鼓楼区,贾汪区,郊区和矿区就当前企业的负担状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负担的典型事例和主要表现.从被调查单位的反映看,当前企业的负担名目繁多,包袱沉重,叫苦不迭,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从调查中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企业的负担不轻,企业改革就难以深化,转化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也就难以真正落实.

一,区街企业负担的主要表现

区街企业的负担可以用"重,高,杂,多,变"五个字来概括.

1,重,即税金和各种基金负担越来越重.据对被调查的5区91家企业统计,1992年上交各税为1334.74元,平均每户负担14.67万元;1993年上半年为875.03元,平均每户为9.62万元.

各种基金主要有国家规定征收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2种;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规定征收的粮食风险基金,市场物价调节基金,防洪保安基金,地方重点交通建设基金,人防建设基金,农业重点开发基金6种;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规定征收的副食品发展基金,平衡地方预算基金,电力建筑基金,城乡道路建设基金4种,以上合计12种,5区91家企业1992年上交各种基金326.08 万元,平均每户负担为3.58万元;1993年上半年为164.48万元,平均每户担为1.81.万元.调查中普遍反映,除税收以外企业的各种基金名目多且数额大,难以承受,并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后劲.

2,高,即产品成本和各类费用高.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各类政策性补贴增加及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等增本因素,企业难以全部消化,因而利润水平下降.以徐州矿山设备制造二三为例,该厂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钢材1992年价格为每吨平均2750元,而93年上半年就飞涨至每吨平均4700元,每吨涨价1950元,按全年生产所需钢材1800吨计算,仅此一项全年要增本357万元.此外,工资和各类补贴支出及上交基金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是,产品提价幅度不可能达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各类费用增长的幅度,因此,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集体企业来讲,上述负担显然是难以承受的.

3,杂,即各种收费,摊派,罚款名目繁多,内容庞杂.

据被调查的企业反映,目前通常发生的各类收费主要有绿化费,环保费,污水处理费,验证费,职称评定费,培训费,表彰费,咨询费,登记费,消防费,检验费,质检费,卫生保洁费,治安联防费,综合治理费,暂住人口管理费,车辆运行费,监理费,噪声费,车管费,道路建设费,验资费,义务兵优待费,执照变更费,参赛费,参展费,管理费,协

会会费,证照年检费,证照工本费,垃圾管理费,养路费,报表费,禁区通行费,货物附加费,警民共建费,鉴定费等40多种.以上尚不包括与基本建设有关的34种收费. 各种摊派主要有展览费,花展费,校庆费,助残日赞助费和其他节日赞助费,报刊杂志订阅费,出书赞助费,会议赞助费,过节费,出国赞助费,装修费,宣传赞助费,参赛赞助费,拥军优属赞助费,硬性推销物品购买费等近20种.

各种罚款主要有汽车违章罚款,排污罚款,质检计量罚款,卫生罚款,滞纳金罚款,违控罚款,防疫罚款等.

其他负担主要有各种招待费,应付各种检查会议的支出和礼品费,富余人员增支和借款等.

据对5区91家企业的不完全调查统计,1992年共支付各种收费333.35万元,摊派25.60万元,罚款13.98万元,其他负担191.70万元,合计为564.63万元,平均每户负担为6.21万元;1993年上半年共支付各种费419.67,平均每户负担为4.61万元.

在上述各种收费,摊派,罚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职能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为实施对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行使行政或行业管理而收取的,企业普遍反映收费标准太高,同时确实存在着少数部门扩大收取范围,提高收取标准的现象,此外也有政府领导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向企业集资或发起赞助等情况.然而,最令人反感的是有少数执法部门和个人常以执法检查为名或暗示或公开地向企业摊派,有的几近于敲榨勒索.

4,多,即区街企业退休职工多,老弱病残职工多,吸收的社会闲杂人员多.

所谓退休职工多,这里不仅指区街企业中退休职工的人数多,还包含退休职工占在职职工的比例高.如:云龙区所属的饮食公司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之比为 1.6:1,副食品公司为1.4:1,金属制品厂在职职工178人,而退休工人在200人以上,由此而来的区街企业需要支付的退休职工费用(包括医疗费)太多,负担太重.按有关部门规定,退休职工的月工资低限为192.5元,但对在职职工的最低工资却没有规定.这样一来,在相当一部分区街企业退休职工就高于在职职工的月工资收入水平.这里不仅仅有企业负担重的问题,还有在职职工心里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在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根据市内云龙,鼓楼区反映,因市政建设需要,近年来两区商点拆除多,因而待业人员也较多,这部分人生活无保障,巳成为潜在的不安定的因素.

5,变.即变相地侵占企业的合法权益.例如,一用电管理部门以用电增容为名,要求一家水泥厂于1993年初交用电保证金20万元,交用电增容费84万元,长期未办理用电增容,仅利息一项企业就将损失5万元以上.在调查中,企业领导反映,除了在财务上要承受上述各项负担外,企业还要负责职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其子女就学就业;还要负担企业所在地及其职工宿舍所在地的各项社会管理责任及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再加上难以摆托的关系网,摆托不了的"会海"挡不住的"三乱"等,都沉重地压在企业的身上.这种负担是无形的,但对企业的影响却是不能低估的.

二,"三乱带来严重后果"

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承受的各种负担,有的是按国家规定所必须承担的,但也却有少数部门和单位在执行公务中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沉重负担,并有严重后果.具体表现在:

1,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2,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企业发展后劲.企业支付的"三乱"资金,如果从税前成本列支,则利润减少,国家收得的所得税就减少;如从税后留利中列支,则减少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影响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企业自我积累减少,自我发展能力必然减弱.

3,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增强企业活力."三乱"不制止,企业负担过重,步履艰难,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久而久之,就会蚕食国民经济的基础,动摇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有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4,不利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转变职能,树立"公朴"意识,也助长了拜金主义,败坏社会风气.

三,企业负担过重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企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同时还有抵制不力,查处不严等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不明,界限不清,是导致企业负担过重的客观原因.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0)16号文件《关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的紧急通知》规定,集资和设立基金的审批权限在国家计委,行政性收费项目的审批权限在财政部和省直辖市一级政府,其它部门和政府均无权审批.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合理收费与正常负担与"三乱"有时很难分清,有些是以城市建设,"智力投资","政策宣传""人民**人民办"为名,让企业赞助作"贡献"的,且多数收费,集资项目,都有上级的"红头文件"或领导同志讲话精神,有的甚至是领导同志出面"分派任务",企业难以区分也不便拒绝.

2,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利益驱动,管理不善,是企业负担过重的体制原因.条块分割的体制助长了乱收,乱摊的不正之风.从条条来看,政出多门,各种收费过多过滥;从块块来说,收费层层加码,各种收费过重过乱.另外,目前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对一些掌管实权的部门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对部门行业利益缺乏调节和管制,再加上宏观管理滞后,实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部门所有制",从而导致"乱收","乱罚",对企业取之过度,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3,政府职能转换滞后,行为不规范,是企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目前政府在管理职能,机构设置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要表现是,党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政企错位,干预不断.国家财力有限,地方财政更是捉见肘,机关经费不足,开展各项活动时向企业伸手.

4,不正之风和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是促使企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来出现一些反常现象,企业上项目,也得请客送礼;一些正常的社会活动,也要企业赞助;本来是部门的本职工作,却也要搞"有偿服务"等等,这些不正之风,无一不加重企业负担.

5,监督制约机制弱化,综合治理不力也是导致企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原有的一些文件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措施,尤其缺乏定量的内容,标准和监督奖惩办法,有的虽有,但上下限幅度大,不便操作;二是一些重点部门和单位整顿治理不力,有的甚至走过埸.在新的形势下,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行业不正之风又以新的形式滋生和发展,特别是在乱收费上,比以往更为严重;三是约束监督机制偏软,查处不严,甚至出现对"三乱"说起来恨,查起来保的情况.致使"三乱"之风蔓延,企业最终受害.

四,减轻企业负担的对策和措施

1,认真学习,宣传的落实《工业企业法》和《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把赋予企业的各项权利真正落在实处.《企业法》和《条例》是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埸经济的重要行为准则和法律保障.只要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了,《条例》落实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才有保障.宣传部门和新闻舆论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厂长,经理敢于维护企业自主权,各部门,各单位支持,尊重企业法人地位的社会环境.

2,全面加强企业负担问题的清理控管,严格申报审批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必须加强统一管理和制约机制.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规定精神,凡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费,集资项目,应立即取消;二是自上而下逐级清理涉及向企业收费的一系列文件规定,该废止的立即废止,该修改的及时修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同时建立健全收费罚款,集资的财务和票证管理制度.对罚款,集资的财务和票证管理制度.对罚款就应全部上交财政,对收费集资形式的预算外资金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管理;三是加强检查监督和申报审批,凡涉及对企业学习,培训,发证,检查内容的由经委负责把关,凡涉及对企业收费,集资内容的由财政,物价部门负责把关.

3,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突破口,认真抓好治理"三乱"工作.一是加强干部和职工的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对企业反映强烈并具有垄断性的行为进行重点整顿,逐步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三是严格执法监督,惩腐倡廉,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要依法加重处罚.

4,加强经济立法和检查,监督,监察工作.首先要立法,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把政府部门和企业行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公开政务活动.要发挥新闻宣传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网络,发挥整体监督的效力.第三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的职能,严格执法.对那些有法不依,以言代法,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典型应严肃查处.

5,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一是要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坚持政企分开,使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政府要转换职能,管好宏观,放开微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切实加强政府在统筹规划,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方面的作用,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市埸环境和营运投资环境.二是要精简机构,消减冗员.对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部门要坚决取消.要认真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兴办的各类实体,职能,人员,财务要与原机关脱钩.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办好事,搞建设,要量力而行,不能随意向企业集资和摊派.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从自身做起,对涉及到本部门而群众又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一抓到底.

6,对区街企业的发展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城区的各项事业发展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区企业生产自救性强,困难多,负担重,既不同于国营大中型企业,又有别于乡镇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对维护社会安定有着其它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发展区街企业经济对于做好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尽快专门研究制订出发展区街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利城区经济的发展.

4,运用所学过的文体写作知识,对下面这篇经济论文进行分析

提示:

(1)回答这个问题,既可以从经济论文的特点,选题,取材以及结构程序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只从一个角度,就其一个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2)分析文章既要注意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又要注意结合文章实际;

(3)分析要有条理.

试论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从生产要素配置视角来考察,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是个什么关系何者是基本规律当前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论点,认为价值规律是基本规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也许淡忘了再生产规律的存在,所以,也就不去研究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我认为,弄清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应当受到重视与尊重.价值规律作为调节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是实现再生产规律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但是,人们对于再生产规律,也应引起重视与尊重.所谓再生产规律是指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量的客观必然性,即"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会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经济发展要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比例协调.如果破坏这种平衡和协调关系,就是违反再生

产规律,就必然破坏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我们对价值规律与再生产规律都要尊重,同时又要弄清它们的相互关系.再生产规律要求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调节生产要素配置,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同时又要求以企业利益为本位发挥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看来,价值规律的作用,既受再生产规律制约,又是实现再生产规律的调节机制.如果价值规律离开再生产规律,就必然失去调节的依据.

二,价值规律转化为市场调节机制,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商品中配置,有时生产要素从甲商品转到乙商品或丙商品,或者作相反方向的流动.这种调节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是通过市场商品价格信号的变动而起作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价格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二是某商品的供求状况.在生产某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决定某商品价格变化的是市场供求状况.一般情况是:某商品供给多了,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某商品价格就下跌.企业根据这个信号,对生产要素进行再配置,即从某商品生产中转移一部分资源出去;当某商品需求多了,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某商品价格上扬.企业根据这个市场信号,对生产要素进行再配置,即从别的商品生产中转移一部分资源过来.从这个单纯化了的举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点:

(1)决定某商品是多了还是少了,是供过于求还是求过于供,是由再生产规律的客观比例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2)制约生产要素向哪里转移和转移多少,是由再生产规律的客观比例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3)价值规律转化为市场调节机制,受再生产规律制约,又是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商品(企业,部门)分配的资源配置机制.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离开这只市场调节无形的手,再生产规律就难以全面实现.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但是,也要看到价值规律是近视眼,具有盲目性,所以,调节资源配置不能单靠一只市场调节无形的手,还需要一只有形的手----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宏观调节机制.

三,怎样实现再生产规律,保持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大循环,是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的历史主题,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许多国家,在市场机制的选择中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导致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危机.这里,从资本主义世界相继出现两大主流经济学派说起:

一派是以英国 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主宰西方经济近半个世纪.这个学派认为单靠一只无形的手----自由市场经济,就能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完善实现再生产规律,避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危机.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危机的大爆发,宣告新古典经济学的彻底破产.

又一派是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宏观干预的市场经济学派,它取代了新古典经济学.它主宰了西方经济学近四十年.凯恩斯主义认定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完善的,单靠一只无形的手,不能合理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能全面实现再生产规律,不能避免经济危机和失业危机.但是,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又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

实现再生产规律要有合理的经济体制.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再生产规律的最大障碍是市场的效需求不足.这不是哪种经济体制所能解决的矛盾,也不是哪个学派或者哪个学派的市场经济理论所能解决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剩余价值规律派生的现象.资本家阶级追求剩余价值的过度剥削,造成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过度剥削,剥夺了劳动者的一部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过度剥削又积累了大量资本.资本要投入生产,遇到了劳动者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对抗性的矛盾.它是伴随资本主义制度而来的矛盾.哪怕是最理想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只能用治标办法缓解这个矛盾,决无可能用治本办法消除这个矛盾.

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再生产规律,不存在制度的障碍,但是遇到了理论的和体制的障碍.在70多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进程中,原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许多国家也曾先后有过三次理论的或体制的失误.

第一次是30年代,斯大林作出了一个理论概括:"在我们苏联这里,群众的消费(购买力)的增长总是超过生产的增长,推动生产向前发展".这个理论不认总量平衡的客观必然性,反而把总量失衡看成是客观规律,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此产生的价值形态上的需求膨胀经济和实物形态上的供给短缺经济.这种膨胀经济或短缺经济都是违反再生产规律的具体表现.这个错误理论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在原社会主义各国影响极大.

第二次是微观经济调节机制选择的失误.50年代初,斯大林提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对于这个规律有种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这个规律的本义,是回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实现再生产规律的问题.这个规律表述的"按比例发展",是指再生产规律;这个规律表述的"有计划"是指自觉性的调节.我们把两个表述联起来看,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只要有自觉计划机制调节就足以实现再生产规律.这样办的结果,让人民看到的是花色品种单调而又短缺与积压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这就是微观经济调节机制选择失误带来的恶果.如果说,英国的 A.马歇尔在调节机制的选择上,只要一只无形的手而排斥另一只有形的手犯了片面性的错误;斯大林刚刚相反,他只要一只有形的手面排斥另一只无形的手,犯了又一种片面性的错误.

第三次是关于宏观制衡机制选择的失误.来自前苏联的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宏观制衡机制,实行单一的国家利益本位,而否定包括企业,地方在内的其它利益本位,由国家开大灶,让地方,部门,企业都来吃国家的"大锅饭".于是大家都向国家伸手抢"饭"吃.国家被迫实行过能保持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