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五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五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五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五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五: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新课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而综合性学习一枝独秀,以它的新颖独特成为新课改领域最亮丽的风景。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从“活动”二字入手,以“活动”激活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强调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在综合性学习中始终贯穿“活”字和“动”字,从“活动”二字入手,以“活动”激活语文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动眼观察捕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组织“青春随想”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可以设计“说一说青春英雄”“唱一唱青春歌曲”“跳一跳青春舞曲”“读一读青春篇章”“写一写青春寄语”“发一发青春誓言”等环节,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多种活动形式感受青春气息,领略青春风采,体验青春魅力。

二、从“主动”二字入手,以“主动”激发自主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必须得到尊重和重视。组织活动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项目参加要自愿,内容形式选择要自主,组织方式要独立,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三、从“多样”二字入手,以“多样”拓展语文时空

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为载体,以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望闻问触的实践技能为基础,以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多种学科知识为内容,以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爱好、发展特长为功能,充分挖掘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座宝藏,以“多样”拓展语文学习时空。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类型应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演讲赛、辩论赛、作文竞赛、朗诵赛、书法赛场场精彩,专题讨论会、图片展览会、记者招待会、问题咨询会、读书交流会场场独特,听广播、听讲座、听介绍、听书报、听故事、听心得声声悦耳,猜字谜、接成语、找朋友、走迷宫、测智力样样有趣,创办刊物、亲近自

然、环保动员、采集标本、动手制作、参观访问种种新颖。通过“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无限拓展语文时空,让语文课程全面开放,活力无限。

四、从“合作”二字入手,以“合作”催开效率之花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是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综合性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

指导学生要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同学之间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学习,互通有无,互相分享。用“合作”催开综合性学习的效率之花、成功之花。

五、从“体验”入手,以“体验”培养多种能力

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活动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中不但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组织我们学习了《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高校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是在训练习作中的升华认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我觉得具体的是: 一、精心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精心备课,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备课前泛读,我们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广泛深入地阅读,随时充电充实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比如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老师先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给学生去上课,否则你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自己如果都是迷迷糊糊的,那学生肯定更是云里雾里的。这哪谈得上高效呢?只会令学生生厌而已,久而久之就是误人子弟了。所以,我每次备课前都进行大量的阅读。翻阅各种资料,上网查询各种疑难问题。所以,本期我自己阅读学习的教学资料形成了厚厚的一本,远远超过了备课本的厚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了。总之,我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绝不能把自己都不懂的东西去教学生。 第二步是备课时自读,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完全是自读自思自解。 第三步是针对自读时的难点疑点,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 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因为,这个碰撞阶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孩子还会努力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外人看清自己的想法,不让别人攻击自己。此时,教师外在的激励和引导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借用亲和的数学语言、形体语言达成数学课堂的生动效果,是学好数学的外在条件,而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地学数学,理性地学数学,作为数学老师,真正需要做的工作是激活学生的惰性心理,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位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快乐,保护好孩子们面对挫折的挫败心理,并加以正确疏导,让孩子历经痛苦的思维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是消除学习惰性,建立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关键,而这一愿望的达成,需要教师同时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尊重关爱孩子的良好修为。 三、改变方式,活跃情感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过程的快乐心情,还要求教师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多种方式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还注意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 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冲破了必修课— 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顽强地展现着传统教育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不追求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学校内部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50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形式理论方面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除了因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理论也因此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转化成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 攻坚战之艰巨性还来自课堂教学综合研究之不足。我们已有丰富的教学论著作,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或层次切入:传统教学论从教的角度探讨问题。实用主义教学论则从学生立场出发;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在心理过程的分析,无论是对“教”还是对“学”;社会学的跟光集中在师生互动、课堂生活、人际关系等的描述上;学科教学法则偏重于结合学科内容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设计;国外学派林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各自强调一个侧面,或认知,或策略,或行为控制,或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发展。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认识课堂教学,但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只是改变实践,同时,还需要在对已有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形成既能揭示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这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在理论上我们已走近“百川汇合”的“入海口”,但还没有见到浩瀚无边的“大海”。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何会存在这些问题?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回答的。应该说,这些问题曾有过讨论,人们的认识也有进展。如认为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及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c12449289.html,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及做法 作者:张秀云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5期 【摘要】就目前看来,大多数学生的学业都非常的繁重,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也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知识很好的全部掌握,为此,我们就必须在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策略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90-01 在教学管理中,课堂低效率一直是管理中的大难题,因为课堂低效率不仅会使学生厌学还可能让老师也产生厌教的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不少老师都在探寻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高效课堂具有的特征 1.教学理念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导向,将教学目标进行具体规范化 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变得会学习,将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让学生易接受,这是高效课堂所遵循的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的教学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具体规范化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行为为主体,从而明确细化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要达到的不同标准[1]。 2.教学内容要扎实,学习方式要多元化 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以“多”为好,也不以“难”为主,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合理的制定教学的重点内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一般都有统帅全局的作用,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讲清重点。 高效课堂就是要将以往的“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最主要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或者相互之间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 3.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保证科学的教学组织

注重“三力”建设 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着眼“全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成功奠基。 万善初中注重“三力”建设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0-12-22 浏览 49 次 本网讯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立足于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拟更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着眼“全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成功奠基。 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一是关注如何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选择性需求,关注如何增加学生学习的实践成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三段八步”课堂教学模式、3+n活动阵地、阳光大课间展示,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全面素质提高、终端考试成绩优秀、健全人格形成融为一体。 二是引导师生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充分发挥其全面、高效的育人功能,坚决避免其成为某些应试者的又一“利器”。尤其是要改变对于学生的“三不一没有”待遇,即“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和“没有自主学习”,但这绝不是要放任自流,而是要结合该校具体教学实际,将“三段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化和现场化,从而将“互动型教学”从理念转化为实施形态。 三是课堂的生命感、生活感、生态感建设,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教师走进课堂就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技术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想,哪怕是异想天开;允许学生说,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学生做,哪怕是做得不对。 四是课程和课堂中的主体、主导关系——通过转变师生角色,调整教学关系,让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教”中学,教师在“学”中教。课堂关注“四个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设法让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要素真实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主体力量。 五是优化课改大环境,减少课改阻力:通过课改实践活动让课堂进社区,召开家长会,举行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进课堂,让“三大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共育新人。(周冬琼张旭林通讯员王德良) 关注课程实施“三力” 来源:上海教育 2009-06-04 近两年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一个热点讨论的话题,与之相关,还提出了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当这些名词不再陌生之时,如何将其真正付诸实践就成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期我们请来一位校长、一位教育学院院长和一位学科教师,分别来谈他们对于课程领导力、课程指导力、课程执行力的认识,希望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 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文/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季洪旭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多次呼吁校长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是教育家精神办学的必备素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对学校自主发展、师生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校长要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升课程领导力。 拓展视野,不断提高对课程领导力的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知识革命化的趋势,必须培养学生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许多国家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校长课程领导力自然是题中要义。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就一问。”可见,问是知之始。我校研究的“智趣”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要通过学生的问题进行构建和引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与本课的重点、难点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一起研究,别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后,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体积没变,圆柱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但是一位平时成绩不怎么好,也有些调皮的学生很小声地说:“老师,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大了。”我顿时发现这个学生的发现很不错,于是我追问:“你能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大

了多少吗?”他的回答是不知道,有些学生发出了笑声,我当场表扬他观察得仔细到位,并鼓励引导他找到了答案,在我的提议下,全班学生献给他热烈的掌声。没有想到这次的小插曲竟然让这个学生大受鼓舞,从此以后他在课堂上变得十分积极,时常能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敢说、敢问。 二、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善于提问 1.质疑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还能使学生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问: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学生会问:“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等。教学中,教师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学会创造性地思维。 2.质疑教材,学会研读教材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今日之走向,已越来越逼近学校内部的教学、教育活动。全国范围内多层面展开的有关素质教育的研讨,不少中小学进行着的探索性实践,是这一走向的具体、生动展现。出现这一走向,不仅是因为近十年来我国已经在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法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待遇、地位的提高及学历达标比例的上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而为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更多的可能;也不仅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技术水平提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坚持推行,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根本的是因为21 世纪新人的培养,不对学校天天进行着的、千百万教师的教育实践作改革,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所以,深入进行学校内部教育活动的改革,是已经开展至今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之必然,它关系到中国基础教育在跨世组的改革中,能否最终实现一代新人的造就,也关系到新的教育理想能否转化为实践,显示其现实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把对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的探讨集中在课堂教学领域。因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冲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成了当代学校中的“老房子” ——一道最顽强地展现传统教育思想的风景线。更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志还十分强调这种传统保存的必要性,误认为选修、活动两类课程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而必修课的传统教学是为保证升学率服务的。在他们的眼中,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现“素质教育” 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 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给学生活动,不要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显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数学改革,不可能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教师和学生在校生活的大量时间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度过,甚至更被强化。因为“领地”的缩小要通过“强度”的增加来弥补。这样,就整体而言,教学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校内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第一,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五十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并通过新老教师的传习,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 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12-10T16:42:11.4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作者:陶瑞芳[导读] 在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初步应用能力,及基础性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建立一定的英语语感,从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746000 摘要:在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初步应用能力,及基础性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建立一定的英语语感,从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策略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低效性而提出的,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课堂45分钟时间利用充分。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准确度低,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建设要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通过改变课堂结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效率课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课堂中的主线,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是由学习英语活动本身和学习英语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所以,小学英语必须坚持愉悦式教学方法,并遵循交流性原则、听说领先原则、情景教学原则、趣味性原则,让孩子在说、唱、游戏等活动获得学习英语的内在乐趣,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都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二、构建情景教学模式 创造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某一真实的环境,迫使其产生一种自然想用英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冲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是能够无拘无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用各种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教具使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利用一些简笔画、挂图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幻灯片、投影、收录机等创造设计情景,让学生做看图说话,扮演角色,即兴专题演讲等,亲临其境,动脑动嘴、动手动脚,这样英语课堂就变得轻松愉快,而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注重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分组法实施教学。进行完新授课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巩固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分组协作,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评比巩固结果。以“What color is it?”这一课为例,在教师讲授完本章新单词后,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本章的学习任务及要求:默写本章关于颜色的单词,默写完成后统计小组正确单词个数,正确单词个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并获得本次比赛奖励。可以选择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单词识记,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小组的分工协作和互相帮助,有助于促进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能够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组内合作和组别间的竞争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地利用了本节课的时间掌握了本章的单词。分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将课堂的利用率最大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 四、创建合作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尤其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以及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探究能力,使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得到改进和提升。例如,以“What’s she like?”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上,我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学生设置了不同学习小组。通过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深化和发展。 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当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利用往往太过于死板,教师太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在课堂上对于多媒体的应用都只是将一些教师不想在课堂上进行板书的内容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并且展示内容十分的枯燥,丢失了多媒体本身带有的一种趣味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意识到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当中给予正确的运用,让多媒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喜爱之情。比如说在教学our animal friend的时候,我课前给学生们录下了牛、猫还有狗的声音,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课的时候给学生们利用多媒体播放,并且给学生们找了很多动物的图片,刺激学生们的视觉,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记忆,增强学生们的印象,也增强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英语知识的探究,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陕倩倩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06)。 [2]杭启英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上),2018,(01)。 [3]付信霞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摭谈[J].中华少年,2018,(15)。

构建生命课堂

构建生命课堂 摘要:“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而提出的,强调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学生生命个体的本质,主张实现生命的对话和交流。构建“生命课堂”,需要教师、学生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需要人才选拔和考核制度、师范教育、教材、课堂座位等多项教育改革的配合。 关键词:生命课堂;新课改;转变观念 2003年,王鉴教授在《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一文中,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首次提出了“生命课堂”的概念,指出“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为了知识而教学,而且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强调“生命课堂”具有四个特点,即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教师的研究性和专业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构建生命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蕴含着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观念:首先,师生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应当具有“高姿态”。《礼记·学记》有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本是相辅相成、相

依相长的,教师和学生同是课堂的主体;其次,备课观念的转变。备课要用“心”,充分收集资料,丰富讲课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备课时不能仅仅依靠教案,也不能几个班备一份课,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备课方案;再次,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应该采用多种模式,如情景剧、角色扮演、讨论会、辩论赛或者走进更大的课堂,如校园、大自然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能,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充分尊重学生。有时教师无意识的举动和言行,如“你不行”“你怎么这么笨”或者是嘲讽的眼神都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和关爱生命,教师应该首先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珍视,进而推己及人。 二、学生观念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生命课堂”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还在于学生。一位小学班主任曾感慨说:“这个班的学生太安静了,一个问题问几遍都没人回答,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活跃些,那样老师上课也会更加热情。”相关调查研究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即年级越高学生越来越沉默。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生的观念和认识。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采取行动前都会估计其预期结果,若发现这样做对自己意义不大,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时,就会不自觉地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在学生心理敏感的时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4-10-21T09:44:52.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9月总第131期供稿作者:梁美[导读] 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理念,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勇于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梁美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271600 摘要:传统的上课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这份精心设计的教案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我们的课堂应该力争退出“教案剧”,让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文本,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理念,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勇于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预设动态生成充满活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似乎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就是传统的忠实执行观,这种观念忽略了课堂教学其实也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次体现。 记得在教《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我是这样预设的:阮恒为什么会哭呢?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我试探着让孩子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孩子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于是我想: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走入人物的内心呢?换种角度思考吧!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小片断: 师:同学们,质疑问难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问题提出来了就要解决,怎么解决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透过动作走入人物的内心,就能解决问题。咱们试一试怎么样! 生:好。 师:看这儿,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在想:______。 生:我心里很害怕,但是她是我的朋友,我一定要救她。 师:像这样,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句子,先想一想,再和同位交流一下。(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______。忽然又放下去,他想:______。然后又举起来,他想:______。 生:思考交流。 师:在想什么?(生:我会死去的,还是不献了。) 师:是呀!过了一会儿小手又举起来了,他又想到______。 生:她是我的朋友,我一定要救她。 师:是呀!她是我的朋友,我怎能见死不救呢! 师:献血前,小男孩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是献呀还是不献呀!最终还是决定献血救那个失血过多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找三位同学分别读他怎么想的,剩下的内容我们一起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想象到的都融入到字里行间吧! 医生问是否有人献血时,大家都沉默了,读……(配乐读) 经过教学调整,孩子们真正地走入了阮恒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同悲同喜。因此我不禁反思: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它是灵动的,需要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过程。尽管我们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教学任务常常会因为课堂条件、环境的某些因素而发生变化,导致我们的目标达成似乎受挫,但是,良好的驾驭课堂的本领常常会帮我们走出困境。如果我们深刻反思“从这节课上学生获得了什么”、“学生真正得到了吗”、“哪些方面有缺陷和遗憾”、“如何改变和补救”,那么,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预测和课堂调控本领就会增强;如果我们在教案反思时不断追问自己“学生的收获哪些是预设的”、“学生的收获哪些是生成的”,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估计和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多了课堂教学的几分机智和经验、经历;如果我们时常反思自己“我的学生观究竟是什么”、“我究竟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那么,我们就会更快地觉醒,将自己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活动中的不当行为及时调整、矫正。 一、熟悉文本,善于引导,为生成打好基础。 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理、意、趣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课文阅读的制高点。教师只有驾驭这一制高点,才能通过预设引领学生登上这一制高点,以此为基础的生成才是高质量的。可见,熟悉文本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要句句研究、字字斟酌,从而准确、全面、深刻地感悟语言内涵。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课堂引导才能驾轻就熟,预设与生成才能有机融合。 二、深入课堂,灵活调试,在生成中得到发展。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学生生命的历程之一,充分发挥人这一因素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火花中捕捉生成点,处理好这些生成点,我们的课就有可能成为生成的课。 三、关注学生,自主质疑,在生成中展现个性。 夸美纽斯指出:“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了欢乐。”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问难的时间,在质疑问难中发现学生的需求,在需求中捕捉有益的生成点,是进行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让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文本,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理念,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勇于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教学反思(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学反思(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也是学习共同体的首席”。教师包揽课堂的一统局面,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神通。 我觉得,我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创设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要做到这个点,教师应该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2、建构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建构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通常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和集体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看、猜、议、练,小结,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了学习体验,感受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愉快。 3、研究教学策略: ⑴、注重教学进程:要注意把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 ⑵、改进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课堂是为学生发展提供的舞台,教者应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去发现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快乐地飞翔,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3)、创新参与方式。郭沫若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例如在最近的一次试卷评讲课中,对于一个拼图题的评讲,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操作,然后汇报结果,效果很不错。我认为这个环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中展开辩论,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仅仅我对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一点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愿学,乐学。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教育文档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 本”的教育理念。其中, 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 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 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 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在主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数学 1.围绕生活实际设计数学活动 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 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 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表演、比赛等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 在教学“比较大小”一课时,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拔河比赛”活动, 在具体的比赛情境中掌握怎样比较大小,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在比赛中,他们发 现两队人数不一样时,提出赛场上要公平竞争, 两队人数应该同样多。于是,在解决人数问题上, 学生想出了四种方法:A. 兔队去 掉1人,鸭队上来1人;B.兔队去掉2人;C.鸭队上来2人;D.兔队 去鸭队一个。面对这四种方案, 学生仍有分歧, 各抒己见。但令人

欣喜的是 , 这样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 , 学会了如何比较 , 掌握了方法 , 发散了思维 , 在亲自参与实 践中进一步感悟数学。 2. 在活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 ,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 而且要用眼睛看 , 用耳朵听 , 用嘴说话 , 用手操作 , 用身体去亲身 经历 , 用心灵去感悟、 体验。其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 , 为学生提 供“做”数学的机会 , 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 动中 ,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 , 从而实 现有效学习。例如 , 在“11? 20 各数的认识”的教学中 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目 标。发给每个 小组数量不同的别针,在数别针过程中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 亲身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 , 同时还要说出数别针的方法。每个学 说: “可以两个两个地数。”有的却说 : “一个一个数的 , 不能数 错啊! ”有的学生说 : “数出 10 个别针放在一起 , 再数其他的。 ” 还有的学生用一种方法数,用另一种方法检查……每一个小组都 能拿出多种数别针的方法 , 全班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高度活跃的状 态。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了不同的方法 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反思、评价 , 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二、在兴趣培养及习惯养成中体验数学 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 , 其中情 , 要让学 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 按自己的想法去数别针 , 有的学生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职业中学:彭 国 忠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显得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泛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唤醒学生的课堂情绪,使学生心灵得到解放,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使学习成为内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唤醒、生成、张扬和提升的过程。那如何才能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呢? 一、亲和力,教育教学的"催化剂",让学生主动学。 所谓的"亲和力",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保持亲密关系,和睦相处的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与交往,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将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少师生间心理上的"对抗",尽可能消除教育教学中可能产生的抵触情绪; 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心境,便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凡事参与,配合的积极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那教者应如何培养"亲和力"呢? (一)谦和待人,给学生亲切感。作为教师时常将微笑带进课堂,时常给学生一张笑脸自然会接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和感。特别是面对一群少年儿童时,教师不妨摸摸他们的头,拉拉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要说不爱你都不可能。 (二)尊重学生人格,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完全是平等的。与传统的课堂和教

学观把教师作为"传话者"不同,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的"话语霸权",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和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角色,建立课堂平等对话的机制,运用这种精神助产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人格。面对性格千差万别,兴趣与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要想正真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自己就得有较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良好的个性及高尚的人格。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教师往往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对学生产生一股强大、持久的向心力,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所在。 二、借教学机制,改变课堂气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从现实的情况看,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如此教法也忽视了课堂的生命力。 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一种国定不变的程式或限于一个框子或是整节课都是一种语气。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景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活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机智尤其重要。一位教师在一次课堂上,讲台的木板"砰"地掉在了台阶上,全班同学大吃一惊后,情不自禁地"哗"地笑开了,这位教师灵机一动,说道:"这再次证明了万有

浅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中国富裕起来了,那么这个“富人家”的孩子应该怎样去教育?山东杜郎口中学给出了“最好” 的答案,“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就是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和“自学+合作+探究”的“10+35”模式,今天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 校创造的教育奇迹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改,才有出路。”是改革,还是改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提示了我,想要 水稻高产,不一定要创造出新的物种,而是可以在原有水稻的基础上进行杂交。我们的课堂 教学不也是如此吗,课堂教学不一定要改革而是可以去改进。 百度一下课堂教学,让我大吃一惊。班级教学只有4个优点用一段阐述,而紧接着的便是它 的局限性。不足却有8条之多且每条都用了足足的一段。以教定学、以本为本、教路单一、 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看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确是要改的了! 怎么改,从哪改,重点改什么?那里有不足改那里。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改起。首先针 对这8点不足,我提出了“让学生参与,让效率提高”的课堂教学理念和“精讲核心、选择合作、练习巩固、总结提升”四步走的教学模式。 一、“让学生参与,让效率提高” 理念是行为的准则,是前进的方向。没有理念的引领,我们的教学就像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 航船,不知道什么地方才是彼岸。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需双管齐下,在理念 的引领下,实现外因与内因的对接,才能事半功倍。老师的教育是外因,学生的学习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们的教学如果把学生当成稻草人,进行灌输式教学能有多 大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只有有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只有有了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张扬他 们的个性,才能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我们才能因材施教,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学效 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二、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骨架,支撑着整个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我的课堂 教学模式是“精讲核心、选择合作、练习巩固、总结提升” 1、精讲核心。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和校长在闲聊时,他对我说一个班级的学生有10% 是不教就会的,有80%是教了才会的,有10%是怎么教也不会的。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用“同一进度,同一尺度,同一速度”要关注差异,分层教学,抓好这80%的教了才会的学生,关注这10%期待成功的学生,培养这10%不教就会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其实教材中的知 识也是如此,10%的内容是不教就会的,80%的内容是教了才会的,10%的内容是反复强调才 会的。40分钟的课堂留给老师的不是40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 时间大约10-15分钟,当然这也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的课堂调控也有关。因此,我们要 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用最吸引学生眼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抓紧每节课中这宝贵的15分钟时间,处理好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要精讲核心。 2、选择合作。新课改的春风吹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吹红了合作学习。从南到北合作学习,从东到西合作学习,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都有合作学习,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有 合作学习,总而言之,只要有人在听课,讲课的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用合作学习,听课的人要看学生的探究进程一定要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个宝那里用那里好!外来的和 尚都会念经吗,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吗,合作学习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吗?!取长补短本 是件好事,可我们不能简单的模仿跟风,不能忽略事物的两面性,任何的误用滥用合作学习 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因此,一定要有选择性地使用合作学习,选择 课型、选择对象、选择时机缺一不可。(1)、选择课型。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选用合作 学习,一般来说,新授课和认识冲突比较强的课适宜选择合作学习。吴正宪老师说,不能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