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eaching design(结构) 2

Teaching design(结构) 2

Teaching design(结构) 2
Teaching design(结构) 2

A Usual structure of a lesson plan (1)

Title (Lesson pla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ype of the lesson: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grammar/revision, etc.

Teaching Aims / objectives:

Knowledge objectives:

Ability objectives:

Emotion / moral objectives:

Focal points:

Structure / vocabulary/ functions

Communicative skills / four skills

Difficult points:

Structure / vocabulary/ functions

Communicative skills/ four skills

Teaching Methods(from one of the aspects)

Methodology or approaches, such as CLT / TPR / TBLT

Teaching strategies or techniques, such as imitation, repetition, role-play, deductive method, inductive method, demonstration, comparison, gestures, sounds discrimination

Teaching model,such as the 3-P model, the 5-step model, the top-down model, the process approach

Teaching aids: pictures, recorder, object, tape, PPT, etc.

Teaching Procedure

The 3-P model The 3-stage model The 5-step model

Step I. Warming-up Step 1Warming-up Step I. Revision /lead-in(5min) /lead-in (5min) /Lead in(3mins)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Step II. Presentation Step II.pre-reading\listening Step II. Presentation

1. --- 1. --- 1. ---

2. --- 2. --- 2. ---

3. --- 3. --- 3. ---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Step III. Practice Step III.While-reading/listening Step III.Drills

1. --- 1. --- 1. ---

2. --- 2. --- 2. ---

3. --- 3. --- 3. ---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Step IV. Production Step IV. Post-reading/listening Step IV. Practice

1. --- 1. --- 1. ---

2. --- 2. --- 2. ---

3. --- 3. --- 3. ---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Designing purpose)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y and Homework Step V. Consolidation

Homework Blackboard design / Layout:

Before / after lesson reflection:

A Usual structure of a lesson plan (2)

Title (Lesson plan for…)

T e a c h i n g P r o c e d u r e

B l a c k b o a r d/P P T D e s i g n(板书/媒体设计)

第4章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

第4章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 一、选择题: 【例1】(2002年4月)下面的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 main( ) { int i=010,j=10; printf("%d,%d",++i,j--); } A. 11,10 B. 9,10 C. 010,9 D. 10,9 【答案】B (i的值是以八进制定义的) 【例2】(2002年4月)以下的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int a=5,b=4,c=6,d; printf(("d\n",d=a>b?)(a>c?a:c):(b)); } A. 5 B. 4 C. 6 D. 不确定 【答案】C 【例3】(2002年4月)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 int a=4,b=5,c=0,d; d=!a&&!b||!c; printf("%d\n",d); } A. 1 B. 0 C. 非0的数 D. -1 【答案】A 【例4】(2002年4月)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main( ) { char x=040; printf("%o\n",x<<1); } A. 100 B. 80 C. 64 D. 32 【答案】A 【例5】(2002年9月)已知i,j,k为int型变量,若从键盘输入:1,2,3< 回车>,使i的值为1、j的值为2,k的值为3,以下选项中正确的输入语句是(C )。 A. scanf("---",&I,&j,&k); B. scanf("%d %d %d",&I,&j,&k); C. scanf("%d,%d,%d",&I,&j,&k); D. scanf("i=%d,j=%d,k=%d",&I,&j,&k);

照相机成像原理和构造

照相机成像原理和构造 光博会后看到照相机后的观后感,了解照相机原理及构造,以下资料来自专业人士介绍以及所学工程光学教材知识。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感光物质,它能把这个像记录下来,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 底片,用底片洗印就得到相片。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帘快门。

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1.2延性较好。 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1.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4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3、结构平面、竖向布置 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置剪力墙。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教案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教案 设计者:李明昊执教者:李明昊学号:0610220007 时间:2007年12月27日 一、教材内容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2》(初中二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2小节,具体内容如下: 1、顺序结构就是各运算步骤按照顺序依次执行,分支中重复的程序结构。 2、选择结构又叫分支结构,当程序执行到某一步时,会到一个条件判断,这个条件有几个结论就会有几个分支,程序会根据不同结论执行相应的分支。 3、活动:设计判断闰年的程序。 4、循环结构:程序执行到某一步后,会遇到一个条件,满足了条件,循环体就被执行;反之,程序会跳过这个循环体而继续向下执行,并且控制条件决定着循环的次数。 5、活动:编写画同心圆程序。 二、学生特征分析 1、该课程的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本班大二同学模拟) 2、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掌握了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同时也对VB有了一定的感性 认识。 3、学生对那些照本宣科的理论在学习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要以一种大家喜 欢的、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3、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应用它们通过流程图来画出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理解三种结构,同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使同学们习

惯用计算机的逻辑方式解决问题 注: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展示事实;B、创设情景;C、提供示范;D、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E、设疑思辨,解决问题; F、其他。 2、媒体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评;B、讲解——播放——概括;C、讲解——播放——举例;D、边播放,边讲解;E、复习巩固;F、其他。 PPT设计:见PPT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 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习目标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再次观察上节课中所画的一些程序框图例子. (2)回答什么是顺序结构什么是条件分支结构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应用示例 例1 阅读以下程序框图,分析其所实现的算法功能. 算法分析:第1步,0+1=1. 第2步,1+2=3. 第3步,3+3=6. 第4步,6+4=10. …… 第100步,4 950+100=5 050. 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 步的结果. 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 变量S 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 的结果 仍记为S ,从而把第i 步表示为S=S+i , 其中S 的初始值为0,i 依次取1,2,…,100,由 于i 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 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 出S ,结束算法. 第三步,S=S+i. 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右: (1)(2) 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 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 ,即把S 的值与变量i 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 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 变式训练 已知有一列数 1 ,,43,32,21 n n ,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完整版)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分类及主要优缺点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分类及主要优缺点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 好。 特点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轻钢结构住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 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分类及主要优缺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上课时间第星期第课时年级初中三年级课题第十课顺序结构课型新授课教材新疆教育出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程序的循序结构特征,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2.熟悉利用val()函数的使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循序本结构编写计 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以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制作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求圆面积”的程序,请看程序段 (演示),程序中语句的执行是如何的? 教师解释,程序的执行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 开始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 顺序结构,是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一种。 学生思考, 回答。 引起学生的 思考。 新课讲授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 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 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 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学生听讲 解,观看流 程图,并思 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 构的执行过 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 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 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 析,让学生明 确顺序结构 的执行过程。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 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 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 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 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 优点是:房屋的空间可以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 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 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 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体力。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合。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势特点。 框架结构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空间,但抗侧刚度较小,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弱;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较大,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强,但结构布置不灵活,难以形成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个体系各自的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五、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 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 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 抗侧力构件称为筒体(由密柱框架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由剪力墙组成的筒体称为薄壁筒)。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它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六、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荷兰学者Dijkstra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它规定了一套方法,使程序具有合理的结构,以保证和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这种方法要求程序设计者不能随心所欲地编写程序,而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设计和编写程序.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程序具有良好的结构,使程序易于设计,易于理解,易于调试修改,以提高设计和维护程序工作的效率. 结构化程序规定了以下三种基本结构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 (1) 顺序结构. 见图1-1 在这个结构中的各块是只能顺序执行的. (2) 判断选择结构.见图1-2 根据给定的条件是否满足执行A块或B块. 图1-1 图1-2 (3) 循环结构.见图1-3和图1-4. 图1-3表示的结构称为"当型"循环.当给定的条件满足时执行A块,否则不执行A块而直接跳到下面部分执行.图1-4表示的结构称为"直到型"循环,它的含义是:执行A块直到满足给定的条件为止(满足了条件就不再执行A块).这两种循环的区别是:当型循环是先判断(条件)再执行,而直到型循环是先执行后判断. 图1-3 图1-4 以上三种基本结构可以派生出其它形式的结构.由这三种基本结构所构成的算法可以处理任何复杂的问题.所谓结构化程序就是由这三种基本结构所组成的程序.

可以看到,三种基本结构都具有以下特点: ① 有一个入口. ② 有一个出口. ③ 结构中每一部分都应当有被执行到的机会,也就是说,每一部分都应当有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路径通过它(至少通过一次). ④ 没有死循环(无终止的循环). 结构化程序要求每一基本结构具有单入口和单出口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为了便于保证和验证程序的正确性.设计程序时一个结构一个结构地顺序写下来,整个程序结构如同一串珠子一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在需要修改程序时,可以将某一基本结构单独孤立出来进行修改,由于单入口单出口的性质,不致影响到其它的基本结构.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 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优点是:房屋的空间能够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

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因此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经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能够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

第2章 摄影感光材料_737507799

第二章摄影感光材料 本章要点:黑白感光片的结构;感光片的分类;黑白感光片的主要照相性能:感光度、反差、宽容度、颗粒性和分析力、灰雾度;彩色感光片的影像生成过程;如何选择感光材料;感光材料的保存。 第一节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一、感光片的发展历程 感光片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感光物质本身的发展,二是感光物质的载体--片基的发展。 1、1800年,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用有涂硝酸银(感光物质)的皮革(片基)拍摄了“阳光照片”——树叶,记录了下了树叶的形态,但无法显影和保存。 2、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用沥青加熏衣草油(感光物质)涂在铅锡合金版(片基)上,拍摄了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窗外的景物》,这种拍摄被称为阳光拍摄法,曝光时间约8小时。这种照片又叫《鸽子窝》。 3、1829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和尼埃普斯合作,研究发明“银版法摄影术”,使涂有碘化银的铜版曝光,然后熏以水银蒸气,再以食盐溶液定影,形成永久影像。 4、1835年,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用氯化银或硝酸银作感光物质,涂在纸基上,放入相机,拍成负像,又在阳光下通过特定装置获得正像,并发明固定影像的方法。被称为“卡罗摄影术”。 5、达盖尔摄影术:1837年,尼普斯和达盖尔完成了银版曝光法的发明实验。1939年,法国政府向世界公布了摄影术的诞生。 此后,不少人实验银版法以外的方法。1844年,中国科学家邹伯奇尝试用玻璃版拍出照片。1851年,英国摄影家阿切尔发明了火棉湿版法,也是用玻璃版。湿版比金属版清晰度高,可以复制照片,曝光时间短。 6、1851年,英国雕塑家、摄影家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湿版,用玻璃版代替金属版,清晰度高,并可复制作品,其曝光时间也比达盖尔法和卡罗法短,摄影进入湿版时代。(感光物质是火棉胶和银盐,片基是玻璃版)。 7、1871年,英国医生、业余摄影家马杜克斯发明溴化银明胶干版法。这种新方法用动物胶代替了火棉胶。干版与以前的感光材料相比,感光能力显著提高,可达1/25秒的最高拍摄速度。摄影者也不用再自制底版,摄影操作大为简化。从此真正揭开了摄影术流行和大发展的序幕。 8、1880年,发明家乔治.伊斯曼买了一套价值125美元的设备,在美国纽约罗切斯

建筑物结构体系

建筑物结构体系 化学化工学院化材1201 张珂20120221311 砌体1.经济,承载力差一点,一般层数不会很多2.加筋砌块结构:在砌体里加了钢筋,特别是抗震薄弱区,所以承载力有所提高混凝土:1.框架:跨度大,内部空间大,空间分隔比较随意,只要不介意有大柱子突出来,一般就用这个,厂房等公用建筑比较多用2.剪力墙:在外观上类似于砌体,但是可以造得很高,因为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和整体性能一定比砌体要好很多,并且由于剪力墙用墙体承载,所以比框架体系的承载体系密集,所以一般比框架结构要高 3.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对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结合,又可以形成较开阔自由的空间,又有较大的刚度,一般会将墙体设在楼梯间,电梯间,外墙等部位,不给中间空间分隔造成影响钢结构1.桁架:由杆件组合而成,一般用作屋架等,杆件只有轴向力,不受弯2.塔架:做输电塔之类的,见过吧,和桁架其实原理差不多 3.网架/网壳:还是桁架进化而来,只是杆件布置比较密且细,可能是美观吧4.排架:厂房里用的比较多,和框架有点像,不过一般使用屋架做顶的5.膜结构:利用PVC 材料(也可能是其他高聚脂之类的材料,我不是很清楚)的特性来做结构的外围,节省而且自重轻,对抗震有利,PVC材料内部还有要有类似网架之类的刚结构体系支撑的,只是用PVC材料代替了轻钢板 6.当然钢结构也可以做成框架的其他结构 1.底框结构:底部是框架抗震墙,上面是砌体,这种也很多,下面开

店,上面住人,利用价值高,但是在框架和砌体转换的地方往往由于刚度突变造成薄弱层,设计时候要特别小心2.异形柱结构:是一种特殊的柱子,一般混凝土柱子是矩形截面,异形柱可以做成T型,L型,十字型,这种柱子承载力没有矩形截面好,但是可以满足住宅内部不希望出现凸角的要求 3.其实结构可以任意组合,不过太随意了对抗震不利,一般正规的设计单位不会用太奇怪的结构体系的,理论不成熟,容易发生事故超高层结构 1.框筒:中间是一个剪力墙形成的筒体,外面是框架结构,又框架剪力墙结构演变而来,整体受力好2.筒中筒:如果框筒还不行,可以用内外都用筒体结构,甚至可以设置多筒,来逐步提高整体受力3.超框架:我们的环球金融中心好像用了这个,就是用桁架结构来做成大梁,用什么来代替大柱我忘记,总之即减轻自重又满足了受力要求,现在世界上很多超高层建筑都用这种结构形式 一、混合结构体系适合6层以下,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但平面灵活性差。二、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向框架,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适合15层以下建筑。三、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纵、横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纵、横墙体也可兼作为维护墙或分隔房间墙。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间距小,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于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剪力墙间距一般为3~8m,适用于小开间住宅、旅馆等建筑,在30m范围内都适用。

浅谈高层建筑常用结构体系及结构体系选择

浅谈高层建筑常用结构体系及结构体系选择 摘要:对目前较为普通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优缺点、适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比较,并论述如何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方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经济合理性 Abstract: at present are normal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applicability, econom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arison, and discusses how to select the reasonable structure system plan, is of high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Economic rationality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的使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合理的运用,这就需要设计师从概念设计为基础进行设计。而本文主要是探讨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体系的选择。 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目前最广泛基本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钢结构等五种体系。(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房间隔墙可以随意拆改,建筑立面也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轻,计算理论也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已广泛应用于办公、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缺点是:框架结构本身柔性较大,抗侧力能力较差,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并且框架柱尺寸过大,不适合民用住宅,在地震区不宜做太高。 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其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称为“剪力墙”。其优点是: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由于承重结构为片状的混凝土墙体,房间不见柱子的棱角,感觉更美观,比框架结构更适合用于住宅、旅馆等房屋。在历史地震中,剪力墙结构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缺点是:混凝土用量多,自重大,总高度通常无法超过150m。混凝土墙体为高强度承重墙体,房间不能拆改。剪力墙结构墙体较多,不容易布置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了满足旅馆布置门厅、餐厅、会议室等大面积公共用房的要求,以及在住宅楼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的要求,可以

程序的基本结构 教学设计

《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能够使用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三种结构的基本思想,并对流程图和程序语言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帮助学生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注重学生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分析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对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学生对数学课中的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够好,则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理解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加强对程序流程图和程序语言进行对照分析;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基本结构进行归纳总结。 从前几节的学习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不高,一方面是由于高中阶段学习负担很重,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的普及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而且算法与程序设计本身也比较枯燥,鉴于这种情况,本课程设计的原则是分组探究,结合实际的数学问题,画出相应的流程图,通过适当的引导,再转化成具体实现语句和程序,使学生运用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学会问题解决的结构化方法,编写程序,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用任何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都可分解为三种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牢固掌握这三种基本结构,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编写出结构清晰、易读易懂程序的前提。同时,本节也将为下一章“算法的程序实现”打下基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在高中阶段,学习程序设计毕竟不同于专业训练,因此,我们应精心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帮助学生完成从数学中的“算法”到程序中算法的过度。本课首先用交流讨论解决“已知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算法,画出流程图,转化成程序代码,引入顺序结构,然后依次加强约束条件,逐步修正算法和相应的流程图,引入选择、循环结构,总结出结构的共性,最后是编程实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结构的认识。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算法,画出流程图,然后与程序语言的实现语句进行对照分析,使学生能正确的使用程序语言实现三种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任何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对三种基本结构实现语句的格式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在帮助学生建立算法思想和程序设计认知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编程并养成良好编程习惯。三种结构实现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以及同种结构的不同语句之间的差异是本节重点。当然,本节主要还是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在后续的程序编写中还将不断用到这三种结构,学生可逐步掌握。 4.课时要求:1课时 四、教学理念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保护层 乳剂层 底层 片基 背面层 保护层 乳剂层 聚乙烯纸基 聚乙烯层 (a) 黑白负片 (b) 涂塑相纸 感光材料的种类与应用机理概述 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感受可见光、红外光、紫外线、X 射线等电磁辐射信息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曝光和一定的加工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物品。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汉代,我们劳动人们就在常年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某些可以“感光”的物质涂抹在器表面制备美丽的图案。今天,感光材料作为信息记录和显示的重要媒介,在文化、教育、科学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站有重要的地位。 感光材料涉及的围很广,按照材料的光敏介质可将其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本文将按照传统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做简单介绍。 1. 银盐感光材料 在感光科学领域,将以银盐(卤化银)为感光介质的感光材料称为银盐感光材料。自从1727年J.Schulge 发现AgNO 3的感光性能至今,银盐感光材料已有两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银盐感光材料具有感光度高、成像层次丰富、成像稳定的优点,是传统摄影领域使用的最主要成像材料。但是基于银盐感光材料存在制作工序复杂、需暗室显影定影、不能实时显示等缺点,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贵金属银。自2005年以来,数码影像技术和产品飞速发展,传统银盐照相产品的需求快速萎缩,已进入迟暮之年。但是银盐感光材料是人类科学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一些研究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1 银盐感光材料的结构 从构造上简单的说,银盐感光材料是由乳剂层、支持层和一系列辅助层构成的。不同的品种的感光材料,由于其照相性能和用途的不同,结构上稍微有些差异。图1为几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特征。 图 1 两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 (一) 乳剂层 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光敏涂层,直接决定了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印刷行业中使用的银盐感光材料如基层的厚度在5 25 m 之间。尽管乳剂层很薄,但是整个照相过程,从曝光、显影、定影到形成稳定的影像,这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都发生在这薄薄的乳剂层中。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第三章练习题 3.1-1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结构,( )结构和( )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3.2-1 如果执行if(x>3)cout<<'A';else cout<<'B';后屏幕上显示的是B,说明x>3的值是()。 3.2-2 如果x的值为234,y的值为-54,则执行 if(x>0)cout<<'A'; if(y<-8)cout<<'B'; 后屏幕上显示的是( )。 3.2-3 如果x的值为4,y的值为-55,则执行 if(x>0) if(x>10)cout<<'A'; else cout<<'B'; else if(y<-8) if(y>-20)cout<<'C'; else cout<<'D'; 后屏幕显示的是( )。 3.2-4 借助于临时变量t交换x和y两个变量的值,应顺序执行的三个赋值语句是(),()和()。 3.2-5 把if(OK)if(READY)y=-1;else y=0;else y=1;中嵌套的if语句改为嵌套在外层if语句else 之后,更改后的语句是()。 3.2-6 从2个数中挑选出最大的至少需要进行( )次比较,从3个数中挑选出最大的至少需要进行( )次比较,从4个数中挑选出最大的至少需要进行( )次比较,从n个数中挑选出最大的至少需要进行( )次比较。 3.2-7 执行if(x>100&&x==0)cout<<"ABC";else cout<<"XYZ";屏幕上显示的是( )。 3.2-8 与 switch(k){ case 1: case 2: case 3:cout<<'A';break; case 4: case 5:cout<<'B';break; default:cout<<'C';break; } 等效的if语句是( )。 3.2-9 与 if(x>=0&&x<=2)cout<<'X'; else if(x>=20&&x<=22)cout<<'Y'; else cout<<'Z'; (其中x是int型变量)等效的switch语句是()。 3.2-10 (多选)执行 cin>>k; if(k>100)cout<<'G'; if(k<100)cout<<'L';

南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期末总复习模块二:三种基本结构和流程控制

模块二:三种基本结构及流程控制 C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这三种结构分别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语句控制实现。 (1)顺序结构:赋值语句和函数调用语句是控制该结构的主要语句。函数调用语句中最常用的是:scanf( )、printf( )、getchar( )、putchar( )等用于控制输入输出的语句。注意用scanf( )输入变量值时要严格按照格式控制串的形式要求输入,用printf( )输出时要进行相应的格式控制,需要熟记几种格式转换说明符:%c、%s、%d、%f、%lf(当变量为double类型时,在scanf 中必须用%lf,但输出时用%f就可以了)。 练习: 1、已知a、b、c为int型变量,用于输入的语句为: scanf("a=%d,b=%d,c=%d",&a,&b,&c);,若想使a的值为1,b的值为2、c的值为3,应当怎样输入?如果提供的输入方法为1,2,3<回车>,则对应的输入语句是什么? 2、float v=1234.5678;,输出格式为:输出总宽度为10,精 度为3,则应使用语句printf(_______);实现;若输出语句为:printf(“%.3f”,v);,输出的内容为:______ (2)选择结构:用if...else、switch语句配合复合语句、break 语句控制实现。If语句有三种形式:单分支if、双分支if、嵌套if,注意else应与其前最靠近的未匹配过的if相对应,而与对齐的形式无关,每一个else实际上都隐含了一个条件,要充分利用

这些条件分析程序;if后的条件通常是关系表达式,但是实际上可以是任何表达式,仅以该表达式是0或非0来判断条件的假和真。注意:if ( )及else后面都只能控制一条语句,经常需要用到复合语句。 switch语句中特别要注意的是:(1)switch后面的表达式类型应当为整型、字符型、枚举型,而不可以是float或double型,因为表达式的取值必须是离散值。 (2)找到与表达式匹配的常量后开始执行,直到遇到break或语句结束才会停止。因此每一个分支后如果没有及时用break,则继续向下执行,这样,switch结构可以选择多个分支执行(3)这些常量的顺序调整不影响程序的正确性,只要每个分支执行的功能固定就可以了。 练习: 1、已知变量tf为整型,下面的条件语句中,五种表达有一种与 其它四个不等价,它是? A、if (tf ) 语句1; else 语句2; B、if ( tf==0 ) 语句2; else 语句1; C、if (tf!=0 ) 语句1; else 语句2; D、if (!tf ) 语句2; else 语句1; E、if (tf==1 ) 语句1; else 语句2; 2、设以下所有变量均为整型,下列程序所实现的分段函数是?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有多种类型,根据地质条件、环境位置、设计形式、实际需求等因素可以有几大类的常用结构体系: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体系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大多用在住宅、办公楼、教学楼建筑中,一般在6层以下。混合结构不易建造大空间的房屋,优点是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但平面使用性较差。 二、剪力墙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处理方便;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当层数较多时会产生过大的侧移,易引起非结构性构件(如隔墙、装饰)破坏进而影响使用。 在非抗震区一般不超过15屋。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水。优点是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缺点是剪力墙间距小,结构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用于大空间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一般建筑高度在180米以内。 四、框架-剪力墙体系 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优点是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侧向刚度较大。一般在建筑高度在170米以内。 五、筒体结构 超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愈来愈大,此结构是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体系,一般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由电梯间和楼梯间组成,两者通过楼盖连接成整体。建筑高度在300米左右。 六、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节点一般假定为铰节点,当荷载作用在节点上时杆件只有轴向力。一般用于跨度较大的屋架。 七、网架结构 网架由许多杆件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结构,是高次超静定结构。是一种空间体系。 一般用于体育馆屋架体系。 八、拱式结构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主要内力是压力,可利用抗压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建造大跨度的拱式结构。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等建筑中,赵州桥就是著名的拱式结构。 九、悬索结构 是比较理想的大跨度结构形式之一,在桥梁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悬索屋盖结构已达160米。悬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钢索用高强度钢绞线或钢丝绳制成。 十、薄壁空间结构 也称壳体结构,属于空间受力结构,主要承受曲面内的轴向压力。常用于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如俱乐部、飞机库等。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保护层 乳剂层 底层 片基 保护层 乳剂层 聚乙烯纸基 (a) 黑白负片 (b) 涂塑相纸 感光材料的种类与应用机理概述 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感受可见光、红外光、紫外线、X 射线等电磁辐射信息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曝光和一定的加工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物品。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汉代,我们劳动人们就在常年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某些可以“感光”的物质涂抹在陶器表面制备美丽的图案。今天,感光材料作为信息记录和显示的重要媒介,在文化、教育、科学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站有重要的地位。 感光材料涉及的范围很广,按照材料的光敏介质可将其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本文将按照传统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做简单介绍。 1. 银盐感光材料 在感光科学领域,将以银盐(卤化银)为感光介质的感光材料称为银盐感光材料。自从1727年发现AgNO 3的感光性能至今,银盐感光材料已有两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银盐感光材料具有感光度高、成像层次丰富、成像稳定的优点,是传统摄影领域使用的最主要成像材料。但是基于银盐感光材料存在制作工序复杂、需暗室显影定影、不能实时显示等缺点,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贵金属银。自2005年以来,数码影像技术和产品飞速发展,传统银盐照相产品的需求快速萎缩,已进入迟暮之年。但是银盐感光材料是人类科学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一些研究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1 银盐感光材料的结构 从构造上简单的说,银盐感光材料是由乳剂层、支持层和一系列辅助层构成的。不同的品种的感光材料,由于其照相性能和用途的不同,结构上稍微有些差异。图1为几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特征。 图 1 两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 (一) 乳剂层 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光敏涂层,直接决定了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印刷行业中使用的银盐感光材料如基层的厚度在5 ? 25 ?m 之间。尽管乳剂层很薄,但是整个照相过程,从曝光、显影、定影到形成稳定的影像,这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都发生在这薄薄的乳剂层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