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疗及氧疗装置

氧疗及氧疗装置

氧疗及氧疗装置
氧疗及氧疗装置

氧疗

氧疗的目的

一、纠正缺氧

缺氧的指标:指氧、PaO2(动脉血气)、组织缺氧(乳酸↑、动静脉氧分压差、憋气症状、心率↑、意识↓)。

PaO2降低并不等于组织缺氧,组织用氧充足的前提是①供氧充足,②肺充分的通气和气体交换,③心脏泵血功能正常,④足够的血红蛋白,⑤组织能正常利用氧,以上5个环节中各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缺氧。

二、预防或减轻心肺负荷,减少呼吸功

动脉缺氧的耐受性:

1220.90

2300.25

3320.86

433 1.57

534 2.03

637 2.08

739 1.12

对于静息患者,即使患者呼衰导致最严重的临床低氧血症,也不会引起全身组织厌氧代谢。慢性低氧患者,通常乳酸不会升高,没有组织缺氧,因此对于这样的患者进行氧疗并不是单单为了纠正缺氧,而是为了预防或减轻心肺负荷,减少呼吸功。

氧疗的适应症

ACCP/NHLBI推荐意见:心跳呼吸骤停、低氧血症(PaO2 < 60 mmHg, SaO2 < 90%)、呼吸窘迫(RR > 24 bpm)、低血压(SBP < 100 mmHg)、低心输出量及代谢性酸中毒(HCO3 < 18 mEq/L)

其他:严重贫血、CO中毒、围手术期

氧疗装置概述

氧疗装备: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文丘里面罩

协和病房里的闭氧最高能提供30-40L/min的氧流量。

正常的分钟通气量为6-8L。分钟通气量(ventilatory minute volume)=呼吸频率x潮气量。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正常成人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为500ml。

吸氧装置分类

吸氧装置原理

1.鼻导管

鼻导管吸氧FiO2的估算公式:FiO2=21%+4 x 氧流量%

但是根据这个公式:

鼻导管吸氧1 lpm时,FiO2 = 21% + 4 x 1% = 25%

鼻导管吸氧10 lpm时,FiO2 = 21% + 4 x 10% = 61%???

鼻导管吸氧20 lpm时,FiO2 = 21% + 4 x 20% = 101%!!!

很明显这个公式是有限制的!

现在为了解释鼻导管的FiO2是不固定的,我们来假设一种理想的呼吸模式:

?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500ml

?呼吸频率20bpm→一次呼吸时间为3s

?吸气时间1s,呼气时间2s(通常的吸呼比为1:2),实际呼气时间为1.5s(呼气末会暂停0.5s)

?解剖上的储氧结构(鼻、鼻咽、口咽):50ml(解剖死腔的1/3)

?鼻导管氧流量6 L/min→(100 ml/s)

解释:潮气量为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假设的情况为吸气时间1s,因此这1秒内吸入的气体量为500ml。在呼气末会暂停0.5s,这0.5s内没有呼吸动作,鼻导管会将解剖储氧结构内的空气排走,使得50ml的解剖储氧结构内为100%的纯氧,在下次吸气时会被吸入。鼻导管在吸气的1s内提供100ml纯氧(6L/min的氧流量,即100ml/s),这样吸气时已经吸入了150ml的纯氧,而潮气量是500ml,剩下的350ml即为空气,空气的氧含量为21%,这里为了便于计算,简化为20%,350ml的空气中氧气为70ml,FiO2=吸入的氧气体积/吸入总气体体积=220ml/500ml=44%。而根据鼻导管的FiO2估算公式:FiO2=21%+4x氧流量%=21%+4x6%=45%。估算值和实际值是非常接近的。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若潮气量为xml (x>150ml),则FiO2=0.2+120/x,x越高,则FiO2越低。

上面是假设了一个正常人的呼吸模式,下面我们来将潮气量改为250ml,而其他条件都不变。FiO2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说鼻导管的FiO2是可变的,虽然设定的氧流量是一样的,但是病人情况各异,实际的FiO2是不同的。

我们再通过下面的表格来了解分钟通气量和FiO2的关系。

鼻导管氧流量不变时,分钟通气量越大,则FiO2越低。

普通面罩

储氧部分(reservoir):FiO2高于鼻导管, 但仍不固定;FiO2 0.60 氧流量<6L/min时, CO2可能蓄积在reservoir内, 造成高碳酸血症

储氧面罩

储氧面罩= 普通面罩+ 储氧气囊

储氧气囊内充满氧气→提高FiO2

PRM、NRM

部分重复吸入储氧面罩(PRM),呼出气与气囊中氧气混合(呼气流量大于氧流量时)

储氧气囊面罩(部分重复吸入):

储氧气囊面罩(非重复吸入):

储氧面罩有两个单向阀,红色箭头所示的单向阀只能吸进储氧气囊里的氧气,黄色箭头只能呼出气体,不能吸进外面的空气。

Venturi面罩

利用机械Venturi原理:增加面罩的氧气流量,限制进入面罩的空气流量

不同种类的venturi面罩:FiO2 24 – 28% (4 lpm),FiO2 35 – 40% (8 lpm)

上图为文丘里面罩和普通面罩的比较

上图为文丘里面罩的机制,根据伯努利方程,S1V1=S2V2(S为截面积),越狭窄的地方流速越大。

Bernoulli effect:1/2 ρυ2 + p = constant(ρ: 密度,υ: 速度,p: 压力)

吸入氧浓度不受患者呼吸形式的影响

气流流速> 最大吸气流速

文丘里面罩上可调控的是FiO2数值(红色箭头所示),黄色箭头为可调节的氧流量,镂空数字为面罩里实际提供的氧流量?一定要确保氧流量与Venturi装置标记一致, 才能保证FiO2准确。例如要提供31%的FiO2,氧流量只能是6L/min或9L/min

吸氧装置优缺点比较

高浓度氧疗在临床的应用

高流量吸氧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氧在体内的交换与转运 正常情况下,体内氧的储备量十分有限,每升氧气仅够人体消耗3—4分钟,因此,人体必须从体外不断的获得氧气 (二)缺氧分类 低张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氧含量减少,导致供氧不足。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释放氧减少,导致供氧障碍。 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器官血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而引起的供氧不足。 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障碍而引起的缺氧。(三)氧疗的指征 1、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 2、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0% 3、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脏活动过度的患者 (四)氧浓度和氧流量 氧浓度=21+4x氧流量(/min) 吸氧流量 低流量氧疗吸氧流量<=4/min 高流量氧疗吸氧流量>4/min 吸氧浓度

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30% 中浓度吸氧吸氧浓度30%~50% 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50% (五)高流量吸氧的定义 高流量吸氧是指在常压下通过佩戴专用吸氧工具以保证吸氧流量>4/min或吸入气体氧浓度>40%的氧疗方法 (六)高流量吸氧的适应症 1、弥散功能障碍 2、通气/血流失调,分流 3、严重心脏疾病 4、CO中毒等有严重缺氧但不伴有CO2潴留 5、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重症肌无力,大量胸水等)(七)给氧器具的分类 鼻氧导管 面罩:储氧面罩、部分重复吸入面罩、非重复吸入面罩、文丘里面罩 (八)经鼻导管吸氧的注意事项 1、在氧流量不变的前提下,潮气量与吸入气体氧浓度成反比。 2、呼吸频率加快,吸入气体氧浓度也将降低。 3、氧的吸入浓度也不是随氧流量无限制的成比例增高的。 4、在临床上,经鼻导管吸氧只适合于对呼吸平稳的病人提供中浓度以下即40%以下的氧浓度。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特点及临床应用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特点及临床应用 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是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直接将一定氧浓度的空氧混合高流量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作为一种无创呼吸支持的形式,其能迅速地改善氧合,目前可以应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外科手术后患者、呼吸衰竭未行气管插管患者、免疫抑制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等。国外研究者开展了很多以经鼻高流量氧疗为主题的研究,其临床价值得到肯定。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特点 1、高流量加温、加湿给氧 HFNC能够经鼻导管给予加温、加湿的高浓度氧气,气流量可高达60L/min,由于气流量可以设置为超过多数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吸气峰流量水平,从而保证了氧浓度的恒定;HFNC 的加温、加湿功能可以保护气道黏膜,增强黏膜纤毛的清理能力。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增加功能性残气量 Riera等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评估高浓度鼻导管吸氧、体位与呼气末容积的关系指出,无论采取何种姿势,经鼻导管吸入高流量气流均可以通过增加功能性残气量来增加整体区域性呼气末肺阻抗。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临床应用 1.应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 在相同的PaCO2水平下,接受HFNC治疗的患者呼吸频率更慢,提示能够减少肺死腔。而肺死腔增加可造成低氧血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增加。无创通气组平均潮气量超过9ml/kg体质量,肺损伤程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病死率高于高流量氧疗组。 2.应用于呼吸衰竭未行气管插管者 纳入患者主要为肺间质纤维化、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癌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FNC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为30H。缺氧性呼吸窘迫患者拒绝行气管插管时使用HFNC可提供适当的氧合,并成为另一种无创通气方式。 3.应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 国外文献研究对10例Ⅲ度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了HFNC,在超声心动图的导引下发现,随着输出流量的升高,心脏的前负荷逐渐降低,而呼吸频率也从使用HFNC之前的23次/min 下降到17次/min和13次/min,从而使Ⅲ度心力衰竭患者受益。随后使用HFNC,发现在无创通气后的稳定期使用传统的文丘里面罩无法满足患者的氧合需求,而使用HFNC后氧合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程度也明显降低。 4.应用于拔除气管插管后、气管插管及需行气管镜操作的患者 在一项单中心研究中对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应用HFNC与经鼻导管面罩吸氧效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HFNC组的PaO2/FiO2更高,而36h的血氧分压(PaO2)更高,且HFNC组更少患者需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HFNC应用于肺泡灌洗有创操作中,能够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有报道提出,在气管插管时也可运用HFNC技术。 小结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作为一种新的氧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有创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概率,并通过加温、湿化装置使气体达到人体最适宜的温、湿度,提高舒适性,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有着明显优势。HFNC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HFNC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氧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一、转运前:(1)评估病情:转运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有可能出现 的情况。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有无休克征象、患者的伤情(如受伤部位、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等)、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评估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意。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2)充分准备:包括病人、物品、急救药品及护送人员的准备。①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依据病情填写好交接记录单。②转运前10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受科室做好充分准备。③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转运中所使用各种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④转运前要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要预先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备好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氧气袋等备品。⑤妥善约束躁动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使用留置针。⑥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3)转运方式:工具的准备。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搬运次数,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过程中搬运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二、转运中:病情观察及护理。①转运时抬起床栏或使用约束带交叉固定, 保持安全舒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转运途中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护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包括各种检测指标、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时的救治等。 ③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伤口包扎敷料渗透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运情况。④内出血患者注意有无休克的发生,重点观察患者神志,皮肤湿度等。⑤转运时还应注意患者的保暖及安全,搬运患者时要动作轻稳,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撞墙、门、物等,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三转运后:病情交接。护送人员应与病房护士严格做好交接,交接内容包括: 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导管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及各种术前准备,双方科室交接人员在转运病人核查表上签名。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要求规范指导应用专家共识

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应用专家共识 2014年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在中国地开始应用,短短几年在临床上得到快速普及推广,其临床疗效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国际著名杂志近些年来也相继发表了多篇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明了HFNC在轻中度单纯低氧性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1]。 与传统氧疗、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及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比较,HFNC如何定位?如何规应用?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特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规应用HFNC。 一、HFNC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 HFNC是指一种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 ℃)和湿度的高流量(8~80 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该治疗设备主要包括空氧混合装置、湿化治疗仪、高流量鼻塞以及连接呼吸管路[3]。结合国和国际通用命名习惯,本共识统一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进行表述,英文简称为HFNC(图1)。

图1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示意图 人类开始氧气治疗的历史可回溯到18世纪后叶,20世纪初即开始应用橡胶制作的鼻导管进行氧疗[4]。1987年美国研发了最高流量可达20 L/min的氧疗加温湿化装置MT-1000,应用于囊性肺纤维化等患者氧疗促进下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近10年来,HFNC进入快速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阶段,国际主流HFNC装置都是采用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用空氧混合器进行空氧混合,吸入氧浓度(FiO2)为21%~100%,应用涡轮提供高流量的气体,采用呼吸机应用的加温加湿器和管路加热导丝对吸入气体进行全程加温加湿,并通过近患者端实时监测温度和氧浓度进行动态调控。 另外,部分呼吸机厂家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上设置了HFNC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呼吸机的临床适用围,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5]。国HFNC的历史仅有5年左右,在前期仿制国外HFNC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很短的时间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可自动调节和精确调控FiO2(21%~100%)、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1 ℃、呼吸管路采用免消毒气路技术等。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病人转运包括所有病人从原来楼层或部门通过推床、轮椅等转运到其他部门。 2、一般病人转运须有护士或医院内其他人员陪同。 3、除病人责任护士以外的工作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包括病人去其他科室检查), 须先通知责护。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病人安全负责。 4、护士长、责任护士有权决定转运工具(包括约束带的使用),按病人病情安排 人员护送。(除医生特殊医嘱外) 5、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病人病情,清空各引流管,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确保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 6、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 药物,并通告电梯等候,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7、危重(躁动)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工作。 8、负责转运危重病人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转运途中(或检查时),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关注管道是否正常和随身的各种仪器 的工作情况。 9、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 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10、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 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 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 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注意事项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注意事 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危重患者院内检查、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危重患者在检查、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患者病情未做个面评估,对预后及可能的病情变化估计不足;未充分作好各项准备工作(患者、药品、仪器)等;未提前通知目的科室做好对患者进行检查准备;转运方法不当,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未与家属进行必要的医患沟通并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再次学习危重患者院内检查、转运注意事项,保证医院内检查、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畅。 一、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危重患者检查、转运途中监护及抢救措施受到限制,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易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的不稳定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危重患者如何转运,护士必须与医生一起充分评估院内转运的可行性。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生命体征、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用药情况、伤口处理等。其他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内环境紊乱(如低钾血症、酸中毒等)诱发心律失常,搬运患者时导致否加重病情或出现意外损伤,躁动患者是否有坠床的可能,引流装置是否有脱落的可能,有无影响呼吸循环的潜在危险因素等。 二、转运前的充分准备 1转运途中氧气供应

绝大多数的危重患者在检查、转运过程中需持续给氧。在检查、转运途中采用便携式氧气袋给氧。需呼吸机支持的患者需配备转运呼吸机,对于昏迷患者及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备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物品。 2 转运途中仪器准备 检查心电监护仪蓄电池情况,以确保检查、转运途中能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准备蓄电池微泵,在途中能保证均速给药。检查呼吸机工作情况,氧气瓶内氧气是否充足。 3 转运中药物准备 保证检查、转运途中有必需的备药,置于急救箱中,用标签标明。抢救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甘露醇等。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予不同的急救药物,如躁动患者应备镇静剂。 三、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1 检查插管固定的安全 确保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患者应记录插管深度,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必要时加固原来的固定,以防转运过程中不慎使导管滑脱或移位。 2 清理呼吸道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太和医院急诊科高小敏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病人准备转运目的 【文摘】急诊科是危重病人的首诊科室,病人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因此急诊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在转运危重病人过程中的要求及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运目的 进行CT、MRI、X光片检查、B超、急诊手术及运送到专科住院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1、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前应评估转运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意识、呼吸、心血管、胃肠系统等变化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造成影响的情况,因此对于重症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师的评估和权衡,作为急诊护士也应评估和考虑转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如转运前病人的生命体征不够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疗为必须时,应有主管医师一同前往,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避免盲目转送。 2、病人的准备 2.1、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护士

应评估病人焦虑及疼痛程度,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2.2、昏迷病人应调整好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携带口咽通气管、呼吸气狴等物品,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3、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应保持管道位置正确、通畅,防止滑脱。 2.4、对颅脑损伤的病人,转运前需去除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降颅压药物的应用,转运前应吸净痰液,控制烦躁,妥善给予约束。 2.5、外伤失血病人建立2~3条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保证有效循环,骨折病人妥善固定。 2.6、各种引流管、输液管通畅、衔接处固定牢固、紧密,防止扭曲、折叠,导尿者应清空尿袋。 2.7、监测并准确记录各项生命指征,以便转运前后对照。 3、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 3.1、急救药品:为预防转运途中的病情变化如心律失常、血压改变、呼吸异常等,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备好相应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可拉明、洛贝林等药物。 3.2、供氧装置: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供氧,因此要根据病情备好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用物、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瓶等物品。 4、保证绿色通道“真正畅通” 急诊科在转运危重病人前应与相关科室及部门联系好,交待病人

高流量氧疗

1

20年趋势 – 氧疗成为近年呼吸治疗研究关注热点
? 关于机械通气的文献46102篇 ? 关于氧疗的文献82368篇 ? 关于高流量氧疗的文献412篇,主要集中在2011年以后
每年出版的高流量氧疗文献数
每年被核心期刊引用的高流量氧疗引文数
统计数据来源自ThomsonReutersISIWebofKnowledge平台
2

什么是氧疗?
? 关于氧疗
? 泛指针对病人各类缺氧的治疗
? 氧疗的分类
? 按吸氧浓度 ? 按给氧流量
? 低流量给氧系统 ? 高流量给氧系统 ? 储存式给氧系统
3
?按给氧方式
? 鼻导管
? 面罩 ? 头罩 ? 双侧鼻塞 ? 持续气道 ? 正压通气 ? 机械通气 ? 体外膜肺 ? 高压氧舱

高流量氧疗
高流量氧疗命名: ?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O (High-Flow Nasal Oxygen) ? 鼻导管高流量氧疗NHF ( Nasal High-Flow)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HHFNO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Oxygen)
高流量氧疗定义 ? 是指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导管直接将一定氧浓度的高流量的空氧混合气
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
4

高流量氧疗的设置原理
流量表 导管
空氧混合器
鼻导管
管路 自动加温湿化器
吸氧浓度21%-100% 吸气流量最高可达60L/min
5

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范本

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范本 为了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今天为你整理了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范本篇一1、病人转运包括所有病人从原来楼层或部门通过推床、轮椅等转运到其他部门。 2、一般病人转运须有护士或医院内其他人员陪同。 3、除病人责任护士以外的工作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包括病人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责护。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病人安全负责。 4、护士长、责任护士有权决定转运工具(包括约束带的使用),按病人病情安排人员护送。(除医生特殊医嘱外) 5、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病人病情,清空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确保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 6、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并通告电梯等候,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7、危重(躁动)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工作。 8、负责转运危重病人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

验,转运途中(或检查时),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关注管道是否正常和随身的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 9、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10、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 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范本篇二(1) 出、入院病人的护送 1) 住院登记处应派专人陪送新人院病人到科室,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病人,使用安全的方法,如轮椅、车床等送至病房,必要时由医护人员护送。 2) 急诊科病情危重的病人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住院登记处和病区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护送至病房,人院手续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 3) 病人康复出院时,医护人员应送病人至电梯口,病情需要时应送至医院大门口。 (2) 手术病人运送 1) 凡手术病人由医护人员负责接送。不能行走及给予麻醉前用药的手术病人,应用平车接送,重危病人须有经(主)治医师陪送。 2) 接送病人出入时应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碰伤,移动病人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危重患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检查诊断或为了得到更好有效的救治。然而,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仪器设备、人员等因素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导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不利后果,甚至发生心搏呼吸骤停。为保证危重患者检查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特制定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流程。 一、转运前的评估: 1、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有无休克征象;患者的伤情,如受伤的部位,创伤的性质,有无骨折,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的情况;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 2、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对患者照顾和转运帮助的知识水平。 二、转运前的准备: (1)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 (2)人员组成外出检查时必须由医护人员的陪同,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均应具有丰富的转运临床经验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3)器械准备对高风险的病例,转运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充电量足)、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充电

量足)、急救药品、氧气等抢救物品。 (4)与其他科室的配合与检查科室、病房、手术室及电梯房联系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到密切配合,缩短转运途中的时间,降低转运风险。 三、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中,护士全程陪同,始终站在病人头侧,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如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如遇躁动不安的患者除加护栏外应采取保护性约束,以保证病人安全,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出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内出血的患者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病人的皮肤温湿度、神志状况等,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舌后坠者采用通气导管(放置口咽通气道)。 (3)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患者转运是一个连续性的救治过程,要对患者病情连续不断的监测及有效治疗。①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各种药物输入顺利;②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③气管插管的病人应妥善固定,随时观察插管位置、刻度并保证足够的氧气。 (4)保暖和安全:转运患者时注意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防止受凉,

氧疗操作常规

氧疗操作常规 [病史采集] 1.低氧血症或缺氧的原因: (1)低氧血症的原因:肺泡通气不足、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动-静脉分流、弥散障碍。 (2)组织缺氧的原因:循环障碍、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氧耗量增加、氧运载障碍。 2.症状: 临床表现是非特异的,取决于基础疾病的轻重,发生缺氧的缓急,患者对缺氧的适应性和代偿能力。急性缺氧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心悸、心绞痛、淡漠、嗜睡、欣快感、头痛、倦怠、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 2.各系统检查: (1)呼吸系统:口唇指趾紫绀、呼吸频率增快、肺部湿性罗音。

(2)心血管系统:血压降低(中度缺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极严重者出现室颤或心脏停跳。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迟钝、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感觉迟钝、抽搐、扑翼样震颤、反射亢进、共济失调。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2)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3)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 2.器械检查: (1)心电图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引起低氧血症或组织缺氧的原发病,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缺氧的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 (1)临床上一般根据PaO2和SaO2来区分低氧血症的严

重程度。 轻度:无紫绀 PaO2>6.67KPa(50mmHg),SaO2>80%。 中度:有紫绀 PaO2为4.00~6.67KPa(30~50),SaO2 60~80%。 重度:显著紫绀 PaO2<4.00KPa(30mmHg),SaO2<60%。 (2)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测定组织缺氧的实验室指标。 急性病患者PaO2<6.67KPa,常推断已有组织缺氧存在。 Pv-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可作为组织缺氧的指标,P v-O2<4.67KPa认为存在组织缺氧。 [氧疗适应证] 1.低氧血症: 目前较公认的应用氧疗的标准是PaO2<8.00KPa (1)单纯低氧血症。 (2)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2.血氧分压正常的缺氧: (1)心输出量降低。 (2)急性心肌梗塞。

关于氧疗你需要知道的 5 个问题

氧气天天吸关于氧疗你需要知道的5个问题2016-05-17羟考酮 氧疗因效果肯定、方法简便和价格低廉,已成为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呼吸疗法。 对任何一个临床医生来说,氧疗似乎都不陌生,但由于对氧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以下问题和回复来自于站友们的分享,在此表示感谢。 1氧气天天吸: 吸氧疑问知多少?低流量吸氧,中流量吸氧,高流量吸氧,流量的数值是多少? 低浓度吸氧,中浓度吸氧,高浓度吸氧,吸入氧的浓度数值是多少? 吸入氧浓度估算公式(21+4Q)%(Q 为流量),根据这个公式,流量与浓度是否可以对应? 一般低流量是1~2 L/min,中流量2~4 L/min,高流量4~6 L/min;吸氧低浓度< 30%,中浓度30%~50%,高浓度> 50%; 因为吸氧装置的不同,如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吸氧流量和吸氧浓度无对应关系,吸氧公式(21+4Q)%只是用来简单计算鼻导管吸氧的公式,不适用于面罩的吸氧浓度计算。 当吸氧浓度超过6 L/min时,应用鼻导管吸氧浓度很难再增加,所以上面的流量标准也只是针对鼻导管吸氧而言。 普通面罩吸氧流量5~6L/min吸氧浓度约40%;吸氧流量6~7L/min吸氧浓度约50%,吸氧流量7~8L/min吸氧浓度约60%。 储氧面罩吸氧流量6 L/min,吸氧浓度约60%;吸氧流量7 L/min,吸氧浓度约70%;吸氧流量8 L/min,吸氧浓度约80%;吸氧流量9~10L/min,吸氧浓度约90%。

2低、中、高流量吸氧分别在什么情况使用? 临床上最常见的如COPD 等Ⅱ型呼衰的患者适合低流量给氧,可以通过低氧刺激呼吸中枢。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或心源性呼吸困难可以短时间内高流量给氧。 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不宜超过6L/分。鼻导管吸氧时,是以鼻咽部解剖死腔作为氧气储备仓,6L/分已能完全预充,提高氧流量不可能进一步增加吸入氧浓度,此时,要提高氧浓度需加用储气囊。应用普通面罩,氧流量应在5~8L/分。氧流量高于5L,才能将面罩内的绝大多数呼出气冲刷出去,防止CO 2重吸收。但氧流量也不宜高于8L,由于解剖死腔和面罩的储气空间已被氧气预充,再提高氧流量,FiO 2也不会升高。 一般认为,在1个大气压条件下,吸入氧浓度低于40%的氧疗是安全的,吸入氧浓度高于60%要注意有可能引起氧中毒,高浓度氧疗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高浓度氧疗副作用: 可导致呼吸抑制,通气量下降,CO 2储留;可引起去氮性肺不张;易导致氧中毒性肺损伤;新生儿吸入高浓度氧,还可能引起视网膜的病变及晶状体纤维增殖症,导致失明。 3应用Venturi 面罩吸氧浓度最高只有40%吗? Venturi(文丘里)面罩两边有孔,根据Venturi 原理制成,氧气通过狭窄喷射口时形成喷射气流,在周围产生负压,使环境中的空气通过边缝被吸入面罩。 吸入空气量与喷射口氧气流速成反比。喷射口越小,氧气流速越大,吸入的空气量越多。调节喷射口的大小,能分别控制吸入氧浓度在24%、28%、31%、35%、40%。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注意事项

危重患者院内检查、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危重患者在检查、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患者病情未做个面评估,对预后及可能的病情变化估计不足;未充分作好各项准备工作(患者、药品、仪器)等;未提前通知目的科室做好对患者进行检查准备;转运方法不当,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未与家属进行必要的医患沟通并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再次学习危重患者院内检查、转运注意事项,保证医院内检查、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畅。 一、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危重患者检查、转运途中监护及抢救措施受到限制,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易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的不稳定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危重患者如何转运,护士必须与医生一起充分评估院内转运的可行性。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生命体征、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用药情况、伤口处理等。其他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内环境紊乱(如低钾血症、酸中毒等)诱发心律失常,搬运患者时导致否加重病情或出现意外损伤,躁动患者是否有坠床的可能,引流装置是否有脱落的可能,有无影响呼吸循环的潜在危险因素等。 二、转运前的充分准备 1转运途中氧气供应 绝大多数的危重患者在检查、转运过程中需持续给氧。在检查、转运途中采用便携式氧气袋给氧。需呼吸机支持的患者

需配备转运呼吸机,对于昏迷患者及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备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物品。 2 转运途中仪器准备 检查心电监护仪蓄电池情况,以确保检查、转运途中能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准备蓄电池微泵,在途中能保证均速给药。检查呼吸机工作情况,氧气瓶内氧气是否充足。 3 转运中药物准备 保证检查、转运途中有必需的备药,置于急救箱中,用标签标明。抢救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甘露醇等。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予不同的急救药物,如躁动患者应备镇静剂。 三、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1 检查插管固定的安全 确保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患者应记录插管深度,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必要时加固原来的固定,以防转运过程中不慎使导管滑脱或移位。 2 清理呼吸道 危重患者均可能出现气道阻塞,转运前吸净口咽分泌物和血液,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等误吸,必要时予放置口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并加以固定,确保气道通畅。观

氧疗不良反应

氧疗的不良反应 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氧疗不良反应。 氧浓度与流量的换算:吸氧浓度(%)=21+4 X氧流量(L/分)(1)氧中毒:肺实质改变。表现为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 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燥、断续干咳。 预防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及经常做血气分析,动 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2)肺不张:表现为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 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预防应鼓励病人做深呼 吸,多咳嗽和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应加强湿化和雾化吸入。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由于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 转的失明。因此应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5)呼吸抑制:见于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降低、PaCO2 增高,)由于影响到外周化学感受器的调节机制。因此,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与低浓度、低流量(1-2 L/分)吸氧。

吸痰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每次更换,储液瓶内的液 体应及时倾倒,勤做口腔护理。 (2)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气道是否通畅,病人的生命体征,吸出夜的色、质、量。 (3)使用呼吸机或缺氧严重者,吸痰前可加大氧流量,再行吸痰操作,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不宜过粗,特别是小儿。 (4)插管时不可有负压,动作轻、稳,左右旋转,向上提拉,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 (5)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连续吸痰操作时,两次间隔的时间是2-3分钟。(6)自口腔吸痰有困难者,可由鼻腔进行。鼻腔、口腔、气道切开需要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 开处,再吸口腔,最后吸鼻腔。 (7)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或交替使用雾化吸入方法,加入化痰药物,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吸氧技术、

吸氧技术操作 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评估患者 接触患者前七步洗手法洗手 治疗单与医嘱核对,准确无误(两人核对) 评估患者所需用物:(治疗盘,手电筒,治疗单) (至病房)您好,您是X床,XX吗?请先让我核对一下您的床尾卡您好,今天您刚做完手术,现在感觉怎么样?(我感觉心慌) 让我检查一下,遵医嘱要给您吸一会氧气,您以前吸过氧吗? 吸氧前让我看一下,您的鼻腔和通气情况(按压双侧鼻翼,嘱患者呼气,检查双侧鼻腔,是否通畅) 鼻腔内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两侧鼻通气良好,那我们就选择双鼻腔吸氧,请您稍等,我去准备用物 操作前准备: 七步洗手法洗手 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放置氧气表,氧气管,一个换药碗内盛凉开水,另一个换药碗放用纱布包裹的通气管,湿化瓶内放1/2满注射用水,安尔碘,棉签,弯盘,必要时备胶布; 操作过程:(推车至病房) 操作前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并做解释取得合作

打开设备盖上氧气接口,接氧气表和湿化瓶,右手持氧气流量表,将氧气流量表对准氧气管道插口,注意方向和定位,与设备带垂直用力下压回拉,确认氧气表安装稳妥。 检查氧气是否通畅(打开调节器) 用湿棉签清洁鼻腔(棉签扔到黄色医疗垃圾桶中) 检查一次性吸氧管,打开包装,(包装袋扔到黑色生活垃圾桶中) 连接吸氧管,调节氧流量(放到盛有凉开水的治疗碗中检查氧气管是否通气) 操作中,再次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 将鼻导管插入患者双侧鼻腔1cm,将鼻导管环绕患者双侧耳部向下放置,根据情况调节好松紧度,防止导管过紧,引起皮肤破损。如果是鼻导管吸氧,先测量长度,从鼻尖到耳垂的2/3处,再插吸氧管固定,记录时间,氧流量和病人反映。 指导患者: 1.请您合上嘴,用鼻子进行有效的呼吸,请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 者调节氧流量 2.不要随意接触氧气接口,接口附近严禁明火,吸烟和涂油; 我将呼叫器放在您的床头,如果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请您及时来呼叫我,我也会随时来巡视病房的; 停氧过程: 停氧前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 了解病人缺氧改善情况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 2.门、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接诊护士应核对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报销类别等信息是否与患者就诊卡、住院证上的信息相符。 (2)建立和执行住院患者手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3)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及诊疗操作前查对依据。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佩戴手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须经两人核对。 (4)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5)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诊疗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手腕带信息,并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6)若手术中需取下手腕带,术后应与患者病历一同带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与接患者护士交接清楚,确认患者身份后立即重新佩戴。 4.转接和交接班时认真识别患者身份,对病区内患者转床、转科或对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使用镇静药物等重点患者,均要识别和核对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由转诊医师和护士同接诊医师和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核对。 5.操作前和辅助检查前识别: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按照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查对和识别。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标本采集、输血、输液、给药时由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身份。行心电图、B超、胸片、CT、MRI、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时,由辅助科医技人员及护送的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根据医嘱及时安排患者转运。 2、转运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方可转运,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通知接收部门做好 准备; 3、转运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 4、转运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填写交接单。 5、转运过程中,保证患者的舒适安全,做好沟通。 6、转运过程中病人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 协助。

(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 (2)病情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妥善处理各种管路。 (3)解释:告知病人、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 (4)备齐用物:病历、X片、CT片等,危重患者备抢救物品(急救盒、简易呼吸器等)。(5)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及防雨工具(如雨雪天使用消毒床罩),填写交接单。 重点——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2.转运中 (1)注意保暖;保持头在前或在高位(上下坡); (2)护士站在患者头侧;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保证生命支持设备正常运行。 (3)患者如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组织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 (4)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损伤。 (5)做好沟通交流。 3、转运后 (1)确认病人身份:腕带、病历、病人本人或家属。 (2)确保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评估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各种管路、皮肤情况(伤口、压疮等)、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特殊用药情况)等。(3)做好物品:X片、CT片、病历等,填写交接单。

制订部门:护理部 1、病人的基础情况评估 (1)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等。 (2)专科注意事项。 (3)转运的目的:因治疗需要转科或(和)诊断性检查或(和)进行本科室无法完成 的治疗、操作和急诊手术。 (4)权衡利弊。 2、家属的心理沟通 (1)危重病人病情严重、预后差,家属难以接受,需做心理沟通和解释。 (2)医生解释转运或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性。 (3)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运。 3、神经系统评估重点是神志、肢体活动。 (1)清醒病人:①通知即将进行的转运。②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③适当应 用镇静、镇痛药物。 (2)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①评估病人烦躁程度,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② 评估病人肢体运动情况,适当给予约束。 (3)昏迷病人:①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观察有无舌后坠,备口咽通气管。 4、呼吸系统的评估①呼吸频率、节律、深度。②脉氧饱和度。③痰液情况。④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⑤给氧方法和途径。 (1)需要氧疗的病人:备氧气枕或氧气瓶。 (2)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的病人:①行气管插管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② 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①妥善固定导管。②吸净分泌物。③评估自主呼吸情况,选择给氧方法。 (4)二氧化碳分压>50mmHg的病人:①评估病人有无精神症状。②持续低流量给氧。 5、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是心率、心律、血压。 (1)BP正常,ECG显示HR正常——脉氧饱和度监测。 (2)ECG提示心律失常:根据医嘱给药后观察ECG变化,心律控制后与医生协商后决定是否转运,如果必需转运:①家属签字。②医生随行。③心电监护、注射泵、简易呼吸器接面罩等。④备齐药物(西地兰、合贝爽、利多卡因等)。 (3)BP不平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①家属签字。②医生随行。③心电监护持续监测血压变化。④微量泵,备足血管活性药物,确保药物有效泵入。 6、原发疾病评估过去史、现病史、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熟悉病情、了解可能的并发症。 7、其他常见问题 1)呕吐: 未留置胃管的病人:①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②心理安慰。③观察面色、(SpO2)及呼吸情况。④到病房后立即将病情报告医生。 留置胃管:①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②抽吸胃管、排除胃内容物、减轻不适感。③心理安慰。④观察面色、SpO2呼吸情况。⑤到病房后立即将病情报告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给 予药物。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评估与准备 1、评估:(1)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平稳后 方能转运(需手术、介入、特殊检查治疗等除外)(2)专科病情:评估专科病情及伤情,受伤部位、创伤的性质、创伤程度等(3)心理反应: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等(4)评估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做好充分准备,将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同意。(5)确认已与接收科室做好沟通。 2、准备:包括病人、物品、急救药品及护送人员的准备 (1)转运前由责任护士计划最佳转运路线,测量生命体征,检查静脉通路 是否通畅,固定良好,填写交接记录及护理记录单。(2)转运前10分钟再次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确认准备工作已完善,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受科室做好充分准备。电话通知电梯待命及转运通道保持畅通。 (3)转运前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标识清楚,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 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转运中所使用各种仪器蓄电池 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4)转运前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要 预先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备好简易呼吸器、麻醉面罩、氧气袋等 备品。 (5)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 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协调能力。 3、转运方式:(1)工具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转运前检查转运工具的性能是否完好。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 搬动次数,避免因搬动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2)转运过程中搬运 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工具(如过床易)和方法,保护隐私,关心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 4、转运前病情及处理:(1)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 如使用降颅内压的药物、镇静药,控制烦躁,吸净痰液,妥善约束患者等(2)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纠正后方可转运(3)骨折患者应妥善固定(4) 昏迷患者应吸净痰液,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口咽通气管或建立人工气道(5)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加压包扎止血,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或输血,稳定患者生命体征(6)使用转运呼吸机的患者应保证转运呼吸机各种 参数尽可能与转运前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