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sat实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sat实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sat实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sat实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matlab-psat潮流计算实验

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matlab中psat工具箱,打开d_009.mdl,进行潮流计算和绘制该电力系统的潮流图,将其中的一个PV结点改成PQ结点,调整参数大小,验证在已知一组参数的条件下求另外一组参数,结果是一样的,进一步理解PV、PQ节点的意义,并进一步修改其中的参数,观察不同参数条件下潮流分布图的变化,加强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理解

实验原理

PQ节点:这类节点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是给定的,节点电压和相位(V,δ)是待求量。通常变电所都是这一类型的节点。由于没有发电设备,故其发电功率为零。在一些情况下,系统中某些发电厂送出的功率在一定时间内为固定时,该发电厂也作为PQ节点,因此,电力系统中绝大多数节点属于这一类型。

PV节点:这类节点的有功功率P和电压幅值V是给定的,节点的无功功率Q和电压相位δ是待求量,这类节点必须有足够的可调无功容量,用以维持给定的电压幅值,因而又称之为“电压控制节点”,一般是选择有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和安装有可调无功电源设备的变电所作为PV节点。在电力系统中,这一类节点的数目很少。

实验过程

步骤一:了解psat工具箱,打开d_009mdl

其中PV的参数为:

即已知P,V情况下,求Q,θ

步骤二:加载后,点击power flow绘制出潮流分布图

步骤三:

点击static report可以清楚地看到母线电压、相角、有功、无功等潮流结果。

步骤四:观察计算结果

1.bus3的母线电压、相角、有功、无功分别为:

V=1.025,θ=0.08142,P=0.85,Q=-0.1086;

步骤五:将其中的一个PV结点改成PQ结点,重复上述实验:

其中参数设置如图所示:

即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设置为P=0.85和Q=-0.1086,求V和θ,b并观察此时潮流计算的结果和潮流分布图:

以及潮流计算的结果:

计算结果与步骤一的结果一致,即bus3对应的V=1.025,θ=0.08142,P=0.85,Q=-0.1086;

实验结论

PQ节点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是给定的,可以求得节点电压和相位(V,δ)PV节点的有功功率P和电压幅值V是给定的,节点的无功功率Q和电压相位δ可以求得,在已知一组参数的情况下可以求得另一组参数,结果是一致的。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技术综述 摘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和特点,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条件,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系统、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智能调度、电力电子设备、分布式电源接入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调度;节能减排;分布式发电 Survey on Smart Grid Technology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smart grid is expounded,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smart grid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smart grid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As a reference for relative resear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to develop smart grid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key technolog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in the fields of power network topology,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demand side managemen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power electronic equipments,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tegration etc. Key words: smart grid;intelligent dispatching;energy-saving and pollutant emission reducing;distributed generation 0引言 近来国际上,特别是在北美和欧洲关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和讨论很热。智能电网是使用健全的双路通信、高级的传感器和分布式计算机的电力传输与分配网络,其目的是改善电力传送和使用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常用的英文术语有:Smart Grid,IntelliGrid,Self-Healing Grid,Modern Grid等。这些词具有相似的 内涵,目前使用较多的是Smart Grid。本文使用的“智能电网”与此词相对应[i ii iv]。1智能电网研究的目标和主要特征 1.1智能电网研究的目标 智能电网研究的目标是: 1)实现(以抵御事故扰动为目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 2)使分布式电源(DER,含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和电力用户的需求响应)得到有效的利用; 3)提高电网资产的利用率; 4)提高用户用电的效率、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需要强调的是,驱使人们研究智能电网的,不是电的成本,而是由于缺乏合格电力所造成损失的成本。而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已为实现这些目标准备好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1.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同目前电网的功能相比较,将来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是: 1)激励节约用电——向用户提供充分的实时(或分时)电价信息,有许多方案和电价可供用户选择; 2)提供发电及储能——以大量“即插即用”的分布式电源补充集中式发电; 3)使市场化成为可能——末端用户可以积极参与成熟、健壮、很好集成的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作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结课论文 姓名杨双双 学号201420542396 专业控制工程 性质国家统招(√)单考() 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科目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成绩

加强电网三道防线建设的建议 开题报告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的动态特性日益复杂,电网运行稳定控制的复杂度也相对提升。然而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均发生了大面积停电,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生活,这些引起了国内外对电网安全运行的高度关注。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次系统建立了合理的电网结构、配备完整的电力设施、安排合理的安全运行方式,二次系统应配备性能完备的继电保护系统和适当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这组成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为三道防线。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我国电力系统承受最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分为三级: 第一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单一故障(出现概率较高的故障)]; 第二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单一严重故障(出现概率较低的故障)]; 第三级标准: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是,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多重严重故障(出现概率很低的故障)]。 三道防线是电力系统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三道防线来确保电力系统在遇到各事故时的安全稳定运行,其定义如下: 第一道防线:由性能良好的继电保护装置构成,确保快速、正确地切除电力系统的故障元件。 第二道防线:由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及切机、切负荷等稳定控制措施构成,对预先考虑到的存在稳定问题的运行方式与故障进行检测、判断和实施控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道防线:由失步解列、频率及电压紧急控制装置构成,当店里系统发生失步震荡、频率异常、电压异常等事故时采取解列、切负荷、切机等控制等措施,防止系统崩溃,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第三道防线一般不站队特定的运行方式与

DLT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F23 备案号:7783—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2000-11-03 发布 2001-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关于下达1997年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中所列项目任务《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而编制。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这类措施虽然已在电力系统中有较普遍的应用,但尚缺乏较全面、系统的技术规定来指导有关的科研、设计、制造和运行工作。本标准即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制定。 原电力工业部曾制定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1981年),并且正在进行修订。该导则提出了对电力系统在扰动时的安全稳定原则要求。本标准是根据这些原则提出对安全稳定控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遵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起草与表达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及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要求。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和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分专委会和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季修、孙光辉、李发棣。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次 前言

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

考纲 稳态分析计算题从稳态分析出 1.潮流计算 2.稳态运行(本科教材,有功、无功调节) 3.故障分析(简单故障,对称分量法) 4.状态估计(基本概念) 暂态分析 1.同步电机模型(基本概念) 2.稳定性分析 1)主要是暂态稳定(时域法、直接法——基本概念) 2)低频振荡 重点内容 潮流计算 1.等值参数 变压器模型参数 本科教材上册,P23,2-3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和参数 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对应等值电路,有哪些参数,物理意义 本科教材上册,P126,图6-10、图6-11 变压器Y/△-11接法,原变、副边U、I相位关系 见本科教材上册P156,图7-15 输电线路等值电路,序阻抗怎么定义的,影响因素。各序阻抗大小关系,倍数关系。 见本科教材上册P130,6-4节

2.计算方法 1)基本要求 对于一个潮流算法,其基本要求可归纳成以下四个方面 1)计算速度 2)计算机内存占用量 3)算法的收敛可靠性 4)程序设计的方便性以及算法扩充移植等的灵活通用性 2)各种方法及特点 高斯-塞德尔法:优点是原理简单,程序设计十分容易,占用内存非常节省,且每次迭代所需计算量很小。缺点是收敛速度很慢,迭代次数与计算网络节点数密切相关;并且对于病态条件的系统,往往会收敛困难。 牛顿-拉夫逊法: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算法,是其他一些派生算法的基础,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和良好的收敛可靠性。 快速解耦法(P-Q解耦):在计算速度、内存占用量及程序设计简单等方面的优异特性,已经使它成为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算法。特别对在线计算,作为一种精确的算法,其计算速度更非其他算法所能比拟。 保留非线性算法:采用了更精确的模型,具有良好收敛可靠性、较快的计算速度。 最小潮流法:在处理病态潮流方面具有优越性。 另外, 随机潮流,直流潮流等,见研究生教材上册,P70 3)牛顿-拉夫逊法计算过程,存在问题 ——计算步骤,见本科教材下册,P43~44 ——性能和特点 突出优点是收敛速度快,若选择到一个较好的初值,算法将具有平方收敛特性,一般迭代4~5次便可以收敛到一个非常精确的解,且迭代次数与所计算网络的规模基本无关。牛顿法也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对于病态系统均能可靠地收敛。 缺点是牛顿法所需的内存量及每次迭代所需时间均较高斯-塞德尔为多,并与程序设计技巧密切相关。牛顿法的可靠收敛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启动初值,如果初值选择不当,算法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755-2001 Guideonsecurityandstability forpowersystem 2001-04-28发布200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对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进行了修订。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科学试验中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同时,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要鼓励采用新技术,例如,紧凑型线路、常规及可控串联补偿、静止补偿以及电力电子等方面的装备和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输电能力和稳定水平。自本标准生效之日起,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即行废止。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修订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员:赵遵廉、舒印彪、雷晓蒙、刘肇旭、朱天游、印永华、郭佳田、曲祖义。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次 1.范围 2.保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3.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标准

4.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 附录A(标准的附录)有关术语及定义 l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2.1总体要求 2.1.1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 b)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 c)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 d)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 e)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定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供应是现代社会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本文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电网体系的结构日趋复杂,电力设备单机容量逐步提高,与之相关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也不断涌现。积极研究和运用先进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不但可以使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可以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相关技术,然后就这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旨在为电力部门提高安全稳定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应用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供电系统如果不稳定,往往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因此,学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理论并研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对于实现当前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我国现有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概述 1.电力系统稳定的相关概念 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电压和频率稳定的电能。它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符合要求长期运行的概率,它表示长期连续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充足电力服务的能力。安全性指电力系统承受可能发生的各种扰动而不对用户中断供电的风险程度。稳定性是指经历扰动后电力系统保持完整运行的持续性。 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模式的分类 按照信息采集和传递以及决策方式的不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就地控制模式。在这种控制模式中,控制装置安装在各个厂站,彼此之间不进行信息交换,只能根据各厂站就地信息进行切换和判断,解决本厂站出现的问题。二是集中控制模式。这种控制模式拥有独立的通信和数据采集系统,在调度中心设置有总控,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表,发出控制命令并实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三是区域控制模式。区域控制型稳定控制系统是针对一个区域的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而安装在多个厂站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能够实现站间运行信息的相互交换和控制命令的传送,并在较大范围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关键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

考纲 稳态分析计算题从稳态分析出1. 潮流计算 2.稳态运行(本科教材,有功、无功调节) 3.故障分析(简单故障,对称分量法) 4.状态估计(基本概念) 暂态分析 1.同步电机模型(基本概念) 2. 稳定性分析 1)主要是暂态稳定(时域法、直接法——基本概念) 2)低频振荡 重点内容 潮流计算 1. 等值参数 变压器模型参数 本科教材上册,P23,2-3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和参数变压器中心点接地方式,对应等值电路,有哪些参数,物理意义 本科教材上册,P126,图6 —10、图6 —11 变压器Y/ △ -11接法,原变、副边U I相位关系见本科教材上册P156,图7—15 输电线路等值电路,序阻抗怎么定义的,影响因素。各序阻抗大小关系,倍数关系。 见本科教材上册P130,6 —4节 2.计算方法 1)基本要求 对于一个潮流算法,其基本要求可归纳成以下四个方面 1)计算速度

2)计算机内存占用量 3)算法的收敛可靠性 4)程序设计的方便性以及算法扩充移植等的灵活通用性 2)各种方法及特点 高斯-塞德尔法:优点是原理简单,程序设计十分容易,占用内存非常节省,且每次迭 代所需计算量很小。缺点是收敛速度很慢,迭代次数与计算网络节点数密切相关;并且 对于病态条件的系统,往往会收敛困难。 牛顿-拉夫逊法: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算法,是其他一些派生算法的基础,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和良好的收敛可靠性。 快速解耦法(P- Q解耦):在计算速度、内存占用量及程序设计简单等方面的优异特性, 已经使它成为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算法。特别对在线计算,作为一种精确的算法, 其计算速度更非其他算法所能比拟。 保留非线性算法:采用了更精确的模型,具有良好收敛可靠性、较快的计算速度。 最小潮流法:在处理病态潮流方面具有优越性。 另外, 随机潮流,直流潮流等,见研究生教材上册,P70 3)牛顿-拉夫逊法计算过程,存在问题 ――计算步骤,见本科教材下册,P43?44 ――性能和特点 突出优点是收敛速度快,若选择到一个较好的初值,算法将具有平方收敛特性,一般迭代4?5次便可以收敛到一个非常精确的解,且迭代次数与所计算网络的规模基本无关。牛顿法也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对于病态系统均能可靠地收敛。 缺点是牛顿法所需的内存量及每次迭代所需时间均较高斯-塞德尔为多,并与程序设计 技巧密切相关。牛顿法的可靠收敛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启动初值, 有可能不收敛 如果初值选择不当,算法 或收敛到一个无法运行的解点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先用高斯-塞德尔发迭代1?2次,以此迭代结果作为牛顿法的初值;也可以先用直流法潮流求解一次以求得一个较好的角度初值,然后转入牛顿法迭代。 4)潮流计算与状态估计的关系

励磁控制与电力系统稳定

技术讲座讲稿 励磁系统与PSS 2004年10月

1. 前言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 7409.1~7409.3-1997“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规定的定义,同步电机励磁系统是“提供电机磁场电流的装臵,包括所有调节与控制元件,还有磁场放电或灭磁装臵以及保护装臵”。励磁控制系统是包括控制对象的反馈控制系统。励磁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对励磁控制系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里,就励磁系统分类、对励磁控制系统的要求、励磁控制系统与电力系统稳定的关系、电力系统稳定器等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2. 励磁系统分类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两种,即按同步电机励磁电源的提供方式分类和同步电机励磁电压响应速度分类两种分类方法。 按同步电机励磁电源的提供方式不同,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可以分为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和静止励磁机励磁系统。 按同步电机励磁电压响应速度的不同,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可以分为常规励磁系统、快速励磁系统和高起始励磁系统。 2.1 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 由直流发电机(直流励磁机)提供励磁电源的励磁系统叫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它主要由直流励磁机和励磁调节器组成。早期的中小容量的同步电机的励磁调节器从发电机的PT(电压互感器)和CT(电流互感器)取得电源;较大容量的同步电机的励磁调节器的电源有时经励磁变压器取自发电机端时,此时,励磁变压器也是主要组成部分(图2-1)。 同步电机的励磁电源是直流励磁机的输出,励磁调节器根据发电机运行工况调节直流励磁机的输出,从而调节发电机的励磁,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要求。 直流励磁机主要采用由原动机拖动与主发电机同轴的拖动方式,少数(主要是备用励磁机)为由异步电动机非同轴的拖动方式。直流励磁机的励磁方式,主要有它励、自并励和自励加它励三种方式。它励方式的直流励磁机的励磁全部由励磁调节器提供;自并励方式的直流励磁机的励磁全部由直流励磁机本身提供,励磁调节的任务是通过调节与励磁绕组相串联的电阻的大小来实现的;自励加它励方式的直流励磁机的励磁,一部分由励磁

加强三道防线建设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摘要)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32 加强三道防线建设确保电网的安全稳 定运行(摘要)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加强三道防线建设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摘要)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我国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分为三级: 第一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单一故障(出现概率较高的故障)]; 第二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单一严重故障(出现概率较低的故障)]; 第三级标准: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时,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多重严重故障(出现概率很低的故障)]。 我们设置三道防线来确保电力系统在遇到各种事故时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一道防线:快速可靠的继电保护、有效的预防性控制措施,确保电网在发生常见的单一故障时保持电网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 第二道防线:采用稳定控制装置及切机、切负荷等紧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廖欢悦电自101 2 电力系统的功能是将能量从一种自然存在的形式转换为电的形式,并将它输送到各个用户。电能的优点是输送和控制相对容易,效率和可靠性高。为了可靠供电,一个大规模电力系统必须保持完整并能承受各种干扰。因此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使系统能承受更多可能的故障而不损失负荷(连接到故障元件的负荷除外),能在最不利的可能故障情况些不知产生不可靠的广泛的连锁反应式的停电。 由此,电力系统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 1.运行成本的控制:系统应该以最为经济的方式供电; 2.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负荷变化及发电资源变化情况调整功率 分配情况; 3.供电质量的控制:必须满足包括频率、电压以及供电可靠性在内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与基本准则 首先,一个正确设计和运行的电力系统: 1.系统必须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负荷有功和无功功率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电能不能方便地以足够数量储存。因而,必须保持适当的有功和无功的旋转备用。 2.系统应以最低成本供电并具有最小的生态影响 3.考虑到如下因素,系统供电质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最低标准: a)频率的不变性 b)电压的不变性 c)可靠性水平 对于一个大的互联电力系统,以最低成本保证其稳定性运行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能得到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从控制理论的观点来看,电力系统具有非常高阶的多变量过程,运行于不断变化的环境。由于系统的高维数和复杂性,对系统作简化假定并采用恰当详细详细的系统描述来分析特定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力系统安全性及三道防线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在所有可能的运行方式、故障下,供给所有用电点符合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的电力的能力。是保证供电的综合特性(安全性和充裕性)。可靠性是通过设备投入、合理结构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的。 电力系统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承受故障扰动的能力。通过两个特征表征(1)电力系统能承受住故障扰动引起的暂态过程并过渡到一个可接受的运行工况,不发生稳定破坏、系统崩溃或连锁反应;(2)在新的运行工况下,各种运行条件得到满足,设备不过负荷、母线电压、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内。 电力系统充裕性:是指电力系统在静态条件下,并且系统元件负载不超出定额、电压与频率在允许范围内,考虑元件计划和非计划停运情况下,供给用户要求的总的电力和电量的能力。 电力系统稳定性:是电力系统受到事故扰动(例如功率或阻抗变化)后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包括功角稳定性、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 正常运行状态下,通过调度手段让电力系统保持必要的安全稳定裕度以抵御可能遭遇的干扰。要实现预防性控制,首先应掌握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数据和必要的信息,并及时分析电网在发生各种可能故障时的稳定状况,如存在问题,则应提示调度人员立即调整运行方式,例如重新分配电厂有功、无功出力,限制某些用电负荷,改变联络线的送电潮流等,以改善系统的稳定状况。 目前电网运行方式主要靠调度运行方式人员预先安排,一般只能兼顾几种极端运行方式,且往往以牺牲经济性来确保安全性。调度员按照预先的安排和运行经验监视和调整电网的运行状态,但他并不清楚当前实际电网的安全裕度,也就无法通过预防性控制来增强电网抗扰动的能力。因此,实现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决策,得出当前电网的稳定状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

(电力安全)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证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电力的安全生产不仅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电力企业发挥社会效益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电力生产建设的永恒主题。电力生产安全的总体目标是防止发生对社会构成重大影响,对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构成重大损失的事故,尤其要杜绝电力生产的人身伤亡事故。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电力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健全完善安全再生产机制和安全教育机制。把搞好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管理工作核心和基础,加强对电业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以确保电力工业的稳步发展。 1、电力安全生产的含义 在电力生产中,安全有着三方面的含义:确保人身安全,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确保电网安全,消灭电网瓦解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确保设备安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这三方面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互不可分,缺一不可。 2、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基本方针 电力工业是建立在现代电力能源转换、传输、分配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供给国民经济能源的基础行业,也是关系城乡人民生活的公用事业。电力工业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发、供、用同时完成的特点。发电、输

电、配电和用户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网运行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了事故,都会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严重的事故则会使电网运行中断,甚至导致电网的崩溃和瓦解,造成长时间、大面积的停电,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给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安定,损害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形象。所以电力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为此,我国电力工业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从电网的技术管理、规程制度建设、职工思想行为的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建设等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电力生产安全的水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由电力工业的特点和电力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电力生产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坚持这一方针,是电力生产、建设、经营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证,任何时侯都不能有动摇。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负荷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212205187.html,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负荷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作者:董敏胡国顺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12期 摘要:在电力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控制技术进行分析,能够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安全控制的质量,提高电力输送的安全性,保证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受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技术提供相应的意见,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控制技术; 1、电力系统负荷控制技术的探究 1.1电力系统负荷运行故障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先关的故障方面也比较严重,其中在电源因素的影响上,主要会造成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GPRS掉线。终端系统电源不能够提供无线通信规模块瞬间大电流,这样就使得电压大幅下降对相关电力器件的正常运行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在网络影响因素层面会造成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掉线,在终端GPRS连接以及激活分组数据协议后,在定时超时的情况下先会进入到准备状态,然后就会进入到空闲状态,最后则会造成终端掉线。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GPRS移动网络在信号上不佳也会使得覆盖面效果不能良好呈现。 除此之外,电力负荷系统的运行故障由于网络基站的业务量比较大,所以就需要网络加以管理,这在系统数据的通信方面就会受到运营商的限制。还有是在无线模块的优劣以及天线层面的因素上也会对运行系统造成影响。 1.2电力系统负荷控制技术类型分析 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在类型上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工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主要是将配电网作为重要传输的渠道,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则是把工频信号发射机在每个变电站中进行装设,并要能结合控制中小传送信号,在电源电压过零点前二十五度产生畸变,然后再返送到lOkv侧传输给这一变电站的低压侧,从而就能够实现用户侧负荷的控制目标。而在无线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层面,则是通过中转站以及无线电台实施的无线电信息传输,这样就能达到信息交换的目的,通过这一方法也能够对电力的负荷控制技术得到作用的发挥。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oc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 755-2001 1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 及以上的电力系统。220kV 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2.1总体要求 2.1.1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a)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 b)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它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 c)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 d)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 e)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暂态稳定和其它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负荷能力的要求。 2.1.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低一级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2.2电网结构 2.2.1受端系统的建设 2.2.1.1受端系统是指以负荷集中地区为中心,包括区内和邻近电厂在内,用较密集的电力网络将负荷和这些电源联接在一起的电力系统。受端系统通过接受外部及远方电源输入的有功电力和电能,以实现供需平衡。 2.2.1.2受端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实现合理的电网结构的一个关键环节予以加强,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加强受端系统安全稳定水平的要点有: a.加强受端系统内部最高一级电压的网络联系;

《电力系统发电、运行与控制》课程大纲

《电力系统发电、运行与控制》课程大纲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 二. 课程性质 《电力系统发电、运行与控制》这门课程是电气工程类专业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气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发电、输变电和供用电工程的设计计算为主线,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工厂供电”、“电力电子技术”等传统专业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为一体,介绍了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设备,基本的电力负荷计算,电力网参数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及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电气主接线的设计,防雷与接地的设计等内容。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对供配电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前序课程:电路分析 三.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应对电力系统、电力网的组成有较深刻的了解。应掌握电力系统中计算负荷的确定方法和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熟悉电力系统中常用一次设备的功能、结构特点及其选择与校验方法,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配电网自动化、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力工程电气设计的方法。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电力工程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以及电力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供配电系统设计和电力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孙丽华,电力工程基础,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2月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电力系统、电力网的基本概念。 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的电能指标、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应用:能确定电力系统中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 内容要点: 1.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2: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 1.3: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能质量 1.4: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第二章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教学要求: 了解:电力负荷的分级、计算负荷的意义、负荷曲线以及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功率损耗与电能损耗的概念、尖峰电流的概念。 掌握: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的计算方法、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企业计算负荷的确定方法以及尖峰电流的计算方法。 应用:学会用需要系数法与二项式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内容要点: 2.1:电力负荷与负荷曲线 2.2:计算负荷的确定 2.3:功率损耗与电能损耗计算 2.4:企业计算负荷的确定 2.5:无功功率补偿 2.6:尖峰电流的计算 第三章电力网 教学要求: 了解:电力网的接线方式、架空线路的组成、导线的分类、电压降落的概念、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参数。 掌握:线路和变压器的各种等效电路的应用场合及相应的参数计算、地方电力网电压损失的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各网省电力公司: 强制性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已由国家经贸委批准发布,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原电力工业部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即行废止)。现将国家经贸委《关于发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1]409号,见附件)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国家经贸委通知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学习、贯彻《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研究落实各项电网安全措施,认真执行《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管理的若干意见》(另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对用户的可靠供电。 附件:关于发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通知 二零零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前言 本标准对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进行了修订。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科学试验中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同时,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要鼓励采用新技术,例如,紧凑型线路、常规及可控串联补偿、静止补偿以及电力电子等方面的装备和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输电能力和稳定水平。自本标准生效之日起,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即行废止。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D131-84 电力工业部 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 SD131-84电力工业部 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试行)编制说明 SD131-84电力工业部 1984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修订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员:赵遵廉、舒印彪、雷晓蒙、刘肇旭、朱天游、印永华、郭佳田、曲祖义。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DL 755-200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2.1 总体要求 2.2 电网结构 2.3 无功平衡及补偿 2.4 对机网协调及厂网协调的要求 2.5 防止电力系统崩溃 2.6 电力系统全停后的恢复 3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标准 3.1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储备标准 3.2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 3.3 对几种特殊情况的要求 4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4.1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任务与要求 4.2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 4.3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计算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与监控范围及思考题

电力系统运行与监控 一、范围内容(第一章~第五章) 第一章电力系统控制及其自动化 1、现代电力系统的构成 2、现代电力系统的特点 3、现代电力系统的可调可控点 4、现代电网的三大自动控制系统 5、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目标 6、我国电网调度的分级控制、分层管理的内容 7、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及按功能的分类(SCADA和EMS) 8、SCADA和EMS的含义及功能 9、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备构成 第二章SCADA/EMS系统 1、信息采集中的四遥 2、远方终端RTU的结构及功能 3、常规电量变送器中电压、电流变送器的原理及构成 4、微机电量变送器的原理及构成 5、常规与微机变送器的优缺点对比 6、模拟量的采集与处理过程 7、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8、量化误差 9、开关量的采集原理及过程 10、遥控的执行过程 第三章数据通信及通信规约 1、电力系统通信的基础知识:模拟及数字通信的概念、传输速率、误码率、数据通信的工作方式、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的概念及通信格式、调制与解调的概念及系统构成、数字信号的4种调制方式 2、差错控制方法——抗干扰编码的概念及要求 3、5种差错控制方法的概念以及码重、码距的概念 4、奇偶校验的原理及效果 5、线性分组码的概念和检错及纠错原理 6、CRC校验的概念和校验码的计算 7、串行通信RS232/422/485 8、OSI七层参考模型 9、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两种规约的概念及特点 10、电网调度系统中的通信信道

第四章电力系统频率控制 1、频率控制的必要性 2、频率控制的基本方法 3、负荷的频率特性 4、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 5、电力系统的三次调频概念、方式及看图4-2说明 6、调速器的基本原理 7、主调频厂和基荷厂在频率调整中的作用 8、主调频厂需要具备的条件 9、AGC/EDC的基本控制目标 第五章 1、电压不正常的危害 2、电压监测点及电压中枢点及其允许范围 3、电力系统中的无功电源 4、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负荷 5、无功补偿 6、电压调节方法 7、SVC及STATCOM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廖欢悦电自101201010401164 电力系统的功能是将能量从一种自然存在的形式转换为电的形式,并将它输送到各个用户。电能的优点是输送和控制相对容易,效率和可靠性高。为了可靠供电,一个大规模电力系统必须保持完整并能承受各种干扰。因此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使系统能承受更多可能的故障而不损失负荷(连接到故障元件的负荷除外),能在最不利的可能故障情况些不知产生不可靠的广泛的连锁反应式的停电。 由此,电力系统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 1.运行成本的控制:系统应该以最为经济的方式供电; 2.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负荷变化及发电资源变 化情况调整功率分配情况; 3.供电质量的控制:必须满足包括频率、电压以及供电可靠性在内的一系列基 本要求; 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与基本准则 首先,一个正确设计和运行的电力系统: 1.系统必须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负荷有功和无功功率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电能不能方便地以足够数量储存。因而,必须保持适当的有功和无功的旋转备用。

2.系统应以最低成本供电并具有最小的生态影响 3.考虑到如下因素,系统供电质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最低标准: a)频率的不变性 b)电压的不变性 c)可靠性水平 对于一个大的互联电力系统,以最低成本保证其稳定性运行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能得到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从控制理论的观点来看,电力系统具有非常高阶的多变量过程,运行于不断变化的环境。由于系统的高维数和复杂性,对系统作简化假定并采用恰当详细详细的系统描述来分析特定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力系统安全性及三道防线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在所有可能的运行方式、故障下,供给所有用电点符合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的电力的能力。是保证供电的综合特性(安全性和充裕性)。可靠性是通过设备投入、合理结构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的。 电力系统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承受故障扰动的能力。通过两个特征表征(1)电力系统能承受住故障扰动引起的暂态过程并过渡到一个可接受的运行工况,不发生稳定破坏、系统崩溃或连锁反应;(2)在新的运行工况下,各种运行条件得到满足,设备不过负荷、母线电压、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内。 电力系统充裕性:是指电力系统在静态条件下,并且系统元件负载不超出定额、电压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