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文言文

2007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文言文

2007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文言文
2007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文言文

2006年高考名校模拟题(北京)-文言文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6—10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邽主簿。累转监察御史。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而还。蛮夷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希圣旨。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乃解。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默啜①立知微为南面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

时始安②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曰:“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

注:①默啜,突厥首领名。②始安,地名,今广西桂林。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荷.恩荷:承受。

B.以希.圣旨希:迎合。

C.因造.其营以慰谕之造:修建。

D.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为:治理。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处其居人而.还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B.则天意乃.解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不毁节以.求生

无何,宰以.卓异闻

D.怀古知其.诚恳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弟子)密画女人居高楼。

B.乃禁锢(怀古)随军。

C.(朝廷)授怀古桂州都督。

D.下车而罢,(百姓)出郊以候怀古。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明裴怀古坚持正义的一项是

①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

②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③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

④请就斩,所不避也

⑤飞书招诱,示以祸福

⑥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怀古审理案件,宁可触怒女皇武则天,也不违反法律使无辜者蒙冤。

B.裴怀古不惧被杀拒绝担任突厥伪职,后脱身逃回朝廷。

C.由于裴怀古采取正确措施妥善处理反叛之事,岭外安定。

D.崔宣道治政不佳被罢官,百姓拥戴裴怀古。二、(材料选自《旧唐书》,略有加工)

6.C(造:前往;到)

7.B(A项中,前“而”表承接,后“而”表修饰;B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才”;C 项中,前“以”为表目的的连词“来”,后“以”为介词“因为”;D项中,前“其”为代词“他们”,后“其”为代词“他们的”)

8.D(应是崔宣道)

9.B(其中①⑤是裴怀古正常处理政事;⑥是裴怀古体贴别人之举,非“坚持正义”)10.D(“崔宣道治政不佳被罢官”是理解失误,崔宣道代裴怀古治理并州,由于朝廷又任命裴怀古任并州长史,所以崔宣道刚到任就免官了)

附录

文言文译文:

裴怀古是寿州寿春人。仪凤年间,他到皇宫前上书反映情况,朝廷任命他为下邽主簿。后多次调动官职任监察御史。此时有部族首领反叛,皇帝命裴怀古前往使他们归顺和睦相处。裴怀古申明赏罚,归附的反叛者每天用千来计算,于是俘获了那个为首的人,安置那些居民后回朝廷。当地部族人承受恩泽,立碑歌功颂德。此时恒州鹿泉寺僧人净满被弟子谋划陷害,他的弟子秘密地画女人在高楼上,接着画净满拉着弓射那女人,把这画藏在装经书的箱子里。不久他们到皇宫前上告说僧人咒骂,大逆不道。武则天命令裴怀古审查讯问杀掉僧人净满。裴怀古推敲他们的言辞情状,释放净满而告知朝廷。武则天大怒,裴怀古奏告说:“陛下在法律上不分亲疏,应当使全天下整齐一致。怎么能让我杀无辜之人,来迎合圣上心意。假如净满有背叛君主的情状,我又有什么脸面来宽容他呢?我现在谨慎地遵守公正的法律,即使死也没有遗憾。”武则天的怒气这才消解。

圣历年间,阎知微充任使臣前往突厥,裴怀古作监军之官。到了对方朝堂,突厥首领默啜让阎知微作南面可汗,将要授给裴怀古伪官职,裴怀古不服从,默啜将要杀他,裴怀古高声说:“宁可坚守忠诚而被杀害,不能毁掉气节来求得生存。你们可以杀我,我不躲避。”默啜于是把他监禁随军,后裴怀古趁机脱身奔逃回朝廷。

此时始安叛贼欧阳倩拥有几万人,抢劫攻陷州县,朝廷任命裴怀古为桂州都督。他刚赶到五岭地区,(就)快速传递书信劝诱反叛者归顺,让他们看清祸福,随从反叛的人迎接裴怀古(向他表示)投降,他们自己陈述被吏人侵害逼迫,才发起反抗。裴怀古看出他们很诚恳,于是带很少的人骑马到他们那里,身边的人说:“这些蒙昧的人很难亲近,不能信任。”裴怀古说:“我依仗忠信,可以通达神明,何况对人呢?”于是到对方的营垒来用好话慰解。那些人很高兴,归还了他们抢掠的财物,交纳给官府。几个地方的平素持有左右不定的观望态度的部落酋长,全部来诚心归附。五岭南部地区全都安定了。

他又历任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在任官处受到百姓(人们)和官吏敬慕。神龙年间,升官为左羽林大将军,上路行还未到达都城,朝廷又任命他为并州长史。官吏百姓听说裴怀

古返回来,老幼相互带领着,到郊外欢迎他。此时崔宣道代替裴怀古治理并州,刚到任就被免职,他也到郊外来迎接裴怀古。裴怀古恐怕触伤崔宣道的心,命令官吏驱散到郊外迎接自己的人,可是百姓跑来更多,裴怀古受到人们如此思念。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②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③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④,以为常。

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⑤,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③学官,学舍,学校。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⑤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泛指地方长官。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以吏事中.商中:中伤。

B.得,系.庐江系:拘囚。

C.寿兄子适.在长安适:前往。

D.然疾.朋党疾:憎恨。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县数.负其课 B.毁武于.朝廷

而公子亲数.存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C.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 D.先为科例以.防请托

项伯即.入见沛公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平心决之,(圣子)卒得不死。

B.酒酣,(武)见其兄子。

C.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刺史)乃当召见。

D.及(武)为公卿,荐之朝廷。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何武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

②武闻之,终不扬其恶。

③自是后,圣惭服。

④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

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

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武的弟弟何显因不按规定交赋税而受到小官吏求商查处,何武制止了何显要报复求商的作法。

B.九江太守戴圣仗自己名气曾经轻视何武,何武查得其罪,他自请免官;后来他又诽谤何武,何武仍然公正处理他儿子犯法的事。

C.何寿有恩于何武,且身为高官,想让何武提拔他兄长的儿子,何武虽然召见了何寿兄长的儿子,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

D.何武能够推荐选拔人才,在用人上坚持严格标准;想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文以杜绝谋私行为。

二、

6.C(适,恰好)

7.C(C项第一个“即”是动词“到”,第二个是副词“立即”;A项中两个“数”都是副词“屡次”;B项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在”;D项中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8.B(省略当为何寿)

9.A(其中③是间接之事,④是勤政之事,⑥是选拔人才事)

10.C(C项所说“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规定推荐了此人”不合文意。何武出于礼节召见何寿兄子,但只是“赐卮酒”,未作“私问”之事。而其后是庐江太守推荐了此人,正可见何武在此事上正直无私)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官吏,郡县官吏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的户籍,赋税常不缴纳,县屡次欠应征收的赋税。市场掌管赋税的啬夫求商逮捕羞辱了何显家人,何显发怒,想要用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作为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也应该这样吗!”何武终于告诉了太守,征召求商当了卒吏,州郡乡里听到此事都敬服何武。

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荐何武为贤良方正之人,升官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是《礼经》方面号称“小戴”的人,实行政事多不守法,前任刺史认为他是大学者,宽容他。等到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审查记录囚犯罪状,()有检举的犯罪行为就把他们委托给郡官府。戴圣说:“后辈年青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他全没有判决。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戴圣害怕了,自己请求免官。后来他作了博士,在朝廷诽谤何武。何武听到这些,始终不宣扬他的不良行为。后来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做强盗,被捉到,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内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

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一定先到学校见儒生,考查他们诵读议论,询问政事得失的见解,然后进入传舍,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和一般田地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作完这些事才接见太守,把这作为固定的作法。

起初,何武作郡官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了解何武有宰相才能,因为他是同姓所以看重他。后来何寿作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作庐江长史。此时何武奏告政事在府邸,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准备了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老朋友杨覆众等,喝酒畅快时,何寿叫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客人,说:“这个儿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

见面。”何显等人很惭愧,回来把此事告诉何武,何武说:“刺史是古代的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是皇帝托付信任的官职,是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进荐好的人才罢退不好的人。官吏治理政事的成绩显出卓越的才能,百姓有才能而隐居不出,刺史才应当召见他们,不能有因私询问的事。”何显、杨覆众竭力劝他,何武不得已召见何寿哥哥的儿子,赐给他一杯酒。这一年,庐江太守推荐了何寿哥哥的儿子。他遵守法令为人所敬畏到了这样的地步。

何武为人仁义厚道,喜好进荐人才,勉励赞许别人的长处。作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在沛郡看重唐林、唐尊,等他作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荐他们。然而他憎恶结党营私,考察文职官吏一定向学者了解情况,考察学者一定向文职官吏了解情况,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来防止因私请求托付。他任官时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不任官后常被人们思念。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②甓,砖。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蒱,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堪:承受。

B.岂可逸游荒.醉荒:放纵。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贼:盗窃。

D.尝课.诸营种柳课:督促。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B.吏将则.加鞭扑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汝既.不田 D.亡亲见.约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江太守张夔召(侃)为督邮。

B.(人们)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C.木屑及竹头悉令(人)举掌之。

D.常欢有余而(饮酒)限已竭。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①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⑥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能励志不辍。

B.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C.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百姓家给人足。

D.陶侃细心惜物,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二、(15分)6.C(贼,毁害)

7.D(A项中,前“以”是介词“因为”,后“以”是连词“来”;B项中,前“则”是连词“就”,后“则”是动词“是”;C项中,前“既”是连词“既然”,后“既”是副词“已经”;D项中,两“见”都是助词,表行为及于自己、别人对自己怎样)

8.B(当是陶侃)

9.C(第①句是陶侃见义勇为,第④句是陶侃教导人珍惜时间,第⑤句是陶侃鼓励人们力作)10.C(“惩处不劳而获者”于文无据,文中是惩处毁害庄稼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城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名声,升为主簿。一次夔妻有病,将到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陶侃于是提出前去,众人全佩服他重道义。

后升为武昌太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像这类事情。

升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陶侃性情聪敏,勤于官吏职事。整天并膝端坐,统兵在外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没有遗漏。远近的书信奏章,没有一件不亲手答复,笔写如流,不曾阻塞停滞。他常对人们说:“大禹是圣人,竟珍惜寸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分阴,怎么能安逸游乐放纵醉酒,活着对时代没有益处,死了在身后没有名声,这是自己抛弃自己啊。”各位下属有的因为谈笑戏乐荒废政事,就命令人取来他们的酒器、樗蒱赌博的器具,全都投到江里,对官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樗蒱是放猪人戏玩的,老庄浮华不切实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言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作法呢!”有人送来馈赠品,他全都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得到的,即使微小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馈赠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一把。”

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却戏笑毁害别人的稻谷!”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管好,人们全不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屑布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地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陶侃性情细致好问,曾督促几个军营栽种柳树。都尉夏施偷来公家的柳树栽到自己门前。陶侃后来见到,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柳树,凭什么偷来这里栽?”夏施惊惧谢罪。当时武昌号称人才众多,聚会时,陶侃每次饮酒都有一定限度,常常是欢乐有余可是饮酒限度已尽,有人劝他再少饮些,陶侃内心悲伤很久说:“我年轻时曾因饮酒有过失,去世的母亲约束我,所以不敢越过限度。”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注]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至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注解]传,传车。古代驿站设有车马,用来传递公文等。这里是“用传车送”的意思。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氏遁而怨.

匈奴 怨,仇恨 B .径.

匈奴 径,取道 C .唯王使人道.

送我 道,引路,作向导 D .汉之赂.

遗王财物 赂,贿赂 7.下列各组句子中,两个“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汉使月氏匈奴所闭道

天下笑 匈奴所得 8.下列各句中的“报”字,与“殊无报胡之心”中的“报”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阙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B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

之于陛下也。 C .今越国亦节矣,请报.

之。 D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

秦者,未得。 9.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骞忠于国家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①骞以郎应募。

②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③骞持汉节不失。

④骞与其属亡向月氏。

⑤骞曰:“……唯王使人道送我。”

⑥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⑦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⑧拜骞为太中大夫。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⑥⑦⑧

10.下列各句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是联合月氏,共同打击匈奴,费尽周折,最终这个目标也没能实现。

B.大宛为了得到汉朝的财物,对张骞提供帮助,送他上路,到达康居。

C.月氏被匈奴打败逃往大夏后,对大夏臣服并尊大夏王为君,觉得那里土地肥沃富饶,生活安定,不想再打匈奴。

D.张骞先后被匈奴捉住两次,扣留多年,后值匈奴内乱,才逃回汉朝。

二、(15分,每小题3分)

6.B(闺阁:内室) 7.D 8.C 9.D 10.C(屡次冒犯国君面颜)

附录

文言文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孝景皇帝时作太子洗马,因为行事严肃被人敬畏。孝景皇帝去世,太子即位做了皇帝,汲黯做谒者。东越互相攻伐,皇帝派汲黯去察看,没有到达。走到吴地就回来了,回报说:“越人互相攻伐,本来他们的习俗就是这样,不值得为此烦劳天子的使者。”河内失火,蔓延焚烧千馀家,皇帝派汲黯去察看。回报说:“有个人家失火,房屋紧跟连蔓延焚烧,不必担心。我经过河南,河南贫苦人家受水灾旱灾伤害的有万馀家,有的甚至父子相食,我谨斟酌情况灵活处理,拿着符节发放了河南官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请允许我交回符节,甘愿领受假托皇帝命令的罪责。”皇帝觉得他贤能就宽恕了他,改任他为荥阳令。汲黯耻于当县令,称病回归乡里。皇帝听说,就召回他任他为中大夫。他因为多次对皇帝激切进谏,所以不能长期留在朝内做官,改任东海太守。汲黯学习黄帝、老子的学说,治理官吏百姓,喜好清静(不烦扰),选择郡丞书史委任他们(处理郡中事物)。他的治理,只要求实现主要意图而已,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常躺在内室不出来。一年多后,东海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帝听到,召他回京让他做了主爵都尉,和九卿排列在一起。他的治理只在任其自然而已,弘扬大体,不拘泥于法律条文。

汲黯为人性情傲慢少礼,当面驳斥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和自己合得来的就很好地对待人家,和自己合不得来的见一面都忍受不了。人们也因此不和他接近。然而他好学,游侠,讲气节,品行修养美好廉洁,喜好直言进谏,屡次冒犯国君面颜,也正因为直言进谏,而不能长久地保持官职。

当此时,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当丞相,中二千石以上官员来见他时行拜礼,他都傲不答礼。然而汲黯来见田蚡,未曾行拜礼,经常对他长揖而已。皇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者,皇帝说“我想要如此这般”汲黯回答说:“陛下内心有很多欲望而外表又要施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的统治呢!”皇帝默默无语,很生气,变了脸色并停止朝见。公卿们都替汲黯担忧。皇帝退下来,对身边的人说:“汲黯戆直得也太厉害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皇帝设置公卿这些辅佐的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把国君陷于不合道义的境地的吗?况且我已经处在这个职位,即使爱惜自己的身体,辱没了朝廷该怎么办!”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行与小人,此治国之常患也。”

公曰:“谗佞之人,则诚不善矣。虽然,则奚曾为国常患乎?”晏子曰:“君以为耳目而好谋事,则是君之耳目缪也。夫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

公曰:“如是乎?寡人将去之。”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说,曰:“夫子何少寡人之甚也?”对曰:“臣何敢挢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入则求君之嗜欲能顺之,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出则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者,此难见而且难知也。”

公曰:“然则先圣奈何?”对曰:“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听治不留,患日不足,群臣皆得毕其诚,谗谀安得容其私!”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矣。”对曰:“谗夫佞人之在君侧者,若社之有鼠也。谚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此乃治矣。谗佞之人,隐君之威以自守也,是故难去焉。”

注:[1] 缪,同“谬”,差错。

[2]挢,(jiǎo)在这里应该是“骄”,傲视,瞧不起。

[3] 听治,处理政事。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好恶.良臣恶:诋毁

B.行与.小人与:结交

C.寡人将去.之去:离开

D.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审:慎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出则行威以.取富

敛赀财以.送其行

D.谗谀安得容其.私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君以(谗佞之人)为耳目而好谋事

B.公不能去(谗佞之人)也

C.(先圣)患日不足

D.臣何敢挢(谗佞之人)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谗佞之人“难去”的一组是:

①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

②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

③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

④出则行威以取富

⑤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

⑥隐君之威以自守也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齐景公向晏子问起“治国之患”,反映出他已经感觉到了国内存在的问题,决定采取措施“清君侧”,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晏子的倚重。

B.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明确地指出了在君侧的“谗佞之人”所造成的危害。这反映了他对“为国常患”问题的深刻认识。

C.谗佞之人往往用表面恭敬的“小诚”掩盖心中的“大不诚”,迎合国君好恶,伪装主持正义,骗取国君信任,通常情况下难以识破。

D.晏子讲“先圣”的做法,为景公树立了榜样;用“社鼠”的比喻,进一步说明谗佞之人“难去”的原因,同时也是对景公的一种暗示。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C

7.C

8.D

9.B 10.A

参考译文(《晏子春秋·外篇》)

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也有固定不变的忧患吗?”晏子回答说:“在国君身边的谗佞之人,喜欢诋毁好人,而去和小人结交,这就是治理国家固定不变的忧患。”

景公说:“谗佞之人,的确不好,虽然这样,但怎么竟会成为治理国家固定不变的忧患呢?”晏子说:“国君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耳目,又喜欢和他们商量事情,这样国君的耳目就会出现差错。这些人对上扰乱国君的视听,对下使群臣不能(很好的)尽他们的职守,难道还不值得担心吗!”

景公说:“是这样吗?我要赶走他们。”晏子说:“您赶不走他们。”景公非常生气,不高兴地说:“您为什么这样小看我呢?”晏子回答说:“我怎么敢瞧不起您呢?那些能凭自己的力量在国君身边周旋的人,才能都是不平常的。那些把极大的不忠诚藏在心中的人,必然会恭恭敬敬地让小忠小信表露在外面,借此实现他们大的方面的不忠诚。他们进入宫中就探求国君的嗜好和欲望,然后顺从国君的嗜好和欲望,如果国君怨恨某个贤能的大臣,他们就会列举那个贤臣往日的过失,从而更加增强国君对那个贤臣的怨恨;他们外出就假借国君的威严去夺取财富。他们和国君的关系何等的亲近,(如果)不是因为大利而改变自己的言行的话,(平时)都力求给国君一个非常正义的形象,这样就难以发现而且难得识破了。”

景公问:“那么,古代的圣人是怎样做的呢?”晏子说:“古代的圣人治理天下,谨慎地会见宾客,处理政事不迟延,总担心时间不够用,群臣都能竭尽忠诚,对于那些谗佞之人,怎么能容许他们谋私利呢?”景公说:“那么您协助我制止他们,我也不用他们处理政事了。”晏子说:“那些在国君身旁的谗佞之人,就好像土地庙里有老鼠。俗话说:‘土地庙里的老鼠不能用烟火熏。’根除这种老鼠国家才能得到治理。谗佞之人,依靠国君的威严来保护自己,所以很难去掉他们。”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

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ú勤劳;②窳:yǔ懒惰;③惄:nì忧思。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因.具以闻楚王

因.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边县令)与楚邻界

B.尉以(楚亭之瓜)请宋就

C.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则又皆以灌矣

D.因具以(梁亭之为)闻楚王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

..的一组是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0.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

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

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C(让:责备。)

7.D(两个“于”字都是介词,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因为;后一个也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把。B项的两个“乃“字都是副词,前一个表示前后紧密相接,就;后一个表示转折,竟然,却。C项的两个“因”字,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介词,趁机。)

8.D(A项应是“边县”,B项应是梁亭人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的事,C项应是“瓜”)

9.B(楚王惭愧,请求与梁结交,称说梁王,均因“报怨以德”而起。第一、五句是报怨以德的做法,第三句是报怨以德的想法。)

10.C(错在“请他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望文生义。“请交于梁王”意思是请求与梁王结交。)

参考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患)。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

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北齐书·袁聿修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逮:及,到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嫌隙,不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竟.不到信州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B.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C.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D.一日之赠,率而.不思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及(聿修)解代还京

B.(聿修)在郎署之日

C.(彦深)虽人才无愧

D.(邢劭)遣送白紬为信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

后不断升迁,在北齐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并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6.B(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7.B(两个“为”字都是介词,可讲成“给”。其他三项,A两个“竟”字,前者表示“竟然”,后者表示“到……终了的时候”。C两个“所”字,前一个指代谨慎对待的事,后一个是“处所”的意思。D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顺承关系;后者表示转折关系。)8.C(此处省略的应该是“聿修”)

9.C(①句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③句是由于他的政绩,受到百姓爱戴;⑤句是说他受到信任。)

10.D(“特意拜访旧友邢邵以叙别情”与袁聿修为官谨慎不相符。)

参考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担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州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追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后来袁聿修官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紬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紬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淮南子·氾论训》

注: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6.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劝:勉励

B.善取者,入.多而无怨入:获取

C.子以奸事.我者也事:事情

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还:立刻

7.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赵襄子围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C.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侯生)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D.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无盐令)察子之事

B.遍饮(野人)而去之

C.(百姓)以伐不义而征无道

D.此入多而(齐桓公)无怨者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

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10.下面对本文的分析评价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作者通过几个事例,论述了“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就可以“守约而治广”的道理。

B.赵襄子赏高赫,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齐威王烹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的欺上瞒下。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有利于国家的治理。

C.野人杀了秦穆公的骏马,穆公非但不怪罪,反而怕他们伤身,这件事使他在后来秦晋之战中得到野人的帮助,反败为胜。

D.倡导仁政的孔子担任司寇时杀了聚徒讲学的少正卯,国相子产杀掉兴办私学的邓析,文章借此说明劝善禁奸的重要性。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C(“事”,在这里是动词,事奉。)

7.D(两个“之”字都是助词,都作定语标志,可以翻译为“的”。其他三项,A项前一个“于”是介词,翻译为“在”;后一个“于”表被动。B项两个“而”字,前者表示假设关系,后者表示并列关系;C项两个“以”字,前者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后者是介词,表示凭借。)

8.B(A,省略的应该是“吾(齐威王)” C,省略的应该是“齐桓公” D,省略的应该是“百姓”)

9.C(①是善赏,②⑥是善罚,③是野人报恩,④是齐桓公称霸,⑤是作者议论。)

10.D(错在“文章借此说明劝善禁奸的重要性”。)

【译文】

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列为首功。左右的人说:“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赞誉你的话一夭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于是便把他烹了。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野人捉住。穆公追着一直赶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马肉吃。穆公说:“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

齐桓公将要举行征伐,武器不够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个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十二支箭。百姓都很高兴。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器,用来讨伐不义之国,征伐不义之君,称霸天下。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

子。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诛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长短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与!”

(唐·柳宗元《梓人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职:职责

B.贪禄嗜货.者货:货物

C.画宫.于堵宫:房屋

D.曲尽其制.制:制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愿佣隙宇而处焉.

风雨兴焉.

B. 则.其姓字也

儿之成,则.可待乎

C. 作于.私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怒而.退之

提刀而.立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梓人)家不居砻斫之器

B.(吾)将求他工

C.凡执用之工不在(其)列

D.(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梓人“专其心智,知体要者”的一组是

①其床阙足而不能理②将饰官署③圜视大骇

④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⑤盈尺而曲尽其制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梓人知体要者、因得成功的故事,说明解决问题要抓住要害,做事情要把握关键。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且与文末“继而叹曰”相照应。

C.梓人绘画水平极高,所以画完后只在画上写自己的姓字,不写别人的,别人也没有意见。

D.“吾善度材”中的“材”含义较多,其中有栋梁之材,也有各类工匠,还有喻义如治国人材等。

二、(每小题3分,共15分)

6.C(职,做工作;货,钱财;制,规划、规格)

7.B(则,前者表判断,就是;后者连词,那么。A焉,都是兼词“于此”。C于,都是“在”。D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8.D(应为“宫”,即房屋的施工图)

9.D(看主语便知,②“将饰官署”者为京兆尹,③“圜视大骇”者为“余”,故二句所述皆非“梓人”)

10.C(将“梓人”的工作理解成画画儿)

【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府第在光德里,有个木工敲他的家门,说希望给他间空屋子住,他将以做佣工来报偿。他所做的工作是运用尺子、规矩、绳墨规划方圆曲直,(8尺为“寻”,10丈为“引”,“寻引”指尺子等度量之具)家里并没有刀锯斧斤等木工工具。(砻,研磨工具)问他的特长,他说:“我善于估量木材。比照房屋的规格,相称的进深、方圆、长短,指派那些工匠做活。没有我,他们就不能盖成一间房子。所以给官府干活,我的工钱是别人的三倍;在私家干活,我也得到大半的工钱。”一天,我进他的屋子,看见他的床缺个腿不能修理,还说:“要找别的工匠来修。”我很是笑话他,认为他是个既无能又贪财的家伙。

后来,京兆尹要修理官署,我恰恰也前去办事。只见那里堆积着许多木材,召集了不少工匠。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面对着那木工。木工左手拿着量尺,右手拿着手杖,站在中央。他估量栋梁所需承担的分量,考虑木材的承重能力,挥动他的手杖,指着右边说:“斧子!”那拿斧子的工匠就跑到右边。他又回头指着左边说:“锯子!”拿锯子的工匠赶快跑到左边。不一会儿,使斧的砍,使刀的削,都干了起来,那些人都看他的脸色,等待他的指挥,没有敢自己拿主意的。那不能胜任的,木工生气地喝退他们,也没有人敢表示不满的。他在墙上画出房屋图样,这一尺见方的图样却完全合乎规格,依据图上的尺寸建造高大的屋宇,没有一点儿差错。建成后,就在房屋的大梁上写:“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这里写的“某人”就是那木工的姓名,所有干活的工匠都不列入。我环视左右,大大吃惊,这才知道那木工的技能精巧到了极点。

后来,我又叹息道:“他就是那种超出了手艺,一心用在心智上,因而能了解事物的大体与纲要的人吧!”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医药不给,颙谓勃曰:“颙随兄得闲,非有心于默语,兄今疾笃,无可营疗,颙当干禄以自济耳。”乃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琊王司马属,并不就。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孔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①一部。颙合《何尝》《白鹤》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十八年,卒,时年六十四。无子,景阳山成,颙已亡矣,上叹曰:“恨不得使戴颙观之。”【注】①正声伎:正声乐队;伎,古代从事乐舞的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颙年十六,遭父忧.忧:忧虑

B.颙当干.禄以自济耳干:谋求

C.众论以此多.之多:赞赏

D.形制未工.工:精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

B. 颙当干禄以.自济耳。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思试之斗以.觇之

C. 吴下士人共为.筑室

D. 事垂行而.勃卒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王怒而.疏屈平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诸音律,(颙)皆能挥手

B.(颙)乃出居吴下

C.(颙)长给正声伎一部

D.(众人)无不叹服焉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戴颙“艺术才能”卓越的一组是

①凡诸音律,皆能挥手②乃述庄周大旨

③众论以此多之④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⑤其三调……皆与世异⑥无不叹服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戴颙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在音乐雕塑等方面具备卓越才能。

B.戴颙淡泊名利,热衷隐居生活,他远离达官贵人,一生不愿为官。

C.戴颙与长史孔邵是儿女亲家,于是他把孔邵接来一起住在黄鹄山。

D.戴颙敢于创新,才艺超人,在当时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A(忧:父或母去世)

7.B(均表目的连词,用来。A连词,于是、就;连词,趁机。C介词,替;动词,出、谋划。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8.C(“长给正声伎一部”主语应是宋太祖)

9.C(这三句,或直接、或间接表现了戴颙的艺术才能。②句是说他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不

属于艺术才能;③④句或间接、或直接说他的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

10.D(A归因过于绝对,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是戴颙才能卓越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他后天的勤奋努力和创新实践等;B“他远离达官贵人”有误,他虽然不愿做官,但并不拒绝同达官贵人往来;C主客颠倒,是孔邵把戴颙接来一起住在黄鹄山。)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戴颙,字仲若,是谯郡铚县人。父亲戴逵、哥哥戴勃,都是隐士,有很高的名望。戴颙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戴颙悲痛欲绝,因此长年疾病缠身。他的父亲擅长弹琴和书法,戴颙继承了这些技艺。无论哪种乐曲,他都能挥指弹奏。戴颙和他哥哥戴勃都是从父亲那学习的琴艺,父亲去世后,他们不忍心再弹奏父亲生前传给他们的琴曲(以免引起更大的悲痛),兄弟二人独立创作新曲,戴勃写了五部,戴颙写了十五部。戴颙还谱写了一部大型乐曲,都在世上流传。

桐庐县内又有很多名山大川,戴勃和戴颙兄弟俩一起去游玩,于是居住在那里。戴勃得了病,又缺医少药,戴颙对戴勃说:“我跟随哥哥闲居,并不想就这样默默无闻。哥哥现在病得这样厉害,又没办法治疗,我应当出去谋求俸禄来解脱暂时的困难。”于是请求任海虞县令,眼看事情快要成功了,但戴勃却死去了,戴颙做官的事情也就自然搁置下来。桐庐县地理位置很偏远,不利于养病,戴颙于是离开这里,到吴县去居住,吴县的读书人合力为他建造房屋,聚石成山,引水成流,载植树木,开挖沟渠,不久,林木便生长得郁郁葱葱,风景简直像自然形成的一样。于是,戴颙研究庄子的思想,并著书立说,写出了《逍遥论》,又注释了《礼记》的《中庸》篇。三吴地区的将军、郡守以及吴郡的名流邀请他一同去野游,他认为合适就去,绝不虚情假意、矜持自高,大家都很赞赏他这一点。

宋高祖任命他为太尉行参军、琅琊王司马,他都不就任。立太子之初,又征召戴颙为太子中庶子,元嘉十五年又征召他为散骑常侍,戴颙也都不就任。

衡阳王刘义季镇守京口,长史张邵和戴颙结为亲家,张邵把他接来,住在黄鹄山。山北有大片竹林及僧人、道士居住的房屋,竹林山涧非常优美,戴颙就生活在这条山涧里,刘义季很快就和他交上朋友,戴颙穿着他那普通百姓的衣服,不改往常的仪度。戴颙为刘义季弹琴,都是经过改编的新曲子,他弹奏的《游弦》、《广陵》)、《止息》等曲目,都和世人的奏法不同。宋太祖常常想去看他,曾对黄门侍郎张敷说:“我到东方视察时,将在戴公住的山上欢宴。”因戴颙爱好音乐,(宋太祖)长年配给他一支正声乐队。戴颙将《何尝》、《白鹤》二调整合起来,形成一支新的曲调,称为《清旷》。

从汉代才开始有佛像,但造型不精,戴逵特别擅长塑佛像,戴颙也参与这件事。宋世子在瓦官寺铸造了一座一丈六尺高的铜佛像,铸成以后,对佛像面部瘦削感到遗憾,铸造工人不能够修治,于是把戴颙接来察看。戴颙说:“并不是面部瘦,而是肩和臂太肥的缘故。”等把肩臂削减以后,而脸部瘦的毛病立即消失了。(对他的技艺)没有不佩服的。

元嘉十八年,戴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他没有儿子。景阳山堆成以后,戴颙已经去世了,宋太祖感慨地说:“遗憾的是不能让戴颙看上一眼了。”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房恭懿,字慎言,河南洛阳人也。父谟,齐吏部尚书。恭懿性沉深,有局量,达于从政。仕齐,释褐开府参军事,历平恩令、济阴守,并有能名。会齐亡,不得调。尉迥之乱,恭懿预焉,迥败,废于家。开皇初,吏部尚书苏威荐之,授新丰令,政为三辅之最。上闻而嘉之,赐物四百段,恭懿以所得赐分给穷乏。未几,复赐米三百石,恭懿又以赈贫人。上闻而止之。时雍州诸县令每朔朝谒,上见恭懿,必呼至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苏威重荐之,超授泽州司马,有异绩,赐物百段,良马一匹。迁德州司马,在职岁余,卢恺复奏恭懿政为天下之最。上甚异之,复赐百段,因谓诸州朝集使曰:“如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此乃上天宗

全国卷语文真题历年(14--17)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 有以折之 ..。”及肄射,将 ..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 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 ....... .....,.吾且往大国分画 矣.。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州,又改郓州。上元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 ..问兵马之数,将立具 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 马光墓。哲宗以问将 ..,召为佑神观使。 .....,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4小题,19(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深敬重之。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幼赴阙..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舍此而去,!孰敢不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素无居宅,帝以芝清忠履正,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位特进,于是征为光禄大夫,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 车,..“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分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赦//宣帝嘉之/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当死爽懦惑不能用A./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赦而/不苟免//宣帝嘉之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B.爽懦惑不能用/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不诛/赦宣帝嘉之/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当死遂委身受戮C. 爽懦惑不能用 //芝坐爽下狱///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赦宣帝嘉之不苟免而口不论直志当死下狱芝坐爽遂委身受戮爽懦惑不能用D. //////// /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 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A.《三坟》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D.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A.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B.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注重考察考生对经书记诵能力,也有少量的经义阐发。 B. 水部,唐朝尚书省下设有水部,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负责各地区的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 C. 四夷,指古时中原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周边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我的合称。 D. 帑廥,指钱粮府库。一般称贮谷建筑为仓,贮米建筑为廪,贮文书档案的建筑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为库。

上海高考第二篇文言文历年真题汇编

上海语文高考第二篇文言文近年真题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二真题 (2) 《勿斋记》2016年高考 (2) 《静者居记》2015年高考 (3) 《治学》2014年高考 (4) 《许氏吴兴溪亭记》2013年高考 (5)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2012年高考 (6) 《稼说送张琥》2011年高考 (8) 《九疑山图记》2010年高考 (9) 《桂》2009 (10)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11) 2016年高考参考答案 (11) 2015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4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3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2年高考参考答案 (13) 2011年高考参考答案 (14) 2010年高考参考答案 (15) 2009年高考参考答案 (15)

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二真题 《勿斋记》2016年高考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勿斋记(明)朱舜水 ○1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宜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题

[考点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一、(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 ..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本文有删节) 第一步整体把握 1.全文共5段,可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划分为两大层:第一层(1~3段),指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现象并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该层也可分为两层:先摆出社会现象,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层(4~5段),点明为丁琰写送序的原因和目的。 2.本文要谈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在这个话题上持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心话题: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原因在于没有像古代那样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如果能够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就能培养足够的人才,选拔出真正的贤守贤令。 第二步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假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③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范矣遗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假向阙假:假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其皆出于此乎 B.物极则变,理之常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文言文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级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 (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 一、(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 ..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 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答案第一段:针对严生的来信谈自己“二文”的主旨,并借此委婉道出自己不愿成为严生老师的原因——内不足为,外不足当。 第二段:进一步指出拒为严生师的原因,但并不拒绝以“言道、讲古、穷文辞”为师。 第三段:称赞严生为文畅远,向严生指出求师之道,并希望两人“交以为师”。 2.明意辨理: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为师之道,不在乎“名”,而在乎“实”;为师之“实”,在于“言道、讲古、穷文辞”,在于“好道”“求道”;在为师之“方”方面,可以“交以为师”。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 (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 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 臣下 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 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 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 屈服,使折服 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2.大臣 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练习)射,(许) (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 (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 (认为……好)之。 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 ,(许)将曰: 句,是。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 见狱空耳。”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于”, (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 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 (通“纵”,好像)一人。”

数, 辅重臣) 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 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 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哲宗 问(许)将,对曰: 的品德)事。” (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 ,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二、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 同知礼院,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 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 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问兵马之数,将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库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库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投知己书 [宋]张耒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 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其安居饱燠①,脱忧危而解逼仄②,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 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 ..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耒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苦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恶,出驰而入息,阳厉而阴肃,沛然于文。耒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腆 ..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 闲暇而赐观焉.。则耒之精诚 ..,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注①燠(yù):暖。②逼仄:窘迫。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整理

近五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整理 整理要求: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臵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偾军:溃败的军队。 整理: (二)2011新课标卷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整理: (三) 2012新课标卷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捴迨宥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 整理: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

文言文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 二、文言文阅读(18分)2008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 ..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南昌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南昌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 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 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 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

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2016-2019)

2016-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之 文言文阅读 一、2016年全国卷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 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议, 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

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C.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

2016-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