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布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沪经信信(2012)435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科委(信息委)、有关企业、单位:

现将《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24日

上海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为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体系,推进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工业、信息化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形势,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发展特点

1.产业保持增长势头,继续对上海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形势,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了增长势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022.46亿元,较“十五”期末增长1.4倍。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3%,居工业六大重点行业之首,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8%,成为稳定上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参与了国际分工体系,是上海工业产品出口的主力军。2010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交货值已达到5043.47 亿元,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超过60%。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和出口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使上海成为国内电子信息产品主要的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

2.重点领域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竞争力居国内前列

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形成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设备、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产业体系,并在部分重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规模已占全国三分之一,设计和制造能力

达到国际主流的12英寸65纳米工艺水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等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产业化;TD领域,构建了涵盖系统设备、芯片、终端、测试仪器等关键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汇集了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汽车电子产业领域,集聚了国际排名前10位的跨国公司及其技术中心,自主品牌在车身电子、车载电子等方面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突破。“十一五”期间上海牵头承担了4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4个联合课题,获得国家支持13亿元以上。

3.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初步形成以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为骨干、市级工业园区为补充的产业布局体系。目前,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上海产业化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上海产业化基地、国家(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已相继在上海落户,初步形成以“一带(由张江、金桥、外高桥组成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两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松江科技园区)”为核心的上海微电子产业集聚区,以浦东张江、金桥为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徐汇漕河泾、黄浦为创新园区的通信设备产业集聚区,以张江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莘庄国家(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光电和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以嘉定安亭国际汽车城、浦东金桥加工区、临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

4.产业配套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加强

上海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基金扶持、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上海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09-2012年)》。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专项补贴、贷款贴息、创业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累计已资助了20多亿元。上海建成了多个电子信息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2007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已累计申请专利200多项,成为国内生产线建设的重要技术来源之一;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承担了“IP嵌入式内核测试”国家IP核标准制定,并为数十家国内制造和设计企业的研发提供了支持;上海集成电路测试平台已经申请专利和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50多项,并为国内10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的300多种集成电路产品提供测试技术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纷纷落户上海,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

(二)问题与挑战

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五”期间虽然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一)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结构调整压力日益增大。在国际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内其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在一些重大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二)投资增长空间有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随着上海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商务成本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原先依靠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已经无法持续,很难支撑行业未来的发展,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式增长的发展模式。(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增值能力低。过去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引入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实现,掌握产业核心技术较少,关键零部件和制造设备大量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较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重视不够,引进的企业多数集中在生产制造和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四)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不强,产业链互动少。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长期以来主要为国际市场配套,外资企业比例和出口依存度偏高,同时本地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合作,未能有效形成本地配套并发挥本地产业集聚的集群优势。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一)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发生重大变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原先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信息产业发

展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半导体制造、平板显示、通信设备等重大领域取得了突破,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快了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格局的调整,很多领先的跨国企业面临战略调整的挑战,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和抢占产业制高点带来了机遇。

(二)服务化和模式创新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上信息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的重心开始从追求硬件技术提升转向提供独特的服务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全球主要的信息技术跨国企业纷纷由生产产品向提供服务或解决方案转型,服务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同时,商业模式的创新已成为跨国公司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如苹果公司系列产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向市场提供了更符合需求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三)技术融合和应用深化推动新兴技术领域不断涌现

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正进入重要的转型阶段,产业增长的推动力由主要依靠技术向应用推动转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新更加快了转变的步伐。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融合不断深化,成为创新的主要手段,其范围超越了传统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融合的界限,渗透到各个领域,从电脑、手机、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品的融合到传统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启动新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或积极部署新兴领域,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四个中心”提出更高要求

信息产业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的特性。“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时期,是上海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在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关键作用。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上海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要率先进行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为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四个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对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引领辐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十二五”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围绕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在提升中发展”为主线,积极主动转变发展方式,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融合渗透,促进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内生性增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型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五”发展原则

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立足于引导产业发展,通过政府采购、产业引导基金、示范工程等形式,整合资源,培育新产品市场,带动产业链建设。

聚焦重点、分类推进。根据上海资源特质,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符合产业特性的推进策略,提高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完善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由点及面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发展。

前瞻部署、远近结合。加强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对一些新兴领域进行前瞻性部署,制定远近结合的重点项目推进计划,确保有效实施。

自主创新、自主发展。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围绕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攻关,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平稳发展,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通信和网络设备、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体系,2015年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产业规模3000亿元。物联网、智能电网、新型交通电子等产业初具规模。完善“一带多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新建一批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专业集聚区。

产业创新: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超过40%,本地企业承担“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超过50个,新建一批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领域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达到45~32纳米国际主流水平,在TD-LTE 及其后续技术、物联网传感器及控制芯片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掌握激光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新型显示量产技术,汽车电子实现动力总成电子电控系统自主技术和总线技术产业化应用。

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力争2015年形成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企业10家,50~100亿元的企业5家,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中小型企业。

四、“十二五”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市场先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以自主创新、产业链集群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通信和网络设备、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优势领域竞争力,加快部署和壮大物联网、智能电网、新型交通电子等新兴领域,积极探索新模式、新应用,努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优势领域提升竞争力

1.集成电路

以“优先发展设计业、整合发展制造业、突破发展设备业”为发展思路,推进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提升产业技术能级;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集成电路设计业,继续推动芯片设计和整机联动,大力发展片上系统(SoC)技术,积极鼓励优势企业达到45~32纳米国际主流水平,重点支持优势领域形成系列产品,加大力度推动新兴领域核心部件突破和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以“909”工程升级改造为抓手,加快12英寸生产线建设,推动制造工艺提升到45~32纳米国际主流水平,重点拓展特色代工服务,建立支撑国内设计业发展的工艺体系;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着力调整芯片产品封装结构,提升先进封装的产能比重,加大对新型显示封装技术的研发;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方面,大力推进12英寸介质刻蚀设备、硅单片清洗机、SOI、抛光液等设备和材料方面形成规模化量产,重点攻克封装用光刻机、硅通孔刻蚀机、无应力抛光机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努力在高纯度材料方面形成突破。

2.通信和网络设备

以“构建自主创新的完整产业链,支撑国家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为发展思路,加快突破光纤宽带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芯片、设备、终端、软件和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推进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

光纤宽带网方面,重点研发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光网络传输设备,10G比特以上的光线路终端(OLT)、光分路器、光网络单元(ONU)、智能ODN设备及芯片;以及基于PON接入并支持各种无线组网技术的智能网关设备及系统。

移动通信网方面,重点研发基于TD-LTE的小型化基站、家庭基站及网关等网络设备及系统;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及手机等各类终端;基带、射频及功率放大器等核心芯片;测试仪器、网络优化工具及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系统。

下一代互联网方面,重点研发支持IPv6的路由器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网关设备、终端设备、传感设备以及IPv4和IPv6网络互通设备,推进关键芯片、设备、软件和系统的现网部署、升级改造以及应用示范。

智能终端方面,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或基于自主知识产权通信制式、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重点研发带有移动支付、定位、WAPI、电视等功能的移动终端,或面向金融、

物流、健康等行业市场的终端设备及系统。

3.汽车电子

以车联网为突破口,加速形成汽车电子产业链,实现模块(子系统)设计、芯片设计和制造的本土化,保持本市汽车电子产业在国内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柴油机电控单元、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器、EPS等汽车动力总成、底盘电子电控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技术产业化应用。借助上海世博会的智能交通与定位导航示范工程,搭建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市场应用环境,形成上海自主技术车载电子产品、电子地图、汽车网络等新型产业链,推广车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汽车总线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产业化目标,推进FlexRay、车用以太网等先进总线技术研究。加强车身电子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配套能力,在中高端BCM、智能灯光系统及数字化仪表组合系统等领域,率先实现自主技术全面替代引进技术。

4.新型显示

凸现特色,聚焦重点,提升产业能级,在TFT-LCD、LED等领域形成完善产业链,突破OLED、激光显示、三维显示产业链核心环节。

TFT-LCD方面,重点推动关键配套产业发展,支持平板显示驱动IC、彩色滤光膜、玻璃基板等关键配套产品和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提高应用产品的多品种、多样化,形成产品特色,提升在中小尺寸面板领域的竞争力。

OLED方面,依托4.5代中试线,推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攻关,进一步推动OLED产业的突破发展。加快形成AM-OLED量产能力,带动相关材料、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

LED方面,着力差异性定位,做大做强产业链两端。外延、芯片方面,攻克关键技术,扩大规模。应用方面,积极推进LED在功能性照明、背光照明、汽车整套照明等方面的应用,重点推动在城市照明上先行先试,逐步普及到千家万户。攻克MOCVD等关键设备,提高国产化率。强化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高效能LED的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应用、设备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完善产业链。

激光显示方面,以应用于微投影、前投的激光光机作为产业突破点,进一步向产业链前后两端延伸。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新型半导体光源(E-Laser)、激光器、光机、LCOS显示芯片、菲涅尔屏、超短焦光学系统、自由曲面镜等关键技术攻关,扩大光机等核心部件市场规模,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三维显示方面,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尽快在核心芯片、内容、终端应用上确立市场竞争优势地位,抢占三维显示产业高端,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二)新兴领域加快培育

1.物联网

通过实施环境监测、智能安防等十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培育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龙头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带动先进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讯、组网和协同处理、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等领域的配套企业加快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完善物联网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规模。

2.智能电网

以特高压输变电和电网智能化技术为重点,开发新一代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力计量、计费芯片以及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加强智能家电及其控制系统的开发,推进基于智能电网的家域网建设。加强电网信息采集、能源管理系统等研制,把智能电网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积极扶持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

3.新型交通电子

航空电子方面,抓住大型客机项目本地落户带来的发展机遇,建立开放式综合航电电子平台,以通信、导航、空管监视、机载娱乐产品及系统等为发展重点。鼓励优先引进具备国际适航认证资质的公司合作配套,逐步实现技术国产化;鼓励具有产业规模化优势的企业跨行业参与航空零部件

配套竞争,促进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和航空电子产业链形成。全面支持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的适航认证工作。

船舶电子方面,聚焦船舶通信导航、船舶自动化系统两大重点领域,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船舶电子产品的装船率。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船舶通信导航、船舶综合自动化系统研发和工程化平台。适应国际船舶电子/电气产品准入规范和标准、船舶安全和环保要求。

轨道交通电子方面,进一步发挥上海在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售检票系统、车站设备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产业综合优势。鼓励轨道交通综合系统与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结合,推进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城市智能交通领域配套,形成轨道交通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升级工程

以“909”工程升级改造为抓手,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推动8英寸生产线产能扩大和建设先进封装工艺生产线,鼓励推动优秀设计企业和制造工艺提升到45~32纳米国际主流水平,重点支持移动通信芯片、智能电视芯片、平板显示相关芯片等优势领域形成系列产品,积极争取汽车电子、高端智能电表芯片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取得突破,大力发展BCD工艺、IGBT工艺等特色代工服务,不断提升球栅阵列封装(BGA)、多芯片组装(MCM)等先进封装的产能比重。

(二)下一代移动通信网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工程

按照国家扩大规模试验要求,新建200多处室外宏站和室内覆盖系统,覆盖浦东张江和陆家嘴、人民广场等核心商圈,完成规模试验网络建设。发挥和提升上海世博会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的示范效应,重点支持TD-LTE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发挥支撑作用,在高端金融商务区、航运集聚区、高科技园区、政务区、校园、医院等重点领域率先应用;组织实施TD-LTE远程医疗诊断平台、无线视频监控、移动多媒体信息互动等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形成TD-LTE业务创新机制,争取成为国内TD-LTE业务创新基地;建设张江TD-LTE业务验证平台,开发、验证、演示和推广TD-LTE端到端解决方案,为本市TD-LTE应用示范提供支撑,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加快培育形成产业链。加快推进TD-LTE商业化应用。

(三)新型显示产业能级提升工程

围绕发展LED、TFT-LCD、OLED、激光显示、三维显示等重点领域,提升新型显示产业能级。不断完善LED产业链建设,做大做强LED产业链两端;提升TFT-LCD中小尺寸面板的行业竞争力,推动关键配套产业发展;依托4.5代AM-OLED中试线,推动OLED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形成量产能力;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突破激光显示、三维显示产业链核心环节。

(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以应用示范工程实施为抓手,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物联网产品制造与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带动形成物联网应用市场和相关产业链。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楼宇节能、社区智能安保、医疗废弃物监控、机场电子围栏、保税物流、数字医疗、精准控制农业、危化品全程管理、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食药安全监管、智能水网、智能电网、灾害预警、智能交通、电子口岸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

(五)高端IGBT芯片产业链平台建设工程

整合高压大电流IGBT芯片领域现有资源,推动1700V、3300V、6500V IGBT芯片的自主研发,推动自主创新的IGBT芯片在高速机车、风能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推进高端IGBT芯片的产能及背面工艺能力的建立,建设IGBT可靠性验证和测试平台,打造完整的IGBT芯片产业链体系,加快实现产业化。

(六)NGN研发和产业化工程

对接国家下一代网络规划,依托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在宽带城市、无线城市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光网络规模部署和IPv6特色应用试验;探索地方政府与运营商在核心设备及终端支撑,网络改造及演进、网站及业务迁移等方面的整体推进策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链上

下游整体向下一代网络平滑演进,积极推动支持IPv6规范的移动终端及芯片,G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和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固定宽带接入终端、基于分组传送的光通信产品、具有业务感知功能的路由器、固移融合多媒体子系统、具备开放接口的大容量业务网关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七)智能电视产业链建设工程

围绕智能电视芯片和操作系统,加快自主产业化进程,形成以商业模式为纽带的新型组织模式下的产业群,带动智能电视终端产业的集聚发展和家庭智能综合应用的不断开拓。推动终端一体机、机顶盒、网关、跨屏应用产品等智能电视核心设备和人性化的操作系统的开发,建立可兼容的智能电视内容管控平台,建设全国性的内容分发网络(CDN)和智能电视支付平台,开展智能电视技术标准制定,打造全国性的智能电视解决方案设计中心和内容、应用服务运营商。

(八)车联网应用工程

依托本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重点支持整车网络体系架构、3G、TD-LTE、4G通信、车际短距离通信、在线整车故障诊断技术、智能导航、车载信息服务通讯显示控制模块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培育完善的车联网产业链,建立开放式应用服务平台构架,推进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技术标准与应用规范的制定,在上海形成1-2个以网络运营、技术服务、应用服务、内容服务及用户构成的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及有效商业模式的服务品牌。

六、“十二五”发展政策措施

(一)加强政策与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高端发展

进一步贯彻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面落实本市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制定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激励政策,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引导企业积极调整产品和业务结构,通过技术创新、业务创新、营销创新逐步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落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有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延长TFT-LCD生产企业进口物资税收优惠期,扩大优惠范围至OLED等生产企业。争取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口研发用设备减免关税。

(二)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自主性发展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重点支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工艺的升级,商业模式的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尤其是代工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提升服务业务比重,加强自主品牌塑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集成电路工艺水平达到45~32纳米和12英寸的升级改造重点项目建设。鼓励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继续推进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试用政策的实施,对于上海企业采购本市制造的首台(套)信息产业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支持。

(三)深化两化融合,培育壮大新兴领域

选择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性强、具备一定基础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以应用带动资源整合,引导区县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新兴领域的投入,加速新兴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加强物联网在危化品全程监控、油气管线远程运维、冶金行业污水处理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应用示范,突破核心技术,凝炼行业标准,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高地。

(四)完善产业基地功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作用,大力推进电子信息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发展,积极推动物联网、交通电子等新兴领域专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空间布局,加大配套建设力度,鼓励新建企业和引进企业进一步向基地(园区)集聚,扶持重点企业、新型业态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集成电路测试平台、电信研究院华东分院等公共服务机构

和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物联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服务于新兴领域的专项公共服务机构和平台的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五)促进产业链互动合作,提升整体创新优势

进一步发挥上海电子信息多元化、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加强产业链互动,建立物联网、车联网、TD-LTE、智能终端等产业联盟,并给予针对性扶持,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合作创新,积极利用外部力量攻克技术瓶颈。通过签订知识产权协议、收入分成等方式,在保证企业对研究成果控制力和权利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实现技术共享,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

(六)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助推市场成长

进一步完善现有自主创新产品、节能产品的的优先或强制性政府采购制度,将更多需要支持的新产品和相关市场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加大政府首购和订购力度,推动市场成长。进一步促进LED照明应用示范、LED节能灯具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大补贴力度。加快物联网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政府主管的公共楼宇中率先开展智能楼宇应用示范,探索相关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

(七)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发展方式转型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商业模式,转变经营方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加大创新应用及模式的资金支持,推进物联网、车联网、TD-LTE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建设公共运营服务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快车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与园区建设,建设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与车联网相关的汽车电子技术在纯电动公共汽车、特种汽车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广LED照明、楼宇节能等相关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的应用。加快激光显示、3D显示、智能电视等新一代视频技术在影视、娱乐、商业、医疗、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内容服务,催生新颖的终端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推动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合作,开发内容商店,丰富各类应用。

(八)集聚智力资源,塑造国际人才高地

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人才发展环境和制度建设。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人才发展专门规划,建立培育、使用和评价人才的科学体制和机制,出台针对优秀人才在创业、投资、发明专利申请维护、国家和地方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奖励政策,确立知识、技术、资本和管理等智力资源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依托重大专项、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快集聚和培养造就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类中高端人才。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专项人才工程”的实施,构建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支撑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制定人才培训和再教育的补贴政策,推动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等人才项目向统一管理、规范、平等待遇服务的政策范围转变,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完整的人才教育和培训梯度机制。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府发[2012]1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5 【实施日期】2012.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1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旅游业将有效带动上海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紧密依托城市发展,把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契机,成功应对了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考验,抵御了突发事件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旅馆约6700家、床位约55万张,其中,星级饭店298家,包括五星级饭店44家、四星级饭店64家、三星级饭店123家、二星级饭店65家、一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1037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42家;A级景区(点)61个,其中5A级景区(点)3个,4A级景区(点)28个,3A级景区(点)3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8个;红色旅游基地3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旅游集散站6个。2010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达3053.23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90.3%。旅游外汇收入达64.05亿美元,较“十五”期末上涨77.5%。国内旅游收入达2522.94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了约92.8%,年平均增长18.6%。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1.12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国内游客2.15亿人次,分别较“十五”期末上涨49%、65%和138.2%。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0年,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突破2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日期: 2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企(2012)416号 索取号: (发布日期:2012-07-18)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11日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本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工作部署,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本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劳动者就业的主体、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十一五”发展状况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法人型企业,下同)33.9万户,吸纳从业人员805.7万人,实收资本总额为2002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1924.3亿元,分别占全市企业的99.5%、80.8%、77.1%与64.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企业分布看,上海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业,工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建筑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业9个行业,总户数为30.5万户,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90.2%。“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图 从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看,2010年上海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零售业7个行业,总人数684.5万人,占图2-1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主要行业户数情况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120,000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 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 他(户)2006年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O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来源:新浪财经曹 磊摄)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 尚玉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今天把上海制造业整个发展的情况和各位做个交流,也是对于我们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大家一起做一个解读。 我从六个方面简要做一个介绍。首先是“十二五”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或者一些总结。从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个上海工业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情况。“十二五”工业规模持续增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工业含制造业和交通业,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制造业部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从05年的3995亿提高到了2010年的6226亿,五年累计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8%,我们叫做15000亿提高到了三万亿,分别在03、07和2010年分别突破了一万亿、两万亿和三万亿。工业利润年均达到了17.4%的速度。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一个总结。“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五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税收在全

市税收的总额比重五年42%的速度增长,工业从业人员五年平均300万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三分之一。2010年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了50%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2009年以来,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上海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同时,还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在2009年,上海提出了聚焦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对接。这期间我们推动了新能源汽车,LED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物联网、智能网在世博会的示范应用。2010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我们认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模来看达到了6327亿,同比增长2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左右。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重点领域,关键的技术和环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三是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积完成68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3%,投资增长总体来看趋于平稳,但是结构明显优化。上海工业投资增长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还是保持不会有大的增长,大概是0-3左右稳定的持续增长。有多种原因,我们还是觉得内在的结构有明显变化,从“十一五”明显看到,我们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到“十一五”末,技术改造占总的工业资产投资达到了50%,我们认为技术改造更多体现在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四是我们产业融合转型趋势明显加快。以总集成、总承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52%以上。 五是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断的加大,特别是07年以来,上海明确了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市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累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873项,节约标煤480万吨。我们铝合金,平板玻璃全行业基本在上海退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从2009年开始调整减少到1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的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了27%。这是我们总结“十一五”上海工业的基本情况。 上海的制造业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感觉尽管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在很多领域,在国际或者全国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我们总的感觉,上海的还是处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低端。我们高端缺位的情况还是需要引起关注。 这么几个方面是我们“十二五”需要进一步面对的挑战。一个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从行业来看,某些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电子信息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在10%以下。 第二、我们创新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整个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技术、新产品,怎么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更好地进入市场,特别是支持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方面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安排。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